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动物电影解析:如何写“律己与利人”的材料作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26:30

如何写“律己与利人”的材料作文?(上)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2011-01-04 15:26:07)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以“律己与利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孙叔敖的人,小时候,他在路上见到一条两头蛇,赶快把蛇杀死并且深深地埋起来。当时传说见到这种两头蛇的人必死无疑,孙叔敖哭着告诉妈妈。妈妈问他:“那条蛇现在在哪里?”他回答说:“怕它再害别人,已经把它杀死埋起来了。”妈妈说:“你有帮助别人的心,老天必然会保佑你。”后来,孙叔敖不但没有死去,长大后还做了楚国的名臣。

孙叔敖在自己遇到不幸的事情后,还能想着他人的幸福,千方百计让他人避开不幸。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圣经》里也有类似的话:“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要求:题目自拟、题材自定、体裁自定;字数在800字以上;字迹清楚,书写工整。

 

【写作指导】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古人的一种思想和主张。构建和谐社会,大兴人文举业,拓新修养之道,切记切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宽容是一种美德。”人们之间相处,太需要这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态度了。“严于律己”,就是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做到自我批评和自我检讨。 “宽以待人”,就是面对各种误解和委屈不要心怀怨恨;不过高要求别人,允许别人有缺点;给别人时间和机会去改正缺点;不要评论别人的缺点,不要宣传别人的缺点,更不要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是对自己要严格约束,对他人要包容宽厚。做到这“一严一宽”就要从四个方面严格对己,从四个方面宽容他人。

 

 先说“严于律己”。

 

 要严格以真心做人。真心是什么,就是以一颗真实、诚恳的心面对工作和生活,真心做人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最基本要求。真心首先要讲诚信,人无信不立,我们要牢记诚信为本的理念,恪守承诺。真心还要实事求是,尊重现实,凡事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做人做事。真心还要做到无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亲人、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恶,但是我们要努力做到对所有人从内心深处一视同仁。只有树立起真心做人的标准,我们才能做好人,做好事。

 

 要严格以公心做事。公心是什么,就是凡事讲规律,按规章制度办事,按照道德规范行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律己,就是对人对事心中都要有把尺子,这把尺子就是规章制度。如果说真心做人是“为什么做”,那么公心做事就是“怎么做”。工作中,我们少不了与同事沟通协调,难免出现分歧,这时候,我们要以国家利益为最大利益,按照章程办事,对事不对人。只有以公心做事,我们才能从最大程度上减少分歧和错误,这也是直接或间接地对国家负责。

 

要严格以爱心待人。爱心,是人类思想中最博大的情感之一。爱心包括同胞之情、手足之情、怜悯之情等等,其表现方式很多。要有爱心,首先要学会懂得爱,要明白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和身边的所有人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帮助过我们,要以一个感恩的心面对工作和生活。然后要善于发现美,用一颗敏锐的心时刻发现身边美好的人和事,发现他们所拥有的美的精神和品质。有爱心还要有付出精神,要懂得付出,对于别人的帮助要知恩,对于美的人和事物要懂得珍惜和发扬,要把自己的爱心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

 

要严格以慎独律己。“慎独”一词出于《礼记中庸》,意思为自律,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现实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些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就很难严格按照道德要求、制度要求行事,长此以往带来了非常不良的后果。要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们就要发自内心地去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在工作中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从内心深处自我警醒、自我制约。

 

再说“宽以待人”。

宽容就要接受别人的错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面对别人的缺陷或者无意造成的过失,我们要勇于接受别人的错误,不能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可能有些错误和过失会一时伤害我们的感情,甚至伤害到我们的利益,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去面对,只有发自内心地接纳别人,我们才能避免矛盾激化,才能化解矛盾。当然,容忍他人的缺点与不足,并不是说要一味地迁就甚至放纵这种情况的发生,而是给予他人更多的信任和改进的机会。

 

宽容就要勇于帮助别人。从思想上允许别人犯错,这只是宽容别人的第一步,做到宽容最关键的就是要真心帮助别人。人们用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来比喻,当人们身处某件事务当中时,很难全面认识问题,甚至会“一叶障目”,此时我们的帮助对于身处困境之中的人来说就十分重要。所以当别人犯错误或处于低谷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伸出友谊关爱之手,及时劝导、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提高自我觉悟的重要一环,更是包容的最实际体现。

 

宽容就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虚心学习首先要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但和别人相比也都会或多或少地有差距,所以正确认识自己,是向别人虚心学习的前提。其次要用赞美的目光看待别人的作为,人各有长处,工作中当别人做出成绩时要认可别人付出的努力,即使别人工作的成绩比较平淡,但是我们也要以发现美的目光看待别人的工作,从中发现表象下隐藏的优点。然后还要取长补短,把众人的优点进行融会贯通,弥补自己的不足。

