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凌神完结免费版:《汤头歌诀白话解电子板》(第 8 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06:46
 汤头歌诀白话解(第8节)

 

4.地黄①饮子(刘河间)   喑厥②风痱③。
  (《黄帚素问宣明论方》)
  【歌诀】
        地黄饮子山茱斛  麦味菖蒲远志茯
        苁棼桂附巴戟天  少入薄荷姜枣服
        喑厥风痱能治之  虚阳归肾阴精足
  【词解】①地黄:本方以熟地黄滋养肾阴为主,所以用
地黄作为方名。
 ②喑厥:喑(yin),音因。指失音不能说话(舌强不能
言语)。厥,是手足厥冷。
 ③风痱:痱,(tei) 音肥。指四肢痿废,不能运动。
风痱,即中风后出现瘫痪,足废不能行。
  【组成】熟地黄 山茱萸 石斛 麦冬五味子石菖
蒲 远志 茯苓肉 苁蓉 肉桂炮附子巴戟天各等分(各
6克)
 【用法】上12味药,研成粗末,每次服三钱(9一
l2克),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薄荷五、七叶,水煎服。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喑痱。症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
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等。
  【分析】本方证是因为下元虚衰(包括肾之阴阳两虚),
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所致。故下元虚衰,虚
阳上浮为本方的主证。痰浊上泛为本方的兼证。方中用熟地
黄滋补肾阴,使真阴得补,阳有所依,为君药。巴戟天、肉
苁蓉温补肾阳,益肾精,强筋骨;山茱萸、石斛助君补肾阴
而养肝;麦冬、五味子补益肺肾之阴,且金旺生水;附子、
肉桂亦温补肾阳引虚阳于肾中,共为臣药。君臣相配,
寓有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意,以阴阳并补。菖蒲、运
志、茯苓交通心肾,开窍化痰,使水火相交,精气渐旺,水
能生木,木不生风;生姜、大枣调补脾胃,以助脾胃运化、
升降;少量薄荷以舒郁散风,共为佐药。诸药相配,使下元
得补,虚阳归肾,则喑厥风痱都可治疗。

5.独活汤(朱丹溪)  瘼疯①昏愦②。
  (《医方集解》引青溪方)
  【歌诀】
       独活汤中羌独防  芎归辛桂参夏菖
       茯神远志白薇草  瘈疭昏愦力能匡③
  【词解】①瘼庶:瘦(chê),音掣。是筋急挛缩,屈而
不伸。疭(zòng),音纵。是筋缓纵伸,伸而不能屈。瘈疭,
是形容手足时伸缩抽动不止的状态。
  ②昏愦:愦(kui),音溃。昏愦,即神识昏乱,不明事
理的症状。
  ③匡:匡(kuang),音筐。即纠正。
  【组成】独活 羌活 防风 川芎 当归细辛桂心
人参 半夏 菖蒲 茯神 远志 白薇各五钱(各15克) 炙甘
草二钱半(7.5克)
【用法】上14味共研粗末,每次用一两(30克),加生
姜、大枣,水煎服。
  【功用】疏风散邪,补肝宁心,兼开窍。
【主治】肝虚受风(即肝虚外风乘虚而侵入)。症见瘈
疭,神志昏愦,或恶寒发热等。
  【分析】肝受风邪侵入为本方的主证。肝虚、心虚(心
为肝之子,母虚受邪可影响子)、或夹痰均为本方的兼证。
故方中用独活、防风疏散风邪,为君药。羌活助君散风:细
辛、桂心散风寒,温经脉,共为臣药。当归、川芎补血活血
(补肝血虚),并且又能辛散疏风,血活则风散(即治风先治
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半夏除痰;蒲蒲除痰开心窍,人参
益气补脾,使气血生化有源,以补心、肝之虚;茯神、远志
宁心安神,白薇咸寒以清热(风郁易化热),共为佐药。甘
