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晕上的小疙瘩是什么:武装直升机列传【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7:48:17

   武装直升机在近40年的时间里,先后发展了三代,成了兵器家庭中一个兴旺家族.美国武装直升机代表机型
□ AH-1"超眼镜蛇"直升机        
AH-1武装直升机绰号“眼镜蛇”,由美国贝尔公司研制生产,是世界上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迄今已经生产了G、J、Q、S、P、E、F、W、Z等9种不同型号。海湾战争中的“超眼镜蛇”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参战的“眼镜蛇”直升机约1170架,在战争中,这些“超眼镜蛇”频频出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果。   
□ 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从1976年5月开始,由美国陆军组织对两家公司的原型机进行对比试飞,到1976年底经过90小时的试飞对比,美国陆军正式宣布休斯公司的YAH—64方案获胜。再经过修改定型,到1984年1月第一架生产型AH—64A正式交付部队使用。1981年末正式命名为“阿帕奇”。  
□ RAH-66“科曼奇”武装直升机         
隐形能力是“科曼奇”最具特色的“光环”。有人说RAH-66“科曼奇”是直升机家族中第一种隐形直升机,也是唯一的“隐形者”。更有人把它叫作直升机家族中的F-117。“科曼奇”头上的另一个光环就是“全数字化直升机”。它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第一种完全数字化、智能化的直升机。最为突出的是,“科曼奇”执行侦察任务是在计算机帮助下完成的。在研制了21年之后,美国防部终止了“科曼奇”直升机发展计划。
□ UH-72A“勒科塔”轻型武装途直升机         
美陆军终止“科曼奇”项目节省下的经费一部分将用在采购“勒科塔”上。美陆军航空兵未来主要作战力量由AH-64“阿帕奇”、CH-47“支奴干”、UH-60“黑鹰”和UH-72A“勒科塔”4种机型组成。“勒科塔”将逐步接过原由OH-58“基奥瓦”侦察直升机和 UH-1“休伊”轻型直升机承担的日常勤务保障任务及必要的侦察任务。美陆军共订购了322架“勒科塔”。“勒科塔”本是欧洲宇航防务集团下属欧洲直升机公司的产品EC-145。首批“勒科塔”的主要部件在德国生产。
AH-1"超眼镜蛇"直升机


美军AH-1Z超眼镜蛇直升机  
国别:美国   
类型:直升机   
型号:AH—l   
简介:   
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研制成功的AH—l“眼镜蛇”武装直升机,经不断改进改型已形成一个系列,“超眼镜蛇”AH—1W就是较晚改型的一种型号,供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
    海湾战争中的“超眼镜蛇”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参战的“眼镜蛇”直升机约1170架,海军陆战队的轻型攻击直升机中队有49架AH—1W“超眼镜蛇”参战。在战争中,这些“超眼镜蛇”频频出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果。例如,在100小时的地面战争期间,“超眼镜蛇”经常出动执行火力支援任务,在破坏和扫除伊拉克在重要地区设置的雷场作战中,它总是充当急先锋,打头阵,执行首次攻击任务,为地面部队顺利推进开路。在战争的第二天,对伊拉克方面组织的对美海军陆战队一指挥中心的反击,两架“超眼镜蛇”对陆战队进行了强有力的火力支援退,击退伊军的进攻。在同一天大规模的反伊装甲部队作战中,包括AH—64“阿帕奇”在内的美国武装直升机大显身手,其中一架“休伊眼镜蛇”带领4架“超眼镜蛇”参加了战斗,并迫使伊方一个坦克营投降。在第三天的快速进攻作战中,参战的两个中队的“超眼镜蛇”直升机,共摧毁伊方近200个地面目标,其中包括约100辆坦克、40至50辆装甲运兵车、20辆汽车和一批火炮、观察哨和掩体。战争实践不仅证明了“超眼镜蛇”直升机是一种具有强大对地作战能力的空中武器平台,而且还证明了它在恶劣环境中使用的可靠性。海湾地区是一个多砂尘的环境,对直升机来说,在多砂尘的天空飞行危害性是很大的,尤其是在起降飞行和近地飞行时,强大的旋翼气流会将地面大量砂尘卷起,危害性就更大,例如,它会严重磨蚀直升机旋翼浆叶和尾桨桨叶。虽然该机在执行任务中飞行强度较大,地面进攻任务完成率高达92%,但战后检查表明,其旋翼桨叶和尾桨桨叶磨蚀现象并不严重。所以,战后美国国会一些议员在“要保留一些战争中表现好的航空武器”的建议中,也把AH—1W “超限镜蛇”与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并列地提了出来。
    尽管如此,AH—1W还是暴露出了不少不适应现代战争的问题。例如,飞行员戴的夜视镜虽然在夜间能够看见地面敌方的坦克,但“陶”式反坦克导弹的瞄准具却很难将其瞄准,虽然它在白天瞄准不成问题。而且飞行中如果要穿越浓密的烟雾,这种夜视镜也不管用,必须由装有前视红外装置的“休伊眼镜蛇”直升机引导。由于没有现代导航设备,在广阔的沙漠地区飞行要准确定位也很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该机只采取了临时措施,在参战前匆忙装上了罗兰远程导航接收机,同时配备了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前后舱的协调也有问题,APR—39告警雷达显示器只在后舱有,所以,一旦雷达发现威胁目标,前舱飞行员只能听到告警声,却看不见威胁在哪里,他只能用通话方式向后舱飞行员询问。


AH-1"超眼镜蛇"直升机经过改良的“超眼镜蛇”武装直升机飞向2020   
那还在1986年10月,第一批AH-1W“超眼镜蛇”直升机进入美海军陆战队服役。贝尔公司为此高兴,因为这说明,“超眼镜蛇”在与“阿帕奇”的竞争中获胜了。贝尔公司保住了自己的一个重要市场,获胜来之不易啊!
    1985年8月,已并入麦道公司的休斯直升机公司向美海军陆战队提出,希望能生产专为海军陆战队使用的“阿帕奇”直升机。美海军陆战队上层动了心,便决定在1987年对“阿帕奇”和“眼镜蛇”两种直升机进行对比试飞考评,谁的性能好就选用谁。这不是要挤占贝尔的市场吗?“眼镜蛇”被迫挑战“阿帕奇”。但是,凭“眼镜蛇”的综合性能和实力要战胜“阿帕奇”是困难的。贝尔公司决定发挥自己优势,改进薄弱环节。
    贝尔公司一直把海军陆战队当作特别重要的客户,竭诚为其服务,逐步积累为海军陆战队进行技术服务的经验。自1970年以来,贝尔公司先后生产出AH-1J“海眼镜蛇”、AH-1T“改进的海眼镜蛇”、AH-1T+“超眼镜蛇”和AH-1W“超眼镜蛇”直升机,装备美海军陆战队。
    AH-1W“超眼镜蛇”比照“阿帕奇”的优点进行改进。在机载武器上,它装备了激光制导的“阿尔法”反坦克导弹、红外寻的ATM-9L“响尾蛇”空空导弹、被动雷达制导的“赛德”反辐射导弹;新改进的机炮具有发射“方阵”贫铀穿甲弹的能力。在隐形技术上,它在发动机喷口处安装了能大幅度减少红外辐射特征的新型红外抑制系统,机身上设置了SUU-4红外诱导发射器、ALE-39偶极子反射体投放器和M119烟幕弹投放器。为了提高全天候作战能力,“超眼镜蛇”安装了以色列研制的红外前视系统和电视成像系统。不过这事做得不顺。“阿帕奇”公司提出,“超眼镜蛇”用的前视红外系统称FLTR,属于它的知识产权。贝尔公司只好把前视红外系统改叫NTS。
    美海军陆战队决定选择AH-1W“超眼镜蛇”,不是说“阿帕奇”不先进,而是由于“阿帕奇”外形尺寸比较大,作为舰载机不如“超眼镜蛇”有优势,何况“阿帕奇”造价成本比“超眼镜蛇”要高许多呢!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阿帕奇”和“超眼镜蛇”都有良好表现。面对沙尘漫天和烟雾迷茫,许多直升机停飞了,只有“超眼镜蛇”和“阿帕奇”两种直升机能继续执行任务。“超眼镜蛇”成了美海军陆战队的主战机种,按计划至少使用到2010年。
    由于研制新型空中作战平台的费用剧增,连超级大国美国都感到承受吃力,转而在现役优质机型上挖掘潜力。在现役优秀机型基础上改进机型,更新软件,使装备性能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已成为许多国家提高武器装备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此,美海军陆战队决定继续改进“超眼镜蛇”。它的座舱进一步减少了飞行员和射手的飞行负荷。它的短翼下增设了武器挂点,使其所携带的“阿尔法”导弹由8枚增加到16枚。在这个基础上,贝尔公司将推出AH-1W的最新改进型AH-1IW S。AH-1IWS将在美海军陆战队服役到2020年以后。
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Apache音译为阿帕奇,是北美印弟安人的一个部落,叫阿帕奇族,在美国的西南部。相传阿帕奇是一个武士,他英勇善战,且战无不胜,被印弟安人奉为勇敢和胜利的代表,因此后人便用他的名字为印弟安部落命名,而阿帕奇族在印第安史上也以强悍著称。
    由来发展   
武装直升机从问世到现在只有20多年历史,但由于它作战能力强、机动灵活和用途广泛,而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发展非常迅速。1972年底,美国陆军为了加强其武器装备,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先进技术攻击直升机”(AAH)计划。要求研制一种能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可昼夜执行作战任务,井具有很强的战斗、救生和生存能力的先进技术直升机。计划提出后经过90天的设计竞争,于1973年6月选中了贝尔和休斯直升机公司的方案,并决定各研制两架试飞原型机和一架地面试验机。1975年9月和11月,由休斯公司研制的两架YAH—64试飞原型机分别进行了首次试飞,与此同时一架地面试验机也完成了试验任务。
    从1976年5月开始,由美国陆军组织对两家公司的原型机进行对比试飞,到1976年底经过90小时的试飞对比,美国陆军正式宣布休斯公司的YAH—64方案获胜。再经过修改定型,到1984年1月第一架生产型AH—64A正式交付部队使用。AH—64A是美国陆军的编号,休斯公司的编号为休斯77,1981年末正式命名为“阿帕奇”,从此美国新一代武装直升机AH—64A“阿帕奇”宣布诞生。1985年8月27日,休斯直升机公司并人美国麦道公司,从这个时候起休斯直升机公司便不付存在,“阿帕奇”也更换主人成了麦道公司的直升机。
    作为一种“先进的攻击直升机”,AH—64A“阿帕奇”代表的是80年代的技术水平,其中包括机体设计、机载装备和武器等多方面。在总体上,“阿帕奇”的设计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在结构设计上很有特色,从而保证了该机具有比较好的基本性能和生存能力,以至于在以后的改进改型中,在机体设计上基本没有大的变化。直升机最关键的部件是旋翼,“阿帕奇”采用的是四片桨叶全铰接式旋翼系统,旋翼桨叶翼型是经过修改后的大弯度翼型。为了改善旋翼的高速性能,在生产型上采用了后掠桨尖。旋翼直径14.63米,桨叶弦长0.53米,扭转角负9度。桨叶上装有除冰装置,也可以折叠或拆卸。尾桨位于尾梁左侧,四片尾桨桨叶分两组非均匀分布,桨叶之间的夹角分别为55度和125度。机身采用传统的半硬壳结构,后面有垂尾和水平尾翼,尾梁可以折叠。机身前方为纵列式座舱,副驾驶员/炮手在前座、驾驶员在后座,后座比前座高48厘米,视野良好。尤其是驾驶员靠近直升机转动中心,很容易感觉直升机的姿态变化,有利于驾驶直升机贴地飞行。两台通用电气公司的T700—GE—701涡轮轴发动机,并列安装在机身的两个肩部,单台最大功率1265千瓦。机身中部两侧还装有一对小展弦比短翼,翼下各有两个外挂点,后缘有襟翼,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携带武器和为直升机提供部分升力。起落架为大多数直升机所普遍采用的后三点式,但起落架不能收放。
    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种武装直升机,在执行作战任务时,往往飞得很低,很容易遭受敌地面火力的攻击,危险性很大。因此,为了提高其生存力,“阿帕奇”在设计上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在旋翼桨时设计中,采用了玻璃钢增强的多梁式不锈钢前段和敷以玻璃钢蒙皮的蜂窝夹芯后段设计,经实弹射击证明,这种旋翼桨叶任何一点被12.7毫米枪炮击中后,一般不会造成结构性破坏,完全可以继续执行任务。机身采用传统的蒙皮—隔框—长衍结构,其95%表面的任何部位被一发23毫米炮弹击中后,仍可保证继续飞行30分钟。前后座舱均有装甲,可抵御23毫米炮弹的攻击。
    两台发动机的关键部位也有装甲保护,而且中间有机身隔开,两者相距较远,如果有一台发动机被击中损坏,也还有一台可以继续工作,保证飞行安全。提高直升机的生存能力,等于是提高了直升机的作战效率和部队的战斗力,对于武装直升机来说,在这方面花费一些精力甚至付出一些代价(如增加重量)也是值得的。
    在机载设备方面,“阿帕奇”比第一代武装直升机有明显的提高,它除了装备一般的通信、导航和救生等设备外,还装有目标截获/标识系统(TADS)和飞行员夜视系统(PNVS)。这些设备在当时来说应该是比较先进的,从而使它在复杂气象条件和夜间作战能力大为提高。目标截获/标识系统包括一台高分辨串电视、一台“直视光学装置”望远系统、自动跟踪器和激光光点跟踪装置。有了这种目标截获/标识系统,飞行员就能够在级何气象条件下,远距离精确搜索、探测、识别和攻击敌方目标。飞行员夜视系统与目标截获/标识系统相类似,它可以使飞行员在各种速度和高度条件下都具有夜视能力,实现贴地飞行。
    是否装备专门的进攻性的武器系统?是衡量一般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的重要标志,有的直升机虽然装备武器,但仅仅是为了防御,这样的直升机也不能叫做武装直升机。“阿帕奇”的机载武器是比较强的,装有一门XM—230—EI型30毫米链式机关炮,备弹1200发,正常射速为每分钟625发,这种机炮的炮弹可与北约组织所采用“阿登”和“德发”机炮炮弹互换,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两侧短翼下共有4个外挂架,可携带16枚“海尔法”半主动激光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如果选装70毫米的火箭弹,每个挂架下可挂一个19枚火箭的发射器,最多可带76枚火箭。这样的配置在现役武装直升机中也是少有的,它可以同时攻击多个地面目标。
    改进改型
    从上面的介绍不难看出,AH—64A“阿帕奇”是一种技术先进、设备精良、生存能力和综合作战能力都比较强的武装直升机,但也是美国陆军中最复杂的武装直升机。自从1984年开始投入使用以来,已生产了800多架,主要装备美国陆军和国民警卫队,同时出口以色列、抄特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希腊、英国、荷兰、日本和韩国等。先后经历过1989年12月的美军入侵巴拿马, l四1年的海湾战争以及波黑战争等实战考验。特别是在海湾战争中,参加数量多,出动频繁,且战果累累。因此战后“阿帕奇”成了军机市场的抢手货,不少国家争相购买。
    但是,在平时的训练和实战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前面提到AH—64A“阿帕奇”率先装备了飞行员夜视设备(PNVS)和目标截获/识别系统(TADS),这既是它的先进之处,也是问题所在。PNVS安装在机头上方,它可以使飞行员(正或副驾驶员/炮手)在夜间能通过头盔显示瞄准系统(IHADSS)看到机外l比1(原大)的景物图像,景物图像显示在飞行员头盔的单镜片上,而且在这种景物图像上可以叠印直升机的空速、飞行高度、方位等简单飞行数据。TADS位于PNVS下方,它可以在白天或黑夜为飞行员提供放大了的目标图像(放大图像有利于识别和攻击),不同的是这种放大图像在前舱是显示在副驾驶员/炮手的头盔镜片上,在后舱则显示在正驾驶员前面的显示屏幕上。让飞行员能看到机外的原大景物和放大的目标图像,这对于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行和识别、攻击目标肯定是大有好处的,问题是马丁?玛丽埃塔公司的TADS和PNVS都使用8--12微米波的前视红外技术,雨、雾和灰尘等都可以阻碍该范围内的红外线的传播,因此只要是小雨或湿度较大的天气就能减弱红外图像的对比度,影响PNVS和TADS的使用;
    其次,AH—64A“阿帕奇”的主要武器是AGM—114“侮尔法”反坦克导弹,两侧翼下分别可挂两层8枚,共16枚。该导弹由美国罗克韦尔国际公司专门为AH—64武装直升机所研制,采用半主动激光制导方式,主要用于攻击地面坦克和装甲车辆,但它也有缺点:一是雨、雪天气阻挡激光束的传播,使导弹无法制导;二是因为采用半主动激光制导方式,导弹发射后,必须由装在直升机上的激光指示器照射和指示目标,因此从目标捕捉、导弹发射到命中的全过程,“阿帕奇”直升机始终都处在暴露状态,很容易受敌方火力的攻击。
    第三, AH—64A“阿帕奇”是目前美国陆军航空兵的主力装备,已装备35个大队,共727架。同时也是最复杂的武装直升机,座舱内仅各种开关就达1250个,飞行员操纵难度大,负担重,而且容易出现失误。另外,“阿帕奇”虽然是美国陆军采用军标1553B数据总线的第一种宣升机,但机上的设备和系统没有全部与总线交连,直升机维护的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大。
    针对这些问题,早在80年代初美国陆军就提出要改进AH—64A“阿帕奇”直升机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1985年马丁?玛丽埃塔和威斯汀豪斯公司获得研制直升机机载恶劣条件下的火控和截获雷达(Hawfcar)的合同,即开始研制机载“长弓”雷达,当时称机载恶劣天气武器系统(AAWWS)。
    战斗机的机载火控雷达一般工作在I/J波段,即8-10千兆赫范围,但这种雷达不适于武装直升机使用,因为武装直升机飞行高度要比战斗机低得多,其机载雷达必须能在有严重地面杂波条件下工作。经研究表明,在地面杂波很强的环境中,毫米波容易甄别,而且毫米波雷达的天线尺寸较小,适合在直升机和导弹上安装。通过试验还证实,在35千兆赫的Ka波段附近,毫米波回波的信噪比较高,而地面杂波最弱。
    1986年6月,美国陆军开始对“长弓”毫米波雷达进行原理性试验。1987年秋,将3校“海尔法”导弹改装了主动雷达引导头(成为“长弓海尔法”导弹),并进行了地面发射试验。1989年5月,在一架“阿帕奇”直升机的旋翼轴顶上装上“长弓”雷达天线整流罩模型进行飞行试验,天线罩为扁圆形,直径132厘米,高76厘米。随后,又在这架直升机上安装了试验性的“长弓”雷达进行试飞,这种装“长弓”雷达的直升机就称为“长弓阿帕奇”验证机。飞行试验结果证明,旋翼轴顶上的天线罩除在快速飞行中会增加一点阻力外,对直升机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几乎没有什么影响。1993年8月,第一架AH—64D“长弓阿帕奇”原型机首次试飞。1994年6月,“长弓阿帕奇”原型机第一次采用主动雷达制导的“长弓海尔法”导弹进行打靶试验,结果一弹击中了4.2公里处的一辆行进中的T—72坦克,效果非常好。从此,AH—64A“阿帕奇”的发展型—AH—64D“长弓阿帕奇”问世。
    在此之间,麦道公司还推出了一个“阿帕奇”的多阶段改进计划(MSIP),先后出现了AH—64B和AH—64C两种型别。AH—64B是根据1991年海湾战争的使用经验提出的改型,与AH—64A相比主要加大了左前方的电子设备舱,具有发射AIM—92“毒刺”空对空导弹的能力,加装了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和自动目标移交系统(ATHs),并改善了直升机的可靠性、适用性和维护性(RAM)。原计划将254架AH—64A改为AH—64B,但该项目已于1992年取消。
    AH—64C也是在AH—64A“阿帕奇”基础上的一种改型,它除了没有装“长弓”雷达外,其余基本与AH—64D相同。该型机已于1994年1月首飞,计划用美国陆军现役的AH—64A改装540架(有的资料为584架),1995年中期开始交付使用。剩下美国陆军还有227架AH—64A将全部改成AH—64D“长弓阿帕奇”,原计划该改型从今年起开始服役,按照新编制将装备25个大队,每个大队有3个中队,每个中队装备3架AH—64D和5架AH—64C。由于这两种机型除雷达外基本相同,执行任务的直升机可以通过自动目标移交系统共享战术情报信息,因此没有“长弓”雷达的AH—64C也可以发射AGM—l14“长弓法尔法”导弹,因为它是主动雷达制导的,发射后可以不管。
    "长弓阿帕奇"的设计特点
    从外表上看,除了旋翼轴顶上多了个扁圆形的天线罩以外,“长弓阿帕奇”与“阿帕奇”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实际上“长弓阿帕奇”技术水平和综合作战能力都有显著的提高,难怪麦道公司(现并人波音公司)正雄心勃勃,不但要将现役的AH—64A全部改装成AH—64C/D,而且还扩大生产新的AH—64G/D供应国外客户,以便与欧洲直升机公司的“虎”式、贝尔公司的“超级眼镜蛇”、阿古斯塔公司的“猫鼬”以及南非和俄罗斯生产的武装直升机进行竞争。现在英国已订购91架AH—64G/D,荷兰、韩国等也都先后订购“长弓阿帕奇”。这说明经改型后,AH—64D确实有了较大提高,其更新的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内容:
    (l)换装“长弓”雷达
    之所以将AH—64D命名为“长弓阿帕奇”就是因为换装了“长弓”毫米波雷达。该雷达原理样机重226公斤,生产型已降为l72公斤。雷达天线安装在主旋翼轴的顶部,可进行360度的全方位连续扫描,也可以对某个扇形区进行重点扫描。“长弓”雷达发射波具有脉冲短、不易探测的波形、小的旁瓣和一定程度的频率捷变能力,不易被截获和干扰。当直升机在复杂地形的掩护下,这种雷达波可以穿过恶劣大气环境,发现机载红外设备发现不了的伪装在地面杂彼中的目标,并可以通过目标探测和分类设备将雷达探到的目标信号特性与数据库的资料进行比较,依次排列出对载机的威胁等级。在跟踪瞄准目标时,不但速度快(比现在的瞄准手段减少70%的瞄准时间),而且可以瞄准多个目标。
    “长弓”雷达具有多种工作方式,在空地方式时可探测空中目标,但在空空方式时不能探测地面目标。
    一架装备“长弓”雷达的AH—64D能为整个攻击中队提供空中警戒。“长弓”雷达还具有地形跟踪能力,这种方式一般在飞行员的夜视设备和夜视镜(NVG)不好使的情况下使用。
    (2)装备“长弓海尔法”导弹
    以前的AH—64A只能携带半主动激光制导的“海尔法”反坦克导弹,整个发射过程需要载机对目标进行照射指引,影响了直升机的安全。而AH—64D则可装备AGM—114L“长弓海尔法”导弹,由于它采用了主动雷达制导方式,对于目标的特征和位置信息可被导弹所“记忆”,即使直升机雷达不再照射目标,弹上的毫米波主动雷达导引头也能引导其命中目标。此外,AH—64D又增加了两个外接点,可带4枚“毒刺”、4枚“西北风”或2枚“响尾蛇”红外格斗导弹,从而提高了该机的空战能力。其它武器没变。
    (3)简化座舱设备

