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股骨头坏死医院:实用主义课程理论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29:47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简介
     晨风愈晓亭
一、总述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是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为主要基础的课程流派,是课程论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课程理论,对世界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实用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主要代表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经验与自然》、《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等。
二、实用主义课程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基础
(一)、实用主义课程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的产生与美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教育领域主知主义的盛行以及相关教育思想、心理学以及哲学思想的融合是分不开的。
   1、美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2、主知主义教育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二)、实用主义课程理论的思想基础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的产生与卢梭、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帕克、赫拉斯.曼等人的思想和教育实践均有一定联系,但就理论赖以形成的主导基础而言,主要有卢梭的自然主义、杜威的机能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

1、卢梭的自然主义
  杜威继承和发展了卢梭的教育思想。卢梭的自然主义所包含的真理的要素,诸如重视儿童的本能活动、考虑儿童的实际需要和可能;注重身体和心灵两者的平衡发展;注重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注重儿童的直接经验等等,均得到杜威的充分肯定。同时,杜威也注意到卢梭的自然主义也

忽视了社会的价值和作用,并在自己
的课程理论中订正了卢梭将教育与社会环境相隔离的错误。
      当然,除卢梭的自然主义外,赫尔巴特及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理论既是杜威批评的对象,又是杜威改进和发展的对象。但自然主义是实用主义课程理论形成的主要教育学基础。

2、机能心理学
      杜威早在1886年就出版了《心理学》教科书,1896年又发表了《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他在这些著作中提出,研究人的行为应在有机体与环境的积极、能动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环境中发生作用的整个有机体是心理学的真正研究对象。由于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杜威还主张用“适应”、“效用”的观点来解释有机体的行为。

        从这些观点出发,儿童就是积极能动的有机体,儿童心灵的发展就在于他不断的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并相互作用。作为个体的儿童,必须直接参与社会活动,才能主动的适应社会环境,有效的与他所赖以生存的社会进行合作。杜威关于儿童是有机体,有机体的活动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手段等系列观点构成实用主义课程理论的心理学基础。 

3、实用主义
    杜威的实用主义实质上介于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和詹姆士之间,主要侧重于问题的解决(亦即工具主义层面),以及思考、认知、科学的方法、教育改革等。杜威在继承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同时,又以经验自然主义和工具主义来弥补“彻底经验主义”和

“有用即真理”哲学观之不足,他站在重视行动的立场,认为一切思想、理论、真理,归根到底是人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工具,人的认识只是一种尝试,人的思维的作用在于使自我适应环境的行为获得成效。
      杜威的实用主义运用于课程理论建设,作为其课程理论的重要哲学基础。
三、实用主义课程理论的基本主张
(一)经验论
     杜威从哲学角度对经验进行阐释,认为经验是人的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包含一个主动因素和一个被动因素,这两个因素以特有的方式结合着。……在主动的方面,经验就是尝试。……在被动的方面,经验就是经受结果。”二者缺一不可。

     在这种实用主义经验论的支配下。教育就成为经验继续不断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可增加经验的意义,又可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教育,它属于经验,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
    课程也就是经验,从严格意义上讲,就是教育性经验。即对学生经验增长有教育价值的经验才是课程。

(二)活动论
      经验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与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的,它是在活动中学到的。一切学习都要通过“做”,由“做”得到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依据杜威的儿童基本冲动说(社会的冲动、建构的冲动、探究的冲动和表现的冲动),“做”是儿童的本性。通过“做”获得的知识既是经验生长的条件,也是儿童的兴趣和愿望所在。

      学校在安排课程时,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以儿童为出发点。但是,杜威主张的“做”,并非为了做而做,为了活动而活动,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为了经验的改造和改组。


(三)主动作业论
      杜威非常强调学生的主动作业。他认为主动作业是代表学生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创设获得经验的实际情景的主要手段,是儿童的兴趣所在,是儿童获得知识的最自然的方法,在课程中占首要地位。
       为学生提供作业,创设情境,开展活动,取得经验,就构成一个教育教学的基本过程。

(四)课程平衡论
      杜威的主动作业中心课程被今人习惯的称为“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认为杜威的“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相对立的。实际上杜威本人是绝对不会赞同这些说法的,因为杜威反对二元论,提倡一元论。以儿童为中心还是以社会为中心,杜威从未持一偏见。

        杜威的理想恰恰是从更高的思想层面去包涵、调和、综合已有的对立的观点,使之融于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并互相联系。所以,杜威的课程论实质上是一个理性平衡器。在他看来,儿童与课程、活动与学科、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兴趣与努力等都是统一的。


(五)提倡课程实验
        杜威对哲学的社会功能坚信不移,认为通过实验学校,他的哲学才有实用于社会的机会,他的心理学原理,伦理学原理才有实验的场所。简言之,教育是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原理的实验室。课程乃教育的核心,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原理的具体化必须通过课程才能实现。
四、实用主义课程理论的成效及影响
      1、杜威以联系的观点使“教材”和“教法”统一于教学活动之中;根据经验发展的顺序,以儿童为起点,调和“心理组织”和“逻辑组织”的矛盾。这无疑是课程发展史上的一大贡献。
    

       2、杜威的课程理论以及经过克伯屈等人的解释和发展以后的课程理论,对美国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学校课程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使美国学校课程摆脱适应性的学究式,转向联系社会生活,利用主动作业进行学习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活动—经验课程理论。这些具体做法和相关理论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他所倡导的基本精神至今仍根植于许多中小学课程及教学之中。

     3、杜威的课程理论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并努力纠正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杜威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的。杜威对进步教育的教育措施有赞成也有批评。

      4、杜威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调查和访问,使他的课程理论对中国、日本、英国、土耳其、墨西哥,苏联等国家的课程理论和实践影响巨大。以中国为例,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陈鹤琴倡导的“活教育”等教育主张,均来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课程理论,甚至中国1922年的新学制实质上就是模仿美国的学制,而当时美国的学制是受杜威课程理论影响的结果。

     总体上看,杜威的课程理论伴随着杜威到各国的讲演以及其追随者和弟子的宣传和实验,极大的影响了世界教育的改革方向。尽管由于一些进步主义教育家曲解了杜威的课程理论,或因为杜威整个教育理论的晦涩难懂、部分观点的“极端化”而影响到杜威课程理论的地位,但二十世纪初以

来,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总是直接或间接的与杜威的课程论思想发生联系。
       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的确要认真思考杜威的课程论;中国当前的课程改革重视活动课程的建设,更有必要思考怎样从杜威的课程论中获得有益的东西。
五、实用主义课程论思想在当前中国新课改中的体现
     杜威的实用主义课程理论极大的影响了世界教育的改革方向。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体现的尤为突出。试述如下:
     首先从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上来看,为实现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 应“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而且在课程设置上,指出“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中,突出科学探究,强调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同时还指出课程设置及课程实施者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条件和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经验,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养。这在本质上是与杜威的实用主义课程理论的经验论、活动论、主动作业论等等是相吻合的。
  

       再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例,无论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还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新的化学课程都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

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这在实质上体现了一种融合,即将学生与课程,活动与学科,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兴趣与努力等统一结合。这是与杜威的课程平衡论主张是相一致的。

        除此之外,在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从课程基本理念到课程设计思路,从课程目标到内容标准,以及课程实施的相关建议等等,其中所突出的新的理念和思路,无一例外,均能在杜威的实用主义课程论中找到其理论渊源。在此不多赘述。

      杜威的实用主义课程论思想自问世以来,总是与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其理论的实质与精髓,并在新时代的形势下赋予其理论以新的理解和阐释,取其精华为我们所用,这对当前中国的新课改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