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方法名词解释:有一种记忆叫永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9:31:56
有一种记忆叫永远 

从乡村走出去的人,仍旧在乡村土地上劳作的人,有谁没受过乡村教师的启蒙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农村人口急剧增长,学龄儿童大量增加,最需要人文教育的时候,是那些乡村教师登上村校的讲台,担负起对野性村童进行初步文化启蒙的使命。他们抚慰着乡村的心灵,耕耘着乡村的教育,呵护着乡村的文化,在底部支撑着中国教育的大厦。如果没有他们,乡村文化会更加荒芜,中国现代化进程会更加艰难。我们对踽踽行走于大地的乡村教师满怀谦卑和感恩。——编者

 

  你以明艳花朵装点九月的乡村,也装点如同小麦高粱般淳朴的乡村孩子的梦。

秋天,一朵玫瑰

■王莉

  秋天,在一个特别的日子里,写下关于你的文字。

  窗外秋风吹起柳丝飒飒作响,此刻,你一定披衣在台灯下写着你的教学笔记。

  今夜,让我送你最诗意的称谓:你,是绽放在秋天乡野里的一朵玫瑰。

  我曾经对你说,你是穿着霓裳羽衣的仙子,你从云街雾台来,你有上苍赐予的翅膀,你飞落在宁静的乡间路旁,飞落在烟岚浮起的田野,从此在玉米和青草迷人的气息里沉醉。

  你如同蹲在棉田里侍弄棉苗的老农,精心地栽植着属于你自己的那一株株小树。你期待的眼睛,从未离开他们左右。你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说起,那顶雨天撑起在你头顶的花伞,那个用五颜六色碎花布拼成的坐垫,那本辑录了你课堂上脱口而出但铿锵有力话语的《魅力格言》,那些至今你都舍不得删除的节日祝福短信……你说,这些都是你一生难忘的最浪漫独特的礼物,在感觉孤独寒冷的日子里,能够放进生命的火炉里,点燃,然后取暖。

  我赞美时代打破禁锢,让人们通过发挥个人的智慧,创造物质,撷取物质。我甚至有时候,崇拜物质,物质可以让一切变得强大。你能够做到与一个送你一串风铃和一个送你一辆轿车的人保持同样的距离吗?

  无数个无眠的暗夜,思绪的芦苇丛生,我被围困,无法突围。

  你告诉我,注意养心的女人,才会提高感知幸福的能力。恬淡的心境,方可品得生活真味。

  从此,我学你追随自斑斓到洗净铅华的简洁,从此原本壮怀激烈的内心,也与你一样变得波澜不惊、从容自由,如同五颜六色的草原,花朵凋谢,只保留秋霜覆盖已经结了籽实的草。

  你说,大千世界,每一根草每一棵树每一个人都在远方有一个故乡。我们都需要寻找。我们需要穿越物质的羁绊。

  是的,你已经成功地穿越了物质的羁绊。

  如今焦渴的原野满是失水的植物群落,唯有你,从来没有放弃努力的方向。你是绽放在秋天的一朵玫瑰,热烈地开放,左右那些曾经流浪在荒漠的目光。你以明艳花朵装点九月的乡村,也装点如同小麦高粱般淳朴的乡村孩子的梦。

  (作者系新疆石河子作协会员)

 

  面对茫茫乡土,野性村童,尤其是踽踽行走于大地的乡村教师,我们应该满怀谦卑和感恩。

乡村教育的坚守者

■李庆明

  海永,曾是一个贫瘠而又偏僻的江中小沙岛,四面环水,后来和崇明岛长连了起来,但从南通去那里还是要摆渡,交通十分不便。1999年,我选择了那里,带着一批又一批优秀师范生,涉江而过,和海永的老师们从事艰辛的“乡村田园教育”实验。

