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韩国综艺:[八卦江湖]抛砖引玉,借倾世皇妃八一下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21:01:45

历史年限
  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般传统的说法为:北宋建立于960年,作为中原地区主体政权的“五代”结束,历史主体进入北宋时期,因此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期间;另一说为:北宋灭亡“十国”中的北汉于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


1.五代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 朝代 都城 统治年代 开国皇帝 灭亡
1 后梁 汴州(今河南开封) 907年——923年 太祖朱温 灭于后唐
2 后唐 洛阳(今河南洛阳) 923年——936年 庄宗李存勖 灭于后晋
3 后晋 汴州 936年——946年 高祖石敬瑭 灭于契丹
4 后汉 汴州 947年——950年 高祖刘知远 灭于后周
5 后周 汴州 950年——960年 太祖郭威 灭于北宋
2.十国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 朝代/政权 都城/首府 统治年代 开国君主 灭亡
1 吴国 广陵(今江苏扬州) 892年——937年 太祖杨行密 灭于南唐
2 南唐 金陵(金江苏南京) 937年——975年 烈祖李昪 灭于北宋
3 前蜀 成都府(今四川成都) 891年——925年 高祖王建 灭于后唐
4 后蜀 成都 925年——965年 高祖孟知祥 灭于北宋
5 闽国 长乐府(今福建福州) 893年——945年 太祖王审知 灭于南唐
6 楚国(南楚) 长沙府(今湖南长沙) 896年——951年 武穆王马殷 灭于南唐
7 南汉 兴王府(今广东广州) 905年——971年 高祖刘? 灭于北宋
8 南平(荆南) 江陵府(湖北荆州) 907年——963年 武信王高季兴 灭于北宋
9 吴越 西府/杭州(今浙江杭州) 893年——978年 太祖钱镠 灭于北宋
10 北汉 太原府(今山西太原) 951年——979年 世祖刘崇 灭于北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指的是唐宋之际的一段分裂乱世,这个时期非常之短,从朱温篡唐到宋太祖陈桥兵变取后周而代之,只有五十七年的时间。但是这五十七年准确说来,只是五代的时间。因为唐朝后期,各大藩镇已经很难为中央所管束,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割据政权,所以十国中许多国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末年,而不能仅仅是从唐朝灭亡开始算起。
  因此五代和十国是两个概念,五代指的是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先后相继出现的五个割据王朝,既是梁唐晋汉周这五个朝代,因为这五个朝代前朝皆有,故被称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倾世皇妃里,林心如献舞那场戏里就曾出现后周太子柴荣,但实际上后周建立的时候南楚已经灭亡了。关于五代历史两部重要的正史史料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都是在北宋编撰的。旧五代史成书于宋太祖时期,可以说是五代刚结束没多久就修成的历史,这之于当时可谓是编当代史,但也由于成书很快,编纂得也比较杂乱,从历史编撰学角度来说这本书存在不少缺点。所以几十年后,一位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名人重新编写了一部五代史,为与前作区别,后人把此书称为新五代史,编著者是通常被人认为是大文学家的欧阳修。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伶官传序》,就是《新五代史》中的内容。
  十国,通常是指除五代之外,出现的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这些政权有的是相继存在,有的是并立存在,除了北汉之外,其余九个都是位于南方。十国的史料不如五代有系统,比较杂芜,其中宋朝人写作的很多,陆游就曾经写过一本《南唐书》。   
五代的第一个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后梁王朝,改进了唐朝的一些政弊,后梁被世仇李存勖的后唐所灭。   后唐有比较开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实施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政策,使社会出现小康的局面,但他的后继者却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灭。   石敬瑭认比他年纪小的契丹帝为父,被契丹帝册封为大晋皇帝,定都开封。但源源不绝的财富却流入契丹人的国库,以至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广的建议下以向契丹称“孙”不称臣的借口,企图改变对契丹的依附关系,但契丹人用挥兵南下灭后晋,虏石重贵来作为答案,并在开封建立大辽,耶律德光自立为帝。   后晋灭,但辽政权无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从益为中原之主,太原刘知远杀死李从益,夺取中原,自立为帝,建立大汉帝国。   他的儿子刘承佑因杀大将郭威不成却被郭威所代为大周,郭威和他的养子柴荣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们的经营下,后周渐  朱温强,并逐步统一中国,但柴荣的继承者是七岁的小孩,无力掌管天下,终大将赵匡胤在陈桥被手下黄袍加身,代周立宋。后来宋王朝在赵匡胤的经营下,终统一中国,结束五代时的大分裂。   这一段历史,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即在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后唐、后晋、后汉的开国之君都是沙陀人。同时,北方的契丹人亦不断强大,逐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军事集团,为以后宋、辽、金对峙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相对于五代来说,十国的情况则要好得多。在这十国之中,除刘崇的北汉在北方(约今山西、陕西和河北的一部分)外,其它诸国皆在中国的南方,它们少受中原干戈的影响,政局相对稳定,政权维持的时间也远比五代为长,如最短的前蜀亦有三十四年,是后梁的两倍,而最长的吴越,竟达八十五年之久。这对中国南方的开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吴越,就曾于公元910年修筑了捍海塘,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吴越走上了富裕之路。