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味记书包网: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 阳台一隅 / 第96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35:10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10-06-23 15:34 
 美国航母6月底进入黄海,无数人瞩目中                静观事态发展!
    严重缺钙的状态下,还能前行多久!
  =============================
  肯定是进来了,是在试探中国的底线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10-06-23 18:14        美国此举,绝非小事。
  只要让它进来,就会不走,长期驻扎,扼中国咽喉。
  这是美国战略上针对中国的重要步骤。
  国家大事表面上与我们无关,实际上是息息相关。
  美国航母一旦在黄海站住脚,以后的中美谈判,将是一个筹码,步步紧逼中国。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10-06-24 21:33  第123首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作者介绍]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年少丧父,家境贫寒,性情恬淡,好学。
  
   早年曾游历江淮一带,很久以后,才回到杭州,开始隐居。
  
   林逋身上有2个与众不同的标签:不仕不娶;梅妻鹤子。
  
   不仕:虽然中国历来不缺弃仕者,但细想,很多都是以前有过官职,而林逋从未涉足。
  
   不娶:让人们猜测了上千年,一个生理正常的人,决不会无缘无故上这条船,肯定有事。
  
   “梅妻鹤子”是别人的说法,并不是林逋自称,只是因为他太喜欢梅花和白鹤。
  
   在江淮一带的游历,肯定发生了什么事,正史野史没有记载,人们只是各种猜测。
  
   他是真隐,没有丝毫的虚张声势,他曾20多年不去闹市,定力足的很。
  
   是什么使他如此清心寡欲?我猜只能因为情。从他的“梅妻鹤子”也见端倪。
  
   这样的人,内心必有寄托,就是他的“梅妻鹤子”。
  
  
  [本诗简析]
  
   山园:自已住处的山里园林,估计是作者自己开恳种植。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摇落:凋谢。 暄妍:形容梅花开得艳丽。
   冬天里,百花凋谢,只有梅花傲寒独放。这2句写得普通。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2句是名句。
   疏影:梅树的枝干稀疏地倒映在水中。
   横斜:形容梅树的枝杆向外伸延。
   水清:山涧中的水自然清澈。
  
   “暗香”这2字,该怎样解释?
   我所知道的最早使用这2个字入诗的,是唐朝的羊士谔,有一句“红衣落尽暗香残”。
   按字面意思,应该指晚上的香气或幽香(稀薄的香)。我理解是幽香。
   “浮动”,是指“暗香”随风飘来,时断时续。
  
   这首诗是写梅花,这2句是写梅花的名句,“疏影”和“暗香”受人推崇。
   “疏影”引申为不张扬。
   “暗香”引申为不取宠。
   梅树分很多种,有些种类枝疏花稀,所以“疏影”和“暗香”形容梅树可以说是比较精当。
   但是,“疏影”和“暗香”并不是梅花所独有,肯定也有其它这样的花类,我觉得这2句只是一般的好,不是特别好。
   不理解当时的宋人为什么看到这2句后,那么感动,他们感动是原因是什么?
   让我觉得这2句并不是太好的原因还有一个:南唐的江为,前面介绍过他的“黄泉无旅店,今夜宿谁家?”,他有2断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改了2个字,改得妙,但多少有点瑕疵。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霜禽:冬天的鸟或白鹤,还是理解成白鹤好一些,因为作者养得就是白鹤。
   “欲下”,是指白鹤想落梅枝。 偷眼:偷看,因为梅花冬季开放,独显高洁,令白鹤惊诧。
   那么这个“霜禽”到底“下”了没有?从这首诗中看不出明确的答案,我的感觉就是发堵,读着不畅快。
   “先偷眼”写得很传神,从侧面表现了梅花的高贵。
  
   粉蝶:蝴蝶。 合:应该。
   如果蝴蝶知道有梅花,会断魂。
   梅花与蝴蝶是很难同时出现的,这当然是作者的想像,也属于侧面描写。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微吟:轻声吟诵。 相狎:相亲相近。 檀板:吟唱时打拍子用的檀板。 金尊:珍贵的酒杯。
  
