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脑细胞1-2百度云:愿我作佛时,光明照无央数天下,幽冥之处,皆当大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7:53:53
又愿云:愿我作佛时,光明照无央数天下,幽冥之处,皆当大明. (2011-05-27 13:22:28) 转载 

                            

    ◎【二显德】

  解释「阿弥陀」这个名号的意义。

  ◎【初名含多义。二道成远劫。】

  经【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疏【无量已如前释。】 『无量』这个意思,前面曾经解释过。

  疏【然未知无量得名之故。】 佛这个名号为什么要用『无量』?

  疏【今谓是光明寿命,二皆无量也。】

  「阿弥陀佛」这个名号,依照梵音来翻译,「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阿弥陀佛,完全用意思来翻,是「无量觉」。『无量』的意思,没有法子说得尽,说得尽怎么可以叫无量?说不尽的。无论是哪一桩,你想得到的也好,你想不到的也好,统统是无量。释迦牟尼佛把无量义归纳成两大类:一类无量寿,一类是无量光。寿是代表福,光是代表智慧,就是他的福德、智慧无量无边。拿现代话来讲,「光」是代表空间,遍照十方;「寿命」是过去、现在、未来,竖穷三际。整个宇宙、整个法界就是这一个名号,这个名号全包括了。你想想看,哪一样东西能超越时空?这个名号不可思议。《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经题也是非常究竟圆满,一句阿弥陀佛把它包括了。无量义里面最重要的是寿命,如果没有寿命,什么样的无量都落空了,谁去享受?没有办法享受了。所以一切无量里面,寿命为主,你有寿命,一切无量才有真实的受用,才能享受;没有寿命的话,什么样无量与你都不相干,没用处。我们称阿弥陀佛为无量寿佛,就是无量义里面以这一义为主。在本经先讲「无量光」,把最主要的意思放在后面,这是佛说法一贯的作风,最好的、最殊胜的都摆在后面唱压轴戏。光明智慧就不得了!

  疏【光明者有二,一者智光,二者身光;复有二义,一者常光,二者放光;又光所因,复有二义,一是万德所成,一是本愿所致。】

  钞【先释光明也。】

  「无量」里面,佛说了两个意思,无量光、无量寿,先解释『光明』。

  钞【智光身光者,如卢舍那,此云光明遍照。自受用身,照真法界,是名智光。】

  《华严经》上讲,佛有三身,第一个是法身,梵语称为「毗卢遮那」,翻成中国意思是「遍一切处」。「遍一切处」是个理,就是哲学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佛法里面不讲本体,讲法身,法身就是哲学所讲的本体,本体遍一切处。因为一切处都是这一个体变现出来的,它叫做本体。好像我们做梦,梦中有许许多多的境界,梦从哪里来?梦是心生的。心就是梦的本体,没有心决定不会有梦。当你做梦的时候,全梦即心,全心即梦,整个梦境就是你的心,心的现相。梦中所有一切境界,你喜欢的人、你讨厌的人,全是一个心变现出来的。你有讨厌、有喜欢,是你迷了自心才会有这个现相;如果你觉而不迷,就没有这个现相。

  不迷,你一定看到所有境界是平等的,所有境界是清净的。自己到底是觉是迷,用这个角度来衡量,很容易观察出来。我修行的功夫有没有进步?如果有进步,我分别执着一年比一年轻,一年比一年淡薄,也就是心地一年比一年清净、一年比一年平等,这是有进步,这是很好的现象。虽然很用功修行,分别执着还是那么重,喜欢那个人仍很喜欢,讨厌的还很讨厌,这个就没进步。虽然天天在念佛,没进步。觉才是进步,迷就是不进步。不进步,功夫用得再多,说老实话都是白用,没用处,充其量修一点来生的福报而已,这是六道里面的痴福,不是真正智慧。于一切人事要看得淡,不但佛法如此,儒家的教学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水是很平常,这个交情才能长久,才能不变,这都是古圣先贤教给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的原理原则。

