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禁书txt百度云盘:●●●孟庆云、阎肃《长城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0:15:25

孟庆云、阎肃《长城长》

(2010-12-13 16:03:49)转载 标签:

杂谈

 孟庆云,著名军旅作曲家。文职将军(中将待遇),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多年来,他在新曲创作园地里辛勤耕耘,以敏捷的才思和喷涌的激情,创作大量的歌曲,在全军乃至全国广泛流传,深受大众的喜爱。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这位共和国的同龄人精选五十首佳作,汇编结集由上海音乐出版社隆重推向社会,以此向国庆五十周年献礼。孟庆云的歌曲创作题材十分丰富。作为一个部队作曲家,他的大量作品是反映部队生活、歌颂军人情怀的,如《长城长》、《为了谁》、《什么也不说》、《想家的时候》、《当兵干什么》、《想你在美好月夜里》、《兵之歌》、《我就是天空》、《妈妈的心愿》等。同时,他也创作大量其他各类题材的作品,其中有歌颂伟大祖国的《拉着中华妈妈的手》、《归航》、《一路格桑花》、《祝福祖国》等,有赞美壮丽山河的《黄河源头》、《黄河黄》、《东方明珠》等,有咏唱人间真情的《爱的港湾》、《一梦千年》、《真情永远》等,还有抒发青春风采的体育歌曲《黑头发飘起来》、《五星邀五环》等。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作曲家深厚的生活积累和创作功底。孟庆云的创作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有时代精神的特征。民族风格的旋律和当代通俗歌曲的节奏的结合形成了他那独特的创作风格。孟庆云的作品要么大气豪放,要么典雅秀美,要么情真意浓,要么刚健雄伟,既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又融进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孟庆云作品时而泼墨写意,时而工笔白描,时而色彩斑斓,时而标新立异,既有传统的古典美,又有鲜活的现代美。他的作品唱时代正气,唱人民心声,唱民族精神,因此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大而且成功率高,尤其是他的军旅歌曲几乎是首首唱响,这在中国当今歌坛上是不多见的。同时,他在全国、全军乃至国际上屡屡获奖并多次立功。他的歌,歌手爱唱,老百姓爱听,不少歌曲早已家喻户晓。《孟庆云创作歌曲精选》采用了五线谱和简谱对照的形式,并配有钢琴伴奏。作为“献礼”图书,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音乐界同行的支持和关心。2007年7月13日,庆祝建军80周年大型军旅音乐作品展演周――孟庆云作品音乐会在北京举行。7月13日晚,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为观众奉献荡气回肠的音乐盛宴:“长城长——孟庆云作品音乐会”。孟庆云是军队著名作曲家,有“旋律王子”之称。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下《长城长》、《为了谁》、《黑头发飘起来》、《亲亲的茉莉花》、《神圣使命》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多次荣获“文华奖”、“金钟奖”、“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这次音乐会精选了他的近三十首代表作品,可以说是他几十年才思与激情的集中展现。  著名词作家阎肃与孟庆云被人合称“黄金搭档”,年近八旬的阎肃亲自担任音乐会主持。音乐会分为三大板块,其中,“战斗精神篇”汇集了《什么也不说》《官兵友爱歌》《当兵干什么》等脍炙人口的军歌;“思乡篇”中,阎维文、祖海、李丹阳、王丽达等为听众深情演绎了《想家的时候》、《我用胡琴和你说话》、《妈妈的心愿》、《穿军装的川妹子》等优美绵延的旋律;“祝福篇”则融入了作曲家对祖国、军队、人民深厚的情感;最后,宋祖英的两首《想你在美好的月夜里》、《美丽的心情》使音乐会在高潮中结束。  音乐会后,孟庆云谈及自己今后的打算时说,在新军事变革的时代,要继续坚持深入部队生活,深入了解和把握官兵的精神品格,勤奋、勤奋、再勤奋,突破、突破、再突破,以满腔的热情,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阎肃,原名阎志扬,重庆大学毕业。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南军区文工团分队长,空军歌剧团编导组组长,空军歌舞剧团创作员,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创作的歌词《我爱祖国的蓝天》、《下四川》1964年获第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创作优秀奖。歌剧《江姐》1977年获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创作奖。与人合作的歌剧《忆娘》、京剧《红灯照》197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名剧作家、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音协委员。代表作品:歌曲《说唱脸谱》、《敢问路在何方》、《故乡是北京》。

