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花的贴身高手3剧照:《尚书·益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20:29:34
《尚书·益稷》
6分开放分类:四书五经国学著作
收藏分享到顶[1]编辑词条 新知社
人人网
开心001
新浪微博
网易微博
目录1 正文
2 语音朗读
3 概述
4 注释
展开全部
1 正文
2 语音朗读
3 概述
4 注释4.1 知识准备
4.2 详解----段落一
4.3 详解----段落二
4.4 详解----段落三
4.5 详解----段落四
4.6 详解----段落五
收起
摘要纠错编辑摘要
《尚书·益稷》记录舜和禹、皋陶的讨论并相互告诫的场面,禹儆戒舜不要傲虐,不要荒淫,舜则告诫众臣不要“面从”,自己有错一定要指出。又记录了讨论之后奏乐和舞蹈的盛况,以及舜与皋陶吟诗唱和的欢情。益和稷都是舜的大臣,篇首禹提到了益和稷的功劳,因以《益稷》名篇。本篇与《皋陶谟》文势相接,原是一篇。晚出《孔传》分“帝曰来禹”,以下为《益稷》,破坏了原文的完整性,读者宜合观之。
《尚书》(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教育核心是“仁”,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也是古代世界著名的历史典籍之一。相传为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古人“尚”  与“上”通用,“书”原来就是史,上古时,史为记事之官,书为史官所记之史,由于这部书所记载的是上古的史事,所以叫做《尚书》。《尚书》记事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尚书》按时代先后,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共100篇。
尚书目录:
《尚书》目录
《尚书·益稷》-正文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皋陶曰:“俞!师汝昌言。”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禹曰:“安汝止,惟几惟康。其弼直,惟动丕应。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帝曰:“吁!臣哉邻哉!邻哉臣哉!”禹曰:“俞!”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予违,汝弼,汝无面従,退有后言。钦四邻!庶顽谗说,若不在时,侯以明之,挞以记之,书用识哉,欲并生哉!工以纳言,时而飏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
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谁敢不让,敢不敬应?帝不时敷,同,日奏,罔功。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罔昼夜頟頟,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迪有功,苗顽弗即工,帝其念哉!”帝曰:“迪朕德,时乃功,惟叙。”
皋陶方祗厥叙,方施象刑,惟明。
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庶尹允谐,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飏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拜曰:“俞,往钦哉!”
《尚书·益稷》-语音朗读
   
《 尚 书 · 益 稷 》 :
',1)">',2)">
《尚书·益稷》-概述
   
美女凤夔图
本篇记录舜和禹、皋陶的讨论并相互告诫的场面,禹儆戒舜不要傲虐,不要荒淫,舜则告诫众臣不要“面从”,自己有错一定要指出。又记录了讨论之后奏乐和舞蹈的盛况,以及舜与皋陶吟诗唱和的欢情。益和稷都是舜的大臣,篇首禹提到了益和稷的功劳,因以《益稷》名篇。本篇与《皋陶谟》文势相接,原是一篇。晚出《孔传》分“帝曰来禹”,以下为《益稷》,破坏了原文的完整性,读者宜合观之。《尚书·益稷》-注释
   
知识准备
【题解】
孔安国在古文《尚书》《益稷》篇名下说:“禹称其人,因此名篇。”孔颖达解释道:“禹言暨益、暨稷,是禹称其二人。二人佐禹有功,因此二人名篇。既美大禹,亦所以彰此二人之功也。”
益,也称伯益,又写作伯翳。舜帝时东夷部落的首领。相处益帮助禹治水有功,禹要把帝位禅让给益,益避居箕山之北。稷,也称后稷。相传他的母亲生下他后抛弃不养,因此又叫弃。舜帝时的农官,又帮助禹教民稼穑。