 为了减轻飞行员的负担,对座舱内的设备进行了简化。如由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功能可变控制键的使用,使座舱内的开关总数从过去的1250个减少到了现在的200个,取消了飞行员头顶上的控制板,并将所有的控制开关组合到驾驶杆和显示器上,减少了由于飞行员需要经常操纵机身两侧开关而造成的忙乱情况。AH—64D仍保留了AH—64A型上的飞行员夜视设备和目标截获/瞄准系统,一旦遇到恶劣天气不能使用或效果不好,可以得到“长弓”雷达地形跟踪功能的帮助。一些主要飞行仪表依然保留,但主要是作为备份。原来座舱里的黑白显示器,改成了重量轻、能耗低的彩色液晶显示器。据介绍,以后AH—64D还可能采用能显示地形垂直变化的彩色地图屏显装置。经过这些改进后,不但减轻了飞行员的负担,同时提高对战场情况的了解。
    (4)改进通信、导航设备
    对“阿帕奇”的通信系统也有相当大的改进,如AH—64D装备的改进型调制调解器,它能在4台收发机上同时发射和接收信息,通信速度可达到每秒16000字节。而且该装置与美国陆军的战场数据系统兼容,可以相互分享目标数据和实时图像。此外,“长弓阿帕奇”有高频、特高频和调频电台,还有一台高额电台用于直升机贴地飞行时使用电离通信或地波通信。在导航设备上,AH—64D采用了利顿导航和控制系统公司的LN—100轻型惯性导航设备。这种采用环形激光陀螺的惯导设备,其精度是AH—64A采用的LRAB—80的10倍,可靠性是后者的3至4倍。它还可以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交连,可进一步提高导航精度。
    (5)采用大功率发动机
    由于大量的改进,使AH—64D的起飞重量增加500多公斤,因此采用了两台功率更大的T7O0—GE—701C型涡轮轴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虽然是T700—GE—700的一种改型,但单台功率增加了144千瓦,最大功率达到1409千瓦。
    “长弓阿帕奇”在设计中还充分考虑到全机的维护性要求,尽量采用功能更强、可靠性更高的电子组件和设备,使该机的维护性能更好。机群飞行50000小时后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将达到80小时。
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装备日渐精良


阿帕奇机头安装的标截获指示瞄准具/驾驶员夜视传感器
    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美国及盟国已服役多年,为提高作战性能和生存性,其机载武器和设备的改进工作从服役伊始就没有停止过,从而使这种武装直升机的装备越来越精良。
    近一年来,仅美国陆军航空和导弹司令部签订的三项有关火控雷达、光电瞄准系统和机载武器的研制和生产合同的总额就高达6.443亿美元。第一项合同签订于2005年7月15日,金额为1.258亿美元,合同商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主要是研制和生产安装在旋翼上方桅杆上的"长弓"火控雷达,所有工作将在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第二项合同签订于2005年8月12日,金额为3.856亿美元,合同商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主要是研制和生产安装在机头的目标截获指示瞄准具/驾驶员夜视传感器(TADS/PNVS),该系统称为"箭头",既可用于"海尔法"导弹和其它武器的瞄准,也可用于昼/夜及恶劣气象条件下的安全飞行,所有工作将在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第三项合同签订于2006年2月1日,金额为1.339亿美元,合同商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主要是生产各种"海尔法"II型导弹,包括采用高爆反坦克(HEAT)战斗部的AGM-114K、采用金属增强装药战斗部的AGM-114N、采用爆破杀伤战斗部的AGM-114M以及TGM-M36E4训练弹,所有生产将在2009年8月30日前完成。

 






“科曼奇”直升机-----美军装备严循战略需求 陆军规模最大项目下马

   
美军战略需求的灵活变化是出了名的。最近则更强调灵活,选择特种部队出身的斯库梅克上将任美陆军参谋长就可见一斑。况且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还在文章中赞同了这位新参谋长的“水龙头”比喻———美军现在好比水龙头安装太高的一桶水,能流动的总是上层的一小部分,桶底的水老也放不出来,因此必须增加灵活性,建立更多的“模块化部队”。为适应这种变化的最新例子,就是五角大楼宣布取消耗资380亿美元的“科曼奇”直升机研制计划,使这个花费21年时间和80亿美元,至今尚未生产出一架可用直升机,号称美国陆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项目宣告“流产”。什么原因呢?美军原来设想的是:这种双发动机、双飞行员,有隐形性能的直升机是准备拿来与苏联和华约国家作战的,已经属于拉姆斯菲尔德所说的“过时”的武器装备。而现在,美陆军需要的则是轻型、灵活的直升机,拿来与恐怖分子和游击队作战。况且,原来每架定价是1200万美元,现价已升高到5890万美元,这样一来,原来可买2000多架的计划,势必减少到600多架。美陆军参谋长斯库梅克上将说:“这是一项重大决定,不过我们知道它是正确的。”他建议国会把用于2011年前研制生产121架“科曼奇”的146亿美元拨款改为增购796架“黑鹰”及其它直升机,并对目前在编的直升机进行升级和现代化改造计划,以应美国陆军的急需。其实,这种“该叫停时就叫停”的例子在美军的历史上可谓屡见不鲜。美军这种严循战略需求的精神更是极为敏感的。甚至当一架F—117隐形战斗机在南联盟刚刚被击落时,美国马上就掀起了对隐形飞机的可靠性与必要性的质疑。据说其答案价值数千亿美元,因为美国空军及海军原本都正在致力发展隐形技术,空军方面打算追加生产64架F-117S隐形战机(每架造价9000万美元)、21 架B—2轰炸机(每架造价2.5亿美元)。如果隐形的效果不大而可以轻易被击落,那这些计划不该早日“叫停”么?实际上,美军的这种做法就是对“军需为母”这一“装备黄金律”的遵循。当年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总统曾严厉斥责过武器装备研制中的游离战略需求的倾向,他说:“像:‘紧要的’、‘不可少的’、‘绝对最低’等字眼,成了肆意滥用的词句,争论中各派都竭力鼓吹并坚持自己的观点,但这种观点显然不可能都对。”后来的美国防部长温伯格也曾在武器装备发展中开展过“四反”运动—— —反过高估价、反欺诈、反浪费、反滥用。这个本来很清楚的黄金律,今天仍有强调的必要,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因为和平时期发展武器装备的迫切性不那么显现了,容易被淡忘;市场机制使经济效益突出了,热点有转移;而且,对于武器装备本身,科技人员往往看重其技术的先进性,而不是作战的适用性。武器装备越复杂,越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因而这个领域越来越成为专业技术人员的“领地”。这种现象并不完全使人乐观,因为它有可能带来更多的游离作战需求的危险,也就是出现“军品不军”的问题:重技术性能,轻作战效能;考虑技术性能指标多,考虑实际作战效能少;没有真正落实到战斗力上。法国一海军少将曾指出:“军工集团只考虑军火工业本来的目的性,而不考虑创造出来的装备的军事利害关系。”美国曾专门组织过对武器装备的“评比”,以评出“最好的”与“最差的” 武器装备,其标准共有6条:“实用可靠、便于维护、价钱低、大量装备、满足实战和优于对手。”可谓用心良苦。
直升机:欧“勒科塔”成美陆军新宠




