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香味浓烈的诗句:再谈“作文模仿与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15:20:25

模仿:通往自由创新的天路

——再谈“作文模仿与创新”

刘发建

新课程实施以来,作文教学出现了一些新局面,譬如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作文教学的形式开始多样化。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鼓励自由表达和个性创新的形势下,不断涌现极少数“少年作家”, 但大部分学生作文水平整体强差人意是客观存在的,大部分学生的个性无法张扬,拥有了自由却无法行笔,渴望创新往往不知如何出新。许多一线老师普遍感觉到“作文课不知道该怎样上”了。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从教学的层面来审视,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在追求“自由创新”的路上,丢弃了作文教学的传统法宝——模仿。

手上没有范文,老师自然不知道今天的作文课该教什么;案头没有了范文引路,学生自然就不知道今天的作文该怎样写。事实上,有了范文,又往往容易限制学生的自由和个性,习作难免千篇一律。在“创新和模仿”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为了迎合这个“创新时代”的潮流,彻底舍弃了模仿。在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忽视了“模仿”这个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导致作文教学失魂落魄。本文试从“模仿的学习机理、模仿的教学误区和模仿的基本策略”三个方面,就作文教学模仿与创新的关系,做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模仿是一切学习之母——明确模仿对儿童学习写作的意义。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模仿是动物的本能。人的模仿能力更是在动物之上。儿童的模仿则又在成人之上。

1、儿童具有模仿的天赋。我们常说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就是因为儿童对周围的一切具有先天的模仿能力。儿童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从咿呀学语到口若悬河,从一笔一划的临帖到飞笔走龙的书画,可以说儿童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模仿。对外界的模仿,既是儿童的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也是儿童谋求生命发展的基本学习行为。模仿,既是儿童一种本能,也是儿童学习的基本权利。

2、人类的一切学习行为都是从模仿起步。古今中外,人类学习任何一门技术都是从模仿起步的。音乐课,学生通过模仿学学会唱歌弹琴的基本技能;美术课,学生通过模仿学会构图绘画的基本技法;体育课,学生通过模仿学会跑步跨栏的基本步伐;数学课,学生通过模仿学会公式运用的基本方法;科学课,学生通过模仿学会观察试验的基本能力。写作也是一门基本生活技术,自然不能脱离模仿。小学作文,是人的一生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是无法超越模仿这一步的。模仿,儿童是学习的基本规律。

3、模仿是学习写作的基本方式。每一个有写作体验的人,回忆自己的写作成长史,可以发现自己的写作作品,无一不是从自己阅读过的大量文本中择优模仿出来的。学习写作的本质就是学习写作方法,写作方法的获取就是要通过大量的阅读与模仿,来完成迁移和内化的。作文教学的本质也就是教学写作技巧,而写作技法的传授是无法脱离范文来讲解和示范的。模仿,是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习作,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无论是从儿童的自身发展,还是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来看,儿童学习写作,必须从模仿起步。从学理上讲,这是不可辩驳的。为什么到了实践中,这些年来,我们不得不彻底摒弃“模仿”呢?

二、走出模仿教学的误区——认识模仿与创新的内在关系

“课标”提出作文要有个性,要让学生自由表达,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这是时代的发展要求,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课标”并没有明确指出“张扬个性、自由表达、创新思维”的教学“路径”。有个性的学生不会表达个性,拥有了自由的学生却无法行使自由,渴望创新的学生不知如何创新。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为学生寻求一条“张扬个性和自由创新”的路径,这就是大量的阅读、学习经典文章,储存大量的规范表达技巧模块,并逐步内化迁移,这就是模仿。但因为我们长期忽视对模仿的研究,把模仿视为一种简单机械的学习方式,走入了模仿的误区。那么在这个呼唤“创新”的大时代到来的时候,没有理性的看待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模仿”就成了遏制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天敌,被我们彻底地摒弃。导致的恶果是:老师不知如何上课,学会不知如何下笔。我们首先就要走出如下一些“模仿误区”:

误区一:模仿是简单机械的学习方式。

模仿看似简单,实际上是极为复杂的学习方式。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面对不同的学习目的,模仿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譬如我们常用的全景式模仿(整体模仿)和择景式模仿(局部模仿),单一性模仿和综合性模仿,自主性模仿和指定性模仿,批判性模仿和鉴赏性模仿,等等。完全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灵活采取不同的模仿路径。模仿,绝不是我们过去那种给孩子一篇范文,让孩子去依葫芦画瓢。从一定的角度讲,模仿的运用能力,就是检验教师因材施教能力的一块试金石。

误区二:儿童只会简单机械的模仿。

我们很多老师也知道模仿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他们认为孩子只会简单模仿。他们以为给孩子一篇范文,孩子就只会照搬照抄。实际上这完全是不了解儿童模仿心理特征的问题。对于儿童来讲,只要他自己有一点点会或者知道一点点大概情况,他就不会照搬照抄。即使是让孩子去临摹画出来的画,绝不会和实物一模一样的。只有我们成年人的画会“以假乱真”。我经常发现自己的学生,即使他们几个人在模仿同一篇课文,有的摸前,有的仿后,有的摸这,有的仿那,完全一致的习作,可以说没有的。儿童的模仿几乎都是个性化的,是丰富多彩的。所以毕加索说:“我能用很多短的时间画得像一位大师,但我却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个儿童。”

误区三、模仿是被动的学习方式。

模仿是最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式之一。我为什么要模仿这篇范文?这篇范文有哪些技巧值得我模仿?我除了模仿这一篇范文,还打算借鉴哪些片断?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学生在模仿的时候最原始的心理活动,学生在选择模仿什么不模仿什么,他的主动性和个性化都能得到发挥。过去我们没有把模仿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制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机械模仿,置学生于被动学习的境地。这是认识上的又一误区。

误区四:模仿是导致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罪魁祸首。<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