本篇主要是记录舜和禹的对话。一开始,禹陈述自己来领百姓治水的功绩,同时强调要注意国计民生。接着,讨论君臣之道。最后,在一片歌舞升平的和乐气氛中,君臣相互勉力。文中,禹告诉舜,三苗不肯服役,应当留心,舜不是以武力征服,而是要用德感化。
《孟子·公孙丑上》有“禹闻善言则拜”,就是根据本篇“汝亦昌言”而来的。因此,《益稷》的写成最迟也在《孟子》之前。
【后稷】
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原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弃。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伯益】
伯益亦作伯翳、柏翳、柏益、伯鹥,又名大费。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昊之后,嬴姓诸国的受姓始祖。
伯益,《尚书》称益,《史记》称大费、柏翳,又称伯翳,《世本》、《汉书》称化益、伯益。“少昊之后伯益也”《国语。郑语》。
《史记秦本纪》“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赢。”’《秦始皇本纪》“太史公曰:秦之先伯翳,尝有勋于唐虞之际,受土赐姓” 。
我国最早的唯一记述东方帝俊神系的《山海经》据传是伯益所作。西汉刘歆《山海经表》:“
已定《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上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禹主行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所不至,以所记闻作《山海经》”
。东汉赵晔《越王无余外传》:“(禹)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记之,故名之曰《山海经》”。
伯益的势力范围位于山东省日照地区。《春秋左传正义》隐公二年下注曰:“《谱》云:“莒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於期于莒,初都计,后徙莒,今城阳莒县是也”。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代,尧王城遗址前期有可能是少昊都城,后期有可能是伯益的都城。都城之南3公里处的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内的天台山上有伯益挖的井,人称“益井”。
舜时伯益与大禹同朝为官,因善于狩猎与畜牧,被佥推为九官之一的虞官,负责治理山泽,管理上下草木鸟兽,并佐舜调驯鸟兽。由于他在长期狩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悉鸟兽语言和习性,鸟兽多被其驯服,因而在畜牧方面功绩卓著,又始食于嬴,被舜赐姓嬴氏,作为东夷少昊部落嬴姓的继承人,并赐给其封土。大禹继承舜的王位之后,伯益又辅佐大禹治理水土、开垦荒地、种植水稻、凿挖水井。伯益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树。他曾告诫大禹,凡事要有前瞻性,要虑事周全。不要违背法则、制度,不要过度游乐享受,不要违背规律去追求百姓的称誉,不要违反民意而满足自己的欲望。治国不能懈怠,政事不能荒废,谦虚会受到益处,自满能导致失败,要选贤任能、除奸去邪。在处理民族矛盾方面,伯益亦表现出远见卓识。舜时,三苗族离心离德,舜便派大禹武力征服,三苗不服,伯益提议,要恩威并举,德武相济。大禹接受了伯益的建议,撤退军队,实行文教德治,三苗族受到感化,终于归顺。伯益还将跟随大禹治水时所经历的地理山川、草木鸟兽、奇风异俗、轶闻趣事记录下来,成为《山海经》的素材。
伯益是龙山文化后期一个中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时期的历史性人物。据史料记载,大禹有意禅位于伯益,但因禅让制度的社会背景发生变化而未能实现,大禹之子启夺取继承权。《史记夏本纪》:“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战国策燕策一》:“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晋书束哲传》
引《竹书纪年》:“益干启位,启杀之”。
从此,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禅让制度亦被世袭制取代。
伯益是赵姓,秦姓,徐姓,马姓,梁姓、黄姓等姓始祖。
详解----段落一
【原文】
舜,中国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皋陶曰:“吁!如何?”