勒科塔”将与“阿帕奇”、“支奴干”和“黑鹰”一起成为美陆军航空兵未来主要作战力量现今,在美国密西西比州哥伦布市的直升机工厂,人们正忙着建造新厂房。这是为了扩大生产美陆军选定的一种新型轻型多用途直升机。美陆军将这种直升机命名为UH-72A“勒科塔”。勒科塔原是印第安人的一个著名部落的名字。这个部落以英勇保护家园而名传北美。美陆军共订购了322架“勒科塔”,第一架已于今年1月进入美加州欧文堡训练中心服役,按计划到2013年将交付230架。哥伦布直升机厂的现场地和人力都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因而采取了扩大厂房和扩大就业岗位的措施。新的生产线定于今年8月投入使用。世人曾对美陆军因终止“科曼奇”轻型直升机发展项目而节省下的近百亿美元经费怎么花猜测很多,如今知道其中一部分将用在采购“勒科塔”上。在美军未来几十年装备发展计划中,美陆军终于决定美陆军航空兵主要作战力量由AH-64“阿帕奇”、CH-47“支奴干”、UH-60“黑鹰”和UH-72A“勒科塔”这4种机型组成。“勒科塔”将逐步接过原由OH-58“基奥瓦”侦察直升机和 UH-1“休伊”轻型直升机承担的大量的日常勤务保障任务及必要的侦察任务。然而,“勒科塔”能成为美陆军航空兵未来作战力量“四大金刚”之一实属不易。这主要是因为“勒科塔”本是欧洲宇航防务集团(EADS)下属欧洲直升机公司的产品EC-145。在竞标样机对比中,EC-145的性能优势引起了美陆军的注意。它的噪音与美麦道公司推出的MD-902都比较低,而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场经验证明,噪音低的直升机比噪音大的直升机生存率高,尤其是在夜间行动中。MD-902比EC-145噪音更低些,可它采用了鲜见的无尾桨设计令美陆军对它犹豫不决。没有人想到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会帮了欧洲直升机公司的大忙。那场飓风重创密西西比州。哥伦布等市很多厂矿毁损倒闭,大批人员失业。欧洲直升机公司在哥伦布工厂的恢复和发展显然对密西西比州大为有利。该州政府一时成了欧洲直升机公司的代言人,极力游说美国政府选定EC-145直升机。正是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EC-145变成了“勒科塔”。欧洲直升机公司惊喜地捞到23亿美元的特大订单。“勒科塔”整机长13米,机宽1.75米,机高3.4米,最大起飞重量3.59 吨,最大飞行速度269公里/小时,无地效悬停高度2740米,有地效悬停高度3440米,航程685公里。它确实是一种先进的轻型直升机。它的结构设计方便实用。如它的旋翼和尾桨的位置比较高,可增加人员进出直升机侧主舱门和后部蛤壳式舱门的安全性,也利于后部物资快速装卸。机舱布局设计合理,机舱可搭乘6名全副武装士兵或装置侦察、作战指挥通信系统。在执行救护任务时,机舱内可容两副担架和两名医护人员。北约的伤员担架能从舱门直接进出。“勒科塔”可在1220米高度和35℃的情况下完成各项任务,续航时间可达2.8个小时。它具有机载无线电覆盖频带宽的优势,可与各国民航部门和有关国家军事部门联系。机载GPS系统使它可获得精确的方位、航速和时间等信息。“勒科塔”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测试指标也都达到优秀。根据计划,首批的UH-72A“勒科塔”直升机的主要部件在德国生产,通过海轮运到欧洲直升机公司哥伦布直升机厂组装。待哥伦布新生产线建成后,哥伦布直升机厂就将逐步接过部件组装、整机组装和主要部件生产的任务。      俄罗斯武装直升机代表机型 □ 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
      米里设计局设计的米-24是前苏联开发的第一种武装直升机,外型独特,火力强大,拥有重武装的同时还能载运步兵到前线,迄今没有任何武装直升机具备相同的身手。米-24共有7种不同机型,生产量超过2500架,使用国家超过20个,曾创下两项速度纪录,海平面速度超过后来出现的AH-64。北约称米-24为“雌鹿”。
     □ 米-28A/N“浩劫”攻击直升机
     米-28武装直升飞机由俄罗斯米里设计局研制,米尔莫斯科直升飞机厂生产,被北约组织命名为“浩劫”。米-28A是一种用于和米-24“雌鹿”以及卡-50“黑鲨”战场上配合,具有空对空和空对地作战能力的新一代攻击型直升飞机。1982年12月完成首飞,米-28的任务专门化,只承担作战任务,米-28的机动性很好,主旋翼采用五桨叶结构,机身中央部分的后部安装一对短而宽的武器携带短翼。
     □ 卡-50"狼人"武装直升机
     1992年在英国举行的范堡罗航空展览会上,这架多年来使外界捉摸不透的新型攻击直升机公然亮相。俄国把这架直升机称之为“狼人”,编号卡-50。卡—50令西方军界刮目相看,毕竟有它独到之处。它是美、苏军备竞赛的产物,并夺得了直升机的三项世界第一:第一种单座攻击直升机;第一种共轴式攻击直升机;第一种采用弹射救生系统投入现役使用的直升机。
      □ 卡-52"短吻鳄"武装直升机
     卡—52是俄罗斯卡莫夫公司研制的共轴反转昼夜全天侯战斗直升机。在1995年8月的莫斯科航空博览会上,卡莫夫公司拿出了这种直升机的原尺寸模型。1996年11月12日,在乌赫托马直升机制造厂,首次公开展出了以“短吻鳄”这种可怕的两栖动物命名的卡—52的原型机。它参加了当年的莫斯科航展,并在同年举办的印度国际航空博览会上首次对外展出。
  飞行坦克:米-24武装直升机  


俄军米-24武装型直升机编队飞行
    米里设计局设计的米-24是前苏联开发的第一种武装直升机,外型独特,火力强大,拥有重武装的同时还能载运步兵到前线,迄今没有任何武装直升机具备相同的身手。米-24共有7种不同机型,生产量超过2500架,使用国家超过20个,曾创下两项速度纪录,海平面速度超过后来出现的AH-64。在北约军队中,米-24被称为“雌鹿”。
    米里的杰作
    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陆军开始走上机械化之路,米里设计局的主任设计师米里认为,一种能载运步兵并提供火力支援的飞行战斗运兵车将会给陆军带来一场战术革命。1966年米界完成了新型武装直升机的全尺寸模型,该机的外观与美制UH-IA直升机相似,不过它却拥有后来米-24的特性:配备2名乘员并可载运7至8名士兵;装备双管23毫米机炮、4至5枚反坦克导弹和2至4具火箭吊舱;机上重要部位和乘员均有装甲防护。
    米里准备了两套设计方案,分别是单发动机的7吨重直升机和双发动机的 10 .5吨重直升机,设计局的试验厂也完成了3架不同型式的全尺寸模型和5款直升机前机身模型。最后,双发动机直升机获选,不过原先设计的固定式机炮改成机首下方炮塔上可转动的高速机枪。米-24自1968年5月开始正式研制,1969年6月推出首架原型机,1969年9月首飞,先期生产型共有10架。这批飞机自1970年6月开始进行18个月的部队接收测试,进行了局部修改后投入批量牛产。
    米-24采用5片主旋翼和3片尾旋翼,机身较米-8纤细,前三点式起落架可以收入机身鼓起的起落架舱内,机身中段有两个下倾的短翼,不仅可以挂载武器,还能在向前飞行时减少旋翼负荷19%至25%。前后座的机组乘员坐在防弹玻璃座舱内,飞行员坐在武器操作员左后侧,武器操作员负责搜索目标,发射机枪、反坦克导弹和投掷炸弹,飞行员负责发射火箭弹和使用机炮吊舱,米-24的机舱最多可容纳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载运1500公斤物资或4具担架,机外还可吊挂2000公斤的货物。米-24的防护相当完备,驾驶舱与人员货舱结合成单一的密闭防弹空间,具有核生化防护能力,发动机也以装甲强化防弹功能。机内的5个防弹油箱装载2130公升燃油,必要时还可在机内加装两个1630公升的副油箱。米-24采用 TV3- 117涡轮轴发动机,正常输出功率1268千瓦,最大起飞功率1641千瓦,如果一具发动机失效则另一具发动机自动进入最大起飞功率输出模式。该机的电子设备安置在后机身舱内,包括自动飞行控制设备、陀螺仪、自动进场系统、自动导航地图、短程无线电导引系统等。
    “雌鹿”姐妹
    1970年,米-24正式投入批量生产,最初在前苏联空军服役。陆军航空兵成立后,米-24以独立直升机中队为单位纳入陆军机械化师的编制,完全实现了米里最初的使用设想。
    1972年,北约发现苏军拥有新型武装直升机,最初发现的批量生产型被命名为“雌鹿”A型,而具有水平短翼的先期生产型因在后来才被发现,反被命名为“雌鹿”B型。“雌鹿”A在1974年停产。原型机“雌鹿”B由米里设计局再度进行修改,配备4管12.7毫米机枪炮塔,改用半自动导引系统和反坦克导弹,在机首下方加装前视红外线系统和低光度电视摄像机。这些改进后来成为米-24V和米-24D的发展基础。
    由于米-24A的平面式座舱玻璃会妨碍飞行员的视线,于是米里设计局在 1971年重新设计前机身。机组乘员改为分坐于前后阶梯状的座舱内,飞行员坐在武器操作员后上方,防弹玻璃座舱罩改为前后独立的泪滴状设计。重新设计座舱罩不仅改善了视线,而且有利于导弹系统的操作。双座舱罩的机型原本编为米-24V,但是计划装备的新型反坦克导弹一直无法服役,米里设计局只好将新设计的机身搭配旧式武器,这型直升机的编号是米-24D。米里设计局还推出了简化版的米-25,专门用于出口。
    AT-6新型导弹在1972年问世,它的速度、射程和精确度都大大超过老式的AT-2,配备AT-6的米-24V也终于诞生。除了换装导弹外,米-24V还改装了新的发动机,改装的TV3-117V发动机能更加适应高原环境,功率也增加至1660千瓦,另外还在飞行员座位增设自动瞄准系统。米-24V的后期型还加装了雷达告警系统,机尾装有32联装红外干扰弹和一套主动式红外干扰器。米-24V最初携带8枚反坦克导弹,1986年曾试验过搭载16枚导弹。从1976年开始批量生产至1986年停产,10年中的产量超过1000架,是生产最多的机型。
    1975年,米里设计局开发了编号米-24P的重武装型“雌鹿”。由于换装的双管机炮重量和后坐力过大,原有机首炮塔无法容纳,机炮改装到飞行员座舱下方右侧的加长整流罩内,机首变得较光滑。炮塔装有GSh-30K型30毫米机炮。米-24P从1981年到1989年总共生产了620架左右,装有机炮的“雌鹿”出口型是米-35P,北约称为“雌鹿”丁型。在使用中发现30毫米炮的威力过大,大部分场合使用23毫米机炮即绰绰有余,因此在1985年修改米-24V推出米-24VP,换装新炮塔和23毫米机炮。
前苏联米格-24“雌鹿”武装直升机


Russian Mi-24 "Hind" Attack Helicopter
    Mi-24是前苏联米里设计局在Mi-8直升机的基础上研制的专用武装直升机。该机主要任务是反坦克、清除防空火力和障碍、压制空降区敌方先头部队等。Mi-24于6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1972年底试飞并投产,1973年装备部队,曾经大量装备前苏联部队。现在虽然已经被Ka-50等先进武装直升机取代,但仍约有120多架在独联体各国服役,伊拉克、保加利亚、匈牙利、越南、利比亚、古巴、阿富汗等国家也装备有Mi-24直升机。
    前期的Mi-24A/B/C直升机采用三人的座舱,后期的D/E/F/G等型号改为双人串列座舱。Mi-24的突出特点是还有一个可以载8名步兵的机舱,可以运转突击队或撤离己方人员。
    Mi-24D数据
    旋翼直径 17.10m    尾桨直径 3.90m    短翼翼展 6.65m    机身长 17.50m
    全长 18.80m(旋翼和尾桨转动)
    机高 6.50m(旋翼和尾桨转动),4.20(到旋翼桨毂顶端)
    水平安定面翼展 3.27m
    主轮距 3.03m
    前主轮距 4.39m
    旋翼桨盘面积 235平方米
    空重 8200kg
    最大外部载荷 2400kg
    最大起飞重量 11500kg
   正常起飞重量 11200kg
    最大桨盘载荷 0.5千牛/平方米(51.5千克/平方米)
    动力 2台TV3-117涡轴发动机,单发最大功率1640KW/2230hp
    最大平飞速度 330km/h
   最大巡航速度 270km/h
    经济巡航速度 217km/h
    最大爬升率 12.5m/s(海平面)
   实用升限 4500m
   悬停高度 1500m(无地效)
    作战半径 160km/最大武器载荷;224km/2个副油箱;288km/4个副油箱
    航程 500km/内油;1000km/4个副油箱
    最大续航时间 4小时
    固定武器 四管12.7mm"卡特林"机枪
    外挂武器 AT-2"蝇拍"反坦克导弹;UV-32-57火箭吊舱等


