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报价表:晚清十大高手【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21:14:07


晚 清 十 大 高 手

★★★還舊樓主2010年8月22日覓自《华声论坛》★★★

      一、董海川


董海川(1797年—1882年)     生于清代清嘉庆三年,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村人。一般认为是八卦掌拳术的创始人和主要传播者。年轻时求功名未成,立志博学众家之长。于清道光五年(约1824年),时年26岁远游吴越巴蜀,以武访友,历险搜奇,一去十三载。于道光十八年,年近四十余回归故乡,已改青年时之刚猛。朝夕习练揣摩,传授族人。时常外出数日,家人不知何为,问言访友。

      董海川身材魁梧,臂长手大,膂力过人,擅长技击。少时家贫,自幼嗜武,年轻时因误伤人命,奔走他乡。相传在安徽九华山得遇“云盘老祖”传授其技,创立了八卦掌。

  清朝咸丰年间,董海川流落京师,有传为隐姓埋名成为太监到王府当差。至于为何当太监,历来说法颇多。一说是为了躲避命案,阉割而成太监;一说是捻军或太平天国所派来当卧底等等不一而足.

  董海川在王府当差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为人所知,一日,太极拳名师杨露蝉奉召在肃王府与府中拳师比武,连战连胜,最后竟将一拳师掷于园网之上。是时董海川手托菜盘由此经过,立即飞身上网救起拳师。董海川遂与杨露蝉相斗,双雄对峙,胜负难分。从此太极拳与八卦掌各立门户,桃李盈门,流传后世。董海川寿享高龄,监殁昏惘,仰卧床上,两手仍作换掌式,直至气绝。八卦掌流传国内外,迄今不衰。董氏传人层出不穷,其墓已迁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

  董海川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冬季逝世,原葬于北京东直门外小牛房村旁,1980年迁葬京西万安公墓,有碑铭数幢环墓前后,后世编有多种崇尚董海川武功的传奇故事,其中以话事小说《雍正剑侠图》,影响最广。该书中以童林(字海川)影射董海川,给董海川生平和八卦掌渊源染上了一层神奇色彩。

  董海川(明魁)祖父董博轩为董家十三代迁居河北文安朱家坞村,有二子:董守兴,董守业。其父董守业有三子:长子德魁,次子明魁,三子武魁。董海川幼时与堂兄董宪关系甚密,董宪喜文善武,必尽其术。受其影响,董海川嗜武成癖,与董宪形影不离,常往来雄县与文安以武会友。早年便在河朔地区响有威名。听长者讲,明魁幼时聪明过人,嗜武成癖,终日研文武二途,家传武艺一点既通,并秉性刚直,疾恶如仇,时为贫弱者打不平。青年时认求真谛,行走江湖,云游四方为不给家乡族人招惹麻烦改名“海川” 容纳江海百川之意。

        二、王五 (王五前辈被当时的朝廷河蟹了,实在找不到关于他的照片,抱歉。)

      大刀王五(1844—1900年)

  京师武林名侠。本名王正谊,字子斌,祖籍河北沧州,回族。因他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人称“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纯熟,德义高尚,故人人尊称他为“大刀王五”。王正谊一生行侠仗义,曾支持维新,靖赴国难,成为人人称颂的一代豪侠。位列民间广泛流传的晚清十大高手谱中,与燕子李三、霍元甲、黄飞鸿等著名武师齐名。

  王五出生贫寒,三岁时父亲又因疾去世。他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很小便开始干各类杂活,后来又拜肖和成为师,为习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沧州当时最有名的武师当属双刀李凤岗。为了修习更高的武艺,王五便想拜他为师,却多次吃了闭门羹,他就长跪李门前以示诚心,李凤岗为其精神打动,便收其为徒。王五不负师父重望,几年下来功夫已不在师父之下。为了把他锻炼成更加全面的人才,李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师兄刘仕龙,一起押镖,行走江湖。经过几年的锻炼,王五告别了师父,周治十年,他先到天津,后又到北京,经人介绍到了一家镖局当了镖师。

  光绪三年,王五利用自己的积蓄,加上朋友的帮忙,在北京半壁街(崇文区)自开了顺源镖局(后来迁往广安大街)。顺源镖局活动范围广大,北自山海关,南到江苏淮安市清江浦。他规范从业,收费合理,德义高尚,生意十分红火,很短时间内便声名鹊起。

  王五不仅本行中受人尊敬,他的爱国义举更是被人们广泛传颂。甲午战争失败后,御史安维峻上疏,力陈议和之弊,要求严惩误国者,却遭到清廷的贬斥,被革职戍边。王五出于义愤毅然担负起了护送安维峻的责任。回京后,王五便在香厂筹开学堂街,名为“父武义学”。更为人们所称道和广为流传的是王五与谭嗣同的交往。王五侠义心肠,与谭嗣同兄弟相称,传授谭武艺刀剑之法,二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898年,戊戌变法进入**,谭嗣同应诏入京,任四品军机章京,参预变法。在此期间,王五担负起了谭嗣同的衣食住行和保安工作。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为表白自己变法决心,醒悟大众,甘愿受捕。王五得知后心急如焚,多方打探消息,买通狱吏,还广泛联络武林志士,密谋救谭,却被谭嗣同坚决拒绝了。9月27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刚毅监斩于宣武门外菜市口,王五得知后悲痛欲绝。为了继承谭嗣同的遗志和复仇,王五多次组织人员进行暗杀活动,终未果,使王五反抗清廷的决心自此更加强烈。

  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在北方兴起。王五率众积极参加,与义和团众并肩作战,杀洋人,攻打教堂。10月25日,清兵将顺源镖局团团围住。终因寡不敌众,八国联军枪杀于前门,死时56岁。

  大刀王五被杀后,头被挂在城门上,家人无法给王五入殓。天津的霍元甲听说后,只身赶来,夜里将王五的头取下、埋葬。当天晚上,霍元甲就住在现在王五故居南房西侧的一间房子里。

  当年王五在北京颇有威信,众人赠有“德容感化”和“义重解骖”两块匾额,挂在门的东西两侧,后来院里的人搭建房屋,匾被取下来当了床板。门前原来有个轩豁空场,高高飘扬着源顺镖局的杏黄大旗,现在已经被公厕占了大半个地方。据说王五那把一百多斤重的“青龙偃月大刀”一直保存到1958年,在“大跃进”时期进了炼钢炉。

        三、黄飞鸿


        黄飞鸿(1847-1924),南海西樵禄舟村人,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飞鸿五岁从父习武,12岁随父鬻技街衢,尽得家传功夫。后遇铁桥三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飞鸿随父于广州乐善山房设馆授徒。麒英谢世,飞鸿子承父业成为一代宗师,是当时南派武林中最年轻的武术教练。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聘为军中技击教练。相传其平生绝技有双飞砣、子母刀、罗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号。   

  1924年8月,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乘孙中山北伐,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纵火劫掠。黄飞鸿与其继室莫桂兰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连同刘永福写给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毁于战火。黄飞鸿经不起沉重打击,因而忧郁成疾,是年冬天不治去世,终年77岁。黄飞鸿身后萧条,贫无以殓,幸弟子邓秀琼为他料理后事,葬于白云山麓。莫桂兰在林世荣、邓秀琼的帮助下,偕黄的两名儿子移居香港设馆授徒,传授黄飞鸿遗技。1983年在香港去世。  