由于北方战争频仍,不少中原人士移徙南方以避祸乱,他们带来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对南方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吴的开创者杨行密,在镇压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中被唐朝提升为淮南节度使。902年,唐昭宗封他为吴王,建都扬州。到杨溥在位时,丞相徐温等立杨溥为天子,国号吴。   但此时,杨氏大权早已旁落。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徐诰)废杨溥自立,国号唐,建都金陵,改姓名为李昪,史称“南唐”。到后主李煜时,为北宋所灭。   唐壁州(四川导江)刺史王建,从894年开始,先后兼并西川、东川和汉中之地。后梁建立,他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子王衍继位,以奢侈荒淫、刻剥百姓著称。925年,后唐庄宗派兵灭前蜀,用孟知祥(李克用侄女婿)为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   926年,孟知祥入成都,整顿吏治,减少苛税,攻占东川。934年,他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当年孟知祥死,子孟昶继位,又攻取凤州,疆域与前蜀相同。但孟昶和王衍一样,刻剥惨毒,奢侈成性。965年为北宋所灭。   吴越的创建者钱镠,在893年被唐昭宗任命为镇海节度使。不久,因讨越州军阀董昌有功,升任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封他为吴越王,都于杭州,拥有两浙之地。这一地区战争很少,生产发达,经济繁荣。钱氏政权五传至钱俶,于978年降北宋。   唐末,马殷割据湖南。907年,后梁封他为楚王,都于潭州(长沙)。927  李存勖年,后唐又封其为楚国王。马殷死,诸子争立,政局混乱,951年被南唐攻灭。但南唐灭楚不久,楚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继续据有湖南。以后刘言被其部下杀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权又先后统治湖南。963年为北宋所灭。   893年,王审知随其兄王潮据福州,897年,继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909年,后梁封他为闽王,据有泉、汀等地。王审知死后,继位的都是暴君,内乱不休,945年被南唐攻灭。   905年,刘隐为唐静海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封他为大彭郡王。隐弟刘龑继位后,扩大了势力范围,于917年称帝,国号越,建都广州,次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南汉君主都极其奢侈,统治十分残暴,境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971年为北宋所灭。   907年,后梁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924年,后唐庄宗封他为南平王,都于江陵,仅有荆州一地,至唐明宗时才得归、峡二州,是十国中最弱小的一国。963年亡于北宋。   北汉为后汉高祖弟刘崇所建。951年,郭威后周取代后汉。刘崇据河东之地,在太原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北汉”。北汉“土瘠民贫,内供军国,外奉契丹,赋繁役重,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十分尖锐。979年亡于北宋。 
 有人奇怪女主干嘛要叫马馥雅,这个姓和名字一搭实在是让人想吐槽!好好的公主被人说得像马夫,难怪她可以那么神勇的单人驾马车突围全是名字的功劳有木有!!有人说为什么女主一定要是楚国的公主啊?为什么杜海涛跟吴昕要在里面出镜呢?知道为什么吗?原因很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芒果是这片子的投资方啊!!!因为历史上的楚国实在是太多了,于是五代十国这个楚国被通称为南楚或马楚,之所以称为马楚是因为这个国家一直是被马氏父子所统治的。而马楚政权的疆域大抵是今天湖南省全境,以及广西和贵州省的部分,王都所在城市就是芒果的老窝所在——长沙!所以,大家懂了吧!长沙有个很有名的地方叫马王堆,就是因为方志上记载此处是马殷家族的墓地故得此名。(实际上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家族墓地)
  楚国的建立者是马殷,也就是电视剧里马馥雅那个女控皇帝爹。历史上的马殷绝对不可能是这么个糊涂蛋,作为马楚政权的开创者,没两把刷子只会跟女儿上屋顶看月亮举杯要和大家同归于尽他还搞个毛啊!从公元896年,马殷被唐王朝封为武安军节度使开始到他930年去世,马楚国在他的治理下一直井井有条,很是安定繁荣。马殷死后,他的几个儿子都相继继位,五代十国是个弱肉强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皇位继承制度和传统有很大区别,有别于传统的父死子继,五代十国期间出现不少兄终弟及的案例,这个风格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北宋初期的皇位继承制度,当然这是后话。马殷并不是像电视剧里那样被自己亲兄弟毒杀,他死后是由他的次子马希声继位,马希声在位的时候并没有称王,不过他倒是另一种王——吃鸡大王,他特别的喜欢吃鸡,一天要杀五十只鸡。而他喜欢吃鸡的原因,却是因为倾慕篡唐的后梁太祖朱温……马希声在位时间很短,他死后王位由他弟弟马希范继承,马希范在位十六年,在这段和杨过苦等小龙女的时光一样长得岁月里,马楚政权急转直下,因为马希范是个奢侈皇帝,对人民的盘剥很大,大量的挥霍不仅耗空了国库也耗光了民心,在马希范去世后,他的几个弟弟先后起兵为争夺王位不惜手足相残,因为一伙人全姓马,于是后人将这段历史称为“五马争槽”!然而就在五马争槽之际,南唐国王李璟(后主他爹)派军趁虚而入,拿下长沙,马楚政权从此宣告终结。这一年是公元951年,在南唐攻占长沙的同年,在北方的开封城,后汉监国郭威正式称帝代后汉而建立了后周朝,郭威是为后汉太祖,他没有亲生孩子,只有一养子名叫郭荣,后改回本姓也就是后周世祖柴荣,也就是电视剧里的周一围客串的那位。所以后周世祖你是多有幸,才能叫本该死去21年的马殷跟你举杯“同归于尽”啊!当然比你更有幸的是宋太祖!他不好好的在开封给你爹典掌禁军,偏要跑到楚国返老还童当个小乞丐,还被倾国倾城的楚国公主给救下,这是何其有幸,何其有幸啊!!  本来想按顺序八一下片子里的三个主要国家,但这三个国家都是偏安一方的割据政权,五代才是这个时期的主旋律,所以还是从五代八起。五代按先后顺序就是梁唐晋汉周,因为这些朝代之前都有,所以上通常冠以一个后字。五代虽为乱世,却并不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而是一个典型的弱肉强食的时代。唐宋之间相距不过五十七年,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变革,五代正是处于这样的变革中。曾有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是个崩溃与重建的时代,五代的存在或许也有相同的意味。
