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黑老公请淡定txt下载:台钓之浮标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05:15

台钓之浮标篇

不同类型浮标的使用场合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标尾。

  标尾是浮标的灵性所在,也是直接反应鱼讯的“载体”部分。它的材质随著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生着改变,从早期的粗空心塑胶制品,到现在的实心玻璃纤维标尾以及制作精良的细软尾,不但在长度上增加了很多、色彩上也亮丽了很多,目数也由早期的五、六目变成了十几目。

  标尾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就其灵敏度来讲取决于标尾的粗细、长短。

  (一)一般的硬质标尾都比较细,软尾相对来讲就略显粗了些。虽说现在的软尾已经能够做得比较细,但坚实程度又令人堪忧。标尾纤细对浮标整体的浮力影响小,且受风力的影响不大,有利于讯号体现,也就是说灵敏度会很高。硬质标尾自重大于水,软质标尾自重轻于水,故条件相同的两支浮标,软尾要比硬尾吃铅——配重要大一些。相对来讲,硬质标尾作为一个沉体(本身没有浮力)对讯息的反应能力,幅度要大些;而软尾作为一个浮体,它对讯息的反应能力就有些滞后、幅度轻微(这是与硬尾相比较而言的)。

  (二)标尾越长,讯号就越明显、越稳定;标尾越短,讯号越多、越急促。

  (三)标尾对浮标的影响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浮标的站立速度。依据杠杆的原理,标尾在整支浮标上所占的比率会对浮标站立的速度有直接的影响。标尾长的浮标站立的速度比较慢、均匀、稳定性强,标尾短的浮标站立速度就较快、迅急、稳定性差。

  因此我们在依据鱼情选择浮标的时候,标尾的软、硬、长短、粗细是首先要确定的。简单的归纳一下:

  硬标尾,讯息幅度大、动作多、灵敏

  软标尾,讯息幅度小、动作沉稳、真实

  标尾细,讯息灵敏、抗风性强;

  标尾粗,讯息弱、抗风性差;

  标尾长,翻身慢、下降均匀、讯息沉稳;

  标尾短,翻身快、下降快捷、讯息灵活、复杂。

  其次,再来看看标体部分。

  浮标的标体,它是浮标整体浮力的主要提供者,是浮标自身价值的承载者,是浮标的灵魂所在。

  (一)标体的材质方面(我只列举芦苇、孔雀羽、巴尔沙木三种常见的制标材料)。

  芦苇。顾名思义就是用芦苇杆制成的标体。也就是在实心的芦苇杆中间插入一支长碳纤维棒,再将芦苇杆削成所需的浮标形状,涂上防水漆和保护漆之后,即成为一支苇标。然而,芦苇由于材料的采集不易,损耗率大且制造的技术要求高、费时费功,所以,它的价格还无法大众化。不过,苇标的材质轻、浮力大、灵敏度高、能准确捕捉微弱鱼讯的特点是其它材质的浮标所无法比拟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贼”标。但其易开裂、耐用度底的缺陷也无疑是它谋求“生存”的致命伤。如果经济能力许可的话,可以买个1~2支备用。

  孔雀羽。这恐怕是广大钓鱼爱好者,尤其是竞技钓手最最钟爱的,它良好的稳定性与灵敏度也常常为钓友们所津津乐道。孔雀羽是高级浮标材料的一种,制作过程繁复、技术要求高。其又分为去壳和不去壳;单根(由单只的孔雀羽毛根制成)和多根(由多只羽毛拼成)等多种制作方式。其中尤以去壳单根为上选——稳定、灵敏、浮力适中。孔雀羽浮标的缺点:受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去壳孔雀羽柔软——频频起竿时易开裂;如果粘接的技术与涂装不够精密时,浮标就会吸水而影响灵敏度。

  巴尔沙木。又称洋梧桐木,是现在使用的最最普遍的浮标材料。由于它的浮力很大,可以用机器来加工,成本低、能大量生产,就连手工涂装都可用机器来完成。因此,许多制标名家,都投入到巴尔沙木浮标的制造和研究当中。巴尔沙木标——高、中、低档的都有,已成为浮标市场的主流产品。

  不过,巴尔沙木浮标也有它本身的缺点:毛细孔间隙较大,材质不均匀,在打防水底漆时,易涂装不当(以机器上漆)而造成吸水现象;材质易碎,应用不当会破损、折断。因此,钓友在购买时一定要仔细的挑选。

  简单的总结一下:

  苇标体:浮力大、灵敏度高、耐用度底

  孔雀羽毛体:浮力适中、灵敏度高、温度影响大

  巴尔沙木体:浮力大、灵敏度中、温度影响不大、耐用度中

  (二)从形状上看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常用的):

  楔型。也就是头部较大而逐渐向下变细的标体。其又可分为长、中长、短身三种。特点是:愈细愈长,水阻愈小、浮力越小;翻身慢、下降平稳;讯息稳定、顿感十足。

  椭圆流线型。有点类似梭型(俗称溜肩膀),两头尖、中间粗的标体。一般浮体都不太长。特点是:翻身快、有较高的灵敏度、能侦测较小的鱼口讯息。

  水滴型。类似枣核型。多用于钓水皮鱼。特点:翻身极快、鱼讯灵敏;下顿短促、上送稳健。

  简单的总结一下:

  楔型:翻身慢、讯号稳、顿口清晰、适于打底和底浮。

  椭圆流线型:翻身适中、讯息灵敏、利于接口、全水层搜鱼。

  水滴型:翻身极快、讯息灵活、利于浮皮、送口清晰。

  最后就是标脚。浮标主体以下的部分都可称为标脚,是整支浮标的根基所在,它所使用的材料大都与浮体不同。标脚所使用的材料,大致上分为四种,即玻璃纤维脚、竹脚、碳素纤维脚、钢脚。