  黄飞鸿一生以弘扬国粹,振兴岭南武术为已任,经其门人林世荣等整理的铁线拳、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结构新颖,动作轻快,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滞狭隘、动作重复之弊病。虎鹤双形,虎形练气与力,动作沉雄,声威叱咤,有推山倒海,龙腾虎跃之势;鹤形练精与神,身手敏捷,动作迅速,有静如处女,动如脱兔,气静神闲之妙。刚柔并用,长短兼施,偏正配合进退中规,成为飞鸿一脉之代表拳法,为武术界独树一帜。一时风行全省,并远传至港澳、南洋甚至北美等地,迄今历久不衰。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教材内容之一。 

  黄飞鸿不仅武功超群,医术亦相当精湛,其驳骨疗伤之技,时称一绝。光绪年中,在广州仁安里设“宝芝林”医药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上至将军,下至百姓,功效显著。福军首领刘永福亲为宝芝林题写“技艺皆精”的匾额,并聘飞鸿为福军技击总教练,后随刘到台湾英勇杀倭。 

  黄飞鸿纵横江湖数十年,凭着过人的勇敢、智慧和绝技,身经百战,显赫辉煌。成为中外闻名的武术大师。他武艺高强且崇尚武德,推尚“习武德为先”,从不恃强凌弱,坚持以德服人。他历主摒除门派之阂,能者为师,更是力排重男轻女之见,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组织女子狮队的武师之一。其众多弟子中,以男弟子梁宽和林世荣,女徒弟莫桂兰、邓秀琼等最负盛名。其余的门人,亦颇有声誉,遍布粤港澳台、东南亚各地。他生前弘扬国粹、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扶弱助贫、济世为怀的风范,在武术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轶事,被世人广为传诵。

         四、霍元甲


        霍元甲(1868年7月~1910年)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汉族。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西青区南河镇),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他的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烈,充满传奇色彩。

  霍元甲 生平

  霍元甲生在一个密宗拳的世家。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业,因霍恩第的密宗拳出神入化,所以很都大商人都求他保镖,霍恩第只镖穷苦百姓,清白之人,对***污吏决不保镖。霍恩第有三子:霍元卿、霍元甲、霍元栋,元甲排行第二。据说霍元甲幼年体弱,父亲霍恩第不让他习武,可是霍元甲暗中练习,并在24岁那年5分钟之内击败了一位仅仅用三式打败了霍元甲的哥哥与弟弟的人。之后霍元甲创办了迷踪拳

  霍元甲成年后在天津经营药材商店,后到上海办“精武体育会”(精武门),为发扬中华武术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上海,他曾经在擂台上击败俄罗斯大力士(有资料显示,俄罗斯大力士被霍元甲亲自击败)有一次日本一个大力士团来中国要求比试,霍元甲因病为理由派弟子刘振声接战比试,结果打败了日本力士。“精武体育会”是1910年由霍元甲在上海创立的武馆,霍元甲在创立精武体育会之后数月内即逝世。元甲被商会下毒而死。

  霍元甲幼时体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显一时的秘宗拳师。他担心元甲习武日后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于他。但元甲志存高远,他日日留心,处处参察,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苦练于舍外枣林之僻。后为父知,受责。元甲保证绝不与人比武,不辱霍家门面,方准父兄一起习武。 元甲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功艺长兄亢进,在兄弟之中出类超群。父见此,一改旧念,悉心传艺于他。后元甲以武会友,融合各家之长,将祖传“秘宗拳”发展为“迷踪拳”,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山东大侠刘振声慕名来津,求拜于元甲门下。霍察其正直,遂收为弟子。从此破了霍家拳「传内不传外」的先例。 元甲侠肝义胆。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变法遇难,大刀王五(王子斌)避难津门,与元甲一见如故,遂成至交。后王子斌在京遇难,被八国联军枭首示众。元甲与刘振声潜入京城,盗回首级,并取得《老残游记》作者刘鹗协助,将义士身首合葬,尽了朋友之义。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有一俄国人来津在戏园卖艺,他在报纸上登出广告,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见了广告,并听说俄国人还当场信口雌黄,侮蔑中国人无能,极为气愤,当即邀怀庆会馆主人农劲荪和徒弟刘振声前往戏园,见到俄国大力士在台上吹嘘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病夫之国”如有能者,可登台较量。霍元甲在台下哪里还坐得住,不顾众人劝阻,一个箭步,气宇轩昂地跳上戏台,开门见山地说:“我是‘东亚病夫’霍元甲,愿在这台上与你较量”。此时翻译将霍元甲生平来历告知俄国人。此俄国人闻知霍元甲威名,不敢怠慢,连忙将霍元甲让进后台,霍元甲当场质责俄国人:“为何辱我中华?”并提出三个条件:一是重登广告,必须去掉俄国人是“世界第一”的说法;二是要俄国人公开承认侮辱中国的的错误,当众赔罪谢过;否则就是第三个条件:我霍某要与之决一雌雄,并命其当机立断,色厉内荏的俄国力士哪敢出场比武,只好答应了前两个条件,甘愿登报更正和公开承认藐视中国人的错误,从而灰溜溜地离开了天津。

  宣统元年(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皮音(也称奥比音)在上海登广告,辱我“东亚病夫”。霍应友人邀赴上海约期比武。慑于霍元甲拳威,对方以万金作押要挟,元甲在友人支援下,答应愿出万金作押。对方一再拖延,元甲在报上刊登广告,文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并声言”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霍公之声威使奥皮音未敢交手即破胆而逃,连公证人,操办者也逃之夭夭。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农劲荪等武术界同仁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先生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之信念和将霍家拳公诸于世的高风亮节,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 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会长率十余名技击高手与霍较艺,败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间见霍呛咳,荐日医为治,霍公一生坦直,不意中毒于9月14日身亡。终年42岁。

  霍元甲逝世后,当时精武会弟子和上海武术界爱国人士为霍元甲举行了隆重葬礼,敬献了“成仁取义”挽联,安葬于上海北郊。转年,由弟子刘振声扶柩归里,迁葬于小南河村南。上海精武会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东阁任教。各地分会相继分起,十数年后,海内外精武分会达43处,会员逾40万之众。

  有传说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药害死之后,他的爱徒陈真替他报仇。这个传说在19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次被李小龙搬上银幕(电影《精武门》,李小龙演陈真)。但其实历史上并没有“陈真”这个人物。

  此外还有有关霍元甲的长篇历史小说《津门大侠霍元甲》,作者:冯育楠,百花文艺出版。通过作者考证的一些史料,基本再现了一代大侠霍元甲的风貌。

        五、王子平


        王子平 (1881~1973)字永安,回族,河北沧州人。出身于著名的武术世家,是上海八大伤科医师之一,先后担任第一届全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上海中医学会理事和所属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晚年,他总结一生心得,撰写并出版《拳术二十法》、《祛病延年二十势》等著作。

