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外号大全:[评论随笔]美人心计3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7:59:37
作者:公园旁 回复日期:2010-10-20 21:03:37 
回复 
  “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是黑心政治家”——如果楼主以这个定位来写这件事情我不会有意见,政治家,这个我不反对,但是楼主前面的帖子中并不是以这个立场,也不是稍微偏了一下李建成,而是通篇在污蔑李世民,帮凶、告黑状、下三滥等字眼不绝,毒酒、烈马、嫔妃挤兑等等一概不写,如此偏颇,只能是故意而为之!如果说帮凶那么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程咬金、秦琼都不只是帮凶还是撺掇者!李建成那边的魏征等也没少做这等“勾当”!至于那里的告黑状之类的前面的傅奕星谏、建成元吉密谋不表,而把夺兵权、驱走心腹放在事件之后,这就是故意颠倒啦!
  
  房玄龄和杜如晦一帮人的确是兵变的撺掇者,魏征也的确是李建成的主要谋士,出了不少黑招。这点我没写到,不等于说我就在抹杀这一节吧?我就没看出哪里是在污蔑李世民了,难道要像教科书一样给他唱赞歌?我写的这些事他都没干过?是我编造的?

作者:公园旁 回复日期:2010-10-20 21:05:03 
回复 
  对自己娘家的人,长孙皇后很防范,但对朝中真正谋事的人,却青睐有加。她知道自己的意见对于李世民来说分量很重,就力荐房玄龄,要求李世民无论何时都要相信他。房玄龄作为秦王府的旧臣,为李世民夺天下立下大功;之后担任宰相又鞠躬尽瘁。
  扯点闲话,房玄龄有个小故事十分出名。房玄龄是个妻管严,政府上下都知道他这个毛病。有一次李世民举行国宴,房玄龄喝高了吹了几句牛,说自己从来不害怕老婆。李世民一高兴就把后宫的美女挑了两个赐给他做小妾。等他酒醒了发觉情况不对一身冷汗,不知道怎么跟老婆说。回到家,果然,老婆发飙了,硬是把皇上赐的美人打了出来。这事让李世民知道后,心里很不痛快。这老太婆也太彪悍了,怎么也是皇上御赐的,竟然这么无礼。就想替房玄龄管教管教她。他把房玄龄和老婆都叫到办公室,指了两条路给房夫人选。要么把美女领回家好好过日子,要么把办公室的一坛毒酒给喝了。房玄龄一看老大来真格的,吓得赶紧求情,反被臭骂了一顿。房夫人宁死不屈,大义凛然地举起坛子把“毒酒”喝个精光。喝完发现自己竟然没死,再一品味,原来那是一坛陈年老醋。女人爱吃醋就是这么来的。
  转回头说,长孙皇后力荐房玄龄是有背景的。当时房玄龄已经下岗被撵回家养老了。唐书上只说“以谴归第”,没写具体犯什么事。长孙皇后提出,“玄龄事陛下久,小心慎密,奇谋秘计,未尝宣泄,苟无大故,愿勿弃之。”房玄龄这个人为人谨慎,忠心耿耿,足智多谋,嘴巴又牢。如果不是什么天大的事,不要放弃他。长孙这么说,于公是公正的。一代名相,房谋杜断。房玄龄是最值得信任的重臣;于私也合情理,高阳公主嫁给了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房玄龄最大的劲敌就是萧皇后的弟弟萧瑀。这个家伙戴了放大镜去找房玄龄的毛病。正因为长孙皇后的力保,才让房玄龄最后得以善终。
  长孙皇后为李世民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唐高宗李治;长乐公主李丽质;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李明达和新城公主。李世民登基后,李承乾被封为太子。他作为嫡长子一出生就备受整个家族的宠爱,加上聪慧过人,更是李世民手心里的宝贝疙瘩。对于他,长孙并不溺爱。某天,太子的奶妈遂安夫人来跟替李承乾要零花钱,说“东宫器用少,请奏益之。”东宫的生活费太少了,要求增加个百十万的。长孙坚决不允许,“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扬,何患无器用邪!”太子应该关系能不能树立自己的权威和名声,哪有关心生活费够不够的?她对储君这个位置的理解显然要比李承乾深刻。李世民爱屋及乌,对长孙皇后生的儿女都十分疼爱。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造反本来应该砍了。但是李世民却只是把他贬为老百姓。同样是谋反,阳德妃的儿子李祐却被咔嚓了。这就叫偏心眼。李承乾死后,李世民还为他罢朝举行国葬。