 

宽容就要学会换位思考。我们经常说“理解万岁”。为什么大家对别人的理解给予这么高的评价?那是因为只有理解才能达到共识,只有达到共识才能彼此认同。但是如何能做到相互理解呢?在这一点上换位思考可以说至关重要。要做到换位思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进行角色互换,我们可以设想着进行身份互换,来感受对方当时的环境和面临的情况,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当时对方的心理感受和出发点。二是进行双向对话,面对误解和分歧时,我们可以在心理上尝试同时扮演两个人的角色,进行双向对话。一旦您进入双向对话的思路,就会发现对问题有了另一个角度的新认识,处理起来也就比较顺手。三是感受迁移,比如,当同事与你工作上有分歧时,你把你当时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再运用角色转换的办法,站在同事的角度去感受写下来的话语。这样一来,我们才能身同感受,才会更深层次地理解对方,这样也就能最大限度地包容对方。

 

还是多些宽容吧,对社会、对他人、对环境,这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

 

还是多点苛刻吧,对自己、对自我、对自私,这才是提高自我能力的动力源泉。

 

要求自己严一点,对待别人宽一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是很好吗?!

 

这个话题里,设计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这可以是个人与集体的问题,可以是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些关系呢?可以从学习生活中选择比较有代表的素材进行加工,采用比较新颖的形式来叙写这个话题。

写作时,一定要反映真实的情感,作文素材应该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有不同程度的艺术加工。

可以编故事,可以写成议论文,还可以写成生活剧。

 

【写作素材】

 ◎严以律己

中国古语中有这样的话:“君子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这就是在教一种处世的方法。待人律己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也是决定这个人能否与人和善相处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严以律己”其实就是对自己要求得严格,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人也有自己的“纪律”,这个“纪律”是对自己的高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我批评和自我检讨,但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比较难的。

 

一年的除夕之夜,当庆祝活动结束后,整个城市已经睡熟了,这时候,谁不想早点儿到家呢?有两个年轻人在人行道上飞快地走着,他们刚走到十字路口,红绿灯就变了。迎向他们的行人灯转成了“止步”标志。如果是在白天的时候,他们肯定停下来等绿灯。可这会儿已经是深夜了,马路上没有一辆车,即使有车驶来,百米外就能看见。两个年轻人没有犹豫,走向马路。“站住。”他们的身后,飘过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打破了沉寂的黑暗。年轻人的心里一惊,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对老夫妻。那位老先生说:“现在是红灯,不能走,要等绿灯亮了才能走。”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年轻人的脸忽地红了起来,其中一个人喃喃地说道, “对不起,我们看现在没车,才打算过的。”“交通规则就是规则,不是看有没有车。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规则。”老人语重心长地说。两个年轻人点头称是,收回了迈出的脚步,和老夫妻一起等灯变过来。

 

鲁迅先生是一个对人严格要求的人,而且对自己他也能做到“不留情面”自我剖析。还有写了《忏悔录》的大作家罗梭,在这本书里,罗梭就“活生生解剖了自己的灵魂,做了最彻底的自我检讨”。而有些现代人却总是习惯把镜子照向别人,从没有想过用镜子好好看看自己的灵魂。一个时刻注意剖析自己灵魂的人,并非只是简单地一日三省,因为只靠自己是无法用闭门思过的方法来找自己的缺点的,而是需要有别人的帮助,通过他们的帮助来找到自己的不足,毕竟“当局者迷”。但还要记得,不能完全以别人作为自己的“标准”。爱因斯坦的父亲和同事去清扫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于是那个同事在前,爱因斯坦的父亲在后,一级一级地爬上去;下来时,同事依旧在前,爱因斯坦的父亲跟在后面。当他们走出烟囱的时候,那个同事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爱因斯坦的父亲身上连一点烟灰也没有。爱因斯坦的父亲看见同事的模样,认为自己的脸肯定和他一样脏,于是就到附近的小河里洗了洗;而他的同事则因为看到爱因斯坦父亲干干净净的样子,就只草草洗了洗手,然后大模大样地上街了。结果那个同事在回家的路上被人耻笑了一路。这是爱因斯坦16岁时,他父亲给他讲的一个自己经历过的故事,讲完这个故事之后,他的父亲说:“其实,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如果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父亲的故事照亮了爱因斯坦的一生。爱因斯坦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自己,终于映照出了生命的光辉。

当然,严以律己不仅表现在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在自己独处的时候也应该一样。

 

伟大的革命家列宁就说过这样的话:“既应该在所有人面前是正直的人,也应该在自己的良心面前是正直的人。”

 