  五代的第一个朝代是后梁,后梁的建立者就是终结唐王朝的朱温。朱温在历史上一直没有好名,述其罪状总结起来就是暴戾滥杀,荒淫无度这八个字。朱温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祖父父亲都是饱读诗书的文人,不过因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朱温从小就和两个哥哥寄居在寡母王氏帮佣的富户刘崇家中。这朱家三兄弟虽然是一母同胞,但是大哥确实老实憨厚,两个弟弟则是孔武有力,非常凶悍,特别是朱温,完全是个人见人嫌的泼皮无赖。收养他们的刘崇非常不喜欢朱温,但是奇怪的是刘的母亲却很喜欢朱温,每次刘崇要教训朱温的时候,刘母总是维护他,还经常跟刘崇说,这孩子面相奇特,一定要好生对待。后来黄巢起义爆发,朱温和他二哥朱存觉得这是个可以出人头地的机会,便也一起加入了起义军,因为屡立军功很快升为大将,并深受黄巢的重用,但后来在攻打河中因为屡战屡败,朱温和身边亲信分析局势,最终决定背叛黄巢归顺唐朝。于是他向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投降,并认王为舅父。这时因长安城陷而流亡蜀中的唐僖宗听说黄巢左膀右臂的大将朱温居然投降到自己这边,顿时大喜过望,连呼“真乃天赐我也!”立刻大封朱温,更给他赐两个名字叫做“全忠”,纵览朱温一生,这个赐名不仅是对他充满背叛的一生的讽刺,更是对昏庸无能的晚唐朝廷的莫大讽刺。朱全忠受封之后立刻加入到对抗黄巢的战斗中来,就是在这个时候,他遇见了自己一生的宿敌,李克用。   日本战国时期有个有名的独眼龙名将叫做伊达政宗,其实这货一直在cos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李克用。李克用是沙陀人,本姓朱邪,他父亲朱邪赤心是沙陀族领袖,因为率众助唐军平叛有功被皇帝赐名为李国昌。李克用虽然一只眼睛有残缺,却丝毫不影响他的战斗力,因为其骁勇善战,又善骑射,人送外号李鸦儿,又叫飞虎子。李国昌父子虽然协助唐军平叛,但内心却是野心勃勃,后更是发动兵变,对抗唐朝统治,但被唐军联合吐谷浑的军队打败,父子二人奔入被鞑靼。在前面提到的那位僖宗继位后,对李氏父子的态度由征讨改为招抚,所以在黄巢军占领长安之后,逃亡蜀中的僖宗立刻向李克用求援。李克用遂领兵渡河,终于是力挫黄巢,夺回了长安。
  朱温和李克用的梁子,就是在对抗黄巢的过程中结下的。
  话说著名的开封府,当时还叫做汴州,正是朱温的老巢所在。朱温被僖宗封为宣武军节度使,地盘正是四战之地的中原,这点和曹操非常相似,黄巢因打不过李克用,便转攻朱温的大本营汴州,朱温忙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本就意在诛灭黄巢,立刻领兵奔赴汴州,一路追杀黄巢,将之打得大败。但是由于连日奔袭,李克用的部队也是兵困马乏,遂退还汴州。
  朱温和李克用,一个是没落寒儒之子,一个是少数民族领袖,一个出身贫寒,一个地位显赫,迥然的出生塑造了二人不同的个性,朱温狡诈,而李克用则是骄横气盛。李克用退还汴州之后,朱温尽地主之谊,在汴州一个驿站款待李克用,然而席间骄横气盛的李克用很是不把朱温放在眼中,这让朱温大为光火。加上李克用据有河东,那可是朱温梦寐以求的地盘,于是朱温把心一横,当晚就包围驿馆,纵箭放火,意图烧死李克用。然而苍天注定是要给朱温树一劲敌,李克用身处火中本该了无生路,谁知这时天竟然下起了雷雨。李克用命不该绝,借着雷雨杀出重围,一路仓皇逃回晋阳。就这样,朱李二人成为一生之死仇宿敌。
  其实朱温和李克用都是在对抗黄巢的战争中兴起的两大势力,朱温居中原四战之地,就好比三国时的曹操,李克用则坐拥河东,进可攻退可守,这一块地方就是日后朱、李两家日后斗争的舞台所在。   朱温和李克用的恩怨就是这么开始的,他们两家的纠葛一直是贯穿五代历史开篇的主旋律。并在某个程度上也影响着整个中国的命运。
  黄巢失败自杀之后,朱温开始积极经营,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对手,终于将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中原大地收入自己囊中。在他的对手中,有一个是降将秦宗权,如果朱温、李克用等人尚算枭雄的话,此人完全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魔头,他作乱中原,十分残暴,行军从不带粮草,而是屠杀百姓之后将尸体用盐腌了充作粮草。不过这位吃人魔王的麾下却有两位后来割据一方的霸主,一个是前面提到过的马殷,一个是后面会说到的前蜀建立者王建。公元9世纪的最后一年,朱温完成了他的资本原始积累,开始将目光瞄准到最高层次——皇帝宝座。
  
  五代十国,一言以敝子就是一个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王道是弱肉强食,什么纲常伦理全都可以不管不顾,这不是一个出英雄的时候,而是一个枭雄争锋的时代,中国历史上比这更混乱更残酷的时期,也只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了。不少人认为,北宋初年,宋太宗继承了兄长宋太祖的皇位不合传统,因而总觉得其中有些斧声烛影的蹊跷。其实从历史的角度看来,北宋初年的兄终弟及并不突兀,实际上这是由唐末自五代逐渐形成的一个传统。
  唐僖宗去世后,中国传统的皇位继承制度是父死子继,僖宗是有儿子的,但是大臣们却没有立僖宗幼子,而是决定从僖宗的诸弟中选择一位,最后他们选中的是僖宗的同母弟寿王杰,这就是唐朝的倒数第二位皇帝唐昭帝。古代的中国人并非不知变通,墨守成规,兄终弟及的选择实在是情势所逼,黄巢起义虽然被镇压,但大唐王朝早已名存实亡,各地藩镇坐大中央根本无力控制,这时候若立幼帝只会嗣位不保,唯有立一成年皇帝,也许,还有一丝复兴的奚王。唐昭宗并不是一位没有能力的皇帝,他比他的兄长僖宗靠谱很多。唐昭宗是个有抱负的皇帝,他一心想恢复祖宗伟业,一面削弱宦官,一面要求压制藩镇。然而时局形势已经注定他的理想只是空想。
  昭宗时候的中央朝廷,分为宦官、宰相两派,昭宗是倾向宰相派的,但无论是哪一派都不可能不依附那些掌握武装力量的强大藩镇。昭宗即位不久便用李茂贞打败了宦官杨复恭,结果使得李茂贞坐大更出言轻侮昭宗,昭宗怒而对李茂贞用兵,结果打得大败,残唐威信荡然无存。后来李茂贞更出兵攻入长安,昭宗仓皇出逃,投奔华州刺史韩建,结果被软禁了整整三年,期间大批宗室王被杀。
  在这个时候,朱温已经占领了东都洛阳。为防止朱温进一步扩展势力,韩建把昭宗送回长安,但不久昭宗就被宦官废黜幽禁,改立太子李裕为帝。这时的崔胤为首的宰相派对付宦官开始拉拢朱温,而宦官们则依附于李茂贞、王行瑜等人。不久崔胤引朱温入京,宦官们忙挟持昭宗逃亡凤翔投奔李茂贞,后来朱温大败李茂贞尽杀宦官彻底的控制了傀儡皇帝唐昭宗。朱温掌控了皇帝之后,尽杀宦官,又将崔胤为首的宰相派杀死。并摧毁长安城,将昭宗带往洛阳,最后为永绝后患,朱温杀死昭宗,立辉王李祚为帝,这就是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的末代皇帝,唐哀帝。三年后也就是公元907年,朱温废哀帝为济阴王,改国号为梁,升汴州为开封府,定做东都,以洛阳为西都,正式登基称帝。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朱温: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这是拿朱温与魏武帝曹操比较,认为朱温之奸猾远胜曹操。当初曹操为丞相,以献帝为傀儡,掌控汉室实权数十载,终未取而代之。其子魏文帝曹丕逼献帝禅位,废为山阳公,但仍可行天子之礼。献帝虽然身遭废黜,但直到魏明帝时期才寿终正寝,死后魏明帝以素服为其发丧,以天子里葬于禅陵。然而朱温却连杀两位唐皇(哀帝在被废第二年就连同母亲一起被朱温毒杀),当初朱温密令养子朱友恭等人刺杀昭帝,后为怕此举成为其他藩镇势力的口实,假惺惺的扶棺大哭,痛骂朱友恭等人,更将这些杀之灭口。