战火的洗礼
  在当今世界的武装直升机中,米-24算是最富作战经验。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曾参与3大洲超过30场战争和武装冲突。
    米-24参加了阿富汗战争。阿富汗政府军在1979年4月接收首批米-24A和米-25,用来对付阿富汗游击队。同年5月1架米-24被击落,首开“雌鹿”被击落的纪录。
    在阿富汗的高山地形环境下,只有高机动性的直升机才可可以进行快速准确的反击。为加强火力,米-24经常以4架甚至8架一群出击。
    受制于阿富汗多山高温的环境,米-24不但无法表现其高速的优点,反而在起飞降落时十分危险。高速的转弯,也易使米-24失速坠落。光是驻扎在库因都兹的部队,头一年就因此损失了6架。不仅如此,有些直升机因雾或强风而撞山,有些则在狭窄降落区或斜坡降落失败而损毁。有鉴于此,米里设计局在1980年为米- 24开发了升级套件,包括调整发动机自动燃油控制系统适应高地高温环境;持续提升叶片耐高温能力提高发动机功率;发动机进气口增设漩涡形防尘面网。
    如果携带有火箭弹吊舱和炸弹,米-24飞行员会先发射火箭再以机枪扫射,为后座的武器操作员提供充裕时间瞄准和投弹。米-24在全负载下可以携带10枚100公斤炸弹,虽然无法精确轰炸目标,但对区域性目标却非常有效。米-24也可携带大型炸弹,包括4枚250公斤炸弹或2枚500公斤炸弹。
    有些米-24以重型火箭弹从2公里外发射对付防空武器,不过这类重型火箭弹并未广泛使用,因为只有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才会用它。这是因为火箭弹飞出去时产生的尾焰浓烟会包住机身,导致发动机吸入废气而停车。米-24还常用于空中巡逻,机上通常携带2具火箭吊舱、2枚反坦克导弹和SOO至700发机枪弹,2架直升机彼此距离50O至80O米,飞行于1500至1700米高度。
    在这场战争中,直升机乘员的伤亡率高居所有飞行员之冠。造成“雌鹿” 最大损失的最初是高射机枪和小口径高炮,分占全部损失的42%和25%。不过双发动机和双重的系统设计使米-24中弹后仍能安然返回基地,即使主齿轮箱油压降至零,直升机仍可再飞行15至ZO分钟,这足以使飞机脱离战场。
    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是“雌鹿”生涯中的另一场大战。伊拉克空军以米-24A 和米-25攻击伊朗的美制AH-1J武装直升机。两型直升机交手的结果是米-24以10:6的战绩胜出。
    此外,米-24还随利比亚军队进攻乍得,协助叙利亚在黎巴嫩对付以色列坦克,参与非洲安哥拉内战,协助印度对付斯里兰卡的分离主义者,并成为尼加拉瓜政府军对抗游击队的工具。甚至在90年代中期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也能看到“雌鹿”的身影。尽管米里设计局又推出了更新的米-28直升机,但由于米24至今仍是俄陆军航空兵、独联体各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空军的主干,米里设计局便继续以米-28的技术改良米-24,以达到现代化的标准。甚至一向使用西方武器的以色列,也为了争夺市场而推出米-24的改进型,从中不难看出米-24在武装直升机中的重要地位。
俄罗斯米-28A/N“浩劫”攻击直升机

   
          最近,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准备订购300架新一代米-28N攻击型武装直升飞机。米-28N具有显著特色,是世界上第一种全装甲武装直升飞机,充分运用俄罗斯最先进技术,并充分借鉴和吸收西方现役武装直升飞机的特点和长处,西方国家也因此称其为“阿帕奇斯基”。最新型的米-28N夜战型“浩劫”(Night Havoc)与美国的AH-64D “长弓阿帕奇”和欧洲“虎” (TIGER)式相比,各有千秋,毫不逊色。
    米-28武装直升飞机由俄罗斯米里设计局研制,米尔(Mil)莫斯科直升飞机厂生产,并且被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命名为“浩劫”。米-28A是一种用于和米-24“雌鹿”以及卡-50“黑鲨”战场上配合,具有空对空和空对地作战能力的新一代攻击型直升飞机。1982年12月完成首飞,米-28的任务专门化,只承担作战任务,米-28的机动性很好,能够做翻跟斗等动作。主旋翼采用五桨叶结构,机身中央部分的后部安装一对短而宽的武器携带短翼。二个涡轮轴发动吊舱被并排安装在机身顶部,使用向上排气,借助主旋翼气流来吹散排气,来减少热信号特征。机身细长和头部呈锥形。采用串列递升的双驾驶座舱,座椅可以升降,同西方主流武装直升飞机相同。机身腹部安装一门机炮,使用后三点式不可收放固定起落架。尾旋翼安装在机尾右侧。
    为竞争俄罗斯空军战斗直升机计划,在1996年8月,在米-28A基础上改进后发展出具有昼夜全天候作战能力米-28 N夜战型“浩劫”原型,由罗斯托夫直升机制造厂生产,属于第五代作战系统,其研制过程中参考了“米尔”公司的部分经验。米-28N计划是目前俄罗斯国内航空领域实施的最为庞大的一项计划。主要的军工企业均先后参与了研发工作。
    设计
    米-28A直升飞机设计以常规单旋翼和构架结构为基础,使用一副尾部螺旋浆。五浆叶主旋翼毂装有弹性体的轴承座,而且主旋翼桨叶采用复合材料制作,采用半刚性铰接式结构,采用有弯度的高升力翼型,前缘后掠,每片后缘都有全翼展调整片。尾部螺旋浆采用双平面组态设计,使用独立控制的X-形的桨叶。夜战型“浩劫”米-28 N直升飞机采用新设计的复合材料转子叶片,被30毫米炮弹击中后可承住。在紧急着陆或低高度垂直落下时,能量吸收设计的起落架和座位能有效保护乘员,允许达到12 米/秒速度垂直落下。米-28有一个全装甲舱室,包括挡风玻璃,可抵抗7.62毫米和12.7毫米子弹或20毫米炮弹碎片的冲击。
    武器
    米-28A机身中部安装一对小后掠短机翼,能使用四个悬挂单元,干扰吊舱被安装在翼尖上。直升飞机能同时混合挂载空对空和空对地导弹、非制导火箭和机炮吊舱。米-28A和米-28N装备有Kolumna设计局(KBM)提供的Shturm和Ataka反坦克导弹,最大数量达到16枚。Shturm是一种近程,无线电指令制导反坦克导弹;而Ataka导弹使用窄雷达波束(毫米波)引导方式,导弹的最大射程8公里。导弹装有一个串联聚能装药弹头,能有效穿透950毫米到1,000毫米装甲。
    直升飞机也能携带四套武器箱式系统,如每套由20枚80毫米或五枚122毫米非制导火箭组成的火箭巢。直升飞机也能选择使用榴弹发射器、23毫米机炮、12.7毫米和7.62毫米机枪、航空炸弹和燃烧弹箱。直升飞机装备一门塔式2A42型30毫米机炮,双轴稳定,射击初速度1,000米/秒,备弹300发,对空射速900发/分,对地射速300发/分。
    射击控制和监视
    驾驶员使用一个头盔安装瞄准指示器,分配目标到“航海家”监视和射击控制系统。领航/武器操作员然后能去展开制导武器或机炮来防备目标。通过先进的头盔安装瞄准指示器,瞄准系统能循着驾驶员朝向。综合监视和火控系统有二个光学瞄准镜通道,提供宽或窄的视域,激光测距仪系统能在方位角110度内和仰角+13到-40度内移动。
    发动机
    米-28A直升飞机安装二台Klimov TV3-117 VMA涡轮轴发动机提供动力,发动机装在机身两侧的发动机短舱中,短舱位于机身两侧短翼翼根上方。还安装一套用于自动操作的动力辅助设备。直升飞机经过隐形设计热讯号值大大减少,和米-24比较已经被减少2.5倍。
    米-28 N夜战型“浩劫”
    夜战型“浩劫”保有米-28A的大部份结构设计。主要的差别是安装一套综合电子战斗系统。其它的修改包括:传送更高的动力到转子的新的主齿轮箱、新的高效能叶片和一套发动机燃料注入控制系统。
    综合电子战斗系统的主要传感器是Albalet毫米波雷达天线,安装在旋翼毂顶端;一个前视红外 (FLIR)系统;还装有和欧洲“虎”式类似的先进地图显示系统,地图显示自动随直升飞机位置变化相应移动;飞行、系统和目标有关信息液晶显示器和乘员夜视护目镜。据有关资料,米-28 N夜战型“浩劫”最突出的是在夜间和恶劣环境下的战斗力大大提高。装备有自动跟踪系统和多路通信系统。配有专门研制非常先进的具有高分辨能力的Albalet毫米波雷达天线系统,并与信息系统配套,所以米-28N能在黑夜、甚至连微弱星光也没有的恶劣气象条件下作战。此外还装有微光电视、激光测距仪、头盔目标指示器、全球定位系统等。利用地球物理场进行极值曲线导航的高精度导航系统,能可靠地引导直升机飞行;独特的世界上唯一具有的地形跟踪系统能保证直升机在复杂地形上空,以10至15米的高度贴地自动保持高度飞行,最低仅5米高度。这将使其有能力避开敌军密集的防空火力,能及时规避危险的障碍物。米-28N具有很高的发现目标的概率,武器系统能快速进入发射状态。
    米-28N原型正在进行飞行测试,而且俄罗斯空军计划首批购买50架,在2010年之前交付。米-28N最高飞行速度300公里/小时,向后飞行和侧飞速度是100公里/小时,而且能够以每秒45度转角盘旋。海平面最大爬升速度13.6米/每秒钟,最大过载超过3g。米-28A/N攻击直升飞机的任务是摧毁敌方装甲和非披甲战斗装备、低空和速度缓慢的空中载体和其它的目标。10.5吨的米-28N和AH-64 D“长弓阿帕奇”比较起来,米-28N要重2.5吨,一部分应归于米-28N装备更大威力的机炮,但大体上据国外评价,二种直升飞机性能相似。


俄罗斯米-28A/N“浩劫”攻击直升机


俄罗斯米-28A/N“浩劫”攻击直升机


俄罗斯米-28A/N“浩劫”攻击直升机俄罗斯卡-50/卡-52武装直升机


  西方军事家情报界早在八十年代前期就知道当时的苏联在研制—种性能卓越的共轴反桨式攻击直升机,由于苏联的严格保密,一直不为外界所知。3年前,美国国防部获得一张该机在空中飞行的线条轮廓模糊不清的照片,细节不详,西方军界把它称为“噱头”。
    1992年在英国举行的范堡罗航空展览会上,这架多年来使外界捉摸不透的新型攻击直升机公然亮相。俄国把这架直升机称之为“狼人”,编号卡-50。卡—50令西方军界刮目相看,毕竟有它独到之处。它是美、苏军备竞赛的产物,并夺得了直升机的三项世界第一:第一种单座攻击直升机;第一种共轴式攻击直升机;第一种采用弹射救生系统投入现役使用的直升机。
    军备竞赛的产物
    早在70年代初,美国决定利用他们在越南战争中获得的经验,研制一种新的战斗直升机,并公布了AH—64先进攻击直升机的若干技术要求。相比之下,当时的苏制米—24武装直升机的档次要低得多,苏联认为有必要研制该机的后继机。
    AH—64的原型机1975年9月首飞,1977年1月开始为期56个月第二阶段研制。1977年12月,卡莫夫设计局向苏联当局提出研制一种新战斗直升机,并以AH—64为假定作战对象,提出了首批技术要求。1980年5月完成了模型样机的评审,定下了设计方案及各项设计指标。1982年6月17日,卡—50原型机进行首飞。10年后,卡—50首次公开展出。
    虽然卡—50的设计思想是要在战场上与美国AH—64攻击直升机比个高低,但是,由于全球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卡—50则首先要在市场上与AH—64决一雌雄。在市场上的首次大战就发生在卡—50的首次展出地—英国。英国陆军需要117—130架攻击直升机,卡莫夫没计局用采用英、法联合研制的RTM—332涡轴发动机,以比竞争对手便宜30%的价格优势的卡-50与AH—64展开竞争,但在政治、后勤保障等多种原因下败北。
    卡—50也是前苏联国内卡莫夫设计局和米里设计局的米—28竞争的结果。据目前所知,这种同时研制两种同量级、同水平的军用直升机,并展开竞争,而且又都批准投产,在前苏联也是首次。
    单座攻击直升机
    单座歼击机已经有半个世纪以上的历史了。而在直升机领域中,单座即仅有一名驾驶员的攻击直升机确是前所未闻。而只有一名驾驶员的卡—50的问世掀开了直升机历史新的一页。驾驶员不仅要驾驶操纵直升机飞行,还要搜索、跟踪目标,并发射反坦克导弹实施攻击。在80年代,美国陆军曾提出过在轻型直升机计划(LHX)中采用单座方案,做过一些试验和试飞,最终还展放奔了。
    LHX计划的产物—RAH—66侦察攻击直升机仍然采用的纵列式双座布局。卡莫夫设计局从书—50上马一开始,就采用单座攻击直升机方案,主要目的是要较大幅度地减轻机体重量。该局总设计师米哈耶夫认为:如果一个驾驶员能同时胜任驾驶和攻击任务的话,卡—5O就会在与米—28的竞争中获胜。
    苏军米—24在阿富汗战场的作战经验表明,在20-50米低空接近目标时,只能由驾驶员操纵与导航,在这样的高度上飞行,射击员/副驾驶员不可能帮助驾驶员操纵直升机。借助机载自动地图显示器,在平地上空35—70米高度飞行时,驾驶员可发现4公里外的目标。在起伏丘陵地上空飞行时,高度升高到100—245米高空,同样可以发现4公里以外的目标。在这些高度上,驾驶员既完成操纵直升机又完成瞄准目标是毫无困难的。
    卡莫夫设计局认为,新攻击直升机卡—50应采用不同于米—24所使用的作战战术,主张对有护航直升机护航的、配合防空火炮和导弹的敌坦克群坚决进攻。为此,它应与侦察直升机一起作战,或与地面控制员/目标识别员—起作战。
    俄罗斯陆军航空兵司令巴甫洛夫中将对卡—50的自动化程度和单驾驶员方案很赞赏,认为该机的火控/飞行燥纵系统能显示所有必需的飞行状态数据和机上各系统工作的数据,还能显示从侦察直升机通过无线电数据链传来的数据。该系统能使一名驾驶员操纵飞行了并发射各种机载武器。
    共轴反桨
    卡莫夫设计局采用共轴式旋翼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共轴式旋翼布局成为该局与米里设计局的米—28竞争的主要筹码。因为卡—50和米—28都得采用两台TV3—117VK涡轴发动机,单台功率1640千瓦(2200轴马力),都得采用前苏联国内生产的机载电子设备。不同的是卡莫夫设计局采用的是共轴式旋翼布局,而米里设计局采用的是单旋翼/尾桨布局。共轴式布局的主要优缺点如下:气动特性对称,机动性好。在使用相同发动机的情况下,两副共轴式旋翼的升力比单旋翼/尾桨布局的旋翼升力大12%。共轴式旋翼气动力对称性显然优于单旋翼式,不存在各轴之间互相交连的影响,机动飞行时易于操纵。改变航向时,共轴式直升机很容易保持直升机的飞行高度,这在超低空飞行和飞越障碍物时尤其可贵,对飞行安全有重要意义。
    模块式的结构,及方便的维护无尾桨结构。苏军在阿富汗的作战经验表明,作战中损失的苏军直升机有30%与尾奖有关。主要是:尾奖的弹伤或异物损伤;承载的尾梁损伤;长距离的尾奖传动轴系损伤等。共轴式直升机因取消了尾桨,所以不仅和与尾桨有关的损伤无缘,而且也可节省尾桨所耗用的额外功率。
    外廓尺寸紧凑。卡—50和米—28都是可载16枚反坦克导弹的攻击直升机,卡—50在旋翼转动时的全长才16米,而米—28的旋翼直径就有17.5米,其机身长度也有16.85米,均比卡—50的全长要长。外廓尺寸小,雷达识别特征和目视识别特征就小,便于隐蔽;外廓尺寸小,受弹面就小,战斗损伤概率也小。
    弹射救生座椅。卡—50攻击直升机开创了直升机使用驾驶员弹射救生系统的先河。在此之前,直升机的主要救生措施是耐坠措施,通过起落架、机身、座椅的耐坠吸振能力保全机组人员。虽有不少保全了生命的成功例子,但大多数都伤残了。这些措施,驾驶员毕竟仍处于挨摔的被动状态。弹射救生措施则是主动式救生措施,长期以来,直升机一直没有采用,其主要障碍就是它的飞转的旋翼。
    前苏联花费了整整7年研究成功了K-37零零火箭弹射救生系统。该系统装在卡—50直升机上,可在零高度和零速度情况下进行弹射救生。弹射救生程序开始之初,驾驶员起动旋翼桨叶叶根处的爆炸螺栓,使两副旋翼上的6片桨叶脱离桨毂飞走,随即座舱盖脱开飞离座舱,然后位于座椅后背的弹射火箭点火,驾驶员连同座椅一起与座舱脱开并弹离座舱。卡—50的驾驶员弹射救生时,该机须远离友机150米以上,否则散落的旋翼叶片可能伤及友机。
    不难看出,卡—50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极为重要,它的成败对单座攻击直升机、共轴式双旋翼攻击直升机和直升机采用弹射救生技术的前景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卡-52"短吻鳄"武装直升机
    卡—52是俄罗斯卡莫夫公司研制的共轴反转昼夜全天侯战斗直升机。在1995年8月的莫斯科航空博览会上,卡莫夫公司拿出了这种直升机的原尺寸模型。1996年11月12日,在乌赫托马直升机制造厂,首次公开展出了以“短吻鳄”这种可怕的两栖动物命名的卡—52的原型机。它参加了当年的莫斯科航展,并在同年举办的印度国际航空博览会上首次对外展出。
    研制背景
    为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俄罗斯陆军航空兵迫切需要一种新型战斗直升机以取代老式的米—24主力攻击直机。为此,从80年代初俄军方实施新型战斗直升机计划伊始,米里设计局就报出了双座的米—28,来与中莫夫设计局研制的卡—50武装直升机展开竞争。为争取军方订货,米里设计局便极力向军方介绍米—28的优良性能和使用可靠性.    卡莫夫公司则以卡—50的独有特点努力说服军方。虽然卡—50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但部分军方人士则对卡—50的作战效能持坏疑态度:
    首先,当今战斗直升机使用的一个特点是,它必须能在大约5米的高度飞行和实施战斗行动,其原因是敌方防空装备的战斗技术性能要求直升机做到这一点。
    军方一直认为,即使有两名机组成员,一名负责驾驶,另一名负责火控系统,实际上要有效地完成这样的任务也有较大难度,更何况卡—50还是单驾驶布局,这无疑会加重驾驶员的心理负担和工作负担,飞行安全性也会大大降低。其次,单座布局不象双座布局那样已经过长时间实战考验。尽管这样,米—28最终也未能令军方感到十分满意,理由是它缺乏在夜战和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不能完全满足作战的需要。为此,两个设计局分别加快了对卡—50和米—28的改进改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卡莫夫设计局推出了卡—52,米里设计局报出了米—28H。   

