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性之熟女:郑重推荐钱穆先生的四本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6:29:45
文/芴亡寂清
钱穆简介:
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人,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1912年辍学后自学,任教于中小学。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被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齐鲁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先后任昆明五华书院文史研究所所长、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新亚书院被香港政府收归组建香港中文大学之后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钱穆是中国当代数学家钱伟长之叔父,一生淡泊名利,虚心向学,具有人格与学术的双重魅力,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国学大师”,“中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国学大师”。因世界观不同,此人著作上世纪90年代之前在祖国大陆罕有出版,因此本人也鲜为人知。(小提示:北大“未名湖”之名即为钱穆所取)


《湖上闲思录》/钱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
推荐理由:这是钱穆1948年就任无锡荣氏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时闲暇所著哲思随笔。分别就人类精神的文化领域诸多或具体或抽象的相对命题,如情与欲、理与气、善与恶等作了灵动、细腻而深该的分析与阐发,从二元对立的视角思索了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本书言浅意深,语重心长,既见出史家的学潮与细密,又见出哲人的深邃和文学家的灵秀与交彩,显示了作者多样的才华。一本8元的小册子,带给你的可能是无价的人生财富——当然,仅限于理解者。《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
推荐理由:本书为钱穆先生传世经典,写于抗战时期。以大学教科书体例写成,与现今祖国大陆流行的任何一本中国通史观点都有绝大的不同,也正是钱穆先生的伟大之处,读了之后有豁然开朗之感,让读者明白何为历史真相。具体内容不多述,现只引作者在书前的警示语,可见作者之治史精神(括号中内容为作者自注):
温情提示: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自身国家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黄。)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推荐理由:本书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学大师钱穆继其《国史大纲》后,第一部系统阐述他对中国文化看法的著作,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书中就通史中有关文化史一端作导论。本书虽主要在专论中国方面,实亦兼论及中西文化异同问题。钱先生对中西文化问题之商榷讨论屡有著作,而大体论点并无越出本书所提主要纲宗之外。


《国史新论》/钱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推荐理由:如果说《国史大纲》读起来太费力的话(翻印台湾商务印书馆版,繁体竖排),那么这本《国史新论》也足以轻松地颠覆你从小在教育中树立起来的历史观,从而对历史会有一个真正客观清醒的新认识。比如你会惊讶地意识到,中国竟然没有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王安石竟是一个大独裁者,他的变法使朝廷对百姓搜括更多……
有人评论说,“读钱穆《国史新论》,才真正体会到了‘不知历史无以言当下,更无论将来’这句俗话的分量。全书所选的史论,从中国的社会文化演变、传统政治及教育制度等各个侧面,融古通今,纵贯始末,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特质、症结、演变及对当今社会现实的巨大影响作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精彩剖析。读着钱穆的《国史新论》,想及国内史学界那些就史学而研究史学的专家,想及他们那些高深而不及其实的大部头史学著作,我更加敬重钱穆。”——《文汇报》欢迎进入读书沙龙与作者交流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