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皋陶曰:“俞!师汝昌言。”
【注释】
昌言:美言。精当的言论。
都:表示赞美的叹词。
日:每日。
孜孜:勤勉,努力不懈怠。
浩浩:水势远大。
怀:包围。
襄:漫上。
昏垫:郑玄说:“昏,没也。垫,陷也。禹言洪水之时,民没有没陷之害。”意思是沉没陷落。
四载:四种交通工具。《史记·夏本纪》:“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檋,行山栞木。”橇,如淳说“以板置于泥上,以通行路。”檋,《史记·河渠书》作“桥”。阎百诗说就是轿。
随:沿着,顺着。
刊:砍削。《史记·夏本纪》作栞。《说文》:“栞,槎识也。”用刀或斧头砍树木作为认路的记号。
暨:同,和。
奏:进。
庶:众。指众百姓。
鲜:新杀的鸟兽。
决:疏通。
九川:九州之川。按照《尚书·禹贡》的说法,是指弱水、黑水、河、漾、江、沇、淮、渭、洛。
距:至,到达。
浚:深挖疏通。
畎浍:田间的水沟。
播:播种。
艰食:马融说:“根生之食,谓百谷”。
懋:通“贸”。《说文》:“贸,易财也。”“贸迁有无”,《史记·夏本纪》作“调有余补不足”。
化居:《史记·夏本纪》作“徙居”。迁移居积的货物。
粒:清代著名学者王引之读为“立”,意思是“定”。《史记·夏本纪》作“定”。
作:开始。王引之说:“作之言乍,乍者始也。作与乃相对成文。”
乂:治理。
师:清代学者江声说应当作“斯”,代词。《史记·夏本纪》作“此而美也”。
【译文】
舜帝说:“来吧,禹。你也发表高见把。”禹拜谢说:“君王,我说什么呢?我只想每天努力工作罢了。”皋陶说:“嗯。究竟怎么样呢?”禹说:“大水弥漫天空,浩浩荡荡的包围山顶,漫上丘陵,百姓沉没陷落在洪水中。我乘坐四种交通工具,沿着山路砍削树木为路标,同伯益一起把新杀的鸟兽肉送给百姓。我疏通九条河流,使它们流到四海,挖深疏通田间水渠,让它们流进大河。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把百谷、肉食送给百姓,让他们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于是,百姓都安定下来,各个诸侯国也得到治理。”皋陶说:“好啊!这是你的高见啊。”
(以上是第一段,禹陈述自己的功绩,提请舜注意安民。)
详解----段落二
【原文】
大禹治水——禹,姓姒是黄帝的第四带子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距今5000多年前的部落联盟领袖,是上古治水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大禹治水所衍生出的丰富意义,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最为华彩的一章。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
帝曰:“俞!”
禹曰:“安汝止,惟几惟康。其弼直,惟动丕应。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帝曰:“吁!臣哉邻哉!邻哉臣哉!”
禹曰:“俞!”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钦四邻!庶顽谗说,若不在时,侯以明之,挞以记之,书用识哉,欲并生哉!工以纳言,时而飏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
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谁敢不让,敢不敬应?帝不时敷,同,日奏,罔功。
【注释】
在位:旧注指舜在帝位,联系下文看,应当指在位的大臣。
安汝止:郑玄说:“安汝之所止,无妄动,动则扰民。”止,职责。意思是安于职责,不要轻举妄动。
惟:思。
几:危险。
康:安康。
弼:辅佐。
直:正直的人。
丕:大。
徯:《尔雅·释诂》“待也。”
志:德。这里指有德的人。
昭:明白。
其:将。
申:重复,再三。
休:美。
邻:指下文中的四邻。最亲近的大臣。
股肱:大腿和手臂。意思是得利的帮手。
有:名词词头。
翼:辅佐。
宣:用。
观:显示。《周礼·考工记》:“嘉量既成,以观四国。”郑玄注:“以观示四方。”