    卡-52简况
    卡—52的最显著特点是采用了并列双座布局的驾驶舱,而传统的武装直升机都为串列双座布局。该机采用并列双座布局并非标新立异,它是根据现代武装直升机的驾驶需要和所担负的战斗任务而设计开发的。首先,卡—52是为全天候、全天时、超低空攻击地面目标而设计的。当初,美国在制造F—111、苏联在研制苏—24全天候攻击机(同样为了低空作战)的时候,飞行员和领航员/武器操作员就是并列坐在一个驾驶舱内,这种布局曾被看作是最佳方案,而且已被用到苏—34)新一代歼击/轰炸机上。其次,早在1972年,美国在实施AH—1“休伊眼镜蛇”串列双座布局夜战型武装直升机计划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机组成员最好采用并列布局。所以,卡—52直升机的双座布局并非倒退,而是根据使用需要的一种合理设计,是武装直升机座舱布局的一项创造。并列双座的优点是两人可共用某些仪表、设备,从而简化了仪器操作工作,使驾驶员能集中精力跟踪目标,最大限度地缩短作出决定的时间。
    卡—52采用了卡—50直升机的动力装置、旋翼、垂尾、起落架、武器及一系列机载系统。米里设计局总设计师米赫耶夫说,它有85%的零部件与已经批量生产的卡—50直升机通用。
    卡—52与卡—50的最明显区别是座舱设置了第二乘员位置,这大大扩大了直升机的功能。第二乘员可保障实施侦察或电子对抗,授索和识别远距离目标,能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和任何时间指示目标,并区分目标,协调与地面部队及攻击机的行动,以及执行其它任务。同时,该机保持了卡—50直升机的机动性、武器装备及防护性能。
    尽管卡—52与卡—50的两台发动机一样,但因设置了第二乘员位置,并安装了补充设备,所以其飞行性能多少要比卡—50差一点,升限和爬升率有所降低,员大使用过载减少了0.5Bo卡—52直升机机身前部安装了汤姆逊公司的热视仪,之所以选择法国生产的热视仪,是因为国产热视仪的生产工作拖延的结果。不过,卡莫夫设计局也想向潜在的用户展示:卡—52既能使用俄罗斯生产的仪器、设备,也能配备外国生产的仪器、设备。驾驶舱上部的球状物里,安装有俄罗斯国产的“黄杨”三维光电子定位系统,该系统包括热视仪、电视仪和激光仪。机身右下方的球形陀螺定位仪上,装有带激光测距仪和目标指示器的大功率瞄准头,它能发现并高度准确地跟踪5公里内的小型目标。在旋翼桨毅的上方装有“驽”式雷达。另外,它还装备了电子对抗设备。卡—52驾驶舱内装有4个液晶显示器。首架样机上装的是法国生产的显示器(其中包括一个多功能显示器),投产后,它将安装国产的彩色多功能显示器。此外,还在风挡玻璃上为驾驶员安装了一个显示器。领航员带有头盔瞄准显示器。
    座舱的两名乘员各拥有自己的操纵装置,但两套操纵系统可以联动。在必要的情况下,两个乘员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单独驾驶直升机或控制武器系统。
    卡—52装两台圣彼得堡B-R-克里莫夫科学生产联合体生产的TB3—117BMA型涡轴发动机,其单台功率为2200马力。卡—50和卡—52直升机上安装的BP—80型减速器,还能保证发动机功率的进一步提升。
    卡—52的武器系统与卡—50相似以,装有一门口径为30毫米的2A42型可移动自动机炮,可带炮弹280发。该机炮能水平移动并有限地上下移动。整个机炮系统与BMP-2步兵战车和BMII—3型步兵战斗车、BMII—2和BMII—3型陆战队战斗车的机炮及“铠甲”火箭炮规格统一,可方便地选择补充穿甲弹和爆破弹。卡—52装有一门不可移动的KII—23JI型机炮,口径为23毫米,可带弹250发,在机翼内上的YIIK-23-250型吊舱内。
    其短翼下的4个武器挂架,能挂载12枚“旋风—M”带激光制导和串联战斗部的超音速反坦克导弹,也可安装4个B—8B20A火箭发射巢,每个火箭巢可带20枚80毫米直径的C—8非制导航空火箭;或安装B—13J5火箭巢,每个火箭巢可装5枚120毫米直径的C—13非制导火箭。这些火箭可带各种战斗部,如爆破弹、照明弹等。   
为消灭远距离目标(15公里),它可挂X—25MJI半主动激光制导空对地导弹。也可挂2至4枚P—73型中距离空时空导弹或8至16枚“针—B”。近距离空对空导弹来打击空中目标。   
     功能和用途
    1.主要任务是对战场实施空中侦察,使突击直升机群能更隐蔽地采取突袭行动,可大大降低突袭风险。2.攻击和消灭敌方坦克、装甲车辆及地面机械化部队。也可同敌人的低速空中目标作战。3.卡—52被称作“智能”型直升机,它具有最新的自动目标指示仪和独特的高度程序,能为战斗直升机群进行目标分配,以充分发挥卡50战斗直升祝的作用和协调其机群的战斗行动。4.用于飞行员训练。由于两名乘员坐位并排且有自己的操纵装置,所以用于飞行训练和战斗训练十分方便。5.可执行海航任务。虽然卡—52是专门为陆军航空兵研制的直升机,但在必要时,它也可在舰艇甲板安全着舰。
    卡—52的飞行试验原定于1996年l1月开始,但由于要参加当年12月9日的印度航展而被迫推迟。因卡—52有85%的结构与卡—50一样,所以测试的重点将是机载电子设备。虽然它还需要测定飞行性能和进行失速状态试飞,但总的试验量,比起卡—50和美国的RAH—66“科曼奇”直升机来要少得多。预计卡—52将比“科曼奇”直升机先投入现役使用。
    对卡—52的改进改型主要有以下考虑:研究卡—52隐形直升机方案,以降低其对地面雷达的反射截面积;研制较便宜的纯粹的卡—52教练机,以适应用户要求;在卡—52上安装最大功率为2500马力的新型发动机,以进一步提高飞行性能;提高卡—52的武器挂载能力,其中包括挂载作为战斗直升 未来武器的高超音速反坦克导弹。


卡-52"短吻鳄"武装直升机       其他国家武装直升机代表机型
     □ 欧洲“虎”式多用途武装直升机
      HAP/PAH-2/HAC“虎”是德国MBB公司和法国国营航宇工业公司联合研制的反坦克和地面支援直升机。两家公司的分工如下:德国MBB公司负责研制旋翼、后机身(包括座舱)、液压和飞行控制系统,并进行飞行性能、飞行特性、强度、振动试验和模拟飞行试验。法国国营航宇工业公司负责研制尾桨、中机身(包括发动机安装)、传动HAP/PAH-2/HAC“虎”系统、燃油和电气系统,并进行气动力、重量控制、维护性、可靠性和生存性试验。
    □ 意大利A-129“猫鼬”武装直升机
     A-129“猫鼬”是意大利陆军专用的武装直升机,也是欧洲研制的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该机于1978年开始研制,1983年9月首次试飞,1987年开始服役。它具有全天候反坦克和火力支援能力,也可用来执行侦察和其它多种任务。这是一种令意大利陆军引以为荣的直升机。
    □ 南非“石茶隼”CSH-2攻击直升机
     石茶隼”武装直升机由南非的阿特拉斯飞机公司研制,研制工作始于1984年,原型机1990年2月首次飞行。1995年投入使用。CSH-2武装直升机原定购主要任务足在有各种苏制地对空导弹的高威胁环境中进行近距空中支援和反坦克、反火炮作战,以及为直升机护航。其代号CSH一2(Combat Sup-port Hetlicopter)就是战斗支援直升机的意思。
  欧洲虎式多用途武装直升机


“虎”式直升机三视图


欧洲“虎”式武装直升机


欧洲“虎”式武装直升机


欧洲“虎”式武装直升机
   HAP/PAH-2/HAC“虎”是德国MBB公司和法国国营航宇工业公司联合研制的反坦克和地面支援直升机。两家公司的分工如下:德国MBB公司负责研制旋翼、后机身(包括座舱)、液压和飞行控制系统,并进行飞行性能、飞行特性、强度、振动试验和模拟飞行试验。法国国营航宇工业公司负责研制尾桨、中机身(包括发动机安装)、传动HAP/PAH-2/HAC“虎”系统、燃油和电气系统,并进行气动力、重量控制、维护性、可靠性和生存性试验。
    HAP/PAH-2/HAC“虎”将发展下列三种型别:HAP“虎”法国陆军护航和火力支援型,预计从1997年开始交付,装一门30毫米GIAT-30781自动机炮,带有150~450发炮弹。两侧短翼装4枚玛特拉公司“密史脱拉风”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和2个分别装22枚68毫米SMEB火箭弹的火箭发射器。“密史脱拉风”导弹也可换装12枚火箭弹的火箭弹发射器,使火箭弹总数达到68枚,座舱顶部装有电视,前视红外仪、激光测距仅和直射光探设备;PAH-2“虎”德国陆军反坦克型,短翼挂架可装8枚“霍特”2或第3代远程反坦克导弹,或4枚“霍特”2,外加4枚第3代远程反坦克导弹(内侧)和4枚用于自卫的“毒刺”2空空导弹,旋翼轴上装有电视、前视红外仪/跟踪装置/激光测距仪,机头装驾驶员用前视红外夜视装置;HAC“虎”法国陆军反坦克型,短翼挂架可装8枚“霍特”2或第3代远程反坦克导弹,或4枚“霍特”2导弹和4枚第3代远程反坦克导弹(内侧)和4枚玛特拉公司的“密史脱拉风”空空导弹(外恻)。旋翼轴上装有类似于PAH-2那样的前视红外夜视系统。第一架原型机于 1991年上半年试飞。
    总体布局:4片桨叶半刚性旋翼。3片复合材料尾桨。不可收放后三点轮式起落架。串列式座舱布局。
    动力装置: 2台德国慕尼黑发动机涡轮联合公司、英国罗·罗公司和法国透博梅卡公司联合研制的MTR390涡轮发动机。
    主要机载设备: 综合数字式航空电子设备,四通道自动驾驶仪,以及雷达/激光报警接收机。
    尺寸数据: 旋翼直径13.00米,尾桨直径2.70米,机身长14.00米,机高3.81米,翼展4.32米。
    重量数据: 基本空重3300千克,任务起飞重量5300-5800千克,最大过载起飞重量6000千克。    性能数据: 巡航速度250-280千米/小时,最大爬升率(海平面)大于10米/秒,悬停升限(无地效)大于2000米,续航时间(20分钟余油)2小时50分。
德法虎式武装直升机简介
    由德/法联合研制的“虎”式武装直升机(UHU/HAC/HAP“虎”—Tiger), 是一种单旋翼带尾桨双发(2 x958千瓦的法/英MTR390涡轮轴发动机)反坦克/火力支援直升机。该型号的研制工作起始于70年代末期,原型机于1991年4月首飞。计划2001年开始服役,为欧洲著名先进武装直升机。它的型号包括:为法国陆军研制的护航和火力支援型直升机HCP,反坦克型直升机U-TIGER;以及为德国陆军研制的反坦克型直升机。
    “虎”式武装直升机是一种“一机多型”类型的新型武装直升机。从发展过程特点来看,“虎”式武装直升机在研制过程中,其论证阶段达10余年之久, 可以说是世界军用直升机发展史上在论证、决策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机型之一。
    总体布局4片桨叶半刚性旋翼。3片复合材料尾桨。不可收放后三点轮式起落架。串列式座舱布局。动力装置2台德国慕尼黑发动机涡轮联合公司、英国罗.罗公司和法国透博梅卡公司联合研制的MTR390祸轴发动机。主要机载设备综合数字式航空电子设备,四通道自动驾驶仪,以及雷达/激光报警接收机。
    尺寸数据旋翼直径13.00米,尾桨直径2.70米,机身长14.00米,机高3.81米。重量数据基本空重3300千克,最大超载起飞重量6000千克。性能数据巡航速度250—280公里/小时,最大爬升率(海平面)>10米/秒,悬停升限(无地效)>2000米,续航时间(20分钟余油)2小时50分。


