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看的电视剧香港: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 阳台一隅 / 第68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8:09:52

                                                        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10-04-12 20:01  第82首
  
   火炉前坐
  
   李群玉
  
   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
  
   多少关心事,书灰到夜深。
  
  [作者介绍]
  
   李群玉(约808-860),字文山,澧(li3)州(湖南澧县)人,生性旷达,书文俱佳,而且喜欢音乐,是一位吹笙好手。
  
   如此才子,且不愿涉足官场,在亲朋好友的强力催促下,勉强赴京赶考。
  
   结果落地,从此厌倦科举。
  
   还不是宰相的裴休任湖南观察使,重邀李群玉入幕,并鼓励他为官济世,当时的杜牧也曾力劝,终于在大中8年(855年),已经48岁的李群玉以布衣身份再次进京,倔强的他没有参加考举,而是向皇帝宣宗(李忱)呈上奏章,自献诗300首,300首不是一个小数目,可见当时李群玉的才气。
  
   此时正巧裴休入朝为相,极力推荐李群玉,宣宗也非常欣赏,授诗人弘文馆校书郎。
  
   不走寻常路,李群玉跨过科举这道坎,宣宗李忱也算识人,其实主要还是朝中有人推荐,据说当时的令狐綯对李群玉也欣赏有加。
  
   时间不长,由于看不惯官场的腐败黑暗,辞职。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不可考,估计应在辞职前后。
  
  
  [本诗简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
  
   ——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
  
   这首诗的题目,知道诗人的位置。
   夜深人静的时候,孤灯影只,无眠可睡,诗人坐在火炉前,取暖吗?
   第2句告诉我们,不是冬天的季节,有风有雨,而且风雨很“满”,即使有点冷,也不至于生炉。
   读古诗多了,有些词句是有象征意义的,如明月代表相思,折柳就是惜别。这个“孤灯”就表示是一盏灯吗?表面上是,实际是渲染一种冷清的场面,暗示了作者的心情:孤独。
   不是灯孤独,而是看灯的人孤独,这就是诗的余味。这个孤独的看灯人,睡不着。
   诗人为什么孤独?又为什么坐在火炉前?
  
   西林:估计可能是诗人居所的西面有一片树林。
   第2句没有回答以上两个问题,而是描述了一种“风雨满”,风大雨大,树林肯定哗哗作响,诗人的内心本来就很孤独,此景会让这种孤独再叠加一种烦怨。
   这个景象是真实的吗?不一定,也许是诗人想像的,为了表达所需。
   “满”字加重了孤独。
  
   ——多少关心事,书灰到夜深。——
  
   多少关心事:通过这1句,知道诗人为什么孤独了,是因为有很多“关心事”,这些“事”,诗人无可奈何,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能孤独。
  
   书灰到夜深:诗人为什么坐在火炉前,是在烧书。
   不是冬季,诗人为了烧书,而特意支起了火炉,肯定经过思想斗争,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如此。
   烧什么书?一定是烧令他济世救民的那些书,也许还有诗稿奏章,总之,烧的不是书,是理想。就像柳宗无不是钓雪一样。
   烧了多少?一直烧到“夜深”,诗人的理想一页接着一页逐次化为灰烬。
  
   最后这句,像跳进万丈深渊,一种痛苦的失落。
  
   解析完毕。
  
   ===================================
  
   辞职,意味着失去俸禄,还可能得到亲朋好友的埋怨或鄙视,下这决心绝非容易。
  
   每次想到古人辞职归家,都会怦然心动,肯定有一种信念在支撑。
  
   可能与儒家济世思想有关,整个儒家思想就是一部《干部上岗前培训手册》,李群玉应该受过儒家教育。
  
   那么儒家思想凭什么延续几千年?
  
   个人以为,在“家天下”封建体制下,儒家思想是最合适的行为准则,除非司法独立。
  
   古代读书人的启蒙教育往往是儒家思想,想想有一定道理。
  
   ===================================
  
   朝代的更替,根本原因决不是农民起义,而是皇帝及官员的腐败。所谓官逼民反是也。
  
   正直远大于腐败时,国家盛世。腐败远大于正直时,早晚完蛋。
  
   腐败是国家完蛋的根本,腐败的根本是体制,体制的根本不便讨论。
  
   ===================================
  
   儒家思想是一门极深的学问,孔子的智慧符合古代帝王们的人性——自私(家天下)。
  
   灵活运用儒家思想,本人以为有2个人最明显:曾国藩和周恩来。
  
   古代帝王中,儒家思想相对最浓的是王莽。
  
   扯远了。
  
   ===================================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清官,虽然腐败猖獗(邓执政以后的中国,不在讨论范围,这是天涯规定的)。
  
   房玄龄、魏征、范仲淹、包拯、王安石、于谦、海瑞、林则徐... ...
  
   这些人就是中国几千年来的脊梁。儒家思想应该功不可没。
  
   清官难再续。
  
   ===================================
  
   得到皇帝的赏识,不但没有顺杆上爬,而是辞职,诗人不俗,望尘莫及。
  
   理想破灭,保留信念,不同流合污,抽身而退,有此胆量的,还有李贺。
  
   ===================================
  
   诗人的另一首,本人也喜欢。
  
   言怀
  
   李群玉
  
   白鹤高飞不逐群,嵇康琴酒鲍昭文。
  
   此身未有栖归处,天下人间一片云。
  
   ===================================
  
   当罢官现象越来越少、甚至绝迹,并且人们挤破脑袋想做官的时候,这个国家就会变得清洁了。
  
   对吗?
  
