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夫妻情侣互换群:心灵哲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9:05:39
百科名片
西方哲学部门中有一门叫 「心灵哲学」的(The philosophy of mind) 。它提出 的问题是,世界事物都有物理的部分,但这众多的物理部分是如何统合的?例如当我在阅读时,眼睛在由左至右看,手指在翻动纸张,大脑在使用能量,血液在输送 氧,肺部在呼吸,神经在细胞与大脑之间输送讯息,这一切都是物理的部分
目录
基本问题解决方向康德思想笛卡尔思想简要概括基本思想
目录参考文献
基本问题解决方向康德思想笛卡尔思想简要概括基本思想
目录参考文献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问题
但这 一切物理的部分是如何统合而成为一次「阅读」的经验呢?与「我」有何关系呢?「我」是否在物理身体之外呢?身体死亡之后,「我」是否仍然存在呢?「心灵」 与我的大脑是否是同一样的东西?「心灵」在哪里呢?我是否可以用我的「心灵」 与别人的「心灵」沟通?或我们只是在猜想别人的「心灵」是如何如何呢?现代科技创造人工智能可能吗?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西方哲学中「心灵哲学」会讨论到的问题,它们牵涉到生物 学、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技等其它领域,但最主要是这些科目如何与我的「心灵」有关系。这些问题中最基本的一个是,心灵与我们身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编辑本段解决方向
西方哲学处理这个问题时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偏向肯定身体与行为的物理主义 与行为主义;另一个方向是偏向肯定心灵的理想主义< 或观念论)。当然,还有很多 的哲学家是兼论两者的二元论者。先说物理主义,他们肯定只有身体和行为才是最真实的,思想与情感等东西都是由物理性质的身体所形成,如大脑的电子脉冲,肌肉的化学反应等物理现象会形 成我们各种思考和情感反应。他们提出两个实例证明此说,一是用电流刺激大脑, 对人的性情有所影响,现代医学上是有用这个方法来医治一些情绪低落的病人的。另一个例子是一个大脑严重受损的人,受损前后是完全两种模样的,受损后甚至是 否可被称为「一个人」也有问题。总之,所谓一个人就是大脑加身体加神经系统。相信我们都不反对人是有大脑、身体、神经系统的,但除此以外,真是没有其 他成分吗?一名母亲抱着她的婴孩在胸前慢动作左右摇摆,你是否只见到一名中年 妇女双手屈曲紧扣,手上放置了一名重十多磅的婴儿在作四十五度和每秒一下的摆> 动呢?难道你看不见她的动作流露出的关怀和爱心?南京大屠杀中,你是否只见到 一名军人拿着重三十磅的大刀在斜向四十五度的角度,用一百磅力度移向另一名男子的颈部,而跟着该男子的颈部以某时速的速度滚在一旁,血液则以每秒某公升的 速度向上喷出?你看不到其中的残酷吗?这些物理现象背后真的没有其它东西存在 吗?
编辑本段康德思想
西哲康德就曾指出人理性范围所见只是现象,但现象背后的物自身世界就非人理性所能认知了。
康德这是指出世界之两层性,但他承认除了现象外,还有其它世 界、其它东西存在,只是不能由知性理性认知而已,「道德」就是其中一种。由此 可见,物理主义所说实与我们生活所感有所乖离。相反于物理主义,理想主义(或译「观念论」)肯定精神多于物质,由于我们 所见的物质、身体、他人的身体、和一切经验到的,都可能是假的,因为都是经由 我们的心灵所反映给我们知道的。著名的例子是西方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儿的怀疑论,我们感官所知的一切都不一定是真的,都可能是假的,只有「我思故我在」才是最 真实的。这才是哲学的起点。当然笛卡儿哲学的怀疑论只是起点,最后笛卡儿仍然 保住了身体与世界的真实性,并非真正极端的理想主义者。巴克莱和莱布尼兹才真正是理想主义者。 巴克莱认为所有事物都是在心灵上存在的。我们认知世界只能通过感官而不能 由其它途径认知,这个世界就是由于这些感官的知觉所组成的。这些知觉都是观念,是心灵上存在的观念,所谓「红的感觉」不能离开心灵而独立存在。因此世界的存 在,即由众多观念组合而成的世界,因而称为「被感知」的。因此有「存在即被感 知」的名言。若这里有一张桌子,我看到、摸到,故我感知到桌子的存在,我有桌子的观念, 桌子也因我的感知而成为一个存在物。