后又杀昭宗九子,更在亲信李振的鼓动下,将三十余名朝廷忠臣全部杀死,李振当年屡试不第,心怀私怨,他对朱温说,这些人自命清流,不如把他们全部投入黄河,永为浊流。朱温笑而从之,这就是历史上的白马驿之祸。白马驿之祸虽然残酷,确实数百年来士族与寒族惨烈斗争的一个缩影。五代虽然残酷,但是自东汉以来的讲究士族门阀的传统这才被彻底的摧毁殆尽,烟消云散。唐宋变革论是历史学界的一个重要理论,虽然唐宋相距不过五十七载,但其政权构成却截然不同,有的学者仍未唐朝虽然实行科举制,但其政府仍然是以士族贵族官僚为主,直到宋朝才真正实现科举仕进的作用,进入平民士人时期,所以有许多海外汉学家提出宋代近世说,认为宋代是中国近世的文艺复兴时期。当然这些都只是史学中的一个观点而已,但是无论如何,中国古代并非静止的,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唐宋之间的差异变化十分显著,而五代时期的乱世正是造成这些变化的诸多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是五代十国这个乱世对于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在五代之中,后梁是直接辖地最小但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时间是从907年到923年为后唐所取代,历三主,共十七年。后梁初建时期,朱温的宿敌李克用自是不认后梁,他和岐王李茂贞等人仍是沿用唐朝年号,而当时已经占有属地被封蜀王的王建,也在908年建立了前蜀(倾世皇妃里蜀国是后蜀),至于其他割据政权大多归顺后梁,后梁遂封马殷为楚王、两浙钱镠为吴越王、广东刘隐为大彭王、福建王审知为闽王。包括后梁在内,当时中国境内并存的大大小小的割据政权共有十个。
  前文已经提到,朱温和李克用是对宿敌,两家的斗争自二人结怨之后从未停止,并贯穿后梁由立国到灭亡这十七年的历史。朱、李二人的斗争初期,由于李克用在军事谋略以及用人识别上不如朱温,一直处于劣势,以至于让朱温攻占洛阳,进入长安,控制昭帝最终篡唐。不过朱温篡唐却给予了李克用一巨大的口实。李克用终其一生都未曾称帝,一直打着复兴唐朝的旗号讨伐朱温,这期间前蜀王建曾写信劝李克用一起称帝,但被李克用一口拒绝,更力表忠义之心。就这样李克用一面打着复兴唐室,讨伐朱温的旗号,一面联络各支反对朱温的势力,利用后梁的内忧外患一步一步的在于朱温及后梁的斗争中逐渐占据了优势。
  朱、李二人的斗争最终是以后唐取代后梁而告终了,李克用虽身死于朱温之前,但他却有一个朱温无可比拟的优势,就是他有一个好儿子,那就是后唐建立者李存勖。
  在李克用与朱温的斗争中处于下风困境之时,李存勖不仅站出来宽解父亲,认为朱温意图篡位其心不正必不可善终。更力劝父亲联合宿敌刘仁恭共同对付朱温。在李存勖的辅佐之下,李克用重振军事,整顿内务,权利准备着和朱温的斗争。在后梁建立的第二年,李克用就因病去世,李存勖承继父业,在迅速处理掉内部危机后,继续开始了朱温以及后梁的斗争。
  朱温最不如李克用的就是没有李存勖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他见到李存勖的时候也有类似曹操当年的感慨,朱温说: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存勖的小名),跟他一比我家那群儿子简直如猪如狗。朱温这番感慨甚有自知之明,他与后梁之亡,皆在其子。
  朱温有很多儿子,亲生子七个,养子四人,还有一众女儿。前文提到朱温是个很荒淫的人,其荒淫的罪证之一,就是一群儿子在外打战,一对儿媳妇在内侍寝,这是何等乱伦的行为。其中养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最得朱温欢心,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儿媳妇的原因,朱温即位五年后就病倒了,可能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朱温决定立养子朱友文为太子,继承后梁皇位。
  但朱温那么多亲子养子,其中必然有骚乱因子,朱温和心腹敬翔一直认为这个骚乱因子就是朱温的亲生次子朱友珪。朱友珪奸猾不下其父,甚至更甚,朱温对此心知肚明,为包朱友文顺利即位,朱温决议把朱友珪调离洛阳到莱州去做刺史。谁知朱友文的老婆王氏在知道自己的丈夫要当太子之后,志得意满到处得瑟,得瑟来得瑟去,把这个消息得瑟到了朱友珪的耳朵里,知道父亲好好的皇位放着自个这个亲生儿子不给,居然要给毫无血缘关系的养子,朱友珪怒火炙燃,想着你个当爹的不把我当儿子,我又何必再把你当老子,于是他把心一横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率领心腹部队,闯进父亲的房间……就这样,终结大唐王朝杀人无数的朱温就这样死在亲生儿子的刀下。朱友珪杀死父亲之后,立刻矫诏杀死了原太子朱友文,自己登基即位,成为后梁第二位皇帝。
 朱温的一生,是充满背叛与被背叛的一生,他一生背叛过无数人,最终也为自己的亲生儿子所背叛,在那个道德伦理皆沦丧的时代,朱温的成功与陨落早已是命中注定。历来史家对朱温的评价都极其之地,王夫之更直接将之斥为盗匪。不过我们还是能从朱温的人生中看到一些传奇的。
  朱温当初寄居在刘崇家中,刘崇讨厌朱温经常教训他,刘母却喜欢朱温经常维护他。朱温发达之后并没有报复刘崇,不仅赐给他家无数钱财,更封刘崇做了大官。当初朱温是和二哥朱存一起加入黄巢军的,结果朱温出人头地,二哥朱存却身死岭南,朱温在老家的母亲和大哥多番打探二人消息不到,一直以为他们早已死无葬身之地。后来朱温发达,遣使者回老家向母亲长兄报信,母亲看到使者还以为是来追究她两个从盗之子罪过的,直到使者非经唇舌解释才相信自己的小儿子是真的飞黄腾达了。朱温对母亲还是很孝顺的,他在母亲面前炫耀自己的成就,更得意说:“朱五经读了一辈子的书,到头来也没混上个进士,没想到他儿子居然做上了节度使,老爹地下有知,也当为我高兴。”朱温之狂妄可见一斑,他志得意满,连自己父亲都敢鄙视。这番话说得他母亲很是不满,朱老夫人淡淡的说道:“没错,你成就是比你爹大得多,但论德行,你是远远不如你爹啊!你哥哥朱存身死,留下两个孤儿,你管都不管,这要传出去,你面上还有光彩?”慈训当头,朱温立刻痛哭谢罪,不久就接回两个侄儿更重赏刘家。   朱温的爱情
  朱温虽然荒淫,连儿媳都敢乱搞,但是对于发妻张氏却意外的很有感情。在张氏去世之前,朱温虽然好色,但并不如之后那般荒淫无度。历来史家对朱温的评价都是众口一词的贬斥,但对其妻张氏却多有赞叹。汉朝的光武皇帝娶妻当如阴丽华的故事是古今的一段佳话,朱温与张氏的恋爱史也与之相若。朱温和张氏是同乡,朱温是个穷教书匠的儿子,张氏却是当地富豪的女儿。相传,当年朱温初见张氏,有如光武帝初见阴丽华,乡人嘲笑朱温说:“人张家姑娘算是阴丽华,你一个臭流氓凭什么比光武帝?”朱温自是生气,但过后冷静一想,那汉光武帝是乱世里出来的英雄,现在天下大乱,他何不也去这乱世中闯一份事业。这才与二哥投到黄巢军中。当然,这只是传说,不过朱温对张氏十分敬爱,常常同她商量军政之事。张氏出身富户,父亲还曾做过宋州刺史,不仅受过良好教育还有一定见识,朱温是个粗人,在内外很多事务上都要询问妻子的意见。张氏因此经常指点朱温,辅助他成就大业。朱温生性多疑,经常责人杀人,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放过,这时总有张氏出来求情。朱温有次要杀自己的长子朱友裕,朱友裕并非张氏亲子,但却因张氏苦劝方从父亲手中捡回一条命。在后梁建立前夕,张氏病重,朱温更放下军务来探望妻子。张氏临终之际,对朱温留下“戒杀远色”的遗言,并说:“你若能做到这四个字,我就是死也可以瞑目了。”张氏去世后,朱温伤心不已,在建立后唐之后,他追封张氏为贤妃,一直空虚后位。然而张氏留下的四字遗言却被他抛诸脑后。那个聪明的女人早已看透了丈夫的弱点和结局,她殷殷期盼希望改写命运,然而命运却终究如她所料的来临了。后来张氏的亲子朱友贞继位,是为梁末帝,遂追封母亲为元贞皇后。