  玻璃纤维脚比重较轻、质地较软,现在已不多见,就不再讨论。

  竹脚比重略轻、有一定的浮力,能与浮标浑然一体并很好的加快浮标的翻身速度。

  碳素纤维脚的水阻小、比重大,可以使浮标的重心降低而变得稳定,利于快速的传递微弱鱼讯。

  钢脚水阻小、比重大、稳定性好、抗风和水流能力好、讯息表现的幅度大。

  浮标的标脚,看起来好像作用不大,其实,它对浮标灵敏性与稳定性却有不小的影响:

  竹脚:翻身快、水阻大、鱼讯幅度小、顿口清晰。

  长碳脚:翻身慢、水阻小、鱼讯准确、清晰。

  短碳脚:翻身适中、水阻小、鱼讯敏捷、清晰。

  钢脚:翻身极快、水阻小、鱼讯幅度大。
选购浮漂的五个要点




 灵敏的决定因素:一是材质轻,浮力大;二是漂尾细,质地好;三是漂体流畅.阻力小;四是结构合理,下重上轻,其平衡点多在漂体胸部 (  即比作人体胸部,不是肩部、腹部 ) 。判定是否灵敏,除了观其上述特点外,主要手段*试漂。试漂的方法是,先把空漂定位 ( 即在试漂水域中,过加减铅坠,在空钩悬空的情况下,以漂尾外露水面的目数定位 ) 再用同一坠码挂在钩尖上,在钩背悬空的状态下,看其目数下沉数量,下沉目数愈多,则其漂愈灵。

  三、不渗水、不变位

  一支好漂不渗水、不变位非常重要。一要选名牌、名家,选其精细工艺;二要在使用前,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试其变位状况,如果前后变位一目以上,就要宁缺勿滥,不可使用。

  四、负荷适度

  目前,有些钓友认为漂体愈瘦小,负荷愈小,则愈灵敏,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事实上,负荷愈小的不等于就灵,负荷大的不等于不灵,灵与不灵的根本前提是适用、好用。一般的说负荷适中,适用水域比较宽阔。另外,灵与不灵与负荷大小并无必然联系,因为铅坠的大小已在试漂定位中,把漂体的负荷力降到最低点,剩余的浮力全部集中于漂尾的浮力和材质上,因此无须多虑负荷大小上。我们在实践中,不少钓友在使用海竿浮漂时,多用粗大鲜亮的浮漂,负荷可谓大得惊人,有的一个铅坠就达数两重,但仍频频上鱼,可见灵敏度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其实,一味追求小漂小坠即灵者,多数都会遇到适得其反的结果.例如拉漂灵,送漂就不灵;无风灵.有风就小灵;水浅灵,水深就不灵;夏钓灵,冬钓就不灵;水瘦灵,水肥就不灵等。困此,负荷要适中,要因地、因水、因人、因鱼、因距离、因视力制宜,不可以不变应万变,忘却科学变通,以适用、好用为准。

  五、漂直稳重

  漂灵,不等于稳重,而不稳重的漂受力不均不仅影响咬钩率,且易惊鱼、空钩、跑鱼。因此在选漂时,要注意漂直稳重。  所谓漂直稳重,就是漂尾、漂体、漂头组合合理,其主要标志是漂体运动时始终是直线上下且十分稳重。如何判定漂直稳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漂拿在手中,左手捏肩右手捻头,使漂原位转动,观其漂尖的转动情况,如果漂尖转动几乎看不清,就是好漂,反之,如果转动直径在  0.2 厘米  以上,则视为不良;二是在入水测漂中,在水面上预留五分之四目,然后用指尖多次按其入水,观其运动是否笔直、转动、稳重、凡平稳升降又处复位甚好者,则为好漂,反之,为不良。
好漂与孬漂




 影响浮漂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1)密度,即单位体积的质量(有人喜欢叫比重,即单位体积的重量);(2)漂型;(3)制造工艺,即工艺质量。

  首先,浮漂要浮于水,所以浮漂的选材必须选密度比较小的物质,但也不能过于小,一些泡沫塑料或者塑料充气式就因为自重太小,没有重心,在水中的表现就极不稳定,如果稍有风浪,就像个猴子似的,让人看了头晕,因此,浮漂材质的选择一般有3类:巴尔沙木、孔雀羽、芦苇。

  第二,浮漂要在水中作主要是上下的运动,为了使浮漂能准确反映渔汛,要尽量减少浮漂在水中运动的阻力,所以浮漂的漂型一般选择细长的流线纺锤型。漂尾长主要是为了钓过程或钓浮(浮钓时增加剩余浮力,使饵的状态能在漂尾上体现),还有在风浪中保持稳定性。但单讲灵敏,那么漂尾短些的漂在水中运动快,也就是说,如果是静水,还是选择短尾漂为好。

  第三,制造工艺,主要看两部分,(1)漂的外观是否笔直,同心度是否好;(2)油漆。油漆要求不渗水,同时要牢固。

  好漂与孬漂,最大的区别就是油漆,其余的都可以仿!所以,小K,没必要把漂学弄得那么复杂!各位钓友,如果你选择了一只一、二十元的所谓孬漂,那就请你检查一下它的吃水情况,如果吃水不严重,同时漂型你又非常喜欢,那么,恭喜你,你获得了一只和一百多元一样的好漂。

  同时告诉大家,许多所谓的名牌漂,都在请孬漂厂家做代工,刷上油漆和自己的商标,一下价值倍增,而吃亏的只是那些只追求好漂而看不起孬漂的自以为是的钓友!
浮标的使用保养


 浮标是常用钓具中最为“骄性”的,必须时刻注意保护。而且目前一般钓鱼人使用的浮标也不再是3元、5元一支了,档次在不断提升,价格也在飚扬。即便不是经常参加比赛的钓友,手里也有几只几十元乃至百元以上的浮标。一旦保养不当,损失非少啊。