◎宽以待人

所谓“宽以待人”就是善意地对待别人的不足和缺点。因为无论在怎么看起来完美的人身上,都有至少一两个缺点,有的缺点甚至在别人看来难以接受。明朝有位学者说过这样的话:“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己能病之。”也就是说,看到别人的缺点、不如自己的地方,不能因为自己这一点比别人强,就自视过人甚至看不起对方。

每个人都会犯错,包括自己,可是我们往往能很快原谅自己,却无法原谅别人。这种自我原谅但不原谅别人的行为是软弱的表现,因为你只敢面对自己的过错,却无法面对别人的。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有的错误还是无意间造成的,是无心的。如果换个角度想想,你是那个犯错的人,是不是希望你"得罪"的那个人能原谅你?如果对方原谅你,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对人要有宽容之心,有的时候对方的做法可能不是有心的,是无意的冲动行为,知道他不是有心的,就不要把这件事再放在心里,而应该忘了它。在17世纪的时候,两个国家之间了发生战争。一场激烈的战役下来,其中一个国家打了胜仗。战后,这个国家的一个士兵坐下来,正准备取出壶中的水解渴,突然听到呻吟的声音,原来在不远处躺着一个受了重伤的敌国的士兵,正眼睁睁地看着他的水壶。“你的需要比我大。”士兵走过去,将水壶送到伤者的口中,但是那个人却突然伸出手中的长矛刺向他,幸好偏了一点,只伤到士兵的手臂。“嗨!你竟然如此回报我。”士兵说,“我原来要将整壶水给你喝,现在只能给你一半了。” 这件事后来被战胜国的国王知道了,特别召见了那个士兵,问他为什么不把那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杀掉,士兵轻松地回答:“我不想杀受伤的人。”

 面对那些无意的伤害,宽容对方会让对方觉得你心胸的博大,可以消除无心人对你造成伤害后的紧张,可以很快愈合你们之间不愉快的创伤。而面对那些故意的伤害,宽容对方则体现出的是一种境界,因为你博大的心胸会让对方无地自容。宽容是对怀有恶意者最有效的回击,不管别人有意还是无意伤害了你,其实他的内心也会感到不安和内疚,或许是因为碍于所谓的“面子”而不肯认错,而你的宽容就会使彼此获得更多的理解、认同和信任。自己也有犯错的时候,并会因为犯错觉得担心,不知所措,希望对方能原谅自己,同时也会对自己的缺点忐忑,不希望别人看不起。所以就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当自己遇到不原谅别人错误的人会怎么想。事事计较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不会有任何改变,也不能扭转任何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以宽容的态度待人,以理解作为基础,站在客观的角度给人评价,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自己所没有的长处和优点,也能使自己对对方的不足给予善意的充分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都会有如何要求别人的时候,还有如何对待自己的问题。能否把握好一个律己和待人的态度,不仅能充分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还能培养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在我们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和过失;却看不见自己的错误,这是“严以律人,宽以待己”的毛病;试想当犯错的人是你自己的时候,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谅解,得到别人的支持。同样的,当你面对的是一个犯错的人时,对方也抱着这样的心情。所以,打开你心里的那扇窗户吧!你会发现,当你对别人表示宽容的同时,也会得到同样的回报,而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

如果每个朋友都能时时体谅别人,也常常注意自己是否有同样的错误,那么便能以包容心和人们相处,便会觉得快乐。

 

《宽恕儿子》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3分钟都坐不住。”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一大碗米饭,而且没让她喂。

在第二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您的儿子排在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她又振作起精神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她说了,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努力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哪天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她故作惊喜地走出校门,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刻苦努力,用功学习,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高中毕业,儿子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母亲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那只信封上。

显而易见,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一位称职的母亲,如果没有她一次次对儿子的表扬,没有一次次对儿子的理解与信任,爱宽恕和理解,没有一次次送给儿子信念,那么结果只能是儿子承受无言而苦痛的失败。

可见,信念是人生的肩膀。这肩膀能够擎起人生的大树,在枝繁叶茂间,我们发现了肩膀创造的奇迹。而这信念源于母亲的宽恕,不是吗?

我们要学习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学会谦卑、温柔、顺服和宽恕。以爱心宽恕那些无理、无礼、迫害、恶待我们的人。可是有人恰恰相反,他们根本不严格要求自己反倒对别人严、对己宽,责人而不律己。虽然他们对圣经也熟悉明白,讲起来头头是道,有板有眼,却不是拿来对照自己生活,而是拿来要求别人、衡量别人、指责别人、攻击别人、审判别人、定别人的罪,自己却是任意而行,放纵情欲、贪财不义、自己骄傲、贪小便宜……这种的生活就成了基督福音的阻隔。和法利赛人一模一样。他们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这样的人如何能叫福音传开呢?怎能领人归主呢?不要再步法利赛人的后尘。

  

 

【范文】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 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 。”

  因为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 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是对反对者的宽容。