  朱温做为一代枭雄,为人奸猾,极重权欲,他称帝之后,不思进取,固守辖地,但还算治理有方。朱温自死头脑清晰,他在被李存勖大败的时候曾痛哭道:我诸子皆不如人,日后定死无葬身之地。”可见,朱温此人,实在是时代产物,他是如此清楚这个时代的法则,那就是弱肉强食。这不是一个白莲花可以肆意盛开的时代,也不是小白兔可以安然生活的地方,只有永远的强大才可以从时代中脱颖而出,反之必然逃不过被时代吞没的宿命。
  朱友珪即位后仅仅一年就被禁军杀死,其弟朱友贞即位,就在后梁内乱相继,自顾不暇的时候,李存勖已经完成了父亲的遗愿之一,攻下了幽州,灭了刘守光建立的燕国。又一个王朝更迭之期,即将到来……   前文曾经提到,朱、李之间的世代斗争在某一意义上也影响着整个中国的命运。如果把朱、李比作鹬蚌的话,那么谁是那个渔翁呢?答案就是契丹。在以朱、李为首的割据政权互相争斗的同时,北方的契丹趁机壮大起来,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契丹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它曾经依附于突厥,后在唐太宗时期归附大唐统治。虽时有叛乱,但整体上仍以归附为主。直到唐朝末年,衰弱的中央政府再无力管辖边疆少数民族,各地藩镇割据也忙着争权夺利,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契丹逐渐发展起来。公元907年,就在朱温篡唐建梁,称帝即位的同一年,在北方的契丹也诞生了一位新的可汗,这位即将改变契丹命运的可汗叫做耶律阿保机。契丹汗位并非世袭制,而是世选制,每三年就要改选一次,阿保机是一个有着不小野心和远见的人,他继承汗位之后就着手废除传统的选汗制,意图改用中原帝制。任何一个传统的消亡都必然伴随无法的反抗与斗争,为了维护新建的帝制,阿保机平息了一次又一次的内乱,消灭了所有的反对势力,统一了契丹八部,终于在公元916年正式建立契丹国,即位称帝,开始意图染指中原。阿保机曾两次率兵南下,不过都大败而归,第二次南下更是被李存勖打得大败而归,只能调整战略将目光暂时的转移到西北诸部少数民族和东北的渤海国上。
  李存勖大败契丹后在魏州即位称帝,因为他和父亲李克用一直打着复兴大唐的旗号,李存勖所建立的国家亦国号大唐。随后李存勖派部将李嗣源攻打后梁首都开封,梁末帝朱友贞自杀,后梁灭亡。
  灭梁之后,李存勖将都城迁到洛阳,以长安为西都。这时原本依附后梁,如吴越、马楚、南汉、闽等等这些地方割据政权也先后转投后唐,原后梁荆南节度使高季昌也归附后唐,被封为南平王。但前蜀却拒不归顺,李存勖大怒之下,遣部将郭崇韬率兵六万攻打前蜀,前蜀也因此灭亡。自此,后唐达到了全省,其所辖区域大大的超过了后梁。   前蜀是由王建所建,历二主共三十五年。王建出生在一个没落豪右之家,从小就干些杀牛啊,贩盐之类的事情,顺便做些小偷小摸的勾当,人送外号“贼王八”,由此可见其个性。后来他跑到武当一带遇到一个和尚,那和尚看着王建说:“看你骨相这么奇特,做什么小偷小盗的,还不如去从军立一番事业。”这番话说得王建醍醐灌顶,立刻跑去投效唐军,他曾经跟国吃人魔王秦宗权,不过后来秦宗权投降了黄巢,而王建则在唐军中一步步的建立功业,成为忠武军中大将,后又投效僖宗的心腹太监田令孜,做了他的养子。但是他后来在势力壮大之后又与田令孜、陈敬瑄兄弟决裂将二人打得大败,夺取了成都,后继续扩大势力,兼并地盘,昭宗即位后封他为蜀王,是当时地盘面积最大的割据势力。唐亡之后,他不服后梁,曾写信给李克用劝他与自己一起称帝,被李克用拒绝后,王建独自在成都称帝即位,国号大蜀,因为之后孟知祥在四川建立的政权也称蜀国,所以王建的蜀国被成为前蜀。(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三国时期刘备的蜀国真正的国号其实是汉,而不是蜀。)
  前蜀虽无外战但内部却是一塌糊涂,统治者荒淫奢侈,政治污浊,斗争激烈。王建死后,他所宠爱的徐妃之子王衍登基称帝,徐妃为太后,其妹为太妃。王衍有些文才,政治上却不堪入目,他性好荒淫,将政务委于太监外戚,尤其是其男宠王承休,自己则整日与宫伎厮混,他常在头上裹一块方巾,上部尖尖的,让宫伎穿着道袍,戴着莲花冠,画上醉妆,一边吟唱着他些的醉妆词一边游戏玩乐。
  那首醉妆词是这样的:
  “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大小徐妃这两姐妹做了太后太妃后也相当不靠谱,为了支撑她们的高额花销,两姐妹开始卖官鬻爵,政治风气更是大乱,就在这时后唐大军攻来,两姐妹也只好带着前蜀后主王衍,一并投降了。王衍和大小徐妃投降之后满以为会有好日子过,结果在押解到洛阳的途中,就被李存勖下令诛杀。大徐妃死前哭泣道:“我儿子用一个国家来向你们投降,却反遭杀害,你们这等行为毫无信义可言,我看你们国家离灭亡也不久了。”
  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是关于一个叫做张居翰的宦官的。张居翰是唐掖庭令张从玫的养子,和节度使刘仁恭关系很好,朱温大杀宦官的时候,得刘仁恭庇护而免于一死。后刘仁恭与李克用合作对付朱温,张居翰也跟从李克用攻打潞州,后来李存勖建立后唐派郭崇韬攻打前蜀,张居翰也随行。王衍投降后,后蜀官员随从约千余人也随着王衍一起被押解上洛阳,李存勖下诏书不仅要杀王衍和大小徐妃,还要把随从那千余杀掉,张居翰见诏书上写着:“王衍一行,并宜杀戮”,认为杀投降的人不祥就把行字涂掉改成家字,最后王衍并大小徐妃一家被杀而其余官员随从得以保全,全系张居翰所救。后唐明宗时,张居翰告老还乡,最后因病去世,终年71岁。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对他“更一字而救千人”的行为大加赞扬。  
李克用去世的时候,曾把三支箭交给李存勖并说:“梁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如今都背叛我投靠了梁。这三者都是我一生遗恨,我今天把这三支箭交给你,你一定不要忘记我的志向啊!”李存勖接过三支箭,郑重的供奉在祖庙之中。李存勖灭掉了燕国,大败了契丹,灭亡了后梁,终于完成了父亲的三大遗志,建立后唐登基称帝!李存勖是个英雄,但他的结局却是一出悲剧,强大如李存勖也会失败,为什么呢?欧阳修《伶官传序》中的那句名句便是答案: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便是李存勖成功与失败的最佳总结。
  其实我个人一直认为,《伶官传序》其实就是欧阳修为李存勖的一生所写的一篇挽词。
  李存勖的治国才能远不如他的开创武功,称帝建唐以后,李存勖完成父亲的三大遗志,平定中原后就不再进取,更不曾谋思一统大业。和祖父父亲不同,李存勖属于文武全才,他自马上得天下,也许是觉得自己的武才已经充分发挥了,称帝后他更重视发挥自己的“文才”,而这些文才基本都体现在音律戏曲和伶人表演上。李存勖非常喜欢伶人,不仅宠信有加,还封伶人为官,这就是所谓伶官。这些伶官仗着皇帝宠信,无视朝纲为所欲为,不少大臣们见伶官受宠,也争着巴结贿赂,搅得朝风大乱。李存勖身边聚集的因此都是一些奸佞之臣,正派大臣遭受排挤,功臣名将也倍受猜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功臣郭崇韬被冤杀。