  公元643年,长乐公主病逝,只有23岁,陪葬在昭陵。她的墓没有遵循公主墓只设一道石门的规格,破格使用了三道石门,可见李世民对嫡出的女儿的厚爱。
  公元634年,长孙皇后陪着李世民到九成宫游玩,染病后卧床不起。在快要不行的时候,太子李承乾老实告诉她,“医药备尽,尊体不瘳”,病已经无药可救了,只能建议老爸大赦天下,积德行善,为她祈福。长孙皇后坚决不允许。她并不贪生怕死,“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这是怕因为自己扰乱了国家法度。在临死前,她要求李世民一切从简。
  公元636年6月,长孙皇后死在立政殿,享年只有36岁。李世民没有听从她的遗愿,他建起了气势庞大的昭陵,并在墓园中修了一座楼台以便长孙皇后在天之灵可以远眺自己的家园。然后他又在皇宫中修建了一个多层的塔楼,便于自己眺望昭陵。某天,他多事地带着魏征登上塔楼,一起远眺。谁知道魏征装糊涂, “臣眊昏,不能见。”我老眼昏花,看不见。李世民以为他真看不见,赶紧指给他看。魏征这才隐晦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臣以为陛下望献陵,若昭陵,臣固见之。”就是说,还以为你让我看你爹刘渊的献陵,原来是看你老婆的昭陵。昭陵我早就看见了。似乎是说,你不想死去的爹整天惦记着媳妇儿,要是让老百姓知道了,止不定说些什么。他没料到的是,李世民竟然哭了起来,让人把塔楼给拆了。这就是成语望陵毁观的由来。要说这魏征也真能掰,人家想念老婆是再正常不过的人之常情,他非要上纲上线!不过那是以孝为大,“夫不祭妻”的变态的时代,魏征于是为了李世民的江山着想。
  长孙皇后死时,晋阳公主3岁,李治8岁。一般丧母的公主皇子,惯例是指定其他的妃子抚养,但李世民却把他们留在身边亲自抚养,藉以安慰亡妻的在天之灵。
  长孙皇后和李世民伉俪情深,恐怕只有这首词能够表达个中的情意。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作者:公园旁 回复日期:2010-10-24 19:30:39 
回复 
  *******************************************
  下面写武则天,武则天这章写的比较艰苦,好不容易才理清头绪。
  
  
  
  
  唐高宗皇后武则天)
  
  武则天(公元624年至公元705年),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得到正统承认的女皇帝,她实现了吕雉、窦漪房、贾南风、冯太后等人都有能力但不敢动手的事情,终于自己另起炉灶单干了,而且居然还把小生意做的有声有色,风生水起。只有一句话可以概括她对后世女强人的影响:姐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
  武则天的老爹武稷,为大唐开国十六个重大功臣之一,从木材老板做到一品应国公,掌管着李渊的警备部队。原配死了之后,李渊亲自做大媒,桂阳公主主婚,给他娶了杨氏。到李世民做了老大,武稷因为不是秦王府的旧人所以没有被重用。虽然做到了一品应国公,但因为是商人出身,所以仍然被上流社会歧视。古代商人是社会的草根,隋唐时期得势掌权的是关陇集团,大门阀出身。关陇集团就是由前面说过的八柱国世家演化而来。武则天的母亲倒是名门闺秀,外公是隋朝的宰相、遂宁公杨达。因为外公家势力大,武则天从小也在贵族圈里混。
  《唐书》记载,武则天还在襁褓中时,袁天罡一见到武则天的老妈就被震撼了,“夫人法生贵子!”杨氏赶紧把儿子武元庆、武元爽领出来都给袁天罡瞅瞅。袁天纲一看,顶多三品,保家糊口而已。晕倒!三品就是部长级别了,才糊口而已,咱们这等小P民真是没法活了。杨氏又把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叫出来,袁天罡还是直摇头,“此女贵而不利夫!”最后把当男孩养的武则天抱了出来,袁天罡一见差点吓趴下,“龙瞳凤颈,极贵验也!”然后又来了一个但是,“惜为女,若为男,当作天子!”。袁天罡的这番话道破了天机。据说他和徒弟李淳风所做的《推背图》里的预言高度准确,以至于吓得历代统治者都把它列为禁书。
  武则天12岁那年,武稷去世,她和她妈受到异母兄弟的虐待。14岁那年,武则天已经出落得花容月色,“上闻其美,召入后宫,为才人。”美得惊动了中央,被李世民纳入后宫,做了才人。
 