  近代弹腿名家首推王子平(1881~1973)。王是河北省沧县人,回族,生于穷艺人之家,祖父以皮条、杠子闻名,其父有“粗胳膊王”之称。王子平自幼苦练武功,除武术、摔跤、举重外,凡有益于拳术练功者,如杠子、皮条、扯旗、跳绳、踢毽子、游泳、骑射等,莫不研习,因此被誉为全面的武术家。

  王子平常表演石担(举重),人称“千斤王”,1918~1921年间,曾几次与外国大力士比武,都获胜利,于是名噪武术界。1928年,中央国术馆聘请他为少林门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有《拳术二十法》、《却病延年二十势》等书问世。

  附:中国武术之弹腿是中国拳术之一。其名称来源有 3种说法:一说此拳腿法快速屈伸,故称为弹腿;一说此拳起源于河南省潭家沟或山东省龙潭寺,故把弹腿称为潭腿;一说此拳由河南谭某人所创,故名谭腿,后讹传为潭腿。第 1种说法流传范围较大,尤其在回族中颇有影响。

  现代流传的有十路弹腿、十二路弹腿和六路弹腿;十路弹腿发腿与裆平, 十二路弹腿发腿不过膝, 又叫寸腿,六路弹腿是在上述两种弹腿的基础上加以简化而成的。弹腿有单练和对练, 对练也称“双人潭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弹腿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拳谚说“练拳不练腿,如同冒失鬼”,因此弹腿也被看成是武术基础训练项目之一,要求一路一法,快速有力,左右对称,功架完整,传有歌云:“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弹腿四只手,人鬼见了都发愁。”弹腿的技术从十路弹腿歌诀中可以看出其特点:头路冲扫似扁担,二路十字巧拉钻,三路劈砸倒拽犁,四路撑滑步要偏,五路招架等来意,六路进取左右连,七路盖抹七星式,八路碰锁躲转环,九路分中掏心腿,十路叉花如箭弹。

  ●王子平(1881-1973),字永安,回族,沧州市义和街人,绰号“千斤王”,饮誉中外的著名武术大家。

  沧州尚武之风甚盛。王子平生于武术世家,祖父以“翻杠子”闻名遐迩,父亲王福宏有“粗胳膊王”之称。父辈们由于练了几辈子武还是家贫如洗,便想在王子平这一代改一改家风,认为那样或许家境好起来。母亲是个豁达之人,倒同意孩子练武,认为练好了武艺不会没饭吃的。于是,他便去拜师学艺。谁知,人家却不肯收他,有的甚至说他是“挨打的木头”,是不堪造就之材。这下子可把他气坏了,他发愤一定要练出个样子来。

  那时,他才七八岁。人家不教,他就偷着学,偷着练。自己挖沟、挖坑,以此来练习跳远和蹦跳。随着沟的挖宽,坑的挖深,他的功夫也日见长进。他嗜武如迷,拿大顶、站梅花桩、举砘子、打沙袋,硬功、气功,什么都练。就是早上洗脸,他也不放过练功的机会,盛满水的木盆放在地上,他只手伸进去,先拿会儿大顶,然后再洗脸。晚上上炕睡觉,也不安分守已,而是窜上跳下,用以练习蹦跳和轻身术。他每天起得很早,有时二更天起床,顶着满天星斗,在万籁无声的寂静的环境下,心神贯注地练功;有时五更天起床,踏着遍地露水,吸着新鲜空气,一直练到旭日东升。这就是古人讲的练“北斗功”和“露水功”。烈日炎炎的盛夏,别人打着扇还嚷热,而他却穿着衣服在烈日下练功;冰天雪地的严冬,别人守着火炉取暖,而他却脱去外衣,在露天地里打拳。他还常顶着狂风,跑到城墙上练轻身法,跳进激流,到运河里去研究水性。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他都注意观察体会,领悟健身技击之道。

  王子平不但练功用心、刻苦,而且十分注意虚心向各派名家学习。在沧州,他曾拜沙宝兴、马云龙为师习滑拳;在山东,他曾拜鼎鼎大名的杨鸿修为师习查拳。他不辞山高水远,到处登门教,博取众家之长。对别人的技艺,哪怕是点滴所长,他也不肯放过。有时人家不肯传授,他就以祖传技艺作为交换条件。长年累月的练功、学习,使他这块“挨打的木头”成了名冠武林的“千斤王”。

  那还是1900年,冀鲁一带兴起义和团运动遭到了八国联军的镇压。王子平因“拳匪”之嫌逃到济南府避难。济南是有名的泉城,处处有泉境奇观。一天,王子平正在柳园喝茶,看到一群茶客围着一个“水推磨”看热闹。那水磨飞转,似车轮一般,旋力很猛。王子平看得出了神,手头觉得直痒,脱口说了句“我可以捋住它,叫它停止转动!”旁边看热闹的人听了,有的撇嘴,有的暗笑,有的用一种鄙夷不屑的目光斜睨他。看到人们这种根本不予置信的神态,王子平气儿来了,他拨开众人,上前两步,双腿一叉,来了骑马蹲裆式,身略前倾,气沉田,一伸手,一把就把那在旋转的石磨拉住了。这一把,足有千斤之力,看热闹的人都被镇住了。从此,“千斤王”的大名在济南叫开了。

  1918年9月,沙俄有个叫康泰尔的大力士来北京“献艺”。《顺天时报》连日刊登广告,对康泰尔进行了“武功盖世,名震环球……自古未有之大力士”的肉麻吹捧。这一狂吹乱捧有辱我民族尊严的广告,激怒了中华武林义士,当时,公开提出要与康泰尔比武者就有二十余人。

  康泰尔胆怯了,以“该舞台地方狭促,恐有性命危险之处”和“未得各该国领事之准许”为由,拖延比武。后来,在“欲与较量者多”压力下,才决定从9月14日至16日,“假座中央公园开万国赛武第二次大会”会场设在五色土。9月11日,北京的报纸披露了康泰尔在五色土摆擂台的消息。津沪等地武林义士李存义、韩慕侠,以及“某僧”等武士应召赶来,迎击洋力士挑战。正当双方决心一搏之际,崇洋媚外的段琪瑞卖国go-vern-ment害怕了,它以“双方比赛武力必危及生命”为由,派员阻止武力比赛,仅“许其各自演出所能之武技而分优劣可也。”在北洋军阀go-vern-ment的直接干预下,“赛武会”改为“演武会”。

  时王子平正在北京军队中供职,教授武术。他得知康泰尔举办“赛武会”的消息后,决心迎击这个洋力士。后来,北洋go-vern-ment出面阻止比武,他也并没有被吓倒,而是在9月14日康泰尔登台表演第一天,带着跟他学武的军人,“便服布置台前,康泰尔出,王君一跃登台,甫交手,康已掊地,时会场呼噪哗声大作,康就地爬起,不知潜匿何许矣!”“康大败,昨日遂不敢再登矣!”武史学家唐豪先生的《国技大观》,1918年9月16日的《晨钟》及同日的《顺天时报》对此事均有记述和报道。

