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50元货币图片大全:思维和写作的关系密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3:48:40
思维和写作的关系密切。(2007-04-24 13:41:54) 分类: 关于写作  

[第四章第二节]

思维和写作的关系密切。

 

    思维是写作能力结构的支柱。一个人要能够写文章,应该具备多种能力要素,如思维要素、素养要素、秉赋要素、技术要素等。在写作活动中,这四方面的因素发挥着“合力”的作用,其中任何一种能力的缺失,都不可能使作者写出较好的文章。但是,在这四种相互联系的要素中,思维要素自始自终控制其它要素的运用和发挥,没有思维力作支撑,其它要素的作用就无从谈起。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首先立足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写作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也首先是思维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一、思维训练

写作训练必须围绕思维训练进行。人的思维不只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写作训练立足于开发主体的思维能力是符合人的思维规律的,所以加强思维训练是提高写作能力与水平的根本出路。思维训练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尽可能多地掌握事物的动态变化。

人们对客体的感觉和观察,不能只是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式上,而是要从事物变化的动态过程中去知觉。我们对客体的感觉和观察就应该立足于此。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拓展主体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才有可能接近客体的“真实”,才有可能避免“一好则全好,一坏则全坏”的简单认识和判断。

第二,要调动思维的创造性。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对世界的真切发现和认真发言。我们要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认识,哪怕这些发现和认识还存在某些不足,但总比千人一腔的八股文章有活力有生气。

第三,改变直觉思维的范式

直觉思维表现在写作上主要是直观性描述和单一的情感表达,它是一种低层次的形象思维形式。由于这种思维活动停留在事物的表层结构上,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认知也就局限在一种线性的因果联系的观照中,所以写作思路狭窄。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训练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考察事物,从事物的多维关联和整体性上去把握事物的特征,扩大生活视野和思维向度,增强对事物的“立体”认识能力。

第四,加强辩证逻辑思维训练。

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都是必须遵循的思维规则。相对于辩证逻辑,形式逻辑的静态范畴更容易掌握一些。由于辩证逻辑使用的是动态范畴,教我们从事物的广泛联系和不断发展中去认识事物,使思维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思维的活力,避免思想的偏激和僵化

[1]

思维训练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

事物说明法。

   这里的事物包括客观事物与抽象概念。对客观事物的说明要求准确地描述其外部表象,并分析、概括其抽象意义,而说明的对象则不必为人们素常以为需要说明的重大、复杂的事物,因为这类事物通常已有相对固定,且较为合理的说明模式,对它们的理解与说明并不一定需要更多的独创性。相反,一些极普通事物却可能更需要调动全部的主动性和想象力才能说明清楚,比如一张毛边的纸、墙上的一块斑迹、一个婴儿的啼哭或笑靥……对抽象概念的说明亦无须选择“国家”、“政治”等“大”概念,也以挑选那些我们平时认为很简单的,甚至无须解释的概念为宜,恰恰是想完美地说明它们才更加困难,如“玩”、“赌气”等。也可以试作近似概念的判别,也就是近义词的解释,如“雄浑”与“浑厚”、“奢侈”与“奢华”等。

程序的说明

程序说明即对一行为过程从头至尾予以清楚的、有层次的叙述。同样,也应以看似简单却难以确切表述的日常行为为目标,如“系鞋带”、“打领带”、“包粽子”。

概括式说明。

它主要是训练对事物的总结概括能力。方式如叙述一篇文章、一本书的大概内容(缩写便属于此类),叙述一件事情,如球赛、车祸等等。要求精练、准确、突出要点。

扩展式说明。

它与概括式说明恰好相反,要求把简单的事物扩展开来,(“扩写”训练属于此类)还可以描述一幅画,解说一段乐曲,阐释一段格言等,要求富于联想和想象,内容丰富

形象化说明。

它要求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形象事物,比如举例说明什么是“尴尬”,什么事能令人“哭笑不得”,什么事“有伤大雅”,什么问题叫人“百思不得其解”等。

      

       思维训练可以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进行。美国的写作教学就十分重视作文教程中的思维训练,由唐纳德·姆奎和罗伯特·爱特温合编的《写作中的思考》,其主要章节为:

