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镛哪些小说:五百金身羅漢圖(201-25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59:10

五百金身羅漢圖(201-250)★★★還舊樓主2011年1月5日轉自《如意海BBS》★★★


第貮佰零壹尊:波罗密尊者
波罗密尊者,即济度罗汉。中天竺人,刹帝利种姓。
尊者十岁出家,学大乘教法,又学律藏,博通戒纲、心乐、禅思。十二年间刻苦攻读,手不释卷。学成后游印度各大名寺,寻访名师,他佛学精博,志在传教,亲率僧俗十人前来中国。路经突厥北面汗呆护衙帐,为可汗说法,深得可汗崇敬,并被挽留。唐武德九年(626),高平王使唤突厥,将其迎入长安,受到唐高宗的接见。高宗病逝后,太子继位,命尊者居兴善寺,主持翻译佛经,译出《大庄严经》三十五卷。贞观六年(632)冬,唐太宗敕命将所译佛经缮写十部,颁赐全国大寺,使之流传海内。次年,尊者于胜光圆寂,众弟子收其舍利,建塔于胜光寺供养。据《法华经方便品》,尊者救度群迷,化导众生证入觉悟之境界。   波罗密,又作波罗密多罗、波颇、波罗颇、迦罗密多罗,意译明知识、光智、究竟、到彼岸,度无极,指觉悟的境界。

第貮佰零贰尊:俱那含尊者
俱那含尊者,贤劫中之第二佛过去佛,过去七佛中第五佛俱那含牟尼如来。
尊者与人寿三万岁时出生于清净域。据《长阿含经》载,尊者曾举行过一次说法集会,有三万弟子参加。
俱那含,又作拘那含、拘那牟尼、迦诺迦牟尼、羯诺迦牟尼,意译曰金寂、金仙人。

第貮佰零叁尊:三昧声尊者
三昧声尊者,大梵天的变化身。梵名摩诃婆罗贺摩,意为清净、离欲。为佛陀的护法天神。与湿婆、毗湿奴原是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创造神,合称为三大神,主宰三千大千世界,是世间众生的创世神。
据传,佛陀在灵山会上,尊者以金色波罗花献佛,并以身为床坐,请佛为众生说法。时佛陀登座拈花示众。大众皆罔然不知所措。唯大伽叶破颜微笑,于是他得佛印心,传涅槃妙心,实相无相之正眼法藏。此即禅宗“拈花微笑”、以心传心的由来。尊者既是创造之神,同时却又是毁灭之神。能使世间安稳,万物兴盛;也可使世间灾难丛生,众生苦恼。他诚心诚意崇奉佛法,每当一代新佛出世,他首请转法轮。在佛陀出世后,他创造出古梵文教诲大众,功德无量,终成正果。
佛教有三界之说,其中欲界为具有食、色之欲的众生所居。欲界之上为色界,为己离食、色之欲的众生所居。色界众生为诸天众,又可分为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等。尊者即为初禅诸天之王,故又称“大梵天王”。传说,尊者口中生婆罗门,两臂生刹帝利,两腿生毗舍,两脚跟生首陀罗,四种姓制方才形成。
在佛教艺术中,常以人间帝王的形象出现,常和帝释天一起随侍于佛陀左右。

第貮佰零肆尊:菩萨声尊者
菩萨声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菩萨,梵文菩提萨埵的略称,意译曰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即追求成就佛果的大乘修行者。《翻译名义集》卷一引僧肇释:“菩提,佛道名萨埵,大心众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萨埵。”又引法藏释:“菩提,此谓之觉,萨埵,此曰众生。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众生。”
尊者修持大乘六度,精进勇猛求大菩提,用诸佛道成就众生。

第貮佰零伍尊:吉祥咒尊者
吉祥咒尊者,稽诸史实,未必实有其人。吉祥咒,吉祥能持、邪恶不侵之义,故名。
尊者以救护众生苦难为自己的誓愿。尊者能在危难之时保护一切众生,夜间,如果众生遇到夜叉、罗刹、狂颠、厌蛊、萘枳尼、王贼水火等鬼怪为害,尊者便会前来保护众生。人行路受强盗拦截,或受深山中恶禽兽袭击,或路途艰险,途中饥馑,以及在大江河湖海中航行遇难,尊者也会前来救护。若受狂风暴雨之灾,霹雳雷电之害,天空星变,日蚀月蚀,人生疾病,尊者也会前来救助。他能保护众生,并使信众变得聪慧无比,智能超人。

第貮佰零陆尊:钵多罗尊者
钵多罗尊者,印度僧人。
五代十国时期,尊者于前蜀光天元年(即后梁贞明四年,公元918)自印度摩加陀国来到四川,自言行程九万九千三百八十里,时年二百七十岁。按,中印僧人交流往来从长安西行,出敦煌,经今新疆及中亚等地到中国,即多走西北路线。而尊者却从印度跨越古代所谓西南夷地区崇山峻岭到达中国,为经此路线到达中国的第一位印度高僧。
钵多罗、又作钵怛罗、波多罗、钵和罗等。

