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生武侠小说 波霸:[评论随笔]美人心计2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48:55
作者:公园旁 回复日期:2010-05-29 22:32:38 
回复 
  在李䜣问斩的前一天夜里,有关部门派他的女婿裴攸来探监给指条活路“有司以中旨讽告敷兄弟阴事,可以得免。”只要你告发李敷兄弟,就可以免你的死罪。李䜣开始不愿意,“吾与敷族世虽远,恩逾同生,今在事劝吾为此,吾情所不忍。每引簪自刺,解带自绞,终不得死。且吾安能知其阴事!将若之何?”“跟李家兄弟感情深厚,怎么能做这种缺德事。我几次都想一死了之,谁知道阎王不收。真不知道怎么办!他女婿裴攸可是个明白人,“何为为人死也!”,你何必为了别人去死!明知道皇帝是想整李家。有个叫冯阐的人死在李敷手下,找他的家人打听一下,肯定能找到他的把柄。李䜣最后想明白了,自己活着比李家兄弟的性命更重要。于是他和李敷的仇人范标一道告发李敷兄弟三十余条罪状,将功赎罪。
  拓跋弘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立刻下旨杀了李家兄弟。冯太后眼睁睁地看着心上人被砍头却没有办法。拓拔弘的这个计策实在是毒辣,虽然是在干涉后妈的私生活但是又让她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显祖(即献文帝)因事诛之,太后不得意。”拓拔弘不知道,他这么做把大臣们吓坏了。他的反贪措施和打压太后势力的做法,很容易引起贪官和旧官僚的群起反抗。于是大家都开始消极抵抗,小皇帝的民意支持率直线式下降!
  拓拔弘左一拳右一掌折腾得自己很辛苦,最后发现大家都不买账。他的帝国还是牢牢掌控在太后手里。于是打算辞职不干了,常常在诏书里说“朕希心玄古,志存澹泊,不图名利,只求悠闲自得,栖心浩然。”以致于《魏书》说他有“遗世之心”。他“欲禅位于叔父京兆王子推。”拓跋子推是拓跋晃的三儿子,拓跋弘的三叔,做过征南大将军、长安镇都大将。性格沉雅,政绩不错,是个有才干的皇族。前面说过,拓拔弘不过是在演戏。他知道,这样做成功率很低,那么群臣群情激奋地阻止之后,他就可以演下一出。只是他这一折腾害惨了他的皇叔。拓跋子推后来被调任青州刺史,在半路莫名其妙地死了;儿子拓跋太兴似乎知道了什么惊天秘密出家为僧,永远不开口讲尘世的俗事。
 

作者:公园旁 回复日期:2010-05-30 21:31:54 
回复 
  拓拔弘的第二出戏就是把皇位传给儿子拓跋宏。这父子俩的名字咋这么像哪!这样一来,他成了太上皇,冯太后就成了太皇太后,她离政府的权力中心越来越远了。拓拔弘把皇位交给儿子,但是自己却不撒手,军国大事还得由他说了算。太上皇御驾亲征攻打柔然,隔三差五地到全国各地视察工作,看见不顺眼的官员就顺手撤职。他这步棋其实走错了。他当皇帝,控制兵权,完全可以将太后打入冷宫,然后完全铲除她在朝中的势力。如今他做了太上皇,小皇帝和冯太后关系很亲密,她完全可以利用小皇帝来调动军队和差遣大臣。那么拓拔弘就彻底输掉了。可能他下不了狠心,毕竟他是冯太后抚养大的。但是冯太后可比他狠毒多了。
  果然,公元476年6月,戍卫京城的军队被分三批调离。6天后,皇室正式宣布太上皇薨了,年仅23岁。怎么死的,不知道。自杀还是他杀,不知道。《魏书》写,“时人皆言太后所为。”《资治通鉴》采用了民间的传言,认为“冯太后内行不正,以李弈之死怨显祖,密行鸩毒。”有的说得绘声绘色,说他是冯太后召入宫然后被伏兵擒拿然后用毒酒毒死。这很有可能,但是都没有证据。只能说冯太后干这种事非常轻车熟路,做的干净利索,不留一点痕迹。蝎子的尾巴后妈的心------最毒不过,纵使拓拔弘千错万错,也是自己养大的老公的庶子,夺了权幽禁就行了,她非要杀了干净,可见心肠之狠。
  这一年,34岁的冯太后再次临朝听政,北魏进入冯太后专制的14年。她一掌权,就高举反腐倡廉的旗帜开始清理政敌,扫除拓拔弘的支持者。首先对李䜣进行报复,砍了;然后又以叛逃罪杀了南惠王李惠一家;以贪赃枉法砍了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目辰等,长安镇将陈提被罚徙边。还以猜嫌的罪名杀了十多家(猜疑什么,是拓跋宏的身世?还是拓拔弘的死因?)。她充分显示了一个女政治家的精明能干和高超的政治智慧,赏罚分明,恩威并用,果断刚毅,不愧为千古一后,丝毫不逊色于任何杰出的帝王。“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太后多智,猜忍,能行大事。杀戮赏罚,决之俄顷,多有不关帝者。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
 