  1921年,又有一个叫沙利文的美国人结伙来到上海摆擂台。主要成员有美国的乔治(体重295磅)、德国彼得(体重305磅)、美国的丁柯尔等。他们自恃阵营坚强,无可匹敌,气焰极为嚣张。他们打出“万国竞武场”的旗号,并在报上出示悬赏,说凡能打上他们一拳者赏洋五百,如把他们打翻在地,赏洋一千。这一切,激起了当时不少炎黄子孙的无比义愤。有的同胞,自动捐款物,支持武术家们为中国人争气,为国争光。上海武术界更觉得不打败这批国际流氓,气愤难消。于是,大家推举王子平去打这个擂台,并议定,如有闪失,一切身家后事由上海武林同道承担。王子平什么价钱也没讲,慨然应允。于是,双方在合同上签了字,并说定次日正式比武较量。外国经理提出,为了表示双方的友好和诚意,请比武者在场上向观众讲话。王子平走上讲台,正要讲话,这时身后忽然窜出一彪形大汉,冲王子平就是一冷拳。王知对方净些无耻之徒,对此暗算心里早有提防。他一闪身,把冷拳躲过。那家伙一拳没打上,回身又是一拳。这下子把王子平惹恼了,他避开来拳,顺势飞起一脚,把那家伙踢翻在地,随后又还报他一拳。”万国竞武场“的友好诚意,就这样被一顿拳脚代替了。

  当晚,“万国竞武场”送来一张纸条,声言合约无效,比赛取消。还说,那个打手不是他们的人。王子平岂肯甘休,他托人带口信给沙利文,说“你们不赛,我一定要赛,不见输赢决不罢休!”那帮国际流氓见势不妙,马上溜之大吉。不可一世的“万国竞武场”,就这样在上海昙花一现,随风凋谢了。

  1922年,著名画家齐白石挥毫写下了“南山搏猛虎,深潭驱长蛟”的条幅,赠给王子平,称赞他那尚的民族气节和纯熟的技艺、深厚的武功。
           六、杜心武


      杜心武(1869~1953),又名星武,字慎媿,号儒侠,道号"斗米观"居士。(1869年出生于湖南张家界慈利江垭镇,1953年逝世于湖南)是一位中国武术家,是自然门的一代宗师。因为他身材瘦削,被称为侠骨。在日本留学时,曾经飞腿打败相扑,又被称为神腿。

  驰名中外的武术家杜心武,从小拜武林怪杰徐矮子为师,学得一身惊人的功夫,早年在四川、贵州、云南一带做保镖。威震四方,被誉为“南北大师”。

  1900年赴日本留学,他在那里认识了宋教仁,两人交识很厚。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同盟会,宋教仁是同盟会的骨干,经宋教仁介绍,杜心武也参加了同盟会,并做了孙中山的保镖。杜心武担任保镖,并不是每天跟随孙中山,主要是遇有重要会议时,由杜心武组织几个人在会场内外负责保卫工作。

  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杜心武曾一度离开政坛,闭门事佛。日本入侵华北后曾试图让他出面组织华北维持会,但被他拒绝。他离开日占地区回到湖南,后到重庆,1937年开始在那里任全国抗日群众运动委员会主任。

  1939年复出,在重庆任全国人民动员会主任,赴各地发展party、会组织,与日伪军特周旋,为全民抗战奔走呼吁。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go-vern-ment接杜心武下山,曾任湖南省人民军政委员会顾问。

  1953年因旧伤复发,咯血而逝,终年84岁。

  杜心武一生之中,徐矮子对他的影响最大。后来杜心武功成名就,徐矮子回到老家四川,再无音讯。杜心武无论如何苦苦相留,也留不住。

有一次,孙中山、黄兴和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共商革命大计,清廷对孙、黄等革命party人恨之入骨,暗中派人盯梢,伺机刺杀。那天,杜心武在门外发现三个中国人行踪诡秘,开口说道:“我知道你们三个人身上都有铁器,能够拿出来让我见识见识吗?”那三个打手说:“对不起,没有值得一看的!”

  杜心武说:“你们不借,我会自己取出来!”话音刚落,杜心武一个转身,用手在他们三个人身上一摸,动作快如闪电,等到三个打手清醒过来时,身上的手枪,全到了杜心武的手中。那三个打手恼羞成怒,挥拳向杜心武打来。杜心武不慌不忙,只在中间走圆圈,一边走一边用手招架,身子像泥鳅一般滑溜,令那三个人只是看得见,却又摸不着。最后,杜心武使出他的神腿绝招,飞起右腿横扫一周,那三人应声倒地,爬起来后,拔腿就逃。

  一天,宋教仁住宅前面,来了个可疑的磨剪人,坐在板凳上吆喝。此人身材高大,虎背熊腰,年龄大约50多岁,貌似门神。杜心武一见,便知此人绝非善类。他不声不响,悄悄走到磨剪人身边,轻轻用“双龙捧珠”的招式,将磨剪人悬空举起。磨剪人大为震怒,对准杜的头部用“五雷掌”劈去,杜心武将头一扭,以右腿来了个“横扫千钩”,把磨剪人踢出一丈多远,随即一个跳步,跳到磨剪人的身后,将其双手反扣,问道:“你要说实话,来此有何目的?”

  磨剪人吞吞吐吐地说:“听说宋总长家里有能人,想来见识见识!”杜说:“宋总长身边的能人很多,你心服了吗?”磨剪人的双手被杜反扣着,痛得流出了眼泪,连连说:“我见着能人了,求你开恩吧!”后来宋教仁在上海遇刺,可惜那次杜心武没有同去,如果杜心武去了,也许能事先发现刺客。

  有关杜心武之武功及其行侠仗义的传闻,江湖上不胜枚举,津门大侠李丽久,习醉八仙拳艺多年,技艺精湛,犹以技击著称,是当时津门武林英豪,曾任官方“湖南技术大队”队长(专为训练部队武功而设)。李丽久闻传杜心武之声名,远涉数百公里,欲与杜心武一试高低。经不起李丽久的再三请求,杜心武允诺与其切磋。杜心武取来大毛巾数条,经裹两手犹如西洋拳击手套,李丽久不解问其何故,杜心五答曰“吾手重,恐伤尔耳。”言毕,两人开始交手。李丽久拳拳直捣杜心武面门,欲先发制人,杜心武则用自然门“黄昏锤”应付之,几个回合下来,李丽久不但未能触及杜心武之身,还被杜心武拳击中自己的大拇指节,脱臼肿如卵大,痛入心骨,甘拜下风。

  北京镖师赵僻尘,因走镖北京库伦(乌兰巴托)一带无闪失而闻名,擅擒拿,鹰爪功尤为称盛。曾有一飞贼求艺于赵僻尘,赵曰:“汝下房,吾欲使汝头朝东卧决勿向西。”只见赵僻尘飞身举手之际,三下五除二就拿下飞贼,令其心服口服。杜心五闻知后也一时技痒,专程与赵僻尘过招,伸手笑对赵,请其出爪功一拿。赵僻尘见杜心武身材瘦叟,初不留意,后经几次出手触及杜心武却如握绵上,油滑无着力处,杜心武的手伸缩皆如行云流水,自始至终让赵僻尘没有下手机会,两人只好握手言和。从此两人也成为相知相交的挚友。