但当我合上眼睛,收起双手时,这桌子即不 存在,因我没有了观念。当我再睁开眼睛时,这桌子又实时存在了,因为它又再成为我的观念,又再被我感知了。那么巴克莱如何解释桌子的连续存在呢?他认为当 我不看桌子时,会有其它人在看它,它便又继续存在了。那么,如果在深山中有一 桌子,但无人看见又如何呢?巴克莱认为最后也会有上帝在感知,所以是存在的。因为有上帝,所以万物存在。 但到底这些感官的感知是否真的是心灵的?这些感知是不是纯心灵的或纯主观 的呢?会不会有物理性的成分,有部分是客观的呢? 莱布尼兹认为世界可分为心灵上的和物质上的存在,但是凡物质上的存在都可被分解为众多的小部分,小部分又可再被分解,直至最后不能再被分解为止,那时 便是无数的单子,单子是不可被分的单位。但这些单子既是不可被分,则单子是不 占空间的东西,因为凡占空间的都可被分,不占空间而存在的,便只有在心灵上的存在了。这就是他著名的「单子论」了。 「心灵」(或译「精神」)在现代的意义很多时是指人的思想,但莱布尼兹明 显不是用此意义。
在他的时代,由于笛卡儿的世界是二分的,分为物质与心灵,故莱布尼兹继承了这种二分,无可选择地不是物质性的便只好选择心灵的。若在今天, 他可能会选用仍是物理意义但较为抽象的「能量」概念来解释,相信会更符合他的 意思。虽然莱布尼兹的单子是在心灵上存在,但他如何用单子来解释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公义、仁慈等呢?关于这点,他似乎未有好好的解释。 至于其它二元论者又如何解释心灵与身体的关系呢?柏拉图在《费多篇》里认 为身体是合成的,因此易坏;心灵是简单的,因此不易坏,因此理型既是不变的,便应存在于心灵中。由于心灵中有不朽的理型存在,因此心灵也是不朽的。你可能 不同意柏拉图这些说法,但有一点要留意的是,柏拉图其实指出了心灵不是时空中 物,因此心灵不是指我们的大脑。另外一点较多人接受的是心灵很多时是在沟通中展现出来的。沟通其实是牵涉 了主客或两个不同领域的区分。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时其实是明显的区分出外 在的世界和内在的心灵,世界与心灵是两个领域,有分别但又互相影响。笛卡儿的心灵有偏向现代的神经系统的倾向,因为他认为心灵可影响身体,而世界是被物理 定律所决定,如果心灵要影响世界便得透过身体的活动,因此如果心灵不能指挥身 体活动,则外在世界只是一封闭系统而与心灵无关。但笛卡儿的心灵又是非经验的,不在时空之中,不是身体的一部分,但又有关于身体,可影响身体,因此《心灵的 概念》作者莱尔 曾称笛卡儿这个观点为「机器中的幽灵」。
二元论说法之中,又有所谓假象论和互动论。假象论是说我们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如此复杂,令我们有可独立决定或自由选择的假象。心灵好像是自由选择以影响 外在世界的现象,而其实外在世界只是依从物理定律而转变,一早已被决定,所谓 心灵决定也只是大脑细胞的电子脉冲影响而已。这说法其实是物理主义,心灵根本没有丝毫影响力。就像现在的计算机仿真的人工智能一样,人与计算机下棋,计算机好像 懂得用心思考而跟你一着一着的下棋,但其实只是有人早已把很多很多的复杂的变 化输入到其系统中,计算机经一轮复杂的运算后而得出结果,好像人用思考出来的一样,但其实只是一连串的机械程序而已。 至于互动论者最主要面对的问题是,如果心灵与身体是区分开的,那么它们是 如何做到互相影响的呢?好像牙齿坏了(物理现象)而导致痛苦和不快乐(心灵感受),或因害怕(心灵感受)而导致冒出冷汗和战抖(物理现象)。但这两者(心 灵和现象)之间有没有分界线呢?没有又如何分开为两个领域呢?若有,两者又如 何越过分界而连在一起产生互动呢?关于以上问题,其中一种解释是「偶然论」,即是牙齿坏了与痛楚是偶然同时 出现,并无因果关系,甚至有极端的哲学家认为并不是人的心灵在控制自己挥动臂 膀,而其实是上帝在控制你的臂膀挥动而已!这解释完全否定了因果律,像极端的怀疑论一样。 另一种解释是「预设和谐论」。他们认为心灵与世界虽然互为独立,但因在一 预设的和谐中运作,故可运作得很顺利而看来好像互相影响,就好像莱布尼兹单子 论的预设和谐一样。单子既互为独立,因何可以一起形成活动,就是在一预设的和谐中的缘故,而这其实是上帝的预设。这本是莱布尼兹用来解释目的论论证,证明 上帝存在的说法,但后来也有哲学家用来解释心灵与世界的互动。
