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软骨炎用什么药:中國人的「德」不是一天缺掉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36:06

中國人的「德」不是一天缺掉的

佛山女孩小悅悅是今日的凌晨離世的,即時,自認血熱的中國人依舊在為英美飛機炸死了卡扎菲而興奮。中國人的正義感是模糊的,中國人的道德感也是模糊的,一個可憐小女孩生命的逝去,絲毫抹不去蒙在中國人「正義與道德」之上的髒東西,因為這骯髒的塵垢蒙住的是中國人的眼、中國人心,累時漫長,去之不易。

中國人的道德危機已經不是一兩天、一兩年的事,從小農經濟到計劃經濟,再到市場經濟,我們在物質生活上剛剛得到一些改善,卻又淪為了拜物教的奴隸。在這個拜物教盛行的社會,錢、權、名、利時刻腐蝕著道德,每個人被嚴重異化為生產與消費的動物,精神生活只剩下消遣與娛樂,道德喪失了應有的約束力量,並服從於追名逐利的需要,中國社會面臨道德全面墮落的危險。如果這種情勢無法及時扭轉,就可能定格為無藥可救的精神毒瘤,讓我們既無法坦然接受,又無法輕易割除。每個人都將身陷巨大的罪惡染缸,再也無法做到潔身自好,只能處於欺詐與被欺詐的中間,過著厚顏無恥的生活。這種精神與靈魂世界的徹底墮落,無疑比貧窮、落後與戰爭的破壞更加危險。一個民族道德生活的徹底墮落,將預示著這個民族末日的來臨。

在冷漠而殘酷的現實面前,「人命關天」四個字已經變得無足輕重了。很少有人為自身的冷漠與罪惡捫心自問、羞愧自責,反而為自己傷天害理的惡行逃脫懲罰而沾沾自喜。每個人都感受到世道變了,人心變了,眼看著道德一天天淪落,竟然不敢說道德錯了,還是人心錯了。我們的道德環境正在敗壞,不健全的法制、不規範的市場、不公正的社會,導致誠實守信者寸步難行,道德敗壞者暢行無阻,道德成為道德高尚者的包袱和累贅。對此,北島有兩句詩真是一針見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然而,即使法治健全,有時也於事無補。法治只是道德的外衣,只有法治與道德聯手出擊,才能維護社會公正與道義。法治的善與惡,罪與非罪,最終決定於道德,如果道德底線一再被突破,健全的法治又會怎麼樣?想來令人不寒而慄!

面對社會大面積的道德墮落,很多人把矛頭對準了市場經濟與社會轉型。這樣的說法與其說是國人的共識,不如說是人云亦云的盲從。為了掩飾或包庇人性中的貪慾、放縱、醜惡和殘忍,那些醜惡的社會現實,經常被歸罪於遠去的歷史。馬克思曾經一針見血地批判了拜金主義對道德的嚴重危害:貨幣標準代替道德標準,美醜善惡顛倒;人性變得貧乏乃至異化,人的感覺的豐富性被單純異化即金錢擁有的感覺所代替,金錢的得失左右著人的苦樂心境。儘管市場經濟弊端重重,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幽靈復活,然而,市場經濟並不必然導致道德危機。不同的社會道德不盡相同,然而道德秩序維護得如何,顯然是當時社會自身的問題,社會主義的當代中國出現了道德危機,怎麼能夠把罪責都推到封建時代去?封建時期的中國社會,也曾出現過道德昌盛的局面。道德觀念固然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很多時候卻是超階級、超社會形態的。如今,中國社會各方面都在與世界接軌,很多外國視為不道德的東西,到了我們這裡也是不道德的,我們那些不道德的東西,到了外國通常也難以獲得認同。人類還是有一些普世的價值標準,好的就是好的,壞的就是壞的。強姦犯和搶劫犯,在全人類都算不上榜樣和模範,同樣,坑蒙拐騙在任何國家都是不道德的。把我們的道德危機的全部罪責推給改革開放、市場經濟與社會轉型,顯然是糊塗弱智或包庇護短的表現。

