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城房价:鄂尔多斯:一场终极掠夺的狂蟒之灾-邓飞-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7:31:37
搜狐博客 > 邓飞 > 日志

2010-04-08 | 鄂尔多斯:一场终极掠夺的狂蟒之灾

 标签: 鄂尔多斯  别墅  开发商  拆迁  移民 

                               鄂尔多斯:一场终极掠夺的狂蟒之灾

记者 邓飞  发自内蒙古

 

夜,东乌兰木伦河边。几个农民敲开一张木门,从怀里掏出一些材料,神色紧张匆匆离去,引来几声犬吠。

这不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在1962年出品的《鄂尔多斯风暴》的“独贵龙“运动——1920年代,牧民们和共产党员秘密接头,策划斗争王爷和军阀的滥垦牧场、土地和经济掠夺。令人恍惚的是,牧场、土地和经济掠夺令密谋和连绵不绝的抗争重现。

一个叫吴保全的人发帖获罪,却意外呈现了中国发展标兵——鄂尔多斯不为人知的掠夺之手——倒卖农牧民土地谋求3280倍的巨额利润,挥霍财税资金来打造豪华办公大楼和官员奢华别墅,不择手段不计后果谋取水资源来维持经济增长和城市运转。

鄂尔多斯荒漠高原上,这座崭新的鄂尔多斯城市赢得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美誉,也被指责为如同一条吞吐着勃勃欲望蛇杏的狂蟒。被确认为中国19个最脆弱的生态重点保护区域之一的这片草原或生或死,或升或沉,值得立此存照,长远观察。

 

 一个土地3280倍升值神话

多年前,李的村庄叫康巴什村,隶属伊金霍洛旗,在鄂尔多斯高原腹地里被东乌兰木伦河和西乌兰木伦河环绕。

村庄往北25公里是鄂尔多斯市,它的前身叫伊克昭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西、北、东三面黄河环绕,南部以长城为界。下辖8个区旗县中一度有5个位国家贫困县,其他均为自治区贫困县。

以纤维细长闻名的羊绒曾是这个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它被誉为纤维钻石、软黄金而遭遇各国上流社会追捧。1980年代,内蒙古仿照农耕区开始草场承包制导致大量农区人口涌入开垦和放牧。这个地区最多一年贡献70万公斤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约占中国的1/6。

后来,李被告知不得自由放牧,而只能圈在家里喂养。山羊们被指责“牙象铲子,蹄象凿子”的草场杀手,破坏了草场植被,制造了令中国恐惧的沙尘暴。

1999年12月,一个叫云峰的官员从包头市副市长调任伊克昭盟盟长。白不知晓的是,城市正开始谋划一场浩大的扩张。

2000年,鄂尔多斯抱怨中心城区——东胜区只有23平方公里,人口膨胀到30万人,缺水、周边多为丘陵沟壑地形,扩展开发成本较高,难以承载经济增长和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2001年9月,伊克昭盟变名鄂尔多斯市,云峰成为第一任市长。云峰提出要跳出拆迁思维,摆脱修修补补的旧路子,另择新址搬迁市政行政中心——在当年中国,很多地方政府均将市政行政中心搬出老城区,迅速拉大城市,推进当地城镇化。

2002年,李建民们的那一片草场由伊金霍洛旗划入东胜区。东胜区旋即将征地面积由最初24平方公里扩大为28平方公里,后来又变为32平方公里,建立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康巴什新区。

包括李建民在内的共计431户、1381人成为必须要为城市让路的人。

2002年8月,康巴什新区正式破土动工。2003年1月,云峰升任鄂尔多斯市委书记,全力推动康巴什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征用基本农田或者征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以及征用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约1050亩)的,应当由国务院批准。

鄂尔多斯高原是华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却因为生态破坏而饱受各方指责。当年3月,一场发轫内蒙古草原的沙尘暴令北京、天津近半个中国叫苦不迭,甚至波及东京、汉城。如此背景下,鄂尔多斯牺牲如此庞大草场建设城市,势必阻力重重,甚至被国务院否决。

鄂尔多斯政府想了一条妙计——将32平方公里的土地分为28块,面积均在60~70公顷之间,先后交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审批,这样从2004年到2005年,每隔30天左右,自治区政府就会有一份土地审批文件发出。

