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易经 高永平:中元节——中国的万圣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2:51:03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俗称“鬼节”,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员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许多地方的道观在中元节都要做吉祥道场。

      关于“鬼节”的来历,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

      中元节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断黑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过去,民间在七月初七就要通过一定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为止。现在,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盂兰盆会是佛教岁节仪规中重要的仪式,例在每年的七月十五日举行,因此中元节也是佛教的节日,有“盂兰盆节”之称。

      

      七月十五日祭奠亡人,最隆重的要数放河灯了。以往民家习惯用木板加五色纸,做成各色彩灯,中点蜡烛。有的人家还要在灯上写明亡人的名讳。商行等单位,则习惯做一只五彩水底纸船,称为大法船。传说可将一切亡灵,超渡到理想的彼岸世界。船上要做一人持禅杖,象征目犍连。也有的做成观世音菩萨。入夜,将纸船与纸灯置放河中,让其顺水漂流。人们依据灯的漂浮状况,来判断亡魂是否得救。如果灯在水中打旋,被认为让鬼魂拖住了。如果灯在水中沉没,被认为亡魂得到拯救,已经转生投胎了。如果灯漂得很远或靠岸,被认为亡魂已经到达彼岸世界,位列天国仙班了。总之,一切都是良好的祝愿。 

        我们这个地方过中元节,现在的活动主要是“烧包袱”,也叫"打发爹爹婆婆“。据说,七月七日这天“天门”大开,所有亡灵都被放出来了,各家的“家神”也回到了家中。以前,这天各家要准备家宴,迎接“家神”回府,现在这个“欢迎仪式”好像没有了。接下来几天就是为“家神”准备一笔“资金”,家家都要去街上买回火纸冥钞,还有纸做的“金元宝”“银元宝”等,用白纸包好,做成包裹状,然后在正面写上像寄信的款式“中元寄钱,故某某大人魂下享用,孝某某 即日”,背面还要郑重写一个大大的“封”字。不过,现在大多数人家都不是自己动手制作了,而是去相关商铺定制个性化的“包袱”了,在荆州铁女寺·太辉观·南门西堤街一带,此类店铺比比皆是,方便得很。但是从七月初七日开始到七月十五日这几天,不是每天都能烧“包袱”的。据说,七月十三日是“过阴兵”的日子,大概这支队伍是盂兰会的警卫部队,但他的纪律不好,所以这天是不能烧的;十五日这天,“家神”要离开了,烧了“包袱”可能家神收不到,所以这天也不能烧。剩下的几天还要选好时辰,一般在下午晚餐时设家宴为“家神”践行后,然后在傍晚时分选择路旁将“包袱”点火烧掉。七月十五日这天,所有亡灵收到“钱”后,都去参加“盂兰盆会”,接受超度,然后,没有转世的亡灵又要回到原处被”管制“了。当然,这些活动有很重的迷信色彩,不过以这种形式寄托对已故去的先人的怀念而已。正是:

                                               中原节气景别样,

                                               家家虔诚祭祀忙。

                                               处处香火袅袅烟,

                                               冥钞成灰寄天堂。

 

                                                                  ——资料和图片来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