艾森豪威尔将军在任盟军总司令的时候,还是一个临时上将,但他的手下大多都是战功赫赫的正式上将,象蒙哥马利 巴顿。尤其是蒙哥马利,他始终认为自己应当是总司令,处处和艾森豪威尔作对,艾森豪威尔不但不生气还专门召开记者招待会夸奖蒙哥马利的战术思想。三峡工程最终取得了成功,艾森豪威尔最后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和他们善于宽容别人是分不开的。潘家铮用宽容磨砺着自己的意志,磨亮了自己生命的锋芒。艾森豪威尔用宽容的胸怀感动了蒙哥马利,使蒙哥马利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狭隘。”

 有人曾经说过“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如果一个人不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而是宽以待己、严于律人,认为别人总是一无是处,什么都不如自己,事事都是自己高明正确、完美无缺,那么,这样的人,哪怕是自己身上的红肿之处,也要赞为艳若桃花。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船。人各有优点,各有不足。每个人都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多想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克服。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长足的进步和不断的提高。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也应该用有一颗宽容之心,应该努力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对我们学生来说“严以律己”是一种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宽以待人”是一种谦谦有礼的风貌,是一种胸怀宽广的品质。要做到严以律己,就要控制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为,要求自己做有利于学习的事情。有的学生在学习中有懒惰的思想,不能很好的做到复习、预习,要努力的改正这些缺点。同时在学习中我们还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严格的要求自己,给自己一个高的目标才能在学习中有大的进步。宽以待人则要求我们在做事问心无愧,坦坦荡荡,虚怀若谷,成人之美,先人后己的同时,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宽容地对待他人。别人怎么对待你,是人家的事,你如何对待别人就是你自己的事了。如果你善待了别人,人家怎么会恶意地攻击你?在学校里我们要对同学像兄弟姐妹一样,不要因一件小事就反目成仇,待人宽容才能班级和谐,校园平安。如果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都做到了“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那么我们的校园就会成为理想中的和谐校园。

 

 


 阿Q第二

                                     张程艳

 

 

                             一、 变 型


   邻桌小钱自打上个月迷上了鲁迅,便痴迷于阿Q了。一听老师说某某演员因为演了阿Q而得了金鹰奖的最佳男主角奖,小钱更是兴奋不己,便喊出了“力当阿Q,勇拿金鹰”的口号。

“得得,锵锵!

悔不该,酒醉错斩了郑贤弟,

悔不该,呀呀呀……

得得,锵锵,得得,锵令锵!

我手执钢鞭将你打……”

“什么破烂歌儿,听起来怪别扭的。”我寻声转过头去,不看还好,一看差点跌破了头啊!原来是小钱在唱阿Q的台词呢。

只见他一身休闲,还算清逸,只是那不阴不阳的发型真让我出冷汗,还唱什么歌儿来着。

“得了吧,小钱,你等一下就有被扫出校园的可能,搞什么名堂?”

“妈妈的,瞪什么瞪,这年头总是儿子瞪老子来了。妈妈的,我这打扮够称得上阿Q第二了吧!呸,多亏我姓钱啊,你看‘Qian’与阿Q的‘Q’不也有很亲密的关系吗?他俩才是本家呢!妈妈的,记住了,下回,叫我‘阿Q第二’,不要叫我小钱。妈妈的‘小东西’!” 看样子,小钱抓住了第二个训练点,就是“妈妈的”这一句口头禅,仿佛得了它,就得了阿Q的在天之灵。看他用的如此娴熟,似乎得了阿Q真传,仿佛抓住了阿Q形象中的精华。

“得得,锵锵……妈妈的!”他边唱边走开了。

                                  

                              二 、复 古

说起小钱呀,不,是阿Q第二,可是我们班出了名的“模仿秀”。想当年他疯狂地模仿迈克尔·杰克逊,舞跳得可真是没话说,还为此被邀参加了校舞蹈队;有一阵子他迷上了乔丹,又差点进了校篮球队。我们对他的模仿能力总觉得是无可挑剔的,可对于他怎么突发奇想要“复古”当上“阿Q第二”就有些令人费解了。

“妈妈的,什么破试卷,想当年我总是拿优的,现在世道不景气啊,才妈妈的个位数。”一句末了,又加了三个“妈妈的”。

“造反了,造反了,妈妈的,老师居然‘软禁’我们,要我们考试。妈妈的,简直儿子考老子了,妈妈的。”

“妈妈的,你小子敢对我品头论足。妈妈的,没有见过老子?”

“妈妈的,你这小孤孀敢笑话我,砍砍砍!”