为了绕开听证,拆迁官员授意村干部写下数份《放弃听证说明》,称“村民反映良好,我村不需再组织听证会议”。

相关文件称,鄂尔多斯耗资11248万元支付了376户1381人的征地补偿移民安置费,人均8万元,村民们搬进了康巴什新区和东胜区之间、东乌兰木伦河边上的三个移民新村。

鄂尔多斯终于得到了32平方公里的土地。

2002年6月,伊金霍洛旗副旗长白广斌在一次动员大会上声称:所征用的土地将全部用于城市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政府在征地搬迁过程中与农牧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不会将征用回来的土地转手倒卖,从中赚钱。

 村民们说这是谎言——2005年,新区挂牌出让土地最高为82万元/亩,比征地价250元飙升了3280倍。

2006年,康巴什新区再次拍卖4300亩商住用地,收益达15.7 亿元。在一份文件里,官员们透露说按此价格,新区还储备了近60亿元的土地,剔除形成的30多亿元基础设施净资产以及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还可净收益20多亿元。

             

 官商分肥狂欢

 

除了买地,鄂尔多斯还依靠土地抵押获取了大量资金。

内部人士向《凤凰周刊》透露说,康巴什新区开发建设之初,既无政府直接投资,又面临国家银根紧缩。鄂尔多斯成立国有独资的城投公司,以700亩土地作为注册资本,先后通过了BT、BOT、发行城市建设债券、向银行融资等方式筹措新区建设投资。其中,2005年一次向国家开发银行融资11.5亿元。

2004年5月,康巴什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开工,工程概算36亿元,包括道路、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绿化、广场、路灯等八项工程。

鄂尔多斯先盖造了三栋联体办公大楼,在办公楼附近,政府盖造了一个四大班子市级官员别墅区——每一栋别墅三层、单体、394平方米和白色欧式风格,并栽种外地运来的名贵树木。别墅一开始是42栋,但引发了官员们的争吵,不得不再补建三栋。

马路对面,两个合计22万平方米的路南、路北别墅区里盖造1000多栋蓝色屋顶的联体别墅,它们则主要被处级和科级官员分享,“绝对物美价廉,约每平方米1600元”。

 

知情人士告诉《凤凰周刊》,政府和一部分开发商达成协议:开发商以成本价向政府提供别墅,作为回报,开发商得到相应土地去建售商品房,实现利润。

珠江国际城B10区的开发商——鄂尔多斯市永明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因为资金吃紧,不得不向求助民间高利贷。
      一个叫刘丽的伊金霍洛旗居民听说B10区没有政府资金投入,建成的别墅直接向社会发售,就邀上朋友高息筹集368万元投给永明公司,开发商承诺建成后的别墅以成本价卖给他们,双方为此签订了协议。
      B10区别墅项目一共吸收280名股东的1630多万资金。
      2007年下半年,刘拿到了钥匙,进入别墅开始装修,却惊恐看见康巴什新区治安办一名公务员带了十几个人过来喝令停工。该官员称,这些别墅是分给鄂尔多斯市公务员的。
      陆续有官员进入其他股东的别墅,称他们已经向市里支付了购买款,他们才是别墅的真正主人。而开发商说,政府为了满足公务员的需要,又要了这片别墅,政府计划给股东们退还本金,然后再按1分钱的利息补一下。

在这片平整的土地上,鄂尔多斯市直单位们竞相圈地,竭力建造尽量庞大的办公大楼和职工宿舍。其中,鄂尔多斯市公安局得到了一块土地盖造单位宿舍,主要负责人则分享数栋蓝色屋顶联体别墅。

其他大部分土地被各路势力像狼群一样撕夺和囤积——鄂尔多斯强力推动城市最具有消费力的庞大群体进入新区,土地必将升值。此外,他们相信这片土地下可能储藏煤炭,一旦有煤,如同暴富。

一个叫华泰的汽车企业得到了一万亩以上的土地,声称打造一个汽车城。鄂尔多斯宣称可收税超70亿元和7000多个就业岗位,并拉动20多户配套企业入驻,又可收税60多亿元。

时至2009年5月,大片土地被带着华泰标徽的铁栏杆围起,只有一小部分建有厂房。

 

不对称的战争

抗争一直在持续。

最初的矛盾来源于补偿标准。与康巴什新区征地的同时,东胜区铁西新区也在大规模征地,而两个新区补偿标准却有若天壤——编号为东征字107号的文件显示铁西区征地补偿标准是:天然草地每亩10000元,农耕地每亩20000元,水浇地每亩25000元。而对康巴什新区的天然草地补偿为每亩250元。