   幸亏有这么好的梅花,轻吟低唱时可以做伴,不必俗气的狂饮和喧闹。
  
   这首诗,主要是从梅花的侧面来写,感觉比较好,不是特别好。
  
   ===================================
  
   林逋写了很多诗,总是随手扔掉,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留下来?他说我活着的时候就不在意功名,还会考虑死后的事吗?显示了他本人的气度,不简单,够潇洒。
  
   旁人觉得可惜,就把他的诗偷偷记录下来,大约300首。
  
   林逋死后,当地政府将他的事迹上报朝廷,仁宗皇帝受到感动,赐谥号“和靖先生”。
  
   ===================================
  
   林逋不仕,但全力辅导侄儿林宥(you4)科举,结果如愿,进士及第。
  
   ===================================
  
   林逋的不仕,可以理解,他的不娶,让很多人猜测,包括我。
  
   以下是个人妄想:
  
   年轻游历江淮时,应该有过情爱,和某位女子心仪互倾,林逋写过一首词如下:
  
   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简单解析:
  
   吴国、越国均为春秋时古国名,均在浙江。钱塘江北岸属吴国,南岸属越国。
   古往今来,两岸青山见证了无数离合,只有当事人才懂这种离别。
   本词上片属于泛指。
  
   这首词是以女子的口吻写的,他和她虽然“罗带同心”但终归不成,千言万语时,“潮已平”,船该起航了。
   最后一句“江头潮已平”很有韵味,张力足。
  
   虽然不敢肯定一定是写他自己,由于他的不娶,我们就大胆往他身上贴。
  
   按着这个推理,他们散了,一次失败就能终生不娶吗?一般不会,除非是非常非常地相爱,致使“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或者是发生了别的什么事。
  
   林逋传世的词,共有3首,下面介绍第2首:
  
   点绛唇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简单解析:
  
   金谷:金谷园,西晋首富石崇的安乐窝,一提起金谷园,就会想到在那里为石崇殉情跳楼的绿珠。
   人去楼空,“金谷”已无主,春草乱生,余花满地,一片凄凉。这是上片,写金谷园。
  
   一阕:一首歌。 长亭:十里长亭,古人送行的地方。 王孙:诗词中指出行的人,这里是林逋自指。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
   “又是离歌”,显然是指作者自己与她的离别。
   “王孙去,萋萋无数”显然化自白居易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南北东西路”,是说这些萋萋春草无数,实指作者自己的离情不尽。
  
   从这首词,主观猜测林逋的她嫁入豪门并为他殉情,致使作者终身不娶。
  
   林逋的第3首词:
  
   霜天晓角
  
   林逋
  
   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
   梦绝金兽爇,晓寒兰烬灭。要卷珠帘清赏,且莫扫、阶前雪。
  
   甚处:不知什么地方。 玉龙:指笛子。 三弄:指《梅花三弄》曲。
   冷清霜洁的夜晚,梅花开放,听着传来的《梅花三弄》笛曲,不由地想起她,心潮澎湃,月亮被笛声感触,翩翩而动。
  
   梦绝:梦醒。 爇(ruo4):烧。 金兽爇:金兽形状或有金兽图案的火炉。
   梦被笛声吹醒,火炉还在烧,说明睡得时间不长,然后就是一直听着笛声至天亮,由于对梅花的情有独钟,引发爱屋及乌,与梅花有关的一切皆为所爱,最后2句,表面上作者清赏的是“阶前雪”,实际上此时的雪,已有梅花情结。
  
   林逋留下的这3首词,感觉比诗好,可惜数量太少。
  
  
   梅花是有象征意义的,这与猜测她嫁入豪门并为之殉情并不矛盾。
  
   以上纯属个人武断,如果猜测正确,林逋的一生不娶,为真男儿!
  
   ======================================
  
   林逋死后,墓葬苏堤之上,与白居易相邻。
  
   后来墓葬被盗,盗墓者大失所望,因为陪葬品只有一只端砚和一支玉簪。
  
   林逋,令人仰天长叹!
  
   ======================================
  
   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点绛唇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霜天晓角
  
   林逋
  
   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
   梦绝金兽爇,晓寒兰烬灭。要卷珠帘清赏,且莫扫、阶前雪。
  
  
  
   我更喜欢这3首词。
  
   谢谢阅览。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3270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