“妈妈的,你一定是阿D的后代,敢和我抢个位数的成绩?妈妈的,你就是王胡第二吗,也理这般头发?妈妈的,你是洋鬼子第二吧。妈妈的,你是……”

有一天,他迟到了,老师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居然说是在土谷祠里睡着了,就这话让我们笑得合不拢嘴。

 

                             三、革 命

阿Q第二真的被融入到阿Q的世界里去了,一天不说一百个“妈妈的”会身上痒得如爬蚤。

“哎——,我快疯了,这阿Q第二简直弄得我们班像未庄一样。”

“就是,天天讲脏话,不仅影响我们班的形象,还会影响到我们学校的形象啊!”

“还有那‘精神胜利法’简直像非典一样把我们全班都传染了,老师批评我们班是不思进取,简直就是‘阴阳怪气’!”

“还有……”

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同学们对阿Q第二的行为纷纷议论着。大多数人进行了谴责,甚至有人还表现出了愤恨。人们的脸上显露出了阿Q被杀以后未庄人的表情。

经大家一致通过,我们决定对阿Q第二进行革命。

“妈妈的,阿Q第二,你妈妈的怎么又迟到啊?班里被你这龟孙一搞,三项竞赛冠军又妈妈的泡汤了。你妈妈的孙子害老爷子啊?”

不等阿Q第二还嘴,我就一口气把话说完,害得阿Q第二,张了半天的嘴也没说上一句。

“妈妈的,你才8分啊,妈妈的,我只有5分啊!比不过我吧!”小林说得阿Q第二脸也红了。

“妈妈的,你是举人家干过活的阿Q吗?大扫除也不会,妈妈的,给老子认真点。”生活委员吼道。

……

一连几天,全班同学在阿Q第二的耳边用“妈妈的”狂轰烂炸。据说,阿Q第二就连做梦都听到这“轰炸声”,真是令他寝食难安啊!所有的这一切据说是纪律委员想出的招。没想到“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还真的挺有效的。

 

                            四、 回归

本周学校开展“改陋习,树新风”活动。学校要求,全校每个班级评选出一位“整改对象”。

我们班是唯一没有“整改对象”的,你问“阿Q第二”怎没被“下乡改造”呢?嘿,他已经当“雷锋第二”去了。

为什么?自从被全班同学“轰炸”后,阿Q第二再三自我检讨,然后主动向全班同学检讨,并决心改邪归正,他又喊出一个口号:做个“活雷锋”,不为金鹰奖。

《圣经》上说:“你们愿意人怎么待你们,你们也要怎么待人”。阿Q第二,不,是“雷锋第二”把这句话郑重地写在了他的日记本扉页上。

 

【简评】

这篇习作能够采用比较灵活的形式来表达“律己与利人”的话题。从“变型”到“复古”到“革命”再到“回归”反映了一个中学生的心态变化过程,思路清晰,一气呵成。也许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比较有代表性。最值得肯定的是灵活运用所学内容,显得藏而不露,有意识地选择“小钱”的名字,与“Q”相联系。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韩愈有云:“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古人的一种思想和主张。构建和谐社会,大兴人文举业,拓新修养之道,必须要切记切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还是严以待人、宽以律己,这个看似简单的文字游戏,重新排列组合而已。其实不然,个中含义自是大相径庭的。

 

我们现在有很多人总是喜欢指责别人,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总是不肯原谅别人的哪怕是一点小小的差错。而对于自己则过于“宽宏大量”,再大的失误也不算什么问题。套用以前一句老话,叫做“对人马列主义,对己自由主义”。

 

现在的许多人往往喜欢苛求别人,却从来不扪心自问,想想自己做的怎么样。看看网络之上一旦有些风吹草动,大家都纷纷群起而攻之,铺天盖地的谩骂声历来都是不绝于耳的。可是,能有多少人还记得要经常反省一下自己呢?

 

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传统怕是早已淡忘了;取而代之的是表扬与自我表扬,不过还是后者更多一些。自我表扬也就是自我吹嘘,这个绝不是自信的标志。

 

人无完人,凡夫俗子难免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学学大肚弥勒佛吧,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一个人胸襟的宽广代表着的是他的肚量,也可以说是度量。长久以来一直有一个非常可笑的以讹传讹:“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竟然被很多人说成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显然不会是偶然的口误,而恰恰代表了许多人的内心想法。有“度”的是君子,有“毒”的是小人。可惜的是,很多人宁愿做小人也绝不做君子。

 

指责别人或许是容易的,而反省自己确乎是难上加难的!很多人选择的不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而是“严以待人宽以律己”。他们总是用显微镜来看别人的缺点,而对自己的种种不端则往往是熟视无睹的。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风气,我们还是要努力倡导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好传统的。

 

还是多些宽容吧,对社会、对他人、对环境,这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

 

还是多点苛刻吧,对自己、对自我、对自私,这才是提高自我能力的动力源泉。

 