阎肃1930年5月9日生于河北保定。10岁时跟随父母亲远走巴山蜀水,在重庆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中学毕业后阎肃在重庆大学读工商管理系。解放时阎肃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年团西南工作委员会要办一个青年艺术工作队,青年团决定调他去艺术工作队工作,在没有读完大学的情况下,阎肃离开了学校,1950年阎肃正式调到在工作队基础上成立的青年工作文工团,在团里任演员、分队长,开始是当演员、合唱队员、跳舞、乐队剧务、导演,阎肃是个“全能”。在业余时间他还搞点创作,写点儿曲艺、戏剧、活报剧,后来就调去担任创作员,搞专职创作。阎肃参加过土改、抗美援朝,慰问老根据地,慰问苏军,慰问越南人民军。1953年阎肃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调到西南军区文工团(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的前身),曾任分队长,后任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空军歌剧团编导组组长,空军歌舞剧团创作员.歌剧《江姐》,是阎肃的成名作。这部歌剧在1964年公演,立即引起了轰动,一举成名。那一曲“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的红梅赞,成了家喻户晓,人人传唱的经典歌曲。阎肃也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80年代后,阎肃在电视台协助策划很多次春节晚会和一些大型晚会,除了春节晚会,还有公安部晚会、总政全国双拥晚会、“315”晚会等等。后来的时间阎肃涉足影视界,为电影、电视剧配音,家喻户晓的电视剧“西游记”里,一曲《敢问路在何方》使他的名字走进了千家万户,这首轻快的乐曲成为那时最为流行的歌曲。从此,阎肃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许许多多被人们传唱的歌词,比如《唱脸谱》、《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雾里看花》等等。阎肃还创作过好几出颇有影响的京剧现代戏。比如京剧《红灯照》、《红色娘子军》、《红岩》、《年年有余》等。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98年,他68岁,前往抗洪一线,参与组织《我们万众一心》、《携手筑长城》、《同舟共济重建家园》等大型抗洪赈灾义演募捐晚会。2008年,他78岁,再次请缨抗震救灾。组织上考虑到他腿脚不便,没有批准。他只好看电视,当他看到空降兵15勇士冒着生命危险从5000米高空跳伞营救灾区人民的事迹报道后,连夜创作歌曲《云霄天兵》。2010年,他80岁,空政文工团下基层巡演,为“保护”阎老,没把他列入名单。他急了:我的腿虽然不能蹲,但还可以走,带上一个座便器,我哪里都能去!1984年北京电视台《游迷宫》编剧;1985年中央电视台专题晚会《新春乐》撰稿;198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撰稿;1987年中央电视台《西游记》剧组春节联欢晚会《齐天乐》撰稿并获第二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节目奖;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歌及一系列插曲歌词创作;1988年中央电视台《张明敏的歌》撰稿,获第二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二等奖,1988年北京台《献给劳动者》晚会和《仲夏夜化妆晚会》撰稿;1988年北京电视台《八八岁末大联欢》撰稿;1989年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难忘的1988》撰稿,获第三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一等奖;1989年北京电视台《中外新星大联欢》撰稿;1989年中央电视台国庆晚会《我爱你,中国》撰稿;199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撰稿等。创作的歌词《我爱祖国的蓝天》、《下四川》1964年获第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创作优秀奖。歌剧《江姐》1977年获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创作奖。与人合作的歌剧《忆娘》、京剧《红灯照》197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阎肃从戎50余载,是一名文职将军,他的头衔是解放军空政文工团的一级编剧、著名剧作家。阎肃历任作协会员、剧协的副主席,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历届CCTV青年歌手大赛评委。是我军屈指可数的几位文艺“将星”之一。  代表作品歌曲:《红梅赞》、《敢问路在何方》、《前门情思大碗茶》、《我爱祖国的蓝天》、《北京的桥》、《长城长》、《雾里看花》、《苏州(图库)姑娘》、《军营男子汉》、《故乡是北京》、《唱脸谱》、《五星邀五环》。歌剧:《江姐》、《党的女儿》。京剧:《红灯照》、《年年有余》、《红岩》。《风帆》、《黄河黄》、《亲亲的茉莉花》、《香江谣》、《东海明珠》、《今晚好明月》、《战士的心愿》、《你伴随我》(山东理工大学校歌)、《邵阳学院校歌》、《掌声与喝彩》、《中国,我可爱的家乡》、《争五好学雷锋》、《军营男子汉》、《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校歌》。(空军)专业技术二级,享受中将待遇。多年担任中央电视台各种比赛的评委, 如: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等,被尊称为“阎公”,综观历届比赛,阎肃从评委到嘉宾,再到监审,总能给比赛留下不少的亮点,他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阎肃老师在参加比赛的选手们讲了许多精辟的思想.