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在我裆部塞跳蛋:从雍正改革的现代启示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19:11:12
从雍正改革的现代启示录2007-07-13 22:37
楼主 :
边忠全 (上海某房产公司 总监)

雍正是个非常有争议的皇帝,大清帝国之所以有“康乾盛世”,皆赖于雍正的承前启后。正是由于雍正皇帝强力扭转康熙王朝的种种积弊,康熙盛世才得以圆满并延续;也正由于雍正皇帝的锐意革新和进取,乾隆王朝才能轻松活泼直至大清一朝的巅峰。雍正是个锐意进取的皇帝,他的改革成效和深度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尤其是他强国富民反腐倡廉的改革,对今天的社会更是富有启迪。  雍正接手帝位时,大清王朝的吏治已经严重腐败。国家税收短缺,财政入不敷出,国库亏空极其严重。国库的亏空直接与吏治腐败相连,吏治腐败又与国家体制上的漏洞相关。于是雍正帝三管齐下,清理亏空、打击腐吏、革新吏治一起出手,从而创造出中国帝治史上罕见的清廉之治!
雍正从清理亏空入手,派出直接对皇帝负责的钦差大臣,率领一大批候补州县奔赴各地查勘。雍正所派钦差大臣与地方上的官僚无任何瓜葛,亦无任何利害关系,因而不容易与地方勾结包庇贪官污吏。其次雍正还下令一旦查出一个挪用和盗窃国库者,可当即进行革职,并随即从清理亏空的团队中抽调候补官员就地任职,从而使得候补州县们人人卖力个个踊跃。反观我们当代的反腐倡廉措施,虽有纪委、检察院、监察部(厅)等专门机构,可由于人事任命和地方上的利益关系,从上到下的各级官僚形成各种大大小小的关系网,承担反腐倡廉使命的官员反成了这些网中的一员。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经常会有腐败官员调查腐败的司法行动,或者是利害相连关系密切的人前来调查腐败,如此一来我们的反腐倡廉还会有什么效果?这一点上,我们的执政团队可要比封建皇帝雍正差远了。
自康熙以来,大清王朝的亏空就极其严重,由于明清两朝官员们的俸禄极低,除自身的生计外根本就不足以支撑场面上的送往迎来,所以挪用和贪污国库银两的现象就极其严重。由于朝廷上下腐败蔓延成风,各省向户部上缴税银或报销开支时,只要向户部官员缴纳一些“好处费”和“茶水费”,各种贪墨和挪借就会一笔勾销。再加上各部院各省动用钱粮都是自用自销,根本无人监督,所以不仅腐败日益严重,而且朝廷国库总是朝不保夕。为了杜绝此一弊端,雍正成立“会考府”,也就是独立的审计核查机关,专门核查缴税、报销和钱银支用事宜,从而彻底杜绝了非法核销和乱收好处费的恶习。反观我朝,虽也有专门的审计机构,然而除了李金华率领的中央审计署尚能有所作为外,各地各级审计部门基本形同虚设,对反腐倡廉毫无意义。各地各级官员该非法报销的还是非法报销,该非法注销账目的还是非法注销账目。即便李金华率领的中央审计署又能如何?这个审计机构的确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工作,然中国那么大,需审核的账目那么多,单靠一个中央审计部门能行吗?况且审计署审计出来的问题的确不少,可真正予以法办的有几个?李金华是个非常称职的审计长,如果再换个不称职的呢?