  郭崇韬自归李克用后,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从平张文礼叛乱、击败契丹南下,到灭亡后梁,郭崇韬都功不可没。李存勖称帝后,他也常常进言,劝谏李存勖不要过度铺展浪费,大兴土木。但是郭崇韬这个人很重权,因此树敌不少,他曾考虑要避开风头去地方做官,结果其子劝他说,你已经达到这个地步,一旦离开权势,就好比神龙离开水,会被蝼蚁所制。这番话让郭崇韬改变主意,为此他迎合李存勖的心意,上书劝立李存勖宠爱的歌女刘氏为皇后,希望能依附刘氏为他在内廷撑腰。后来李存勖决定攻打前蜀,郭崇韬随李存勖爱子魏王李继岌一起入蜀,结果功高盖主,被宦官诬陷聚财造反,最终被刘后下令杀死,李存勖得知后不仅不为郭崇韬平反,反而又听信谗言杀死了另一个功臣朱友谦,同时又猜忌起麾下的头号功臣李嗣源,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各种动乱也因此而发,先是大将康延寿打着为郭、朱二人报仇的旗号造反,后又有魏州士兵哗变。前者很快就被镇压,后者却直接毁灭了李存勖的统治。
  魏州士兵哗变,河北诸地也相继造反,李存勖便派李嗣源前去镇压,谁想李嗣源刚到魏州,其所部居然也发生哗变和叛军合流,李嗣源也被挟持。但是这些叛乱士兵却共同向李嗣源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要他“帝河北”。   这李嗣源是什么人呢?他是李克用部将之子,自小长在军中,深受李克用爱重,为其赐名为李嗣源。后更收为养子。李嗣源先后跟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数十载,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当日后唐灭梁之战,便是他率军攻下的开封城,可谓后唐第一功臣。但是正因为功高盖主,李嗣源也受到了李存勖的猜忌,原本李存勖是想要李嗣源带兵攻打前蜀的,却怕他再立战功,而该派自己爱子魏王李继岌和郭崇韬。
  公元960年,发生在今天开封东北陈桥驿的一场著名兵变把象征帝王权柄的黄袍批到了宋太祖赵匡胤的身上。然而在这一事件的四十五年前,一场相似的兵变把帝王黄袍送到了李嗣源的面前。
  然而面对黄袍,李嗣源还是不太想反,他借故逃出魏州,原本打算回京向李存勖请罪,却被他的女婿石敬瑭劝阻了。石敬瑭力劝李存勖夺取开封成就大事,在权欲面前,李嗣源终于动摇了。于是他派石敬瑭领兵先拿下开封,再直攻洛阳。李存勖只好亲自领兵抵抗,但是由于日久苛政,他早已失去军心,士兵各自离散,亲军又发生兵变,就在一片混乱中,李存勖中流矢身亡。之后,李嗣源进入洛阳,即位登基,是为后唐明宗。
  关于李存勖成败,无需再多赘言,因为欧阳修已经总结的够精辟的了。
  当日,朱温曾说自己诸子皆不如李存勖,而李存勖亦有一处不如朱温。朱温的事业得益于有一贤妻张氏,而李存勖之败,也许他妻子刘氏有关。
  刘氏原本是个歌女,相貌美丽且工于心计,当初她做晋王夫人(李克用被封为晋王,死后由李存勖继承,李存勖称帝之前一直是晋王)的时候,有一个老翁前来相认说自己是刘氏的生父,李存勖派人查探,确定老翁就是刘氏的父亲。结果刘氏却不认父亲,还命人将老翁杖责二十大板后驱离。李存勖喜爱伶人戏曲,刘氏本是歌女出生,自然更能投其所好,经常携众伶人编排节目供李存勖娱乐,以此固宠。所以后人把刘氏称为“戏子皇后”。刘氏非常爱财,一直穷尽心思的大肆敛财,不仅收受贿赂,还开始在宫外兜售物品,做起了生意来敛财。结果李存勖时期的后唐国库一片空虚,士兵的粮饷都发布出来,刘氏却坐拥无数财富。
  李存勖在乱军中中了流矢,因失血过多而口渴,这个时候若是喝水便能缓解,喝酪浆则会速死。刘氏眼见李存勖已经不行了,便给了他一碗酪浆,李存勖喝后一代英雄就此命归黄泉。刘氏则收拾了所有能拿金银财宝,包袱款款的出逃了。刘氏自知身在乱世,只有和尚尼姑能够得一安身之地,于是她便建了座尼姑庵,削发为尼了。结果躲了阵风头,刘氏又开始不安分起来,她开始打着宗教的幌子到处敛财,最终惹上了官非,和别人打起官司来。这官司虽小,但经过层层上报终于是被李嗣源知道了。李嗣源抓到刘氏后,便一杯毒酒结果了她的姓名。   李嗣源即位后改名李亶,为后唐第二任皇帝,也是在位最长的皇帝。明宗比庄宗李存勖更懂得治理天下,和庄宗相比,明宗实在是个朴实严肃,不喜声色之人,他的后宫中宫女、太监、御厨、乐队等人员加起来统共只有三百人。即位后,明宗十分重视整伤吏治,奖励廉洁,努力的将政风扭转过来,并且十分关心百姓疾苦,多次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由于明宗是沙陀武将出生,他的文化程度很低,字都不认识,但是他很注意文化教育,不但自己带头学习汉文汉字,还要求子女大臣一起学习文化和儒家经典。是以李嗣源虽然是戎马出生,却能成为一位政治清明的皇帝,在他治下的后唐迎来了一段平稳安定的岁月。
  尽管如此,明宗扔在政治上犯有多处错误,这都给后唐灭亡埋下了伏笔。不过再说到后唐的终局之前,让我们先把目光暂时的移回蜀地,来说说出现在倾世皇妃这部电视剧中的蜀国——后蜀。   当年郭崇韬出师前蜀之前,曾向庄宗李存勖举荐一人在灭蜀之后出任西川节度使。这个人就是孟知祥。孟知祥来到蜀地后,非常重视修复前蜀暴政带来的伤害,重用廉吏,恢复生产,使得蜀地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孟知祥还带领百姓在成都广种芙蓉花,这也是成都被称为蓉城的原因。孟知祥到任不久,蜀地发生了康延寿的叛乱,孟知祥平定判断后,吸收了康延寿的人马,这也使得他的势力得以扩充。
  孟知祥是明宗李嗣源的侄女婿,但是在庄宗李存勖死于兵变,明宗即位后,孟知祥却逐渐有了割据蜀地的想法,他一面广训兵甲,一面对后唐中央的命令虚以委蛇,不仅拒绝奉还当年灭前蜀时征得的巨额犒军钱,更拒绝执行每年向朝廷上缴的赋税。更将明宗派来监视蜀地的太监李严杀死,因其态度强硬,明宗只要改变策略,奉还了被扣留在凤翔的孟知祥妻儿以表恩信。为了削弱孟知祥,明宗决定将其心腹赵季良调离成都,结果孟知祥压下诏书,更派人到洛阳同明宗交涉。孟知祥谋求割据的野心日渐明显,随后他与东川节度使董璋互通婚姻结为同盟,共同对付后唐。公元930年,董璋率先发难反唐,孟知祥也起兵响应。明宗立刻派石敬瑭兴兵讨伐,双方大战于剑门,石敬瑭大败而归,两川之地,皆归董、孟二人所有。为了缓解矛盾,明宗利用直试图压制董、孟二人的重臣安重诲之死,向二人求和。孟知祥心中有和解之意,董璋却不愿意,并认为孟知祥已经背叛自己,很快出兵攻占汉州,二人同盟破裂,孟知祥只能反击,将董璋杀得大败,董璋仓皇逃离,被部将所杀,孟知祥遂据有东川之地。第二年,明宗封孟知祥为蜀王。
  公元933年十一月,唐明宗去世,后唐中央发生内乱,明宗养子李从珂杀死在位仅四个月的后唐闵帝李从厚,自立为帝,是为后唐末帝。遥在蜀地的孟知祥见后唐中央如此内乱,于是也于第二年,也就是公元934年称帝即位,以成都为国度,国号为蜀国,史称后蜀,是为后蜀高祖。
  但是孟知祥仅做了六个月的皇帝便去世了,终年61岁。   孟知祥的妻子,倾世皇妃里变成了杜飞红,历史上孟知祥的妻子是李克用的侄女。
  楼主前面老眼昏花,居然把李克用看成李嗣源,当成李嗣源侄女了,汗……我说李嗣源跟孟知祥也没差太多,怎么孟知祥就成他侄婿了。历史上孟知祥的妻子被封为琼华公主。其子孟昶并非嫡长子,而是第三子,且孟知祥称帝的时候已经十五岁了。不过这片子压根就把孟昶给无视抹杀了。   
   洞仙歌
   苏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
  
    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这是东坡居士的一首小词,描写就是后蜀后主孟昶和其爱妃花蕊夫人夏夜纳凉的情急情景。要说起蜀后主孟昶,必然会联想到她的宠妃花蕊夫人。花蕊夫人不仅一位有着倾国之貌的美人更是一位著名的才女。花蕊夫人对孟昶用情很深,孟昶死后,夫人虽被宋太祖收入后宫,但终究不忘亡夫暗中祭拜,一次被宋太祖撞见,夫人忙谎称自己是在祭拜张仙求子,结果后妃们信以为真都拜起张仙来,后人就此事作诗叹道:
  “供灵诡说是神灵,一点痴情总不泯;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可惜的是这样风华绝代的美人在电视剧中,也同她丈夫一起被抹杀了。
  