作者:公园旁 回复日期:2010-10-26 21:36:08 
回复 
  唐朝后宫的等级制度和前面的朝代区别并不大。皇后是老大,“小老婆”按级别为4个夫人(一品官)包括贵妃、淑妃、德妃、贤妃;9个嫔妃(二品官)包括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27个世妇,包括9个婕妤(三品);9个美人(四品);9个才人(五品)。下面还有81个御妻,包括27个宝林(六品),27个御女(七品);27个采女(八品)。也就是武则天14岁就做到了五品官,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干部,军队的师级领导。
  武则天究竟长的啥模样,竟然惊动了国家领导?“太宗闻其美容止”,李世民听说她长的又漂亮,举止又端庄,见面后发现她还很妩媚,赐花名“媚娘”。袁天罡给她相面也说了几个形容词“日角龙颜”、“龙瞳凤颈”、“伏羲之相”。他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太玄乎了。龙啊凤啊伏羲啊谁见过?袁半仙没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这样描绘武则天,“奇相月偃,惠心泉塞。”“奇相月偃”又是个生僻拗口的神神叨叨的词,让人找不着北。《资治通鉴》描绘武则天的宝贝女儿太平公主“方额广颐,多权略,太后以为类己”。“方额广颐”就是宽脑门方下巴,整个一大饼脸。太后以为类己,武则天觉得跟她自己很像。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佛”是根据武则天的样子雕凿的。综合起来,武则天的样子应该是妩媚的大眼睛,下巴略宽,脑门高而饱满,眉毛长而弯,宝相庄严。给个参考标准就是赵明明、宫泽理惠那种类型。这种银盆美女搁现在要想上位肯定得去削骨整容,弄成范冰冰那种锥子脸。
  武则天进宫时,她老娘哭的稀里哗啦,深宫一入深似海,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女儿了。“恸泣与诀”。武则天却手插裤兜无所谓,“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去给李老大做老婆是好事,哭啥哭?那口气好像是说她娘没出息。
  才人的具体工作就是记录后宫妃嫔们的吃喝拉撒睡和工作表现,类似于现在的人力资源部绩效考核经理。这是一个能经常见到皇帝面的好工作。武媚娘进宫有没有受到李世民的宠爱?按照男人的心理来推断,得到了一个美得让他流鼻血浑身发酥的美女,难道就象得到一盆花一样整天摆在那里观望、欣赏,而不试试水尝尝味道?答案很明显。武媚娘那么欢天喜地的进宫主要是为了改变自己成分不好的社会地位,飞上枝头做凤凰。她使尽浑身解数处处展示自己的手段,时时不忘表现自己,哪怕1%的翻盘机会都要用到120%。
 