第貮佰零柒尊:无边身尊者
无边身尊者,即无边身菩萨,居于意乐美音世界。
据《大般涅槃经》卷一载,尊者身躯庞大无比,每一毫毛孔里生出一朵莲花,每一莲花上有八万八千城,装饰着七种宝物。城内街道宽阔,两旁种植七行多罗宝树,花果茂盛,微风吹来,发出如天仙演奏的音乐。城内河中妙水盈满,清净香洁,水中有七宝船,众生在河中嬉戏、浴身。城中住宅如花园般美丽,宅内花香水净。城中各居住着八万四千个国王,周围又有无数臣民,丰衣足食,安乐吉祥。尊者威德无量,外道不敢歁凌众生。每当他出行时,大地都会发生六种震动;当他与其它众菩萨同堂而居时,其它众菩萨便会暗然无光,神通力消灭。
 
第貮佰零捌尊:贤劫首尊者
贤劫首尊者,即贤劫菩萨
据说佛陀在一次法会上念诵了过去无数诸佛念诵过的咒语(即“善治七十二种病忧恼陀罗尼”、又称“拔五种阴无明根本陀罗尼”),并命尊者和弥勒菩萨在末来向大众宣说此咒。可以使众生永不犯诸恶,除尽一切烦恼。咒文如下:“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迦,南无摩诃梨尊者毗阇罗阇、蔼咄陀达陀、娑満驮、跋阇罗翅、陀罗崛萘誓萘、遮利遮利、摩诃遮利吁摩利吁摩勒翅悉耽鞞闾鞞、阿阎鞞利究(匊/匊)翅萨婆罗尼翅阿扇提摩俱梨应诣吁弥吁弥吁摩吁摩婆祸呵。”

第貮佰零玖尊:金刚味尊者
金刚味尊者。即金威力菩萨。是佛教的保护神。居于妙高山顶三十三天帝释宫中的最胜楼阁。
据《佛说境界摄真言经》载,尊者己具备佛的种种智能,威力最强,为诸金刚中威力最强劲者,被喻为最胜上味。能证入一切如来观察智大瑜珈,具无量神通,能随心所欲,变化自如。尊者能随众生所愿,巧妙地施展神通使其各遂其愿。同时他又嫉恶如仇,凭借自己的无量神通降伏世间恶魔及外道,为保护佛法而建立了无量功德。

第貮佰壹拾尊:乘味尊者
乘味尊者即乘味禅尊者。唐代高僧,荆州人。乘味,圆通方便之义。
尊者博学多闻。精研佛典,德行高淳。为了深究佛学真谛,与同州禅僧法振禅师、梁州禅僧乘如禅师一起,由海路前往印度。在折返途中,圆寂于瞻波。能按众生之差别,不生搬硬套佛法佛理,灵活方便地启迪,使众生能达到觉悟境界,从而获致证果。

第貮佰壹拾壹尊:婆私咤尊者
婆私咤尊者,为佛陀弟子。为虚空藏院千手观音之左胁侍者,乃观音二十八部众之一。于密教中,位于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之东方。
尊者生于婆罗门种族。传说为印度吠陀时代《梨俱吠陀》第七卷赞歌之作者。原为邪见外道,自命不凡。执一切觉、草木有命之邪说。据《大智度论》卷三载,得罪后全身陷没地中。据《大方等陀罗尼经》卷一谓,尊者从地狱出,位列佛陀法会,受佛陀教化。后改恶从善,归依佛法,证阿罗汉果。
婆私咤,又作婆悉咤、婆四咤、缚斯仙、婆斯仙、婆薮仙人。略作婆私、婆咤。意为最胜、无上。系七大仙、十大仙之一。又据《杂阿含经》卷四十四、《毗婆子沙论》卷一二六载。有婆罗门女名婆四咤,因丧失六子而神智狂乱,祼露形体奔窜于路上,与世尊相遇后,神智随即清醒,进而听闻四尊说法,乃证果位,二者或为同一人。

第貮佰壹拾贰尊:心平等尊者
心平等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心平等,指证诸法平等之理,于一切众生,不起怨亲等差别之见。
佛教认为,人在忏悔时应起七种心:一、生大惭愧心;二、恐怖心;三、厌离心;四、发菩提心;五、冤亲平等心;六、念报佛恩心;七、观罪性空心。所谓冤亲平等心,即于一切众生,无冤无亲,同起慈悲无彼我之相,平等救度。尊者遵循佛祖教导,对待冤贼仇敌和父母亲属一视同仁,发大慈悲心,普度众生。因此他的佛性修习己达心性完全平等的境界。

第貮佰壹拾叁尊:不可比尊者
不可比尊者,据《佛名经》载,己获佛的果位。不可比,指佛的德行是不可比的。
尊者遍行世间,广说佛法,劝导众生弃恶从善。他告诫众生不要离开善良的朋友,远离诸佛和诸大菩萨;邪恶的势力犹如鱼钓上的饵料,引人误入魔途如蛾赴火。今世多行善事,转生会有好的报应,否则就会沉入无边苦海,为罗刹鬼所吞食。天资聪颖者也要行为谨慎,否则只会自寻烦恼;若一心追求自身的利益,聪慧的心灵就会被乌云所遮盖。众生若自身即将获得解脱时,仍要具有佛一样慈悲的心性,救助那些处于痛苦之中的人们,不可有片刻的犹豫。众生遇见不可比尊者可获得极大力量和无边的幸福。

