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疖子很疼 怎么止痛:《家庭实用养生大全-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23:51:58
-- 601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385    论述均强调了晚婚保精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弱者更当注意慎守此法。老年应断欲方能保精,因老年精血已亏,形气已衰,对色欲犹当禁绝。明代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保生杂志》中说:“年高之人,血气既弱,阳事辄盛,必慎而抑之。……若不制而纵欲,火将灭,更去其油。”从季节方面讲,《内经》强调:“冬应藏精”    ;《格致余论》强调“夏必独宿”。可见,盛夏、严寒不宜房事。对正常房事的次数唐代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房中补益》中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在孙氏看来正常房事对保精养生是不会有碍的,但要适度,不可太过。正如晋代葛洪在其《抱朴子·内篇·释滞》中说:“人复不可都绝阴阳,不交则生致壅阏之病,故幽闭怨旷,多病而不寿。任情肆意,又损年命。唯有得其节宣之和,可以不损。”    (3)节劳保精。保精养生学派认为,过劳必伤精血,故当劳逸适度,不可用极。    《素问·宣明五气》中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摄生三要·聚精》中说:“精成于血,不独房室之交损吾之精,凡日用损之事,皆当深戒。如目劳于视,则血以视耗;耳劳于听,则血以听耗;心劳于思,则血以思耗。    吾随事而节之,则血得其养而与日俱积矣,是故贵节劳。“精血同源,节劳使血不耗损,血充精自盈,故节劳即保精。    总之,中国古代医家和养生家认为,精是人的始生基础,生命活动的根本。保精养生始于彭祖,后世逐渐完善。保精-- 602    485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主要注意节制欲念,调整七情,房事适度,不可过劳等几个方面。    (四)调气学派    中国医家和养生家所谓的气指真气,主要包括元气、营气、卫气、宗气、脏腑之气。调气养生指调养真气,使之充盛调和,以达养生延年的目的。    1.调气养生的源流    重视气在人类生命中的作用,首见于《管子》:“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对气的功能及气对人的寿命影响的论述当推《黄帝内经》。该书《灵枢·刺节真邪》中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说明真气是由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    《灵枢·决气》中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调气。”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又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素问·痹论》中说:“阳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内经》对各种气的功能都有详论,并强调调气可却病延年。    唐代孙思邈更强调调气对养生延寿的重要作用。    《千金翼方》中说:“心无烦,形无极而兼之以导引,行气不已,亦可得长年,千岁不死。”-- 603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585    宋元时期的医家和养生家对气与形、神、精的关系亦多有阐发,并指出气对人体寿夭的影响是很大的,《圣济总录·导引》中说:“人之有是形也,因气而荣,因气而病。”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道论》中说:“故人受天地之气,以化生性命也,是以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形以气充,气耗形病,神依气血,气纳神存。”    李东恒对气的作用尤为重视,他曾论述了胃气与元气及元气与精、神之间的密切关系。他在《省言箴》中说:“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他在《脾胃虚实传变论》中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俱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说明元气由后天脾胃之气充养,脾胃气亏,则元气也不能充足。    明清时代的养生家、医家对气的作用尤其重视,认为气是生命之根本,精神之所系。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说:“夫神气者,元气也。