如:对歌曲的选择! "一个选手如果能唱80分的歌,那么在选择的时候,可以选择70分的歌曲来表现。这就好比一个稳当的声音与给人感觉跌跌撞撞的声音的对比,评委并不会因为歌曲难度的增大,而增加好感。这和跳水的难度系数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情。语言的问题也是一样,选手最好还是对语言熟练了再演唱。平日里演出和面对专家的时候,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语言不熟,在评委耳中,就略微有些怪异的声调。" 所以阎肃老师建议选手,将语言的发音和腔调都烂熟于心,再比赛。阎肃老师最后再三强调,这个对选手们是一个借鉴。同样是技术性比较强的演唱,希望选手们千万要注意,尽量不要选超越自己水平的歌曲,以免造成遗憾。“我做评委往往能够切中要害,因为我和观众站在一条线上,说的都是观众想说的话,和观众有共鸣,所以他们愿意听。”说起做评委,阎肃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很少说空话、套话,但从不四平八稳,有点俏皮,有点生动,而且一针见血。”这是他对自己做评委的点评。可提起恰恰是评委一针见血风格的“超女快男”、“我型我秀”之类节目,阎肃却一个劲儿地说,“也有人找过我,但这些节目我可不敢去,我害怕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人家不能承受。”   虽然创作了《雾里看花》等脍炙人口的通俗歌曲,阎肃却说,他不懂通俗歌曲,所以一般不给通俗歌曲比赛当评委。而让他看不明白的,还有当代的歌曲创作。“总想着一下子就创作一首歌,一下子就全国流行了,一下子就创作出奇迹。”阎肃说,现在每年大概要有2万首新歌产生,电视、网络等媒体播放的歌曲铺天盖地,让人无暇辨别好坏。在他眼里,“急于求成”四个字似乎可以最好地概括当代的创作风气,他把这种创作称为“赶浪”,“大家都想着像春晚的《常回家看看》一样一夜走红,但那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自称“80后”的阎肃,之所以成为文学艺术界的常青树,就是因为他始终坚守高唱时代主旋律这一艺术的制高点。特别是当有人恶搞、歪曲、亵渎红色经典时,他总是挺身而出,坚决抵制。他认为,在历史的峰峦中,以红色经典为代表的主旋律,是闪光的路标和纪念碑,是我们精神躯体的经络和脉管。阎肃对我们党有着无比的坚定信念。阎肃曾说过:“歌剧《江姐》,说实在的挺好看,挺震撼。我已经看了70多遍了,每次都让我感动。正因为有了这种感动,我才写成了这首歌。”看完歌剧《江姐》后,被深深感动的毛泽东同志在中南海接见了剧作者阎肃,还赠送给他一套精装《毛泽东选集》。阎肃说,那一刻成了我难以磨灭的记忆。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难以磨灭的记忆,才有了阎肃不断激发起对党的无比忠诚以及他爱党信党永远跟党走的坚强决心与坚定信念,才有了阎肃满怀激情地创作出一首又一首歌颂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大步向前的百听不厌的好歌。80年人生路,60载艺术情,是什么力量激励着阎肃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这一生是在用一种歌唱和赞美的方式来爱党爱国。”这是一种多么深沉而坚定的信念啊!阎肃对伟大祖国和人民军队有着无比的忠诚与热爱。透过阎肃的那一首首动听的歌,我们不难找到答案。《我爱祖国的蓝天》、《当你飞行的时候》、《我就是天空》、《谁在长空吹玉笛》,一首首“天上之作”充满了广阔的想象;《长城长》、《军营男子汉》、《军营春秋》、《军营时光》,一曲曲“绿色赞歌”透出深沉的大爱。在阎肃创作的1000多部(首)作品中,有三分之二姓“军”。这些随激情流出的“兵之歌”,可见阎肃这位有着60年艺术生涯的老兵,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军队有多么的忠诚与多么的热爱啊!也正如阎肃所言极是:“最爱穿的是军装,最爱写的是军歌。” 阎肃对人民群众有着无比的深情与大爱。一位人民的艺术家只有满怀对人民群众深深的爱,才有可能创作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精品力作来。阎肃高扬主旋律,他总是带着感情、充满激情投入到他的忘我的创作中。阎肃对人民群众的深情还体现在他对火热生活的热爱。他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中国的古典文学特别是唐诗、宋词、元人小令、明清散曲是一个大海,去游泳吧。读多了,看多了,背多了,写歌词比较得心应手。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当然,还有一条腿就是生活,你对生活一点都不了解,一点都不热爱也写不好词来。动真情则可。”我们说,一个人,只要真诚的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又有才华、有思想、有坚持,还要加上善于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就一定能成名,就一定能成功,就一定能成才。阎肃老艺术家的话,想来也是这个理。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听着阎肃的歌长大的,比如,《红梅赞》、《长城长》、《敢问路在何方》、《军营男子汉》等。事实上,多少人唱着他的歌在人生路上成长,在军旅路上成才;多少人因为他的作品而更加热爱伟大的党,更加热爱祖国和军队。我们说,时代造就了阎肃这样一位伟大的人民艺术家,更是党和军队培养了阎肃这样一位深爱党深爱军队深爱人民的艺术家。阎肃始终同党、国家、军队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崇高境界和高尚情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以为,阎肃的作品、阎肃的人格、以及阎肃创作出来的那些为人们所喜爱的好歌,我们都将永远传唱!