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煎加姜枣意在和营卫,补脾胃,亦为
佐药之用。诸药相配,使风静火息,血活神宁,则瘈疭昏愦
者服用能使其恢复正常。
  按:《妇人大全良方》用本方治风虚昏愦,手足瘈疭,
坐卧不能,或发寒热,及中风自汗等。而在丹溪医书中未查
到此方。

6.顺风匀气⑦散(方贤)   喁僻②偏枯③。
  (《奇效良方》)
 【歌诀】
       顺风匀气术乌沉  白芷天麻苏叶参
       木瓜甘草青皮合  歪僻偏枯口舌喑④
  【词解】①顺风匀气:本方证乃因气虚,分布不匀,又
外受风邪所致。而服此方后,使气匀运行正常,风邪得散,
诸证消除,故名之。
 ②喝僻: 喁( wai ),音歪;僻(pi),音辟。喁僻,即
口眼歪斜。
 ③偏枯:即半身不遂。
 ④舌喑:即舌强不能说话。
  【组成】白术二钱(6克) 乌药一钱半(4.5克) 沉香白芷
苏叶 木瓜 炙甘草 青皮各三分(各1克) 天麻人参各五分
(各1.5克)
  【用法】上10味药。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功用】顺风匀气。
  【主治】中风。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不能言
等。
  【分析】风伤经络为本方的主证。因邪之所凑,其气必
虚,气虚则气血运行不畅,气分布不匀,所以气虚、气滞均
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用白芷、苏叶疏散风邪,苏叶又可理
气宽中,共为君药。肝藏血属风木,风气通于肝,配天麻平
肝息风;白术、人参益气补脾,扶助正气,使气足则气血运
行正常,分布均匀,又有助疏散外风,共为臣药。乌药、青
皮、沉香调畅气机,以行滞气,使气行血行,血脉周行全
身;木瓜味酸入肝,平肝伸筋舒络,共为佐药。炙甘草既可
益气补脾扶正,又可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相配,疏
之,补之,行之,使风散,气足,气血运行正常,则口眼喁
斜,半身不遂,口不能言的证候可除。

7.上中下通用痛风方(朱丹溪)  治上中下痛风①。
  (《金匮钩玄》)
  【歌诀】
        黄柏苍术天南星  桂枝防己及威灵
        桃仁红花龙胆草  羌芷川芎神曲停
        痛风湿热与痰血  上中下通用之听
  【词解】①痛风:即风痹。由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肢
节,其中又以风邪为甚的痹证。症见肢节疼痛,游走不定
等。
  【组成】酒炒黄柏苍术天南星各二两(各60克)桂枝
威灵仙羌活各三饯(各9克) 防己半钱(l.Sg)桃仁白芷各
五钱(各1.5克) 龙胆草五分(1.5克) 川芎二两(60克) 炒神曲一
两(30克) 红花一钱半(4.5克)
  【用法】上13味药共研细末,用神曲煮糊为丸,如梧
桐子大,每次服一百丸(9克),白开水送下。
  【功用】疏风清热,祛湿化痰,活血止痛。
  【主治】痛风证。症见上中下周身骨节疼痛。
  【分析】痛风一证,以外受风邪为主,每多挟寒、挟
热、挟湿、挟痰或瘀血阻络等病因,本方可通治各种原因所
致痛风证。方中重用苍术祛风散寒,燥湿健脾;天南星辛苦
温,燥湿化痰散风,共为君药。白芷、羌活、桂枝助君疏散
风邪(白芷祛头面之风,羌活去骨节之风湿,桂枝去手臂之
风);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经络,共为臣药。黄柏龙胆草
均苦寒,清热燥湿;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川芎为血中气
健脾、理中焦之气滞,诸药相配,能疏散风邪于上,泻热利
湿于下,活血燥痰消滞以调中,故上中下各种原因引起的痛
风可通治。
  按:有说痛风有多种,或寒,或热,或湿,或痰,或瘀