  1、选择使用合适的标盒。好马配好鞍,既然花了不少的银子买了价格不菲的浮标,就不能吝惜再花钱置一个与你的浮标相适合的标盒,不必很贵,但绝不能对付。传统的2元一个的漂筒是绝对不合适的,十数支浮标放在其中互相磨擦就够你瞧的了。现在市场上标盒品种很多,有很多插脚,每支标都能单独固定在标盒内,既避免了磨擦,又能保证平直存放。再讲究一点的是竞技标桶,每个标桶里有数个独立的密封管,每个管装一支标,可于使用前装水提前泡标。最标准的标盒是那种带有滑道滑块的,每支标都分别用滑块卡住标肩固定,滑块可根据需要来回调整与标脚的距离,可保证标尾不受外力作用而变形。市场上一般品牌的40元左右,名牌的要贵一些,售价70多元。

  2、使用时要注意避免磕碰挤压。现在使用的橡胶浮标座做的都很小,弹性也很强。在往线组上组装和卸下浮标时,力度一定要适中,不注意就会弄折标脚。抛竿和扬竿时,时刻注意浮标不要磕到钓竿上,尤其是扬空竿或突然脱钩线组猛然弹回时,浮标最易弹碰到竿上。临时换用的浮标不要随手乱放,而应及时放入标盒。否则,不仅容易踩坏,而且很容易落在钓场。

  3、使用后要及时清洗擦干。每次收竿时,可用软布(眼镜布之类)或纸巾沾点干净的水(不要用钓点的水,可用平时的饮用水),彻底地把浮标擦干净。切记不要忙着收竿回家,胡乱地把标收起来就完事了。有钓友的文章建议用钓鱼用剩的饵擦标,不知其意何在。商品饵大都含有化学成份,个人感觉其对浮标的面漆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害。

  4、切莫对浮标随意加工改造。钓友中的DIY族日益壮大,自己琢磨琢磨就可把手竿改成两用竿,改造个拉饵盘、钓鱼凳什么的,无可厚非,但千万别对浮标“心怀不满”,想对浮标也来个加工,那不是我们这些“业余段位”所能胜任的。成品浮标的重心是精心设计的,标尾的材料、色漆,标身的面漆等等技术标准是很高的,不是专业的工厂是很难做的很好的。现在市场上充斥的五花八门的所谓“某某手作”的宣传,只是唬人的噱头,钓友们可千万别当真。
就“空、实心漂尾灵敏度问题”,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目的:证明比重重的漂尾(实心漂尾)与比重轻的漂尾(空心尾)。在同漂体、漂尾长短、粗细相同时平水调4目,如果两漂加配重调平水谁加的多?

  本实验不需要天平等精密仪器,不要瞪大眼睛,就可以明显看出结果,每个人都可以做。材料:1.大漂1支(本人特制一漂,漂体长8厘米,肩宽2.5厘米,漂尾粗0.2厘米,长20厘米),2.副漂尾A、B,副漂尾A代表比重轻的漂尾———空心尾、比重越轻越好,如尚先生所见:加入氢气更好,总的原则是密度要小于水的密度。副漂尾B代表实心尾,比重重,密度必须大于或等于水的密度。我就地选材,A为竹签(密度远不是最小)B为一段铁钉,把两副漂尾A、B加工成同长(26厘米)同粗细。3.备1厘米左右的空塑料管,粗细可以把副漂尾的紧紧连在一起,把空管固定在大鱼漂尾顶部,4.铅皮。

  实验:一、调漂:1.将副漂尾A插入大漂尾顶部的空管中,形成整体,漂脚下加铅皮调至空管的上平面。2.再加铅皮将其调成平水,然后将此次加的铅皮取下,后用。

  二、1.以上方法把漂尾B插入空管中,在漂脚下加铅皮调到空管上平面(如上次),这样,副漂尾A、B在空管以上的距离相等,粗细相等,2.将上次保存的铅皮加在漂脚的配重中,请看这小铅皮带着大漂毫不犹豫把沉入水底,3.将小铅皮剪掉一大部分,然而这小小铅皮同样把漂拉入水底。

  剖析:由上可知,两次比较中漂是同一支漂,只是续加了两个同体积但密度相差很大的副漂尾,在比较这两副漂尾负铅重时却有如此明显效果,这也是这两副漂尾负铅重时却有如此明显效果,这也是我选用两个极限漂尾(一个超重、一个超轻)的原因。

  在试验中大漂中漂尾因加上了比重不同的副漂尾后又形成了两支比重大小的漂尾,我想是否副漂尾以下各段(不含副漂尾)加铅量相同呢?所以又做了一个实验,选大漂漂尾中一段;做好记号,程序和第一次试验相同,发现同一段漂尾移动同长度所需铅皮误差不明显,此段漂尾因是同一漂尾;自然体积,密度应相同,这说明一个问题———同体积漂尾位移同长距时所需外力大小与其本身密度有关,如第1次实验中两副漂尾A、B体积相等而密度相差很大,反应也很明显,而第2次实验中密度一样,反应不明显。请有先进仪器的朋友再加以认证。

  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讨论空、实尾鱼漂灵敏度。例:两漂半水调4目时,空心尾漂下铅皮量大于实心尾漂铅皮量;而此时两平衡中鱼漂受到的浮力相等,铅皮量小的一组铅皮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肯定小,去拉动悬在水中的物体当然是重量小、体积小的需要外力小,打破其平衡更容易。举例说明如:一杆秤、一次称50克物品,一次称1000克,如果在各自平衡中在两物体上加10克重量,称50克物品的秤尾会高高升起,而称1000克物品的秤尾反应很小。

