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喜欢咬拖鞋:在根治“庸懒散软”中提升执行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04:29

在根治“庸懒散软”中提升执行力

张修富  

  省委在干部队伍中开展治庸问责工作,既是抵御和化解“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的“金钥匙”,也是提升执行力的根本途径。

  执行力,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力,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地位形象的生命力。大政方针再正确、工作思路再清晰、工作措施再有力,不执行都等于零。根治“庸懒散软”,提升执行力,关键要解决想执行,会执行,能执行的问题。

  激发内在动力,解决“想执行”的问题。执行力,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源,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既是精神状态的折射,更是思想作风的写照。只有始终把忠心献给组织,把放心献给领导,把恒心献给事业,把平常心献给自己,才能确保持续良好的执行力。少数同志之所以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对部门有利的就执行,对部门不利的就不执行;好办的就执行,不好办的就不执行。说到底就是思想作风出了问题:有的名利思想作怪,怕付出了得不到应有的报酬;有的怕得罪人,在选票上丢分;有的怕苦怕累,不愿付出艰苦的劳动。因此,要激发内在动力,通过启发使大家明确:执行力是硬通货,靠执行力进步是硬道理,提高执行力是硬任务。执行,并不仅是组织和领导的需要,也是自己的需要,是身体和生活的需要。只有在执行中,人的各种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各种需要才能得到适宜满足,各种价值也才能得到有效实现。如果缺乏执行力,在执行力上放松,其实质就是对自身无穷潜能发挥的放弃,对人生发展进步和美好前途的放弃。从而把提升执行力作为增强党性的政治要求严格锤练,作为改进作风的载体精心培育,作为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倍加珍惜。在执行上,才会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在承办各项工作时,才会以“敢争第一、敢站排头”的工作标准,“迎难而上、较真碰硬”的工作作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力度,“把小事办实、把急事办妥、把难事办好、把大事办成”。歌德说:“一个人只有尽量履行工作职责,才能明确和体现自身价值,才能知道自己是多么的优秀”。

  掌握科学方法,解决“会执行”的问题。执行力,是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不仅包括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知识素养和业务能力,也包括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执不执行,是态度问题。怎么执行,是方法问题。能力素质差,不能敏锐地意识到一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即使意识到了也心有余而力不足。盲目执行,不仅于事无益,而且还会给工作带来巨大甚至不可挽回的损失。实践证明,只有方法科学,才能对执行充满兴趣和期待,并始终快乐执行,从而确保不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会学习,“人一生中最大的本事就是学本事”。长期“辛苦心不苦”、“体累脑不累”,执行力就不可能强起来,工作的水平也就高不起来。只有思维层次上“抬高一级想问题”,工作作风上“下放一级抓落实”,才能不断提高会执行的能力。古今中外学有所成者的经验启示我们:只有学才想学、只有学才会学、只有学才能学。要培育执行目标管理的能力,从接受工作到终端落实,制定完成“时间表”和“路线图”,将工作工程化、项目化,明确抓什么、怎么抓,一环环扣紧,一级级衔接,一个个检验,一件件反馈,确保执行达到最佳效益。

  创造良好环境,解决“能执行”的问题。“破窗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有人打破一扇窗玻璃而不受到处理,他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打坏其他玻璃。执行问题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执行不力而未受到惩罚,他人就会产生效仿式侥幸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整体执行力的降低。因此在抓执行上,要注重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明确责任目标,强化执行的针对性;制定科学的考核目标,强化执行的有效性;严格责任追究,增强执行的权威性。要建立健全“部门责任法定化、岗位责任具体化、责任层级清晰化”等切实可行的考核、监督机制,以及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严格的奖惩制,改变执不执行一个样,执行好坏一个样的现象,树立“执行为本、执行为要、执行为荣、执行高于一切、执行成就一切”的鲜明导向,引导各级实现由“不能办”、“不好办”到“怎么办”、“马上办”的转变。除此之外,作为领导机关,要根除形式主义和“文山会海”,给基层以执行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今天一个会议,明天一个精神,到底执行哪一个让人无所适从;今天一个考察、明天一个检查,疲于应付让人没有时间和精力执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执行者始终把心思集中在“想执行”上,把魄力体现在“敢执行”上,把才气展现在“会执行”上,把责任落实到“成功执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