血等。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如无瘀血,可去桃仁、红花;
若湿热不重,可去龙胆草、黄柏。总之,根据病情,灵活运
用。

8.独活寄生汤(孙思邈)   风寒湿痹。
  (《备急千金要方》)
  【歌诀】
       独活寄生艽防辛  芎归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参草  冷风顽痹屈能伸
       若去寄生加芪续  汤名三痹古方珍
  【组成】独活三两(9克) 桑寄生 秦艽 防风
川芎 当归 干地黄 芍药 肉桂心 茯苓 杜仲
人参 甘草各二两(各6克)
  【用法】上15味药,水煎分三次服。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风寒湿痹,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证见腰膝疼
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
淡苔白,脉象细弱等。
 【分析】本方所治之证,乃是风寒湿三气痹着日久,肝
肾不足,气血两虚所致。故风寒湿痹着日久为本方主证,
肝肾两亏,气血不足为本方的兼证。方中独活疏散伏风,善
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为君药。防风、秦艽祛风胜
湿,通络舒筋;细辛能散少阴肾经风寒,温通血脉而止痛,
共为臣药。桑查生祛风湿,强筋骨、养血;杜仲、牛膝补肝
肾,强筋骨;当归、地黄、芍药、川芎补血活血;人参、茯
苓、甘草补气健脾,扶助正气;肉桂补阳祛寒,通利血脉,
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有使药之用。诸药相配,既能
祛邪,又能扶正,标本兼顾,使风寒湿除,气血足,肝肾得
补,诸证则缓解。故对风湿乘虚而入,痹着日久,肢节屈伸
不利的顽固痹证,用之能使肢节屈伸自如。
  【附方】三痹汤(《妇人良方》)本方系独活寄生汤去桑
寄生,加黄芪、续断而成。
  用法:加姜枣水煎服。
  功用:祛风胜湿,益气养血。
  主治:风寒湿痹及气血凝滞,手足拘挛等。
9.消风①散消风散热。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消风散内羌防荆  芎朴参苓陈草并
       僵蚕蝉蜕藿香入  为末茶调或酒行
       头痛目昏项背急  顽麻②瘾疹③服之清
  【词解】①消风:本方有消风散热之功,故名消风散。
  ②顽麻:即经久不愈的麻木证(患处不痛不痒,肌肉内
有如虫行,按之不知,掐之不觉),多由气血俱虚,经脉失
于濡养,或风、热、湿、寒、痰、瘀留于脉络所致。
  ③瘾疹:瘾(yin),音隐。又名“风瘾疹”。多因风湿
或风热之邪侵袭人体,郁于肌肤腠理之间而发。症见疹出色
红(属风热),或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小如麻粒,大
如豆瓣,甚者成块成片,瘙痒,时隐时现。
 【组成】羌活 防风 川芎 人参 茯苓僵蚕蝉蜕
藿香各二两(各60克) 荆芥 厚朴陈皮炙甘草各半两(各
l5克)
  【用法】上12味药共研细末,每次服二钱(6一9克),
用茶水调下,或者用酒调下。
  【功用】消风散热,理气健脾。
  【主治】风热上攻。症见头痛目昏,项背拘急,鼻嚏声
重,以及皮肤顽麻,瘾疹瘙痒等。又治妇人血风。
  【分析】风热上攻为本方的主证。然“邪之所凑,其气
必虚”,风邪流窜经络,则气血运行不畅,以致肌肉经脉失
养,故正气不足为本方的兼证。鼻嚏声重为本方的次要症
状。方中用防风、蝉蜕疏散风热,蝉蜕又能止痒,共为君
药。活、荆芥、僵蚕助助君药疏散风邪,以止痛止痒,因痒
自风来。止痒必先疏风;藿香散邪辟秽,共为臣药。川芎行
气活血止头痛,又能辛散疏风;人参、甘草、茯苓益气健
脾,以助脾运,生化有源,茯苓又可渗湿;厚朴、陈皮行气