  无论空心尾漂与实心尾漂密度相差再小,那也是有的,不管是1毫克,1/10毫克,实心尾漂下加的铅也是少。两只同体积漂尾下降同长距离需要的铅皮量随自身密度而变化。

  由第1次实验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是否可以在某种鱼漂顶部加上1 目密度比水稍重或相等的漂尾呢?如钓底弱口漂、软尾鱼漂,钓1目时可达到极灵,朋友们可以试一试,钓无定法,适者为佳。

  漂尾粗细,上鱼为佳,钓鱼追求一种随心所欲,因鱼而变,让鱼儿因我们而狂
浮标是钓鱼爱好者的永恒话题。

  有钓友问:木质浮标和孔雀翎浮标究竟哪种好?我觉得这个话题涉及很多方面,有关的专业理论我并不很清楚,只能从一个钓鱼爱好者的角度谈一些个人对浮标的使用感受,供钓友参考而已。

  近几年出现的木质浮标中,用巴尔沙木(一种密度略小于软木,硬度又大于软木的木材)制成的浮标为上品。孔雀翎有带壳和去壳两种,目前去壳的孔雀翎浮标越来越受到竞技钓爱好者的青睐,带壳的孔雀翎浮标因某些性能不足已渐渐失宠。

  因材质密度、硬度和致密均衡性的差异,加工时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材质特性造成破坏;加工工艺上的差别又会对浮标质量产生影响;另外如防水涂料的亲水性,制作者对浮标的理解程度、设计理念不同等等原因,也会造成浮标性能的不同。用不同材质制作的浮标肯定各有千秋,甚至在使用效果上会出现很大差别,但我们绝不能简单地用一项或几项指标来区分它们的好坏。

  两种浮标在不同水域、不同鱼情下使用时,会表现出各自的优缺点,如果我们用一种衡定不变的标准来评判它,则得到的好坏结论是片面的,最终会沦入教条主义的陷阱。在选择和使用浮标这个关键问题上,盲从的结果会使人由浮标主人变为浮标的奴隶。

  首先,平时选择和使用浮标时不宜养成对某种浮标的偏见,即使使用得比较顺手的一支浮标也不要产生偏爱心理。因为偏见和偏爱会影响你的正确判断,特别是遇到应该换浮标的关键时刻,这种心理障碍能使人变得固执而失去应变的机会。准备两种或两种以上材质的浮标,根据水情鱼情而选择对应性能的浮标是竞技钓鱼者应该坚持的原则,这同拉饵钓浮和搓饵钓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都必须掌握是同一个道理。会用浮标的人不太关心哪种材质的浮标最好,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根据不同鱼情去使用不同的浮标上面;尽力挖掘的是不同材质浮标的使用价值,真正做到物尽其用,让它们起到一物降一物的作用。

  其次,同一支浮标在两个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的人种,必然会用出不同的感受和结果。旁人用得顺手的浮标你不一定用得了,在别人眼里一钱不值的浮标可能正是你的心爱之物。所以说用心读懂和领会不同浮标的语言特征,将手中的浮标用熟用顺比什么都重要。

  再者,浮标分成不同的型号,有很强的针对性。浮标的使用原则之一是理解和熟悉它的性能,对号入座,用对型号。比如,错用适合钓浮的浮标去钓底,或用钓浅水的浮标去钓深水,必然影响使用效果。还有一点,多和自己的浮标进行交流,坚持长期使用,不要三天两头的换浮标。当你拥有一支优秀浮标却无力驾驭它,那么它对你只是一个供观赏的摆设而已。

  我认为:巴尔沙木浮标同芦苇、去壳孔雀翎浮标相比,它在稳定性和浮力上属中性,既不像芦苇标那样过于刚性、灵敏,语言动作夸张;又不像去壳孔雀翎标那么阴柔稳重,动作小而正确。然而正是因为其“中庸”本性融合了两者优点,抵消了缺点,使得它更容易被钓者掌握。所以,巴尔沙木浮标越来越受到钓鱼人重视是理所当然的。巴尔沙木浮标的另一特点是材料自身具有两大优点:一是木质密度内外均匀(就单支浮标而言,原木的内外层密度是不同的)立于水中不易倾侧,整体动作协调;二是浮力和标身重量(质量)的完美配合使它在浮力够用的前提下,稍受外力作用(指重力、拉力或鱼的吸力)就能在向下位移时产生较大的加速度,有利于克服水的阻力;当位移到一定程度时又能及时上浮。另外,巴尔沙木可经过多道工序机械加工而很少破坏材质的原有特性,既有益于产品多样化,又能在维持质量稳定和统一的前提下得到美观的外形。这些优点不仅能丰富它的使用性能,还会大大提高它的效用,肯定会赢得越来越多的钓友的喜爱。但我们也要明的一个道理:最好的东西往往在少数人手上。最容易掌握的,并一定是最好的。
关于浮标的浮力,从原材料角度来讲,孔雀羽的浮力不比巴尔沙木小,但制成浮标后,比巴尔沙木浮标的浮力要小。主要是孔雀羽在制作浮标过程中,因工艺的需要加强了过多的重量而导致孔雀羽浮力下降明显。

  巴尔沙木可以全程机械加工并整体成形,视标与标脚既可以由一根复合材料杆(用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及不饱合聚酯复合制作)从标体中孔贯穿成形,也可以分成两部分从标体两头栽入,减少标体和视标杆的粘接用胶。而两头栽入非贯穿式浮标因减去了一段标杆,浮标自重减轻浮力自然损失更小。

  孔雀羽浮标,在制作时无论是去壳和不去壳,都是由最少两瓣羽杆同复合材料杆全面粘合而成,大号浮标有时需要用三瓣以上羽杆拼粘。因大面积多处用胶,自然降低了孔雀羽的浮力。