元气完固则精气昌盛,无待言也。若元气微虚,则神气微去;元气太虚,则神气全去。    神去则机息,可不畏哉!“明代龚廷贤在《寿世保元·呼吸静功妙诀》中曰:”人生以气为本,以息为元,以心为根,以肾为蒂。“明代高濂在其《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中说:”故人之所生,神依于形,形依于气,气存则荣,气败则灭,形气相须,全在摄养。“他主张”养气以保神“    、“运体以却病”。-- 604    685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2.调气养生的方法    (1)顺应四时:人的起居活动要顺应自然变化,则气机徐和畅利,人自安和。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    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失之则内闭九窍,外雍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消也。“知顺四时则阳气坚固,卫外正常,反之则阳气耗散,失于卫外而为病。顺应四时即适应自然界生长收藏的客观规律。    如春夏宜动,以助阳气生长;秋冬宜静,以顺阳气潜敛。关于顺四时调气具体方法,唐代孙思邈早有论述,他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说:“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出汗,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    (2)适度劳逸:适当劳动可促进气机旺盛,若过则伤气。    《素问举痛论》中说:“劳则气耗”。房事为阴阳自然之道,若太过不但伤肾,而且损伤肝脾。    《素问·腹中论》曰:“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若劳心过度,亦可伤气。如《类经》卷一曰:“心有妄动,气随心散。”劳动太过伤气,若不及,过于安逸,也会伤气。    《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久卧伤气”    ,《养性延命录》中说:“养性之道,不欲饱食便卧及终日久坐,皆损寿也。”总之,劳逸适度方可养生延寿。    (3)    调和饮食:调饮食主要是饮食有规律,五味协调,不能过饥过饱,不能偏嗜,否则俱可伤气。    《灵枢·五味》中说:“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彭祖摄生养性论》中说:“不欲过饥,饥则败气。”《老老恒言·饮食》中说:-- 605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785    “太饥伤脾,太饱伤气。”关于五味太过伤气,《养生肤语》论之甚详:“人生食用最宜加谨,以吾身中之气,由之而升降聚散耳。何者?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多肉食谷则气滞,多辛食则气散,多咸食则气堕,多甘食则气积,多酸食则气结,多苦食则气抑。修真之士,所以调燮五脏,流通精神,全赖酌酌五味,约省酒食,使不过则可耳。”    (4)调和情志:情志不调导致气机损伤尤剧尤烈。    《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其中怒、忧二志为害最深。    《老老恒言·戒怒》中说:“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心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    《红炉点雪·痰火禁忌》曰“忌忧郁。元气贵舒而不贵郁,舒则周身畅利,郁则百脉违和。”    (5)省语养气:语由气发,调气尤应注意省言少语。故《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曰:“多语则气乏”。    《脾胃论·远欲论》中说:“省语以养气”。    (6)施行导引:导引调气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主要包括吐故纳新和活动筋骨两方面。    《千金翼方·养老食疗》中说:“极须知调身按摩,摇动肢节,导引行气。”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说:“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导引按跷所以调其气也;平气定息,握固凝想,神宫内视,五脏昭彻,所以守其气也;法则天地,顺理阴阳,交媾坎离,济用水火,所以交其气也。”    (7)药饵益气:养气药大多性味平和,具有滋补功效。    《神隐书·摄生之道》中说:“益于人者,山药、地黄、枸杞、-- 606    885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甘菊、人参……何首乌之类,当收之时,则多收采,治而食之,甚能益元阳,助真气。