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盾对人民币盾汇率:老子是武侠小说的鼻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6:15:17

老子和《道德经》,正如同一座蕴藏丰富的金矿,只要善于挖掘,人人都能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曾经,老子是圣人,是神仙,是教主,是皇室的祖宗,现代的学术研究,还了老子思想家的本来面目,鲁迅《出关》这样的文学作品,塑造了可以调侃,可以同情的老子形象。曾经,《道德经》是高深的学问,是神秘的经书,寻常百姓是不能染指的。如今,教育日益普及,文化日益世俗化,少数人垄断经典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王谢堂前的燕子,纷纷飞入寻常人家。于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作为徐克电影《倩女幽魂》的插曲,在通俗武侠小说中,也时不时闪出《道德经》的只言片语。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就有多处引用了《道德经》。

武功秘笈《九阴真经》的第一句话,就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郭靖在桃花岛上遇到老顽童周伯通,两人甚为投机,结为兄弟,周伯通用《道德经》中的道理,教他领会武功的境界。

 

周伯通道:“老子《道德经》里有句话道:‘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几句话你懂么?”郭靖也不知那几句话是怎么写,自然不懂,笑着摇头。周伯通顺手拿起刚才盛过饭的饭碗,说道:“这只碗只因为中间是空的,才有盛饭的功用,倘若它是实心的一块瓷土,还能装甚么饭?”郭靖点点头,心想:“这道理说来很浅,只是我从未想到过。”周伯通又道:“建造房屋,开设门窗,只因为有了四壁中间的空隙,房子才能住人。倘若房屋是实心的,倘若门窗不是有空,砖头木材四四方方的砌上这么一大堆,那就一点用处也没有了。”郭靖又点头,心中若有所悟。周伯通道:“我这全真派最上乘的武功,要旨就在‘空、柔’二字,那就是所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跟着将这四句话的意思解释了一遍。郭靖听了默默思索。

 

华山论剑,郭靖与洪七公比试武功,郭靖使出了这套蕴含道家哲学的空明拳,配合降龙掌,刚柔并济,以克制对方的刚猛功夫。

 

郭靖手中没了兵刃,见来招势道锋锐,当下以周伯通所授的空明拳化开。那空明拳是天下至柔的拳术,是周伯通从「道德经」中化出来的,「道德经」中有言道:「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又云:「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那降龙十八掌却是武学中至刚至坚的拳术。古语有云:「柔能克刚」,但也须视“柔”的功力是否胜“刚”而定,以洪七公的修为,纵然周伯通以至柔之术对敌,却也未必能胜。但郭靖习了那左右互搏的法子,右手出的空明拳,左手出的却是降龙拳,刚柔相济,阴阳为辅,洪七公的拳招虽然刚猛莫京,竟也奈何他不得。

 

在武侠小说中,以道家哲学为根底发展而成的武功,通常都是极上乘的武功,比如《九阴真经》,就是黄裳从道藏中悟出来的,又比如《萍踪侠影录》中的“双剑合璧”,《笑傲江湖》中的“以无招胜有招”,《侠客行》中的“无字天书”,张三丰的“太极剑”,王重阳的“一阳指”,……女性武侠作者蒋胜男在《血衣蝴蝶》中,发挥老子的“上善若水”,描绘了一种依据各种水的性质,从水中练出来的神奇武功:

 

老子曰:“上善若水。”又曰:“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不老仙姬殷若水的若水神功也正是出于此理,若水神功和天下各门各派的武功都不相像,它本是自“水”中练出来的。它的力量也正和“水”一样,看来虽柔和平静,其实却是无往不摧,无物可挡的,滴水已能穿阶,洪水更能山岳移形,城市毁灭,自古以来,天下就从来没有任何一种东西能抵抗水的力量。……昔年殷若水练功之时,先于长白天池之中,于水底暗潮涌动之际察其变化,三年有成。次者于黄河壶口瀑布之下,迎激流而上,以已之功力,抗瀑布之冲力,历此五年。最后移居东海,二十余年,夜夜以海潮之力练此若水神功。因此这种掌力已经暗合天池之暗流,壶口瀑布之冲力,海水之不可测的力量。