  孔雀羽去壳之后原本要比带壳时浮力大,但是去壳后强度降低了(这也是国内外浮标制造商多年来未能解决的问题),为了增强它的强度,有的制标商在为浮标上防水涂料之前,先进行浸胶处理(这种胶大多是一种经过改性的不饱合聚酯,浸入孔雀羽表层固化后能形成富有韧性的胶衣层)。这种方法虽然提高了去壳孔雀羽的强度,由于使用了聚酯自重增加而降低了浮标的浮力。

  两支相同的去壳孔雀羽浮标,浮力明显偏小的那支,有可能就是经过浸胶处理的。当然如果浮标整体粘合过程中用胶量过大,防水涂料层过厚,视标、标脚过粗过重,既使未做浸胶处理,也会降低孔雀羽的浮力。

  经过浸胶处理的去壳孔雀羽浮标,从外观上难以识别,标体同样有柔软性,但使用中会发现这种浮标虽然经用了一些,却显得有点“肉”浮标语言的清晰度有所下降。

  没有经过浸胶处理的去壳孔雀羽浮标强度低,标体较细的地方容易断裂,特别是标脚上方。这种浮标灵敏较高,对鱼极轻微的吃饵动作能及时表达出语言讯号,但有时又表现的有点“贼”,假动作较多,让人感到不好掌握。有人说容易断裂的浮标是表层防水涂料质量不过关造成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就浮标性能而言,同等体积的浮标,浮力的大小并不是衡量它性能的唯一标准,除去材料性能以外,标体的形状;主浮体长度同视标长度、标脚长度的比例;垂直时标身重心点的位置;标体重量的整体分配;表体防水涂料的亲水性或者说与水的磨擦系数;标体垂直时的重量均衡性;总浮力和总重量之比等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才能决定一支浮标的优劣。其中总浮力和总重量之比是否合理,又是这些因素中较为关键的地方。

  各种材料制成的优秀浮标虽有各不相同的特点,但基本具备同一共性:就是浮标的浮力同浮标的自身重量之比较为合理。浮力大自重轻的浮标,在深水处钓底时,感受重力手向下位移的瞬间,克服水对其产生的阻力作用较差,使浮标缺乏良好的运动加速性,向下位移的距离相对较短,位移终止后的滞留的时间也较短,展开向上回升的速度快。鱼吸饵入嘴还未下咽就能感到饵被向外拉的异常,察觉到危险的鱼会立刻快速吐饵。

  用悬坠垂钓,抓浮标下顿动作,再高的高手,也是见浮标语言后提竿,属滞后提竿,也可以说提竿之前鱼已经把饵吸入口中,如果浮标又不能延迟鱼饵在鱼嘴中的停留,或才是停留的时间过短,总是急着向外拉拽鱼饵。抓这种浮标的下顿就很难钓上鱼来。在钓轻口鱼和吸饵动作小的鱼时,有的浮标常常是下顿语言挺标准却连续出现空竿,这与浮标自重过轻有一定关系。自重过轻的浮标在鱼吸饵动作非常轻微时,特别是在深水中(2米以上)很难表达出清晰的下顿信号。这不包括鱼吸饵后因摆头而拉动浮标下顿,只是针对鱼吸饵时浮标能否被瞬间拉动而言。

  然而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浮力大自重轻的浮标,因加速性差,对重力的瞬间增大反应有些迟钝,这是它的缺点。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这种浮标对线组的配重瞬间减小却反映灵敏。也就是说在钓底时,当鱼吸饵后抬头造成浮标配重减轻时,它能迅速向上足量位移;在随鱼饵缓慢下沉中,一但鱼饵被鱼中途截获而停止下沉的一瞬间,浮标能立刻停止下沉,表达也最完美的钓浮语言。我在老鬼钓鱼学校曾多次向学员演示这种钓浮方法,有些学员因对浮标性能理解的不透,觉得这种钓法很费解。很多冰钓爱好者喜欢使用空心塑料浮标的原因也许就在于这种浮力大自重轻的浮标有良好的上浮性能。

  我个人感觉,浮力和自重搭配合理的浮标属综合能力强的一类,适用面较广。标身细,自重偏大的浮标适合于钓轻口鱼,在深水中使用有一定的优势。标身细,自重略小的浮标适合于钓半水拦截。标身略粗短,自重略小的浮标适合于钓浮。浮力大,自重偏轻的浮标适合于专钓水底送标。

  这种用标的分类只是经验之谈,还缺乏足够的理论根据,钓友不妨试试。我个人习惯于钓底用巴尔沙木和孔雀羽浮标,钓半水用孔雀羽或芦苇标,冰钓用发泡塑料标和空心塑料标。

  选用浮标虽有一定之规,最关键还是要看自己适应哪种浮标。当然了,如果你能适应各种浮标,那你的垂钓生涯一定更加丰富多彩。
钓底时,浮标的鱼讯语言有黑标、送标、下顿三大类。其中下顿语言是中鱼机率最高的浮标语言,但也是最难掌握的。它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而且有时下顿的量很小,没有扎实的功底和鹰一般的眼神, 就很难把握这种转瞬即失的机会。

  虽说看“小漂”( 指看浮标动作很小的鱼讯语言)抓下顿 需要真功夫,但用对浮标却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果使用的浮标,在性能上不支持下顿,既使你看“小漂” 的功夫一流,恐怕照样会空竿。

  钓底层下顿,如果使用的浮标,标体、视标过粗,会导致浮标语言过于滞后;浮标自重过轻浮力过大,下顿时的加速性差,回升过快,浮标产生往外拉钩饵的反作用力来的就快,不利于延长钩饵在鱼嘴里的停留时间。

  在一些重大比赛中,大家都在钓底抓下顿,浮标出现的语言近似,有人连竿中鱼,有人连连空竿。如果没有其它原因的话,极有可能是用错了浮标。特别是在水深超过1。5米时,用错了浮标就很难抓住下顿。

