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达人创投俱乐部:启蒙夏华的关键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53:25
启蒙夏华的关键词
舒雯     古代童子在私塾读书时,先生很少直接给学生讲授课文的意思,常常是先生念一句,学生跟着念一句,而后学生自己诵读直至烂熟于心。从“人之初,性本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开始,学生长年累月地诵读,最终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这大概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由来吧。

 

    古代私塾通行的教材,被称作“三、百、千、千”,也就是传承至今的蒙学经典《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以及《女儿经》《教儿经》《童蒙须知》等等,学生进一步则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

 

    就《三字经而言》,顾名思义,由三字一句的短语构成的经书。一部只有1722字的中国儿童的蒙学课本,能够口口相传经年不衰,就是因为这部经典是由中国方块汉字独有的一字一音所构成的三字一句的韵文,以其言简意赅、极易成诵的特点,承载了中华千年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的文明史,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故有“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通圣人礼。”之说。

 

    《三字经》全文从读书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讲起,用黄香和孔融教育儿童懂礼仪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传授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等生活常识;介绍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等古代的典籍,特别是儒家和部分先秦诸子的经典著作;最可贵的是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几乎是一部从三皇至清代的中国史;最后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从小打基础,长大才能“上致君,下泽民”。《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中国古代朴素的教育思想。

 

    《三字经》等蒙学经典,其内容自不待说,就是形式对今天的中国文化教育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弟子规》、《名贤集》、《神童诗》等识字课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句短且整齐,“平”“上”“去”“入”四声清楚,平仄互对,音节一致,几乎适合所有儿童诵读,并能很快读熟。句子能背诵了,汉字也记牢了。这是充分利用汉语、汉字单音、四声音节的特征,发挥儿童时期记忆力强的特点,同时避免儿童理解力差的缺点。强化记忆力的发挥和锻炼,是自有汉字以来启蒙教育最有效、最成功的典范。事实证明,韵律诵读的汉语学习方法,非常符合中国语言文字及儿童年龄特征的客观实际。然而现在教育工作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特点,实则令人惋惜。

 

    更令人困惑的是,国内至今尚有一些执掌教育权力的官员与一些保守的教育专家对已经传承了千余年的经典进行叠叠不休的争辩。何谓“精华”,何谓“糟粕”,学生在诵读中自能逐渐辨析。当国人对自己的家珍还不知道珍惜的时候,殊不知早有《三字经》已经被译成英文、法文版本流行世界,更有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三字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纳入世界文化史。

 

    让国人的后代通过诵读经典秉承坚实的中华文化积淀,博采众长,屹立于世界文明之巅是中国现代教育者的历史责任。邻邦日本为何三番五次删改教科书,那是因为他们不愿让后代记住日本曾经有过残暴侵略外族、对人类犯下滔天罪行的劣迹史。可见,一部教科书对教育后代能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

 

    而在中国的历史上,曾演绎无数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众多叱咤风云的人物,创造许多载入史册的人类文明。一部小小的《三字经》涵盖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启蒙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历经千年传诵至今,为什么不能继续传诵下去呢?对于文化经典,国人不仅要珍视,而且要传承,且不要再把精力放在衡量计较历史经典是否适应当今社会了。现实是中华文明已经岌岌可危,即使不像日本那样刻意篡改历史,如果无端摒弃历史文化经典,那么中华文化只能走向没落、中华民族羞言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