第貮佰壹肆尊:乐覆藏尊者
乐覆藏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
佛教认为,修行佛法之人,入诸禅定,一心清净,万虑俱止,可使身心愉悦,获得出家乐、远离乐、寂静乐、菩提乐、涅槃乐等五乐。世间众生多惑业烦恼,出家达道,可永断此苦;远离欲界之爱欲烦恼,可生禅定之乐;澄心寂静,可发深妙之乐;成无上道,可于法界得自在之法乐;离生死之苦。可入于无余涅槃,获究竟寂灭之乐尊者出家修习禅定,经历了自初禅以至涅槃的过程,体验了每个禅定阶段的妙乐。

第貮佰壹拾伍尊:火焰身尊者
火焰身尊者,即火焰身菩萨。密号常住金刚。为佛教五大明王之主尊。
尊者能自出猛火,降伏异端,在佛教密教中,大日如来是一切诸佛的总体,不动明王是一切诸佛的教令轮身。不动明王奉行大日如来的教令,表示出忿怒形相,他能念动真言,施展神通力。显现出种种变化身,降伏世间的一切恶魔,收服世间的一切外道,不动明王在密宗中极受推重,享受多数的祭祀,祈祷他降伏罪恶,保护佛教普降爱敬,钩如亡魂。
尊者保护佛法,功德具足,虽然早在大日如来莲花台前已经成佛,但他要作大日如来的童仆,供大日如来役使,所以又称之为不动使者。
尊者名不动明王,又作不动使者。此尊与第125尊不动尊者同尊,可互参。

第貮佰壹拾陆尊:颇多堕尊者
颇多堕尊者,全称宾头卢颇罗堕,据《妙法莲花经·序品》载,日月灯明佛之俗姓即为颇罗堕。宾头卢突罗阇原为拘舍城优填王的大臣。《法住记》所列十六罗汉之第一尊。
据《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载,他本是跋蹉国拘舍弥城优陀延王宰相之子,自幼聪明博闻,出家学道,修得罗汉果位,尊者以神通见长,据《十诵律》等载,佛陀在王舍城时,树提居士将一木钵高高悬起,并声言若有沙门能不用梯杖取下此钵,钵便归其所有。尊者即入于禅定,借神通力腾空而起取下木钵,佛因他在未受戒人众面前妄自显弄神通,不准他入于涅槃,命他率一千阿罗汉常住西瞿陀尼洲,为众生广植福田。
相传东晋高僧道安梦见尊者,因不得入涅槃,住在西域,愿相助弘传佛法,请以饭食供养。因此在佛教寺院中,常将尊者之像供奉在食堂中,称之为圣僧。苏东坡有赞曰:“白氎在膝,贝多在中,目视超然,忘经与人,面颅百皱,不受刀箭,无心扫除,留此残雪。”   颇多堕,又作颇罗咤。印度古代婆罗门六姓之一,或婆罗门十八姓之一。意译利根仙人,辩才、満、満正。

第貮佰壹拾柒尊:断烦恼尊者
断烦恼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
佛教认为,世间众生之苦,皆源于烦恼。由烦恼而做出诸多恶业,前世恶业之因,报为今生之苦,世世转生皆苦。尊者善于断除众生的烦恼,他告诫大众:烦恼切断了众生的慧根,是一切众生的怨敌。世人由于愚痴贪味,做出许多恶事,其后果如同激流的江河将众生漂入生死大海不能得救,系于生死地狱不能逃脱。尊者劝导众生皈依佛法,增益佛性,可使心性清净烦恼不生,洗涤掉往世造就的无量恶业,增益善心,永获解脱。世间烦恼众生祈祷尊者,可清除烦恼,心静情寂,视名誉财利如浮云,一生安乐自得。

第貮佰壹拾捌:薄俱罗尊者
薄俱罗尊者,因像貌端正、身材伟岸而名。修行八十年未曾病,从未服过一粒药,寿命极长,又被称作“长寿第一”。
据说,尊者因将一枚呵梨勒果药布施,九十一劫不堕恶道,受天人福乐,他最喜兀,修道八十年,从不为人说法。阿难问他:“你为什幺不为人说法呢?是不是因为没有辩才,缺乏智能?”他说:“我既不乏辩才,也不乏智能,只是喜欢安静,不喜热闹,才不说法。”故又被称为:省事第一“。他自出家修道后,从不偃卧而眠,始终结跏趺坐,未曾倚树。   薄俱罗,又作薄拘罗、薄罗婆拘罗、缚矩罗、波鸠蠡。意译曰善容,伟形。