  但是有些情况下下顿钓不到鱼,并非是浮标的问题。饵粒或钩大过鱼嘴直经;用饵不对路;钓的是滑口鱼等等原因,都会造成鱼虽吸饵,但钩饵并没有被鱼吸入嘴中,只是吸到唇边即被放弃。

  另外在一些比赛中浮标一站直就有信号,动作还挺大,可就是空竿,这种现象一般是鱼的密度大,或者鱼已离底,有效鱼讯出现在浮标站直之前,之后的大动作,一是鱼体对线组的刮碰,再就是鱼吐饵后铅坠突然下沉而造成的。因为鱼饵入水后在以半径方式缓慢下沉过程中一旦被鱼中途截获,铅坠会暂停下沉,浮标会感应到配重的瞬间减小而停止下沉。钓这种停顿语言, 用下沉加速性稍差一点的浮标效果反而会好。用同等体型而比巴尔沙木浮标自重轻一点的孔雀羽或芦苇浮标,出现的停顿会更加清晰。

  有些比赛中,有人形容浮标如同在表演水上芭蕾,上窜下跳,却总是空竿。这与浮标的加速性无多大关系,实际上是遇到了成群抢水面饵的滑口反转鱼。这种鱼快速游到水面,因能看到岸上的人影,有所惧怕,叼住鱼饵调头就朝下游,根本来不及吞饵。遇上反转鱼,浮标大幅下顿时,要会控制自己先不提竿,等浮标回送后再次出现下顿再提竿。如果用饵对路,软硬大小也没问题,仍钓不上鱼来,可以改用专钓水面的短身浮标,并缩短子线长度。

  浮标出现标准的下顿动作却不中鱼,确实让人困惑,但冷静思考一下,如果不是用错了浮标或调钓的不正确;以及鱼体刮碰,水的下旋涡流等原因的话,那么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钩饵虽移动但并未完全进入鱼嘴。所以说,在钓下顿时利用浮标下沉中的加速性,只是成功的一个方面,确保整个“系统” 正确才是最关键的。

  有一种说法值得大家思考:浮标在水中向下加速性好,向上的加速性就稍差一些;向上加速性好的浮标,向下加速性就差一些。

  我个人感觉,浮力和自重配比合理的浮标,其综合性能较强,适用面要宽一些。标身细,自重偏大的浮标适合于钓轻口鱼,在深水中使用有较强的优势。标身细,自重略小的浮标适宜钓半水拦截的抢钩鱼。标身粗短,自重有限的浮标是钓“水皮”浮的利器。而浮力大,自重轻的浮标,用于钓水底送标的鱼有特殊效果。这些观点虽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仍属个人感性范畴,在理论上尚无足够的依据。

  对不同材质的浮标。我个人习惯于底钓用孔雀翎和巴尔沙木的,钓半水用孔雀翎或芦苇的, 冰钓则用发泡或空心塑料浮标. 既是个人习惯就难免主观臆断,所以能提供给钓友的不是经验,而是感受。

  选用浮标虽有一定之规,但选用符合自己的能力和性格的浮标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打心里就不接受这支浮标,那用起来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如果你能适应各种浮标,对它们不同的语言特征了如指掌,那么你的钓鱼生涯一定丰富多彩。
目前在浮标使用上有两种错误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种是“浮标无为论”, 一种是“浮标至上论”。

  有“浮标无为论” 观点的人大多是休闲钓爱好者, 他们认为只要钓饵好鱼爱吃,用支筷子当浮标都能钓上鲫鱼来。持有这种观点的人, 宁愿隔三差五地给鱼塘老板送去三十、五十的,也不愿意花钱去买一支好一点的浮标。一年下来打了水漂的钱加起来不知能买多少支上好的浮标(有些老人看不清细视标而不用钓鲫专用浮标是另一码事)。他光看到象筷子似的上下一般粗的浮标也能钓上鱼了,却不知道因浮标性能差而少钓了多少鱼。独钓“寒江头” 时还常常能春风得意一番,一但被高一点水平的钓友左右夹击,而且人家用的饵也一样对路时,他的浮标从此就只有一种语言在表达,那就是安歇再安歇。

  “浮标至上论”者一般都是涉足台钓或竞技钓不久的钓友,他们遇到不上鱼的情况就怀疑是浮标不好用, 却很少先从钓饵方面去查找原因,总是在不停的更换浮标或来回地调整浮标。平时舍得投资买浮标,却忽略了在钓饵方面的钻研,还经常把用对了钓饵的功劳记到了浮标的帐上,长此以往错上加错,简直是花钱为自己设了一个迷魂阵。

  这两种错误观点,都是因为对钓鲫缺乏全面了解才产生的,如果能及早地跳出误区,把两种极端的观点综合一下,垂钓成绩可能会大大地改观。

  垂钓是一项由多个环节组成的综合技术链,其中钓饵虽然最为重要,用对浮标也同样重要,在这条连锁反应链中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造成1+1+1+0=0的结局,所以说重视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并在上鱼不好时能准确地判断出出错的环节,是钓鱼爱好者必须学会的。其实这也是垂钓的乐趣所在,魅力所在。

  浮标至上观点虽说偏激,但用对浮标确实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比如说粗身软尖子浮标在水线同长的前题下,钩饵从第一下摆到第二下摆之间的间隔时间较长,适合钓浮标的翻身,也就是说在浮标站立的一瞬间,会出现一个极轻的下顿语言。会控层的钓手,可以利用这种浮标的特点,通过快节奏的抛竿,在较长的时间里把鱼诱控在某个水层,进行钓定层。