作者:公园旁 回复日期:2010-05-31 20:49:42 
回复 
  她的小孙子拓跋宏这时仅仅4岁,虽然只有4岁,他显示出惊人的才能和聪慧。《魏书》记载,“生于平城紫宫,神光照于室内,天地氛氲,和气充塞。帝生而洁白,有异姿。”他来历不凡,出生时有神奇的光照进产房,天地充满香气,一片和谐景象。《资治通鉴》称赞他“幼有至性”.他4岁的时候,献文帝拓跋弘患上恶性脓疮,“显祖病痈,高祖新吮。”小拓跋宏亲自用嘴给父亲吮出脓汁。我们说邓通为刘恒吸脓疮有马屁精的嫌疑,但是一个幼儿这样做,不得不让人称赞他的仁孝。在他的登基大典上,拓跋宏泪流满面,当时拓拔弘还再世。他问儿子,你哭啥?拓跋宏说,“代亲之感,内切于心。”我为父亲而哭,心里难过。他似乎能够理解拓拔弘年纪轻轻就被迫退位的苦衷。
  他确实是个天才,早熟、好学,而且一学就会一点就通。“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也就是说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出口成章,才学盖世。
  冯太后感觉孝文帝聪明得过分了。她杀了他爹他妈他外公一家老小,就剩下一个小孩孤零零的,以为高枕无忧了,没想到这孩子太精明了,开始担心日后对自己不利,想要废掉他。她在寒冬腊月把拓跋宏关到一间四面漏风的空房子里,剥得只生下一件单衣,三天不给吃喝。并打算拥立咸阳王拓拔禧。因为太尉东阳王拓拔丕、尚书右仆射穆泰和老相好李冲的劝阻,她才作罢。拓跋宏回复原来的小皇帝生活后,没有喜怒形于色,也丝毫没有动摇。“帝初无憾意,唯深德丕等”,只是对拓拔丕等人的救命之恩感恩戴德。后来有太监搬弄是非,说拓跋宏的坏话,冯太后不问青红皂白就狠揍了他一顿。“杖帝数十;帝默然受之,不自申理。”就算一个大人被打了几十大板也痛的鬼哭狼嚎,但是这个拓跋宏竟然哼都没哼一声。
 

作者:公园旁 回复日期:2010-06-02 21:23:07 
回复 
  拓跋宏这么小就能理解权力斗争的厉害,从此专心读书,不理国事。并且对冯太后十分孝顺,让她消除了戒心。他十分宽厚,从来不因为小事处罚下人。侍从上饭的时候不小心烫伤他的手,发现饭里有虫子和脏东西,都一笑置之。但是当他发现冯太后的粥里有虫子时勃然大怒,下令处死厨师。从太监诬告的事件来看,冯太后在小皇帝身边安插了很多眼线。他这是做戏给太后看。他比他爹有心计十几万倍。他懂得在该忍的时候忍耐,该演的时候表演,树立一个逆来顺受的忠厚老实的孩子形象。冯太后也不是他的对手。
  冯太后还有一手能确保她的地位,就是给孝文帝选老婆。她哥哥冯熙,一直跟着叔叔冯邈,也在灭门之灾中活了下来,逃到柔然。后来回到北魏做了太师。孝文帝登基后,为了避嫌到洛阳任职。他的几个女儿都出落得漂亮动人,家族的基因比较好。冯太后把冯珊、冯妙莲召入了孝文帝后宫,准备挑一个立为皇后。不幸的是,得宠的冯珊很快就得病死了,冯妙莲得了麻疹被打发出家做了尼姑。冯太后又把冯媛招进了宫。这姐妹俩把孝文帝的后宫闹得鸡犬不宁,尤其是冯妙莲,她后来又还俗进宫当了皇后。这是题外话。
  既然接班人的问题搞定了,冯太后开始专心处理朝政,拉开了北魏轰轰烈烈的改革序幕。无论谁做国家领导人,最难的事情在于改革。如果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不但改革会失败,身家性命还可能不保。冯太后的改革好像程咬金的三板斧,三招走天下,招招命中要害。
  一是班禄制。就是国家为公务员发工资薪水,使他们成为全日制公务员。你可能觉得奇怪,怎么这些当官的都没工资啊!没错,胡人马上打天下,他们的公务员都没有工资。前面提到的高允十分清廉,他家里穷的揭不开锅,只能靠两个儿子上山打柴维持生活。这就是拓拔弘“羊酒之罚”失败丢掉民心的重要原因。给你无偿打工你还不允许人家贪一点,大家都喝西北风去?
  官员的收入来源有两种,一是辖区内收的赋税,他们可以自己留一部分作为酬劳;二是打仗抢掠的财物,有功的可以分得一点。所以胡人喜欢到处打打杀杀,这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公元484年,冯太后决定实行俸禄制,给各级官员定岗定薪。话又说回来,不实行工资制,大家靠收税靠分赃能多捞点灰色收入,官员们只要多少贪一点就可以活得滋滋润润。现在定岗定薪就等于公务员收入阳光化。在一开始肯定还是会受到利益集团的抵触,要推行也需要魄力。当然了,他们还不知道怎么钻新制度的空子。现在的公务员不也是班禄制,但是大家都不觉得它不好,在不断加薪的同时享受着各种油水不是更爽?
  