  江林1971年以代课教师的身份来到当时还是芦苇丛生的海永,受命筹办海永小学,当时连房子都没有,他和农场的几个人搭了一间草房子,课桌是请泥瓦匠用砖头和着泥巴垒成的。没有教材,江老师就乘着小船去江对岸的一所中心小学“化缘”。踌躇满志的他,一人面对几十个泥娃子,办起了复式班。作为创校人,江老师直到退休都没有转正。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将近60岁,江老师对退休前每个月拿800多块钱已很知足,退休后只有200多块钱,他表现得似乎也算平静……

  樊发贤老师可以说是这里农工教师的代表。40多岁,但略显苍老的面容深深烙上了岁月的艰辛。他本是城里人,1979年响应“大办农业”的号召,举家迁到海永,不久考上小学老师。不过,他的身份颇为特殊,只算农场教师,不属“公办”,教书20多年了,每月的工资也就700多块钱。乡里的书记对他们充满敬重,留下樊老师这些本来早该下岗的农工老师:“这批人不用,农村学校怎么办?他们可是这里教育的开拓者啊!”说起自己的身份,樊老师不免有些伤感,但一谈教育孩子,精神又提了起来。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海永的人,教的也是海永的孩子,没有理由不认真!”

  陈红梅老师是我在海永收下的徒弟,看上去非常清瘦,却经常表现出有些让人难以置信的勇毅和沉着。我在具体负责教育部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南通基地期间,算是“以权谋私”开了个“后门”,把她送进了国家级培训班。她也没表现出特别的激动和兴奋,只是默默地看书、听专家报告、做研究笔记,一年就写下数万字的研修报告。手持那份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的证书,她不是没有机会走进繁华都市,但至今,她还在这所寂静的学校默默耕耘着……

  海永有许多这样的乡村老师,中国有更多这样的乡村老师。主要是他们,而不是我们这些“都市人”在支撑着中国教育的大厦!对他们任何居高临下的姿态,无论是发自内心的同情还是习以为常的小觑,都只能证明我们的渺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在乡村学到的东西比在城市要多得多,我能做的,不过是和其他乡村老师一道把无处不在的乡村文化作了一番挖掘、整理和传播而已。面对茫茫乡土,野性村童,尤其是踽踽行走于大地的乡村教师,我们应该满怀谦卑和感恩。

  命运让我离开了海永,现在我来深圳已有8年,做的是“都市田园教育”实验,试图避免和改变城市教育乃至城市生活共有的“现代性”疾患。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慰藉呢,因为我心底深深眷恋的,还是那“在水一方”的海永,和那群质朴、清贫、孤独而执著的乡村老师!

  (作者系广东深圳南山区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校长)

 

我作为山岔村的一名乡村教师,很荣幸能为建设美好农村作些贡献。

为建设美好农村快乐奋进

■黄剑杰

  黄山东麓山岔村,过去是一个破败凋敝、人迹罕至的穷山沟,1979年人均收入只有132元,经过30多年的共同努力,如今已率先建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2010年人均收入为1万多元,其中翡翠谷居民人均收入达到5万多元,当前,山岔村正在进一步努力创建我国最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作为山岔村的一名乡村教师,很荣幸能为建设美好农村作些贡献。

  1973年冬,我从部队复员,和妻子带着三个小女儿,来到山岔村的一个自然村——琴溪村落户,开始时住在一间破旧的山神庙内。这个村有十几户人家90多口人,散居在五里路长的各个山坞中,没有学校,小孩不能上学,大一些才到外村去读书。我选择到这里来,就是想在这里办一所小学,当一位乡村教师,为文化教育和农村建设作点贡献。1974年秋,在当地领导和群众的关怀努力下,建成了一所楼房小学,我被任命为教师,办起了大单班小学。村中4—12岁儿童,全部在本村入学了,我家也在一个孤僻的山坞中自建了一座木屋,取名为“琴楼爱阁相思园”。2002年,琼瑶的姨母、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袁晓园,在103岁的高龄时来到黄山,为我家题了“相思园”墨宝。