  粗短身硬长尖子浮标因为站立的快,适合捕捉中上层鱼讯。钓生口半浮鱼时,有极佳的表现。

  短身短尖子浮标适合钓“水皮儿”( 接近水面的浮鱼)。这种浮标站立最快,在饵下沉半径极小的情况下,也能捕捉住鱼讯。

  细身细硬长尖子浮标(去壳孔雀翎的最好)因下沉稳定而缓慢,,适合引诱中下层鱼吃饵。因为哪儿都细,对线组中轻微的重量变化都能感应到,并做出相应的反应。特别是在饵的下沉途中,有鱼截食时能表达出准确的鱼讯语言。使用这种浮标钓中下层鱼时,可以把浮标调成平水,当浮标下沉过程中因鱼吃饵,拉住了下沉中的铅坠使浮标产生短暂的停顿。这种浮标语言虽然不好掌握,一但读懂了,你会得到另一种美的享受。

  细身短软尖子浮标对付底层滑口快鱼,表现突出。浮标站立后,饵到底较快,饵在下降过程中减少了雾化,避免了滑鱼上浮乱窝子现象。并且软尖子视标的浮力相对较要大一些,这就提高了浮标抗干扰的能力,减少了很多的假信号。这种短软尖子浮标,一般都是钓手自已改造的。视标长四至五目。

  急收肩细身细尖子浮标,被钓手形容为端肩浮标(一般浮标溜肩、塌肩的多)。正因为端肩,水阻系数大于溜肩的水阻系数,使它下沉时不受影响,但回升时变慢。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专钓警惕性强,在感觉到浮标反作用力向外拉饵时容易顺势吐饵的鱼。

  细身硬细尖子小号浮标因浮力小,钓小滑鱼时可以钓的很钝,直到铅坠卧底,从而减少了浮标的假动作,又不会因为钓的钝而浮标不出动作。

  这些虽说是经验之谈,但只是在个人很狭窄的实践空间中摸索得来的,对其他人是否适用,还要看具体情况。其他人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用标体会,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这也不奇怪,因为鱼是活的,浮标是死的。
常見漂型的特点



 常見標型有3型

  1.傳統細長型:傳統細長型(如達摩老標款都是細長型居多)

  標型的優點:

  翻水慢些、魚訊穩定、就餌前置訊號幅度小(就餌時頓點頓力大)準確。所以細長型浮標通常    適合底釣,翻水慢可把魚壓制再一定水層、訊號穩定空槍少是求穩釣底的首選。

  缺點:

  靈敏度略差,滑頭魚會有出訊不良等情型(可靠調標控制沒有一定要看標的靈敏

  2.水滴型(長橢圓流線型)

  優點:

  非常具有敏感度、翻水配合碳竹腳均可翻身快、魚訊靈敏、就餌前置訊號幅度大(就餌時頓點頓力大幅度大)。所以水滴型浮標通常 適合底釣摸魚(滑頭魚出訊最好),翻水中快可把魚打浮、接口頓力幅度都勝於細長型標,是""截殺釣浮""第一首選

  缺點:

  靈敏度太高,揚空多訊號不易抓,受標型限制載重有限。

  3.兩項綜合標型  

  優缺點:需看他是相近哪一種標型大略評估(市售標幾千樣無法一一說明取三種常見標型大略評估)

  軟尾&硬尾差異

  軟尾:軟尾因為內涵空氣所以具有浮力(有浮力就需要更大個牽動力去牽動他下沉、因此空心標尾可以過濾一些不需要的假訊號只出現比較大且正確的訊號,也就是比較鈍,敏感跟頓就需要看軟尾的含空氣量為何)還有就是標的整體搭配為何。(軟尾直徑略粗含空氣水下阻力大)

  硬尾:因為是負浮力所以需要主標體提供浮力才能浮上水面、所以魚再吸食餌料輕輕一動、牽一髮可以動全身,這就是硬尾標敏感的地方所在,但是直徑過粗的硬尾會影響標的載重,載重少靈敏度降低,所以整體標的搭配是非常重要的。(硬尾直徑細阻力小些)

  碳腳&竹腳差異

  碳腳:碳腳標比竹腳標敏感、碳腳碳腳跟硬尾是相同道理、負浮力需要標體提供浮力,所以敏感缺點也是一樣太長粗會吃了主標體的浮力、相同大小浮力減少=鈍(碳腳比竹腳直徑細阻力也小)

  碳腳訊號表現:敏感,訊號上下幅度大

  竹腳:竹腳也就跟軟尾標一樣具有浮力,唯一不同的就是竹腳的載重我們以算入調標的鉛中了,且竹腳也再水中壓力問題等等、靈敏度比軟尾好,(且有不同素材比重浮力不一個竹腳可供選擇)

  竹腳訊號表現:較為穩定,訊號上下幅度小,頓點力道大,

  以上都是大略的評估標的表現還是需要看整體標的配置,碳腳,水滴型,標尾長短吃鉛量等等全部都是關鍵,能把所以優缺取到適中(看你所要的需求例如....打浮快魚者=水滴標+硬尾+竹腳.......底釣為主者=細長標身+碳腳+硬長尾)就要看各位如何挑選了^^

  常用的淡水钓浮标应分四大类:长身软尾、长身硬尾;短身软尾、短身硬尾。它们分工各有不同:

  长身标稳定性好,适合钓底;长身软尾适合钓滑鱼,长身硬尾适合钓快鱼。

  短身标灵敏度好,适合钓浮;短身软尾适钓鱼讯极弱之鱼,短身硬尾适钓浮打快鱼。

  孔雀羽受温差变化后的膨胀度比巴尔沙木要大,应首选巴尔沙木浮标。

  深圳钓鱼郎公司做的“钓鱼郎”系列巴尔沙木浮标很好,有各种类型供你选择,钓底钓浮标都有。就我用过的“钓鱼朗”系列中的舞姬”这个浮标钓浮极好。市价每枝标在60元左右。

