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原莉奈 电影 在线:西河坝的记忆: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3 23:43:50

沉淀在西河坝的记忆:乌鲁木齐河

http://www.tianshannet.com 天山网   2011年10月21日 10:15:38    我来说两句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古老的河床变坦途

曾经的古河床,已蜕变成这座城市今日的主干道,汽车日夜川流不息。半个多世纪来发生的巨变,颇有沧海桑田之感。

而这个巨变,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这座城。

这个巨变,源于1953年那场大洪灾。

河床改造成公路,全国具备这样条件的城市不多。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工程师蔡美权说,首先,河道断流干涸是必要条件,其次,河道需为穿越城区,可以便捷交通,才有修建河滩公路的价值。

也正是因为治理肆虐的洪水,才使得乌鲁木齐河河道改道断流。而古河床修筑成公路后,又起到了防洪作用。半个世纪来,河滩公路的出现恰恰见证了乌鲁木齐河的历史变迁,也改变了这座城市的脉络和风貌。

1958年春节前,马顺清的母亲王淑林(前排右二)修建青年渠时与同事合影。(图/马顺清提供)

1913年的西河坝,不远处是当年的桥头牌坊。图为发洪水时,洪水从桥下奔涌而过。

(图/蔡美权提供)

2011年的河滩快速公路,曾经的西河坝,如今已承载了新的历史使命,成为城市的交通要道。

(图/丁瑜摄)

过往

1953年的大洪灾

要不是1953年那场大洪灾,恐怕人们改造河滩的决心还没有那么大。

老乌鲁木齐河的河床,并非仅仅今日河滩公路那么大的“势力”范围。家住中桥附近的77岁的张存富老人说,“那时,西河坝可不守‘规矩’了,河床乱布。以小西门附近为例,河水时常漫到今成功广场附近。而且一下大雨,河水漫过桥,交通就断了,河两岸的人只能干着急。”

如今,小西门附近中桥三巷,有座河坝沿清真寺,历史有两百余年。它的名字就是当年河床宽度的见证。该寺前身是嘉庆年间的北梁清真寺,地址在现北门附近。1886年,在西河坝东岸修建新寺(地处小西门成功广场南侧),改名河坝沿寺,2000年搬迁至现址。

破烂不堪的河床,加剧了水势蔓延,令1953年那场洪灾更加咄咄逼人,造成了极大损失。洪水暴发后,洪流横溢,奔腾咆哮,流入市区泛滥成灾。老百姓称“乌龙摆尾”。洪水上岸将西公园(人民公园)鉴湖以东的大片树木冲走,把地面冲成一米多的坑,连仅存的一座龙王庙(在公园前门右侧靠西大桥)也被洪水冲走了。

今年72岁的蔡美权老人手中,有本1981年10月出版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历史史料》,对于那场大洪水有着精确记载,“1953年7月26日,由于南山地区下了暴雨,使乌鲁木齐河水位猛涨,流量达360立方米/秒(解放以来最大流量),冲毁了河上三座桥,使东西交通中断。”

蔡美权说,大水先是把三桥、中桥冲垮,木料漂到西大桥下,越积越多,阻拦了洪水下泄,致使西大桥倒塌。市区东西两岸交通中断。河西不远的新疆日报社,报纸出版后无法走陆路送到河东,只好先送到地窝堡机场,再空投到河东。

“发大水时,我还渡过人呢!”张存富老人对那场大洪水记忆犹新。洪水前,他住在石家园子附近。发洪水时,中桥的木桥被冲垮,附近河东西两岸的人无法往来,都十分焦急。过了两日,等河水略小,张存富牵着自家马拉着“六根棍”马车来到河边,摆渡两岸的人,每人每次收两毛摆渡费。

据史料记载,乌鲁木齐河曾多次泛滥成灾,乾隆25年、乾隆40年两场洪水引起人们恐慌。曾流传过这样的说法,红山和妖魔山是瑶池飞来的恶龙,大洪水是它们引来的,两龙一旦会合,乌鲁木齐就会成为汪洋一片,只有把恶龙镇住,才能平安无事。于是,后来就在两山相对处各建一座宝塔镇妖。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谁胆子大在河沿附近盖间房,其他人都会劝阻“哪天来了洪水,家就冲没了”。“洪水指不定啥时候泛滥,没人敢在河两岸附近盖像样的房子。有的只是筛沙子或积肥的人临时搭建的破烂房。”与张存富一样,对于1953年那场洪灾,很多老人至今心有余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