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变种2:共祈太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7:47:53
共祈太和褚红霞 汉石 周靖    来源:中国民族报 

武当山玉虚宫。资料图片 

千百年来,信徒们在武当山神道上攀爬,追寻内心深处的信仰。资料图片 

  这是关于一座大山的追忆。2500年前,便有信徒们不远万里,前往此地共祈太和。他们仰望追寻的并不仅仅是那些肉眼能见到的巍峨殿堂,而是盘桓在他们灵魂深处的那份对先人的崇敬和对自然的礼赞。

  武当山与清皇室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武当山原本叫太和山。以“太和”为山名,带有浓厚的道家色彩,也表达了古人美好的愿望——天与地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以及自我的和谐。

  每年清明时节是武当山茶场最忙碌的时候。相传,古代的道士们直接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在咀嚼中感受到茶叶的芬芳,以清心明目。久而久之,渐渐形成了沏茶品饮的习俗。《道藏》中说“茶味似道意”。武当道茶,因地处武当太和山,亦名太和茶。道士们饮此茶,可品味人生,参破“苦谛”。心境遂平和至及,谓之“太和”。

  武当山玄武神是明朝的护国家神,明朝的历代皇帝都对他崇奉有加,这使得清王室一统江山后一方面对武当山敬而远之。另一方面,玄武神在不断的演变中成了掌管皇帝寿命的神,这又让清朝皇帝对武当山不敢鲁莽处之。《清实录》中记载,故宫钦安殿内供奉着玄武神。每年皇帝寿辰的时候,清皇室都会在殿内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1673年,武当山的道长们听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消息,清康熙皇帝将要派御前侍卫来祭拜武当山主神玄天上帝(玄武神)。这是明朝灭亡后,武当山与清皇室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今天,在去往武当山最高峰的途中仍留存着一块石碑,碑文记录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玄烨派御前侍卫前来为祭拜玄武神、为皇太后祈寿的历史。这一年,8岁登基的爱新觉罗·玄烨已整整20岁。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得康熙要特意派人来武当山祭拜呢?

  祭拜玄武神背后的玄机

  1673年,康熙想要完成一件他的父皇(顺治皇帝)想做却迫于现实无法实施的事情。那就是将割据给广东、云南、福建3位藩王的权力收回,史称“削藩”。历史又一次上演着权力角逐的乾坤大挪移,而让少年天子感到棘手的是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当时在南方的平西王吴三桂,仿照武当山金殿,在云南昆明东边的鸡鸣山上铸造了一个金殿,里面供奉的也是玄武神。自明朝永乐皇帝大修武当山以来,武当山最高峰顶的金殿就是皇权与神权的象征。以紫金城为界,朝山的香客们只能在南天门外遥拜玄武神。大顶之上的金殿是皇帝才能享用的祭祀场所。如今,一个藩王居然私自在云南修建了同等规制的金殿。这件事情让康熙皇帝大为震怒。

  今天,大顶之上的金殿是慕名而来的游客们最重要的一站。在导游的带领下,游客们摩挲着环绕金殿的铜栏杆,他们相信这样会给自己带来好运。络绎不绝的香客们把栏杆摩挲得光亮如新。这些护栏来历非凡。那是400多年前的明万历年间,云南的道教信众带着由各家各户捐赠的148根护栏,从横断山脉一路翻山越岭,历经1500公里路程来到武当山,在朝圣时敬献给玄武神的。

  这一切足以说明在吴三桂的领地,玄武信仰久已深入民心。吴三桂坐拥雄兵,此时修金殿又有何居心?一瞬间,康熙联想到了明永乐皇帝朱棣。他与吴三桂同为藩王出身。莫非,吴三桂也有称帝之心?细细思量后,康熙在侍卫完成祭祀之后,让他们执行了一件秘密的任务——带一幅武当山全景图回宫。

  “带回宫一个武当山的全景图,康熙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武当山地区的地形,做好军事上的准备,当然我认为这当中还有康熙对武当山景观的仰慕,他想进一步了解武当山的道教建筑和山川景观。”湖北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杨立志说。