散满,使风邪无留壅,共为佐药。甘草兼有调和诸药及使药
之用。服时用茶调下,可防止升散太过耗伤肺气,且茶叶苦
寒则有助于清风热:用酒调服可加速血行(血行风自灭),
可助祛风,均为佐药之用。诸药相配,消风散热,理气健
脾。
  按:本方可治诸风上攻而致头目昏痛,项背拘急,肢体
烦痛,皮肤顽麻,瘙痒隐疹等症。

10.川芎茶调①散   头目风热。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川芎茶调散荆防  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风攻上  正偏头痛悉能康
       方内若加僵蚕菊  菊花茶调用亦臧②
  【词解】①川芎茶调:本方君药有川芎,服时用清茶调
下,故名川芎茶调散。
  ②臧:臧(zang),音脏。即善、好。
  【组成】川芎 荆芥各四两(各12克) 防风一两半(4.5克) 细
辛一两(30克) 白芷 炙甘草 羌活各二两(各60克) 薄荷八两
(240克)
  【用法】上8味药共研细末,每次服二钱(6克), 饭后
清茶调下。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症见偏正头痛或巅顶头痛,恶
寒发热,目眩头昏,鼻塞,舌苔薄白,脉浮等。
  【分析】外感风邪头痛为本方的主证。故方中川芎辛
温,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原阴经头痛(头
顶痛或两侧头痛);荆芥轻扬升散,温而不燥,善疏散风邪,
既散风寒,又散风热,两药相合,疏散上部风邪而止头痛,
共为君药。防风、白芷、羌活、细辛均能疏风止痛。其中白
芷善治足阳明胃经头痛(前额部);羌活善治足太阳膀胱经
头痛(后头痛牵连项部);细辛善治足少阴肾经头痛。薄荷
用量较重,能清利头目,消散上部风热,俱为臣药。用时以
清茶调下,是取茶叶的苦寒之性,既可上清头目,又能制约
诸风药的过于温燥与升散,使升中有降,为佐药。甘草调合
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止痛之效。
  按:本方药物以辛温之品为多,故主要适用于风寒头
痛,对于风热头痛亦可加减应用。
  【附方】菊花茶调散(录自《医方集解》)  本方由川
芎茶调散加菊花、僵蚕而成。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服二钱(6克), 饭后清茶调下。
 功用:疏风止痛,清利头目。
 主治:风热上犯。症见偏正头痛,或巅顶痛,头晕目眩
等。
 按:本方在川芎茶调散的基础上加菊花、僵蚕以疏散风
热,故对偏正头痛及眩晕偏于风热者较为合适。
11.请空①膏(李东垣)   风湿热。
  (《以兰室◇藏》)
 【歌诀】
     清空芎草柴芩连  羌防升之入顶巅②
     为末茶调如膏服  正偏头痛一时蠲③
  【词解】①清空:此处指头。因为头是阳气交会的地
方,叫做清空之处,而本方专治风湿热上攻于头长期不愈的
偏正头痛,服时用茶少许调成膏状,故名清空膏。
 ②巅:巅(dian),音颠,此指头顶。
 ③蠲:蠲(juan),音捐,免除。
  【组成】川芎五钱(15克)炙甘草一两半(45克)柴胡七钱(21克)
黄连 羌活 防风各一两(各30克)黄芩三两(90克)
  【用法】上7味药共研细末,每次服二钱匕(3一6克`),
用茶少许调成膏状,抹在口中,再用少许白开水送下。
  【功用】祛风除湿,清热止痛。
  【主治】风湿热上壅。症见正偏头痛,年深不俞(即头
风),或脑苦痛不止等。
 【分析】风湿热上壅所致头痛头风为本方的主证。故方
中用羌活、防风辛散上升,祛风胜湿,二药均善治太阳经头
痛,为君药。柴胡升散,疏风清热;川芎辛散祛风,且又行
气活血止痛,二药善治少阳胆经头痛;黄芩、黄连清热燥
湿,与升散药同用,就能上至巅顶去湿热,共为臣药。甘草
益气补中,兼能调和辛温与苦寒并用的药性,为佐使药。诸
药相配,共奏祛风除湿,清热止痛之效。
12.人参荆芥散(陈自明)妇人血风劳①。