要求自己严一点,对待别人宽一些。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好吗?!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我没有考证这句话的出处,但这句话早已在国人中盛传了。不仅在上级对下级的教导中,就是在家教中,长辈对晚辈的教育里,也时常地搬出这句“名言”。

 

人的自私是不言而喻的,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中,人的自私随处可见:他贪得多了,我贪得少了;我碗里的不如你碗里的好了;我工作干得多了,他工作干得少了,我的工作能力比你强多少了,等等,不一而足。当我们说这些话的时候无不围着自私的小圈子打转转。实际作为人来讲,谁都有不足的地方,只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眼睛大都定在了别人不足的地方,对别人强于自己的优点,往往视而不见,或是妒忌藏心。对自己由于我们人类的天生自私,往往是优点看得多一些,缺点看的少一些,甚至看不到,更甚者竟敢自誉为完美主义的,在自身上他们忘了另一句古语“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从社会大的方面来讲,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恨贪官,面对那么多的下岗工人,面对边远山区的贫困,面对孤老病残,面对我们平头百姓的重病,只差一万多元就能留住生命,可就是拿不出这一万的“巨款”,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枯竭…….可贪官们的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赃款,在他们利益熏心的双手上沾满了多少生命的献血呢?我们怎么不想把他们撕碎剁烂!可当事发之后,我们一读这些贪官们的履历表才发现,他们并不是从根上就烂的。很多的贪官在他们没有进入可以贪的位子之前,他们也是平头百姓,他们也是从地平线开始奋发的,有些还不如你我的“先天”条件强呢。随着他们的努力进取,通过他们的百折不挠,他们成了那个时代、那个地域、某个系统的佼佼者,他们也用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精神、自己的成就博得了一方水土的拥戴,绝对比你我和很多人优秀的多,紧接着就,积极分子,优秀标兵,全国劳模,政府津贴,冠冕堂皇了,只是当他们“脱贫致富”后,走上了可以贪的位子上,他们才…….才被他们的自私毁掉!

 

当我们恨贪官的时候,你想没有想如果让你也到这个位子上,你能保持清廉吗?你还能保持不贪吗?你现在的不贪是你没有得到贪的权利,坐到贪的位置,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好好地回访一下你的私心,当可以自私的时候,它是否有些躁动?如果是那样(别告诉外人),把对贪官的恨也分给你自己一半吧。

 

我们再从小的方面——家来说:现在谁都讨厌感情出轨,谁都反感婚外恋,过去我一直愤恨单位某些人那样做,甚至投以蔑视的目光。尽管你对他(她)们这样,尽管单位大多数人都对其嗤之以鼻,可是人家照常出轨不误,一直让单位的人恨到他(她)们“光荣”退职。

 

实际,在恨别人的同时,自己为自己的专一骄傲着,自己为自己幸福的家庭自满着。

 

前些天自己好好地想了想自己经历这前半生的是是非非,仔仔细细地把过去几十年的恨与爱捋了捋…….忽然觉得我恨他们出轨,骄傲着自己的专一,是不是也得“很斗私自一闪念”呢?我的好,是我们夫妻两个人共同支撑着的,说得不自私些,是我的女人好,可人家夫妻怎么样我们却不得而知,如果也让我或我们遇到他那样的女人,那我们是不是也能保持“清廉”呢?就像我们一个哥们昨天打电话,在电话里跟我说:“最近他有些郁闷”,我问他为什么?他直截了当地说:“你说咱哥们什么话说不透吧,什么事咱说不明白吧?你地位有多高的,知识多全面,遇着事没有咱说不服的,可自己郁闷起来了,怎么也挣脱不了了,还经常失眠了”!我在电话里回答他说:“最能劝说别人的人是最难劝说的,因为该说的话都让你一个人给说尽了,”他在电话里长叹了一声“哎……”,我最后跟他说:“我现在每天都在忏悔,忏悔由于自己也有私心,很多的事是没有让我们的生命遇上,真的遇上了,我们能比别人做的更好吗?我们在恨别人缺点的同时,我们再蔑视别人的行为的同时,我们每日三省自身没有,尽管我们没有事实,也许没有让我们遇到那些环境,每日忏悔让我们恨少爱多,每日忏悔让我们心态平和”。

 

电话打完,我忽然想起曾经的一个小品,一个指导员正在劝慰一个刚刚一同体检完,报告单上为癌症的战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亲感身受般的话语,不只是把在旁边的战友感动了,也把场下的观众给说出了泪。可就在此时,上来一位拿着报告单的战士说:“指导员报告单拿错了,那个报告单是指导员的,这个才是他的”,指导员问讯就倒在了台上。

 