孟知祥称帝之后六个月便病逝了,其第三子孟昶继承了皇位。后蜀共存三十一年,除了孟知祥初建国那六个月,几乎都是由孟昶统治。孟昶继位初期还比较发愤,任用父亲所遗老臣励精图治,重视发展经济,国力也渐渐强盛起来。孟昶即位,后蜀依着易守难攻的地形优势自成一隅,外敌难以滋扰,可算是太平之国。然而中原大地却是战乱频繁,先后经历了后唐、后晋两个朝代的更迭,而更大的事件却是契丹南下。广政十年,这是孟昶登基后的第十五个年头,契丹军攻灭后晋占据了开封,大肆抢掠,激起各地奋起反抗。在这样的形势下,原属后晋的雄武军节度使投降后蜀,自此后蜀拥有了前蜀全部疆域达到了全盛。外无强敌,内有富余,在这样的全盛形势下,孟昶也一点点的开始耽溺于享乐了。他喜好美色,广充蜀地佳丽于后宫,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姓费,是青城人,她不仅生得婀娜美丽,冰肌玉骨,还富有一身才华,自幼能文,尤善宫词。她被选入孟昶后宫后,因倍受宠幸而被封为贵妃。正所谓“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费贵妃被赐号花蕊夫人。
  然而费氏并不是唯一的花蕊夫人。在她之前,前蜀的小徐妃才是第一个花蕊夫人。孟昶见费氏之美貌,深觉远胜小徐妃,便循前朝典故以花蕊夫人之号赐之。(所以这名号根本是不祥之物,摊谁谁倒霉)。花蕊夫人十分爱花,尤其喜欢牡丹,为讨夫人欢心,孟昶命人遍寻名种载在宫中的牡丹苑中,更放言:“洛阳牡丹甲天下,今后必使成都牡丹甲洛阳。”就这样,孟昶一边拥着花蕊夫人,一边极尽奢侈享乐,可是,当他在这自成一隅的天府之国中过着安逸风流生活的同时,新时代的步伐也一步一步的接近了。
  公元965年,北宋一统中原,南灭荆湖,剑指后蜀,孟昶抗击不成,遂如前蜀王衍一样,开城投降。但孟昶的命运毕竟比王衍好一点,他被押解到了汴京,封为秦国公。
  (有意思的是,前蜀后蜀不仅亡国经历相同,都是国君开城投降,连降表的也都是由一个叫李昊的人草拟的。多年以后蜀人感于此事,出于调侃,便在李家门口题字一行曰:“世修降表李家”)
  然而孟昶到了汴京后便于次年去世了,其母李太后却并不哀泣,只是举着酒在儿子的灵前说道:“你作为一国之君,不能一死以殉社稷,贪生至此,我也因你而苟活。如今你也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遂绝食而死。而花蕊夫人则被收入宋太祖后宫,太祖的弟弟宋太宗却认为亡国之妇不祥会有碍社稷,于是寻了个机会,借乱将花蕊夫人一箭射死。于是一代绝色才女就此香消玉殒,去那九泉地府,与孟昶重逢。
  花蕊夫人作为中国古代的女诗人,也留下不少传世诗篇,其中最有名的一首便是《述亡国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蜀地因为地形优势,自唐代以来一直是避难胜地,唐玄宗避安史之乱逃到了这里,唐僖宗避黄巢之难也逃这里,五代时期整个中国都陷入一片侵伐混乱中,唯有蜀地相对安稳平静,加上又是天府之国。于是不少的百姓、世族都纷纷逃入蜀地,正因为大批文人的流入,蜀地的文化在五代时期可谓是相当的繁荣。
  蜀中不仅多佳丽,更是一个出才女的地方,后蜀有花蕊夫人,前蜀亦有一位才女,她或许并不如历史上的诸多才女那样声名显赫,但是以她为原型衍生出的虚拟人物却绝对是影响深远的。这个女人的名字叫做黄崇嘏,她就是黄梅戏中的名剧《女驸马》里女驸马冯素贞的原型。黄崇嘏是临邛人,父亲是一个州郡长官,她自小饱读诗书很有才学。黄崇嘏与谢道韫、鱼玄机还有其后的花蕊夫人这些传统才女不同,她并不是靠美丽的容貌和出色的诗作成就一段艳丽的传奇,黄崇嘏的一生经历,若是是算作男子实在是平淡无奇,之所以为世所传,皆因她乃是一女子。
  父母双亡之后,黄崇嘏经常做男儿打扮,四处游历,一次她来到一座县城,城中恰巧发生大火,黄崇嘏被当做纵火防蒙冤下狱。黄崇嘏早闻当地知州周庠是个很清正的官员,于是她便在狱中写了一首诗托人呈送周庠为自己鸣冤。
  诗云:
  “偶离幽隐住临邛, 行止坚贞比涧松。 何事政清如水镜, 绊他野鹤向深笼”
  寥寥数语,既交代了自己的身世品行,又称颂了周庠品行更表达了自己蒙冤待述的要求,周庠感其才华,亲审此案。黄崇嘏自称是“乡贡进士”,且态度从容,周庠认为这样的人不可能犯下纵火案,于是释放了黄崇嘏。后来周庠又举荐她出任司户参军,黄崇嘏在位一年,将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让周庠对她更为欣赏,于是决定把自己的女儿也嫁给她。黄崇嘏知道自己女扮男装之事再也瞒不下去了,于是又写诗一首送给周庠。
  “一辞拾翠碧江湄,贫守蓬茅但赋诗。   
   自服蓝衫居郡椽,永抛鸾镜画蛾眉。   
   立身卓尔青松操,挺身铿然白璧姿。   
   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
  周庠读得此诗才知道黄崇嘏原来是个女子,只好准她辞官回乡。黄崇嘏回乡后一生未嫁,最终于贫病中去世。
  后人多引黄崇嘏事为传奇,元、明时期曾有以她为主角的杂剧,但剧情多有改化。之后经过多番演绎修改,黄崇嘏的故事最终变成了女驸马冯素珍的故事。而那段短暂的为官从政经历,也使她成为其后时代被束缚在闺中的女子们向往憧憬的偶像。   现在让我们把眼光从蜀地转回中原,话说后唐在明宗的治下度过了几年还算平稳的时光,但是乱世哪得久安,这期间既有蜀地割据之事,又有定州王都和契丹联军之乱。明宗平定了内乱,几年后也去世了。其子第三子后唐闵帝李从厚即位。深处乱世的皇帝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多疑,不由得他们不多疑,因为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谁都不知道身上的皇位到底能坐上多久。李从厚有两个眼中钉,一个是他的义兄,明宗的养子李从珂,另一个则是他姐夫石敬瑭。心动就要行动,为了防止二人篡位李从厚为削弱二人采取了不少手段,为了压制李从珂还把他一个出家为尼的女儿纳入后宫为质。更下令让李从珂和石敬瑭二人将领地对调,李从珂哪里肯干,于是迅速的兴兵造反,结果很快,才做了四个多月皇帝的李从厚就被拉下了皇位,不久就被李从珂命人活活勒死。李从珂废了李从厚之后就登基即位,他也是后唐的最后一位皇帝,后唐末帝。
  李从珂当了皇帝后对石敬瑭也很是不放心,害怕他会起来造反。石敬瑭也果真是不负厚望,他一边上表说,李从珂不过是明宗的养子,根本无权即位,应该传位给明宗的第四子(其实这就是说辞,明宗自己也是养子多位登基的。而且五代时期养子即位也不是很大不了的事情,那就是个礼法常规崩坏的时期啊!)另一边则积极筹划谋反,笼络契丹。就这样石敬瑭联兵契丹消灭了后唐军队主力直逼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无路可走自焚死亡,后唐宣告灭亡。
  石敬瑭被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册封为大晋皇帝,后晋由此建立,定都汴京。因为后晋的建立赖于契丹援助,因此他对契丹那是忠心耿耿,不仅双手奉上了幽云十六州,还自称“儿皇帝”,以“父皇帝”称辽主耶律德光(契丹的国号总是改来改去的,最初是国号契丹,耶律德光后来又改称了辽,之后又有一次反复……),要知道耶律德光比石敬瑭还小十一岁啊!十一岁!连两国来往国书都谨守君臣之礼。但这份“忠心”在后晋臣民眼中无异于奇耻大辱。尤其是幽云十六州从此沦陷,所谓幽云十六州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山西和河北省北部地区的十六个州,这十六个州可谓中原的北部屏障,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契丹屡次南下妄图夺取十六州而不可得,如今却被石敬瑭双手奉上,从此契丹势力扩展到长城沿线,整个中原腹地等于是赤裸裸的暴露在契丹的军事布防之下,从此契丹南下滋扰得更为频繁,边疆人民全然不堪其扰,而且这直接对之后北宋的对辽作战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这种卖国求荣的行径引发了成德节度使安重荣的愤怒,他知道石敬瑭父事契丹,割让幽云十六州的行径后,痛呼:“此晋万世之耻也!”更上表直谏,被石敬瑭驳回。安重荣无奈起兵,结果被叛徒出卖兵败被杀,其首级被石敬瑭盛在一个匣子里,献给了辽主耶律德光以示忠心。
