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远程打印机:1958年6月,周总理在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劳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6:51:40
侄儿忆周总理:开国大典上穿的是平时的衣服 

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25周年纪念照

  6.周总理会讲一点广州话周总理和傣族群众在一起。周总理视察邢台地震灾区时慰问灾民。周总理在十三陵水库工地上劳动休息时和工人们在一起。周总理视察河北省时,坐在门口与农民聊天。1955年,周总理和各族青年在一起。


1958年6月,周总理在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劳动。


爱心


1961年5月,周总理在邯郸纺织厂视察时品尝职工饭菜。

人类对水的需要比吃饭还重要,水是人的生命源泉。
北京是个缺水的城市,历来“水”就显得很珍贵。50年代,儿时的我家住东城,每家都有水缸,打我记事院子里就没有水,听老人们说原来有一口井,近几年水越来越少了,打不出水来了,现在就靠买水了。那时每天上午有位老大爷推着木制水车,车轮子咯吱咯吱地响,拖着长音叫卖着:“水!水!”孩子们老早就在院门口张望着,看到木车的影子,立马跑回家告信,帮助家人拿盆、桶的买水,到进缸里。但是,到了夏天下大雨,冬天下大雪木车推不动时就盼不到水车来了,人们想方设法的省着用水。早上洗脸,半小盆水几个人用,老人小孩先洗然后才是爸妈洗,其实就是擦擦脸。

毛主席周总理亲自参加水库建设
我记得,新中国成立以后京城修的第一座水库就是十三陵水库,那是1958年建成,毛主席和中央领导都参加了水库建立,现在人们在大坝外坡上能看到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十三陵水库”五个大字。
1958年5月25日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来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义务劳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走向工地,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水库工地劳动,极大地鼓舞了10万建设大军,当日上坝土方量达到5.1万立方米,创下施工以来的日最高纪录。
那年周总理已经60岁。一次运料时,他不小心被石头砸破了手,大家劝他包扎、休息一下,周恩来笑着说:轻伤不下火线嘛!一位社员高兴地说:“过去的皇帝强迫人民替他们修陵墓,今天,共产党领导我们修十三陵水库,多打粮食改善人民生活。毛主席和我们一起劳动,我们真是太幸福了。”
当时,社会各界把到水库工地参加劳动视为一种荣誉。就连中国佛教协会的几十名僧人也主动联系,要到工地参加劳动。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排队买饭时被人发现,大家就说: “老侯,来段呀。”侯宝林就当场说一段。十三陵水库修建过程中,近40万人参加了义务劳动。连在京的各国驻华外交使节、国际友人及其他人员5万余人。在水库建设的那些日子里,领袖与人民水乳交融,体现了艰苦奋斗、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和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首都人民的奋力拼搏下,十三陵水库提前建成。58年7月1日党的生日这一天,举行了落成典礼。

新中国成立以后京城第二座水库:密云水库建于1958年9月-1960年9月,密云水库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称。它是北京市民用、工业用水的主要来源。
周总理曾六次到工地视察,从水库设计、坝址选定,以及施工中关键性问题的解决,都凝聚周总理的心血。1958年9月10日,毛主席来到水库工地视察,
在建成后,毛泽东主席、朱德委员长、江泽民、温家宝等也曾多次到密云水库视察、指导工作。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关怀密云水库建设。
十三陵水库和密云水库的落成解决了市民的吃水问题,至今老百姓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

为了“水”引起的风波
60—70年代,北京有了水,但是,要把水从水库引进千家万户,何等容易,要铺设多少管道,人力物力一时难解决,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办,当时每个院子安装一个公用水管,我家院子20多户的单位宿舍,只有一个龙头,大家排队打水,有人在水池边就洗菜、洗衣了,还有的在水池边刷尿盆,矛盾大了就会经常听到吵架声。到了冬天水池周围都是冰,滑倒的人常见,三九天水管冻了,还要烧火考,热水浇化冻,水流成河晚上地面又冻了真变成溜冰场了。


“水”也变的时尚了
80年代,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了,高楼耸立,我们搬到单位新盖的宿舍,住进单元楼,家家有厨房、卫生间都有自来水,真是一步登天了,人人都乐开了花。
90年代以后,人们都逐渐富裕了吃穿都讲究时尚了,不仅要“吃好”,连喝水也要健康了,现在有纯净水,矿泉水,弱碱性天然水到底是哪种水最好啊,我都分不清。商店里水瓶都穿上五颜六色的外衣,什么乐百氏,雀巢,娃哈哈,景田,农夫山泉等如今“水”也变得时尚了。





毛主席到十三陵水库1.jpg (82.12 KB, 下载次数: 2)

 

周总理当年在十三陵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