“如金石热药则不可妄用,用之则反伤其真气。    总之,调气始于《管子》,后经历代的发展变化,终于形成了调气养生流派,为中国养生学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食养学派    用适当的饮食调养以达补益精气,协调脏腑,抗衰延寿目的的养生派,称为食养学派。食养学派在中国养生学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食养的源流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饮食养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商代伊尹善烹调,著《汤液经》。周代已设立了专管帝王饮食的“食医”    ,讲究四季配膳和食物宜忌。    《内经》总结前人经验提出了“谨和五味”    、“食饮有节”的养生原则。    《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食养学派认为谨和五味,则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对饮食不节的损害古人亦早有明训,《素问·痹论》中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五味偏嗜,亦可对-- 607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985    人体造成种种损伤。    《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神农本草经》上品中列多味食用药味。如大枣、芝麻、龙眼、百合、山药等,并注明久服这类药物可延年,这对后世盛行的食疗有很大影响。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说:“若人能养慎……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    ,为食养立下了法则。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有我国最早的食养专篇。    孙氏在《食治序论》中说:“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痾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强调了食养的意义。《千金要方·序论》中说:“凡常饮食,每令节俭”    ,“若贪味多餐,临盘大炮,食讫觉腹中彭亨短气,或致暴疾”    、“食不欲杂,杂则或有犯,有所犯者,或有所伤,或当时无灾苦,积久为人作患”    ,要求人们食勿过饱,食勿过杂。    孙氏还强调饮食宜清、淡、温、软、简,忌腻、厚、生、冷、杂,要求合理安排饮食。孙氏还要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他说:“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又说:“须知一日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晦无大醉”等。孙氏还将适于老人的食物分为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四大类。为后世的食疗、食养作出了很大贡献。    宋元时期,食养学派以陈直、邹铉的贡献最为突出。宋-- 608    095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代陈直著《养老奉亲书》,元代邹铉另加三卷,名《寿亲养老新书》,丰富了前人食治、食养方法。书中强调了四时食养的不同宜忌。    如春季,他们要求“其饮食之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胃”    、“唯酒不可多饮”    、“不令下与如水团兼棕粘冷肥僻之物”    ;夏季,要求“其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    、“饮食温软,不令太饱”    、“渴宜饮粟米温饮豆蔻熟水,生冷肥腻尤宜减之”    ;秋季,要求“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    、“其新登五谷,不宜与食,动人宿疾”    ;冬季,要求“其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    、“炙煿煎炉之物,尤宜少食”。另外,书中还以动物及其脏器用于食养,并载有一百六十九个食疗方。    陈、邹二氏继承和发展了饮膳养生法,完善了养生学的内容。    金元时期,朱震亨、忽思慧对食养学派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朱震亨强调了以滋阴养生。他在《格致余论·养老论》中说:“至于饮食,尤当谨节。夫老人内虚脾弱,阴亏性急。”