作者:公园旁 回复日期:2010-11-01 20:48:00 
回复 
  话说李世民有匹宝马叫狮子骢,体型健硕,性格暴躁,谁都驯服不了。某天武媚娘站了出来,底气十足地告诉李世民,她有办法驯服这匹野马,‘妄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武媚娘的办法是先用常规办法,铁鞭抽打;如果行不通就不走寻常路,用铁挝砸头;还不行就采取非常手段,用匕首割断喉咙。听听武媚娘的制胜血腥三板斧,简直就是一个杀马不眨眼的女魔头。这个故事是武则天在吉顼与武懿宗邀功争执不下的时候训斥吉顼而讲的。按照武则天的性格和她在李世民后宫的遭遇,应该确有其事。
  这驯马的法宝血淋淋赤果果,暴露出她天使脸庞下的蛇蝎心肠。她本来是想在李世民面前露一手,没想到演砸了。经历过那么多的金戈铁马、枪林弹雨的大场面,李世民一眼就能看穿这个十来岁毛丫头的那点小心思。所以,武则天在他的后宫中12年,并没有受到特别宠幸,一直都没能升职。反而比她晚一年进宫比她小3岁的徐惠却象坐缆车一样嗖嗖地往上升,先封为婕妤,又升为充容。武则天费尽了心机却一直在原地踏步。青葱的野心勃勃的媚娘,就这样在李世民的后院里半守寡,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
  好在她搭上了一条大船,那就是太子李治。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把李治留在身边自己亲自抚养了7年。而武媚娘作为李世民身边的侍女,和李治见面的机会很多。7年是个很长的时间,武媚娘一直得不到她崇拜的李世民的垂青,慢慢就把注意力转向了比自己小4岁的希望之星李治。媚娘送他一个邪魅销魂的眼神儿,李治就被勾搭上了。
  公元648年,大白天多次出现金星,太史令李淳风(袁天罡的得意门生)算了一卦得出个惊人的结论“女主昌。”就是说将会出现女王。这时候民间流传一本预言书《秘记》,预测“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朝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后面将会是个姓武的女王夺取天下。李世民对这事十分敏感,谁听了心里也不会舒服。这天,李世民在宫里设宴招待军方的高级将领。行酒令的时候要求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乳名,左武卫将军李君羡说自己的小名叫五娘。李世民很吃惊,“何物女子,乃尔勇健!”什么女人这么猛!这犯了李世民的大忌,他正为预言的事烦着。李君羡的职称是左武卫将军,爵位是武连县公,籍贯是武安,一连串3个武字,惹得李世民十分讨厌他。就把他撵出长安去担任华州刺史。华州有个草根叫员道信,这家伙是个牛皮大王,吹自己能“绝粒,晓佛法”,通晓佛法,跟释迦牟尼一样不食人间烟火。李君羡可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赶出了京城,竟然跟员道信混在了一起。后来被人参了一本,说他勾结妖人想造反。李世民正愁没理由收拾他,他就自己送上门来了。于是,李君羡被满门抄斩。
 

作者:134579 回复日期:2010-11-03 14:06:02 
回复 
  李承乾   
    [5]①两唐书承乾传载:“甫八岁,特敏惠,帝爱之。”、“时年八岁,性聪敏,太宗甚爱之。”②贞观五年承乾生病,本来不怎么信宗教的太宗一下子就修了一庙一观,庙名普光,观名西华,就是为了替爱子祈福;另外还在五月壬午(24日),大赦天下。③贞观7年,承乾又得病。《释氏通鉴》等佛教书记载:“普度僧尼三千人因太子染患。众治无效。敕延波颇入内。一百余日。帝每询法要。太子疾愈。颇辞出本寺。赐绫帛六十段等。④因为承乾生病,唐太宗连书都不让他多读。《册府元龟·储宫部·才智》记载:“唐太子承乾,太宗长子。少敏惠,太宗甚爱之。贞观八年九月,太子来朝。太宗谓侍臣曰:我以承乾多疾病,不令读书,但与孔颖达评论古事。我试令作数纸,书言经国大体,立成三纸,颇有可观,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也。” ⑤贞观13年,在东宫设太子学馆——崇文馆。⑥贞观15年十二月庚子(13日),为保住承乾的太子位,不惜采取绑定战术,下诏让三品以上官员嫡子皆事东宫。 ⑦贞观17年承乾造反,按律承乾是死罪,可是根本没人敢提赐死承乾这种话题,最后通事舍人来济说了对承乾的处理,要‘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这才合了太宗的心意,来济也因此得到看重。⑧承乾死后,太宗专门为他罢朝。  