 

《道德经》以至道家哲学对武侠小说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武功的层面,也体现在道德伦理层面。比如在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中,李慕白就试图以充和宽柔的风范化解玉娇龙的戾气,并直接引用出自《道德经》的“揣而锐之,不可长保”。[1]又如《射雕》中的丘处机,见到成吉思汗,试图劝其停战休兵,以免生灵涂炭,他搬出的道理,还是出自《道德经》。

 

成吉思汗听了不快,向丘处机道:“听说中华有长生不老之法,盼道长有以教我。”

丘处机道:“长生不老,世间所无,但道长练气,实能却病延年。”成吉思汗问道:“请问练气之道,首要何在?”丘处机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成吉思汗问道:“何者为善?”丘处机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成吉思汗默然。

    丘处机又道:“中华有部圣书,叫作《道德经》,吾道家奉以为宝。‘天道无亲’、‘圣人无常心’云云,都是经中之言。经中又有言道:‘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而美之者,是乐杀。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

    丘处机一路西行,见到战祸之烈,心中侧然有感,乘著成吉思汗向他求教长生延年之术,当下反复开导,为民请命。

 

武侠文学中的道家思想,还经常展现为人生境界和文化态度。

老子在《道德经》中展现的人生态度,无为,不争,守朴,虚静,去欲,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凡事不要强求,不可奢望。武侠小说中,那些学成高深武功的,通常都是机缘巧合,无意得之,如石破天、令狐冲、张无忌、虚竹、段誉,而那些千方百计争夺武学秘笈的,算计宝刀神剑的,谋取武林地位的,如欧阳峰、岳不群、东方不败之流,多半没有好结局。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退让,反而能获得成功和名望。通俗小说中,人物的经历际遇,多半是作者价值观的形象展示,世故圆滑的,精于算计的,热衷权势的,也许在现实生活中如鱼得水,名利双收,个人奈何不了现实,但在文学想象中,作者才是命运的主宰,大笔一挥,就教这些人身败名裂,而教那些忠厚善良的,性情率直的,淡泊名利的,纷纷得偿所愿。所以小说主角的结局,通常表达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武侠文学中许多主角的归宿,被作者安排为功成身退,飘然远引,逍遥林泉,荡舟五湖,这又何尝不是对老子出关的一种复制,何尝不是对道家人生哲学的一种认同?

执念的危害,也是武侠小说经常描写的一个主题。无论这执念是情爱,是名利,是仇恨,或者只是某种兴趣爱好,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如李莫愁、何红药对情爱的执念,康敏对自己魅力的执念,乔峰、夏雪宜对复仇的执念,黄药师对武学的执念,梅庄四子对琴棋书画的执念,都导致毁灭或悲剧。而能够化解和超越执念的,如郭襄,便能另辟一片天地。这是主张无为,任其自然,顺天应人的道家,与主张无执,去心魔的佛教,在人生态度上的融合。执念,是过于强烈的欲望,欲望本是人性,但过于强烈的欲望则是人性的扭曲和畸变。

有时候,对正义和道德的执念,也会滋生罪恶。比如武林正派与邪教魔教的恩怨,有时源于地位权势的争夺,但更多时候,武侠小说把它处理为正派人士对于替天行道的过于自信,对于自己道德优势的过于自信。法国大革命时期,罗兰夫人有句名言:“自由啊,多少罪恶假你之名而行”,同样,世间也有多少罪恶是打着维护正义,维护道德的旗号而上演的。如果,正义和道德被抽象化,教条化,被抽空了保护生命,追求幸福的具体内容,正义和道德就很容易走向反面。比如说,虚竹的父亲,成全了佛门规矩,却对妻儿犯下了罪愆,张翠山夫妻以死亡成全道义,最后却发现是一场误会。又比如说,小说中描写的,那些武林正派对邪教教众不分青红皂白,甚至祸及妇孺的大肆屠杀,正类似于清洗异教徒的宗教战争,是以正义的名义反正义,以道德的名义反道德。正在走红的幻想电影《死亡笔记》,也是这样一个寓言。死亡笔记就像一本黑名单,只要把谁的名字写上去,谁就会一命呜呼。天才少年夜神月,无意中捡到了死亡笔记。起初,他利用这本笔记,以“正义”的名义杀死一个又一个“罪犯”,强行推行自己认准的一套道德法则。结果却是越陷越深,后来,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杀死一个又一个的无辜者,以致连自己的父亲也不放过。夜神月就是这样以所谓的正义和道德为起点,却逐渐走到了正义、道德的对立面。