作者:公园旁 回复日期:2010-06-03 22:37:57 
回复 
  二是均田制,就是对全国的土地进行重新普查统计,然后进行合理的分配。均田制和“三长制”配套进行。三长制就是每五户为一邻,设一个邻长;每五邻为一里,设一个里长;每五里设一个党,设一个党长;党长的上面就是县太爷。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收税和征兵役。这样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自耕农增加,国税收入增加。这个天才的想法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世的均田制、户调制都以它为原型。这个制度把原来流动的牧民捆死到土地上,很明显可以促进粮食生产和GDP的增长。
  而提出这个想法的就是冯太后的老情人李冲。李冲作为冯太后的情人,不但名誉没有受损,还给她脸上贴金,说明她挑男宠也是眼光独到。李冲在受到太后宠幸时,广散家财,照顾穷人,“时多称之”。他在太后死后,衷心辅佐孝文帝,鞠躬尽瘁。死后,孝文帝亲自为他戴孝,放声大哭。前面说过的吕雉有个老相好审食其,贪婪好财;后面将要讲到的武媚娘养的男宠张易之兄弟,都是绣花枕头一包草。冯太后的男宠则都是忠心不二的能臣。
  三是实行汉化。冯太后是汉人,孝文帝从小在她的监督下学习汉文化,也有很深的汉文化功底。太后去世后,孝文帝迁都洛阳。这节历史基本上读过书的人都知道了。孝文帝成为了实行民族大团结政策的代表人物。
 

作者:公园旁 回复日期:2010-06-04 20:03:49 
回复 
  孝文帝参与了这整个改革的过程,他一直表现的“温良恭俭让”从来不拂太后的面子,也不自作主张,十分的隐忍。公元486年,冯太后开始让他参与政府管理,相关的公文也都让他负责草拟审批。但对国家大事,他从不过多发表自己的意见,“雅性孝谨,不欲参决,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
  有一次,冯太后在灵泉池举行国宴,让大家自娱自乐,跳跳舞唱唱歌。孝文帝“帅群臣上寿,太后忻然作歌,帝亦和歌。遂命群臣各言其志,于是和歌者九十人。”带领群臣去给太后祝酒,哄得老太太十分开心。也不老,她死时才48岁,还是个美艳的妇人。于是,她即兴创作了一首歌曲,孝文帝放开嗓子高声歌唱。大臣们一看赶紧得跟着唱,不能让老大冷场。于是九十几号人一起K歌,场面十分得和谐。这一老一少都活成精了,一个比一个机敏。
  冯太后虽然喜欢一掷千金博蓝颜一笑,但是她自己的生活却十分简朴。“不好华饰,躬御缦缯而已。宰人上膳,案裁径尺,羞膳滋味减于故事十分之八。”穿得衣服都没有华丽丽的装饰;吃饭就在几尺宽的茶几上,伙食费比旧制减少了八九成。前面提到,她的饭碗里出现虫子,拓跋宏迁怒厨师要砍了他的头。冯太后只是笑了笑,用匕首把虫子挑出来扔掉就算了事。可以说,她也有点人格分裂。少送点东西给情夫,国家不就少受点损失。何须她一个大国领袖寒酸到这种地步。以至于让人感觉有作秀的嫌疑。她这人玩权术玩的走火入魔了,时时处处都在算计。
 