作者:134579 回复日期:2010-11-03 14:10:11 
回复 
  李泰   [6]① 史书明确记载:“越王,长孙皇后所生,太子介弟,聪敏绝伦,太宗特所宠异。”、“魏王,文德皇后所生,太宗特所宠异。”② 按照常例,皇子成年后,要到自己的封地上去,可是李泰硬是被父亲留了下来。 ③ 因为李泰喜欢文学,太宗特令在魏王府置文学馆,任李泰引召学士。 ④ 李泰是个胖子,“腰腹洪大,趋拜稍难”,太宗特别命令他可以乘小舆上 朝。⑤李泰的封地远远超过诸王,例如《唐会要》记载:贞观二年五月,吴王恪除使持节大都督益绵邛眉雅等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濮王泰除使持 节大都督扬州、常、海、润、楚、舒、庐、濠、寿、歙、苏、杭、宣、东睦、南和等十六州诸军事,扬州刺史。 ⑥李泰除了都督的头衔外,还是雍州牧及左武候大将军。⑦太宗外出度假,经常把魏王李泰带在身边。《资治通鉴》载:魏王颖悟,多从游幸。⑧贞观十四年正月甲寅,太宗去了一趟李泰的魏王府(在延康坊),马上大赦雍州及长安,还免去延康坊百姓一年的租赋,又赐给魏王府的官员东西。⑨因为李泰宠冠诸王,盛修第宅,被岑文本谏。⑩李泰除了延康坊宅外,太宗还赐他洛阳住宅及长安芙蓉园。《长宁公主传》:[7]魏王泰故第,东西尽一坊,潴沼三百亩。、《太平御览》:[8]芙蓉园,本隋氏之离宫,居地三十顷,周回十七里,贞观中赐魏王泰。⑾贞观十五年,李泰编《括地志》完毕后,太宗每月给他大量财物,甚至超过了太子,被褚遂良谏。⑿太宗让李泰入居皇宫的武德殿,被魏征谏,魏征在进谏时也说李泰是太宗的‘爱子’。⒀因为有人说大臣对魏王泰不够恭敬,太宗就把重臣们找来质问,被魏征谏。⒁李泰出事,太宗在贬斥他的诏书里仍然说他是“朕之爱子,实所钟心。幼而聪令,颇好文学,恩遇极于崇重,爵位逾于宠章” 。⒂李泰被贬后,太宗仍对大臣说:“泰文辞美丽,岂非才士。我中心念泰,卿等所知”。⒃贞观二十一年,又进封李泰为濮王。⒄李泰长子李欣的墓志显示,李欣四岁时被带入皇宫由祖父母也就是太宗和长孙皇后来抚养。  

作者:134579 回复日期:2010-11-03 14:13:42 
回复 
  李治   [9] ① 史书明确记载:“初,太宗爱晋王,不使出阁。”、“高宗为晋王,以文德皇后最少子,后崩后累年,太宗怜之,不令出阁,至立为太子。”②出生时的特殊待遇:“(贞观)二年六月庚寅,皇子治生,宴五品以上,赐帛有差,仍赐天下是日生者粟”。 ③李治和同母哥哥李泰一样,到了年龄太宗却不让其之官。 ④因为在皇后去世后经常伤心,太宗“屡加慰抚,由是特深宠异”。⑤ 皇后去世后,由太宗亲自抚养长大,一直到立为太子。褚遂良在《谏魏王泰物料逾东宫疏》中提到李治时说到:“然晋王,陛下亲自抚养,至於成立,上圣深慈,偏所锺爱”。⑥李治为亲王时除了都督的头衔外,还是右武候大将军。⑦太宗出去度假,经常把晋王李治带在身边(记载于新唐书、资治通鉴)。⑧虽然李治从未离开父亲出宫单独居住过,但他在宫外也有一座‘尽一坊之地’的晋王宅,王府之大恐怕很难有人与之相比。(记载于《长安志》)⑨立为太子后,太宗出去游玩时仍要带着,被大臣谏:‘伏承皇太子从幸灵州,臣愚以为皇太子养德春宫,日月未几,华夷远迩,伫听嘉音。 如因以监国,接对百寮,决断庶务,明习政理,既为京师重镇,且示四方盛德,与其出陪私爱,曷若俯从公道’?[10]⑩立为太子后,应该出居东宫,但太宗却不舍硬把他留在身边,十天半月才回东宫一趟,褚遂良、刘洎在贞观十八年、二十年相继进谏,要求放太子回东宫。褚刘2人进谏的理由是‘不可过于私爱’。⑾太宗出征高丽,给李治写私信说‘忆奴欲死’。两度帖:[11]‘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 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  

