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家庭教育中被误读的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41:25

家庭教育中被误读的现象

1.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
现象:
家长,“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
孩子疑惑的眼神,摇头,“不能适当的玩吗!”
指导:
家长不应该拿走孩子的快乐。适当的发展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部分。坚持道理,往往导致固执己见。真正推动一个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边,再加上理性方面的认同。孩子的教育上家长们请记住:有效果(比只强调道理)更重要。
2. 孩子做错了事情
现象:
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怎么这么不听话?要说多少次你才可以按照父母的话做!”
孩子冤枉,“我也不想这样,只是我不小心出现的情况,我会改的!”
指导:
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闪亮的动机,请保护孩子那个纯真的心,不要只看错误的行为,而且找到孩子犯错的背后闪亮的动机。孩子发生的任何行为背后都隐含可贵的动机,即使这种行为已经带来负面的效应,但这已经是孩子意识范围内的最佳选择。帮助孩子的根本是帮助学生创造更多的行为选择。
3.成绩不理想
现象:
每逢考试的时候,孩子拿到考卷,总是一次一次最怕的就是怕家长看到分数,接下去是家长的指责甚至谩骂等错误的家教方式
指导:
分数只是孩子学习的反馈,没有失败只有反馈,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重拾学习的热情,帮助孩子找到学习不理想的真正问题所在,人的自我发展的资源是无尽的,成功的资源并不仅为外显的技能和机会 ,更为丰富的是内心的意识。孩子无助时是意识资源的耗尽,潜意识资源没有开发。家长应帮助孩子去发展她的自身资源。
4贴标签
现象
家长:“我的孩子怎么样也学不好。”就贴上差生的标签
家长:“我的孩子在家里和学校不听话”贴上调皮捣蛋的标签
指导:
家长在“贴”标签的时候,尝试启动辨证法;在看待孩子行为的时候,尝试用积极的眼光看孩子。孩子捣蛋调皮,是不是孩子在替他方面有天赋,一次、几次考不好,不一定是差生,只要孩子在进步。优秀可以复制。优秀孩子可以复制,优秀家长可以复制。千万别给孩子贴上莫名其妙的标签,给孩子设限。
 5.输在起跑线上
现象:
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接踵而至的是孩子书包的加重,补习完功课紧接着赶到各类特长班的培训
孩子:我真的很累!
指导:
孩子也是人,也需要适当的空间,孩子不是家长自己想法的牺牲品。家长没有任何理由控制自己的孩子,家长培养孩子要因人而异,只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她想发展的兴趣,千万不要让孩子长大的时候感叹,当时父母不压的那么紧,我将有机会成为某方面的专家的一声叹息。“地图”不是“地貌”,信念来自不完全归纳、别人的暗示;教育经验也不全是事实,教育经验可以虚构也可用改编,因此我们可以更新自己的教育信念,调整自我价值观,我们也可以更新孩子的学习信念,影响孩子的价值观。6.不听话,就得严厉管教
现象:
家长,“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训斥,在孩子面前建立家长的威信。再不听话可以适当的出手”
孩子:真的很怕我妈妈,在她面前我装老实,一离开家长身边的时候,有不能自控。
指导:
控制力和严厉不利于亲子沟通,刻板和灵活的区别是变化的主体,刻板的家长要求孩子适应家长,灵活的家长要求自己适应孩子。家长的影响力取决于家长的亲和力和变通能力,亲和力是良好沟通的催化剂,提高家长自己的亲和力是改善亲子教育的前提。
7、怎么教都教不会
现象
家长:“每次教孩子整理自己的房间,教她书写,只要是我教她什么她就是学不会,老跟我作对”
孩子:我也很无奈,父母总是一成不变的教我,为什么不改变下呢?
指导:
守旧不如创新,孩子发生学习或行为发生偏差,若一味重复旧的教育行为,孩子旧的学习偏差和行为将不断重现,解决任何问题都有第三个选择,管教孩子需要沟通、理解,而不是:棍棒下出孝子的偏差教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