事实上,康巴什新区补偿标准曾有提升,但没有惠及农民。2003年,李建民们开始告状,指责拆迁官员截留补偿款——《东胜康巴什新城征用城市工业用地上报材料》中显示天然草地每亩赔偿价为650元,村民只得到250元;林地每亩补偿价1000元,村民只得到500元。

2004年5月,村民们第一次拦住施工机械,与施工人员对峙,有7人被拘留,导致村民再次进京。2004年4月,内蒙古发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康巴什新区征地补偿安置有关问题的批复》,明确政府将为征地农民提供每人2亩的水浇地、5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凉房和200平方米宅基地、240平方米养殖地、每人0.5亩大棚,同时为移民集体提供商业用地60亩。

移民们散居在三个移民点,开始向新的农耕生活转变,人心不稳。东胜官员曾带领村民到包头市九原区参观,学习大棚种植技术。2007年4月26日,市国土局东胜康巴什新区分局在编号为鄂东康国土资函【2007】6号的一份反驳移民上访的材料里称,“大棚现正在建设过程中。”

直到2007年,传说中的温室大棚才建起,但旋即被人以1000万元买走。官员转而游说移民领取5100元的大棚建设补偿款,放弃对大棚的要求。

一些移民强烈要求政府兑现承诺,并阻扰大棚购买者经营和使用大棚,大棚由此荒废。

在上述编号为鄂东康国土资函【2007】6号材料中,政府承诺在康巴什新区按成本价为移民户提供60亩商业用地,但一直是镜花水月。2007年4月26日,康巴什新区官员称尚在“统一规划中”,截至2009年5月,官员仍答复称“统一规划中”。

如果没有互联网,康巴什新区发生的事情将不为人知。

2007年9月6日,寨子塔村一个康姓村民给他的朋友吴保全打了一个电话——他们一起在内蒙古乌海市做过服装生意,一直保持着联系。康在诉说自己近况的时候,也说到了移民们和政府的纠葛。

根据康的描述,吴在互联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云峰:你要杀你的农民姐弟?》的文章,被《法制日报》引述的一段是:“这一切都是因为黑心的市委书记云峰为了打造鄂尔多斯和自己的新形象,强制性地征收农民土地5万余亩建造政府办公大楼,倒卖土地。镇压农民上访,以莫须有的罪名抓捕农民坐牢,极其残忍地用暴力手段打伤农民,无人敢过问,对农民承诺的生活安置也不兑现,使农民的生活和生存无法保障……”。

知情人称,吴的指责却令云峰在内的鄂尔多斯党政领导人大为光火,并指令警方抓获吴。

9月16日,鄂尔多斯市警方将吴带回连夜突审,以“涉嫌通过互联网公然侮辱诽谤他人”为名拘留10天。

走出看守所的吴保全开始对移民问题进行调查。2007年10~11月,吴化名在大律师网、文学博客网、记者网等发表一篇题为“鄂尔多斯市浮华背后的真实情况——一些不敢公示的秘密”的网文。

2008年3月,北京一家叫《网络报》的报纸报道展现了这片土地由每亩250元到82万元、升值3280倍的奇妙之旅。

报道搅动了鄂尔多斯,有人开始反思康巴什的造城运动违反自然发展规律,而忧心纪律处分的官员们一度暂停了别墅装修。

内部人士说,一些官员被吴深深激怒。在他们看来,鄂尔多斯九年来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收入甚至超越北京,却被吴斥为“浮华”并招来媒体关注。

警方很快远赴辽宁省开原市将吴带回鄂尔多斯,以“捏造事实发布帖子,侮辱、诽谤他人及政府”为由对吴刑事拘留,后转为逮捕,由东胜区检察院提起公诉。

2008年5月,警方以“涉嫌挪用公款,为移民区上访的居民提供了资金”拘留了寨子塔一名队长。

在遭遇吴保全的指责的同时,鄂尔多斯迎来了一个个盛赞。

2008年6月,中共核心期刊《求是》杂志发表《西部地区科学发展的成功探索——关于鄂尔多斯模式的思考》一文,称鄂尔多斯模式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锤炼出来了一种“战胜自我,推进文明,实现跨越”的鄂尔多斯精神。