  抗战时期,四川武林和外来的武林人物因语言不合,武学见解有分歧等发生了很多矛盾。四川武林有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叫蓝伯熙,绰号“南侠”,在民国的四川武林擂台上得过多次金章(金牌),是个让四川武术界胆寒的实力派人物。他的武学主要得自峨眉僧门、少林派,练得最得意的武功是以小功灵活见长的分筋错骨擒拿功夫和阳刚之极的硬手功夫。蓝伯熙自认为功夫绝佳,率众前往杜府,只身挑战杜心武。一见面,蓝伯熙就把自己的来意向杜心武说明。为表示对杜心武的尊敬和展示自己的武学,他还给杜心武打了一套拳法,极尽绵巧灵活和实力。杜心武不做声,沉吟一下对蓝伯熙说:“打打杀杀没啥意思,我年纪已大(当时杜心武已古稀之年),但你来了,我也不能扫你的面子,我就给你表演一套轻软功夫。”话毕,杜心武就踮着脚,用大脚趾点地走了几圈内圈手,只见黑影来回晃动,就是看不清人。演完轻功,杜心武又演练了一套软功夫,只见他将两腿一合,就成了麻花状,柔若无骨。蓝伯熙一见,自愧不能,于是握手言欢。 


       七 、韩慕侠


       韩慕侠,原名韩金镛,是当年和霍元甲同乡并齐名的大师,1877年(光绪二年)1月12日出生在天津西青区(原属静海县)王稳庄乡大泊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原非武术世家,其父韩长恩、祖父韩良模,皆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忠厚农民。

  这是当年和霍元甲同乡并齐名的大师,武林大师张占奎弟子,解放前黄埔军校首席国术教官,击败无数外籍高手,打死天津擂台俄国大力士。其孙韩建中现任中国公共安全专家大学格斗教授。电影《武林志》里东方旭的原形就是他(北京的六国饭店与一位俄国大力士康泰尔交手);在天津开武馆,1916年前后,***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并投身革命事业。为了强身健体,他拜名扬京津的拳师韩慕侠为师,学拳练武。韩慕侠当时以教武为生,最擅长“形意八卦”,除在南开任教外,还在家里设武馆授徒传艺。***学习之余,常穿一件长布大褂,去韩慕侠家里学拳练武。。因为学拳,使***与韩慕侠建立起诚挚的友谊。***曾提笔为韩慕侠的武馆,写下“韩九师堂”四字。1917年***东渡日本后,还将他学拳期间与韩慕侠等人在武馆的合影寄给拳师,以示思念之情。韩慕侠曾感慨地说:“翔宇(***)年少志高,深谋远虑┄┄我教他怎样强身,他却教我怎样做人。”

     刚满12岁的韩慕侠,随父进津卖柴巧遇张绵文家护院周镖师,收其为徒,习艺3年。后投师张占魁、李存义学得八卦掌、形意拳。20岁的韩慕侠技成犹不自满,去南方云游,遍访名师。先后拜李广亭、宋约斋、车毅斋、应文天等9九位名师尽得国术真谛回津。韩慕侠将形意、八卦揉在一起,南北两派八卦熔为一炉,融会贯通,自成一派。于民国元年创建天津中华武士会。又于民国二年自办武术专馆(宙纬路宝兴里一套四合院内)。免费授徒(《益世报》刊登义务授徒启事)。当时慕名学艺的南开学校的学生有***、于文志、梁镜尧、何树新和岳润东等;北洋女师学生有刘清扬,直隶女师学生有乔咏菊、乔咏荷姐妹等。韩慕侠武术馆培养了不少武术精英。但是韩慕侠忧国忧民的思想使他不满足办武术专馆,而想用武术训练军队,把“以武术治国”的希望寄托在军队身上。韩慕侠的抱负年近50岁时才得以施展。当时受张学良将军之邀,出任十六军千人“武术团”的教官,团部设在南关下头鸿源里一号。“武术团”即大刀队,集训于杨柳青达二年之久。

  在武术团,韩慕侠用八卦刀和连环枪的套路即用八卦刀中的“缠头裹脑”等动作要领施行顺步砍、拗步砍、左右砍、连剁带劈;把形意的五行连环枪的擘、崩、钻、炮、横五枪,变化为步枪的刺、拔、挑、崩、擘五个刺杀动作训练士兵,简单易学,有很高的实战价值。正当韩慕侠在杨柳青全力训练大刀队时,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出现了,由于军饷层层克扣,大刀队领不到军饷,韩慕侠只好变卖家产给士兵12个铜板,韩慕侠家业已空,大刀队也随之停止了活动。韩慕侠训练的大刀队在东北军易帜后,被编入宋哲元的二十九军。“七·七”事变前夕,日本进攻华北、侵略整个中国的野心早被国人识破。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根据当时的武器装备情况,就决定利用韩慕侠训练出来的千名武将,在各师团组织训练大刀队(也称敢死队)以准备抵挡日军。

  爱国抗日将领张自忠,当时是宋哲元属下的一个师长,兼任天津市市长。事变前夕,他在天津中山公园组织训练大刀队。当时把全市磨剪刀的工匠都集中到市go-vern-ment,为大刀队磨刀。每把大刀的刀锋能把罗起来的10枚铜钱一下劈成两半儿。对此,老年市民都记忆犹新。

  因卖国贼袁世凯和日本签订的卖国条约中规定,不准中国人在天津养兵,所以大刀队不穿军装。上身穿蓝褂,下身穿黑裤。当时在天津耀华中学上学的芦北口村杨寿明,曾在中山公园亲见大刀队练武术、摔跤、跑、跳等特技,后听一位同仁说,当时张自忠部的武术教官就是韩慕侠。

  在“七·七”事变的当天夜里,张自忠属下一位姓张的团长,组织大刀队夜袭日军侵华总指挥部海光寺。据当时大刀队的队员说,大刀队已把日军总部的一切通讯线路完全切断了,单等一声令下,就把日军侵华总指挥部端掉。可是,在此紧要关头,国民party军事委员会电令不准抵抗。因而功败垂成,以致张团长挥泪离津门。

  转天,二十九军大刀队某部的一个连撤至峰山庙一带(即现在的大寺镇)时,接到情报说有日军坦克车两辆来天津城侦查,于是,大刀队围住敌坦克车一顿猛打,打死日军二名。这一战绩,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的百姓。峰山庙一带各村村民自发烙大饼,炒鸡蛋,烧开水给大刀队送去,对抗日杀敌的军人表示诚挚的慰问。午后,大刀队沿津盐公路向南撤去。

  据闻,张自忠属下的这位张团长并没走。他率领大刀队在马厂减河一带的小王庄、万家码头,西至唐官屯等地,与敌大战10数次。大刀队的武器不光是大刀,俗称:“二十九军三大件儿,长短枪,大刀片儿,鬼子见了腿打颤”。韩慕侠训练大刀队不仅重视武技训练,还十分重视对士兵的爱国教育和武德教育。所以大刀队队员的素质都是比较高的,打起仗来奋不顾身,骁勇无比。在马厂减河一带他们与日军奋力拼杀,虽有很多人为国捐躯,但日军也伤亡惨重,死人不计其数。据百姓讲,当时流的血把马厂减河的水都染红了。日军战亡的死尸不敢在白天运。只在每日夜间用橡皮船和其他船只沿赤龙河和卫津河北运。这是大芦北口一带村庄的老辈人亲眼得见的。