第貮佰壹拾玖尊:利婆多尊者
利婆多尊者,《首楞严经》称他为“坐禅第一”。
尊者原为一老鬼,因与一少鬼吃一死人而发生争吵,后为一僧人点化,得罗汉果位。据《智度论》载,有一个匆匆赶路的人,夜间未能投宿客点,借住在一所外教的神庙里。有一老鬼扛着一具死尸也来到此庙,想吃掉充饥,随同进来一位小鬼,打算夺走死尸吃掉,双方争执不下,就请行路人为他们作证,行路人暗想,我说实话亦死,说假话亦死,宁肯说实话去死也不说假话死。于是,他作证尸体是老鬼扛来的。少鬼大怒,当即把行路人吃掉,只剩下头和两手两足。老鬼认为行路人为自己丧生,心生惭愧。便把少鬼吃剩下的头和手足换在自己身上。天亮后,老鬼来到一座佛教的寺院门前,向寺僧询问:这头和手脚是我自己的呢,还是别人的呢?寺僧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对他说:世上万物多是水、土、风、火四大组成,这个头及手脚与身体有什幺区别呢?老鬼感悟到佛理深奥,无所不包,遂入寺为僧,发愿行善,饶益有情。
利婆多,又称离婆多,假合和。此尊可与第275尊互参。

第貮佰贰拾尊:护妙法尊者
护妙法尊者,即慧远(523-592)隋代僧,俗姓李,敦煌(甘肃)人。
尊者十三岁随沙门僧思出家,后博览大小乘经典,习《四分律》,后专事法上,尽学余部。未久,携学侣迁回高都(山西晋城)清化寺,四众合建讲堂。后值北周武帝灭佛,敕命废经毁像,并令沙门还俗。众皆莫敢抗谏,尊者独挺出与帝辩驳帝卒灭佛法。尊者乃隐汲郡西山,诵《法华》《维摩》等经,以期遗法之不堕。
隋立,尊者于洛邑大开法门,远近望风来归,为文帝所重。曾数度应召亲临御席,后居兴善寺。未久又另移居净影寺,专事讲学,故又有“净影寺慧远”、“净影”之称,以别于庐山慧远。开皇七年(587)敕为大德,十二年入寂,世寿七十。尊者属地论宗南道派,晚年又就昙迁禀受摄大乘论,博综当代诸学,亦精通文理,世称释义高祖。着有《一切经音义》、《大乘义章》、《大涅槃经义论》、《十地经论疏》等二十部余卷,被视为佛经注释家泰斗。
护妙法尊者,又称隋远、小远、大远、北远。

第貮佰贰拾壹尊:最胜意尊者
最胜意尊者,即最胜意菩萨。尊者的誓愿为最胜、最乐、最善、最高妙,故名最胜意。   不仅身心清静,功德圆满,而且还常住世间,广化众生,多行善事。增益佛性。他心怀慈悲,助救众生脱离苦难从未间歇,劝导众生灭除罪恶,引导众生排除修行道上的障碍。他劝导世间帝王及权贵要多行善事,因为生死轮回注定其终有尊极福尽之时。如果今世作恶多端,来世可能转生牛背上的咀虫;如果治国懈怠无功,犹抱石沉渊,求得出头之日实在困难。尊者劝说世间平民百姓多行善事,种下的罪恶终会在轮回转世中受到报应。

第貮佰贰拾贰尊:须弥灯尊者
须弥灯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须弥,山名,译作妙高山、妙光山。须弥灯是须弥山王者的名号,居东方三十六恒沙国须弥相世界。
据《阿弥陀经疏》云:“须弥灯者,须弥云妙高,妙则三智圆融,高则超过因位,灯则喻三智遍照也。”所谓须弥,即声闻缘觉之智、菩萨之智、佛智“三智圆融”。“三智圆明”。兼容相含,普照众生。又据《阿弥陀经义疏》云:“须弥灯者,山灯,即喻法、报二身、无量精进,从行为名,方便度众生,未尝暂懈。”法身亦即佛身,报身指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尊者先天者有如来藏,以自己的法力精勤不懈地普度众生通往佛土,遂证得阿罗汉果。

第貮佰贰拾叁尊:设特伽尊者
设特伽尊者,即摩诃目犍连,简称目犍连、目连,佛祖十大弟子之一。能神足轻举,飞行十方,人称“神通第一。”
传说,其父为古印度摩竭国有一富翁,名富相,十分敬重僧尼。但其母青提夫人却视僧尼为仇人,死后堕入阿鼻地狱。尊者在舍利弗带动下,投奔佛祖,修得罗汉果位后,在阿鼻地狱,见她日日遭受锉腰锥背、刀刺火烧诸种苦刑,形容憔悴,切骨痛心,乞来饭食喂哺,未及到口,即变成灰炭,目连求救于佛陀,佛陀授意目连在七月十五日延请十方僧众广设盂兰盆会,超度众饿鬼,使其母脱离地狱。现今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寺庙中都要举行诵经法会,僧尼诵经,施放焰口,救拔孤魂,即源于此,尊者后为婆罗门外道棍击而死。

第貮佰贰拾肆尊:弥沙塞尊者
弥沙塞尊者,为优波鞠多的五个弟子之一,创化地部。
据《玄应音义》卷二十三,“此罗汉在俗为王国师,匡为土境,故名化地;今人佛法,佛法如地,又匡化之。故以名也”。又据《拾毗尼义钞》载,尊者总是身穿一件青色袈裟,他对佛教经义精研覃思,理解深妙,“禅思入微,究畅玄旨”。
弥沙塞,又作弥沙翼,弥喜舍娑柯,意译化一、化地、不着有无观。