我们经常说的换位思考,可我们谁能真正的换位呢?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足,就像每一个机体都会生病一样,我们自身的“顽症”能不能自治而愈?所以我们国人一定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把我们心灵深处的自私消灭在萌芽中,多看看别人的优长之处,宽厚对人,这样我们的心态就平和多了,烦恼就少了,每天晚上你都会呼呼大睡了,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子做,我想社会和谐的那一天就会到了。顺便说一句,在依法治国的同时,不可忽视以德治国,这才是我们中国不同于别国的特色。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北宋名臣、大文学家范仲淹的第二个儿子范忠宣公范纯仁曾经告诫他的子弟说: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他这里是说:哪怕是再愚蠢的人,对别人提出批评和要求时却很在行;哪怕是再精明的人,宽恕自己的过错时却显得很糊涂。你们只要经常以要求别人的心思来要求自己,以宽恕自己的心思来宽恕别人,就不用担心达不到圣贤的境界。

 

有一位子弟向范纯仁请教为人处事的道理,他回答说:「唯儉可以助廉,唯恕可以成德。」“只有节俭才可以培养廉耻,也只有宽恕才可以做到仁德。”范纯仁自己就做到了平生修身养性,他对于饮食从不挑剔,从官府回来以后,立即换上粗布衣服,并且习以为常,从小到老,从小官到大官,始终如此。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子曰:其恕乎。“那大概就是‘恕’吧。” “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说起来容易,但要确实做到诚然不易,原因在于一般人往往看到世间的人或事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就会觉得不满意、不舒服,心里就充满了懊恼,就想责怪别人、教训别人。因此即使再愚笨的人看别人的是非过失,都能看得清楚、说得明白,因为他是在按照自己的标准要求一切;但是聪明的人要反省查察自己的问题和缺失,却是十分困难或很糊涂看不清,他往往因为不清楚应该遵循的理是什么,或者更容易原谅自己的过失,或者下意识的要为自己辩解开脱。因此范纯仁告诫子弟,德行成就的关键就在用“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眼睛看到别人的问题,不是要去指责别人,而正好是反过来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能够做到这样,自己才能提升境界。我们原谅自己很容易,要原谅别人往往却很困难,能够把原谅自己的心拿来原谅别人,如能这样,做就不愁达不到圣贤地位了。这是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最好的阐释。

 

通常我们都会讲很多大道理来掩饰我们的烦恼,看到人家的过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像这样在德行上要进步是非常困难。德行上修持的第一步,要努力看自己的是非过失。学了道理,拿来衡量别人的对与错很容易,用来反省自己就非常困难,需要用很大的勇气和力量;而且只在道理上打转认识到自己应该如何做,但那还是不管用,还必须去身体力行,真正做到。所以遇到矛盾和困难,要改的永远先是我们自己,不要批评埋怨他人。若我们能够时时观照、省察自己,并且能用宽容的心,包容他人的过失,不仅自己可以增长德,也才有可能影响他人。所谓的身教重于言教是也。

 

那么与朋友相处之道,是不是看到别人的不足,也不必指出,等他自己认识到好了呢?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先生认为:“一般的朋友固然以指出缺点、敦促对方改善为贵。然而必须做到说教指责的地方少,诱导勉励的用意多才行!因为直接说出别人的缺点不能叫做正直。这里面多多少少还隐藏着显示自己正确的心在里面,因为不够纯净,往往听到对方耳中也不会很受用,从而达不到促其改善,为人家好的目的。真正要为对方好则是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完全无私的为人家好。

 

《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的姑父沈心松先生,为人乐观而且平易近人,从不谈论他人的过失,与人说话和和气气,惟恐伤害到别人。也不会对下人用怒骂的声音和颜色。有一天,他到朋友家去赴宴,很晚才踏上归途,仆人都醉了,沈心松自己划船把他们都载了回来,到岸后,又让诸位仆人的妻子,各自扶丈夫去安寝。

 

第二天沈心松一直未起床,沈夫人催促他说:“为什么您今天特别晚起呢?”沈心松答道:“如果我早起,恐怕仆人们看见我会心生惭愧。不如等他们都下田工作后,我再慢慢起来也不晚。”能做到如此为他人着想,实难能可贵。

 

沈夫人也是厚德之人,未曾疾言厉色。一次,她的儿子染病,沈夫人亲手放置一碗好酒在桌子上。仆人文成从外面进来,顺手将那碗酒倒在庭院里。沈夫人询问原因,他回答:“我以为是茶!”沈夫人却说:“你不知道,怎能责怪你?从今以后,凡事要仔细,许多粒米也难做成一滴酒啊!”文成颇感羞愧,沈夫人的寥寥数语,比打骂还有效。

 

又有一次,一个小孩端着瓷盘,不小心在厨房翻落。他母亲责骂于他,沈夫人见后立即阻止她,并且说:“这不是故意的,怎么可以责备他呢?只要把碎片扫干净,不要留下来伤害别人的脚就行了!”沈夫人用一颗善良包容的心对待对方的过失的态度,必定在失误者的心理埋下一颗善良的种子。

 

有一位田保坐船来探病,沈夫人为他准备酒食,送他坐船的钱,并且估算他所送礼物的价值,然后加厚回报他。沈夫人对此解释说:“贫穷的人来探病,一片好心就够了,岂可让他再赔本呢?”