  法身,就是你真正体究到了极处,豁然开悟,尽虚空遍法界是我自心变现的,我在哪里?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法不是我,我就是虚空法界的全体,我执破掉了,没有了。我执是执着这个身是我,除了我这个身之外都不是我,他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原来就是我。「我」有没有?有,有真我,真我是法身,没有一样不是的。一切有情众生是我,一切无情众生也是我,这就是彻底觉悟证得清净法身了。证得这个境界,诸位想想看,你还有没有生死?决定没有生死了。生死的现象是什么?是我在里头起了变化。决定没有生死,也没有轮回,也没有六道,也没有十法界了,这个时候叫什么?叫一真法界。迷了才有十法界,才有六道轮回,觉悟就没有了。

  其次是「报身」,梵语是『卢舍那』,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光明遍照』。诸位想想,怎么会体认到尽虚空遍法界是你自己,这就要靠智慧。我们在做梦,一下醒了,「我刚才做了梦,梦里面所有统统是我自心变现的」,这有智慧,他晓得了。佛今天告诉我们,我们要往这上去体究,尽虚空遍法界确确实实是自己,是一个整体,在这一个整体里面确实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是真的,是事实真相。为什么会有障碍?障碍就是一切众生虚妄分别执着,迷了才有障碍,悟了没有障碍。迷了处处成障,悟了的人是事事无碍。悟了,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迷了,才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他不晓得有多少相!这里面就起无量的分别、无量的执着,是无量的烦恼、无量的痛苦、无量的业报,搞这个东西,很可怜!怎么唤都唤不醒,他迷得多深!所以,一定要求智慧。法身是体,报身是慧。佛法的教学是以智能为目标,自始至终都是要开智慧,佛法的宗旨是无上正等正觉,佛法所求就是求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圆满的智慧。

  演【自受用身照真法界者,乃无相之身。】

  报身是不是我们的身体?不是的,报身是智慧,所以报身是智身。在《华严经》里面讲,佛有十种身,十种身是三身展开来说的,十身归纳是三身。三身跟十身是无二无别,不增不减,十身不多,三身不少,开合不同。这是无相之身。

  演【以功德智慧为体,故照一真法界。】

  我们今天求智慧,我们今天修功德,这是修什么?修自己的报身。经上常讲法身慧命,「法身」就是修自己的毗卢遮那,「慧命」就是修自己的卢舍那。毗卢遮那、卢舍那都是自己,都不是外人。为什么要求慧?为什么要修积功德?长养自己的报身。而这个报身,你只要修一分就有一分的作用,修两分就有两分的作用。你对宇宙人生的观察,会一天一天不相同、一年一年不相同,佛门讲境界不一样,你的境界逐渐提升,境界的提升就是你报身的长养,报身能培养得好。

  佛是应化身,我们是业报身,造业受报而来的。怎样把业报身转变成应化身,这是佛法教给我们的;除了佛法之外,世间法没有这个道理。这就是云古禅师在《了凡四训》里面讲「义理之身」,转过来了。凡人之身都有命运,义理之身可以格天,当然能够改造命运,能够超越命运。他那个讲得还浅,这里讲得深、讲得究竟、讲得彻底。我们自己要懂得修自己的报身,修自己的法身,我们这个身不必转,自自然然就变成应化身,跟诸佛如来一样,在这个世间示现就不相同,自己可以做得了主,自己很自在。这是「功德智慧为体,故照一真法界」,自受用。

  钞【他受用身,遍照大众,是名身光。】

  演【他受用身遍照大众者,乃有相之身。以色心为体,为十地菩萨现起,故遍照大众。此约身智分释。】

  自受用里面无形无相,它是智慧。他受用就有身有相、有色有相,帮助别人觉悟。诸佛如来成佛之后,佛有没有身形?佛没有,这一点诸位要知道。成就三昧的人就没有身,因为他的身可以变化,他能随意变化,你不能说他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不能讲。观音菩萨到底是男是女?那没有法子讲,因为他可以随意变化,想变什么身就变什么身,身自在。我们现在身不自在,不能变。

  严格讲,见性的菩萨,也就是圆教初住以上,这是证得报身,念佛人是念到理一心不乱,这时候你的能力,就像《普门品》所说的,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样的身形,现身自在、寿命自在、智慧自在、福报自在,没有一样不自在,这才叫究竟圆满,样样自在。这样殊胜的果报是修来的;虽然是性德,性德要是没有修德,你的性德显不出来,一定要有修德。修什么?不是修外面,修自己的自性,这句话比什么都重要,修内里面的自性。内里面自性是什么?《无量寿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就修这个。所以,现这个身是遍照大众的。