  有关大刀队抗日杀敌的传说还有很多。1936年,亲日派汉奸王克敏搞“冀东自治”,他把冀东八县拱手让于日本,当时国民party在通州驻扎的军队是二十九军赵登禹部。日军侵占冀东时,烧杀奸淫无恶不做,激起当地驻军的无比愤怒。在大刀队中有位曹州人(姓名不祥),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愤起抗日杀敌。他单身在日军大队人马耀武扬威地行进中,闯入敌队,一刀劈死日军的指挥官田代。他也在日军的乱枪射击下壮烈牺牲。这位曹州烈士的壮举与牺牲,激起赵登禹部全体官兵的愤慨,结果一举血洗了整个通州。对日本的军人、商人及其家属见一个杀一个。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通州事变”。此外还听说大刀队在喜峰口等地对日作战中,也都打了胜仗。

  喜峰口一战“大刀队”显威风。民国二十二年,日军发动猖狂进攻。驻守在长城一带的二十九军战士同仇敌忾,英勇抵抗。大刀队在喜峰口换防之际,突遭万余日军进攻,双方激战,使日军伤亡惨重。因喜峰口是战略要地,日军又以3万兵力抢占喜峰口。我方刘汝明、冯自安、张自忠、赵登禹等部,决定将各部“武术团”受训成员临时组成大刀队,出其不意冲入日军阵地,将山头日军全部用大刀砍死。次日,日军又疯狂全线进攻喜峰口、古北口。大刀队则埋伏在峰峦隐蔽处,待日军一到,便蜂拥而出,奋勇拼杀,给日军以重创。紧接着,大刀队又袭击了日军炮兵阵地,毁其大炮多门,大刀队勇士多数壮烈殉国。喜峰口一战,大刀队在抗日中显示了威力,给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以致命的打击。 


      八、李三(纵然轻功盖世,还是惨遭河蟹。)

    燕子李三,原名李景华,1898年生于京东蓟县。幼时随叔父到沧州落户,艰苦度日。沧州习武之人众多,他也跟着学了点武艺。因其禀赋较好,身体轻快,渐渐地,爬墙上树易如翻掌,非一般人所能比。由于家境贫寒,及其年纪稍长便开始四处偷盗,曾在河南、湖北等地屡屡作案,有一次竟然偷了洛阳警备司令白坚武家的财物,名声大振。

  为了增强本领,李景华曾隐姓埋名到少林寺学艺,几年苦练,功夫大进。此后,他沿着平汉线来到平津一带活动,曾在北平右安门外关厢居住,放开胆子大量作案,不久以后便有了“燕子李三”的名头。

  “燕子李三”究竟有什么样的高超武艺?他当然不会有传说中的“燕子三超水”的轻功,不能在水面上点水而行。但他的武功确实非同小可。这可以从他的作案对象中看出。他的作案对象不是小家小户,而是深宅大院、高墙阻隔、护卫森严的富家大户。在这些地方,他能够来去自如,这不能不说他有超常的手段。他可以头朝下,借助一些工具,身子像壁虎一样紧贴墙壁往上爬;也可以将系有长绳的铁爪抛于高墙或树枝之上,然后攀着绳子爬上去:还可以用脚蹬墙,借劲使力,巧妙地越过障碍;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撬开各种锁子……具有这些本事,再加上作案前周密细致地摸底,并配有特制的药水等,“燕子李三”很少失手,作案无数。他甚至到临时执政段祺瑞的府邸行窃,还偷过国务总理潘复、执政秘书长梁鸿志等人的财物,所以,名声越来越响,轰动一时。每次作案后,为显示自己艺高胆大,燕子李三还故意戏耍权贵,仿效传奇小说中诸如花蝴蝶、白菊花等大盗的做法,把一只用白纸叠成的“燕子”插在作案的地方,显示自己明人不做暗事。 “燕子李三”的绰号便由此得来。

  当时时局十分混乱,当权者即为国之巨蠹,为富者往往不仁。因此,老百姓对于专偷富人的燕子李三倒有一份亲切感,把他看做梁山好汉时迁一样的人物。燕子李三有时候也将偷窃的部分财物分给百姓,受到百姓的称颂。有报纸就曾这样报道:燕子李三“得赃数千元之巨,初冬往游城隍庙,见附近居民以贫苦者太多,遂起怜悯之心,每人一元或二元,任意施舍,遂为侦缉队注意,跟踪逮捕”。

  实际上,在全国范围内有两个“燕子李三”。一个是河北的老“ 燕子李三”,他大约活动在清末民初年间,原名叫李鸿,武功高强且劫富济贫,是个义盗,后被反动军警设计逮捕,惨遭杀害。民间流传的许多有关“燕子李三”的故事实则就是以他为原型的。另一个就是山东的“燕子李三”,这个李三原名李圣武,禹城李家庄人,因排行老三而得名。他虽然也会一些拳脚功夫,但自小不务正业,发展到后来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他的成名原因比较多,一是当时李圣武为了扩大自己在道上的影响,就把老“燕子李三”的事嫁接到自己身上,到处吹嘘自己能“飞檐走壁”无所不能;再就是每次被抓之后,李圣武总能靠金钱打通关节,有惊无险,而国民partypol.ice局为了掩饰自己收受李贿赂的丑行,也帮着吹嘘他会“飞檐走壁”、“缩骨功”,为李犯的屡屡逃脱寻找借口。而且当时有一个大的时代背景非常重要,就是济南刚刚解放,城内局势还不稳定,国民party在城内残留了大量的军警特务及反动道会人员伺机搞破坏,李圣武也是他们的候选人之一。基于上面的几个原因,李圣武是“燕子李三”的传说也就逐渐地混淆视听,终于造成了人们的一种误解。 燕子李三,从穷人和侠客沦落为窃贼和淫贼,虽然他的武功和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但是当他被擒并处死,人少怜之者。关于李三的传说也极其纷杂,以其名气之大,相信是有真功夫的。段云鹏是30年代名闻京津的飞贼,与“燕子李三”齐名,人称“赛狸猫”,后成为国民party军统特务。建国后1954年潜入大陆被抓,据说从广东运往北京的时候,为了防止他捣乱,就把他绑在一个担架上抬进飞机。到北京后被装在一个大铁笼子里,他说,这个笼子我认识,当年李三就是被这个笼子关的。 ——注意,这时候他已经五六十岁了。

        九、海灯法师


海灯法师(1902~1989)
        海灯法师俗家姓范,名无病,四川省江油县人,公元一九○二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出生。

  海灯法师本名范无病,自幼聪慧勤学,酷爱文学和武术。他十九岁考取四川大学文学院,因家境贫寒,改读公费的四川省警监专门学校。在成都求学期间,他参访了云游来川的山东道士智涵子和嵩山少林寺和尚汝峰等著名武师,从此便和武术结下不解之缘,以至最后舍弃学业,潜心习武。一九三一年春,无病厌于省城的喧嚣,经友人安排,来到新都县城南六里的镇静庵。