   (《(妇人良方》)
  【歌诀】
       人参荆芥散熟地   防风柴枳芎归比
       酸枣鳖羚桂术甘   血风劳作风虚②治
  【词解】①血风劳:即指妇人血脉空虚,感受风邪,而
致寒热盗汗长期不愈,成劳病(即虚劳)。
  ②风虚:指虚人(气血俱虚)受风。
  【组成】人参 荆芥 熟地黄 柴胡枳壳炒酸枣仁
炙鳖甲 羚羊角 白术各七分(各2.1克) 防风川芎当归
桂心 甘草各五分(各1.5克)
  【用法】上14味药,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功用】散风清热,益气养血。
  【主治】妇女血风劳。症可见遍身疼痛,头昏目涩,寒
热盗汗,颊赤口干,月经不调,面黄肌瘦,腹痛等。
  【分析】感受风邪为本方的主证。肝血虚,脾气虚及血
虚生热均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用荆芥、防风疏散风邪,荆
芥能疏散血中之风热,共为君药。柴胡疏风清热;羚羊角清
肝热明目,且又平肝熄风(肝血虚有热易生风),共为臣药。
熟地黄大补阴血;鳖甲滋阴清热;当归、川芎养血和血调
经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使气血生化有源;枳壳行
气,调畅气机;桂心温通经脉;酸枣仁补肝养心敛汗,共为
佐药。甘草又可调和诸药,兼有使药之用。诸药相配,有疏
风清热,补肝健脾之功。
        增辑
  l.资寿解语汤(喻嘉言)   中风脾缓,舌强不语。
    (《医门法律》)
  【歌诀】
      资寿解语汤用羌专需竹沥佐生姜
      防风桂附羚羊角酸枣麻甘十味详
  【词解】①脾缓:即指手足肢体缓弱。因脾主肌肉四
肢,脾虚中风,肢体失于濡养,故肢体缓弱。
  【组成】羌活五分(1.5克) 防风 附子酸枣仁天麻
各-钱(各3克) 肉桂羚羊角各八分(各2.4克)甘草五分
(1.5克)
  【用法】加竹沥二匙,生姜汁二滴,共10味药,水煎
服。
  【功用】祛风化痰,扶正解语。
  【主治】中风脾缓,舌强不语,半身不遂等。
  【分析】脾主肌肉四肢,舌通于脾,胃为水谷之海,若
脾胃虚弱,又被风邪所中,则肢体、舌本失养。又脾虚则生
湿,湿聚为痰,外风引动内风,肝风内动,夹痰上扰,阻塞
窍道而致舌强不语。所以中风为本方的主证。脾虚生痰,气
血不足为本方的兼证。方中防风疏散外风,为君药。羌活助
君疏散风邪;附子辛热,温暖脾胃,除脾湿散风寒;羚羊
角、天麻平熄内风,共为臣药。竹沥滑痰,为痰家圣药,与
生姜汁相配,能行经络之痰,两者相须为用;酸枣仁养肝血
宁心;肉桂温通血脉,合附子又温肾暖脾,共为佐药。甘草
内风得息,脾得健运,湿痰得除,血脉通畅,舌本得养,则
舌强不语可解除。

 2.小活络①丹  中风不仁②。
     (《圣济总录》)
  【歌诀】
       小活络丹用二乌  地龙乳没胆星俱
       中风手足皆麻木  痰湿流连一服驱
       大活络丹多味益  恶风③大症此方需
  【词解】①活络:本方有祛风除湿,化痰活血通络之
功,故名之。
 ②不仁:即指手足麻木无感觉。
  ③恶风:恶(è),音饿。凶狠。恶风,是指凶恶的风邪
伤人,病情较重。
  【组成】川乌炮草乌炮胆星各六两(各180克)
乳香 没药各三两三钱(各100克)
  【用法】上6味药共研极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
子大,每服二十丸(3—5克),冷酒送下。
  【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中风,手足麻木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有痰
湿死血,腿臂间忽有一、二点作痛。亦治风寒湿痹。症见肢
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等。
  【分析】风邪注于肢节,及风寒湿邪留滞经络为本方的