 

沈心松夫妇的高德善举积了厚德,也为后代子孙树立了榜样。后来,他们的儿子沈科、孙子沈道原也都考上了进士。

 

所以秉承“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为人处世,一生都将受益无穷。让我们共勉之。

 

                            

                          严以律己,宽于待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说过,“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意思是: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别人就乐意同他交好。可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做人的良好素质的体现,,也应该是每一个人待人处事的准则。

 

严于律己,就是要常常约束自己,谨言慎行,不放纵,不浮泛,甚至于像曾子所做的那样:一日三省,进行自我检点。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了。严于律己,是个人修养的境界,是人格、品质的上佳状态。严于律己,来源于高尚的道德,强化于个人的自觉。严于律己的精神,在追求完美人生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一定能达到完美的境界,但是,虽不达亦终不悔矣。

 

宽于待人,就是对他人要宽厚,要懂得为人之道:宽容!理解自己,更要理解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遇与他人纷争时,要先自我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错了。不要总说别人这不是,那不是,也可能是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不对,或对他人有偏见。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对任何事情,都不能苛求完美,人也没有完人,每个人都有不足,对他人不要苛求。须知,原谅别人,是对别人的救赎,也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升华,是治愈自己内心郁闷的良药。要学会努力去发现别人的好处,而不要去挑剔别人的缺点,要找出他人可爱和可敬之处,我们就自然乐意和别人相处,也会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欢声笑语。

 

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完全相同,也没有任何人的思想可以克隆。你有你的思考方式,别人也有别人的思考方式,虽然,思维的方式或许有别,不论彼此有何不同,但自己和他人都各有长处与缺点,不必去批评责难,也不必互相排斥,而是要体悟到各自互异的本质,坦然待之,这样才会对彼此的互异成趣感到快乐,这种快乐可以稳定一个人的心,也净化自己的灵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值得我们去时刻思忖、细心琢磨的人生哲理,它可以使我们的思想之花,永久地浸润在高尚的品德之中。让人与人之间,在理解和宽容中和谐相处,在和谐相处中,共创、共享欢乐人生。

 

世界上有一种尊敬,叫“严于律己”,天地间有一种美德,叫“宽以待人”,它将人类的文明、文化不断推向高峰。因为这样,我们得以在不断的反省中,发现自己的弱点;因为这样,我们能在与他人融洽相处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并且在追寻目标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

 

对现代人来说,也许这样的生活,这样的修练,太认真,太沉重,因而也太累。所以,真正能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在今天,恐怕是凤毛麟角。有些人终年计较别人的缺点,一天到晚怕自己受损失,他已迷失在琐碎的扰攘之中,找不到人生的乐趣。如果圣人有知,又该说些什么好呢?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之我说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违反了一个最基本的心理学道理。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看起来很美的人生哲理。这个哲理,违反了一个最基本的心理学道理:一个人外部的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在关系模式的展现。按照这个道理,一个对自己太苛刻的人,很难做到宽以待人。相反,对自己苛刻的人,更可能的选择,是挑剔别人。

 

一个著名的选择题,说有以下三个人:

 

候选人A,有婚外情,是一个老烟鬼,每天喝8~10杯的马丁尼酒,而且跟一些不诚实的政客有往来,还常咨询占星学家;

 

候选人B,大学时吸过鸦片,每天傍晚要喝一品脱的威士忌,每天要睡到中午才起床,还有两次被解雇的纪录;

 

候选人C,素食主义者,不抽烟,偶尔喝一点啤酒,没发生过婚外情,还是一名受勋的战争英雄,并且在战场上绝对坚强,不怕死,不怕疼。这样的三个人,你会选谁做领导人?

 

相信很多人已知道不能选C,因为C是希特勒,而B是希特勒的死敌邱吉尔, A则是同时代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希特勒的确“严于律己”,但这是在极端暴虐的父亲的棍棒下打出来的,这种过分的“严于律己”高道德标准的背后,藏着可怕的破坏力。相反,邱吉尔和罗斯福对自己是有一些纵容,但他们因而也能宽以待人,懂得包容其他人的脆弱。

 

宽容胜于挑剔。所以,一个宽容而温和的朋友,要胜于一个优秀而挑剔的朋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符合最基本的心理学原则,在过于挑剔自己的同时,也势必会苛责别人。

 

自我实现者,一方面是疾恶如仇,一方面对人性的脆弱抱以深深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