第貮佰贰拾伍尊:善圆满尊者
善圆满尊者,佛祖著名的声闻弟子。原为古印度输波罗伽国最富有的商人。
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经》卷四载,古印度输波罗伽国有富贵长者名自在,有四子。幼子名圆满,见其史出海经商,也蒙发出海之念。父以其年幼,让他在城内经营店铺。尊者不欺不诳,生意兴隆,获利颇丰。自在死后,尊者未分得遗产,艰苦度日。一天偶然得到一根牛头檀香木,为输波罗伽国王出四亿两黄金购买以治热病,圆满用三亿两买进一批货物,转手获得比原价高三倍的利润;又六次出海,次次安全返回,增殖财富不可胜计,成为全国最富有的商人。一日,尊者闻乔答摩王子捐弃王位,出家为僧修得正果,便亲往给孤独园听佛陀说法,在佛法启示之下,毅然舍弃家产,剃度为僧,做出种种功德。

第貮佰贰拾陆尊:波头摩尊者
波头摩尊者,即波头摩菩萨。
据《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十七云:“波头摩者,此云亦莲花,身心如莲花,净无尘垢。”可见,尊者在无数动中供养无数诸佛,勤修不懈,身心俱净,已成正果。他还具大慈悲心肠,希望众生皆得度脱。《菩萨璎珞经》卷十四曾载,佛陀成佛后在法乐讲堂,尊者曾到法乐讲堂劝请佛陀说法以度众生,其言如下:“沉翳生死,流转五道,唯愿世尊开甘露门,久饥虚者得蒙济度。”

第貮佰贰拾柒尊:智慧灯尊者
智能灯尊者,即智能灯佛。智能能破愚疾之暗,故譬之以灯。
佛陀佛得道前,曾经有过相当多次数的转生,次次转生,都积有功德,最后所积功德无量,才恒得正道,获得佛果。佛陀的前世身曾转生在一个名叫善化幢灯的世界。据《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二载,善化幢灯世界有六千万亿众生,诸佛相继在此世界出世,教化诸多的百姓。当时,尊者恭敬地供养诸佛,智能灯佛是那时的第十尊佛。智能灯及其它诸佛受到佛陀前世身的供养,都对他予以加持,佛陀的前世身从智能灯佛处得到了智能和力量,在修佛的道路上又有所成就。

第貮佰贰拾捌尊:旃檀藏尊者
旃檀藏尊者,即旃檀藏菩萨。旃檀是一种树,能发同浓郁的香味。
尊者身散异香,具大功德。据《菩萨璎珞经》卷四十载,尊者曾于佛陀刚成佛时,在法乐讲堂劝请佛陀讲法传道,以使众生脱离苦厄,说:“五浊鼎沸世,不识真正法,慧日既以降,惟愿除暗冥。”可见旃檀藏菩萨对人世间的污浊丑之事早已心怀忧虑,他希望凭借佛法的威力予以扫除,就象太阳升起,黑暗消失,世间一片光明祥和。

第貮佰贰拾玖尊:迦难留尊者
迦难留尊者,稽诸史实,未必实有其人。迦,释意为业作,指芸芸众生耕种收获,繁衍不息于世间。
尊者出家之初辛勤修练,俗心渐远,佛心日进,已领悟到清净空寂,无忧悉无烦恼的乐趣。偶尔回首世间,众生虽有贫乏之困,病老之苦,离别之思,然而邻里之间亦有人情交际,家庭之中妻子儿女亦有天伦之乐,不免有思尘还俗之想。尊者心寂清静,冷眼旁观,三千大千世界,无非生老病死,往复轮回,苦不堪言。世人虽有种种乐趣,然而凡夫俗子举足动步无非是罪,难免后世转为畜生、饿鬼,或堕入地狱,受尽无边之苦。要想获得永远的解脱,唯有参习佛法,升往清净佛国。尊者尽心修道,因而获罗汉果位。尊者也因其本生的行德而获“迦难留”法号。
迦难留,似为中文“家难留”的谐音。

第貮佰叁拾尊:香焰幢尊者
香焰幢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幢是一根顶头装饰着各种颜色丝帛的竿柱,常立于佛前,用以表麾众生,制伏诸魔。香焰是沟通信徒与佛联系之物,香焰幢是佛的象征。
据《最胜王经》卷六云:“见彼香烟,一刹那顷,变成香盖。”香焰幢与此相类,由供佛之香之烟结成幢形。香焰幢尊者崇佛之心极坚极诚,每日于佛前礼拜忏悔,燃香致敬,诚心所感,香烟相结相聚,作一烟幢。

第貮佰叁拾壹尊: 阿湿卑尊者
佛陀的声闻弟子。据《大宝积经》卷九十九载,佛祖在王舍城外的耆阇崛山岗中修行时,尊者与迦叶等诸大声闻弟子曾入城化缘,来到王宫时,阿阇世王亲自超迎、行礼、让座。而无畏德公主则不起迎、不行礼、不让座,默然坐在原地,受到父王的质问。而无畏德公主则不起迎、不行礼、不让座,默然坐在原地,受到父王的质问。无畏德公主反问道:大王看到小国的诸侯起迎吗?狮子兽王见到一群小兽起迎吗?大海的龙王见到河湖的龙王起迎吗?阿阇世王虽然心中不平,但是无言以对。尊者等发现无畏德聪慧而有辩才,便为讲说佛法,使公主顿然开悟。同佛陀与弥勒菩萨鉴知此事,施神通力加持,使唤无畏德当时获得菩萨果位,并由女身转为男子,称为无畏德菩萨。

