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重生强大高干宠文:海口市第一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探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0:41:50

海口市第一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探索

海口一中  方晓雷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再认识

数字化是信息技术的支柱,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引起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都朝数字化方向变革。

而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适应数字化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利用现代化教育理念,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数字化的学习方式,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变革教师教学模式及学生学习方式,最大可能激励与开发学生的潜质,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实践素质教育和深入贯彻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建设数字化学校,是符合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这将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和学校的课程改革中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数字化校园建设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海南省和海口市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海口市一中率先在海口、海南“打造数字化学校”,充分发挥以数字化带动海口教育现代化的先导作用,这不仅对一中的自身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必将对海口,乃至海南教育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起到深远影响。

二、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及模式

1、数字化校园概念

数字化校园是继1998年美国副总统提出数字地球这一概念之后,近年来出现在我们周围的一个新名词,它也是数字地球应用的一个缩影。

“数字化校园”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促进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总之,数字化校园就是要实现学校办学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由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形成高度信息化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环境。

 “数字化校园”扩展了传统校园的功能,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学习和管理模式;是我国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必将把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入一个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

(1) 数字化校园具有以下的关键特征: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学校信息化集成应用系统。

  数字化校园以信息装置的互联运行为技术支持,以学校应用软件和教育资源为核心,以建构现代教育模式为目的。

  数字化校园要为学校信息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教学、管理、科研、办公、信息交流和通讯等。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对学校的未来进行重新设计。

(2) 数字化校园与传统校园比较:

  空间拓展:教室的概念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而是指网络环境中同时处于学习状态的学习者群体所处的网络空间、信息空间和虚拟空间,体现空间的开放性。

  时间拓展: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打破了学制、年龄、身份等限制,体现教育终身制。

  教育对象拓展:除了学校内的在册学生外,可以向全社会开放教学资源,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体现教育全民化。

  教学方式和内容拓展:不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以学习者自主式、交互式、合作式、个性化学习为主。教师的概念虚拟化,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而是扩展到整个Internet和信息空间,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内容的广泛性。

  教育理念和管理体制变化:体现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人才观、知识观,打破过去对教学管理和评估的教条做法,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要求。

2. 数字化校园的模式

数字化校园模式包含物理层、应用层、信息层、和理念层四个层次。

1)物理层是指网络和数字化设施以及具备这些设施的实体,构成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平台。

2)应用层是指运行在物理层之上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和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教学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以及知识库、信息库等等。

3)信息层主要包括信息技能、信息意识和信息学习。其中,信息技能是指信息获取、信息检索、信息表达、信息交流、信息处理等技能。信息意识是指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对信息的价值和作用的一种正确认识、合理评价和有效管理。信息学习是指对信息的归纳、抽象,将纷杂无序的信息转化成为有序的知识,独立学习,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4)理念层是指教育理念重构。包括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生产、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管理等观念,以及规则、方法和行为的总和。

其中,物理层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前提和保证。应用层构成数字化校园的软环境。信息层体现数字化校园中的状态。人是数字化校园的主体,人如何来使用和操纵物理层和应用层,如何从所提供的网络和信息服务中有效学习,是数字化校园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层体现数字化校园物理层和应用层的效果、内容、形式和运行方法,决定了资源的组织利用,推动理念层的形成。理念层代表数字化校园的目标,实现教育理念的重构,决定了其下各个层次的结构和内容。

三、海口一中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

1.“数字化海口一中建设策略  

“数字化海口一中”的总体设计,本着科学规划、阶段投入、应用为王、滚动发展、效益第一五项基本原则,具体策略如下:

1)数字校园硬件环境建设。主要是由数字校园网络设施和提供服务的服务器系统、相关硬件及各种终端组成,它是整个数字校园系统运转的基础。网络是数字校园最基础的设施,要实现“计算机网、电视网、广播网”三网合一,最终实现“天网、地网、人网” 的三网合一。校园网需支持IPv6

2)数字校园软件环境建设。主要是优化配置网络基础软件,完善网络基本服务。网络基本服务是数字流动的软件基础,包括常用的Internet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主页发布等和实现上层数字应用所依赖的基础服务。

3)数字校园资源建设。核心任务是建设好基础数据中心,是数字校园的数字化神经中枢,包括数字校园应用数据层、数字教育应用系统层。从技术层面看,应体现“来得多、存得下、提得出、跑得快、能整合”的特点。从应用层面看,应统筹兼顾静态资源与动态资源的关系。数字校园资源应将建设第三代网上课程学习系统作为发展方向,电子管理平台应将第三代OA软件系统作为发展方向。

4)数字校园队伍建设。队伍人员系统主要包括教师、学生、领导与管理人员、指导专家、技术人员等。人才培养是关键,即 “建网、建库、建队伍”。

2.“数字化海口一中体系结构

这是一个融合语音、数据、视频 “ 三网合一 ”的网络物理传输系统。

(1)网络综合布线系统

要求对教学区、行政办公区、公共区、生活区的各种建筑及教学设施实施网络综合布线。主机房和各个分配线间通过千兆单模室外多芯光缆或超五类双绞铜缆连接。

(2)有线电视布线系统

依据《电缆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民用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30MHZ~1000M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技术标准》,结合我校具体情况,进行规划设计。