在《茹淡论》中说:“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食入补阴之功”他们指出老人易阴亏,以食养补阴为要。    忽思慧在其所著的食养专书《饮膳正要》中提出了食养的四时所宜,及食养与气候、季节的关系等,书中还列举了多种养生食物和食养方。    明清时期,饮膳养生学派主要处于充实、整理、完善阶段,医家、养生家多继承孙、陈二氏学说,并给予补充论证。    明代高谦所著《遵生八笺》也强调了饮食养生中节制饮食的重要性。    书中记载了食养汤类三十二种,粥类三十五种,多为中、老年食养所设。-- 609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195    清代曹庭栋在其《老老恒言》中,针对老人脾胃虚弱的生理特点,创制了近百种养生粥谱,可谓集食养保健粥之大成,完善了食养学内容。    2.食养的方法    (1)饮食顺应自然、四时变化,宜调节饮食的五味和食量以养生。不同的季节、气候皆有不同的宜忌,陈直的《养老奉亲书》中专列此项。    (2)节制饮食。节制饮食的内容较多,皆从饮食的量和质加以节制。节制的重点在于“简少”    、“忌杂”。要求不可过饱、过饮,要五味协调,清淡为主;不要过杂,不可过食油腻、厚味,特别强调“每食不用重肉,常须少食肉”等。    (3)以食代药。根据“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的原则,老年疾病的防治,先以饮食调养。食饵疗法,易于坚持,利于久服。    (4)讲究饮食卫生、饮食时间。古人强调早食宜早,晚食不宜迟;进食要慢,要细嚼;老人要以温软食物为宜等。    总之,食养学始于商周,《内经》总结了前人的食养经验。    后世主张食养的养生家在《内经》的启发下,又各有发挥。    孙思邈提出了食疗对老年保健的重要作用;陈直、邹铉将食养学发展为延年益寿的专门学科;明清养生家充实、完善了陈、邹之说,使食养学成为养生学中的一大流派。-- 610    295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六)药饵学派    药饵养生学派是利用药物,平调阴阳,补益脏腑、气血,以达抗衰延寿的养生学派。    我国利用药物延寿,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现在探讨药饵养生,仍有其现实意义。    1.药饵养生的源流    我国利用药物养生,最早见于《山海经》,其中记载了一些抗衰延寿的药物。该书中说:“有草焉,其名曰,服之不夭”    ,“有木焉……名柏蓟,服者不塞”等。    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书《神农本草经》记载了165种有延年益寿作用的药物。如人参、沙参、地黄、天冬、黄芪、何首乌、百合、女贞子、枸杞子、五味子等,至今沿用,效果可靠。    从秦至唐,药饵养生误入炼丹服石以求长生的歧途。    唐代孙思邈继承和发展了药饵养生法,提出“药能恬神养性,以资四气”    、“四时勿阙补药,如此可以延年”。孙氏还创立了四时不同养生方,促进了药饵养生学的发展,使药饵养生步入了新阶段。    宋元时期,陈直、邹铉提出了药饵养生的原则、方法、药物、方剂等。强调了药饵以扶持为主,原则在于“中和”    ,只可用温平、顺气、进食、补虚、中和之药。他们首次提出了-- 611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395    使用药饵养生的关键在于温养肾气、健脾理气的观点。他们还提出了四时通用药饵方,男女同用方及四时男女不同药饵方。陈、邹二氏为药饵学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了中兴的作用。    明代以后,药饵养生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全面继承了明以前药饵养生的成就,充实了方药运用的法则,使药饵养生成为比较完整的单独养生体系。    明代万密斋(万全)继承了陈、邹之说,以阴阳平衡、五味既济的观点,阐述了老年制方的“中和”之法。万氏提出了中年以后,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药饵养生法,强调了老年用药禁忌。他在《养生四要》中指明老人便秘,“切不可用攻下之剂,愈攻愈秘,转下转虚,虽取一时之快,遂贻终身之害”    ;对中年以后泄泻之疾,他指出“人中年以后,多脾泄之病,前健脾散乃圣方也,切不可用劫涩之药。”    李时珍推崇李东垣脾胃之说,主张调理脾胃,培补元气,升发清阳,多用温养之剂,以养生延寿。    张介宾提出了“阳非有余”的观点,尤重温补命门之火。    他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说:“观天年篇曰人生百岁,五脏皆虚,神气去而形犹存,此正阳常不足结局。”他创制了右归丸、右归饮两方,用以温养命火,张氏的这一学术思想,对老年药饵养生学有着重要影响。    李杲在药饵养生方面,反对贪补、峻补、唯补的偏弊,强调了“量体选药”的重要法则。李氏指出:“中年以后,必须药饵扶持者,亦须量体,宁从缓治,不可责效目前,反致奇疾。”    李氏的这一量体施以中和药饵的法则,在药饵学中很具指导意义。