象:衣服上的图象。
华虫:《礼记·月令》:“虫是鸟兽之总名也。”郑玄注《周礼·考工记》时说:“所谓华虫也,在衣,虫之毛、鳞有文采者。”孔颖达认为华虫就是雉。
会:马融、郑玄都作“绘”。郑玄说:“绘,读为缋,谓画也。”宗彝:宗庙彝器上有虎形,这里指虎。彝,古代宗庙祭祀用的青铜礼器。
藻:水草。
粉米:白米。
黼:古代礼服上绣的黑白相间像斧形的花纹。《周礼·考工记·画缋》:“白与黑谓之黼。”
黻:古代礼服上绣的黑青相间像两个“已”字相背的花纹。
絺:郑玄说:“絺读为黹。黹,紩也。”紩就是缝的意思。
绣:《周礼·考工记·画缋:“五采备谓之绣。”
五采:五种颜料。
彰:明显。
于:《经传释词》“犹为也。”
作服:做成五个等级的服装。郑玄说:“此十二章为五服,天子备有焉,公自山龙而下,侯伯自华虫而下,子男自藻火而下,卿大夫自粉米而下。”
六律:古代有十二乐律,阴六为吕,阳六为律。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五声:宫﹑商﹑角﹑征﹑羽。
八音:八类乐器。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金指钟,石指磬,丝指琴瑟,竹指萧管,匏指笙竽,土指埙,革指鼓,木指柷敔。
在:察。
忽:荒怠。
出纳:进退。
五言:东西南北中五方的意见。
无:通“毋”,不要。
面从:当面听从。
后言:背后议论。
四邻:郑玄说:“左辅、右弼、前疑、后丞。”意思是天子身旁的近臣。
庶:众。
顽:愚蠢。
谗:《庄子·渔父》:“好言人之恶谓之谗。”
若:如果。
在:《尔雅·释诂》:“察也。”
时:通“是”。代词。指耳目股肱之意。
侯以明之:侯,箭靶。《小尔雅·广器》:“射有张布谓之侯。”古代用射侯之礼区分善恶,不贤的人不能参与射侯。
挞:用棍棒或鞭子打。
记:孙诒让《尚书骈枝》读为“誋”。《说文》:“誋,诫也。”
识:记。
生:《说文》:“生,进也。”这里是上进的意思。
工:官。
纳:采纳。
时:善。《诗·小雅·頍弁》:“尔酒既旨,尔殽既时。”《毛传》:“时,善也。”
飏:同“扬”。宣扬。
格:正。《孟子·离娄上》:“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赵岐注:“格,正也。”
承:进。
庸:用。
威:刑威,惩罚。
光:广。
隅:靠边的地方。
苍生:黎民,百姓。
黎:众。
时:善。
敷:遍。
庶:度,考察。
庸:劳,功劳。
应:应承。
时:善。
敷:分别。
【译文】
禹说:“舜帝,你要谨慎的对待在位的大臣啊。”
舜帝说:“是啊!”
禹说:“要尽到你的职责,考虑到大臣的安危。如果用正直的人做你的辅佐,只要你想动一动,天下就会大力响应。要等待有德的人明白的接受天帝的命令,那么,上天就会再三的赞美你。”
舜帝说:“嗯。大臣就是你最亲近的人。最亲近的人,就是大臣。”
禹说:“对呀!”
舜帝说:“大臣是我的得力帮手。我想帮助百姓,你辅佐我。我想花力气治理好四方,你帮我。我想显示古人衣服上的图案,用日、月、星辰、山、龙、雉六种图形绘制在衣服上,用虎、水草、火、白米、斧形花纹、黑青花纹,绣在下衣上。用五种颜色明显色彩,做成不同衣服,你们要做好。我要听六种乐律、五种音乐、八类乐器的演奏,从声音的哀乐考察治乱,听取各方的意见,你们要听清楚。如果我有过失,你们要辅佐我。你们不要当面顺从我,背后议论。我恭敬的对待身旁的近臣。至于那些愚蠢而又喜欢恶意中伤别人的人,如果不能明察做臣的道理,就用射侯的礼仪明确的教训他们,用棍棒鞭子敲打从而警戒他们,并把他们的罪过记录在刑书上,让他们悔改上进。做官的要采纳下面的意见,好的就称颂宣扬,正确的就进献上去以便采用,做官的如果不采纳意见就要惩罚他们。”
禹说:“好!舜帝,普天之下,至于海内的百姓,各诸侯国的众位贤人,都是您的臣子,舜帝您要善于举用他们。广泛的采纳他们的意见,明确的考察他们的政绩,赏赐车马衣服作为酬劳。如果这样,谁敢不让贤,谁敢不恭敬的听从您的命令?舜帝您不善于分别,好坏混在一起,虽然天天进用人,也只能是劳而无功。”
(以上是第二段,舜与禹讨论做君臣的道理。)
详解----段落三
【原文】
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罔昼夜頟頟,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迪有功,苗顽弗即功,帝其念哉!”