  由此可知,诸佛菩萨随类现身,他的身是什么用处?身是他受用。自受用不要身!再告诉诸位,因为自受用不要身,所以他没有病苦,他也不老。有身才会有病,才会有老死,他身都没有,拿什么去老死?拿什么去病?什么都没有了。我们世间的高级凡夫无色界天人,他没有出三界,他看到有身就有麻烦,身也不要了。老子也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我有很大的忧患,因为我有个身体。我没有身体多好、多自在!所以这个身是很大的累赘,很大的负担。

  诸佛菩萨自受用没有身这个概念,身是什么?身是他受用的,与自己不相干。诸位要是把这个念头转过来,你现在这个身就从业报身一下转变成佛菩萨的应化身,就看你会不会转。这一转变过来,我这个身是为了度化一切众生,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一个工具。这个身舒不舒服与我不相干,我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这是一个帮助众生成佛脱离轮回圆成佛道的一个工具而已。这个观念转过来,你的身体、寿命、福德,全部与你统统不相干。所以一定要会转,何必牢牢执着这个身体?为什么不把这个身体奉献出去,送给这一切众生?上供养一切诸佛,下布施给一切众生,这个身就没有了。身没有了,身附带的病也没有了,苦也没有了,烦恼也没有了,忧虑也没有了,全部都没有了,你看你多自在!学佛要从这些地方学。这叫做遍照大众。

  钞【又涅盘云:琉璃光菩萨,放身光明。文殊言:光明者,名为智慧,则事理圆融,身智不二也。】

  凡是光明所照之处,处处皆光,物物皆明,没有一样不光明,尽虚空遍法界就是自己的报身,这是自受用的报身,自他不二,就是『身智不二』。

  演【光明名为智慧者,若身光不是智慧,则同土石木偶无情;若智慧不即身光,则智慧有所不遍。故身光之事,即智慧之理,圆融不二也。此约身智合释。】

  前一段是身跟光分开来讲,这一段是合起来讲,合起来讲是一不是二。这个事相,我们愈来愈明白了。我们今天理上明白了,事上认真的去修学,这就是菩萨摩诃萨,即凡成圣,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是凡夫,现在摇身一变就变成佛菩萨,就变成圣人。心心契入这个道理,使这个道理圆圆满满的用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上。所有一切境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没有一样不清净,没有一样不平等,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顺心也好、违心也好,统统是清净平等,为什么?是在你智慧光明照了之下。知道一切境界全是自性变现,所现的境界当中,无量无边的人事有觉有迷。你现在跳出来了,跳出来是看戏的人,不是演戏的人;没有跳出来的,是在舞台上演。现在我积极出来了,出来看戏。佛菩萨是看戏的,六道轮回里是演戏的,演戏的人迷,看戏的人不迷。演戏的人,把假戏当真,他迷了;看戏的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观察这些有情众生,看他可以觉悟的就帮助他、点醒他,这叫度化;不能觉悟的、点不醒的,也跟他结一个善缘,结善缘是给他下个种子,等待机缘成熟。这个机缘不一定是这一生成熟,也许来生,也许后生,也许无量劫以后。在我们看起来无量劫很长,在佛菩萨是念劫圆融。我们今天觉得时间有长短,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其实跟你说真的,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时空都是假的。

  念念智慧光明遍照法界,法界是自己一体,这就是「圆融不二」。不但是智之理,也是事之理,入这个境界就叫证得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华严》所讲的,用什么方法去证得?一心。一心是能证,一真是所证,能所不二。所以《弥陀经》无异于《华严经》,《弥陀经》的修行结果就是《华严经》的一真法界。古人把《无量寿经》称为中本《华严》,《阿弥陀经》称为小本《华严》,是很有道理的,这个有根据,不是随便乱说的。

  结论讲『事理圆融,身智不二』,这是讲智光、身光,就是光明的前面两个意思;后面又说两种,常光、放光,这是底下一段。

    钞【常光放光者,常所显光,无放不放,如圆光一寻等,是也。放光者,或于眉间、或于顶上,或口、或齿、或脐、或足之类,是也。今言光者,正意在常,而亦兼放,及与身智。如大本言:尔时阿弥陀佛,从其面门,放无量光。又云:我以智慧光,广照无央界故。】