《我爱祖国的蓝天》

1959年春节一过,阎肃来到空军航空兵某部当兵锻炼。在与飞行员长达一年的朝夕相处中,他学会了擦飞机、  阎肃和妻子李文辉

充氧、充冷、充气、加油,分解轮胎、钻飞机进气道,体会着飞行员对飞机、对祖国领空的感情。有一天傍晚,别人的飞机都回来了,而阎肃他们机组的一架飞机却还没回来,大家全都直勾勾瞪着天边的晚霞。阎肃心里一动:“地上的他和天上的他,心都在天上。对,我们都爱这片蓝天。”当晚,阎肃就把激情和感动倾注进了《我爱祖国的蓝天》的歌词。作曲家羊鸣谱曲,用了过去不常用的三拍子,“飞一般的感觉”和阎肃的设想不谋而合——“我写的时候,就想象着自己正在飞翔,歌词的韵律也是三拍子。”

《军营男子汉》

1986年,阎肃来到沈阳空军瓦房店场站采风。他和战士们同吃同住,战士们对他掏出了心里话:“常常觉得憋屈。”原来,当时社会上常把当兵的叫做“傻大兵”。“我们怎么傻了?需要有人让座了,谁摔了病了,哪里闹灾荒了,这时候大家都想起我们,把我们说成最可爱的人。可平常呢?‘傻大兵’,谁叫你没钱,谁叫你太普通。唉,真是来气!”阎肃顿时感觉到了责任:“我必须要为战友们撑撑腰、壮壮气。”一首《军营男子汉》很快脱手:“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想去打仗,只是因为时代的需要我才扛起了枪。失掉多少发财的机会丢掉许多梦想,扔掉一堆时髦的打扮换来这套军装。我本来可能成为明星到处鲜花鼓掌,也许能当经理和厂长谁知跑来站岗,但是我可绝不会后悔心里非常明亮,倘若国家没有了我们那才不可想象。真正的标准男子汉大多军营成长,不信你看世界的名人好多穿过军装,天高地广经受些风浪我们百炼成钢……”很快,这首歌在全军火了起来。

 《长城长》是歌颂新时期人民解放军风貌的歌曲,当时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作词为阎肃作曲为孟庆云。首唱者为著名歌唱家董文华,后来,梦之旅演唱组合等多个演唱组合和个人进行翻唱。

      谈《红梅赞》 竟是从别处“临时抓”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挡不住,一片丹心向阳开……”歌剧《江姐》的主题歌《红梅赞》影响了几代人。阎肃告诉晨报记者,这首歌歌词的定稿过程很“神奇”,竟是从别处“临时抓来用”的。

    《江姐》创作伊始,时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提出了八个字:精雕细做,打造精品。他找到阎肃说,在莫斯科看歌剧《卡门》,主题歌非常好,《江姐》是不是也可以写一个?第一稿主题歌,阎肃写的是:行船长江上,哪怕风和浪,风急浪险也寻常,心中自有红太阳……作曲的三人把这首歌谱成了带有川江号子与民谣相结合、歌唱性很强的歌曲,一试唱就给毙掉了,“这哪是江姐,是江姐的丈夫还可以!”阎肃压力很大,一时又想不出满意的词,突然想起自己有首“压箱底”的唱词,本来是别人要的,现在可以救救急。一天傍晚,创作小组几个人一起散步时,阎肃说,我这儿有首歌,是一个朋友约我写的,叫《红梅赞》:“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挡不住,一片丹心向阳开……”

    阎肃还没念完,稿就被羊鸣、姜春阳、金砂三人抢走了。后来,阎肃拿给刘亚楼,刘亚楼当时拍板:“就是它了!”