  镇静庵是宝光寺的脚庙,建于明代,占地二十余亩。此庵的中轴线上,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殿、观音殿和定秀山,两边为厢房,周围是林园,环境清静秀美。镇静庵的住持为佛泰长老,这位年逾花甲的高僧,曾作过新都县佛教会会长,宝光寺都监,因精于修持,在四川佛教界深孚众望。佛泰长老也喜好武术,但涉猎不深。他有一个名叫源清的徒孙,年方十一、十二岁,常喜舞拳弄棍,却苦于没有高明的教师引导。无病的到来,使佛泰长老欣喜万分,遂待以上宾之礼并叫源清拜无病为师。每天晨钟前、暮鼓后,在庵后定秀山的柏树林中,无病坚持不懈地教授源清的武艺,使这位出家不久的小沙弥很快掌握了五行功、达摩功、少林精拳、少林棍法、子龙枪法、青龙刀法、九步连环拳,以及单、双板凳拳等软硬功夫。

  无病练武之余,还在庵内东花园的客寮中读书习字,作赋吟诗。他在《闻钟》诗中写道:

  清影穿帘月色高,此心未肯负良宵;蒲牢频助发深省,幽梦惊回驷马桥。

  同时,由于无病长期居住寺庙,接触僧人,对佛经中的哲理也产生了浓厚兴趣,遂萌动了出家做和尚的念头。佛泰长老原打算收无病为徒,但深感自己年事高迈,学识浅薄,不能使无病得到更多的教益。正踌躇间,他忽然想到成都昭觉寺方丈、学问渊博的智光法师作无病的师父最适合。但又考虑,昭觉寺是十方丛林,不是子孙庙宇,按佛门规矩,智光法师是不能在昭觉寺收徒弟的。于是,佛泰与智光商议,把收徒地点定在成都五岳宫。

  一九三七年暮秋的一天,佛泰长老雇了两辆黄包车同无病从新都去成都,无病辞车不坐,坚持步行。路上,只见无病两脚生风,一口气跑到驷马桥,把黄包车丢得老远。到了五岳宫,无病请佛泰长老为引礼师,进大殿拜见智光法师,法师为无病披剃,授以“三皈”、“五戒”,取法名为海灯。同年初冬,海灯又到昭觉寺智光法师处受具戒,成了正式的和尚,自号“常精进僧”。不久,海灯又担任了昭觉佛学院的国文教师和武术教师。那时,宝光寺是与昭觉寺齐名的佛教禅宗丛林,寺内方丈贯一老和尚禅学精深、德高望众。他在任方丈前,与佛泰长老同为宝光寺的“四大班首”之一,任方丈后,智光法师和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能海法师都是他的受戒弟子。因此,海灯法师出家前后常来宝光寺向贯一老和尚学习禅法,并兼教宝光寺僧众武术。几十年来,海灯法师与宝光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一九四五年,海灯法师云游出川,遍访名山巨刹,演授拳术武功。次年行经嵩山少林寺时,被该寺住持德意长老聘为国术教授。解放后,海灯法师多次参加一些省、市和全国性的武术比赛及表演,还担任上海市体育宫武术教练。他在习武的同时,坚持研究佛学、医学和文学。他对我国古典文学兴趣浓厚,特别对旧体文坛造诣更深,向为海内外名家所称道,已经出版的著作有《少林云水诗集》等。

  一九六七年深秋,海灯法师从上海返回四川。他在故乡江油县重华镇的山边结了一间简陋的茅逢,取名“本愿精舍”,并写诗抒怀:

  占得恒河一点沙,半瓢白水过生涯;海滨抛却名人社,山麓结成开士家。

  海灯法师终年隐于山乡,练武授徒,深居简出,过着苦行僧的淡泊生活。但是,他身不离少林功,心不忘少林寺。六年后的初春时节,他怀首“古稀不作衰龄想,两脚犹堪踏九州”的雄心宏愿,带领徒弟四人来到河南嵩山,探访了阔别近三十年的少林寺。这是海灯法师第六次故地重游。来到寺内,但见雪飞鸟鸣,苍松依旧,忆及昔日“闻钟起舞”、苦练少林硬功的景况,不禁感从口来,随口吟诵道:

  雪花六出鸣啼鸟,海燕双飞忆卧龙。三十余年唯好梦,百千万劫亦英雄。临行加顾少林径,益我难忘子夜钟。

  归途中,他又写了《重游少林四绝句》,其中一绝云:

  嵩山技击名中外,少室健儿遍九州;人日我来春正好,光景无边雪未休。

  表达了对少林武术的高度赞誉和对少林寺的深厚感情。

  粉碎“四人帮”后,海灯法师欢欣鼓舞,他又命笔写道:“冷坐十年成底事,但向人间作白牛”。愿在其有生之年,为振兴少林武术鞠躬尽瘁。一九七九年九月,香港长城影业公司和峨眉电影制片厂合拍大型新闻记录片《四川奇趣录》,海灯法师毅然带领弟子们,来到川西名刹宝光禅院,表演了精彩的“二指禅”、“童子功”等少林武术,赢得了“功深面壁、绝技惊天”的赞语。当时,宝光寺僧众和新都不少青年纷纷向海灯法师学习少林武术,法师尽心施教,不知疲劳。他在《宝光寺杂咏十首》诗中有云:

  高山流水几经年,洗髓无能未敢眠;愿将所学传新学,玉宇澄清乐有年。

  体现了海灯法师老当益壮、勤奋不辍、将自己的少林绝技传授给青年一代的可贵精神。此间,笔者与海灯法师过从甚密,曾向他学习剑术、求教诗法,并有《敬呈海灯法师》七绝四首相赠。海灯法师将离宝光寺时,乃回赠以《留别新都冯君》七律一首:

  云水光中洗眼来,风尘亦识谪仙才。青山娱目万千里,白月传心三五回。

  一剑有知增慧业,十年无语对秋崖。人间到处皆亲友,辅世不须问劫灰。

  海灯法师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了继承和发展我国少林正宗武术,一九八二年底,他谢绝了国外的聘请,在耄耄之年,重返少林寺。“来到少林梦亦新,千峰挺秀见精神”。在这座充满生机的“天下第一古刹”,海灯法师不辞辛劳,课徒传艺,为振兴少林武术、振兴中华武术鞠躬尽瘁。当时,新都及四川各地的弟子曾不远千里,前往少林寺探望海灯法师,法师与他们合影留念并写《忆蜀》诗相赠:

  万峰独逊此峰幽,满目榴红绝顶游。一片白云生足底,几多大事记心头。

  爱人以德真名宰,辅世忘功契上流。记得来时清静路,半钩新月映平湖。

  诗中所吟的清静路,实指新都的宝光禅院,所吟的平湖,实指新都的升庵桂湖。

  海灯法师“得达摩正宗,怀惊人绝技”,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传奇的一生,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少林海灯法师》的彩色电影。一九八四年四月中旬,摄制组陪同海灯法师一行回到宝光寺,与僧俗旧友及文武弟子们相聚。年底,他刚在北京拍完这部电影,又应中央电视台和成都市外办的联合邀请,冒着风雪严寒,带着高徒范应莲、李兴友等人赶到宝光寺,参加拍摄反映佛教徒生活、由笔者编剧的电视片《佛门生涯》。因此,笔者有幸又一次得到法师的赠诗,勉励之情,溢于毫端:

  宝光妙意几人知,曾向峨峰礼导师;何期桂湖遇才子,此行端不枉游资。

  同时,海灯法师在一个雨雪交加的黎明,去访问由他新都的弟子执教的武术训练班,法师高兴地对正在练功的学员们说:“你们都是童男童女,‘童子练轻功,越练越上冲’,希望你们学好武术,练好本领,为‘四化’献力,为国家争光”。

