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海洋天气预报:边境线上的教育竞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17:45:26
边境线上的教育竞争


2003年3月,13岁的魏正香又回到了两年半前就读的“拉影小学”。此前,她曾离开这所距中缅边境几百米远的中国学校,转赴跨境几百米远的缅甸学校念书,原因是其母觉得后一所学校的开销低得多。
       “我很高兴魏正香又回来了。”女教师岳小焕说,“希望她不会再离开。”



                                           穷孩子出国念书




在中缅边境的云南省陇川县,每天清晨7点,便有许多中国的孩子背着书包走出家门,跨越国境到缅甸“洋人街学校”上学。这种情形从1996到1999年越演越烈,展现了一个使人不安的趋势:农家娃上不起自己国家的学校。
       “如果孩子上不了学,长大后什么都不懂,也找不到工作,我会很内疚。”一位母亲流着泪说,“可是我们真的没有那么多的钱交给学校。”    
       云南省许多农村,校舍破旧、狭小不堪,有的地方甚至发不出教师工资,一些学校不得不千方百计提高学费。据云南省有关部门较保守的估计,一名农村小学生每年学习花费2000元左右,住校初中生则为8000元左右。学费数目还在逐年上涨,令越来越多家庭觉得难以负荷,有的家庭甚至连最每月15元的学杂费和50元的课本费都负担不起。辍学的孩子们,要么留在家里帮父母干活,要么去到缅甸、越南和老挝等境外学校上学去了。    
       “现在,中国花在教育方面的钱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这意味着它想用世界教育预算的1%来教育世界1/4的学生。”云南省一名教育人士说,“显然这不太可能”。
   13岁的学生魏正香8岁时在家乡腾冲县上了一年级,三年级时随打工的父母从来到了陇川县,到拉影小学上了一个多月后,母亲决定让她到缅甸洋人街学校去上学,因为“中国学校要交的钱太多了”,特别她的户口不在陇川县,每年还要交400元的借读费。而缅甸那边每月只需要28元,每学期学费只要250元。在来来回回两年半后,2003年3月母亲经过了解、计算后决定又把她转回拉影小学,“现在拉影小学每月只比洋人街学校贵20元了”。
       陇川县护国乡13岁的学生杨连胜在缅甸读了五年书。2003年3月父母决定把他转到拉影小学,原因一是现在学费比以前低了,二是中国学校的教育质量比缅甸好。拉影小学五年级的岳小焕老师说:“魏正香和杨连胜从缅甸的学校转来我班上后,我发现尽管他们以前学的课程和我们教的基本一样 ,但学习总是跟不上其他同学。同时由于缅甸学校不用标准普通话教学,所以他们和老师同学交流有困难。”
       “比较起来,目前缅甸的教学质量是很难与我们相比,他们最大优势是收费低。”陇川县董道广教师说,“但是面对贫穷 、落后的家长,我们很难让他们理解多交点钱能使孩子得到更好教育的道理。”
        2000年起,在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牵头下,云南省拨出1800万元专款,对包括陇川县部分学校在内的边境沿线小学13万名在校生实行“ 三免费”(杂费、课本费、文具费),平均每名学生每年150元的行动后,许多像魏正香和杨连胜一样上不起学、辍学或到境外读书的孩子又回到了学校。以陇川县的“叠撒小学”为例,在“三免费”以前,许多家庭想送孩子来读书,但是交不起钱,只好让孩子在家里劳动,或者送到缅甸上学,实行“三免费”的第一年,这些孩子都来到了学校里读书,其中读一年级的7、8、9岁都有。
       “以前,许多老师为了让孩子少辍学,经常替学生垫学费,但仍有许多孩子上不起学。”一名老师说:“如果不实行‘三免费’,他们也许永远不会到学校里来,现在学生的入学率在不断升高,而辍学率越来越低了。”
       由于收到了良好效果,云南省在2001年决定扩大“三免费”规模,每年增加投入2600万元。现在,不但去缅甸上学的中国学生渐渐少了,更有许多缅甸孩子被送到中国学校里“高价读书”,原因是中国学校教学质量好。同时由于中缅关系日渐良好,许多缅甸人也到中国来做生意或者打工,于是把子女带到了中国读书。
       这种情形犹如一位教师的形容:“中国的穷孩子去缅甸读书,缅甸的富孩子来中国读书。似乎读书已经与金钱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了。”
       同时,除了因为贫穷而送孩子到缅甸读书外,一部分中国父母还考虑到孩子到缅甸可以进缅语学校学缅语和英语,可以进华人学校学中文和英语,这样对孩子来说同时学到了许多知识和语言,而在中国的小学里却只能学到中文。