㈠开头
1.用字
2.比喻(隐喻)
3.观察和推论
4.抽象和具体
㈡ 理清思想
1.下定义
2.分类 
3.说明
㈢发现相似点
1.比较和对比
2.比拟类推
㈣ 发展的顺序
1.描写      
2.叙述
3.过程分析
4.原因和结果
㈤ 提出主张
1.争论
2.说服 [2]

 

可以看到,这里论述了写作的全过程,而每一过程的出发点及核心都是与思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二、写作训练

    写作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这里准备谈的只是其中的几种,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也都掌握这些训练方式。但光掌握方式还不够,关键是要理解这些训练方式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实现这些目的。

1.片断写作

片断写作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尤其是表达的技巧、文体的技巧等。具体形式则主要体现在句、段等的构制。

英国和美国都十分重视句子、段落、篇章的组织构造。如美国罗伯特·柏德尔的《从句子到段落》,英国麦里斯·伊姆霍夫与赫尔曼合编的《从段落到语文》等专著,都详细地讨论了句子和段落的组织结构。密苏里大学英语系的罗伯特·威尔森编著的《写作:分析与应用》一书,对用词、造句、谋篇幅布局的相关知识做了系统的阐述。其章节目录为:

 

一、句子的实力:引言、描写句、其它描写句、叙述句、说服句、比较和对比句、句子的次序、给编辑的信、学生短文、造句的技巧、简单句的成分、复杂句的成分、句子的成分。二、段落的实力:段落是什么?把肉填进骨架里、开始和结束、组织结构上的问题、段落组织的程序、句子的次序、描写一个事件。三、短文的实力:引言、培养、回顾、定义和讨论、描写、写作、幽默、人物评议。 [3]

 

美国中学写作训练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写中心句,并且发展它。这也是一种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片断写作训练方法。具体程序为:

 

A.准备一些能够作为段落中心句的句子。

B.利用15-20分钟时间把一个中心句展开成一个段落。

C.课堂其它时间用来讨论,围绕以下问题:

1.这一段落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否充分说明了它?
2.段落的其它部分是否紧紧扣住了中心句?
3.为了使思想发展顺利,重点不致转移,每个句子是否都与上一句紧密衔接?
4. 他的写作有没有给你留下印象? [4]

 

我国也有人在这方面做了较有成效的研究及实践。下面是李宝宏老师提出的初中作文片断训练方法:

       