  还有就是台湾产的“达摩”标了,要是买到正品,那质量也是很好的,市价也在60元左右

  1.钓浮

  钓浮通常得用6-7号的大漂。3-4号的白鲫漂因浮力较小,很难控制饵大饵小。

  2.钓底

  通常4-5号即可。

  3.大漂/小漂的选择

  主要取决于对象鱼和水深。如白鲫,因其要求特别灵敏,且饵和钩都很小,用“小鱼儿”3-4号即可,但用来钓罗非似乎就太“娘娘腔”,要我说就有种“小白脸”的感觉。因为罗非饵粒和钩通常要大得多。此外,水深也是重要因素。我通常以1.5米为标准。1.5米以下的,通常以小号漂为多;1.5米以上,特别有时在3米水深时,大号漂是唯一选择。因为这不但可以缓解钓深时,饵粒半水被小鱼抢走的麻烦,而且有利于缩短沉底时间。 但是,用大号漂仍然应特别注意灵敏度问题。可大可小时,应小。

  4.孔雀翎/巴沙木

  如果仅从经久耐用方面考虑,后者比前者好。但要注意巴沙木漂的漂脚有两种,一是细碳棒,另一则是连体木脚,后者不小心容易在装插时弄断。灵敏度上,前者可能比后者要好些。

  5.空心/实心尾

  两者的主要区别有二:浮力和视漂的容易度。空心尾浮力大于实心尾,因而理论上其灵敏度要小于后者。但实际如何,看你的感觉和爱好,因为理论未必一定实用,且对结果的影响见仁见智。如果不是专业比赛的话,可能未必有明显的差别。因为休闲钓场鱼的密度通常有限,是难以比速度(尾数)的。值得一提的是,实心漂尾很细,看起来当然不如空心漂容易。这点,对于经常使用4.5米长竿,或对象鱼为白鲫以外的其他鱼类,或大风/阴天的钓友来说,是不可忽视的。钓底可选用“达摩”软尾或“王冠”软尾,如遇鱼吃食很轻,或鱼比较刁滑,可选用“达摩”、“王冠”的长身小号硬尾漂。钓浮可选用“达摩”、“王冠”或“舞姬”的短身硬尾浮漂

  各 种 浮 标 用 途】

  粗短身软尾浮标——适合钓翻身(翻身快、一二下摆间隔慢、适钓控层),

  粗短身硬尾浮标——适合钓中下层(翻身快、下沉也较快),

  短身短尾浮标——翻身最快、适合钓水皮,  

  长身细硬长尾浮标——适合钓中下层快鱼(可逮截杀、抓停口)

  小号细长身细硬尾浮标——适合钓底层滑鱼(可钓得很钝)

  细长身短软尾浮标——适合钓底层轻口滑鱼(以去皮孔雀羽浮标为最佳、苗子自己改造)

  急收肩(端肩膀)长身细硬尾浮标——适合钓涮口滑鱼(下沉快,回升慢)

  竹脚短身细硬尾浮标——立起快(较碳脚)到位也快,

  (实心与空心尾的区别):

  实心尾:苗子比重大于水、信号幅度大;苗子长、下降快、适合钓中上层及底层轻口等。

  空心尾:苗子有浮力、降迅平缓、稳定性好,适合钓底层轻口滑鱼及动水等。

  浮漂的选择方法  

  浮漂是垂钓时必不可少的配件,浮漂的选择使用直接关系到垂钓时获鱼量的多少。所以如何选择浮漂成了关键的问题,下面我就自己在垂钓时选择浮漂的一些零碎的观点介绍给钓友,望各位钓友能给于指正。台钓使用的浮漂属于立漂,现在我简单的介绍一下浮漂:

  浮漂的分类:

  按形状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长漂身,一种是短漂身;

  按标示竿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硬尾漂,一种是软尾漂;

  按材质可分为:孔雀羽、巴尔沙木、化学合成等;

  浮漂的选择:

  在选择浮漂时如要灵敏度高一点的就选择硬尾短漂身的浮漂;入要稳定性高一点就选择软尾长漂身的浮漂。当然这也不是绝对不变的。

  选择浮漂应根据当时所垂钓的水域、鱼情、季节、鱼种和天气来选择浮漂。

  如:所垂钓的水域为平钓池塘(按天收费),鱼种以鲫鱼为主,季节为夏季晴天微风。这时应选择长漂身的软尾漂。因为这种情况下鱼开口较好,摄饵时信号比较稳,同时小杂鱼也比较多,长漂身的软尾浮漂可以过滤掉小杂鱼的拱食信号,反映到浮漂的信号多为鲫鱼摄食信号,浮漂下钝一目或上升一目提竿中鱼率较高。如果选择短漂身的浮漂,因其灵敏度较高,所以就不能过滤小杂鱼拱食的信号,这时浮漂多反映为左右晃动或者上下跳动,信号杂乱无章,提竿中鱼率很低。

  再如:所垂钓的水域为养殖塘(按斤收费),鱼种以鲫鱼为主,季节为冬季晴天微风。这时应选择短漂身的软尾漂。因为此种情况下鱼开口较小,摄食动作幅度不大,小杂鱼因季节原因也不会强食鱼饵,短漂身的浮漂灵敏度较高,可以反映出鱼摄食时的微弱信号,而软尾漂的稳定性又比硬尾漂要好,所以此时选择短漂身的软尾漂是明智的选择。浮漂的选择就介绍到此,总之选择浮漂时应记住短漂身的灵敏度高,长漂身的稳定性好,硬尾漂的信号传递灵,软尾漂的信号传递稳。根据实际垂钓情况选择出适合自己垂钓的浮漂。

  竹脚翻身快,打浮或钓接口;碳纤脚阻力小,利于下沉钓底;长脚短身重力上移,放大讯号。收藏 分享 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