主证。邪气滞留,影响气血运行,津液凝聚为痰,血行不畅
成瘀,故湿痰、瘀血、气滞为本方的兼证。方中川乌、草乌
均为辛热之品,善于祛风散寒除湿,温通经络而止痛,为君
药。胆星能化顽痰;乳香、没药行气活血,化痰通络,使气
血通畅;共为佐药。地龙湿土所生,善于走窜,为入络之佳
品,通经活络,并可引诸药直达病所,为佐使药。用酒送
服,可加速血行,以助药势。诸药合用,风寒湿邪与痰浊、
瘀血均能祛除,经络疏通,诸证可愈。
 按:本方药力较峻烈,以体实气壮者为宜,阴虚有热及
孕妇慎用。
  【附方】大活络丹(《兰台轨范》)由白花蛇乌梢蛇
威灵仙 两头尖俱酒浸 草乌 天麻煨全蝎去毒首乌黑豆水
浸龟板 炙麻黄 贯众 甘草炙 羌活 官桂 藿香 乌
药 黄连 熟地黄 大黄蒸木香沉香用心各二两(各60克)
细辛 赤芍药 没药去油 丁香 乳香去油 僵蚕天南星姜
汁制 青皮 骨碎补 白豆蔻仁 安息香酒熬黑附子制黄
芩蒸 茯苓 香附酒浸焙 玄参 白术各-两(各30克) 防风二两
五钱(75克)葛根虎胫骨炙当归各一两五钱(各45克)血竭七钱
(21克)地龙炙 犀角麝香松脂各五钱(各15克)牛黄 冰片
各-钱五分(各4.5克)人参三两(90克)  50味药组成。
  用法:共研细末,加蜜调和作丸,如桂圆核大,金箔为衣,
蜡壳封固,每服一丸,陈酒送下。
  功用:祛风扶正,活络止痛。
  主治:中风瘫痪,痿痹,痰厥,阴疽,流注等证。
  按:本方以小活络丹为基础又增加了很多味药,除祛风散
寒通络药外,还配伍了补气、补血等扶正药,故适用于邪实正
虚之证,属标本兼顾之剂。清代医家徐灵胎说:“顽痰恶风,热
毒瘀血,入于经络,非此方不能透达,凡治肢体大症,必备之药
也。”歌中“恶风大症此方需”即是此意。

 3.羚羊钩藤汤(俞根初)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通俗伤寒论》)
  【歌诀】
      俞氏羚羊钩藤汤桑叶菊花鲜地黄
      芍荩茯芩川以菇凉肝增迪◇风方
【组成】羚羊角—钱半(4.5克) 双钩藤三钱(9克)霜桑叶二
钱(6克) 滁菊花三钱(9克) 鲜地黄五钱(15克) 生白芍三钱(9克)生
甘草八分(2.4克) 茯神木三钱(9克) 川贝母四钱(12克) 淡竹茹五钱
(15克)
  【用法】上10味药,水煎服(羚羊角与鲜竹茹先煎代
水,钩藤后入)。
  【功用】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主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症见高热不退,烦闷躁
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质绛而干,或舌焦
起刺,脉弦数等。
  【分析】肝经热盛,热极动风为本方的主证。然肝经热
盛,最易伤阴;邪热亢盛,又易灼津为痰。故阴血耗伤、热
痰均为本方的兼证。方中羚羊角、钩藤清热凉肝,熄风解
痉,共为君药。桑叶、菊花助君药清热凉肝熄风,为臣药。
鲜生地、白芍、生甘草三药相配,酸甘化阴,滋阴增液,清
热凉血,柔肝舒筋;竹茹、川贝母清热化痰;因热扰心神,
茯神木以宁心安神,共为佐药。生甘草调和诸药,又为使
药。诸药相配,共奏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之功。
  按:本方又名“羚角钩藤汤”。若热邪内闭,神志昏迷
者,当配合紫雪、安宫牛黄丸等清热开窍之剂同用,或先开
窍。

 4.镇肝熄风汤(张锡纯)   镇肝熄风。
     (《医学衷中参西录》)
  【歌诀】
             张氏镇肝熄风汤  龙牡龟牛制亢阳
             代赭天冬元芍草  茵陈川楝麦芽襄
             痰多加用胆星好  尺脉虚浮萸地匡①
             加入石膏清里热  便溏龟赫易脂良
  【词解】①匡:匡(kuang˙),音筐,即纠正。
  【组成】生龙骨生牡锯生龟板各五钱(各15克)怀牛