第貮佰叁拾贰尊:摩尼宝尊者
摩尼宝尊者,即摩尼宝璎珞菩萨。在梵文中,摩尼的意思就是珠、宝、离垢、如意。于密教,则指体达“阿字本不生,妙理之慧,此慧远离动转,犹如坚固不坏之金刚。
据《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七载,尊者为“等觉中一人”。所谓“等觉”是大乘阶位五十二位中第五十一位,为菩萨之极位,将得妙觉之佛果,功德智能与佛相等。尊者佛性清净,光明无暇,“不为垢秽所染”;所谓如意,据《仁王经良贲疏》卷下,尊者功德圆满,已达“随意所求皆满足”即随心所欲的境界。尊者以除世间污秽、脱众生苦难为己任。“摩尼珠,投之浊水,水即不清。”
摩尼宝尊者,又名金刚慧菩萨。金刚慧,指通达实相之理而破除诸相之智。《维摩经》关子中《不二品》:“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维摩经注》卷八:“什曰:‘金刚置地下至地际,然后乃止也。’肇曰:‘金刚慧,实相之慧也。’”

第貮佰叁拾叁尊:福德首尊者
福德首尊者,为佛祖的前世身。
据《大宝积经》载,佛祖曾向众弟子述说自己历世转生的功德,意在激励弟子们竞相效仿,不懈努力。佛祖回忆说,自己曾转生为国王,名“福德”,福德王在位时励精图治,因而感动了天地,全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无饥寒之忧。然而尊者依然担心百姓受饥寒疾病之苦,在全国城乡设有粮食与医药救济处,以备食不果腹者或患有疾病者之需。尊者的作法,后为元世祖忽必烈效仿,在元大都广做慈善事业,皇宫每天向穷人施舍食品。

第貮佰叁拾肆尊:利婆弥尊者
利婆弥尊者,又作香樟婆提。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目犍连的弟子。
据《摩诃僧祗律》载,佛陀涅槃后,徒众准备结集法藏,大迦叶曾派尊者到三十三天邀请柬提那比丘前来参加佛典结集之会。结果柬揭那听说佛陀涅槃,决心以身故随侍,亦人涅槃。他回来后,曾参加佛教经典的第一次结集。

第貮佰叁拾伍尊:舍遮独尊者
舍遮独尊者,生于无佛之世。
尊者不能聆听佛陀的教诲。然而生来喜欢寂寞清静,厌恶世俗烦恼。于是独居静养,自悟佛性,久经修习,心性豁然如大日光明遍照,悟到佛法的究竟,最终修得智能圆满、功德圆满,通晓佛法本意,永离生死轮回。

第貮佰叁拾陆尊:断业尊者
断业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业,意为造作,泛指一切身心活动。
佛教有身口意三业。《大毗婆沙论》卷一百一十三云:“若自性者,应唯一业,所谓语业,语即业故;若所依者,应一切业皆名身业,以三业皆依身业故;若等起者,应一切业皆名意业,以三业丝质是意等起故。”三业善恶,有不同的果报。《成实论》卷七谓:“业报三种,善、不善无记;从善、不唾报、无记不生。”又谓:“善得爱报,不善得不爱报,无记不报。”
佛教主张断除一切业障,才能解脱生死之苦海,到达清净的佛土。尊者能象利剑一样,斩断一切世俗情丝,刻苦修习佛法,已出离因果报应,不堕轮回。最终取得罗汉果位。

第貮佰叁拾柒尊:欢喜智尊者
欢喜智尊者,即阿难婆伽。为三阿难(阿难陀、阿难跋陀和阿难婆伽)之一。阿难意为欢喜。
尊者通晓受持大乘佛教教义,遵循大乘佛教的理论修习佛性,度化众生。他佛学理论渊博,从中博得了无穷的智能和神通。同时具备大乘佛教所共有的慈悲心性,随时随地地向大众宣讲大乘教义,普度众生,渡众生至清净彼岸。

第貮佰叁拾捌尊:乾陀罗尊者
干陀罗尊者,西域人。
尊者不远万里来到洛阳,后至洛阳东南之山修立寺庙,被推为寺主。风操卓然,善法术。一次对同住僧众说:“洛阳东南有盘鵄山,山中原有古寺,今故基尚存,可以修立寺院。”众僧不信,但承受他入山,果然找到一处旧寺石基,遂修立寺庙于其上,推他为寺主。新寺距洛阳一百余里,他总是每天清晨就来到洛阳城中,薄暮方回。有一位自认为行走迅速的僧人奔走如飞,仍赶不上他。犍陀勒让他拽着自己的衣角,该僧只觉得耳边风声飒飒,须臾至寺,却毫无疲倦的感觉。
干陀罗,又作犍陀勒、干陀罗。