帝曰:“迪朕德,时乃功,惟叙。”
皋陶方祗厥叙,方施象刑,惟明。
【注释】
皋陶, 山西人洪洞县士师村人,皋陶是东夷少昊之后,生于公元前21世纪,古六安国始祖,相传为东夷族首领,偃姓。传说舜时被任为掌管刑法的官。禹继位后按禅让制举荐皋陶为他的继承人,“且授政”(即叫他处理政务),但皋陶先于禹而亡故,未继位。后来禹又举荐益为继承人。今六安城东有皋陶墓,春秋时期的英、六等国是皋陶的后人。皋陶,与尧、舜、禹同为“上古四圣”,是舜帝执政时期的士师,相当于国家司法长官。皋陶又是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司法鼻祖”,他的“法治”、“德治”思想,与今天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着历史渊源关系,皋陶文化中的司法活动与法律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有着重要影响。皋陶还被后人神话为狱神,他辅佐夏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并为融合夷夏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禹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而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未继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带封给其后裔。唐玄宗以李氏始祖皋陶为荣,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为“德明皇帝”。中国神话中公正的法官。清脸鸟嘴,铁面无私。他有一只独角羊解豸,能知道谁是有罪的人,皋陶审理案件,遇到疑难,就牵来神羊 ,神羊只触有罪的人。
无:通“毋”。
若:像。
丹朱:尧的儿子。《史记·五帝本纪》:“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慢:懈怠,懒惰。
是:助词,帮助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
好:爱好。
虐:读成“xuè”,戏谑,开玩笑。
作:为。
罔:无论。
頟:《尚书今古注疏》:“頟頟者,《说文》有‘舟刂’字(二字合为一字),‘船行不安。读若兀。’”《孔传》:“頟頟,肆恶无休息。”
罔水行舟:郑玄说:“丹朱见洪水时人乘舟,今水已治,犹居舟中頟頟使人推行之。”
朋:群。
用:因此。
殄:灭绝。
世:父子相继。
创:《说文》:“伤也。”
时:是,代词。
涂山:国名。
辛壬癸甲:从辛日到甲日,共四天。
启:禹的儿子。《帝系》说:“禹娶涂山氏之子,谓之女娲,是生启。”
子:《尚书核诂》:“子,《中庸》郑注:‘爱也。’”
荒:孙星衍说,“荒”通“芒”,“芒”通“忙”。
度(duó):考虑。
土功:治理水土的事。
成:定。《国语·吴语》:“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胜未可成也。”韦昭注:“成,定也。”
五服:指旬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见《禹贡》)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师:二千五百人。
薄:靠近。
咸:都。
五长:《礼记·王制》:“五国以为属,属有长。”
迪:引导,领导。
功:工作,事情。
苗:三苗。我国古代的部族。
顽:顽抗。
即功:接受工作。
念:忧虑。
迪:开导。
时:顺时,依时。
惟:宜。
叙:顺。
祗:敬。
象刑:把刑杀的图象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人们。
【译文】
“不要像丹朱那样傲慢,只喜欢懒惰贪玩,戏谑作乐。不论白天晚上都不停止。洪水已经平定,还坐在船上让人推着游玩。他还一群群的在家里淫乱,因而不能继承尧的帝位。我为他的这些行为感到悲伤。我娶了涂山氏的女儿,结婚后四天就治水去了。后来,启生下来呱呱的啼哭,我顾不上爱好他,只忙于考虑治理水土的事。我重新划定了五种服役地带,一直到五千里远的地方。每个州征集三万人,从九州到四海边境,每五个诸侯国设立一个长,各诸侯长领导治水工作。只有三苗顽抗,不肯接受任务,舜帝您恐怕要为这事忧虑吧。”
舜帝说:“还是用我们的德教去开导他们,如果依时行事,三苗应该会顺从的。皋陶敬重那些顺从的,对违抗的,正把刑杀的图象刻在器物上警戒他们,那么三苗的事会办好的。”
(以上是第三段,禹再一次重述自己的功绩,与舜讨论对待三苗的态度。)
山海经·大荒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详解----段落四
【原文】