  在教学中,我遵循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各级政府领导的指导帮助下创立了“生活科学分类识字法”。我首先编写油印了一套识字课本——《科学分类识字》,识字与大自然、社会紧密结合,进行大快乐教育。如学习“雨”类字“雾露霜雪”等,就和观察气象变化结合,学习“木”类字“树林森材,松柏衫桂,梅杏桃李”等,就和观察树木结合。我创编的《科学分类识字》课本,已印销60多万册,是联合国儿童基金援助加强基础教育项目,荣获全国首届汉字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特等奖。2006年应加拿大汉语教学协会邀请,我在加拿大讲学三个月,介绍“科学分类识字”。当前在山岔村新桃源正在建设世界一流的“黄山国际汉语交流中心”。

  1979年7月,邓小平同志来到黄山视察,指示说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邓小平同志的指示深深感动了我,我下决心为发展旅游致富农民作贡献。我一人或邀伴百余次深入各大峡谷探险寻景,先后发现了黄山十大峡谷的千余处奇观,我为之绘图、拍照、起名、写文、宣传、旅游设计,确定自然景观特色和文化主题,帮助当地村民进行旅游开发。并为黄山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提供了这十大峡谷的原始资料,其中前四大景区属山岔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帮助、当地村民和众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这十大峡谷景区的旅游越办越好,每年接待的中外游客都在百万人以上。邓小平同志指示的“是发财的好地方”得到圆满实现。当此之时,我作为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是多么快乐啊!

  我今年80岁了,我的心态和体力仍然像18岁的小伙子一样,仍经常一人深入各峡谷探险寻景,快乐每一天。我是一名乡村教师,将继续为发扬汉字文化,建设美好农村作些贡献!(作者系安徽徽州师范学校教师)

大地灵魂的守夜人

殷修亮

  透过时光隧道

  我看见您岩石般的骨头

  嶙峋而有韧性

  拂去岁月尘埃

  我读懂了您

  冰清玉洁的心灵

  

  是什么使您用一生,攥紧

  不能用金钱交换的执著

  又是什么使您用一生,丈量

  三尺讲台的高度

  

  您,躬身为梯

  让天真烂漫的孩子攀沿而上

  从一个高度

  到达另一个高度

  您,拿漫长的生命

  铸成一座桥

  承载着一个个沉甸甸的希冀

  从一段距离

  到达另一段距离

  

  乡村教师

  大地灵魂的守夜人

  当黑发被岁月燃烧成白发

  一茬茬孩子

  前方,要走的路

  被照得温暖而光明

  (山东鄄城郑营中学教师、青年诗人)

一个山村女教师的故事

王宜振

  

  白白净净的女老师是从城里来的

  是穿着高跟鞋踩着石板路敲着小鼓来的

  她来的日子正下着蒙蒙细雨

  蒙蒙细雨浇湿了太阳帽半截袖和红裙子

  她像一个小天使山里人乐得疯癫癫的

  他们憧憬未来憧憬一个播种知识的岁月

  

  一群光屁股孩子在很惬意的草坪上嬉闹

  向她投掷怀疑、轻蔑和不信任的目光

  我们猜想她会当逃兵她是一只狗熊

  (也难怪,以前的几个老师都走了

  惹得我们鼻涕一把泪一把哭个没完)

  我们发誓她走的那天谁掉泪谁是小狗

  我们把鼻涕和眼泪关起来安安稳稳睡觉

  

  桃子熟了苹果熟了满山果儿喷着芬芳

  一个大哥哥黄昏背着月亮星星走进山里

  走进女老师的茅草房走进她甜香的臂弯

  他们的话儿很轻很轻像甜香的春雨淅沥

  他在女老师的脸上吻了一个甜香的圆

  在女老师脸上打了一记甜甜香香的邮戳

  他把我们的女老师寄进繁华的小城里

  女老师走的那天我们发誓不哭发誓不哭

  但泪水还是像山泉瀑布山洪一样流泻

  我们恨那个大哥哥恨得咬牙骂他真坏

  说他不该抢走我们的女老师应该归还

  我们想女老师想得小脸瘦如初五的月亮

  我们便给女老师写信写歪歪扭扭的思念

  不知道女老师的地址只好写上“城里”