       另外,中国的汉族孩子基本不上缅语学校,而缅甸的缅族孩子也没有学生到中国来学中文,不断在相互交叉学习的都是一些“ 少数民族”(汉族在缅甸也属于少数民族范畴),而在这样“方便”的情况下,两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和缅族对对方的教育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境外学校的吸引力

  
       穿过云南省陇川县的“拉影口岸”,就可以进入缅甸北部的“洋人街”,这里多数商店、饭馆和广告都是缅中英三国文字混用。行不远便可见当地华侨办的“缅甸洋人街华侨佛经学校”。由于历史原因,缅甸政府曾经不允许国民学习中文,甚至不许公开说汉语,近年来才渐渐放开,但又规定不许学校安排汉语课程,汉语学习只能以“补习学校”的名义另外举办,同时也只能以“寺庙”、“佛堂”名义向政府申报。
       洋人街学校有着宽敞的运动场地和一幢三层砖混教学楼,除了墙上标语是繁体字外,感觉和中国学校没有太大区别。在教室里,黑板上和墙壁上都写着中文,最特别的是教室前方挂着缅甸以前和现在的军人领袖,以及佛教高僧的照片,随时提醒人们这里是缅甸。师生们的“普通话”听起来总有些奇怪,更多时候他们只说云南话。


       洋人街学校58岁的校长杨绍赞原籍是云南省梁河县人,1973年到缅甸,随后加入缅甸国籍。据他介绍,这所学校完全属于“民办”,距离几百米之外,还有另外一所缅甸国立中小学,当地人称为“缅语学校”。 由于缅甸政府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进国立学校学缅语,使得中文学校不能在正常时间上课。于是学生们每天上午10:30至下午4:30都要去缅语学校,华文学校只能在每天上午7:30-9:30,下午5:30-7:30两个时段开课。
       “我们学生很辛苦,两个学校来回跑,每天至少要学习9个小时,要背两个完全不同的书包。”一名教师告诉记者,“当然中国过来的学生如果不上缅语学校就轻松一些。”
       洋人街学校目前共有21个班730多名学生,26名教师以本地人为主,也从云南省陇川、腾冲等县聘请了几名退休教师和代课教师来工作,由于找不到更多教师,所以一些本校初中毕业的学生也被留下来做任教,使得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所以教学质量不理想。
       “当然,主要原因同样是缺钱。”杨校长说,“由于缅甸政府对华文学校采取‘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政策,学校不能从政府那里得到任何帮助,办学经费主要靠社会捐赠,并收取少量学费,所以经济上也非常困难。”
       “考虑到我们的教学质量等原因,所以我们收费不高,学前班和一年级每年160元,二三年级每年180元,五六年级每年220元,初中每年360元。比中方学校收费少,这就是许多中国父母送孩子来读书的原因,也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杨校长说,“也有许多中国孩子来校后交不起学费,但是我们一般不赶他们走,既然他们愿意学习为什么不给机会呢?如果学校实在困难我们会另想办法,但从来不为难孩子们。”
       洋人街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有,教学程序安排全部参照中国的“9年制义务教育”,且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学习英语。这些都成为中国父母愿把孩子送来读书的理由,一位中国父亲说:“两边学的都一样,但缅甸的学费低,孩子在缅甸还可以学英语和缅语,以后多会一两门外语更好,而且可以随时转回中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