  光明是表智慧。佛光有两种,一种就是『常光』,常光也叫做身光,佛身上都有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我们这个世间所示现的是劣应身,就是丈六之身。他的常光『一寻』,一寻是度量的单位,中国称八尺叫一寻;佛的常光有八尺,这是全身都有的。『放光』是有特别的因缘,佛会放光。由此可知,「常光」是从清净心现出来的,他心地清净,自然这光明不断,所以他无所谓放与不放。「放光」是缘分,遇到机缘佛就放光。放光是与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应现最快速的无过于放光。放光不一定在什么地方,大概每个地方都有他特殊表法的意义。《楞严经》佛是在头顶上肉髻放光,代表这个法门是顶法。面门放光,这个地方讲『或于眉间』,眉间是白毫放光,佛眉毛当中有两根白毫,白毫旋转在一起,像个珠子,这个地方放光,这是最普遍的。他遍身每个部位都能放光,这一类叫放光。

  现在经上讲的光,『正意在常』,阿弥陀佛常光。大经上常说,赞叹阿弥陀佛,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好有无量光明,光明当中又化无量诸佛,普度十方众生,多么庄严!所以,正意是在常光,但是里面也含摄放光,光就是智光与身光。莲池大师引用《无量寿经》一段经文给我们证明,『尔时阿弥陀佛,从其面门,放无量光』,这是放光。又说:『我以智慧光,广照无央界』,「无央」是一个大的数字,通常讲无量无边,就是无央数,没法子计算,就是遍照十方世界。

  钞【万德所成者,华严贤首品,开四十四门光明,各出其因,或归三宝,或发四弘,三学六度之所成就,一一结云,是故得成此光明。】

  智光与身光从哪里来的?实在讲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身都有光,只是我们的心不清净,看不到。如果心地清净,能看到每一个人的身光。佛的身光八尺,凡夫的光是只有几寸,而且光的颜色都不相同,金色的光最好。练气功的人,从你的光颜色大小,能看到你这个人的心思,同时也能看到你身体健康的状况,就晓得你什么地方有毛病。为什么?光里面有障碍,某一部分光透不出来,那地方就有病,就有障碍了。光与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有密切的关系,佛心纯净,大慈大悲,所以他的光明殊胜。

  从《华严经》这点意思,我们就晓得,殊胜身光、智光是修得的;虽然是本性里本来具足,可是你要是不修,你的性德就不能现前。『万德所成』,万德当然包含性德与修德,但是偏重在修德上,性德是本来具足的。《贤首品》略说四十四种,『各出其因』,这四十四种光明是什么因缘而有的,这些地方我们要注意。『或归三宝』,你真正皈依三宝,鬼神看到你都对你恭敬,为什么?鬼神能见到你身的光明,真正皈依三宝,身上放的是金色光明,金光这是光明里面最为殊胜的,鬼神看到哪有不尊敬的道理?你的光胜过他,他对你恭敬。可是「皈依」两个字不容易,我们今天讲皈依,这是形式上的皈依,没什么大用处。要真正做到「翻邪三皈」,皈是真正回头,断恶修善,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觉而不迷,这是「皈依佛」;从错误的思想见解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这是「皈依法」;从一切染污,什么叫染污?感情,感情就是染污,贪瞋痴慢,从这里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自性清净,一尘不染,这叫「皈依僧」。真正从迷邪染回过头来依觉正净,这叫做皈依三宝。你这个念头一转,所谓依报随着正报转,身光、智光也是依报,这个光大小不相同了,色彩也不一样。一般心术不正,造作恶业的,他的光是灰色的、是黑色的,黑色是最不好的,灾难差不多都来了。殊胜的光是黄色的光、金色的光,这个光明比较殊胜。

  『或发四弘』,发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四弘是以度众生为主,「众生无边誓愿度」,度就是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只要他需要,我们要尽心尽力帮助他。帮助他里面最重要的是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明心见性,这是第一重要,因为开悟之后,一切的烦恼迷惑他都能够断除,智慧德能自然开显,这是佛菩萨帮助一切众生里面无比殊胜的;其余「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都是为了第一愿。

