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柳杨柳依依1-11章:为洗刷误解而殉国的抗日名将 - 斑马的疑问 - 疑问的斑马 - 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0:59:11
为洗刷误解而殉国的抗日名将 [原创 2009-08-31 16:39:12]    字号:大 中 小

   人生的一大悲哀,就是被别人误解,特别是被自己所爱的人和信任自己的人所误解。

   一首歌唱道:“当别人误解我的时候,我总是沉默,沉默对我来说,其实是一种反驳……” 其实不是我们要选择沉默,而是沉默选择了我们。沉默其实是痛苦的,但解释有用吗?往往越解释越增加了误解,越让别人从心底讨厌自己。 过多的解释反而成为掩饰。唯有让时间去消除和淡化这种误解。

   记得初一的时候,我的代数老师是我父亲单位一个同事的爱人。我当时学习成绩特别是代数成绩很好,人也乖巧懂事,于是担任了班里的代数课代表。但期末考试的时候一件事却改变了自己,甚至可以说是影响了我一生。当时候学校的试卷都是油印的,就是用铁笔、垫着一个钢板,在蜡纸上刻字,然后再把刻好的蜡纸固定在油印机上,用一个刷涂料一样的滚子,蘸上染料,在蜡纸上用力滚过,于是一张张试卷就这么印成了。因为我们代数老师是学校里的代数学课教的最好的,每次考试,都是他负责出题、刻版、印刷。每次都是印几百张考卷,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所以考试印试卷的时候,老师往往找几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帮着印试卷。但为了不泄题,往往让初一学生印初二的考卷,初二的学生印初一的考卷。但这一次不知道老师是疏忽了,还是相信我,就把初一的试卷也由我帮他印了。当时我学习很好,更何况我对自己的代数成绩很自信,是不屑于偷看试题的。但考试以后,却出现了一个谁都想象不到的结果:我一如既往的考的很好,考了98分;而我的同班同学们,代数成绩也出现了井喷,很多平时学习不好的也考了高分。老师很容易得出了答案:泄题了。校长怀疑了我们代数老师是为了自己班级的成绩而故意泄题。在一次次追查无果以后,怀疑对象就无可置疑的落到了我的头上,老师把校长对他的误解强加到我头上。初一下学期,我经历了求学阶段最不开心的一段时光。半年的时间代数老师从来没有提问过一次问题,还有英语老师,有时候在我上课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就话里有话的讽刺我,意思是我的学习成绩是偷来的。这半年我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从级部前十名掉到全班20名,代数更是从我最喜欢和最优异的学科变成了我以后最差的学科。虽然等半年后,找到了泄题的元凶,洗刷了我身上的罪名。但为时晚矣,那年我才十二岁,因为这次误解给我造成的伤害,可以说改变了自己一生的轨迹。

   而有一位我们所熟悉的将军,也是因为国民对他的误解。为了维护自己的荣誉,为了表达自己与日寇不共戴天的的决心,为了他所热爱的人民,不惜血洒疆场----他就是张自忠将军。

   张自忠将军的生平,凡对抗战历史有所了解的博友,应该都很清楚。张自忠(1891-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人,是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将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中战死的最高军队将领。至今北京上海武汉青岛张自忠均还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张自忠路,张将军可谓抗战第一英烈。但当年张将军以集团军总司令之尊,不惜以身殉国。除了对日寇的愤恨,更多的是为了洗刷自己因被国民误解而戴在自己头上的“汉奸”罪名。

   张自忠将军戎马一生,第一次扬名天下。是在1933年的喜峰口战斗,时任第29军第38师师长的张自忠将军多次重创入侵的日本军队,包括张将军在内的29军高级军官共11人,后获颁青天白日勋章

   长城战役后,第29军返回移驻察哈尔省,张自忠仍任第38师师长。1935年6月,由于中日签署何梅协定的关系,国民政府中央军退出河北省,在日军默许下,第29军进驻平津。12月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由宋哲元任委员长,张自忠任委员,兼察哈尔省省主席与第38师师长。1936年6月改任天津市长,第38师亦移防天津。1937年3月,日军突邀宋哲元访日。为减轻日方压力,宋哲元遂命张自忠率团访日。从4月23日至5月29日,张自忠访问了日本各地,但日方则宣传为“代表团在日期间受到各方面热烈的招待,满载而归,每个人都满脸喜气,亲日气氛的造成已收到相当效果。”虽然张自忠发表声明称仅考察日本工业,但国内舆论并不相信,自始张自忠被视为亲日派,甚至是汉奸。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张自忠与宋哲元均认为日本还不至于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但7月17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已拒绝对日方做进一步的让步。7月25日,冀察政务委员会中止对日军协商,同日日军发动攻击,28日第29军军部被日军攻破,佟麟阁副军长与赵登禹师长殉国。于是宋哲元决定将第29军撤到保定,将冀察政务委员会与北平市长都交由张自忠代理,以掩护第29军的撤退。但这么一来,张自忠就成为众矢之的,全国各大报刊纷纷发表痛斥张自忠的文章,痛诋张自忠的“卖国变节”行为。其中有十分醒目的大字标题,如《自以为忠》、《张邦昌之后》、《张自忠接见松井后,北平城门大开》报界一度凡提及必称“张逆自忠”。当时的一家报纸刊登了一篇题为《要对得起民众》的短文,说:“张自忠在津宣言:‘我姓张的决不做对不起民众的事。’我们闻其‘声’,如见其人。拍着胸膛硬碰,好像不失‘英雄’本色。……这样并无用处,事在做给人看。”就连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发电,也直称张自忠为汉奸。

