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容淡定的作文: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 阳台一隅 / 第94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8 17:47:59
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作者:烟云之畔 回复日期:2010-06-19 11:04:37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唐婉的这首《钗头凤》每次读来都令人肝肠寸断。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消逝的不只是记忆,淡薄的不只是感情。红颜易老,旋开旋落旋成空,原来我们都只不过是时间的玩物。茫茫人海,寻找一份真爱,竟是那么的难。问世间,钱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
  真爱靠缘分,慢慢等吧哈哈
 作者:wxl188970 回复日期:2010-06-21 16:59:39 
    以前我对李煜的凄婉緾绵很有不屑之感,但现在我却认为一个人能把心里的衰婉与无助真实地表达出来也是需要勇气的,他首先要否定自己,需要承认自己的无能,自己的软弱,但这却是一种难堪......由此李煜是很伟大的
  =============================
  
  有道理。通过看大家的留言,对李煜的认识更丰富了

-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10-06-21 21:21     第121首
  
   点绛唇
  
   王禹偁(cheng1)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钜野(今山东巨野)人。
  
   农民出身,家境贫寒,家里靠给别人磨面粉度日,但他喜欢看书。
  
   不论贫贱,如果一个人喜欢读书,那一定是读出了乐趣,说白了,就是有这方面的悟性。
  
   宋太宗太平兴国8年(983),乡村里飞出了金凤凰,王禹偁如愿以偿,金榜题名。
  
   就像一个农村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关系网,没人提携,只能从零做起。
  
   登进士弟后开始做官,先是到一个县里做主薄(办公室主任),第2年正式独挡一面,当了长洲(江苏苏州)县令。
  
   如果问现在的学生,参加高考的目的,估计会N种答案。
  
   古代参加科举的学子们,他们的答案会有多少种?想来不会太多,或升官发财,或光门耀祖,或济世为民。
  
   有时想,如果哪年高考作文的题目是:我为什么参加高考?
  
   然后全国做一个统计,把学生的答案公之于众。
  
   几千年来,中国仍在,应该感谢一些人,尤其是历朝历代的学子们,是他们的正直,是他们的责任感,才使我们的国家延绵至今。虽然这些人在当时的皇帝眼里,并不招待见。
  
   王禹偁有着乡村孩子骨子里特有的那种纯朴,更为可贵的是,遇事敢言,耿直倔强,标准的儒家。
  
   这首词,就是作者在长洲做县令时所作。
  
  
  
  [本词简析]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劈头第1句,就彰显了作者的个性,写江南,这样开头的不多。
   “雨恨云愁”,显然是作者的主观认为,“雨”和“云”只是自然现象,没有倾向性。
   心里郁闷时,看啥都不顺眼,性格耿直的王禹偁外露。
  
   佳丽:美丽的景色,与现在的含义不同,不指人。
   “江南依旧称佳丽”,这里有一个问题,是谁在“称”,是作者本人,还是他人?
   应该是别人,因为作者已经“雨恨云愁”了,江南在他眼里,已经不美了。
   目睹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欢笑着,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佳丽”是别人的事。
  
   是他自己在“称”,能够解释吗?
   如果这样,那么只能说作者当时还是理智的,知道江南是个好地方,只是自己的心情不好,纵观王禹偁的一生,他的理智很少战胜过激情,如果必须选择,我觉得还是前一种理解更靠谱。
   “依旧”是对别人而言的。
   “江南依旧称佳丽”这一句像润滑剂,使整首词读起来有一种音乐感。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作者继续宣泄着郁闷,“一缕孤烟细”中的“孤”正说明王禹偁内心的孤独,真实景象中,不一定是只有“一缕”,即使真的只看到了“一缕”,如果作者心情好,也会换一种轻快的语句。
   “细”,自己力量的单薄和对前途的渺茫。
   高手总是能抓住特定的景象来表达自己。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天际:天边。 征鸿:飞往远处的大雁。 遥认:远远地看见。
   缀:连结。 行如缀:大雁飞行时排列成行。
   作者抬头,遥远的天边,一群群大雁排列成行飞过。
   “雨恨云愁”是作者自己人为的感受,看见远飞的大雁,作者再一次赋予自己的想像。
   征:出兵远行。
   这个“征”字,拟人化手法,大雁飞翔,只是自然界中一个普遍现象,作者强加给了自己的想像,认为它们是去“征”,是去实现理想。
   对比大雁,想起自己,还不如它们。
   “征”字是整首词的词眼。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凝睇(di4):凝视。 会:理解。
   “凭栏意”,在诗词中经常出现,代表着惆怅无奈。
   继续渲染,看着远飞的大雁,想到了自己,这种无奈,不知与谁倾诉。
  
   江南好,大家都知道,这首词里,作者不写江南的美丽,而是通过江南的美丽,反衬自己孤独的心迹。
  
   这就是王禹偁与众不同的地方,很多人写过江南,心情好的,猛劲赞美,失落者,被美丽的风景同化,流连忘返。
  
  王禹偁是一个真想干事的人。
  
   喜欢“天际征鸿”这一句。
  
   解析完毕。
  
   =====================================
  
   王禹偁写诗较多,词仅这一首留世。
  
   王禹偁家靠磨面粉生活,有一次,他去给一个名叫毕士安的官人送面,听见毕士安出了一个上联:“鹦鹉能言怎似凤”。让他的几个儿子对出下联。
   看着没人对上来,王禹偁口出一句:“蜘蛛虽巧不如蚕。”
   于是,受到毕士安的青睐,觉得王禹偁日后必有前程,就免费让王禹偁与他的儿子们一起读书,王禹偁遇到了好人。
  
   =====================================
  
   王禹偁的仁途之路充满艰辛,苏州县令当了几年之后,调回京城,任大理评事,正赶上徐铉被一个尼姑诬告的案子,王禹偁断然判徐铉无罪,没想到且引起皇帝赵光义的不满,将王禹偁外贬。
  
   后来,又爱惜王禹偁是个人才,又召了回来,由于王禹偁太仗义直言,皇帝再次受不了,第2次外贬。
  
   很快又被召回,被任翰林学士,还是因为耿直,第3次外贬。
  
   真宗继位时,又被召回,负责撰修《太祖实录》,不愿粉饰赵匡胤的王禹偁惹起皇帝的怨恨,第4次外贬。
  
   第4次被贬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病逝外地,终年48岁。
  
  
   中华民族的一根筋骨。
  
   =====================================
  
   “天际征鸿”,一个极普通的现象,就能荡起作者的无限激情,由此,我们读出了王禹偁想建功立业的急。
  
   按说王禹偁的仁途也算正常,没有门路,很多人不都是从县令开始做起的吗?
  
   他肯定是想做更大的官,有更大的权利,但他肯定不是为了有更多的金钱。
  
   令后人无色。
  
   我国的中学语文课本,至少应该有一半古文及诗词。
  
   =====================================
  
   耿直的王禹偁。
  
   点绛唇
  
   王禹偁(cheng1)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词谱对照:
  
   ○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可平可仄)
   《点绛唇》又名《南浦月》、《沙头雨》、《点樱桃》。双调41字,7仄韵。
  
  
   谢谢阅览。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3270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