巴黎航展上作机动飞行的虎式武装直升机


欧洲虎式武装直升机作飞行表演意大利A-129猫鼬武装直升机


意大利A-129“猫鼬”武装直升机
    A-129“猫鼬”是意大利陆军专用的武装直升机,也是欧洲研制的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该机于1978年开始研制,1983年9月首次试飞,1987年开始服役。它具有全天候反坦克和火力支援能力,也可用来执行侦察和其它多种任务。这是一种令意大利陆军引以为荣的直升机。
    A-129的座舱内配备有红外夜视系统,即使在夜间,A-129也能贴地飞行。最与众不同的是 A-129的飞行员配备有头盔式瞄准系统,前视红外传感器观测到的目标可立即传给驾驶员及副驾驶员的头盔瞄准系统,并在眼镜上显示出数据来,飞行中的一些数据资料也可以传输到头盔瞄准系统上。副驾驶员兼射手可以利用头盔瞄准系统直接瞄准,并负责操作电视、红外观测系统和激光测距系统。这些设备赋予了A-129全天候及在恶劣天气下的作战能力。
    A-129的武器也很强,共有4个挂架,每个挂架可挂接300千克,一次最多可挂8枚导弹,可选挂“响尾蛇”、“标枪”、“毒刺”、“西北风”等导弹。A-129武装直升机的机首航炮并非固定武器,而是根据情况加装。为了使A—129到下个世纪也不落后, 意大利计划对A-129进行改进, 包括加装桅杆瞄准具和激光测距系统等。


意大利A129武装直升机欧洲西方国家研制的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
    意大利陆军航空兵的主战直升机A129,是一种轻型专用武装直升机,绰号“猫鼬”(Mangusta)。A129从1975年开始研制, 1985开始试飞,1990开始正式交付给意大利陆军航空兵服役,迄今生产总数不过60架,而且全是交付给意大利陆军,未正式参加过作战。
    A129的诞生还要从当初意大利军方的作战需求谈起。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剑拔弩张的对峙局面,华约方面拥有大量坦克,惯用坦克集群突袭作战方式。位于欧洲中南部的意大利,其东北边界距离当时的华约国家匈牙利不过200千米,所以意大利军方十分担心华约集团大量坦克集群的入侵。此外,意大利吸取了美军在越南战争中使用直升机作战的经验并根据本国具体条件,提出了发展轻型武装直升机的要求,以反坦克作战为主要任务,满足在本地区使用。
    按照意大利陆军的要求,A129要具有仪表飞行能力,能在夜间执行作战任务,适应本国高温高原环境(靠近欧洲阿尔卑斯山脉的东南方向)使用,按美国军用标准设计。直升机抗坠撞生存力为90% ,要求有一定隐身作战能力,以有线制导的反坦克导弹为主要武器,主要执行打击坦克集群入侵的作战任务,也可以实施对地火力支援进行对地攻击和武装侦察等军事用途。
    A129由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独家负责研制,政府出资70% ,阿古斯塔公司担负30%。整个研制过程比较顺利,产品性能不错、售价不贵。
    作为一种轻型专用武装直升机,A129机长14.29米,机身宽0.95米,至旋翼桨毂项部机高3.35米。旋翼桨叶由复合材料制造,机体所有外露面的70%为复合材料。铝合金大梁和构架组成常规半硬壳式结构。复合材料占整个机身重量(除发动机外)的45 % ,占空重的16.1%,主要用于机头整流罩、尾梁、尾斜梁、发动机短舱、座舱盖骨架和维护壁板。该机在乘员舱和其它重要部位有保护装置,能防7.62和12.7毫米枪弹。串列式双座舱,副驾驶/射手在前,飞行员在较高的后舱内,均有坠机能量吸收座椅。采用抗坠毁固定式后三点起落架。
    A129的全综合化的多路传输系统能极大增强了飞行员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该系统可控制导航、飞行指引仪、火控系统、自动驾驶仪、传动和发动机工作状况监测器、燃油管路、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监测器及告警系统,使得上述系统组成一个完善的整体。该系统由两台“哈里斯”中心计算机操纵,单台计算机也能单独控制整个系统。全系统兼容MIL-STD-1553B数据总线,两台交联计算机负责综合管理直升机的电子设备和飞行控制系统。输出设备为下视多功能显示器,分别向驾驶员和副驾驶员/炮手提供显示。这些都使A129具备完善的昼夜作战能力。
    机上装有霍尼韦尔公司生产的前视红外探测系统,使得飞行员可在夜间贴地飞行。头盔显示瞄准系统使驾驶员和武器操作手均可迅速地发起攻击。为了夜间执行反坦克任务,前视红外探测系统可以增强“陶”式导弹的目标截获和制导能力。这种探测系统也可在白天使用。机身装有复合材料悬臂式短翼,位于后座舱后的旋翼轴平面内。每个短翼装有2个外挂架,4个外挂点上可携带1200千克外挂物。通常携带8枚“陶”式反坦克导弹、两挺机枪或81毫米火箭发射巢。瞄准具安装在机头,还可安装旋翼主轴瞄准具。
    主动和被动自卫系统是A129的标准设备。被动电子战系统包括雷达告警接收机、激光告警接收机。积极对抗手段包括雷达干扰机或红外干扰机或干扰箔条布撒机。
    与“阿帕奇”的差距    除意大利本国外,A129并没有新的用户,原来打算订购的荷兰等国取消了订单,意大利陆军航空兵也未增加新的订货。这一情况与美军AH-64“阿帕奇”近千架的产量、数十个国家地区的订单形成了强烈反差,真可谓“门庭冷落”无人问津,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A129与美国陆军的AH-64“阿帕奇”专用武装直升机是同一个时代的武器装备,它们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在外形上,两机均为四片桨叶的单旋翼,常规尾桨。此外,在机身、驾驶舱、发动机、武器、起落架布局等方面两机均十分相似,粗看照片不太好区分,如果将它们放在一起展示,才显出一个小、一个大。难怪人们把A129称为AH-64的缩小型。
    性能方面,它门同为专用武装直升机,以反坦克导弹为主要作战武器,都能全天候、昼夜出动,机动过载能力差不多,且都有良好的抗弹击、抗坠撞、红外抑制、电子对抗等战场生存力设计。
    但如果仔细比较一下有关的性能数据就会发现,A129与AH-64在作战使用性能上是有所差别的。
    虽然都是专用武装直升机,但AH-64火力强、作战范围大。 AH-64能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起飞作战,而A129只能在4000米以下地带使用。作战使用生能的差异就是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别。
    改进升级
    随着冷战消失以及反恐作战的兴起,昔日坦克集群突袭的威胁已不复存在,作战对手及作战形态发生了变化。A129的载弹量、火力、作战半径、作战高度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反恐作战的需要,在国际军用直升机市场上,人们更看重AH-64等航程远、续航时间长、作战范围大、载弹量大、火力更强一类的大型直升机。所以 A129 销路不佳,可谓生不逢时。在这种背景下,阿古斯塔公司毅然决定斥资对A129实施升级改型。技术升级改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大动力;二是改进航空电子设备。
    在动力装置方面,换装大功率发动机。选用了美国为RAH-66“科曼奇”直升机新研制的CTS-800-OA涡轴发动机,替换原装的罗?罗公司研制、意大利毕亚交公司仿制的 Gem2MKl004D涡轴发动机。机上2台发动机同时工作最大功率由2×615千瓦提高到2×996千瓦。
    旋翼系统由4片桨叶改成5片桨叶,增大了旋翼系统的拉力,使全机最大起飞重量由4100千克提高到5100千克,有地效条件下悬停高度由3750米提高到4206米,以便在4200米以上也能起飞执行任务。
    增大了机内燃油量。机内载油能力提了33% .使航程增大到561千米。
    头部安装的直瞄武器由12.7毫米机枪改为3管20毫米机炮,增强了对地攻击的火力。具有使用AGM-114“海尔法”反坦克导弹的能力,相比起“陶”式,反坦克能力大大增强。另外增加了发射北约制式70毫米火箭弹发射器,具备了发射“毒刺”空空导弹的能力。
    此外,为起落架设计了选装的滑撬,可以在雪天起降执行作战任务。
    改进后,电子设备采用两个独立的红外夜视系统,并采用了头盔显示器,使得夜间和恶劣气象下的战斗力得以提高。机上加装了完善的数字式综合控制系统,可管理飞行和作战任务分系统。阿古斯塔公司还改善了A129的可维护性,并开发了相应的模拟器及软件。驾驶舱里安装了新的多功能显示器。以惯性导航/GPS全球定位系统作为主导航设备。改进目标观察和瞄准传感器,导弹发射采用了激光制导系统,具有进行自主式激光识别、跟踪制导和远离距发射空地导弹的能力,不仅提高了武器命中精度,同时提高了自身战场作战生存力。
    升级后的A129性能有了显著改善,作战效能得到全面提升,昔日的A129已不能与之相比了。新的A129于1995年首飞成功后,立刻在国际军用直升机市场上倍受瞩目,土耳其、澳大利亚、斯洛文尼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西班牙和瑞士等国家纷纷表示了对新A129的兴趣。阿古斯塔公司趁势将升级后的A129命名为A129 International――“猫鼬”国际型。在此基础上,该公司还在进行A129的舰载武器验证试飞,以满足意大利海军陆战队的作战需要并扩大其销路。