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
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
【注释】
夔:人名。相传舜时的乐官。
《尚书.益稷》中“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记述了原始社会人们敲打着石器,模仿兽类的形象跳图腾之舞。仿佛使我们看到先民们在原始乐器,如骨笛、陶哨、陶埙、石磬的伴奏下,欢乐歌舞的生动情景。
戛:敲击,弹奏。
鸣球:一种乐器,就是玉磬。
搏拊:外面用皮革制作,里面装满糠的打击乐器。
咏:演唱诗歌。
祖考:祖考之神,祖先和亡父的灵魂。
格:至。神降临。
虞宾:禹舜的宾客,指前代帝王的后裔,来作舜的宾客。
群后:各个诸侯国君。
德:《说文》:“升也。”升堂。
让:揖让。宾主相见时的一种礼仪。
下:堂下。郑玄说:“已上皆宗庙堂上之乐所感也。下管以下言舜庙堂下之乐,故言下也。”
管:竹制的管乐器。
鼗:又写作“鞉”。一种小鼓。
合止:合乐止乐。
柷: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漆桶,中间有椎。乐曲开始时,先击柷。
敔: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铻。乐曲结束时击奏。
笙:一种管乐器。大笙十九簧,小笙十三簧。
镛:大钟。
跄跄:《尔雅·释训》:“动也。”这里指扮演飞禽走兽的跄跄跳舞。
《箫韶》:舜时的乐曲名。
九成:郑玄说:“成,犹终也。每曲一终,必变更奏。若乐九变,人鬼可得而礼。”意思是演奏乐曲,要变更九次财算结束。
凤皇来仪:扮演凤凰的舞队成双成队的出来跳舞。
於:叹词。
石:石磬。
拊:轻击。
庶:众。
尹:正,官长。
允:进。
谐:谐通“偕”。
【译文】
夔说:“敲打起玉磬,打起搏拊,弹起琴瑟,唱起歌来吧。”祖先、亡父的灵魂降临了,前代帝王的后裔,我们舜帝的宾客就位了。各个诸侯国君登上庙堂相互揖让。庙堂下吹起管乐,打着小鼓,敲柷作为演奏乐曲的开始,笙和大钟交替演奏,敲敔作为演奏乐曲的结束。扮演飞禽走兽的舞队踏着节奏跳舞,韶乐变换演奏九曲后,扮演凤凰的舞队成双成对的出来跳舞。”
夔说:“唉!我轻敲重击着石磬,扮演百兽的舞队都挑起舞来,各位官长也合着乐曲一同跳起来吧。”
凤凰图案——《尚书.益稷》是最早记录凤凰的形象的有据可考的文献,书中描述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萧韶九成,凤皇来仪。”而绝大多数史学家认为,凤凰形象的实物原型来自河姆渡文化时期的象牙骨器等彩陶上的鸟纹形象,它的形象实际上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之。
(以上是第四段,记叙庙堂祭祀乐舞的盛况。)
详解----段落五
【原文】
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
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
皋陶拜手稽首飏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
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
帝拜曰:“俞,往钦哉!”
解豸(jiě zhì) 神兽名。相传能辨曲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弄解豸。” 司马贞 索隐引 张揖 曰:“解豸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罚中则生于朝,主触不直者。”
【注释】
庸:用。因此。
敕:《尔雅·释诂》:“劳也。”
时:通“是”。代词。
几:将近,接近。
起:兴起,奋发。
工:通“功”,事情。
熙:兴盛。
拜手: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双膝下跪,两手前伸,叩头到手。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双膝下跪,两手前伸,叩头到地。
飏:《史记·夏本纪》作“扬”。继续。
率:统率。
乃:你的。
宪:法度。
屡:多次,数次。
省:省察。
赓:继续。
康:安。
丛脞:细碎,烦琐。
【译文】
舜帝因此作歌,说:“勤劳天命,大概像这个样子就超不多了。”于是唱道:“大臣们乐意办事,君王振作奋发,一切事情都会兴旺发达。”
皋陶跪拜叩头继续说:“要念念不忘,统率起你所兴办的事业,谨慎的对待法度,要认真。经常考察你的成就,要认真。”于是继续作歌说:“君王琐碎没有大志,大臣们懒惰懈怠,什么事情都会荒废。”
舜帝拜谢道:“对啊,我们去认真做事吧。”
(以上是第五段,写君臣唱和,相互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