  邮递员叔叔退了信说我们太天真太顽皮

  我们想对他说我们非常严肃和一本正经

  邮递员叔叔不了解情况不理解我们

  

  记不清是一个早晨还是一个黄昏

  也记不清是山里哪一位大人

  他从城里带回消息说我们的女老师病了

  说她病得厉害许多医生会诊也诊断不清

  奇怪的是药吃了针打了却不见病情好转

  急得那位大哥哥的汗珠像夏天的雨点

  不知谁把我们悄悄写信的事儿泄露给她

  她难过得不吃不喝不睁眼睛不说话

  后来,她祈求把她送进山里送进小学校

  她的病不用吃药不用打针自己就好了

  我说我们治好了她的病庆幸自己是药丸

  她说我们比药丸疗效还要好疗效还要高

  

  后来,她用甜香的吻做甜甜香香的邮戳

  她把大哥哥从小城寄到山里的小学校

  他们把自己变成种子一颗甜香的种子

  种下去便发芽生根长出一个甜香的富足

  ……

  山娃子走进西安北京上海的高等学府

  山娃子当厂长当经理同外商侃侃交谈

  山里也长出一个花花绿绿甜香的小城

  比山外的那座小城更辉煌更壮丽更年轻

  (作者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我在初中的油印刊物上发表了作品,那种兴奋,远比后来出版一本书多。

我乡村的老校长

■张炜

  

  开始写作是在读初中的时候。我们中学的校长爱好文学,爱得很深,但是他没有发表过作品。那个年代发表作品很难,他就在学校里办了一个油印刊物,鼓动我们学生投稿。我们写了以后他就夸,他写了文章也给我们看。还有各种文学书籍,大家都传看。

  写文章得到校长的表扬,会让自己高兴很多天,于是就不断地写。这位校长是第一位唤起我的虚荣心的读者。当年觉得他很老,现在看他也就40岁左右。

  中学毕业不久到了栖霞,那里被称为“胶东屋脊”,地势在半岛上是最高的。栖霞和龙口尽管隔得不是特别远,可是地理风貌差异很大。从小在海边长大,突然来到山里,生活很不习惯。我有几年在整个半岛上游荡,毫无计划地游走,到处寻找新的文学伙伴。

  常常想念校长,他不仅鼓励同学写作,而且还创办了一份油印刊物。其实一个人在初中时候的经历,对他确立一生的事业方向和爱好非常重要。虽然到了高中或大学也可以,但初中这个阶段似乎更重要。我在初中的油印刊物上发表了作品,那种兴奋,远比后来出版一本书多。那时候不是铅字,是手刻蜡板印出来的,可这都没有关系。在我和同学们那儿,那种墨味比茉莉花还香!至于老师的赞扬,那就更令人鼓舞了,这是最早来自他人的激赏。由于有这样的老师,我们的阅读范围也宽广起来,算上家里的一点藏书,许多当时不能出版的书都能看得到,而且把它们及时化为了营养。我们当年读过的书除了中国古典名著,俄法英美的作品都能读到一些。

  读书最多的日子要算我十六七岁的时候,当时我在南部山区一个人游荡,主要的享受和安慰就是读书了,所以印象深刻,接受的影响也特别大。后来书多了,条件好了,书对我的帮助倒好像没有那时候大。谈到喜欢,至今最喜欢的是鲁迅的书,再就是俄罗斯作家的书。欧美当代作家中的一部分、拉美作家的一部分,也是让我十分入迷的。回想起来,这真是我们的幸运。