膝—两(20克) 生代赭石一两(30克) 天冬元参生白芍各五钱
(各15克) 生甘草一钱半(4.5克) 茵陈川楝子生麦芽各二钱(各
6克)
  【用法】上12味药,水煎服(生龙骨、生牡婚、生龟
板、生赭石均打碎先煎)。
  【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症见头目眩
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或时常噫
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
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等。
  【分析】肝肾阴亏,肝阳上亢,阳亢动风为本方的主
证。时常噫气为本方的次要症状。故方中重用怀牛膝以引血
下行,并能补益肝肾,为君药。生龙骨、生牡蛎、生赭石降
逆潜阳,镇肝熄风,共为臣药。因病本是肝肾阴虚,阴不制
阳,所以用龟板、玄参、天冬、白芍滋补肝肾之阴,以制阳
亢;又因肝喜条达而恶抑郁,纯用重镇之品以镇肝,势必影
响其条达之性,故用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条达
肝气,以有利于肝阳的平降镇潜,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
药,与麦芽相配,能和胃调中,防止重镇太过伤胃气,为佐
使之药。诸药合用,成为镇肝熄风的良剂。本方配伍标本兼
顾,但以治标为主。
  按:原书方后有加减法:“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一两
痰多者,加胆星二钱;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八钱、山萸
肉五钱;大便不实者(即便溏)去龟板,持石,加赤石脂一
两。”加生石膏以清里热;加胆星以清热化痰;加熟地、山
萸肉以补益肝肾之阴;加赤石脂以温中固下。

 一般高血压病,辨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均可以
本方加减应用。如头脑胀痛,可加夏枯草l5克,则疗效更

8.咳血方(朱丹溪) 咳嗽痰血。
  (《丹溪心法》)
 【歌诀】
     咳血方中诃子收①  瓜蒌海石山栀投
     青黛蜜丸口噙②化  咳嗽痰血服之瘳③
 【词解】①收:即指诃子味酸涩收敛,以敛肺止咳。
 ②噙:噙(qinˊ),音芹,即含在口,中。
 ③瘳:瘳(chou˙),音抽,即病愈。
 【组成】青黛(6克) 诃子(6克) 瓜蒌仁(9克) 海石(9克)
炒山栀(9克)(原书未著分量)
  【用法】上5味药共研细末,用白蜜和生姜汁做成丸,
含在口中化服。
  【功用】清肝宁肺,化痰止咳。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症见咳嗽痰稠带血,咯吐
不爽,心烦易怒,胸胁作痛,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等。
  【分析】本方证由肝火上逆,火热灼肺,肺络受损而致
咳血。故肝火犯肺为本方的主证。肺津受灼为痰是本方的兼
证。方中青黛清肝泻火凉血;栀子清泻心肺之火,凉血除
烦,且导热下行,二药共为君药。痰不除则咳不止,又臣以
瓜蒌仁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海浮石清肺降火,软坚化痰。
诃子敛肺气止咳,又能下气降火,为佐药。诸药相合,共奏
清肝宁肺之功。使肝火得清,火不犯肺,肺润痰化,咳嗽痰
血自愈。服时采取噙化方法,意在使药力徐徐入肺,更好地
发挥作用。
  按:本方证病位在肺,病本在肝,虽治咳血,方中却没
有止血药,而是清肝火,化痰热,治病求本,而达到止咳止
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