   ===================================
  
   为李群玉的胆量和正直,赞!
  
  
   火炉前坐
  
   李群玉
  
   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
  
   多少关心事,书灰到夜深。
  
  
  
   谢谢阅览。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10-04-13 20:29  第83首
  
   赠妓云英
  
   罗隐
  
   钟陵醉别十馀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作者介绍]
  
   罗隐(公元833-910),字昭谏,杭州新城(浙江富阳)人。
  
   自幼聪明,文章出众,诗笔俊拔,更主要的是心存正气。
  
   28岁时诗人赴京赶考,路过钟陵时认识了一位歌妓云英,勿勿而过,诗人继续赶路。
  
   落地,我们介绍过的诗人中,大多都遭此劫。
  
   诗人没有气馁,准备再来。
  
   期间,写了一些讽刺诗文,成为某些大臣的眼中钉,肉中刺。
  
   落榜落榜再落榜,12年里,考了10次落榜10次,一个绰号不径而走:“十上不第”。后人写起这个故事比较轻松,当时诗人的心情可想而知该如何糟。
  
   反复地失败会改变一个人的心境。就像一个年轻人无论怎样拼命也买不起房一样,有婚不能结,有家不能成,天长日久,人会变。
  
   罗隐变了,变得玩事不恭,桀骜不驯,喜欢讽刺社会,有些尖刻。
  
   10次落榜,诗人铩羽而归,一狠心将自己的名字改了,原来叫罗横,现在就是罗隐,放弃功名,准备隐。
  
   再次路过钟陵时,与云英不期而遇,没想到云英见面的第1句话:“你怎么还是布衣?”
  
   这1句讥问,严重刺激了诗人的自尊,汹涌再起,写了这首诗做答。
  
  [本诗简析]
  
   ——钟陵醉别十馀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钟陵:江西进贤。
   醉:这个醉,不是情感上的“醉”,是物理醉,当时云英是个歌妓,唱歌表演节目,台下的罗隐酒喝多了。从整首诗来看,当时2人的关系可能一般,不要想得太复杂。
   掌上身:汉时的赵飞燕体态轻盈,能作掌上舞。这里指云英仍然像10多前那样,婀娜漂亮。
   10多年后的云英大概有多大年纪?我想不会超过30岁,如果保养得好当魅力四射。
   故人相见,诗人没想到得到一句讽刺。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一个男人事业不成功,刚开始时,不会在意别人的议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随便瞎说。还有时间,还有机会,可是如果久不成功,别人的眼神自然复杂,语气轻佻在所难免,当事人会逐渐有心理反应。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对心理是个严峻挑战,即使别人不说,心中的块垒也会越积越厚,会变得很敏感,忍力顿减,然后脾气暴躁,就像现在炒股。
   “怎么还是布衣?”这话如果出自男性之口,我想罗隐会立马急。
   诗人还算有风度,对一个曾经相识女妓的回答还算客气,但诗人的心里肯定难受。
   我失败我承认,10多年来,你漂亮依旧,不是也没找到合适的郎君吗?
   你我一样,都是不如人,扯平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瀑布心理效应”,一个人可能无意说得话,会刺激听者,爆发瀑布般倾泄。于是听者会产生第2个效应:“海格力斯效应”,以牙还牙。
   诗人罗隐表现得虽然并不高尚,但也算有些风度。
   之所以选这首诗,是因为罗隐是一个和我们差不多的普通人,重创之后变得很敏感很脆弱。
  
   这首诗,自嘲和她嘲。
   苦恼人的笑。
  
   解析完毕。
  
   ==============================
  
   罗隐后来转入幕府,寄食诸侯,因人成事。
  
   唐昭宗当皇帝时,将原来的名字李敏改为李晔,府主令罗隐写表祝贺,罗隐的表奏中有“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受到人们的称赞。
  
   “左则姬昌之半字”是指“昌”中的“日”,“右为虞舜之全文”舜的名为“重华”,这一句是指“重华”中的“华”,“日”与“华”全成“晔”。
  
   试想罗隐此2句中肯定暗含讥讽。
  
   ==============================
  
   在诗人写的《夏州胡常侍》中有:“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告诫为官者不要为子孙聚财,成为名句。
  
   ==============================
  
   诗人的另一首《自遣》,别有韵味。
  
   自 遣
  
   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其中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流传至今。
  
   ==============================
  
   桀骜不驯者,有的是天性,有的属被逼。
  
   ==============================
  
   罗隐虽然屡试不第,但才学为人共识,在京城名气很大。
  
   当时有一位制笔工匠苌(chang2)凤,罗隐非常喜欢他制作的笔,有一次诗人送给苌凤100幅雁头笺纸,士大夫们知道后,蜂拥而至,争相购买,苌凤发了一笔小财。
  
   这些雁头笺纸上可能有罗隐自己的亲笔绘画或题字。
  
   ==============================
  
   被讥后的反击。
  
  
   赠妓云英
  
   罗隐
  
   钟陵醉别十馀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谢谢阅览。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3270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