2008年10月17日,东胜区法院判决吴保全犯诽谤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法院认定吴没有全面了解康巴什新区开发建设情况,只听信少数人言语,就公然在互联网上多个网站捏造事实发布帖子辱骂诽谤他人及政府,给个人及本地区造成了恶劣影响。

2008年11月,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赴鄂尔多斯市调研组发表《鄂尔多斯:坚持走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科学发展之路》,盛赞鄂尔多斯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六大以来西部地区发展的一颗新星。

但同月,56岁的云峰被调任内蒙古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这令当地一些官员讶然,政协副主席虽提升半级,但比一个大市市委书记实际职权要小。

内部人士告诉《凤凰周刊》,北京媒体对官员们别墅和土地征收的描述引起中央和自治区的注意,对云有相当影响。

中国刑法对诽谤罪的规定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此外,该罪是自认为受到诽谤的人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不告不理,只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才可用公诉手段。

吴保全坚称不存在故意捏造事实诽谤云峰,相反是云峰指使法院对他进行司法报复,也就提起上诉。2009年1月4日,鄂尔多斯市中级法院审查后认为该案自诉的内容多、公诉的内容相对较弱,就裁定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人吴保全犯诽谤罪事实不清,发回重审。

2月19日,吴获取保候审。次日,法院通知吴回法院签一个字。吴去了,被法院控制,送去看守所。

2009年3月10日,东胜区法院再审判决书裁定吴保全诽谤罪成立。令人困惑的是,法院未获得任何新证据令诽谤罪事实变得清楚,却追加上诉的吴保全一年刑。

和一审判决书相较,一个变化是重审判决书对吴的犯罪后果的描述由一审时的“危害了本地区作为全国先进市区的社会发展秩序” 变为了“严重危害了本地区作为全国先进市区的社会发展秩序”——多了“严重”二字。

事后,鄂尔多斯市中院副院长臧建平解释“严重”两字是吴发帖后,康巴什村民的聚众上访活动显然更加频繁、有序,令公安出警达20余次等,合乎诽谤罪的但书条款——严重危害了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移民点的两名妇女悄悄乘坐火车去了北京,找到《南方都市报》公开了吴保全一案,举国哗然。巧合的是,4月14日,《中国青年报》曝光一个叫王帅的人在上海上网发帖,帮助河南灵宝市失地农民公开不公遭遇,被灵宝警方抓回灵宝以“涉嫌诽谤”拘留。河南省公安厅长很快向民众致歉,4月17日,灵宝市政府办主任、公安局长和法制室三人专程到上海向王道歉,并处分了相关人员。

吴王两案情节相似,结局却是天壤之别,在中国社会激起轩然大波。无数民众通由互联网对云峰和鄂尔多斯政府展开指责或者攻击,被称为互联网上的“鄂尔多斯风暴”。

 

 

                    迪拜梦与平民无关

像羊绒一样,鄂尔多斯的煤炭占到中国1/6,且多是高发热量、低灰、低磷、特低硫的罕见“精煤”。 此外,它有占到中国1/3的天然气,发现了一个世界级整装气田。此外,鄂尔多斯还有65亿吨中国质量最优的硬质高岭土,是造纸、陶瓷等几十种行业不可或缺的矿物原料。

2003年,中国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价格上涨。鄂尔多斯征收了巨量农牧民的土地来采掘上述资源。2005年,鄂尔多斯市财政收入突破90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43%,被誉为“鄂尔多斯模式”。

2006年5月,《瞭望新闻周刊》撰文《“富财政穷百姓”现象:“百强县”竟是贫困县》称,鄂尔多斯东胜区、准格尔旗财政收入突破28亿元,分居内蒙古101个旗县区的第一、第二名。然而该市8个旗县也都是国家或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有评论鄂尔多斯的财税暴涨背后是一场对草原和农牧原住民的深重而残酷的资源大掠夺——中央、省区企业和鄂尔多斯三级大型企业采用机械化作业,拒绝当地农民参与;在现行分税架构下,越较低层的县区政府在财税分配中分配越少当地民众愈加无法受益,反而受累因为开发导致的各种生态灾难而日益贫困。一个叫陈文俊的准格尔旗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说,准格尔旗城里灯红酒绿,农村却很凄凉,不通车、不通电、点柴油灯的很多。有些村民们吃的是旱井贮存的雨雪水,有的甚至吃不上旱井水,不得不到十多公里以外拉水、花钱买水。