-- 612    495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清代养生家继承历代药饵养生的经验,并予以补充,使药饵学派更趋完善。如徐大椿强调了当审体质盛衰,阴阳消长,择和平纯粹之品,“稍为资助”的药饵原则。他在《慎疾刍言·老人》中说:“能长年者,必有独盛之处,阳盛者,当益其阴。然阴盛者,十之一二,阳盛者,十之八九,而阳之太盛者,不独当补阴,并宜清火,以保其阴”    ,“无病而调养,则审其阴阳之偏胜,而损益使平”。    2.药饵养生的方法和原则    (1)立方平和:药饵方,必取“中和”之法,无偏热、偏寒,不偏不倚,忌大吐、汗、下,忌峻补,要以平和之方缓培、缓补。    (2)量体选药:须要药饵时,必须审查、辨别体质盛衰,阴阳消长,量体选药,以缓增补。    (3)重在脾肾:药饵养生,重在补益脾肾。人从中年开始,就应未老先防。四十岁后肾气开始衰弱,故应填精补髓;老年易致脾虚,故应健脾理气。    (4)药饵用法:服用药饵的方法很多,可煎汤、做丸常服,亦可泡酒少量常饮,但以药食并用,把药饵馔治成药膳,根据四时、男女的差异,做成各种适宜的药膳,则更易长期服用。    总之,药饵学派萌发于《山海经》。    《神农本草经》对后世养生家有所启发。宋元时期,陈直、邹铉提出了运用药饵养生的基本法则。明代养生家充实、完善了药饵养生学的内容,使之成为完整的养生体系。清代徐大椿充实了药饵养生-- 613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595    的内容,为药饵养生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614    695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十三、养生寿老歌诀    (一)三 叟 诗    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    年各百岁余,相与锄禾莠。    住车问三叟,何以得长寿?    上叟前致词,内中妪貌丑。    中叟前致词,量腹节所受。    下叟前致词,夜卧不覆首。    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按:本诗系三国时魏文学家应璩所作。应氏重养生长寿之道,作《三叟》诗以广其传。    (二)十二少与十二多    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 615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795    妄错昏乱,多想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燋煎无欢。此十二多不除,伤生之本。无少无多者,几于真人也。    按:本文选自东晋养生家张湛的《养生要集》。该书搜集和保存了不少汉以前养生资料。本文以通俗语言,介绍了当时流传的养生方法,至今仍有参考意义。    (三)二十八禁忌    禁无施精寿命夭,禁无大食百脉闭,禁无太息精漏出,禁无久立身倦极,禁无大温消骨髓,禁无大饮膀胱急,禁无久卧精气斥,禁无大寒伤肌肉,禁无久视令目矇,禁无久语舌枯渴,禁无久坐令气逆,禁无热食伤五气,禁无啄唾失肥汁,禁无喜怒神不乐,禁无多眠神放逸,禁无寒食生病结,禁无出涕令涩渍,禁无大喜神越出,禁无远视劳神气,禁无久听聪明闭,禁无食生害肠胃,禁无噭呼惊魂魄,禁无远行劳筋骨,禁无久念志恍惚,禁无酒醉伤生气,禁无哭泣神悲戚,禁无五味伤肠胃,禁无久骑伤筋络。    二十八禁天道忌,不避此忌,行道无益。-- 616    895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按:本歌选自东晋张湛的《养生要集》引《神仙图》。此文记述了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之事,包括思想、言语、行动,不能“过头”    、过火“    、“过分”    ,并对每一“过分”的言行,对身体所造成的损害,讲得具体贴切,寓意深刻。    (四)保 生 铭    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饮酒忌大醉,诸疾不能生。    食了行百步,数将手摩肚。    睡不苦高枕,唾涕不远顾。    寅丑日剪甲,理发须百度。    饱则立小便,饥乃坐旋溺。    行坐莫当风,居处无小隙。    向北大小便,一生昏幂幂。    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    每夜洗脚卧,饱食终无益。    忍辱为上乘,谗言断亲戚。    思虑最伤神,喜怒伤和息。    毋去鼻中毛,常习不唾地。    平明欲起时,下床先左脚,一日免灾咎,去邪兼避恶。    但能七星步,令人长寿乐。    酸味伤于筋,辛味损正气。    苦则损于心,甘则伤其志。-- 617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995    感多促人寿,不得偏耽嗜。    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阳事。    