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莉最露的电影全集: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 ( 演讲者: 隋丽娟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4:51:49
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风云际会的杰出人物。一个普通农家子弟,资质并不超绝且气弱多病,竟能成就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他非军人,却为清廷建立丰功伟业;非哲人,但留下的字句饱含人生哲理。
    毛泽东对这位同乡评价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从其家书中摘抄语录,然诵参悟。两位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军事天才都不约而同地效仿他。
    讲座前一天,我检索发现上图书刊外借室里介绍曾国藩的书籍几乎全部借出。而讲座还未开始,过道就被挤了个水泄不通,更有甚者坐在台阶上或干脆站在门口。种种迹象足以表明大众对这一历史人物的关注程度颇高。
    讲座伊始,伴随热烈的掌声,隋丽娟教授向台下的听众深深地鞠了一躬,接着便切入正题,开门见山地讲述对成功的理解:成功的定义见仁见智,平凡人有属于他们的成功,而像曾国藩这般的大成功对现代人更具有指导意义。随后隋教授以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从他的生活点滴,解析了他经历人情险恶的官场,风云莫测的战场的成功之路。她幽默的语言风格使现场始终处在活跃的气氛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
    曾国藩一生完成了中国古人对自己的至高要求,“立德、立功、立言”,他是此三者兼具的传奇,他是道德楷模,同时又治国平天下。他的家书、日记、奏折都折射出治家治国理念的成功,从仕途、交友、家教等不同角度给予人们借鉴。
    来自大山里的农家子弟,家族没有官场背景,却十年七迁,官居极品,曾国藩的成功究竟来源于什么?人们苦苦追索,想从他身上学到成功的金科玉律,修身处世,立于不败之地。
    由此,隋教授展开了本次讲座的重点,也是我认为的曾国藩成功之道对于现代启示的精华所在。她总结了其成功的四点原因。首要的便是“立志就立坚卓之志”。一旦做事就要把它做大做好,他的书房墙上挂着“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只问耕耘”的立志箴言,如此功名羞耻之心,有多少人说得出来,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曾国藩在湖南岳麓书院读书时受同学排挤,他二话不说把书桌搬到门外月光下继续苦读。同窗们都对他的忍辱负重感到纳闷,他说:“我的目标只有学习,其余忽略不计。”他一生记日记从不间断,如此毅力着实令人佩服。显然光靠机遇是不可能成功的。
    二是审时度势,乘势而起。不论是考功名,出山为官,还是练湘军镇压太平军,曾国藩善于根据时代的潮流,把握最好的时机。他不愿攀关系,那样容易受制于他人的淫威,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
    血诚与坚忍也是曾国藩功成名就最关键的素质之一。这是对自己而言的,更是对国家对大清朝廷的。要固守这份血诚已属不易,还要实现它。曾国藩是在受到皇帝限制、大臣排挤、无权无饷的情况下实现的,是在包容和忍让种种辱骂、批评、责难中做到的。
    最后则是求缺心态。“花未全开,月未全圆”也是一种美。换句话说,就是中庸之道。偏执狂可成就一时,惟中庸可成就一世。晚年曾国藩更是坚持此标准,小心谨慎,委曲求全,他裁撤湘军,让弟弟避了锋芒,把光芒分给别人,不会遭人眼红。隋教授在此处举了一双精美的象牙筷子的例子,若一味追求完美,从一双好的筷子到房子、车子、妻子都要求档次上的匹配,势必导致贪得无厌,她一句“腐败从一双象牙筷子开始”引起了全场听众的共鸣。
    会后,听众们兴致勃勃,踊跃提问,其中不乏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正如散场后一位老者所说的:“我们那时候,曾国藩被说成是双手沾满鲜血的。”的确,这类历史人物正从反面典型走向正面,具有更加积极的教育意义。对此隋教授解释道: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以前主要是统治者宣传的工具,而如今历史的政治色彩有所淡化,增添了些许人文因子。
    讲座在大家的意犹未尽中落下帷幕。隋教授以她声情并茂的演说和谦逊为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亦获得了一次接近曾国藩的机会。虽然曾国藩的做人之道是不可能仅通过一场讲座全盘说清的,但起码能让人渐渐喜欢上他,乐意去了解他,更加认真地审视和解读他,这也是此次讲座的本意所在。 金蕙兰 09.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