和准格尔农民和康巴什移民的艰难困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得到巨量财税后的鄂尔多斯政府在新区建设中动辄一掷千金、出手阔绰。

鄂尔多斯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向国际公开招标谋求一个超前、有特色的新区规划,最终确定了新加坡公司“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方案——城市格局从中心向四周辐射,状似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核心是长1.6公里、宽200米的成吉思汗广场所形成的南北中心轴,将行政办公区、文化娱乐区和商业金融区连为一体。

2006年,鄂尔多斯GDP首度超过包头跃居全区第一,人均GDP首次超过北京400美元。2007年,鄂尔多斯再居自治区之首。在分税制下,鄂尔多斯不须担心中央或者其他地方当年向对山西“平调”资源,可以处置财税资金。

内部人士称,巨量财税和随之而来的巨大豪迈感令康巴什建设不停升级。2007年5月,云峰对康巴什新区标志性雕塑和成吉思汗陵雕塑设计、创作提出具体要求:要通过建筑物、构筑物的表现形式,概化和升华鄂尔多斯真正的实力、活力和魅力,体现出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

成吉思汗雕塑广场竖起了5组青铜雕塑,充分表现“集鄂尔多斯的历史、现状、未来于一体”,被誉为“雕塑界的奇迹”,内部人士称该广场工程及绿化亮化工程耗资3亿多元。

博物馆、图书馆、民族剧院和文化艺术中心等七大文化工程以成吉思汗广场为轴心分布,被称是康巴什新地标——博物馆外形时尚,酷似北京鸟巢,但它的本意却是表现鄂尔多斯特有的红岩石,古朴奇特,别有洞天。约100米外的的图书馆风格陡然一变,形似三本书,它在试图展现《蒙古秘史》、《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等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典籍。附近,民族剧院建筑则取材于鄂尔多斯的男女头饰造型,体现浓郁的歌舞民族特色。

有评论说,到了康巴什像是到了一个世界之窗,里面有各种风格的奇异建筑。

鄂尔多斯筹集巨资挖掘一条长8公里的人工景观河流,美国公司计划将河道分为西、中、东三部分——西段主题为生态绿色岸线,建设蒙古文化主题公园;中段主题为“日月同辉”,建设中央休闲公园、四季风情主题公园、休闲景观建筑走廊;东段为草原风情和地貌展示区,建设运动主题公园。

在一个桥头,一块巨大的广告牌描述密集的摩天大楼群将临水而立,灯火璀璨,不输纽约港和香港维多利亚港夜景,其中还有双子塔模样的地标建筑。

公开资料表明:截止2007年,康巴什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9、62亿,2008年又投资资金9、44亿元。

2008年1月,新区开始规划一个万亩体育公园。

有评论称,这个财大气粗的城市内心有一个“东方迪拜梦”,渴望像迪拜一样吸引全球的眼光——因为石油资源而暴富,阿拉伯湾一个朴素的海滨小镇林立全球最前沿、最另类的建筑,成为一个全球瞩目的世界级都市。

一个北京公司请来12名亚洲知名设计师在长城脚下设计了12栋别墅。鄂尔多斯则请来100名全球知名设计师距离移民点一千多米的水库边上,修建100栋更为惊人的顶级别墅。

2009年4月,康巴什新区城市建设项目被北京专家一致赞成列为“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工程(试点)”,试图谋取首个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城。

工地围墙上刷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但有反驳说,这个新城是政府公务员和老板们的城市。支付高价土地出让金的开放商们盖造的商品房卖出每平方米4500到5000元,令工薪阶层和普通市民望而止步。

《凤凰周刊》看见,中国最豪华的轿车或者越野车奔跑在康巴什新区,但行人甚少,整个城市人气凋零,形同空城。

 

 

                       最后是水

 

激发李建民们抗争的另一个理由是水。

令他们绝望的是,城市在他们身后步步紧逼,令他们走投无路——他们得到东乌兰木伦河河边一片高低不平的土地,前几年都无法存水浇灌。直到2008年,他们平整好土地,在河里铺设3台潜水泵,将水抽到500多米外的山上水池里,然后分发给山下三千多亩水耕地,却发现水又成了新的问题。

移民们没有想到康巴什新区从破土起就是一只饥渴的“水老虎”。2004年,一个民营企业注册成立汇通水务公司,在东乌拉木伦河建起考考什纳的水库取水。

到2007年,康巴什新区道路、广场和小区两旁移植大量的树木花草,需水量剧增。汇通公司最后架设17台高扬程潜水泵,日夜不停抽水、卖水,导致移民点的三台潜水泵无法取水,颗粒无收。