  我们要想普度众生,先要度自己,自己没有度,就没有法子度别人。度自己首先要断烦恼,就像《了凡四训》里面讲的次序完全相同,先要断恶。「断烦恼」就是断恶,「学法门」就是修善,积善积德。唯有圆成佛道,我们帮助众生才圆满,不成佛,你的程度还是有限,你能够帮助程度比你低的众生;程度比你高的众生,你就没法子帮助他了。必须成了佛道才能帮助等觉菩萨,等觉以下当然就不必说了,所以才能够普度众生。你要是发真诚的大心,这是很难得的,非常希有。我们学佛虽然每天念这四句,嘴皮上念,没起作用,没有真正发这个心,怎么晓得?如果真正发这个心,他就会认真的去断烦恼,去改过修善。他有烦恼习气,他还不能改,可见得他四弘誓愿菩提心没发,口头上发的没有用处,佛法是心地法门,一定要从内心生起,才能真正的变化气质。『三学六度』,三学是二乘所修的,就是戒学、定学、慧学;六度是菩萨所修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这个地方是四十四门里面略举四科。每一门《华严经》上统统归结到『是故得此光明』,我们从这个地方完全明了,佛的光明是无量劫当中修积而得到的。因为修积,破除烦恼、所知,性德里本具的光明才能开显,我们每个人统统都有跟如来一样的相好、光明。《华严?出现品》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可见得光明也一样,光明是德相之一,统统都有,「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为什么光明显不出来?你有烦恼,你有妄想,你有执着,所以性德不能现前。由此可知,修德修什么?去妄想执着而已。妄想执着去掉,本性里面的智慧光明自然就开显。这个意思诸位同修要细细去体会,事实的真相搞清楚了,我们才会认真的努力去修学。

  钞【又般若经,佛言:我于一切法无所执,故得常光一寻,则知今佛光明,非一德所致也。】

  演【我于一切无所执,得常光者,诸佛光明从智慧生,凡夫执重,智慧不生,智慧不生,光明何有,故荡尽一切执者,乃能发光明也。又有所执者识情,无所执者智慧。既有智光,岂无身光。】

  这个注得好,把这桩事情的事与理都给我们解释清楚了。这个地方还有一桩事情值得我们注意,一般凡夫看到佛的身光、智光,总觉得高不可攀,远不可及,好像与自己没什么大关系,看过就算了。眼前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什么?我告诉诸位,身体健康。这个一提起来,大家都注意了,身光与放光与身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可见得这个经文不是与我们无关,不是远不可及,字字句句与我们现前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关系。你要是会学,真正体会到这个意思,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健康长寿、青春不老,你要不要?你要要的话,这你不能不下功夫,确实有这个效果。所以不是一德能圆满,要众德身智才圆满,但是众德要从一德去修。

  佛法常用「法轮」来表法,用它作标志。「轮」代表空有不二,轮是圆,圆心是空的,圆周是有的,它代表空有不二,动静一如。外面圆周是动的,圆心是不动;动中有不动,不动中有动,动静不二,它代表这个。所以我们的心要空,心不能有东西,心要静,心不能动,心清净了。身要动,身是什么?身是圆周,轮子不动,它就不起作用了。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追究其原因,全是轮子在那里转动;没有轮子,世间的科技都得要停摆。所以身是轮,身要动,心要清净,你才会健康。

  现在人会生病,身要舒服不想动,心里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恰恰颠倒了。身不动,这个身就生锈,就长病;心在那里动,心也生病了。心本来是清净的、不动的,现在你偏偏叫它动,心生病了。心病了,身怎么可能健康?诸位要知道,养心要静,养身要动。佛门的礼拜,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法,五体投地在那里做运动。拜佛的时候心地恭敬,这个恭敬心就是一念不生,这叫恭敬,心清净,以清净心来拜佛,这是最恭敬的。一面拜佛、一面心里还在那里祷告,「佛菩萨你要保佑我」,那就不灵了。为什么?不恭敬,心不诚了。你是以妄想心在那里拜佛,怎么可能会有感应?也许有人问,我心里有愿有求,我不说出来,佛怎么知道?佛要是不知道,他就不叫做佛了,佛会知道的。所以用不着去动念头,用不着去祷告。你愈是动念头、愈祷告就愈不灵。你不动念头、不祷告,你去拜佛,那个佛就灵,因为诚则灵,什么叫诚?「一念不生谓之诚」。心里动个念头就不诚,不诚就不灵,没有感应道交了。这些原理都应该要记住,要知道。