道德淪喪的前奏,是太多的貪慾和自甘墮落。不同的社會道德標準差異很大,然而都難免有大批道德敗壞之徒。如果說傳統道德因市場經濟而敗壞,那麼,個人的貪慾和放縱無疑是罪魁禍首。如今,多數國家都在搞市場經濟,難道都必然會出現道德危機和精神墮落嗎?實際上,如果每個人都能理性地控制內心的貪慾,保持起碼的道德良知和操守觀念,就不至於在滾滾紅塵中失足墮落。市場經濟給了我們更多自由,既有積極進取的自由,也包括罪惡墮落的自由,然而選擇哪一種自由,走什麼樣的道路,卻是個人的自由權利。如果一個人具備了犯罪的條件,就馬上去幹罪惡的勾當,就算沒有市場經濟,也阻止不了他的犯罪。同樣的環境,同樣的背景,有的人走向成功輝煌,有的人卻墮落犯罪。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把勤儉克制視為美德,把貪婪放縱視為罪惡,但是不道德的現象從沒有杜絕過,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自然經濟與市場經濟的道德精神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傳統道德提倡艱苦樸素,並不否定追求榮華富貴;市場經濟提倡消費,但並不鼓勵浪費;傳統道德提倡節欲,並不主張禁慾主義;市場經濟刺激享受,但並不鼓勵淫蕩縱慾;傳統道德提倡節制謙敬,並不否定自強不息;市場經濟鼓勵競爭,前提卻是公平正當;傳統道德提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市場經濟鼓勁致富,並沒鼓勵偷盜搶劫;市場經濟給人選擇的自由,並沒有讓人無法無天;市場經濟打破了過去的清規戒律,卻沒有讓人去踐踏道德與法律。正是個人的不檢點,成為道德危機的源頭,從個人道德觀念弱化,到整體道德覺悟滑坡,最終引發了整個道德體系的崩潰。而整個道德體系的崩潰,又讓所有人毫無顧忌,為非作歹,把人類引向毀滅。所以,把傳統道德崩潰歸罪於市場經濟,仍是源於視市場經濟為洪水猛獸,只能暴露出思想上的頑固保守與淺薄無知。

不過,若無當前特殊的社會背景,當前的道德危機不至於如此嚴重。尤其是公權濫用和腐敗墮落,對傳統道德殺傷力極大。公權的道德傾向引領著一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公權又難免誘引當權者慾望膨脹,並利用職權謀求最大的私利,當權力失去了制約監督,變得不合法、不正當、不公平,必然會貪污腐敗盛行,強烈地危及道德信念體系。某些黨政官員為牟取私利,用權力干預經濟活動,破壞了平等、公平的市場競爭規則,踐踏了道德與法律的權威。這些年來查處的貪腐大案要案,主要的問題就是公權濫用,利用職務之便以權謀私,而這些被起獲的人,權力之大、地位之高、身份之尊、貪污之多、隱藏之深、性質之惡、影響之廣,讓平常百姓不可思議。如此眾多的高官貪污腐敗,中飽私囊,玩弄女性,愚弄群眾,屢屢掀起道德領域的地震與海嘯,對整個道德環境造成極大污染。

另外,不少執法者也在敗壞道德環境。他們缺乏人文精神,缺乏起碼的人道主義,濫用手中的權力,幹著無恥的勾當。如過去的收容制度,曾導致怨聲載道,後來終於被取締。在強制拆遷、非法征地糾紛中,一些開發商與地方政府、媒體勾結,把受害者當作「釘子戶」,動用公權和輿論曝光打壓,對公眾心理造成嚴重傷害,並影響到社會的和諧。培根說過,一般不公正的舉動只不過弄髒了水流,而不公平的判決卻敗壞了水源。法律和政府作為替群眾討還公道的最後希望,是對道德正義的強制維護,所以對執法者的道德自律和個人良知有著更高的標準,然而人治傳統與執法犯法的現實,卻經常讓群眾感到無處申冤。如果代表「公家」的這部分人道德敗壞,貪贓枉法,是非不分,濫用權力,就會把群眾推進絕望的深淵,對於鋌而走險的絕望人群,怎麼談得上道德信念的約束?

失敗的道德教育也是道德危機的助產婆。學校的道德教育,普遍存在僵化,教條,虛偽,霸道,空洞的問題,往往不切實際地鼓吹以集體代替個人,只講個人奉獻和犧牲,不講個人價值和尊嚴。這種建立在不道德基礎之上的道德教育,除了扼殺天性中的道德良知,只能誘導調教出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古語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現在的官場上,不少領導幹部虛偽不實,講話言不由衷,虛與委蛇,為文誇大其詞,文過飾非,對整個社會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目前,嚴峻的現實正在警示我們:傳統道德體系正被不斷解構,傳承數千年的傳統美德,正面臨徹底崩潰的危險,這樣的趨勢如果得不到扭轉,全面崩盤的結局幾乎無法避免。然而,我們對此至今缺乏應有的警惕,更談不上什麼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如今,國人的道德觀念比任何時代都要淡漠,為了金錢、權力和慾望的滿足,道德準則隨時遭到踐踏。喪失了理想、信仰和責任感,必然會在盲目無聊中頹廢墮落;失去了責任感,緊跟著就是無惡不作,喪盡天良。這樣的人生只有無恥的罪惡,而不會在意道德與良知,他們的墮落無疑會對社會穩定與和諧造成極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