独卧是守真,慎静最为贵。    财帛生有分,知足将为利。    强知是大患,少欲终无累。    神气自然存,学道须终始。    书于壁户间,将用传君子。    按:此铭文是唐代著名医家、养生家孙思邈所作。孙氏对老年病和养生长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养生方法编成通俗易懂、易读、易记的口诀,如《枕中记》、《保生铭》、《卫生歌》等,为人们喜闻乐诵,流传极广,推动了我国养生学的发展。    (五)对 御 歌    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铺地。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酣睡。闲思张良,闷想范蠡,说甚孟德,休言刘备,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怎如臣,向青山顶上,白云堆里,展开眉头,解放肚皮,且一觉睡,管甚玉兔东升,红轮西坠。    按:本歌系唐末五代时陈抟所著。陈氏总结了汉、唐道教理论功法,加上自己的实践,撰《无极图》、《指玄篇》,详细介绍了内丹养生之术,为宋以后研究道家养生者所推崇。    其-- 618    006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嫡系传人张伯端在《悟真篇》里说:“梦谒西华到九天,真人授我《指玄篇》,其中简易无多语,只是教人炼汞铅。”    (汞铅,即丹田内气)    (六)百忍歌    百忍歌,歌百忍。    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    能忍贫亦富,能忍寿亦永。    贵不忍则倾,富不忍则损。    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    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    刘伶败了名,只为酒不忍。    陈灵灭了国,只为色不忍。    石崇破了家,只为财不忍。    项羽送了命,只为气不忍。    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    古来创业人,谁个不是忍。    百忍歌,歌百忍。    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做哑忍之准。    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结邻近。-- 619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106    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    忍得贫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    忍得骨肉存人伦,忍得口腹全物命。    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憾。    忍得人骂不回口,他的恶口自安靖。    忍得人打不回手,他的毒手自没劲。    须知忍让真君子,莫说忍让是愚蠢。    忍时人只笑痴呆,忍过人自知修省。    就是人笑也要忍,莫听人言便不忍。    世间愚人笑的忍,上天神明重的忍。    我若不是固要忍,人家不是更要忍。    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    万消百福皆雪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按:本文选自《张公百忍全书》。张公,相传是唐朝著名的长者,九世尚同堂。他的养生之道是注重修身养性,而养性又专重一个“忍”字。江州有位陈姓,为张公精神所感动,也以“忍”为家风,七世和睦;浦江郑氏,十世同炊,兄弟争死。当然,我们现在不提倡凡事皆忍,然如忍让有利于健康,有利于工作,又何乐而不为呢!    (七)饮 食 箴    人身之贵,父母遗体,以口伤身,滔滔皆是。    人有此身,饥渴洧兴,乃作饮食,以遂其生。-- 620    206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眷彼昧者,因纵口味,五味之过,疾病蜂起。    病之生者,其机甚微,馋诞所牵,忽而不思。    病之成也,饮食俱废,忧贻父母,医祷百计。    山野贫贱,淡薄是谙,动作不衰,此身亦安。    均系同体,我独多病,悔悟一萌,尘开镜净。    日节饮食,易之象辞,养小失大,孟子所讥。    口能致病,亦败尔德。守口如瓶,服之无斁。    (八)色 欲 箴    惟人之生,与天地参,坤道成女,乾道成男。    配为夫妇,生育攸寄,血气方刚,惟其时矣。    成之以礼,接之以时,父子之亲,其要在兹。    眷彼昧者,徇情纵欲。惟恐不及,济以燥毒。    气阳血阴,人身之神,阴平阳秘,我体长春。    血气几何,而不自惜。我之所生,翻为我贼。    女之耽兮,其欲实多,闺房之肃,门庭之和。    士之耽兮,其家自废,既伤厥德,此身亦瘁。    远彼惟薄,放心乃收,饮食甘美,身安病瘳。    