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瑞安小说全集免费:上河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0:50:24

上河工

      

    朋友,你见过千万民工挖大河的情景吗?

    试想一下:高高的堤岸上,无数的营旗在招展,猎猎作响;无数的民工铁锹飞舞、肩扛车拉、争先恐后、奔腾穿梭;整齐洪亮的号子声、高音喇叭里雄壮激越的歌声以及捷报的频频宣告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豪迈、雄壮、激动人心的场面!

    这种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波澜壮阔场景,只有在毛泽东的时代才能领略到它的风采。那真是一个“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时代。我作为一个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今天回忆起来还不由得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第一次上河工,那已经是下乡插队第二年的秋天了。当队长宣布去河工的名单里有我名字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丝毫的激动,只是有一点忐忑。毕竟是第一次出这么时间久的外工,还不知自己能承受得了吗。因公社要求各大队必须抽派强壮的劳力参战,务必在一个半月里竣工。

    我们队上抽调了三个人。除我之外,另两个中的一个是地主成分家的大儿子,他是队上最棒的劳力,也是我们知青打心里佩服的年轻人,讲义气、会体贴、懂事理、处理问题有办法,因家庭成分高,虽长得一表人才,又能干,可就是说不上老婆。

    另一个是老贫协的小儿子,小名叫小马,已成家,在三个人中间,数他的年龄最大。我们住的房子就是由他的新房腾给我们知青的,由此可见他家以及他的为人,忠厚老实,干活出死力,可身子骨并不结实,他去河工是想替家里省出点粮食的,他家最会过日子,一年四季吃不上几顿白面,省下的麦子都买了攒成钱为他讨媳妇花了。

    当我们拉着板车,步行60里来到县城边的工地上报到的时候,我是被这种浩荡的阵势给惊呆了,蜿蜒好几里的河岸上,到处是窝棚,到处是红底白字的营旗。全县的各个公社都派出队伍来了!有的公社已经开工了,堤岸上、河套里,正人欢马叫、热火朝天地干着呢。

    第二天的清晨,我们便上河堤了。

    挖大河的活计就是就是把河床里的土挖了往堤岸上运送。

    一开初,由于是在平地上往下挖,倒土的地方离得近,所以都是采取用大抬筐装了,然后由两个人插进杠子抬着去倒土。

    那个抬筐可能大家都没见过有多大,筐口就有80多公分宽。那个在生产队里一般是分红薯的时候用它盛着称红薯的,大的抬筐装满一筐红薯都得二三百斤,现在装土少说一筐也有三四百斤,身体稍差点的几乎压得都抬不起腰来,更别说抬着走呢。刚开始那会儿,抬着走时这腿肚子都打飘呢。这个小马就是干了10几天后,因闪了腰而被换回家的。

    就这样,我们每天抬着这种大筐上上下下、来来回回,一天不知要走多少路,几天下来,绳索断了,筐子烂了,就连杠子也能抬断。更要命的是随着进程的飞快进展,取土越来越往下去,可倒土的地方却越来越远,倒土去的道路上又有了坡度,加上我个高,往往是走在后面的,于是那个杠子压在肩上就显得越来越沉。

    那个时候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而这种场合又是称量硬汉的时候,谁会做软蛋服软呢。抬筐装得差不多了,还嚷着让铲土的再加几锹,不光要给这筐土戴上帽,还得看谁的筐冒得尖,拍得实。

    所以现在在电视里一看到解放军战士抗洪抢险的镜头,我就由不得会浮现出我们那时开河工的情景来。一样的年轻,一样的虎劲,一样的硬朗,只是我们是在为生存而拼命,他们却是在为着百姓的疾苦出生入死,但是血管里沸腾的,都是青春的热血!

    你不知道,当流动红旗插在你们营地的时候,或者公社的高音喇叭里传来你们大队的进度是第一的时候,那种自豪的劲儿是多么的爽!好在年青人恢复的快,又吃得下。那时我也是很能吃的,一顿就能吃四个大馒头,外加一脸盆子面条呢!晚上钻进窝棚里躺下就能睡着,第二天又生龙活虎,好汉一条了。

    等到快挖到河床时,这种抬筐运土的效率就太低了。因为来回抬一次土竟要走上一二里路,也就是从河底爬上大堤,再运到远处倒掉,再折回来,这样一个来回要1000多米。

    于是我们就换成板车装土,两个人在前面拉后面一个人把着舵的方式运土了。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每次运的土多,一车可抵三四个抬筐抬的。而且可以在回来的途中由一个人载着另外两个人跑回来,减省了体力。但是实际上我们跑的趟数却更多了。一天下来,我们要在负重的情况下跋涉70多里路。

    想象一下:三个人踩着铁锹大块大块地往车里装好土后,迅速地拉起就走,好不容易拉到堤上后,倒掉后又飞跑着冲下堤底的河床里去取土,如此的往复运动一刻不停,直到歇工的号令响起为止,这得付出多大的体力和毅力啊!

    今天,在回忆这些的时候,我自己都有点不敢相信,我怎么能承受下如此重的压力?其实,艰苦的生活还是给我留下了印记:现在,我的左肩,也就是抬土的这个肩膀经常性的麻木,根本不知疼痒了。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就是这般沉重的活计,同时也给我留下了坚强和不甘屈服的性格。

 

就因为这些,河工指挥部在广播里表彰了我的事迹。就这样,我成了我们公社知青中的地区级先进个人的第一人,光荣地参加了在地区召开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大会。

那年我才虚龄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