 1.片断训练的涵义所谓“作文片断”,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做这种片断的写作练习,就叫“作文片断训练”。其训练类型共有三种:描述性训练:就是选择景物的一个方面,撷取生活海洋中的一个小浪花,截取生活的一个断面进行叙述描绘。说明性训练:就事物的一个方面作介绍。评议性训练:就一件事、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影视片简单的谈点个人看法,不求多、不求全,谈清楚某方面的感受或体会即可。        2.片断训练的针对性片断训练的主导思想是,从局部着眼,培养学生的“眼力”和“手力”,让他们用自己的笔随时写下“眼所见”“耳所闻”,从一点着眼,从小处着手,逐步提高,过渡到构思作文,得心应手。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之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所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是引导学生增强对各种新变化的敏感性,能留心并发现它,能抓住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将看到的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用片断形式反映它。其次,作文片断训练,可作为培养学生想象力,促使文章生动的一条有效途径。经常写生活细节,有意无意去观察认识生活,就会熟悉生活,即“世事洞明”。当需要反映某些生活断面时,脑中自然就会产生类似的景象,而且还能从这些图景里生发出清晰的生活细节,这就是一种想象。写作、想象、生活实感互相作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想象。也是丰富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例:在描绘“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劳动者时,首先想到的是古铜色的脸膛上汗水淋淋,进而想到他在不停地挥动锄头等。这是因为你早就有生活实感,在此基础上又加工创造出了新形象。把这些想象的内容写下来,使想象和写作结合起来,用“写”促使你“想象”,又用想象使写作内容不断丰富、生动。同时片断训练过程中,常写常改,日积月累,写作技巧娴熟了,描述得细腻而适度了,文章自然就生动了。最后,片断训练的可行性。作文片断训练耗时少,短者十来分钟,最长也只用一节课的时间。而师生间的反馈却快而多,可当堂评改,灵活性大,训练机会多。因此,这种训练方法方便易行。3.片断训练的具体方法片断训练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是笔头练。它包括:仿写教师在教课时,可抓住课文中某个细节或片断,结合作文要求加以分析,布置为作文。仿写,不可照抄照搬,要同中求异,从相同点悟出不同点,“照猫画虎”要画出虎气。例,学习了《故乡》中势利、尖刻、自私的杨二嫂的肖像“漫画”后,可让学生写个有类似性格的现实人物肖像,既写与之相同之处,又表现其不同处:杨二嫂是细脚伶仃的圆规,双手搭在髀间,而现实中也许有个胖萝卜,双手叉在腰际。生发。就是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生发开去,加上或延伸课文中的情节,再造细节,这比仿写更进一步了。例如,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后可布置“皇帝的辟谣演说”;学习了《变色龙》后,可作“奥楚蔑洛夫见到将军哥哥了”等。当然,不必限于课文,还可以找有关的文章作为范文分析,让学生根据其中适合的材料进行片断练习。修改。可采用面改和学生互改两种方式。面改时,指出其优缺点,督促其改正不足,发扬优点。学生互改,实际上就是让他们互相讨论交流、提高的过程。教师可择其善者作为范文,予以评点。其二是口头练。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机会,弥补笔头练的不足,避免其单调性,增强作文的趣味性,调动其作文积极性。口头练,题材要选学生最熟悉的,选择范围要大,要多留几个题。除事先布置学生观察外,课内利用几分钟互相讨论,组织材料,以便清楚地表达。讨论3至5分钟后,让学生举手表达;教师对他们的口头作文逐一简评。也可让学生针对某一篇或几篇进行评论,最后师生汇总意见,评出名次。此外,还可让学生把学校的生活片断讲给家里人听,并提醒他用不同的语言向不同的听者表达,同时记下对方的语言动作。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语言的单调性,学会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在不同的表达环境用不同的语言。4.片断训练应注意的问题要有计划性。教师心中首先要有个训练线索:初一,以写人记事为主;初二,以状物说明为主;初三以上以叙述议论为主。同时适当加一些其他有关的训练。作文片断训练是个“积水成渊”的活动,必须把细致的观察思考和写作结合起来,逐步提高,不能求之过急,不可半途而废,且每前进一步,都作一次小结,写作水平才能竹子开花———节节高。 [5] 
2.全文写作

全文写作是一种综合训练,写作的几大要素——主题、材料、结构和语言都可以通过它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测试,但其中以主题的提炼结构的设置最为突出。

3.纲要写作

纲要写作就是拟定一个初步提纲。它可以使学生对文章整体有一个基本认知,有利于下一步写作。写作之前拟提纲和不拟提纲属于两种不同的写作模式,二者各有利弊。美国人沃森指出,前者的优点是:第一,在这个模式下,作者不必为准备一个后来可能被认为与整个结构不适合的初稿而耗费精力;第二、观念的产生,通常比把这个观念表述清楚要快,纲要写作较容易跟上观念的流动;第三,纲要写作可以先不考虑文体风格,以免有损对观念的集中注意。后者的优点则是:第一,作者的思维不受限制,可以通过写作过程不断刺激产生新的观念和新的组织方式;第二,提纲有时并不完全与作者的意图相吻合(尤其是在创造性的写作中),因此它有时会给作者形成阻碍。沃森认为,理想的写作应当交替使用这两种模式。 [6]

4.口头作文

口头作文属于辅助性训练,认知心理学证明:就写作质量而言,在写作、听写和说话三种形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即说得好的人写得也好。 [7]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反应速度和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