俸禄太低是明清两朝官员贪腐的一个重要原因,雍正在举国上下穷追赃款、整顿贪官时也在思考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如何从制度上杜绝贪墨、保全官员们的清廉操守。当官任吏是很尊贵的,官员们的尽职和卖力对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利益攸关,所以他们应该过上一种较为体面的生活,这自然就需要大笔的金银。当国家给予的薪水很少的时候,那种体面的生活是无法拥有的,官员们于是就靠搜刮和贪墨敛财了,这样不仅会导致国库亏空,还会严重骚扰社会摧残百姓。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高薪养廉”,官员们的俸禄不便随便更动,雍正便推行“耗羡归公”,将火耗、米耗等正常税收外的附加税收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制定耗羡标准,然后再将耗羡以一定比例返还给各级官员充作俸禄的补贴。过去国家并未明文收取火耗、米耗,这些附加税收只是各地约定俗成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随意而定,既不入国库又可随意支取,成为敲诈搜刮百姓和贪墨贿赂的重要源泉。如今国家明令收取并制定统一标准,这就避免了百姓负担的加重;统一上缴国库,就杜绝了因之而生的贪墨和贿赂;按比例返还,不仅使官员们的收入迅猛增加,贪腐之心为之大为收敛,而且尽职工作的劲头更足。反观我朝的高薪养廉,各级公务员的薪水、补贴一涨再涨,可腐败并未因此收敛,人民负担并未因此减轻。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雍正推行高薪养廉的时候堵塞了一切腐败漏洞,我们只是高薪而已,腐败的漏洞继续存在着;其次中央也三令五申地经常下达些减免税费负担的举措,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里取消了那里找补,总之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百姓的负担总是难以减轻。
雍正在位只有十三年,然而在这寿命短暂的王朝内,却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清廉政治,这不能不算个奇迹!这一奇迹是如何实现的呢?首先,雍正在藩邸四十余年,即位之前就已参与政事通晓下情,对国家积弊了如指掌,所以才能有的放矢推陈出新厉行改革。反观我朝,除了邓大人三起三落期间深晓民众疾苦和国家弊政并力行改革,余后的执政者又有谁能通晓一切积极进取?其次,雍正即位推行改革,光靠自己一人不行,还得建立一个团结一心的强力政治团队,于是才唯才是举杜绝庸碌;光靠一个渠道的信息不行,要兼听则明广开言路,于是便大力推行“密折制度”,使得自己遍知全国内情,各种政策的利弊得失和吏治状况一目了然。反观我朝,不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且下情难以上达,欺瞒和蒙蔽上级的现象比比皆是;贪腐惩治力度很小,庸者充斥而有才者难以出头,关系网林立,派系山头矛盾重重;机构重叠极其严重,官僚队伍非常臃肿,人浮于事。如此这般又何以能够高效与清廉?再次,雍正改革成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大因素是雍正本人乾纲独断、智慧明达、勤政爱民,尤其其勤政朱批日均8000-9000个毛笔字的纪录更是震烁古今。雍正将帝王权限发挥到极致,所有大清王朝的决策都亲自参与和制定,所有的吏治民情都亲自过目和详察,所以才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并最终取得成功。这份尽力尽心,这份拼命和献身,虽古今中外的政客都概莫能敌,在人类帝制史上,“雍正一朝无贪官”现象也只有雍正能够实现。然而雍正为此也付出了巨大代价,那就是寿命早夭英年早逝,一代睿智明达的帝王就这样活活地累垮。所以说雍正的成功只是他个人的成功,他是中国帝王政治的一个回光返照,雍正试图再现尧舜时期的圣状,然而殚精竭虑也只能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和留下了一串骂名,骂名的流传显然是得罪了根深蒂固的权贵阶层的缘故。雍正政治的短暂辉煌恰恰说明中国以及世界帝制已经走向了末路,独裁和专制已经难以与时俱进,民主、科学、法制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新道德伦理体系才是人类的真正未来!
雍正去世后,乾隆即位,乾隆走在雍正用鲜血和汗水铺就的大道上甚是闲适和自得。乾隆不想和雍正那样劳累早夭,于是便向臣下大肆放权,不再学其父的亲力亲为。于是,满清吏治再度松弛,钻营又起,贪墨不法又盛,雍正辛辛苦苦堵住的窟窿又被乾隆放开了不少。结果就是乾隆一朝腐败骇人,乾隆的亲信宠臣和绅居然成为震烁古今的大贪官,和珅敛财8亿两,竟是法王路易十四财产的14倍。从雍正到乾隆,正是人治从胜利走向失败,人治的成败得失往往与治人者的本事和心态息息相关。治人者胜,则人治胜;治人者败,则人治败。人治的成败总是因治人者的素质不一而千差万别,这是人治体制最致命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