作者:134579 回复日期:2010-11-03 14:14:49 
回复 
  长乐公主   ①史书明确记载:“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 “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爱之。”、“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 “房玄龄等咸曰:陛下所爱,欲少加之,何为不得?” ②嫁妆事件:出嫁时因太宗要给的嫁妆倍于长公主而被魏征拍。③在贞观十一年封建事件中,撒个娇就完成了外交使命。 ④公主之墓没有遵照妃子、公主墓只设一道石门的规格,而是破格使用了三道石门,在昭陵已发掘的陪葬墓中仅此一例。  

作者:134579 回复日期:2010-11-03 14:17:42 
回复 
  豫章公主   公主自小被皇后抱养,等同亲生。《魏郑公谏录》记载了太宗在公主去世后,久穿素服。(原文是:自豫章公主薨逝,陛下久著素服,群情悚栗,咸不自宁。臣闻古之王者,绝于期服,此乃前书典礼,列代旧章。陛下发上圣之慈,深下流之恸,素服以来,遂经旬月;悼往之义,足为加隆。)  

作者:134579 回复日期:2010-11-03 14:18:58 
回复 
  城阳公主   ①公主出嫁前,太宗专门为她卜卦。 ②《旧唐书》杜如晦传》载驸马杜荷因为公主的关系被封为郡公,(同是驸马的房遗爱却没有因娶高阳公主而受封)。  

作者:134579 回复日期:2010-11-03 14:20:08 
回复 
  晋阳公主   ①皇后去世后,与李治一起被太宗亲自抚养。 ②封号、生前死后太宗的态度,无不证明她是太宗第一爱女。   “公主字明达,幼字兕子,文德皇后所生。未尝见喜愠色。帝有所怒责,必伺颜徐徐辩解,故省中多蒙其惠,莫不誉爱。后崩,时主始孩,不之识;及五岁,经后所游地,哀不自胜。帝诸子,唯晋王及主最少,故亲畜之。王每出合,主送至虔化门;泣而别。王胜衣,班于朝,主泣曰:“兄今与群臣同列,不得在内乎?”帝亦为流涕。主临帝飞白书,下不能辨。薨年十二。帝阅三旬不常膳,日数十哀,因以癯羸。群臣进勉,帝曰:“朕渠不知悲爱无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因诏有司簿主汤沐余赀,营佛祠墓侧”。(另外,纠正一下,以前大家似乎都认为太宗把她葬在佛祠旁边,然而仔细读公主传,上面写的是“营佛祠墓侧”,是在她墓侧专门修了一座佛祠。也就是说,是先有墓,后有祠,而不是相反。)   新城公主   ①初封衡山公主,初次议婚许配与魏征的长子魏叔玉。②贞观二十三年因新城嫁长孙诠,为了给新城长面子,太宗特别把长孙诠的父亲长孙操升为岐州刺史《旧唐书·外戚传》。③根据墓志,新城出嫁的时间是在贞观23年2月6日。而太宗是在当年5月去世的,也就是说在临死之时,太宗还惦记着这个女儿,希望在死前把她的婚事办完,不至于为守孝3年耽误青春(当然由于公主婚礼过程太复杂,太宗的这个愿望没有实现)
  