《道德经》中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辩证思想,在老子看来,善恶本不是那么绝对,对区分善恶的执念,往往来自于无知。“大道废,有仁义”,随着文明的进程,与自然天道一体的原始秩序崩溃,人类才产生了对仁义道德的需要,这本是为了调节社会秩序,和睦人际关系,又何必为道德而道德。不拘泥于正邪之分的方证、冲虚,能对自己作为道德执法者的资格进行反省的洪七公,受困于身份困境却最终化解了狭隘民族情结的乔峰……武侠小说塑造这一类人物,能超越对抽象信仰的执念,返回自然人性,这又何尝不是对道家善恶观的认同呢?

许多武侠小说中,还蕴含着道家反智主义的文化态度。

《倚天屠龙记》第24回“太极初传柔克刚”,张三丰教无忌武功,首要的竟然是忘掉招式。招式是一种“技”,是后天得来的知识,而道家的最高境界是对“道”的领悟。“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2]有时候,知识反而是悟道的障碍。于是,在《侠客行》中,只有长于深山,不谙世事,大字不识的石破天,才在无意中破除了文字意义的障碍,直接从字形悟出武功;黄蓉与郭靖的关系,也似乎是精明机巧终要被木讷直朴胜出的隐喻;韦小宝在官场与情场上的所向披靡,更无异于对知识精英的嘲弄。老子式的反智主义,不是对知识的厌恶和拒绝,而是认识到知识不是万能的,对知识的信任和依赖应该有个限度。智慧不是仅仅由知识构成的,人生与社会,如此广阔,如此复杂,知识不能为我们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除知识之外,我们还需要依靠其他东西。不必在知识这一棵树上吊死,或者说,不要把你所有的资本,都投资在同一个项目上。而且,正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3]有些时候,摆在面前的知识太多,阻隔我们对世界的直接体悟,在文海书山中疲于奔命,令人疏于思考,繁华喧嚣的文化,戕害智慧。不是吗?先人遥望星空在沉思默想中领略奥秘开启哲思,而今天的我们面对搜索引擎提供的一大堆网页烦躁不堪。

武侠小说是古典题材的通俗文学,在价值观上,体现了传统与民间的双重性,可见道家哲学深入到中国文化的血肉之中,不仅体现为文化精英的学术探讨、人格修炼和精神追求,也存在于民间的生活智慧、情感体验和人生态度。生长活跃在民间的文化,是自发的,散漫的,杂乱的,它不那么精致,不那么深奥,却洋溢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蓬勃生命力。三教九流的民间,往往保护了那些被所谓的文明教化一不小心砍削掉的东西。其实,文化生态犹如自然生态,其生命力和创造性,都依赖于资源的多样性,整齐划一,则是衰败的前兆。孔子讲“礼失求诸野”,但他的立场还是在庙堂,民间不过是补充,是庙堂的供货商,是圣人施行教化的对象;对于老子,自然人性才是根本,不扰民的统治者才是圣人。读《道德经》,总觉得老子有一种永远在野的立场,儒家在建立秩序,而道家则永远在反思秩序。所谓儒道互补,不单单是出世入世的问题,也不单单是独善兼济的问题,而是一种相互牵制,使文明趋于中道的平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