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华海时代:宗教的力量——西行漫记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5:05:36

宗教的力量——西行漫记七

 

本来宗教和这次敦煌之行没有多大瓜葛,只是因为在莫高窟的参观和在嘉峪关吃饭时遭遇到一些事,而在前面又曾说起过敦煌地区的庙宇,有感而发,所以也作为了我这次西北之行的一个感言吧。

话说在莫高窟参观时,正好与一队青海藏民编成一组,于是有机会看到这个民族对神佛的朝拜情景。

我们在莫高窟的游览真的只是一种逛逛看看而已,而藏民的游览几乎就是一种朝拜。那种虔诚程度与拜谒没什么两样,只是少了一个献哈达的仪式。

只见他们进入洞窟以后,先向空中洒一些东西,原先我还以为是净水,后来仔细一看原来是米粒,然后他们躬身向着释迦牟尼拜了一拜,就跪下去又匐着身、全身贴地拜在佛像前片刻,再起半身向佛像叩了几个礼才站起身来。这是第一、二道手续。第三道手续就是拿手里的念佛珠或转经筒朝着佛像的身体亲密几下,若是够不着,哪怕是放在佛像踩着的地面上蹭几下也可以,最后往捐款箱里投进面值不等的人民币若干,每进一个洞窟几乎都是如此礼仪。

和一位上了年纪的男性藏民交谈后(他会汉语)得知,这还不算最虔诚的礼仪,最高的礼仪就是献哈达。听他说,每年收庄稼的时候他们都要向上天做这一番礼仪,并献上洁白的哈达。

看着他们的此番举止,听着这位藏民的述说,我的心里一阵肃穆。其实和他们在一起观瞻神佛时,其他的游客可能受了感染都已经变得正经起来,洞窟里静静的,只有讲解员的声音在耳边不时响起。

这是一次感受到宗教信仰力量的过程。

第二次,在嘉峪关的一个清真店吃中饭时所遭遇到一个情况,又使我感受到了这种无形的力量。

在去嘉峪关的途中,我结识了一位30几岁的拍客。他也是一个人,先游历新疆的南北,再转到了甘肃敦煌。在嘉峪关时,我们一起到一家名叫“松吉给手抓羊肉河沿面”的清真店去吃手抓羊肉。临进去时我就觉着这个店名透着点古怪,读着好像一点都不通,也许是维吾尔族语和汉语的合译吧。也不好意思问就坐下了。

吃这个手抓羊肉我还是第一次,唯恐吃坏肚子,所以很想再喝几口酒。一问,说没有;二问,说不卖酒,也不许在店里喝酒。这时我才想起伊斯兰教徒是禁酒的。可你这是开店啊,难道有钱你也不挣啊。你就是卖了酒难不成有谁还会来惩治你啊?偏偏这个店就是不卖也不让带进酒来喝。这不又是神灵的约束在起着作用么?

事后,我就在想:“这个宗教究竟是什么呢,怎么有这么大的力量?”继而又想:“我们汉族有没有这种宗教信仰呢?”

从“宗教”一词的本意能看出:“宗:因崇拜而归附;教:广而化之。”依我看,宗教就是精神寄托、做人准则、信念源头、心理自救。就是要让人信服教义教理。有人阐述:“宗教的本质既不是思维也不是行动,而是知觉和情感。它希望直观宇宙,专心聆听宇宙自身的显示和活动,渴望孩子般的被动性被宇宙的直接影响所抓住所充实。”也就是说,宗教的本质,就是人类对自己心中王国宗主的向往与精神归依所在。是人们对真、善、美等最高价值理性存在的信仰。

这是信,有信才有教;有教,才有理才有义。

然作为一个宗教,光有教义教理是完全不够的,还得有一定的礼仪或活动来规范它,彰显它,没有礼仪、没有制度、没有特有的活动,是构不成宗教的。所以我们所看到的一些仪式,包括那些藏民对神佛的膜拜都是宗教的有机组成部分。

没有了仪式也就没有了“教”,“宗”也就失去了表现形式。但是这样的仪式又不是思维的结果,而是“知觉和情感”的直接表现,是心灵与所崇拜的王国宗主精神合一的直观表现。

换言之,当一个人真正信奉某个宗教后,他就会将这个宗教的教义教理自觉地变为自己的精神、情感。是由内而外地化教义教理为自己的信仰与准则,而不是由外在的力量所控制的。

这就是为什么藏民能自然而然地拜倒在神佛脚下的缘故,也是维吾尔族恪守信条、不欺暗室、不作违心之事的缘故吧?