按:《饮食箴》、《色欲箴》选自元代朱丹溪所著《格致余论》。    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国养生学派之滋阴派的鼻祖。在养生防病方面,亦以养阴护阴立论,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621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306    (九)却病延年十六句    水潮除后患,起火得长安。    梦失封金柜,形衰守玉关。    鼓呵消积滞,兜礼治伤寒。    叩齿牙无病,观升鬓不斑。    运睛除眼害,掩耳去头旋。    托踏应无病,搓涂自驻颜。    闭摩通滞气,凝抱固丹田。    淡食能多补,无心得大还。    水潮除后患法:平时睡醒时,即起端坐,凝神息虑,舌舐上腭,闭口调息,津液自生,分作三次,以意送下,此水潮可除患。    起火得长安法:每日子、午二时,盘腿平坐,微微呼吸,双目垂帘,返观内照,则丹田温暖,肾中之火自生,自然百脉融融。    梦失封金柜法:欲动则神疲,神疲则精易滑而梦失。可于睡前安息定气,以左右手搓脐十四次,再用两手搓胁区和腹部三十五次,左右各摇肩三回,然后慢慢将津咽下,用意注于丹田,两手抱拳握固良久,然后屈足向左侧卧,再向右侧卧,则精关自固。    形衰守玉关法:形体虚衰者,切须凝神守好丹田,行住坐卧,一意固守勿怠,且运用丹田之火生气生津生神,则可-- 622    406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望变衰颜如童子。    鼓呵消积滞法:气滞食积,拖延日久,则脾胃受损,医药难治。患此病者,应当盘腿平坐,直身微微闭息,做腹肌伸缩锻炼,缓缓呵气,连续做三十五次,当时就会积消聚散,轻松舒适。    兜礼治伤寒法:体虚感冒的患者,须平坐调息,两手兜起肾囊,屈腰下弯;头如礼拜,弯屈至地,起身时则用丹田真气驱除风寒。连做四十二次,则汁出而愈。此法无病行之,则头目清爽,容颜润泽。    叩齿牙无病法:每日清晨,或不拘时,每次叩齿三十六下,则牙齿坚固。如能配合茶水含漱,则虫蛀不生,风邪不生。如因牙病,难以叩齿者,可用舌隐舐于牙龈间,真气诱骨,亦效。    观升鬓不斑法:忧思太过,气血亏损面鬓斑。于子、午二时,端坐抱拳握固,排除杂念,凝神丹田,微露眼光,全神凝照丹田,待脐下丹田发热,阳气旺盛时,微用意念领此阳气由尾闾过夹脊升上泥丸,缓缓降下重楼(气管)    ,又返回丹田。稍息,依法再行,自然形神俱妙,两鬓不斑。    运睛除眼害法:盘膝静坐,微息直身。双目运晴十二下,运完闭目,然后睁大眼睛,驱逐邪气。每夜行三十五下,则目翳渐消,光明倍常。    掩耳去头旋法:头痛目眩,或中风不语、半身不遂。治之须盘腿静坐,直身调息,分别用两手紧掩两耳,缓缓摇头35次,存想元神逆上泥丸,以逐其邪。无病行之,添精补髓。    托踏应无病法:双手上托,如举大石。两脚前踏,如履-- 623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506    平地,以意内顾,神气自生,筋骨强壮,欲食消融,皮肤固密,预防寒暑等病。    搓涂自驻颜法:每日清晨漱口后静坐片刻,气息安定后,两手快速对搓三十五次,趁手心发热,马上用口水涂面,搓摩十数下,依法行之半月,则皮肤光润,容貌细泽。    闭摩通滞气法:即闭息自我搓摩以消胀气。此法先须调气,然后闭息,用左右两手快速搓摩滞聚处四十九次,每天做一二次,多不过六七次,积聚渐次消散。    凝抱固丹田法:凝神调息,两手搓热,掌心紧捂肚脐,日夜各做一次,旬日之间,丹田温热,真气自生,不过百日之功。真气充足,容颜转少淡食能多补法:多吃素食,容易消化吸收,血液清新,可预防血栓。    无心得大还法:不要用意领气妄行,要蓄精养气,真气自通督、任,返还丹田。    按:本法选自龚居中的《红炉点雪》。龚居中是明代太医院太医,通晓古代养生之术。    (十)摄 养 诗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    炎热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624    606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十一)延年良箴    四时顺摄,晨昏护持,可以延年。    三光知敬,雷雨知畏,可以延年。    孝友无间,礼义自闲,可以延年。    谦和辞让,敬人持己,可以延年。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人我两忘,勿竞炎热,可以延年。    口勿妄言,意勿妄想,可以延年。    勿为无益,当慎有损,可以延年。    行住量力,勿为形劳,可以延年。    坐卧顺时,勿令身怠,可以延年。    悲哀喜乐,勿令过情,可以延年。    爱憎得失,揆之以义,可以延年。    寒暖适体,勿侈华艳,可以延年。    动止有常,言变有节,可以延年。    呼吸清和,安神闺房,可以延年。    静习莲宗,礼敬贝训,可以延年。    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    儿孙孝养,僮仆顺承,可以延年。    身心安逸,四大闲散,可以延年,积有善功,常存阴德,可以延年。    