内蒙古包头市十五中教师吕帆分析了学生作文质量不高的三个原因:一是平时不注意观察,缺少生活素材;二是观察后不进行分析和整理,文章缺乏思想性和条理性;三是语言能力差。针对这三点,他设计了“三分钟口头小作文训练”。具体方法是:要求学生每晚将白天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挑选,自拟题目,无题目也可,表达方式不限,在头脑中构思出文章轮廓。第二天的课堂上,请一位同学做口头作文,对有代表性的问题可做简单评析。虽然每节课只有一位同学参与,但由于提问是随机性的,所以每个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因为如果课堂上张口结舌,语无伦次,是会被同学嘲笑的。这样经过初中三年的训练,每人实际上的口头作文(包括已准备但未在课上发言的)可达240至300次。

教师总结这种训练方式有几方面的优点: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经常观察生活的兴趣和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和提高;

四、有利于各种表达方式的学习运用。不仅如此,在众目睽睽之下,生动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除了需要观察、分析、表述以外,也需要勇气和自信,而通过对同学口头作文的评价,又体会到了担当评委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因此说,这种训练方式也是一个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好方法。 [8]

    书面作文和口头作文还可以进行综合练习和比较练习。美国的中学课堂上经常采用这种方式。《提高写作技能》中讲到说和写的比较,它分为四个环节:

 

A.挑选若干个题目(最好与班级人数相等),每人选择一个,题目可以是生态学、取消种族隔离、吸毒、探索太空、电视、体育运动、家庭等(试与我们常出的文题比较一下,看看内容上的区别和出发点的不同)。B.每个学生按选到的题目讲一、二分钟,用录音机录下来。C.就同一题目写一篇文章,并认真修改。D.比较两篇东西,一篇是课堂上的即席讲话,一篇是经过精心组织和细心修改的文章,看一看,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口头和书面两种表述方式各有什么特殊价值?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用哪一种方式更为合适? [9]

 

    议论文还可以通过口头辩论的方式进行。辩论与议论文写作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深圳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张少军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为题,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要求以正方或反方的观点写一篇议论文,结果正方的同学大多围绕“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这一观点立论,暴露出思维刻板僵滞的弱点。在随后进行的课堂辩论上,这一观点受到反方同学的质疑:远大理想与做一个好士兵矛盾吗?只有想当将军才是具有远大理想吗?一个好高骛远的人能做好普通士兵的工作吗?他们还以雷锋为例,用事实说明,“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同样可以是好士兵”。正方的同学此时才意识到自己观点的不足,并认识到立论的失误在于绝对化。接下来的辩论中,正方的几位学生就分别从局部与整体、自觉与自发、胸怀全局与立足本职工作、领导与被领导的角色互换、责任感使命感对干好工作的重要意义等不同角度论证的本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以《也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为题作文,不少同学都能辩证立论,既肯定这句名言激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的积极作用,又指出其片面性绝对化的偏颇及其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并进而得出“只有把远大理想和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方能取得成功”的结论,写出了立论正确、分析透辟的好文章。

    教师总结这种写作训练方式的优势有三点:一、思想交锋可以磨砺思想,帮助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二、有利于双方发现立论中的错误和漏洞,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立论;三、辩论中竞争的情境,及时的反馈,有利于培养积极的态度,使学生乐于议论。 [10]

国外的一些做法与之大同小异。如美国的中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假设一个案件,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扮演控方和辩方,然后推选出各方的主辩人,其他学生担任助手。 [11] 比起上面中国教师的做法,他们更具备情境性、现实性,也更生动活泼;我们的训练则更具备哲理性,更有深度,可以说各有所长,也确实体现出社会和文化的不同特性。



[1] 魏玉川《论思维与写作理论及训练的关系》,《唐都学刊》1999年第1期。

[2] 曾祥芹《文章学与语文教育》78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 曾祥芹《文章学与语文教育》61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4] 威廉·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52页,福建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 下载于《教育论坛》。

[6] [美] J·R·安德森《认知心理学》594页,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7] [美] J·R·安德森《认知心理学》586页,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8] 吕帆《浅谈口头小作文训练》,《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9期45页。

[9] 威廉·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3页,福建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10] 张少军《在“说”中磨励思想,在“辩”中学会立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6年第11期4 0页。

[11] 苏杭《中国孩子在美国》93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