全副武装杀气腾腾的猫鼬,国际型的重要特征就是机鼻部的三管20毫米机炮,从图中可清晰看到该机炮有非常大的射界。


A-129国际型数字化的前座舱,操纵杆上大量的开关说明了其很强的不离杆操作能力。


A-129国际型的后座舱,可见传统仪表已经很少。
南非石茶隼CSH-2攻击直升机


南非“石茶隼”CSH-2攻击直升机
    “石茶隼”武装直升机由南非的阿特拉斯飞机公司研制,研制工作始于1984年,原型机1990年2月首次飞行。1995年投入使用。
    主要任务
    CSH-2武装直升机原定购主要任务足在有各种苏制地对空导弹的高威胁环境中进行近距空中支援和反坦克、反火炮作战,以及为直升机护航。其代号CSH一2(Combat Sup-port Hetlicopter)就是战斗支援直升机的意思。后来由于要对付越来越多的苏制米—25“母鹿”武装直升机,于是增加了反直升机与防空任务。为此,对CSH一2的技术性能提出了以下要求:在强火力作战环境个存性好,出勤率高,能昼夜作战;飞行员工作量少,导航精确;续航时间长,有大的转场距离;为部署到远离维护中心的地方作战,维护性与可靠性要好;应具有在沙尘环境中作战的能力。此外,还要求能与南非陆军现有的指挥、控制和通讯系统相适应,并能在南非现有工业的基础上制造。使用寿命30年。
    在南非尤地形地物特征的丛林上空飞行,难于导航,飞行员工作量大,容易疲劳,所以减少飞行员的工作量和疲劳是对直升机的主要要求。导航精确和驾驶舱高度自动化,以及机体的低振动性也是出于这种考虑。而且低振动性对提高直升机的可靠性也很有利。
    对武器系统的要求是保证每一发炮弹命中目标,航炮攻击应有高精度和高速度。需要时,射击员能在一定距离上用一发炮弹击中人那样大小的目标,而不是像美国和原苏联的武装直升机那样,采用“弹幕”杀伤的方法。直升机所带导弹和炮弹应与南非陆军所用的通用,以便能在战场上方便地得到补充,而不需要专门进行补给。
    外形布局
    CSH一2的研制采用了尽量利用现有技术的方针,如利用了“美洲豹”直升机的旋翼和发动机等动力部件,们借鉴了美国休斯公司AH-64武装直升机的设计技术,所以花钱少、风险小、收效快。CSH一2直升机的外形布局与AH一64很相似,采用了单旋翼带愿桨的布局形式。该机纵列阶梯式驾驶舱使机身中而细长;后三点跪式起落架使直升机能在斜坡上着陆;两台涡轴发动机安装在机身肩部,可提高抗弹性。此外,它也采用短翼来技带火箭、导弹等武器。前视红外、激光测距等探测设备位于机头、机头上安装有外露的机炮。
    驾驶舱
    “石茶隼”的驾驶舱舒适,自动化程度高。机组由一名驾驶员和一名射击员组成,驾驶员在前,射击员在后,这有利于驾驶员在空战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好随机应变。射击员舱也有全套操纵装置,如果驾驶员受伤不能驾驶时,射击员也能操纵直升机。
    通常,射击员在前座对瞄淮射击比较有利,但由于“石茶隼”改进了观测、瞄准装置,能把探测目标的光信号传输到后座瞄准显示器,所以射击员在后座也不会影响瞄准射击。而且两名飞行员也都能在各自的显器上观察目标图像。驾驶舱视界良好,朝下、朝后的视界都好。
    机体的振动非常小,这归功于设计出色的隔振系统,它能把旋翼和主减速器产生的振动与机身隔离开。在地面,通过调整该系统的摆动质量,使其对特种振动频率发少反共振,这样旋翼的振动便会减小90%,所以在直升机机身上能察觉到的振动极小。驾驶过“石茶隼”的每一位飞行员都证实了这一点。有的飞行员认为,“茶隼”的振动与固定翼飞机的振动差不多。这也是减轻飞行员疲劳的主要措施。
    座舱内设有一台小型数据存储器,它是一台小型计算机。它可存储飞行计划和最新的作战数据,如对方地面部队、探测雷达、地对空导弹和高射炮的位置等,并能把目标数据显示在数据图上。此外,也可存入自己飞入和撤离的航线、供隐蔽的地形数据、无线电频率等。精确导航系统可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把小型数据存储器插接到驾驶舱的数据传输装置上,使飞行计划传输给导航系统后,导航系统能自动为有100个定位点的5条不间的飞行航线导航。
    前后驾驶舱各有3个单色多功能显示器,它们与夜视镜是全兼容的。每个显示器都能显示所要求的图像,如导航与任务地图、武器瞄准图像、威胁报警情况等。也能显示执行任务所用的无线电频率,并能用显承器屏幕周闹的硬件与软件功能键输入或处理数据。
    武器系统
    CSH—2装有机炮,可带火箭、导弹等一般反坦克直升机所带的特种制式武器,火力很强。与AH一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不同的是,“石茶隼”炮塔安装在机头下前方,而不是在机身正下方。这个位置有利于空战时射击、因为机炮上射范围不受机头遮挡,比AH一64大得多。炮塔内装一门20毫米GA—l机炮。但直升机结构能吸收30毫米口径机炮的后座力,所以也可装30毫米机炮。炮塔随主瞄准具以及头盔瞄瞧具的运动而运动。飞行员与射山员都能使用机炮,但飞行员有优先使用权。弹药箱足隔热的,以免意外时炮弹被高温引爆。
    后掠式短翼向内装有武器瞄准机。两个内侧挂架可挂18枚68毫米火箭发射巢,相对直升机能作俯仰运动,便于瞄准攻击目标。
    外侧挂架能接容量为330升的可抛投油箱或ZT—3“蛇鹈”反坦克导弹。两个翼尖挂各能挂载一枚V3B"短刀"红外寻的空对空导弹,该导弹具有在飞行员的头盔瞄准具不对准目标的情况下,发射攻击目标的能力。所挂ZT—3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与南非陆军的“蜜獾”反装甲车所用的导弹相同,航炮炮弹也是如此,容易维护和补给。
    目标探测、截获和跟踪系统(TDATS)由陀螺稳定系统和转塔组成,转塔上装有前视红外电视摄像机、激光测距仪、导弹激光指令发射机和导弹测向计。武器瞄准有3种方式:使用TDATS转塔、使用飞行员的头盔瞄准具或使用飞行员乎视显示器十字瞄准线。
    生存能力
    “茶隼”的生存性采用了阶梯式原理:首先是不被探测;如被探测,求不被击中;如被击中,求不坠毁;如坠毁不可避免,则求坠后生存。与探测有关的4个方面是:目视、雷达、红外和音响。降低目视信号的方法有:采用伪装涂料、小的机体正面横截面积和使用反射阳光最少的平板玻璃窗。但主要的方法还是利用地形、隐蔽物和在夜间作贴地飞行。“石茶隼”能依靠有关系统作长时间贴地飞行,飞行员不必高度集中精力。飞行员在前座也有利于在超低空飞行时进行驾驶。
      直升机的观测瞄准系统具有远距离探测能力,其探测距离白天为8.5公里,夜晚为4.5公里,因此可减少被对方目视探测的概率。该系统还使“石茶隼”能—览出隐蔽物外记录战场情况,然后回到隐蔽物后悬停选定目标,并标出其位置,最后作跃升进行快速攻击。
    “石茶隼”的雷达反射截面积较小、隐身性较好。因为它采用了小的机体正面横截面、后掠式短翼、敷有金属膜的平板驾驶舱玻璃、进气道遮挡了压气机的内藏式发动机等措施。此外,它还具有主动电子对抗手段和良好的贴地飞行性能,这也减少了被雷达探测的可能性,对付红外探测的方法除贴地飞行外,还有:在需要的部位涂敷伪装涂料层,发动机排气与吸入的冷空气以1:1混合降低排出温度,遮挡、屏蔽发动机排气等,这些措施使直升机的红外特征信号减少了96%。
    “石茶隼”利用地形、地物隐蔽作低空快速飞行来破坏对方实施的音响探测。它的内藏式进气道、红外抑制排气等措施也大大降低了噪音。“石茶隼”的噪音大约只是“云雀”III直升机噪音的一半。在丛林地带,“云雀”III飞行的响声在飞来之前5分钟就能听到,而“石茶隼”则在飞来之前10至15秒钟才能听到声音。
    “石茶隼”直升机的所有关键部件都是双余度的,不可能采用双余度的部件也有其它部件遮挡,例如,主减速器就被两台发动机所遮挡。驾驶舱两个座椅都有陶瓷装甲板,其它需要装甲的部位则有丙烯酸材料装甲。两台发动机装在直升机肩部,分隔距离较大,可防止一发炮弹击中两台发动机。主减速器和发动机设有火警传感器和灭火系统。所有油箱被12.7毫米穿甲弹穿透后能自密封。所有操纵拉杆被12.7毫米枪弹击中后仍能工作,并能经受1100摄氏度高温烧烤15分钟。“石茶隼”在被打掉尾桨后能继续飞行,大的垂直尾面在滑跑着陆时能提供足够的操纵。前风挡玻璃能承受1.8千克重大鸟以278公里时速的撞击。机体外的电缆切割器,可防止直升机低空飞行时撞击电缆。“石茶隼”能以6米/秒的下降速度作粗猛着陆。在10米/秒的下降速度垂直撞击地面时,起落架、座椅和可压皱结构能逐级吸收撞击能量,使飞行员仍能生存。同时,坠毁传感器和易断连接器会立即切断电气系统,并立即隔离燃油系统,从而防止发生火灾。如果机身被撞击成扭曲形状,舱门打不开,飞行员可按按钮炸开舱门逃生。

南非石茶隼CSH-2攻击直升机


南非石茶隼CSH-2攻击直升机      武装直升机的新发展□ 武装直升机主要可遂行任务

     一是攻击坦克。武装直升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反坦克和装甲目标的武器。国外试验表明,坦克与直升机对抗的击毁概率为12:1-19:1。二是支援登陆作战。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英国出动了近百架武装直升机遂行支援登陆作战任务。三是掩护机降。四是火力支援。五是直升机空战。目前普遍认为对付武装直升机最有效的武器还是直升机。未来战争中,直升机间的空战似乎是一个必不可免的趋势。
    □ 国外武装直升机机载武器发展现状和趋势
    武装直升机也称为攻击直升机,是指装备有机载武器系统,专用于攻击地面和空中目标的直升机,其实质是一种超低空武器平台,可携带多种武器。现代武装直升机可装备的武器种类较多,但主要以近距离攻击为主,其中包括空空导弹、反坦克(装甲)导弹、航空机枪(炮)和航空火箭弹以及航空炸弹、榴弹、反辐射导弹等,可攻击多种空中和地面目标。  
    □ 西方媒体关注中国直-10进展  
      中国重型武装直升机引人注目与直-11相比,中国自主生产的专用武装直升机一直是西方媒体关注的重点。英国的《简氏防务周刊》报道称,“中国的直-10型武装直升机计划正在取得稳步进展”。据称这种第三代双座武装直升机,从设计的尺寸和性能上看,这种武装直升机与欧洲的“虎”式、南非的“茶隼”以及意大利的A-129型武装直升机非常相似。
   □ 先后发展三代 详解各国武装直升机功能  
    目前,各国军队主要使用的是第一、二代武装直升机,这些武装直升机不仅功能单一,而且不具备空战能力。第一代主要是支持地面部队和为运输直升机护航、进行对地武装攻击和火力支援,如AH-1“眼镜蛇”、米-24“雌鹿”;第二代主要是反坦克。在设计上又进行了分工,大致出现了轰炸、强击等用途的武装直升机,如AH-64“阿帕奇”、卡-50“黑鲨鱼”和米-28“浩劫”。
   □ 有人武装直升机过时了吗?  
       美国陆军2004年2月23日宣布取消已耗资80亿美元并持续了21年的RAH-66“科曼奇”直升机研发计划,准备把资金用于无人驾驶飞机研制和对现有武装直升机的挖潜改造。这一决定经各国媒体争相报道后,令世界军事界哗然。美国作为国际新军事技术领域的“领军者”,如今,美国在“科曼奇”项目已经搞得有模有样的时候,突然宣布要搞无人机。难道无人机真的能取代有人驾驶的武装直升机吗?   
      □ 外媒称中国新型武直-10可与“阿帕奇”媲美
     对于直-10的基本火力,有海外媒体称,中国为直-10专门研制了“红箭-10”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与美军的AGM-114型“地狱火”反坦克导弹相似。一些海外评论称,作为世界一流的中型武装直升机,直-10武器性能、电子装备可能略逊于美军“阿帕奇”之类的重轻武装直升机,但机动性和空战性能可能更胜一筹。其综合性能完全可与“阿帕奇”相媲美。
    先后发展三代 详解各国武装直升机功能
    俄罗斯空军司令弗拉季米尔·米哈伊洛夫大将1月17日表示,2006年,俄空军将要列装新式的米-28N武装直升机。
    武装直升机实际上就是直升机家族中的“战斗机”,是航空兵器的后起之秀,它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很快,在近40年的时间里,先后发展了三代,成了兵器家庭中一个兴旺家族。    机动速度更快    现代战争,是陆、海、空、天(空间)、信息一体的立体战争,诸兵种密切协同。然而,在空、地机动兵器之间,速度上存在着时速60—100公里的差距,高度上存在着一个从0到100米之间的空白。直升机的理想活动范围正好填补了这个时、空间隙,它犹如一条纽带,紧紧地将陆、海、空使用的各种武器联系在一起,构成了立体作战模式,使各种武器得以密切协同,互相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武器的整体作战效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直升机是空地一体战的纽带。
    俄制卡-50武装直升机
    直升机空中飞行,爬高、速度快,悬停、转向机动自如,反应灵活,不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它机动速度快,其机动速度是步兵的20—30倍,是装甲部队的6—8倍,在丛林、水网稻田则更具有无法比拟的快速机动能力。因此,直升机能凭借其低空、超低空的优势,居高临下,以空中猛烈的火力,对敌装甲目标发起猝不及防的攻击,并能够以优势的反坦克武器在敌防空火力射程之外对其攻击。直升机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它能贴地隐蔽飞行和实施近距离攻击,使敌地面防空武器“挠头”。据计算,直升机在30米以下的超低空,以每小时250公里的速度飞越120度视界范围的空间只需3至4秒,在暂短的时间里,对于地面防空武器来说,要连续完成发现、判断、瞄准、跟踪、发射,难度极大。同样,一枚反坦克导弹,由反坦克直升机来发射,其机动力可提高4-5倍。
    功能变化更全
    目前,各国军队主要使用的是第一、二代武装直升机,这些武装直升机不仅功能单一,而且不具备空战能力。第一代主要是支持地面部队和为运输直升机护航、进行对地武装攻击和火力支援,如AH-1“眼镜蛇”、米-24“雌鹿”;第二代主要是反坦克。在设计上又进行了分工,大致出现了轰炸、强击等用途的武装直升机,如AH-64“阿帕奇”、卡-50“黑鲨鱼”和米-28“浩劫”。
    现代高技术战争,直升机长途奔袭,既要打击地面坦克、装甲车辆,支持地面部队作战,又要对付地面火力,与敌直升机空战。这对武装直升机来说,就需要战场上的多面手(一机多型或一机多用),也就是“多功能”。美国新研制的第三代隐身武装直升机RAH-66“科曼奇”,在设计上就同时考虑了武装侦察、反坦克/对地攻击和空战等三个方面的作战需要,从而派生出三种型号,即武装侦察型、攻击型和空战型。俄罗斯的“黑鲨鱼”三兄弟,卡-50“黑鲨鱼”、卡-50N“夜鲨鱼”和卡-52“短吻锷”是俄罗斯最新研制的系列战斗直升机,它们都是从武装侦察型、反坦克型/对地攻击型和空战型等多方面考虑设计的;德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虎”式直升机,也有HAC反坦克型和HAP空战、护卫和战斗支援型;意大利研制的A-129“猫鼬”也有反坦克型和空战型。
    攻击火力更大    直升机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并载有先进的武器,具有强大的“硬杀伤力”。如美军的AH-64攻击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已达9525公斤,可挂载16枚“海尔法”导弹,也可携带“毒刺”式空空导弹,以及76枚70毫米火箭弹和1200发30毫米机炮弹。
    作战中,它可根据执行任务的不同性质,选择弹药组合,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如70毫米无控火箭弹,每个弹头内含有10枚子弹,发射后能在目标上空形成密集的“红雨”,其杀伤和破甲能力远远超过地面炮兵和坦克的集火突击。特别是直升机能有效地利用地形和隐蔽物,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突然攻击目标,使敌躲不胜躲,防不胜防。因而被人们称之为“三维运动的炮塔”和“空中武器发射的平台”。此外,直升机不仅装有先进的目标截获和标识系统及飞行员夜视系统,而且,装有先进的激光告警、红外干扰等通信、电子战设备,既保证自身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避免了敌方的攻击和电子干扰,又可以给敌方电子设备予以强有力的干扰,使对方和各种雷达、通信等电子设备遭到“软杀伤”和干扰。这种由空中独特的杀伤能力,是地面机械化军队难以实现的,也是坦克家族不能具有的。因此,直升机被称为坦克的“天敌”,是对付集群坦克非常有效和可靠的武器。据称,美军的AH-64武装直升机装有16枚反坦克导弹,若有21架武装直升机,按战时命中率为80%计算,一次出动就可以击毁268辆坦克。从战斗效益上看,1—2个直升机连,即可以对付1个摩托化步兵师的进攻。
    目前,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在下大力改善武装直升机的武器系统,使其火力打击能力进一步提高。如美军的AH-64D“长弓阿帕奇”改进后,可以同时跟踪并识别256个各式空中和地面目标,并可以将目标初步分类,该系统能与机载的信息库圣对比,列出16个最具威胁的目标及射击顺序,并能同时把目标的信息传输出其他友机协同发起对目标的精确攻击。
    生存能力更强
    武装直升机的生存能力取决于其自身的火力、机动性、防护性、抗坠毁性能和其他安全性能。现代武装直升机的要害部位,添加了具有特殊性能的强度、超硬度、超轻型结构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防弹复合装甲等。防护能力最强的是驾驶员座椅,它能在100米的距离上可抗7.62毫米枪弹的攻击,其抗弹能力相当于13—14毫米厚的装甲钢板,其他要害部位的防护能力一般不低于10毫米装甲钢板,其机身低部可抵御12.7毫米枪弹或23毫米炮弹的攻击,加之它具有高度的机动能力,良好的空防能力和电子对抗能力,其综合生存能力比坦克家族远胜一筹。
    坦克家族的装甲能力虽强,但受地形条件的限制,机动性能已经难以对抗精确制导武器发展的速度。它目标大、速度慢,视界和射界有限等先天性难以克服的弱点,使其优越性愈来愈少,生存能力日益减弱。它与直升机对抗,犹如蛇与鹰相较,直升机具有坦克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从直升机的设计要求看,它们有较高的弹伤容量,受弹面小,两驾驶员呈串列式,后舱比前舱高,前后舱用防弹壁板隔开,这种布局,可有效地避免两个驾驶员被同一发弹击伤;机体结构允许有一定程度的弹(塑)性变形,机头有鼻形防撞装置,机身某些部位用装甲板覆盖;弹药放在机腹内,装有抗坠毁和自封燃油箱,两个发动机分别安装在机身的两侧;操纵系统、供油系统、驾驶仪表等均采用多余度设计;为减少被发现的概率,机身大都采用低光伪装涂料,蒙皮也开始智能化视觉隐身,能感受外界的声、温、压、电、磁的变化,并随之作出反应,使武装直升机就像一条“变色龙”。此外,机上还安装有雷达告警、金属箔条施放设备,以对付红外防空导弹和各种地面武器的攻击。
    由此可见,以武装直升机组成的空中机动部队,集陆、空军的主要优点于一身,是一支空地一体合成军队。作战时,在目标上空一掠而过,完全成为一纵即逝的瞬间目标,从而使敌雷达难以发现,地空导弹、防空火炮等只能“望机兴叹”。
    新闻背景
    新世纪,受局部战争的刺激,迅速掀起了一股发展直升机的热潮。武装直升机是配有武器并为执行战斗任务而设计(改装)的,这种直升机集火力和机动于一身,机动速度更快、功能变化更全、攻击火力更大、生存能力更强,不仅具有打击装甲目标、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反潜反舰、掩护机降部队作战的能力,而且是夺取低空、超低空制空权的最有效武器,被誉为“飞行坦克”和“低空黑旋风”。
  国外武装直升机机载武器发展现状和趋势