(3)广播系统布线

3.“数字化海口一中建设主要内容

建设数字校园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核心目标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学校,突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点,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

1)在教学方面,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核心,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并同时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

2)在科研方面,要基于数字平台以及博客,利用互联网促进科研资源和设备的共享,加快科研信息传播,推进网络教研走向校本,提高科研水平和辐射力。

3)在管理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实现管理层更迅速便捷的沟通以及数据共享与协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

4)在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建立覆盖学校各个区域的宽带高速网络环境,提供面向全体师生的基本网络服务和教学软件服务;要建设数字化的图书馆、资源库等;要在校园内建立电子身份及其认证系统,从而为学校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5)在学校社区服务方面,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开展各种网络化服务项目,为师生员工提供便捷、高效、集成、健康的生活和休闲娱乐服务,形成智能型的社区服务体系。

4.“数字化海口一中建设路线

1)设施建设是基础

  数字校园建设不但要做到需求驱动、设计合理、先进实用、安全可靠,还要留有余地,便于今后扩充和更新。

  2)资源开发是重点

  数字校园的资源建设包括数字图书馆、学科资源库、科研信息库等,应该作为重点建设项目。

  3)师资培训是关键

  数字校园教育系统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因此要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不但能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技能,还要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和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4)政策配套是保障

  在学校中发展网上教育,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包括使用收费政策、绩效奖励政策等,对于积极投入信息化教育的人员,应该有较大力度的政策倾斜。

5.“数字化海口一中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从200510月至20068

完成课题申报和启动工作。已完成数字化学校的总体设计与实施方案,完成数字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数字校园应用研究,着手队伍建设与模式制度建设的研究。

第二阶段:从20069月至20079

数字化学习环境等研究实验探索工作逐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队伍建设与模式制度建设初现效益,数字校园应用效益初显。

第三阶段:从20079月至20099

进一步完善软件系统、资源系统及终端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队伍建设与模式制度建设,数字校园应用、数字化学习环境等研究实验探索工作取得明显成绩,经验总结与理论提升工作有效开展,示范、辐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数字校园建设已初具规模,应用效益明显。

6数字化海口一中建设现状

1)制度建设

我校积极搜索和搜集了国内外有关的数字校园与数字化学习研究前沿的资料。已完成了《海口市第一中学数字化学校建设指南》专集。

2)设施建设

我校数字校园建设预期投入3000万元。第一期投入了630万元,主要用于建设84间多媒体教室、5间网络教室、智能校园广播、学术报告厅、多媒体教室及门户网站、数字化教育实验室等。第二期投入了9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和部分软件环境建设,主要用于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布线系统、广播系统系统与网络平台建设,以及终端设施建设。第三期投入方案正在制定中。

3)网络化教研与培训建设

学校形成了百花齐放、个性鲜明的“博客园”。数字化网络把一中人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链接”起来了,有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基于网络,海口一中已逐步形成了常态的网络教研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了浓厚的网络教研文化,逐步构建起了网络化的学习型组织。

除建立了校园网外,我们还建立了海口一中教研博客、高一综合实践活动博客、高二综合实践活动博客,以及教师博客群组,形成了百花齐放、个性鲜明的“博客园”。截止20091226日,我校博客群已有近1万篇文章,近300万的访问量,近1万条评论,300多篇文章被收藏。其中,海口一中教研博客的访问量已突破210万。广大教师经常活跃在博客上,他们的读书笔记、修学随笔、教育故事、教育随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案例都是精挑细选的,在网上老师们的互动交流,网上用真名发表评论,评论有质量、有深度,讨论规范而热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博客,分年级分班建立档案,设立课程情况、课程设置、课程培训、典型课题、学习园地等栏目,对课程提供专业支持和资源服务,实现全覆盖、无遗漏的跟踪管理。综合实践活动博客的特点是常态化、有效性,已有传有2500余篇学生研究报告,访问量突破100万。

4)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

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核心,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以及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具有资源利用、自主发现、协商合作和实践创造几种途径。

    大量优质教学资源被整合,形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特色,初步完成了海口一中网络资源库。

5)信息化教学实践成果显著

●2008年海南省和2009年海口市中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优质课评比活动在我校举行。

●20097月,基于海口一中数字化信息化网络技术基础,海南省高中新课程远程培训在我校举行现场会。

 ●信息化校园建设的背景下,我校各科组及老师积极探索,取得显著成果。

2007年全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中,我校高中信息技术组王锡君老师的《for…next 循环结构》荣获全国二等奖。

● 200712月,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中,我校语文组林惠萍老师的《雨霖铃》、数学组刘芳芳老师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荣获全国一等奖。

● 20089月,第六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中,我校初中生物组杨丽老师的《血流的管道—血管》荣获全国一等奖。

200932327日,海口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中,我校初中语文组杨爱彬老师的《观刈麦》、高中美术组崔美娜老师的《民族文化 国之瑰宝---中国画》、高中语文组王彩姬老师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荣获全市一等奖。

6)信息化学习方式探索

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核心,努力构建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

作为学习的网络平台,学生也在“学习革命”中成长。

周四大讲堂、海口一中教研博客、班主任工作园地、心理咨询博客,综合实践活动博客等网络平台的开设,进一步扩大了数字化校园的时空范围,加强了学校的管理与交流互动,活跃了校园生活,营造了浓厚的学校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