  -----------------这些是皇后子女得宠记录,如果你要在怀疑的话,我可以把他们出于哪本史书,哪一页都写出来,同时请你也一样把你写出来的东西给个史书名,说出个页数。如果是火星史,最好也做个声明。别总拿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来当挡剑牌,就算大家宽容,也绝不准许你把这个小姑娘打扮成凤姐出来卖弄风骚恶心大家。
  
  
  长孙后的史料,我会在看到你的回复后在发,我等着看你的史料了,别总拿你以为来说事,你不是历史那个小姑娘,你也不是那小姑娘她妈,你就是你自己。既然敢发到煮酒来难道连基本的功课都不做+

作者:公园旁 回复日期:2010-11-08 20:30:40 
回复 
  但是,预言说姓武的是个女人,李君羡是男滴,货不对板!李世民偷偷问李淳风“《秘记》所云,信有之乎?”那个预言是真的吗?灵不灵?李淳风告诉他“臣仰稽天象,俯察历数,其人已在陛下宫中,为亲属,自今不过三十年,当王天下,杀唐子孙殆尽,其兆既成矣。”我夜观天象加上推算历法,已知道这人在你的后宫中,是你的妃嫔,已经成气候了。不出30年她就会夺位称王,杀光你的子孙。把李世民吓得倒吸一口凉气,蹬蹬蹬倒退三步,定一定神,急忙问道“疑似者尽杀之,何如?”我把那些有嫌疑的都干掉行不行?李淳风劝他“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也。王者不死,徒多杀无辜。且自今以往三十年,其人已老,庶几颇有慈心,为祸或浅。今借使得而杀之,天或生壮者肆其怨毒,恐陛下子孙,无遗类矣!”这是天意,是定数,你改变不了。那个人是杀不死的,你能杀死的都是无辜的替死鬼。30年后那个人年纪大了,或许能慈悲为怀,不至于滥杀无辜。就算你真的杀了她,上天还会降生一个更厉害更难对付的人来祸害你的江山。到那个时候就万劫不复了。
  这件事虽然收录在《资治通鉴》里,但可信度不高。李世民用脚趾头想一想也能猜到那个人就是武则天。为了自己的江山和子孙后代着想,杀个才人不就像踩死个臭虫一样轻而易举。老天爷真派下来更厉害的,他已经看不到管不着了。但是现在他占着茅坑,就得为子孙谋福利。李世民一生生杀予夺,所向披靡,难道老了就轻易被李淳风不着边际玄了又玄的话给拿住了?即便他不杀武则天,也应该给李治、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提个醒打打强心针,防着点武则天,别让她兴风作浪。但是他没有,他死前只是要求把所有后宫没生孩子的嫔妃都送到寺里当尼姑。也许他认为这样就能消除后患了。
  可惜,他没悟透李淳风所说的“其兆既成”的含义。武则天在感业寺伴着青灯古佛过了2年孤寂的日子。《新唐书》写武媚娘和李治的关系,“高宗为太子时,入侍,悦之。”其实,历朝历代的贵族都是驴屎蛋子外面光,在耀眼夺目的表皮下面是肮脏不堪的生活。李治对媚娘虽然悦之,但是悦的程度还不够深。她在感业寺剃度当尼姑,天天吃没滋没味的素斋,夜夜听麻里麻里厷的梵文,心里的雄心壮志憋得都快发霉了,李治也没来接她出去。
  李治这时正在温柔乡里快活,被萧淑妃迷得神魂颠倒。萧淑妃出身于兰陵萧氏,齐梁皇室,跟杨广的萧皇后是一家子。她在太子宫时就非常受宠,并在公元646年身下皇子李素节,李治登基后封她为淑妃。萧淑妃一路顺风顺水地坐上了后宫二把手交椅,自然是春风得意。她的幸福是建立在一个人痛苦的基础上的,那就是皇后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