救苦度厄,济困扶危,可以延年。-- 625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706    按:《摄养诗》、《延年良箴》选自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龚廷贤是明代皇宫御医,他借任职之机,发掘整理宫廷养生秘籍,收集前人经验,编成歌诀,对普及老年寿养知识,有很大作用。    (十二)十 六 宜    面宜多擦,发宜多梳,目宜常运,耳宜常凝,齿宜常叩,口宜常闭,津宜常咽,气宜常提,心宜常静,神宜常存,背宜常暖,腹宜常摩,胸宜常扩,囊宜常裹,言语宜常缄默,皮肤宜常干浴。    按:本篇选自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冷谦,武林(今属广西)人,明代著名养生学家,活了一百五十多岁。他所提出的养生“十六宜”不但在中国有深远影响,而且早已流传到日本,很受养生者重视。-- 626    806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十三)摄生要语三则    1.四  少    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    2.摄养五脏    饮食有节,脾土不泄。    调息寡言,肺金自全。    动静以敬,心火自定。    宠辱不惊,肝木以宁。    恬然无欲,肾水自足。    3.五  宜    发宜多栉,齿宜多叩,液宜常咽,气宜清铄,手宜在面。    按:以养生三则选自息斋居士所撰《摄生要语》。息斋居-- 627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906    士是明代道家、养生家。    (十四)金丹秘诀    一擦一兜,左右换手,九九之功,真阳不走。    戌(午后7~9点钟)    、亥(午后9~11点钟)二时,阴盛阳衰之候,一手兜外肾,一手擦脐下,左右换手各八十一(次)    ,半月精固,久而弥佳。    按:本文选自汪昂《勿药元诠》。汪昂是明代著名医家,著述颇丰,注重气功养生。    (十五)寿养五则    1.笑 与 恼    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    2.斗 与 让    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 628    016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3.酒 与 色    服药千朝,不如独宿一宵;饮酒一斛,不如饱食一粥。    4.戒、少、省、绝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精。    5.作  息    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    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    按:本文选自明代胡文焕《寿养丛书》。    文焕是明代医家,长于养生之术,他所收集的摄生警句、格言,内容丰富,颇有趣意。    (十六)    《臞仙》八段锦诀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629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116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浑。    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    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以候神水上,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迄,发火遍烧身。    邪魔不敢近,梦寐不能昏。    寒暑不敢入,灾病不能迍。    子后午前作,造化合乾坤。    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    按:本文选自明代朱权的《臞仙活人心法》。朱权,道号臞仙,朱元璋第十七子。他信道家之言,好养生之术。所著之八段锦与苏东坡的叩齿咽津术颇多相同,但苏氏是静中练,而朱氏是动静结合,不但叩齿咽成,就坚持此八段锦,身健不衰。本功法不仅在我国广泛流传,还东传到朝鲜。-- 630    216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十七)十 寿 歌    一要寿,横逆之来欢喜受;二要寿,灵台密闭无情窦;三要寿,艳舞娇歌屏左右;四要寿,远离恩爱如仇寇;五要寿,俭以保贫常守旧;六要寿,平生莫遣双眉皱;七要寿,浮名不与人相斗;八要寿,对客忘言娱清昼;九要寿,谨防坐卧风穿牖;十要寿,断酒莫教滋味厚。    按:本文选自清代褚人获《坚瓠集·补集》卷二。-- 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