2007年9月,400多名移民驱赶汇通公司的抽水车,并聚集市政府广场,最后以政府支付补偿收场。

水一直是悬在包括康巴什在内鄂尔多斯颈上的一把利剑。鄂尔多斯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348.3mm,而多年平均蒸发量2506.3mm。

这个城市最后掠夺的也就是水。

2006年,鄂尔多斯开始规划了23座水库,并在蒙西工业园区、棋盘井工业园区、康巴什新区等地采取地下水。一批地下水源供水工程,

而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自然旱灾正在给这个地区带来伤害。2007年11月,林业部门一份展现保护野生动物的文件表明,鄂尔多斯市自然湖泊的面积逐渐缩小,盐碱度升高,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其中红碱淖、柒盖淖、泊江海鱼类已死亡,

红碱淖地处鄂尔多斯草原与毛乌素沙漠的交汇处,水域面积54平方公里,是陕西省最大的内陆淡水湖,素有“大漠明珠”之美称。柒盖淖则曾因水草丰美得到成吉思汗的赞赏,由此得名“飘香的马奶湖”。

康巴什新区附近的红海子已干涸——它之前是一个可以捕捞25公斤大鱼的湖泊。鄂尔多斯对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和可持续利用,还未有研究计划。

在环保专家看来,鄂尔多斯是一个需要保护的地区。2008年9月,中国环保部在《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列出全国八大生态脆弱区中确定的19个重点保护区域,其中鄂尔多斯荒漠草原榜上有名。《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指出在生态脆弱地区要实行限制开发。

环保部将实施相关生态保护战略,努力改善该19个重点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2008年11月,《鄂尔多斯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警告说,鄂尔多斯水环境质量退化严重,城区地表水主要有三台基水库、活沙兔水源地和乌兰木伦河均发现有指标超标现象。

环保部门强调说,鄂尔多斯应该严格控制并逐步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在已严重超载地区,政府应严格控制新建取用地下水的耗水项目,相应压缩取水单位和取水指标。

鄂尔多斯水利部门2008年工作总结表明:2008年用水高峰期达到了2.6—2.8万立方米/日。如所有城市主次干道以及规划的绿带、山体公园全部进行绿化,绿化面积达530万平方米,将耗费更多的水。

截止2007年底,东胜区人口已突破50万,用水高峰期需水量为6.5—7.0万立方米/日。重化工业、城市生活和农牧民灌溉都需要水,令鄂尔多斯绞尽脑汁四处寻找新的水源——在更远的河流拦建更多河坝,抽取更多地下水。

      更严峻的是,高速发展的鄂尔多斯和黄河正在发生着巨大冲突。 有水利专家告诉《凤凰周刊》,鄂尔多斯一直以来变着法子找黄河要水,“有时候简直形同勒索”。

1987年,国务院出台黄河周边诸省分水方案,鄂尔多斯分水7亿立方米。鄂尔多斯将工业化、城市化和农牧业产业化的重心逐步转移到黄河流域,尽量多引黄取水。

宁夏、内蒙古等省区已无余留水量指标,也就不得再审批新增取水项目。2003年起,水利部在宁夏和内蒙古进行了水权转换试点——该地区可以节约农业用水转化为工业用水,试图缓解当地水资源分配矛盾。

在一些官员看来,农牧业对GDP贡献微乎其微,却消耗大量水资源。2005年,鄂尔多斯开始通过修筑水泥水渠来加快流速和减少地下渗漏,节省水资源转而供应工业。截止2008年,鄂尔多斯每年转换水量1.3亿立方米,保证了14个工业项目的用水,声称新增利税80多亿元,增加财政收入近30亿元。

但另一方面,对农牧灌溉区的节水导致了该地区的地下水的变化和一系列连锁反应。鄂尔多斯承认通过对2005-2008年灌区地下水位实测资料分析,灌区地下水位下降较明显——每年平均下降0.15-0.25米,地下水蓄变量总体呈减少趋势。

2007年5月,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指出在宁夏至内蒙古呼和浩特800公里长的黄河中段沿岸,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的煤—水重化工、高耗水产业群,令黄河水资源供给分配形势严峻。