        十、许世友


      许世友(1905-1985),原名仕友,字汉禹。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一 

  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出生在河南省新县泗水店许家村一个贫苦家民家庭里。童年时的许世友,每日里跟着父兄放牛、砍柴、耙草、搂树叶,过着糠菜半年粮的日子。为了生计,7岁时就给武术拳师当杂役,8岁时便离开亲人,离开家乡,去嵩山少林寺开始了艰苦的学武生涯。八易春秋,学会了十八般兵器,也学过飞檐走壁。16岁时因打死一地主儿子被迫离开少林寺,后在洛阳参加了童子军。   

  1925年,许世友从童子军调到第十五军第一师当排长。次年8月,该部队改为国民革命军,许世友被编入湖北省防军第一师第一团任四连连长。在傅孟贤等**的教育和影响下,许世友接受革命思想,于当年9月参加了Communist主义青年团。
 
  1927年8月,许世友决心脱离旧军队,到黄安、麻城去找Communistparty。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许世友返回家乡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几次游击战斗中,都冲锋在前,表现勇敢,不怕死。同年,加入了中国Communistparty。11月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开始了在人民军队的漫长革命生涯。

  二  

  1928年至1930年许世友先后担任红军第三十一师司令部特务队班长、排长、连长。许世友能征善战,在险恶的战争环境中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在此期间,曾7次参加敢死队,2次担任敢死队队长,4次负伤,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32年,许世友升任红十二师第三十四团团长。他指挥部队在柳林河阻击敌人的3个旅,打到最后,两个团兵力仅剩下120人。他们坚守阵地,同强敌抗争,寸步不退,完成了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任务。

  1933年10月,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副军长兼二十五师师长的许世友,率部在四川万源抗击刘湘为首的四川军阀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六路围攻”。在长达4个月的坚守防御战中,许世友指挥3个团的兵力,发扬与阵地共存亡的气概,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垮了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胜利完成了保卫战任务。许世友身先士卒,在同敌人短兵相接时,挥舞特制**大刀,展开惊天动地的肉搏战,一把纯钢的大刀,竟然砍得缺锋卷刃。此战结束后,被提升为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接着率部征战四川。   

  1935年8月下旬,Mao.ZD、***率领红军右路军长征北上走出草地时,国民party军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师在甘南包座进行“堵剿”,许世友奉命率红四军和红三十军一起,与国民party军鏖战两天两夜,最后拼杀了4个小时的大刀,全歼胡宗南一个师,攻克甘南重镇包座,为红军北上打开了通道。  

  此后,由于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许世友所在的红四方面军先后3次往返于草地,历尽千难万险,备尝艰辛。1936年2月,许世友调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直辖骑兵部队担任前卫,沿途不仅担负侦察道路、筹集粮草任务,还参加了大小共70次战斗。3000多骑兵,打到甘南渭县时只剩下200多人。  

     红军到达陕北后,许世友由骑兵师调到红军大学进行学习深造,并投入清算张国焘错误的斗争中。 

  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身为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副部长的许世友,义愤填膺,请缨奔赴抗日战场。1938年春,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副旅长,随朱德总司令出师太行山,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激流之中。同年12月,又随刘伯承、Dengxp进军冀南。
 
  1939年2月上旬,许世友和旅长陈赓在威县以南香城固地区,以预伏的方式,诱歼日军一个加强兵中队,毙敌大队长以下200人,生俘8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同年秋天,许世友调C.P北方局party校学习。  

  1940年9月,许世友调任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到任后便立即率部挺进胶东。1941年春,指挥胶东地区八路军和地方武装,打击反 共顽固派部队、打击敌伪,开辟了胶东地区抗日斗争的大好局面。   

  1942年2月,许世友调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参谋长,同年10月,任命为胶东军区司令员。此后,率领胶东抗日军民同日伪军展开了一场智与勇的斗争。在反“扫荡”、反“蚕食”斗争中,**胶东军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他们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创造了10多种地雷和30多种埋雷、设雷手段,动员15万人民群众参加了为期5个月的烟、青公路破袭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和“蚕食”,打得日伪军心惊胆寒。  

  1945年春,许世友率部讨伐国民party投降派赵保原,克万第,战左村,席卷五龙河两岸,清除了胶东抗日的障碍,为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  

  四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正在C.P山东军区party校学习的许世友,立即带领在party校学习的胶东地区干部,昼夜兼程,纵马急驰,直奔胶东。许世友遵照Mao.ZD、朱德关于消灭一切拒降之敌,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命令,指挥胶东部队解放威海,攻占烟台,挥师平度。平度大捷后,又积极组织和输送主力部队渡海进军东北。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许世友抓住战机,指挥胶东军区部队一举攻下胶县城,消灭了漏网的日本侵略者的鹰犬赵保原。随后,相继攻克高密、即墨。在6月22日至10月10日的3个月内,在即墨、城阳公路一线展开了英勇的阻击战,歼国民party军1万余人,粉碎了王耀武“半个月打通胶济路”的计划。  

  1947年1月,胶东军区主力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许世友任纵队司令员。2月,率部西进,参加了莱芜战役。接着又挥师北上,在白马关打了个漂亮的阻击战。同年5月,指挥华野九纵队参加了全歼国民party整编第七十四师的孟良崮战役。8月,又与谭震林一起,指挥4个纵队又2个师,接着取得胶东保卫战和张(店)周(村)、昌(乐)潍(县)、兖州诸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party对山东的重点进攻。1948年3月,任华野山东兵团司令员。  

  1948年9月,许世友和谭震林、王建安一起,按照中央军委和华北野战军指挥部的部署,发起济南战役。经过8天8夜的激战,攻克山东省省会济南城,歼灭国民party军10万余人,活捉统掌山东军政大权的王耀武。济南战役的胜利揭开了伟大战略决战的序幕。

   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美帝国主义挑起了侵朝战争,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大门口。1953年,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赴朝参战,参与了当年的夏季反击战役。这次战役突破了敌人的防线,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   

  1954年2月,许世友归国后调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10月兼任副总参谋长。次年初,参与组织了一江山岛战役,胜利收复一江山岛。1955年3月,任命为南京军区司令员。4年后被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在此期间,许世友把主要精力放到保卫国防安全和加强部队建设上。他奔波于海防前哨和纵队,深入基层和国防施工现场,带头下连当兵,抓紧合成训练,重视部队作风养成。1964年,他在叶剑英、罗瑞卿的倡导下,积极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练兵运动。  

  1973年底,许世友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次年1月,指挥西沙自卫反击战严惩了入侵的南越军队。1979年初,许世友不顾年逾古稀,指挥了广西方向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 

  10年动乱中,许世友同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林彪反革命阴谋败露后,许世友奉命迅速地收拾了林彪在华东的几个死党,为人民除了害。  

    许世友是C.P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八届十二中全会递补为中央委员。在C.P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担任过国防委员会委员和第一、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2年9月,在中国Communistparty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副主任。  

  许世友于1985年10月22日在南京逝世,终年80岁。


歡迎進入還舊樓個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