   尽管张自忠后来离开平津南下,但舆论界对他的攻击指责却有增无减。如上海《大公报》一篇题为《勉北方军人》的文章说:在北方军人的老辈中便有坚贞不移的典型。段祺瑞先生当日不受日阀的劫持,轻车南下……那是北方军人的光辉。最近北平沦陷之后,江朝宗游说吴佩孚先生,谓愿拥戴他做北方的领袖,经吴先生予以断然拒绝。这种凛然的节操,才不愧是北方军人的典型。愿北方军人都仰慕段、吴两先生的风范,给国家保持浩然正气,万不要学那寡廉鲜耻的殷汝耕和自作聪明的张自忠!《国闻周报》的另一篇文章则挖苦说:使当局和战不决的主力是张自忠,当他演了一套得意的“二进宫”以后,委员长的瘾,却拘束地仅仅度得八天,就被敌人一脚踢开了。

  好在蒋介石理解张自忠忍辱负重的一片苦心,1938年,任命张自忠代理第59军军长。归队当天,他又一次落泪,对着同样担负着汉奸恶名的老部下说:“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死的地方。 ”“我现在有过,无论谁都可以打败仗,独我张自忠不能打败仗! 我的冤枉,只有一拼与死,拿真实的战绩,才能洗刷干净!这次作战,无论官兵,只准向前,不准后退!我带领大家一起拼命保国!”

   在徐州会战中,张自忠痛歼坂垣师团两个联队,并衔尾急追,日进180里,取得“临沂大捷”,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武汉会战之后,他以一对十,击毙日军3位联队长,歼敌1.3万人,最终挫敌溃退,赢得“鄂北大捷”,不久,再次取得“襄东大捷”。

  即使这样,为民族而死和为洗清自己而死的信念,依然缠绕在张自忠的心底。 1940年,日军集中30万兵力猛攻湖北襄樊,张自忠的为国尽忠机会终于来了。

   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5月6日晚致书副总司令兼77军军长冯治安一函:

  “仰之吾弟如晤: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师,179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若与179师,38师取不上联络,即带马师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

   5月7日,他自己亲自率领2000多人渡河作战。5月16日,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从而也彻底洗刷了自己背负的汉奸的罪名。

   对张自忠这种为了洗刷国民对自己的误解,而杀身成仁的做法。蒋介石也在悼电中指出:“自喜峰口战事之后,卢沟桥战事之前,敌人密布平津之间,乘间抵隙。多方以谋我,其时应敌之难,盖有千百于今日之抗战者。荩忱前主察政,后长津市,皆以身当樽俎折冲之交,忍痛含垢,与敌周旋。众谤群疑,无所摇夺,而未尝以一语自明。惟中正独知其苦衷与枉曲,乃特加爱护矜全,而犹为全国人士所不谅也。迨抗战既起,义奋超群,所向无前,然后知其忠义之性,卓越寻常,而其忍辱负重,杀敌致果之概,乃大白于世。夫见危授命,烈士之行,古今犹多有之。至于当艰难之会,内断诸心,苟利国家,曾不以当世之是非毁誉乱其虑,此古大臣谋国之用心,固非寻常之人所及知,赤非寻常之人所能任也。中正于荩忱信之尤笃,而知之特深,荩忱亦坚贞自矢,不负平生付托之重,方期安危共仗,克竟全功,而乃中道摧折,未竟其志,此中正所谓于荩忱之死,重为国家前途痛悼而深惜者也。”

   张自忠的死,与其他抗战而死的高级将领不同,他是背负着舆论误解的冤屈,抱定为国家民族尽忠的决心,自蹈死路,以身殉国的。以维护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军人的荣誉。正孟子所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张自忠将军正是对这种舍身取义的精神,做了一个完美的诠释。

   张自忠将军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他至少以死消除了人们对他的误解,洗刷了自己忍辱负重所受的冤屈。而更有袁崇焕们,被这种误解所杀害,杀身换来的却是人们刻骨的仇恨。当他们被刽子手千刀万剐之时,我相信更大的一种痛苦不是肉体上的,而是那种被误解被冤屈的彻骨的心痛。

标签: 张自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