  (作者系著名作家、山东作协主席)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举起有力的双手撑起了乡村教育蔚蓝的天空,用博大的爱心奠基着祖国美好的明天。

九月的红烛

■程印杰

  

  去年深冬,我去看望山区教师,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盘旋了两个多小时,行程130余里,才到达了韩城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独泉学校。

  迎接我们的是校长李喜荣,他消瘦而高大,身上透露着山区男人所独有的果敢和坚韧。他在这个偏僻的山区中学一坚守就是20年,他说:“山区真的很苦,山里的孩子总要有人来教育,我是山里长大的,苦吃惯了,虽然苦点、累点,但心里却是快乐和幸福的。”当问起这么多年来有没有过进城工作的打算时,他笑着说:“如果说从来没有进城的想法,那肯定是假的。每次进到城里,总觉得自己很土,对城里的一切都觉得新鲜、好奇。这种感觉,在刚参加工作时尤为突出,30岁后进城的愿望就一年比一年淡了。现在,看到山里孩子不用出远门就可以在宽敞明亮、安全坚固、设施齐备的寄宿制学校学习,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

  走进57岁的乡村教师程俊鹏的办公室,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脸盆架、一撂报刊书籍的房间显得简陋,墙上那副“立身有道唯勤勉,处世无能但率真”的自勉联却优雅地暴露了这位老教师淡定高雅的书卷气息。从教37年,岁月的风霜早已使他两鬓斑白,但他旺盛的精力和乐观的心态,足以感染每个接触过他的人。

  每次深入乡村学校,我总会被老教师的安贫乐道感动,也总会被年轻教师的蓬勃朝气感染。2007年冬天,那场百年不遇的大雪冰封了进山的道路,却没能挡住支教教师坚定的步伐。为了按时到达支教地点,在班车全部停运的情况下,周玲芳、陈武侠、周娟茹三名女教师一步一滑地走了3个多小时,只为能在上课前赶到支教学校。为了方便支教,呼延李梅老师把年幼的孩子送到了200里外的娘家,李冬芳老师把正在上小学的女儿转到了自己支教的山区学校。近年来,韩城市先后有200多名城区优秀教师踊跃报名,主动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奔赴山区支教。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用渊博的知识启迪着乡村孩子的智慧,他们举起有力的双手撑起了乡村教育蔚蓝的天空,他们用博大的爱心奠基着祖国美好的明天。

  (作者系陕西韩城市教育局局长)

乡村教师的情怀

  学校是他们的家,教室是他们的田野,孩子就是他们的禾苗,每天他们就像勤劳的农夫,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挥洒汗水,收获感动,快乐躬耕。那夕阳下弯曲的背影,常常牵着我的心,萦着我的梦,凝成一生的记忆,最美的风景。

  ——河南长垣县教育局 王自亮

  

  当粉笔只剩下最后一根,你猛然发现,自己已是满头白发,而时常来访的孩子,他们带来的一个个好消息,又让你返老还童。你漫步校园,当年亲手种下的香樟,已成参天大树,细细一看,你猛然发现,几棵小树已在不知不觉中,生根发芽……

  ——广东深圳龙岗区盛平小学 蒋小平

  我没想到在乡村小道上邂逅了您。我望着您平静得如秋日原野的脸,望着您一如野菊花慈祥的笑脸,痴痴地想,30多年了,您就这样守候在那个高高的山岗上,朝迎旭升,暮送夕阳,不知疲倦,不知单调。

  ——湖北罗田县平湖中学 晏晴

  

  乡村的夜晚安宁而恬静,你窗口的灯光温暖而舒适;乡村的教室简朴而单调,你育人的话语隽永而充满哲理;乡村的天空高远而辽阔,你宽广的情怀包容而无悔;孩子的眼神纯净而善良,你无私的灵魂阳光而伟岸。

  ——安徽蚌埠怀远县邹庙小学 孙本召

《中国教育报》2011年9月10日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