    谈《长城长》 想起1964年的小战士

   “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长城长》是阎肃创作的又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阎肃说,歌词的创作累积了自己多年来在基层连队中的感悟,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发生在青藏高原上。

    1964年,阎肃为写《雪域风云》剧本,去西藏体验生活。12月中旬,他坐在解放牌大卡车里,从西宁出发,经格尔木到淌河,五道梁、唐古拉,路上走了18天,海拔最高四、五千米,零下40多度。极度寒冷加上高原反应,简直令人死去活来。那时没有驱寒设备,也没有高压锅,水都煮不开,蒸的馒头,里面是面粉外面是浆糊。夜宿兵站,为了照顾阎肃,给他下面垫了四床军被,上面盖上五床军被。

    阎肃穿着绒衣绒裤钻进去,还是一点热乎气儿都没有,缩成一团“得得”打颤,感觉就像光着身子躺在雪地里。阎肃心想:除了这里再没任何地方能叫“艰苦”的了,觉得多待一天就熬不过去似的。天亮时,一位胖胖的姓侯的四川小战士,给他打了一盆温水,让他洗脸。当时,他用四川话问他:“你来了好久?”小战士说两年多了。阎肃惊呆了,因为高原反应,小战士的脸上都起了斑,眼睛也是雪盲。当时,阎肃给小战士敬了个军礼,说:“你真是英雄!真是英雄!”

    阎肃说,正是这些普通的战士,架起了祖国的钢铁长城,也触动了自己的创作情怀。

    谈《敢问路在何方》 满屋子“走出了”歌词

    说起为《西游记》写主题歌,按照阎肃自己的说法,是“无心插柳,歪打正着”。

    1983年《西游记》投入拍摄时,剧组初次寻找的作者写的歌词不令人满意,导演杨洁几经波折终于联系上了阎肃。阎肃从小就看过《西游记》,师徒四人中,作为大师兄的孙悟空牵马走在前头,师傅唐僧在他身后,沙和尚挑着担子,猪八戒跟在最后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抵达存经的西天……于是,“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翻山涉水,两肩霜花,风云雷电任叱咤,一路豪歌向天涯……”这些情景交融的美文便从他心底涌出。

    但有所追求的阎肃仍觉得没有创新,缺乏深度。再往下去就找不着了!阎肃苦恼地说:“逼得我满屋子转,从卧室走到客厅,又从客厅走到卧室。”脚底下的棉拖鞋擦着地毯,居然将地毯踩出条白印来,他猛然想起鲁迅先生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的名句,瞬间蹦出“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点睛之笔,“有了这句,全盘皆活”。

    谈《雾里看花》 本为央视“打假”所作

    当年,那英一曲《雾里看花》几乎每个人都能哼几句,这首优美的歌曲,众说纷纭,有的说写的是禅机,有的说写的是男情女爱。他们哪里知道,这首歌居然是为“打假”而写的。

    阎肃向晨报记者回忆,当年中央电视台为搞一台纪念《商标法》颁布10周年的晚会,要阎肃写一首“打假歌”。那时假冒商品最多的是化肥、农药等,阎肃想,总不能写“化肥是假的,农药是假的”吧?“我想,麻烦了,这种歌怎么写啊?你总不能把手表、皮鞋、羊毛衫、热水器都写到歌里。想来想去,觉得不能直来直去,写得太白。要朦胧一点,将那些假的、差的、坑骗顾客的东西虚化成一个‘纷扰’的世界,需要认真识别。突然想到川剧《白蛇传》中的‘慧眼’,灵感一闪,于是,‘借我一双慧眼吧,把这纷扰看个清楚……’一气呵成。”

    “这首歌最早就叫《借我一双慧眼》,大家唱着唱着嫌麻烦,干脆就用第一句的歌词代替,于是就成了《雾里看花》了。这首歌的大红大紫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尽管我的任务只是写一首打假的歌,但它涵盖面大一些,从而更具普遍意义,使更多的人能从不同的角度接受它,这也是好事。”阎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