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非窈窕 我非君子结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教学说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3 20:04:19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教学说课1   说教材

1.1 教学内容分析和地位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三部分。本节不仅可以通过对“转化”和“侵染”实验设计思路、设计科学性及实验结论证实步骤的分析和思考,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兼创造思维与科学研究方法于一体。这两个实验方法尽管不同,实验设计思路上却有共同之处——设法分开DNA与蛋白质,单独而直接去观察单因子的作用。

本节内容与教材(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二章 细胞增殖,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第七章生物进化)知识联系密切。既对前两章基因的有关知识作本质性的阐述,也下启后三节关于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遗传效应等,具承上启下的作用。

1.2  教学目标设计

《生物课程标准》本节具体内容标准为: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和初步学会实验思路及过程的设计。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实际,体现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分析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的能力,初步学会实验思路及过程的设计,以及探讨实验技术进步对遗传物质探索的重要作用。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强调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1.3  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         说教学指导

2.1       学情分析

尽管高中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有一定的能力,除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一节中对酶的本质的一个资料分析外,完整且系统地探究科学史的发现过程,这还是第一次。所以学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尚末形成,科学思维能力需待训练。而高中学生在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已经学过有关基因和DNA的知识,关于遗传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必修1第三章的第二节中有关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的内容涉及到了同位素示踪技术,而且在第五章第四节中探究氧气来自二氧化碳还是水时对同位素示踪技术作了说明,因而对同位素示踪技术也不陌生。学生通过必修1新标准教材的熏陶,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有所提高,因而为自觉、顺利学习本节内容提供了保证。

2.1 教法设计

本节课采用“合作讨论——分组探究”的教学模式,融合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对资料、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分组探究自己的一些想法,形成多种不同认识并与他人交流讨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而形成相关的概念图。该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为: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合作讨论——分组探究→归纳反馈

3   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出示“父子图”、“母女图”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谚语等来说明生物的遗传现象。引导学生分析:作为遗传的物质具有什么特点?那遗传物质又是什么?遗传物质它在哪里?(让学生回顾有性生殖过程和细胞核组成成分——染色体)

教师出示染色体动画图,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中蛋白质和DNA哪个是遗传物质?或者两个都是?如何证明?这样导入不仅复习了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中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而且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发展性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

第二环节  合作讨论——分组探究:

(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媒体分组展示格里菲思、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4组),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讨论、观察并用语言描述实验过程,最后得出结论。如①第一步、第二步实验说明什么?②第二步、第三步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③在第三步中,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为什么不能使小鼠致死?④在第四步中是什么导致小鼠死亡?⑤为什么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会重新出现S型细菌?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各小组会有不同的认识,如对第四问题,经常有两认识——“当已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加入到R型细菌中混合培养后,S型细菌本省死而复生,导致小鼠死亡”;“已经死亡的S型细菌的某种活性物质使R型细菌转变为S型细菌”。教师应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分析,让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媒体出示各类细菌病毒图,让学生回忆细菌病毒的结构和组成成分。接着分步出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五步)。逐步讨论:①为什么选用噬菌体做实验材料?②进入细菌体内的是什么?什么结构留在细菌外面?③细菌解体后出来的是什么?④新的蛋白质外壳是怎么出现的?⑤这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⑥侵染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什么?⑦怎么知道噬菌体注入细菌内部的物质是DNA而没有蛋白质呢?⑨为什么不用15N、18O、2H、14C等元素标记,而用32P、35S?

比较两个实验的异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

(三) 得出结论,提出疑问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疑问:没有DNA的生物由什么充当遗传物质?RNA能充当遗传物质吗?

(四) 拓展实验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过程,得出RNA也可以是遗传物质。综上可以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三环节  归纳反馈

课堂小结:要求学生总览课本内容,将相关知识归纳整理形成概念图,投影展示。通过对课本内容的总览、归纳整理,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好本节内容,突破本节难点。并尝试用概念图联系好各知识点。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旨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强化自我评价;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强化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