第貮佰叁拾玖尊:莎伽陀尊者
莎伽陀尊者,佛陀声闻弟子。佛祖曾为其授记,预言其未来世当得佛位,佛号“普明”。莎伽陀,译作善来。尊者以之为名,有劝迎众生皈依之义。
据《妙法莲华经》卷四载,佛祖曾为他等诸罗汉授记,未来世当得佛位,佛号为“普明”。他等人听了佛的点化深受启发,认为自己本来智能短浅,经佛的教化之后已大有长进,但是自己尚未察觉。他当时兴趣例作为比喻:一位长者去看望朋友,恰逢朋友醉卧不醒,长者将珍宝系在朋友的衣服上就离开了;朋友酒醒后腹内无食,到处乞讨,讨到一点吃的便觉满足,当朋友再次遇到长者时,才知道自己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莎伽陀感谢佛祖给予自己的智能,这些智能足以使他脱离烦恼,获得正觉,无需到处乞求获得解脱的方法。

第貮佰肆拾尊:须弥望尊者
须弥望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须弥望,即望须弥也。须弥,山名。天帝释所居,四宝所成。
须弥是著名的神山,意译妙高。佛教传说,须弥山是人类所住世界的中心,日月环绕此山回族出没。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山顶上为帝释天,四面山腰为四天王天,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有铁围山所围绕的威海,威海四周即四大部洲。为了表示佛陀至尊至上的地位,佛教将佛制成须弥山形状,名须弥座,也中须弥坛。须弥望尊者乃是虔诚的佛家弟子,他努力修行,心想须弥,眼望须弥,最后得以证阿罗汉果,因名须弥望。

第貮佰肆拾壹尊:持善法尊者
持善法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善法,为佛教修行之大法。
佛教分五戒十善与三学六度,其中五戒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即所谓不犯十恶,谓之十善。五戒十善之法,为在家修行的居士所受持的善法。三学为:戒学、定学、慧学,戒学以防人生恶业,定学使人性静心澄,慧学使人观达真理辨是非。六度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能。度,即渡。度,即渡。六度可使凡俗渡生死苦海,至清静乐土。三学六度为出家僧尼受持的善法。尊者严格按照善法要求,居俗受持五戒十善,出家受持三学六度,循序渐进,坚持修行,终于脱离垢染,证得正果。此尊与第308尊同尊,可互参。

第貮佰肆拾贰尊:提多迦尊者
提多迦尊者,摩伽陀国(一说摩突罗国)人,其姓未详,初名为香众。为西天二十八祖之第五祖。
据《景德传灯录》等书载,尊者出生时,其父梦一金色太阳从屋顶穿出,照耀大地。依《阿育王传》卷六载,尊者从优波鞠多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于初日即得须陀洹果,第一羯磨时得斯陀含果,第二羯磨时得阿那含果,第三羯磨时证得阿罗汉果,后得优婆鞠多付法。据《付法藏因缘传》卷五载,尊者具大神通、大威力,说法不倦,后行化至中印度,付法于弥遮迦说偈曰:“通达本法心,无法无非法。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说完偈语,他踊身上虚空,作十八变,人火光三味自焚其身,而入涅槃。弥遮迦和八千比丘悲感,乃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供奉之。
提多迦,又作提知迦、地底迦。意译作有愧。

第貮佰肆拾叁尊:水潮声尊者
水潮声尊者,即一切海潮声菩萨。《楞严经》把佛声音譬如海潮。海潮无念,不违其时,与大慈大悲佛之声音应时适机而说法相似。
世间的江河湖海,其名虽异,然潮音相同。世间诸佛的名称不同,所讲的经卷有异,但都是为了大众获得解脱。尊者学习世间诸佛的修身养性方法,倾听世间诸佛讲解经卷,亲身故经受诸佛的教诲。由于尊者广学诸佛之法,因此他脱离世俗盖障,心性清净如明月,通达佛性。佛兴慈悲,哀悯众生,发海潮音。尊者哀怜众生,能应众生的需要,应时而至,帮助他们脱离生死苦海。

第貮佰肆拾肆尊:智慧海尊者
智能海尊者,即智能菩萨。《无量寿经》说:“如来智能海,深广无涯底。”尊者以之命名,说明他智能超群。所谓智能,即“于法观达”、“无境不照”的精神状态。
智能海比喻尊者智能如大海般瀚无际,涵容一切。据《新年华严经论》卷十七载,尊者“以智能成满,方能随俗善人生死”,也就是说,他并不以自己得道为满足,而是以慈悲为怀,教化众生,积大功德,因而获得幸福的佛果。“入于一切众生生死之地,同一切众生之利而教化之,令信顺入正法。”又据《大方广佛华严经愿行观门骨目》卷上载,佛陀佛身故放光明,普照十方,十方大菩萨各说偈语,尊者偈曰:“此人无慧眼,不能得见佛,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生死及涅槃,二俱不可得。”

