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还珠格格:镜鉴的三个维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9:23:54
镜鉴的三个维度梁煜璋 

  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上升为资政育人的经验智慧,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一个高手。比如照镜子,他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开创了一种镜鉴理论,其影响从古至今绵延不断。

  随着时间的推移,镜鉴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日臻完善,已经从一维的“线性”发展到三维的“立体”,这样就使得照镜子的人能够对自己看得更清、更准、更透。对于爱美之人,自是爱照镜子。对于严谨之人,还要善照镜子,这就须要掌握镜鉴的三个维度。

  镜鉴的第一个维度是表里。唐太宗的镜鉴理论就是从物质的镜子到心里的镜子,从看外形(如“衣冠”)到明其神(如“得失”),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既然是镜鉴,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净看点皮毛。那样是很肤浅的,弄不好也是会误人的。比如看“韩剧”也是一种镜鉴。我们有些人特别是年轻人,没有从“韩剧”中看到渗透在剧情和表演中积极的方面,比如韩国人的国家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对我们中国人的启发,反而是看上了和学会了韩国人的穿着和打扮这些外在的表面的东西,进而形成了一股浮躁气和攀比风。这种镜鉴就得不偿失,特别是对年轻一代贻误更甚。

  镜鉴的第二个维度是正反。这是一个方向性问题,一正一反,一好一坏,既是价值判断,也是行动指南。日前,“仲祖文”提出:“每一个组工干部特别是各级组织部长,都要经常用这正反两面镜子照一照自己,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这贤与不贤和“八荣八耻”是一个道理,就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就是告诉人们应该知荣辱、明是非、辩美丑,就是要有旗帜鲜明的立场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同时还有方法和途径的问题。比如古人讲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什么样的人走得近,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受到的影响就深。时间久了就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镜鉴的第三个维度是远微。照镜子是为了看清自己。但有时候太远的或太小的问题就看不清。这个时候该怎么办?1936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就指出:“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望远镜和显微镜这两面镜子可是不同寻常的镜子,是有技术含量的镜子。这对于深层次搞好镜鉴大有裨益。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那么如何才能把握长远、不失理想呢?毛主席又说,“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同时,对细微的东西也要重视,尤其是要注意防微杜渐。否则,“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实际上是在倡导一种自我剖析(自省)的精神,当然也有精益求精的意味。

  总之,镜鉴三个维度的把握,全在于镜鉴者自己。要有那么一种清醒的镜鉴意识,要有那么一种价值判断的能力,要有那么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气度,说到底是要用“心”而不只是用“眼”去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