 其实石敬瑭对契丹的这份忠心,不止他部下臣民不待见,连他儿子也不待见。石敬瑭称帝六年便去世了,其养子石重贵即位,是为后晋少帝。石重贵重用反对契丹的景延广,两个人都对石敬瑭的行为有所不满,于是在石重贵即位后,在于契丹的来往国书中使用了对等书式,并且只称臣不称孙。契丹怒而兴兵南下,结果两次都被后晋打败,只好退回北方。石重贵两次打退了契丹,一下子得意起来,不仅骄傲轻敌,还更加的纵情声色,任人唯亲起来。石重贵的荒淫导致后晋国力逐渐衰弱,他却认不清形势,在膨胀的自信和佞臣的鼓动之下,欣然发病决定北上攻打契丹,收回幽云十六州。结果这一战,石重贵被契丹打得大败,不仅没能收回幽云十六州,还引得契丹南下攻入开封,石重贵自杀未遂只能献表投降。历经两帝,前后不过十一年的后晋,就此宣告灭亡。石重贵被契丹所俘,后押送黄龙,最后还在那生活了很多年,直到六十岁去世。
  石敬瑭的妻子是后唐明宗的女儿永宁公主(五代的时候好几个永宁公主,看来大家多知道这是乱世),石敬瑭即位后被封为皇后,后又尊为太后,后晋灭亡后跟石重贵一起到了黄龙,她痛恨佞臣误国,临死之前对石重贵说:“把我的骨灰送到范阳的佛寺去,我就是死了也不想做个边地鬼啊!!”   在契丹与晋对战的时候,有一个人一直在观望,他就是后晋北平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刘知远是石敬瑭麾下干将,也是当时最大的藩镇势力,可是在后晋与契丹作战的时候,他按兵不动选择了观望事态的发展。公元947年的农历一月,耶律德光进入汴京,以汉礼接受了百官朝贺,正式将契丹国号改为辽。刘知远当时还派人入京祝贺,实则是探查情况,由于辽军灭晋之后纵容士兵到处劫掠搞得名不聊生,各地反辽抗争此起彼伏。刘知远深感辽国不得人心,于是也在农历二月即位称帝,但未改国号,而是打出了复兴后晋的旗号。而这时,辽帝耶律德光封外戚萧翰为为宣武军节度使镇抚中原后,便率军北返,结果途中病死。这时刘知远已经起兵,萧翰匆忙的将后唐明宗的幼子李从益立为皇帝后,便连忙北上回到辽国。不久刘知远攻占洛阳,命人秘杀了李从益,之后进入汴京,正式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改汴州为东京开封府,以洛阳为西京。刘知远建立后汉后,各地纷纷归附,不久他又兴兵攻打镇守邺都的降辽晋将杜重威,杜重威投降,于是刘知远终于统一了北方。刘知远在位一年便去世了,次子刘承祐即位,是为后汉隐帝。
  后汉隐帝的这个皇位坐得很不稳,他刚即位没多久,河中的李守贞,永兴的赵思绾,凤翔的王景崇三人相继叛乱,为平息叛乱,刘承祐派出了手下的一员大将前去镇压,这个大将的名字叫做郭威。
  五代虽然只有五十来年,却可以分作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朱温代唐建立后梁到后唐灭亡,是五代十国局势的开局,朱李两家的斗争,以及各个割据政权的形成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个阶段:石敬瑭建立后晋到后汉建成。这是五代的中章,主要矛盾是契丹与中原的对立。
  第三个阶段:后汉建成直到陈桥驿兵变,北宋建立。这是五代的终局。
  郭威就出现在这一终局的开端。他奉刘承祐的命令平息了三乱,立下了大功,并且极受将是拥戴。而刘承祐却骄纵专横,重用外戚且听信谗言连杀了几位德高望重的开国功臣,更派密使前往邺都,准备将留守在那里的郭威杀死。但这件事情却被郭威得知,郭威知道刘承祐已经杀了多位德高望重的开国元勋,必然不会放过自己,于是他将这封诏书公之于众,将士们果然群情激奋,于是郭威遂以“清君侧”之名,起兵讨伐。刘承祐一见郭威居然起兵造反了,怒而将郭威及其义子柴荣留在京城的家眷统统杀死。但是这种行为是无法阻止郭威军向开封进发的,由于郭威本就手握大权,为人又极有威信,听说他发兵之后,各地纷纷降迎。刘承祐拒绝了与郭威修好的建议,亲率大军与郭威战于开封北郊,结果被打得大败,后汉军纷纷投降,刘承祐也在乱军之中被杀。郭威进入开封,仍尊刘承祐的母亲李太后为太后,议立后汉宗室刘赟为帝,郭威监国。就在这时,辽国又一次南下滋扰,郭威遂领命率兵伐辽,谁想行军到澶州的时候,士兵突然发生了哗变,他们撕下黄旗披在郭威的身上,抱扶着郭威,齐呼万岁,喊声震天。就这样,郭威“顺应人心”率兵返回开封,这一幕何其熟悉,这完全是二十四年前魏州兵变的进阶版和十年后将在陈桥驿发生的那次兵变的原版啊!!!公元951年正月,郭威在开封称帝,改国号为周,都城仍在开封,这就是五代的最后一个朝代,后周。   郭威和他的四人妻子
  郭威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是个寡妇控。他的四任妻子全都是再醮的寡妇。他的第一个妻子姓柴,原本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嫔妃,后来李存勖死于乱军中,明宗即位后遂裁撤后宫,给李存勖那些嫔妃人手一份遣散费打发出宫去了。柴氏的父母来接女儿回家,一边盘算着自己闺女的前一个老公是个皇帝,再醮的话至少得嫁个节度使吧!谁知他们一路行到河中,突然遇到风雨,便投宿在一家客栈里。这天晚上,客栈门口突然来了个衣不蔽体,颈上文着一只飞雀的男人。柴氏见他虽然表面落魄,但别有一番魅力,尤其是骨骼相貌非同常人,遂向客栈老板打听,老板说这个男人是马步军使郭雀儿。这郭雀儿就是郭威,当时他还是军中一个小小的军吏,身无长物,却让柴氏一见倾心。于是柴氏去向父母请求,说要嫁给郭威,柴氏父母哪里能答应。柴氏却说:“这个男人非同寻常,绝不可错失。”她父母见女儿主意已定,也不好再说什么,于是柴氏就这样嫁给了郭威。
  郭威年轻的时候很有些坏习惯,一好赌博,二好喝酒,曾经醉酒杀人被拘官府。柴氏为人贤惠,一直规劝敦促着他改正。郭威也不负所望,居然真的做到戒酒戒赌。就这样,在柴氏这个贤内助的帮扶下,郭威的仕途越来越顺。这时,柴氏的内侄柴荣因家道中落前来投奔姑父姑母,郭威因膝下无子,又见柴荣勇武谨厚十分喜欢,遂收他做了养子。柴荣为了报答养父母的抚养资补家用,多次外出经商,期间更习武学文,这都为他后来协助郭威从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惜的是柴氏并未看到郭威发达,便早早病逝了。郭威对这个有知遇之恩的发妻很有感情,死后追封她为皇后,柴氏也是郭威四任妻子中唯一一位被追封为皇后的。
  柴氏去世后,郭威听闻真定杨氏有一个女儿,虽然是个寡妇却长得非常漂亮。遂前去迎娶。这位杨氏原是赵王王镕的姬妾,王镕死后她逃到民间嫁给了一个姓石的平民,结果这一任丈夫也去世了,她回到家中被郭威看中,遂成了郭威的第二任妻子。但她的寿命也不长久,后汉刚建成便去世了,郭威即位后追封她为淑妃,并优待其父亲和弟弟。
  郭威的第三任妻子也是真定人,其父在王镕手下当官,王镕死后李存勖手下的一个姓武的将领路过她家,见张氏长得非常可爱,便将她嫁给了自己的儿子。后来张氏的丈夫和杨氏都先后去世了,郭威便娶了张氏为妻。因郭威有功,张氏也被封为吴国夫人。之后郭威在邺都起兵,留守在开封的张氏和郭威的其他家眷一起被刘承祐杀死。郭威即位后,追封张氏为贵妃。
  第四任妻子董氏,原是后晋小吏的妻子,她的第一任丈夫死于契丹兵乱后,她一直寡居于洛阳,郭威率兵经过洛阳时,见到她便娶她为妻。她也是郭威四任妻子中,唯一一个活到郭威即位的,她被郭威封为德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