还有一种「一体两面论」。史宾诺莎就是持此说者,他认为所有存在都是有心灵一面和物质一面,心灵与身体是不能分开,是同一存在的两个面向。例如:思想> 是心灵表现,但从另一面向看,便是大脑脉冲的表现,或者我们可称心灵表现为内在的表现,现象世界为外在的表现,则思想为内在表现,大脑脉冲为外在表现。又 例如听音乐,欣赏音乐是内在心灵的表现,声音波长与频率是外在世界的表现。这 个说法的问题是,如史宾诺莎所指出,所谓「选择自由」只是幻象,我们根本没有任何抉择的力量。因为外在世界的现象完全受制于物理定律,完全没有自由性,如 果心灵表现只是一体之两面,则心灵也是不自由的。 那么到底心灵与世界是可分开的或不能分开的?是否互相影响?关系为何?由以上所论可见,西方传统哲学所论之「心」,主要包括两种机能,一种是心灵与世 界的关系,即心灵如何知道世界的问题;另一种机能是意志的机能,即心灵如何使 我们的身体在世界上作出行为,即如何实践出心灵的要求的问题。这个结论当然是概括西方传统主流哲学而说,其中也有少数哲学家讨论心灵是牵涉道德问题,但不 是主流。但中国哲学在讨论「心」的哲学时则是以讨论道德问题为主,正可见中西 哲学取向不同,如果总是以西方哲学所要求的来评论中国哲学便会有所偏差了。
编辑本段笛卡尔思想
编辑本段简要概括
心灵哲学成为当代西方哲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该领域爆发了并正在进行着所谓的“本体论变革”,笛卡尔的二元论的思想成为他们批判的对象,因此,笛卡尔对心灵哲学所作的贡献是大多数哲学家所忽略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当代“本体论变革”中的部分思想对笛卡尔心灵哲学的思想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最近三、四十年,心灵哲学作为哲学的一大分支,倍受哲学家的关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当代西方哲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并且,该领域爆发了并正在进行着所谓的“本体论变革”。这一变革,共同的目的是批判、颠覆常识的心身观和潜藏在大多数并未超越笛卡尔的思想。基本思想
笛卡尔的关于心灵哲学的思想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自我意识、心身关系、人与机器。
自我意识。笛卡尔的方法是以“怀疑”开路的。他的形而上学的沉思的“第一沉思”就是普遍的怀疑。我在怀疑,这也是在说,我在思想。既然肯定我在思想,那么就必须也肯定我的存在。在他看来,“我思”必然依附一个主体,那就是我。因此,我是存在的。既然我是存在的,那就必然占有一定的空间,因此就具有广延的属性,属性又依附一定的实体,因而就推出了“物质实体”。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和本性就是思想。“思”就是以属性而存在的,和上面一样又推出了“心灵实体”。
心身关系。上面已经说了,笛卡尔的“物质实体”和“心灵实体”是从属性“广延”和“思”中推出来的。他认为,“广延”和“思”无论从哪个层面上来看都不可能还原为对方,因此,它们具有不可还原性,物质实体和心灵实体具有绝对的区别,进而,他就提出了心身二元论的思想。
人和机器。笛卡尔是“人和机器说”的坚决反对者。他认为人不是机器,动物才是机器,因为人和动物的身体是物质的不同形态,所以它们也服从物质的普遍规律。他同意将动物和人的肉体看作机器。但是,一旦超出了肉体和物质的范围,进入意识和精神的层面,就不能将动物和人同等对待。
编辑本段目录
一、笛卡尔关于心灵哲学的基本思想
二、笛卡尔的心灵哲学的价值所在
编辑本段参考文献
[1]高新民、刘占锋,心灵的解构——心灵哲学本体论变革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
[3]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第二卷
[4]笛卡尔,论灵魂的激情,第一部
[5]高新民、殷筱,心灵的解构: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的“本体论变革”
[6]周晓亮,自我意识、心身关系、人与机器——试论笛卡尔的心理哲学思想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展阅读: 1http://blog.sina.com.cn/zszwyds
开放分类:文化,科学,哲学,知识,释义
我来完善 “心灵哲学”相关词条:
西方哲学史信息哲学认识论语言哲学形而上学上善若水
西方哲学史信息哲学认识论语言哲学形而上学上善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