第貮佰肆拾伍尊:众具德尊者
众具德尊者,即隋朝著名,僧人信行(540-594)。魏郡(河南安阳)人,俗姓王。又称三阶禅尊者,为三阶教之祖。
尊者少蕴悲怀,慧悟奇拔。四岁出家,博涉群经,洁身自爱,备爱尊敬,后蒙隋文帝召请,位于长安。认为佛陀之时代为正法时代;其次,正受教法之时代为像法时代;即今(隋)正值佛教衰微之时,故经典与特定之佛皆无济于事,乃倡三阶新义,称第三阶佛教,解行颇异前人。又谓当世之人成就我见、边见,或偏学一乘、三乘,或偏念弥陀、法华,爱此僧彼,故提倡“普真普正宗”。即法不分大小,人不辨凡圣,普信普归。舍弃具足戒,与民众同劳动、共修行,故产生一日一食之严格规律。隋初,被召入长安,居真寂寺。躬自劳役,乞食度日。因其人格高洁,教义简明,海内英杰也前来拜访,故信徒云集,其教大行于世。人称“四依菩萨”。至唐朝,其弟子信义设立一庶民金库,称无尽藏院,以利济民众。然于隋开皇二十年(600)至唐开元十三年(725)间,此派系四度遭到禁令与压迫,安史乱后,乃见销歇。尊者于开皇十四年正月入寂,享年五十五。撰有《对根起行杂录》《三阶位别集录》等书三十五部。后随三阶教的禁遏而湮没。今仅存者为《三阶佛法》四卷一书,其余对根起行法等数书则仅余断片残篇。

第貮佰肆拾陆尊:不思议尊者
不思议尊者,即不思议菩萨。
据《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载,在佛陀于毗舍离城奈氏树园举行的法会上,他曾阐释自己对菩萨慧的理解:“无为不离有为,有为不离无为,解知有为无为悉无所有,于中净身口意,是谓菩萨慧。”又据《大宝积经》佛说决定毗尼经《大方便佛报恩经》等书载,当佛陀向众菩萨询问何人“能于众末世擅改持正法”时,他说“我能堪任愍念,成就饿鬼众生,令得解脱。”他还曾向佛祖发誓,在佛祖涅槃后,“护持正法,于十方界广泛流布,使唤不断绝。”佛陀曾亲口告诉大众说,以他为首的七十个大菩萨已历经无数劫,供养过无数佛,常修梵行,心不疲倦,善擅改佛法的大菩萨。他们以慈修身,不舍大悲。众生临死时若称尊者之名,虔心皈依,死后便可往生佛国净土。

第貮佰肆拾柒尊:弥遮仙尊者
弥遮仙尊者,即弥遮迦。中印度人,八千仙人的导首。为西无二十八祖中之第六组。
据载,尊者曾是天上的仙人,由阿弥陀向他传授仙法,因而仙术超群。他博闻多达,有大辩材。率有大仙八千,后逢付法藏第五祖提多迦尊者,遂与诸仙共发菩提心,成为提多迦之弟子。提多迦入灭时,以法藏付嘱。并嘱他广传正法,引导众生脱离六道轮回。后游化北印度,得婆须蜜付嘱大法,入于尊者子奋迅三昧,身跃虚空,复归本座而自焚化。众人收其舍利,建塔供养。

第貮佰肆拾捌尊:尼陀迦尊者
尼陀迦尊者,据《贤愚经·尼揭下度缘品》载,原为除粪人,译作因缘,属于地位低贱的首陀罗种姓。佛陀不分贵贱,以平等心对待众生,将他度之。尊者虔诚归信,恪遵戒律,精勤修行,终证阿罗汉果。
尼陀迦尊者,又作尼驮迦、尼陀、尼提。

第貮佰肆拾玖尊:首正念尊者
首正念书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正念,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之一。正念是谓集中思想观念书于修习佛法中去,不令离散和邪念滋生。
尊者皈依佛法,修炼佛性追求思维境界的清净。心性稍有驰散,偏离其如,即收心敛意,回归法性。久而久之,将心身与法性融为一体,使法性成为自身天然之性。无论游巡于有情世间,还是身居寺院清净刹土,其佛性都不改变,群垢不能染,众苦不能恼,外道不能歁,磨灭不能损,种种干扰犹如浮云,自身的佛性则如明月,他以朗朗明光施惠于天下众生。

第貮佰伍拾尊:净菩提尊者
净菩提尊者,即唐代禅僧净觉(683-750?)。俗姓韦,为唐中宗庶人之弟。心体无污染称为净,对境不迷称为觉。佛,意为觉;佛之体清净本然,故一般以净觉为佛之异称。又作卢舍那、净满。
尊者于太行山剃发受具足戒,居某禅师之旧兰若,猛虎舐足、毒蛇熏体、或山神献果、天女散花,亦未尝喜怖。曾师事北宗禅之始祖神秀。神秀寂后,闻东京有玄赜者,即承受从要受指导,律仪周密,深解经典。尔后于太行山灵泉谷撰《楞严师资记》,复往长安大安国寺。入寂后,荼毗于少陵原赤谷兰若。王维撰有《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尊者塔铭》,收于《全唐文》卷三二七。尊者致力于阐明北宗禅之祖统,著有《注般若心经》,入室弟子逾七十名。
尊者诸恶灭尽,居于净土,众德悉备,功德圆满,有极高的思维认识能力,能破除众生的忧恼,使大众皆受用广大法乐。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