黄河贯穿西北和华北人口稠密地区,最近20多年已属资源性缺水河流,黄河流域上中游工业用水需求已超过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生态异常脆弱。

一些专家指出,水权转换仅能维持短期供求平衡,而不能根本解决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专家们呼吁水资源分配必须兼顾工业、农业、生态三方,有效引导沿岸地区经济发展“量水而行”。

2009年,鄂尔多斯将全面启动二期水权转换节水改造工程,试图通过衬砌渠道、喷滴灌、调整种植结构等多种措施对农牧业精细化供水,再转换水量1.25亿立方米。

通过水权转换谋求大量工业用水资源后,鄂尔多斯还在抱怨“这些水只为部分项目解决了用水问题,但相当一部分重大项目没有用水指标无法立项建设”。

鄂尔多斯对水的渴求和奋力攫取源自它的飞速发展——中国一直在鄂尔多斯推动构筑“大煤田、大煤电、大化工、大载能”四大发展战略,到2010年要建成2亿吨煤炭基地、1500万千瓦电力基地、1000万吨煤化工基地和1000万吨天然气化工基地。届时,该地区年用水量将达到25.9亿立方米,缺口8.7亿立方米。

鄂尔多斯声称,他们通过解放思想,又想出了一个水沙置换的新思路——借鉴水权转换的理念,由工业用水企业投资水土流失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减少入黄泥沙,从而置换出部分水量出让给工业企业。

2008年,鄂尔多斯跻身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18个典型示范地区之一。鄂尔多斯和国家围绕黄河水资源又开始了新一轮争夺博弈。11月,鄂尔多斯在该市召开的黄河水权转换研讨会上告诉水利部:该市十大季节性河流是途径库布齐沙漠汇入黄河干流的10条山洪沟,年均向黄河输送泥沙2700万吨,且多为粗砂。

鄂尔多斯警告说,如不加快治理十大河流拦截入黄泥沙,内蒙古河段将全部成为地上“悬河”,将危及鄂尔多斯、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内蒙金三角”安全——而该地区是国家能源战略基地和重要商品粮产地。

鄂尔多斯进一步说,国家现在没有十大河流大规模治理计划和投资,鄂尔多斯愿意挺身而出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水土治理,以治沙来换水也就成了国家的一个现实选择。

黄河鄂尔多斯建议说,该市十大季节性河流产沙多、产水小,对黄河贡献极小,却危害巨大——“即使全部舍弃该区域有限产水量,实现全部拦截其入黄沙量,对黄河来讲是十分有利的”。

鄂尔多斯称目前已有11家企业愿意通过水沙置换的途径,来换取企业用水权,请求水利部同意该市先行启动西柳沟流域水沙置换试点工程,进行试验。而有水利专家称,水沙置换工程的建设管理,水沙置换工程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关系,水沙置换方案的编制资质、审批体制、监督管理和验收等诸多问题一团乱麻,需要进一步深入梳理研究。

但2009年4月,鄂尔多斯市政府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黄河勘测规划设计公司签订了西柳沟流域水沙置换试点工程等四个项目勘测设计协议,计划在9月底完成可研报告。

内部人士称,鄂尔多斯着手在西柳沟流域建起99座中小型水坝取水,还试图每年置换输沙水量3000万吨。

黄河水利委员会专家测算,到2010年,黄河流域中等枯水年份的用水缺口将达100亿立方米,无法在农业、工业和生态用水间实现平衡。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安介生在研究内蒙古水文历史后警告说,河流、湖泊、井泉等水文资源是维系游牧民族在蒙古高原生存繁衍的“生命线”,如果人类加快对水资源的“巧取豪夺”和过度滥用,将导致水资源枯竭和水域渐失,蒙古高原乃至更广大的地区将是人类的噩梦。

2009年4月26日,鄂尔多斯市中院宣称,该院已经启动院长审判监督程序,决定重新审理该案。《法制日报》说,舆论压力令涉案各部门都在围绕该案梳理思路。各部门都积极表态,正确看待舆论和公众监督,配合新闻媒体搞清事实真相,做到不枉不纵。

一些工人开始在移民点附近平整土地,栽种大树,令李建民惊恐不安,“八成又要盖楼了,又要征地拆迁了”。

2008年11月,云峰在离开鄂尔多斯的告别辞说,他在鄂尔多斯主政九年,是得到外界高度关注、评价议论、终成共识的九年,但显然,共识未有终成,纷争一直会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