  钞【本愿所致者。】

  《疏》里面说光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万德所成,一种是『本愿所致』。前面说的是修德,是万德所成,现在再说「本愿」。

  钞【大本法藏愿云:我作佛时,顶中光明,胜于日月百千万亿倍。又愿云:愿我作佛时,光明照无央数天下,幽冥之处,皆当大明,诸天人民,以及蜎蝡,见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来生我国。】

  这两段是四十八愿愿文当中的经文。

  钞【又愿前偈云:能使无量剎,光明悉照耀,故今成佛,得如所愿。】

  这一段是解释「本愿所致」。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不是一次就发的,四十八愿是怎么来的?世间自在王为他宣说十方诸佛剎土的依正庄严,经千亿岁,这么长的时间闻法,同时又得佛的加持,使他能亲见二十一俱胝诸佛剎土(二十一俱胝就是二百一十亿)。二百一十亿不是数字,是表法,般若与密宗都是以二百一十亿代表究竟圆满。换句话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剎土,阿弥陀佛都参访过,就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样,他那个大愿是从闻法参学当中陆续结成的。他看到十方世界有六道、有三恶道,他看到很难过,所以就发愿,「我成佛之后,我这个世界里没有三恶道」,他是因为看到外面环境这才发的这个大愿。

  由此可知,这四十八愿不可思议,是他在闻法修学圆满的时候结的大愿。结得大愿之后,又有五劫修行,以行践愿,愿愿不空,他每一愿真的都做到了,这样才圆成佛道。你要是知道这个事实,才恍然大悟,西方极乐是什么世界?是集诸佛剎土美好之大成;一切诸佛剎土里面不好的他统统不要,好的完全采取,是这样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超出一切诸佛的世界,世界超过,阿弥陀佛当然超过,世界是依报,佛是正报。正报里面,诸位想想,如果那个心要不超过,身也不能超过,就知道阿弥陀佛第一殊胜,发心殊胜。他发心不是要度一个世界众生,一个世界是讲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他不是的;他发心是要度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剎土一切众生,他发的是这个愿。所以阿弥陀佛的教区就不是一个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剎土统统是弥陀的教区。所以弥陀的常光也就遍照法界,也就不可思议了。一寻,八尺,这是佛的应身之光,不是报身;佛的报身是光明遍照。

  愿文里面有顶光,顶中的光明『胜于日月百千万亿倍』,一处光明尚且如此,何况全身常光。『又愿云』,他作佛的时候,『光明照无央数天下』,天下就是世界,这是遍照。『幽冥之处,皆当大明』,幽冥是饿鬼道、地狱道,六道里面业障最重的地方,阿弥陀佛的光明都照到了,『诸天人民』是讲天道、人道,『蜎蝡』是畜生道,六道统统都说到了。六道众生见到弥陀的光明,『莫不慈心作善,来生我国』。

  我们现在要问大家,你们有没有见到过阿弥陀佛光明?有几个人见到?实在讲每一位同修都见到了,你自己不知道。怎么晓得见到?你能见到这部经,这部经就是佛光;你能听到这句阿弥陀佛名号,这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佛光。你听到了、见到了,心里生欢喜,也肯念佛念经,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是经上所说的「见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来生我国」。所以这三句话,说的是我们自己,不是说别人。读了这部经,心地就放光,你的念头就转了,逐渐与阿弥陀佛本愿相应,与阿弥陀佛修持也相应,这就是接受佛光。

  『能使无量剎,光明悉照耀』,这两句偈是《无量寿经》经文。『故今成佛,得如所愿』,阿弥陀佛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示现成佛了,他的身光、智光、常光、放光,统统都是遍照法界,我们对这个一丝毫疑惑都没有。

    底下讲「无量」,无量光,前面只给你介绍光,有身光、常光。阿弥陀佛的光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这两句是本经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