  果然,第二年,即1674年,吴三桂叛乱,他的心腹在武当山起兵呼应。因为有了充足的准备,清兵在武当山完胜叛军。

  失去皇室恩宠,回归自然

  1681年,历经8年的三藩之乱平定。28岁的康熙皇帝更加从容自信,他屹立在清王朝的中央,如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这一年,康熙皇帝派人前往武当山敬香,同时送去的还有他手书的5块匾额,分别悬挂于紫霄宫、五龙宫、玉虚宫和金殿。300多年来,只有悬挂于金殿玄武神上方的匾额保留至今。在香火的熏染下,“金光妙相”四字通体乌亮。或许,只有这4个字,才能表达康熙对玄武神的感激与敬仰。

  此后,30多个春去冬来,武当山安然度过了雍正王朝。1736年,清乾隆皇帝登基。几乎是刚刚即位,乾隆帝便昭告天下,永久免除朝圣者到武当山进香时的香税。香税,亦称香钱,是指对朝山进香的人征收的一种赋税。明弘治六年(1493年),“委官于太和宫金殿内,收受香钱”,这标志着武当山征收香税的开端。明史中记有“太和山岁收香钱(白银)约四千余(两)”,香税自征收伊始,就成为武当山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据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梅莉考察:“武当山应该是所有宗教名山中最先收香税的地方,因为在明以前是没有香税记载的。乾隆皇帝对香税征收制度的废除,表示从此以后武当山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

  武当山当时香火的兴盛,可以从武当山博物馆中的一件文物得到体现。这是一件明万历年间的珍贵文物。它整体为圆形,周身完整记录了静乐国太子从入武当山修道到最后贵为玄天上帝的修仙故事。这件布局紧凑而极富想象力的艺术珍品并非宫廷御赐,而是由山西平阳府(今临汾市)的道教信众集资铸造的,铭文上镌刻着100多位信众的姓名和捐资数额。

  岁月荏苒,朝代更替,大山却一直在那里。它在静默中赢得尊崇,又在静默中容忍萧瑟。始终不曾离开这座大山的,不是给过它威名供奉的历朝君王,而是山中的寻常子民。

  玄武信仰在台湾生根发芽

  清朝时,虽然武当山较少受到皇家的扶持。但在民间,这座大山的影响仍旧绵延扩展。玄武信仰漂洋过海,在中国台湾生根发芽。据台湾史志记载,早在清顺治年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中,玄武信仰就跟着郑成功的船只到了台湾。1687年,武当山正一派道士湖北谷城人洪氏三兄弟东渡台湾,建庙崇祀玄武大帝。

  台湾《道教月刊》杂志社社长罗弘钲介绍说,一直以来,台湾当地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庙在举行祭祀活动时,有一部分人还会面对武当山方向进行遥祭。事实上,两岸之间的文化,或是宗教信仰,很多东西都是一脉相承的,尤其两岸往来日益密切之后,这种体现越来越明显。

  同根同源,同一个信仰。史书记载,玄武大帝在农历九月初九得道升仙。每年的此日,武当山紫霄宫都会迎来四方香客。多年来,台湾进香团从未爽约。自1988年以来,到武当山玄天宫观朝圣谒祖的台湾同胞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共有500多个台湾朝圣谒祖团来武当山进香,总人数达6万余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王卡介绍说,“清朝以后,武当山玄武信仰不光影响到我国台湾,而且影响到中国周边的国家,比如越南河内就有真武庙,庙内供有我们清朝康乾时代造的真武神像,越南人民就是把他们当做保护神来崇拜的。”

  “很多外国人也到武当山来修炼。因为武当山融汇了中华文化内在的、美好的传统和精神,也就是太极思想、太和思想、和谐理念。”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李发平如是说。

  2007年,武当山玉虚宫重修工程启动。在这个被速度和效率裹挟着疾行的年代,武当山古建筑的重建工程却有着修旧如旧、不急不火的悠然。老工匠们耐心地指导着徒弟们,凭借这一砖一瓦、一笔一画来续写武当的辉煌。或许,他们在残垣断壁间悟出了一个道理:经典从来不是一夜写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