耳鸣的缓解方法:狐狸和樵夫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1:02:13
狐狸和樵夫的故事  

     《伊索寓言》里有一个故事,故事说的是,一只狐狸为了躲避猎人们的追赶而四处逃窜,恰巧遇见了一个樵夫,它就请求樵夫让他躲藏起来,樵夫就叫狐狸去他的小屋里躲着。

    过了一会儿,许多猎人赶了过来,就向樵夫打听狐狸的下落。那个樵夫嘴里一边大声说不知道,又一边做手势,告诉他们狐狸躲藏的地方。猎人们相信了他嘴里说的话,却并没有留意他的手势。

    狐狸见猎人们一个个地都走远了,就从小屋里走出来,而它却什么话都没说,就走出去了。樵夫就立刻责备狐狸,说自己救了它一命,它却一点谢意都不表示。

    狐狸就回答猎人说:如果你的手势与你的语言是一致的,那我就应该好好地感谢你了。

    这个故事含义很深刻,完全适用于那些嘴里说要做好事,而在实际行为上却作尽恶事的歹人们。在当今的社会上,类似这个猎人的人物,委实还存在不少。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嘴里一套,心里又有一套。这种人可以说是典型的两面派。无论是在官场上,或者职场上,得意忘形的往往还是这样的两面派。他们对上面捧,对底下压。自己还挺神气。

    其实按我说这类的人,也不是个个人的本性都是那么坏。有些时候他们也会觉得很无奈。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人在做,天在看。我们也明白,所谓天也是一种抽象虚空而不存在的东西。因此我觉得这里所说的天,其实指的就是呆在我们,他们身边的人呐!

    毛泽东他老人家不是也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里所谓的群众是什么人呢?那不就是你、我、他呀!

    如今世界上两面派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两面派的人一般指的就是口是心非、善于伪装的人。

    关于这两面派的说法却由来已久了。据说元朝末年,元军和朱元璋领导的义军在黄河以北展开了拉锯战,老百姓苦不堪言,谁来了都要欢迎,都要在门板上贴上红红绿绿的欢迎标语,来得勤,换得也快。豫北怀庆府人生活节俭,于是想出了个一劳永逸的办法:用一块薄薄的木板,一面写着欢迎元军的“保境安民”的标语,另一面写上欢迎义军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标语,哪方来了,就翻出欢迎哪方的标语,既省钱又方便。但想不到这个方法后来竟惹出了一场大祸来。

    有一次,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率军进驻怀庆府,进城见家家门口五颜六色的木牌上满是欢迎标语,心里高兴。可是突然一阵狂风刮来,木牌翻转,反面全是欢迎元军的标语。常遇春气极之余,下令将凡是挂两面牌的人都满门抄斩。

    因此现在常说的“两面派”,就是从怀庆府“两面牌”演变而来,殊不知这里面还有一段血泪史啊。

    当你的工作经验越多,你越是会发现要做到心口合一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想怎么样,和应该怎么样,总是背道而驰的。 明明非常讨厌跟这个人合作,合作的过程非常拧巴,到最后你还是会满脸笑容地跟他说:跟你合作非常愉快,希望还有下次合作机会。

    再比如:明明你一方面对无所不在的溜须拍马的人极度愤慨,但当你的老板或者上司邀请你出席一个你并不喜欢的具有私人性质的聚会时,你还是会表现出无比激动的样子,并且很有可能即席放歌一首,歌颂你的公司或者老板。那么你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那只有你自己的心里才明白。

    说句真心话,那些拥有话语权的人们,最容易被攻击为“两面派”了。所谓言多必失嘛,说的多了,被抓住小辫子的可能性就大了。比如文人和政客。越是喜欢褒扬正义、鞭笞邪恶的人,越容易被揭露出自身的阴暗面。一位在批评界有点地位的人经常被他的友人在背后戳戳点点,说他为了晋升所在单位的正高职称,怎样为领导写发言稿、又是怎样在论文署名之前殷勤地加上了领导的名字。一个他负责的项目运作失败的时候,他又是如何把责任一股脑儿地推到自己下属身上,自己假扮无辜。被人诟病若此,主要是因为在他的批评著作中,总是对别人的“假恶丑”鞭辟入里,毫不留情,给别人一种他是正义的化身的联想的可能性。

    说了归齐,前面的那个猎人才是一个最初级的两面派之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