如此说来,我们汉族有宗教吗?顺而言之,又有宗教信仰吗?

有人说有,“儒、道、释”不就是汉族所信奉的三教吗?可这偏偏正是个疑点:有哪个民族是信三个宗教的?说“道”和 “佛”是“教”还说的过去,说“儒”是“教”说得过去吗?

其次,“道”不是随着老子的远走而消失了吗?“道”与“佛”的表现方式,即庙宇的存在不也被我们汉族以迷信的理由都推翻的差不多了吗?即便是推翻了又重新建立起来的庙宇,是真正代表了那个神灵的精神寄托呢,还是成了一个获取功利的被利用的工具了呢?而“儒教”则更不用去说它了,自打被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后,再加上个文化大革命,还有口气吗?孔孟之道还有什么市场呢?

这是关于汉族有没有宗教的疑问。只觉得越想越糊涂。

再想问的是,即便“儒、道、释”是汉族的三个宗教,但是它们确确实实是我们汉族全民族信奉的宗教吗?

“宗教”一词的要义就是要“信”,有“信”才能“奉行”。穆斯林的宗教,首先强调的就是“信”,信了再说。可汉族不是这样的。他们是先得看这个教值不值得信,看看那些和尚道士什么的有没有什么本事,能不能让“我”得到保佑,或者让“我”的心灵能不能得到宽慰开导,然后再决定信还是不信。

这是信仰么?不,这是功利,这是投机,是对利益的追逐,是对“我”的独尊。天下至尊,唯我独大。当然,这个唯我独尊的表现也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才会表现得这么淋漓尽致的。

透过汉族这本厚厚的历史书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写在大汉民族这一页上的宗教信仰,刻满了“强权”这两个字。

听说过“天无二日,人无二主”的话吗?听说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样的话语么?知道“天、地、君、亲、师”的排位中为什么没有神灵的位置么?

从敦煌莫高窟的几次兴衰,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天、地,只是个虚无缥缈的空洞的意义,并不代表神灵。可是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掌握着无限大的权力的人物,却可以代表上苍的意志,可以拥有命令诸神的权利。

当统治者与宗教起冲突时,人们绝对会背弃宗教而不愿违背强权的。确切地说,汉民族对权力的崇拜远远胜过对神灵的崇拜。

有人说,汉民族崇尚的是历史文化。是这个汉民族的文化才使我们这个民族延绵了五千年。是么?那么现在这个传统文化该无比的丰厚才是啊!可是颇具讽刺意义的是,汉民族的传统文化恰恰被我们这些子孙后代一代一代已经遗忘得差不多了。

所以说,这个五千年的历史,恰恰证明了我们这个民族信奉的是强权。

因为强权维持的是意志服从和精神统治,而宗教体现的是精神皈依和情感寄托;强权要的就是奴性的崇拜和专制的延续,而宗教为的是人性的复苏和文明的光大。

强权是汉民族的图腾崇拜,这个在已经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是这样,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依然是这样。只要是有权,就是天,就是神。就会被热捧并追逐不已。可以说,今人把对权力的崇拜演绎得更加波澜壮阔,更加有声有色!

如果以上所说的是事实的话,那么这种演绎和演变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呢?是一种悲哀还是一件幸事呢?

宗教的力量,就是让人的灵肉与精神能够找到一个可以栖息的家园,可以和自己的灵魂与神明进行真诚的对话和交流。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力量。一个人,一个民族,没有一个真正的宗教信仰,那又是多么可怕。

结语:要不是去大西北一次,怎么会想起这些东西?敦煌之行,果真就是一次文化之旅,心灵之旅。感谢敦煌,让我体验到了一些往常不曾体验到的东西。

                                                                      (20101024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