作者:公园旁 回复日期:2010-06-06 11:59:47 
回复 
  对待下人的手段更加高明。如果有亲信犯了过错肯定会受到严厉惩罚,即使一点点小错误也可能挨一百大板。但是第二天,她就好像没事人一样对你有说有笑,亲如一家人。“性不宿憾,寻亦待之如初,或因此更加富贵。”或者头一天打了你,第二天就给你升官加工资。“是以人人怀于利欲,至死而不思退。”挨顿打能换来一座金山,这种买卖谁不愿意做。所以,她手下的人都是贱骨头,越大越忠心,誓死效忠她。
  经过冯太后的改革,北魏的GDP快速增长,10年后就实现了经济繁荣,民心稳定的大好局面。以她的政治手腕和成果,被称为”千古一后”一点不为过。她某次到平城北的方山度假,看到山川秀美,表示死了要埋在那里,“舜葬苍梧,二妃不从。岂必远祔山陵,然后为贵哉!吾百年之后,神其安此。”她引用了一个典故来增加自己埋在这里的说服力。舜帝埋葬在苍梧,娥皇女英却葬在湘水之滨。何必觉得跟先帝合葬才算贵重。北魏的帝后全部葬在盛乐金陵,拓跋鲜卑部落发起的地方。冯太后却愿意自己一个人埋得远远的,也许是觉得毒死拓拔弘,拓跋宏的身世又不明,没脸面去见列祖列宗。孝文帝就按照她的意思在方山修建了永固陵。
  公元490年9月,冯太后病逝,终年48岁,葬在方山永固陵。“其日,有雄雉集于太华殿。”她死的时候有很多长着美丽羽毛的雄雉聚集在太华殿里。这是什么意思?《唐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贞观中,有雄雉集于东宫明德殿,唐太宗问群臣,这是什么征兆。褚遂良解释了这一现象。他说,当年秦文公的时候,有童子变成雉,雌的鸣于陈仓,雄者鸣于南阳,口里还念念有词,“得雄者王,得雌者霸。”汉光武帝刘秀得到了雄的一只,发兵南阳得天下。唐太宗以前是秦王,现在当了皇上。所以雄雉就在秦地出现,表明唐太宗是帝王。《魏书》记载这个现象或许是说明北魏要出一名千古一帝。历史证明,接替冯太后的孝文帝确实成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
    

作者:公园旁 回复日期:2010-06-06 12:02:15 
回复 
  (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
  
  独孤伽罗(公元543年至公元602年),史称文献皇后,历史上出了名的喜欢打翻醋坛子的妒后之一。她辅佐丈夫打下了江山,又助他丢掉了江山。
  独孤这个姓比较另类,比较有个性,听起来一股武侠味。独孤求败“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之前持之横行天下”的境界用在独孤伽罗身上也合适。据《全唐文》的《唐故朝散大夫颍川郡长史赠秘书监河南独孤公灵表》一文记述,独孤一族其实是刘秀的后裔。刘秀的二儿子沛王刘辅的裔孙刘进伯担任度辽将军时率军攻打匈奴,因为“兵少援不至战败”攻打南匈奴失败被俘。后来就在匈奴娶了老婆,迁居到独孤山(辽宁)下定居。之后生下了儿子尸利。尸利又被单于加封为谷蠡王。刘进伯的后裔没能再回到中原,逐步被匈奴化成为了匈奴贵族,称为独孤部。刘辅在阴丽华一节提到过,郭圣通被废后跟他一起生活。独孤部传到第六世孙罗辰时,随孝文帝拓拔宏迁居长安,开始以部落名做姓,称为独孤氏。
  独孤伽罗出身于北周最高贵的八柱国世家。柱国就是柱国大将军,西魏的最高官职,在丞相之上。获得这一称号的共有8个人,宇文泰(李世民外曾祖父)、元欣、李虎(李渊外公)、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和侯莫陈崇。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的帝王都出自这8个柱国世家。《唐书》说“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单看这名单就一股牛气扑鼻而来!
  独孤伽罗的老爹独孤信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男人。他本人英俊潇洒又时髦,喜欢穿奇装异服,《周书》记载他“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人称独孤大帅哥。因为帅,他拥有一大批粉丝。“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就是说,独孤信某天打猎回来晚了,骑马跑得快风把帽子给吹歪了。他的粉丝们觉得帅呆了!结果就创造了一种时尚—帽子歪着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