美国研制的RAH-66“科曼奇”武装侦察直升机


美国陆军航空兵装备的AH-64D“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俄罗斯研制的卡-52并列双座武装直升机


武器展上展出的俄制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
    武装直升机也称为攻击直升机,是指装备有机载武器系统,专用于攻击地面和空中目标的直升机,其实质是一种超低空武器平台,可携带多种武器。
    1国外武装直升机机载武器发展现状
    现代武装直升机可装备的武器种类较多,但主要以近距离攻击为主,其中包括空空导弹、反坦克(装甲)导弹、航空机枪(炮)和航空火箭弹以及航空炸弹、榴弹、反辐射导弹等,可攻击多种空中和地面目标。
    国外主要武装直升机及其武器机种  
    国家  现状  空空导弹  空地导弹  火箭弹  机枪炮
  RAH-66  美国  停研  AIM-9L、FIM-92  AGM-114L  70mm  20mm
FH-64D  美国  现役  AIM-9L、FIM-92  AGM-114L  70mm  30mm
卡-52  俄罗斯  在研  AT-9、AT-16  AT-9、AT-16  57、70、81mm等  30mm
米-28N  俄罗斯  在研  AA-8、SA-14  AT-9、AT-16  57、70、81mm等  23、30mm
  米-24  俄罗斯  现役  AA-8  AT-9、AT-16  57、81mm等  30mm  
“虎”系列  德国、法国  现役  西北风、FIM-92  TriGAT、HOT2T  68、70mm  12.7、30mm
CSH-2  南非  现役  V3C  ZT3  68mm  20mm
A-129  意大利  现役  FIM-92  TOW2、AGM-114  68mm、70mm  20mm
     (注:"虎"系列武装直升机包括战斗支援型"虎"HAP、反坦克型 "虎"HAC和多任务火力支援型 "虎"UHT,其武器配置略有差异。)
    空空导弹
    空空导弹在武装直升机空战中比机枪(炮)具有更大的优势,其攻击范围大、离轴性能好、精度高等特点使之成为武装直升机进行空战的主要武器。目前国外武装直升机装备的空空导弹基本上都是由固定翼飞机所使用的近距空空导弹(包括美国的"响尾蛇"AIM-9L、法国的"魔术"1/2、俄罗斯的"蚜虫"AA-8等)以及便携式地对空导弹(包括美国的"毒刺"FIM-92、俄罗斯的SA-14、法国的"西北风"等)发展而来,还没有专为武装直升机的空空作战而设计和研制的空空导弹。尽管随着武装直升机使用的推广和数量不断增加,未来武装直升机的空中格斗已不可避免,将出现专为武装直升机空空作战而设计和研制的空空导弹,这一点在后面的论述中还会加以说明。
    几种国外武装直升机空空导弹性能数据
导弹型号  国家  制导方式  最大速度  弹重(kg)  弹长(m)  最大射程(km)
  AIM-9L  美国  被动红外  M2.5  83.5  2.85  17.7  
“魔术”1  法国  被动红外  M3  90  2.74  6  
“魔术”2  法国  被动红外  M3  89  2.75  10  
AA-8  俄罗斯  被动红外  M2.5  45  2.14  12  
FIM-92  美国  被动红外  M2  16  1.25  6  
“西北风”  法国  被动红外  M2.6  17  1.8  5
     反坦克(装甲)导弹
    根据制导原理,武装直升机装备的反坦克(装甲)导弹经过手动指令瞄准线制导、半主动指令瞄准线制导等几代的发展,目前正进入采用红外成像和毫米波雷达末制导的寻的制导方式,其代表型号有法国和德国正在联合研制的、将装备欧洲"虎"武装直升机系列的"特里加特"(TriGAT)反坦克导弹,该弹采用红外成像末制导,还有已装备美国AH-64D"长弓阿帕奇"的"长弓海尔法"AGM-114L以及英国现役的"硫磺石"(Brimstone),这两种反坦克导弹都采用毫米波雷达末制导。这类反坦克(装甲)导弹由于采用了红外成像和毫米波雷达末制导的寻的制导方式,所以具有"发射后不管"和多目标攻击能力。目前国外武装直升机使用的仍然主要是半主动指令瞄准线制导和激光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及其改型,例如美国的"陶"(TOW)BGM-71、"海尔法"(Hellfire)AGM-114、法国和德国联合研制的"霍特"(HOT)以及俄罗斯的"猛袭"AT-6/AT-9、"旋风"AT-12/AT-16等。   
国外武装直升机主要反坦克导弹性能数据型号
  Trigat  Brimstone  AGM-114L  TOW2  HOT2T  AT-9  AT-16 国家  德国、法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德国、法国  俄罗斯  俄罗斯  现状  在研  现役  现役  现役 现役  现役  现役  制导方式  红外成像  毫米波末制导  毫米波末制导  有线指令  有线指令  无线电指令  半主动激光  最大速度  >M1  M1.1  M1.1  M1  280m/s  400m/s  400m/s  弹重(g)  21  45.4  49.03  21.5  23.5  40  45  弹长  1.54  1.65  1.74  1.55  1.3 1.3  2.9  最大射程(m)  4.5  9  9  4  5  8  10  装备机种  “虎”系列、SA365M、A-129等  AH-1W等  AH-64D  AH-1、A-129、MD500D等  “小羚羊”、“海豚”、B0105等  米-24、米-28、卡-50等  米-24、米-28、卡-50等
      航空火箭弹
    航空火箭弹不仅是武装直升机对地攻击的重要武器,而且还可通过拦射等方式进行空空作战,其特点一是威力比机枪(炮)大,并且可齐射和连射,在短时间内发射大量弹药压制目标;二是成本低,可以采用多种战斗部,配以不同的引信,攻击地面多种目标;三是结构简单,不怕干扰。但航空火箭弹最大的缺点是散布较大,命中精度较低,比较适合攻击面目标,对点目标的攻击效果较差,这主要是因为火箭弹装药不均匀造成的"推力失调"和飞离发射器时弹体挠性大造成的"偏摆"现象的结果,此外还有火箭弹发射初速较低,直升机悬停或低速飞行时的旋翼下洗流场对其弹道有较大影响,所以为稳定弹道,武装直升机发射的火箭弹多采用旋转飞行方式。。从表一可以看出,现代武装直升机使用的主要是57mm、68mm、70mm和81mm口径的火箭弹,有些重型武装直升机还可装备更大口径的航空火箭弹,象俄罗斯的卡-52、米-28N、米-24均可装备90mm、122mm甚至240mm口径的火箭弹。口径越大,威力越大,但发射时的振动以及尾喷流也越强,对武装直升机的飞行操作和发动机的影响也越大。


俄罗斯米-28N“浩劫”武装直升机


法、德联合研制的“虎”武装直升机


意大利A-129“猫鼬”武装直升机


南非CSH-2“茶隼”武装直升机
    航空机枪(炮)    航空机枪(炮)是武装直升机空空作战和对地攻击的主要武器,具有射速高(每分钟可发射数百发甚至数千发弹药)、可靠性好(故障率一般在0.2%以下)重量轻(普通为几十至一百多千克)、操纵简便(按发射电钮即可)、构造复杂、命中精度较好和造价高等特点,其作战性能的优劣对武装直升机的作战效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它的类别较多,按机枪(炮)的管数可分
    为单管式和多管式;按口径大小可分为机枪和机炮;按完成连发循环动作采用的能量方式,可分为内能源式和外能源式,其中内能源式是以武器发射时产生的火药气体为能源作驱动进行连发射击,外能源式是以外加电机或液压马达为能源作驱动进行连发射击;按工作原理,可分为滑动机心式单管、多管旋转、单管转膛、双管转膛、双管协同和单管链式传动等。
    国外现代武装直升机航空机枪(炮)的安装方式与固定翼作战飞机有很大的不同,后者是固定的,枪(炮)管的轴线基本上与飞机的轴线一致(为克服重力引起的弹丸下沉量,有一个小的固定安装的抬高角。),而后者采用炮塔(又称活动射击装置)安装,其枪(炮)管的活动范围较大,尤其是在水平方向,有的可达±100°以上。例如俄罗斯的米-28N的机枪(炮)活动范围为水平±110°,垂直+13°至-40°;欧洲"虎"HAP的机枪(炮)活动范围为水平±90°,垂直±30°;美国AH-64A机枪(炮)活动范围为水平±100°,垂直+11°至-60°。航空机枪(炮)活动安装的最明显优点是武器射界大,反应快,不需要直升机作大的机动来进行机头指向调整,这对于武装直升机先敌攻击,减少在战场上的暴露和滞留时间,提高武装直升机的生存力无疑具有重要影响。
    其它机载武器
    国外武装直升机装备的其它机载武器还有航空炸弹、榴弹和反辐射导弹等。其中由于投放航空炸弹对载机的生存性有很大影响,所以欧美国家除了AH-1W等少数机种外,现役的AH-64A/D以及刚刚投入使用的"虎"系列武装直升机基本上都不装备炸弹,但俄罗斯仍然在继续使用,包括米-24、最新的卡-52和在研的米-28N等,主要是500kg以下的各种炸弹,如适于杀伤有生力量、摧毁坑道和雷场的燃气弹,引燃地面或水上目标的各种燃烧弹以及各种子母弹等。榴弹曾在早期的武装直升机上使用,由于攻击距离以及杀伤力有限,目前已经基本停止使用。此外,有资料报道,俄罗斯的米-24、卡-52以及美国的AH-1W等武装直升机还可装备反辐射导弹,用于攻击敌方防空系统的雷达。
    以近距离攻击为主
    武装直升机所携带的机载武器的最大射程与固定翼作战飞机相比要逊色,尤其是在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的最大射程方面。目前国外先进战斗机除了携带近距空空导弹以外,通常还具有超视距空对空攻击能力,可携带中远距空空导弹,最大射程可达数百千米,其携带的中远距空对地导弹的最大射程也可达上百千米。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武装直升机没有中远距攻击能力,其携带的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的最大射程基本上在10km范围内,只有个别型号(例如AIM-9L)除外。此外,虽然固定翼作战飞机是以高空、高速飞行作战,但航空火箭弹和航空机枪(炮)等无控武器的最大射程与武装直升机没有太大差异,其中航空火箭弹的最大射程一般在5-6km左右,个别可接近10km,航空机枪(炮)的最大射程一般在2-3km左右。
    2国外武装直升机机载武器发展趋势
    重视空对空作战能力
    武装直升机作为一种新兴的武器平台,目前可供借鉴的空对空实战战例很少。但随着世界各国武装直升机的使用以及使用数量的不断增加,武装直升机的空对空作战已不可避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美国陆军航空司令部经过研究,将未来武装直升机空对空作战战术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充分利用地形隐蔽条件,实施突然攻击;第二,空战的持续时间很短,攻击是一次性的;第三,单机对抗和双机对抗是空战的基本形式;第四,武装直升机飞越阵地前沿时的离地高度通常为5-10m,双方遭遇高度为18-30m,空战空域高度为30-300m。
    根据飞行特点和以往的作战经验来看,未来武装直升机的空对空作战将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第一,空战高度低,贴近地面;第二,作战双方的距离变化较大,远距攻击将超过10km,近距有时甚至是仅仅相距数百米;第三,作战双方谁先发现目标,谁就处在有利地位;第四,作战双方谁先使对方进入自己的武器可攻击区域内,谁获胜的可能性就大,其中武器的可攻击区域取决于武器的作战性能指标,包括机动性、最小发射距离和最大发射距离等;第五,数量优势比较明显。
    从上述空对空作战的战术要点以及作战特点可以看出,武装直升机除了应具有优良的飞行性能和良好的生存性以外,其机载武器和火控系统也必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作战能力,其中航空机枪(炮)作为传统近距格斗武器,在未来的空对空作战中仍将大有用武之地,其改进和发展重点后面还会介绍,在此不加赘述;空空导弹由于具备攻击范围大、离轴性能好以及命中精度高等特点,所以优势比传统机枪(炮)更大,必将成为武装直升机空对空作战的主要武器,也是本节论述的重点。
    武装直升机空对空导弹的战术技术要求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攻击目标主要是各类直升机,同时也包括超低空飞行的其它飞行器;第二,导弹应具有发射后不管能力;第三,在全向攻击能力的基础上,突出导弹的近距格斗性能;第四,要适用于超低空乃至贴地高度使用,可低速甚至零速发射;第五,应具有较好的抗干扰(尤其是地杂波干扰)能力;第六,在体积小、重量轻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导弹的动力射程;第七,导弹的使用以及维护简单,挂机适应性好。其相应的性能要求主要为:第一,反应敏捷。导弹应具备跟踪能力强、操纵性能好和响应速度快等特性;第二,先视先射。导弹必须与机载探测系统和头盔瞄准显示系统交联,并具有大离轴角发射能力;第三,杀伤力强。导弹要能连射或齐射,战斗部的杀伤威力大,制导精度高;第四,低空飞行性能好。导弹应适应零速或低速发射,具有较高的最大过载以及较大的飞行速度;第五,抗干扰性强。导弹应具有抗人工诱饵以及地杂波干扰的能力;第六,良好的挂机性。导弹应重量轻、尺寸小、挂机方便,同时具有较好的弹机相容性。
    前面已经介绍过,目前国外现役武装直升机装备的空对空导弹基本上都是由固定翼飞机所使用的近距空空格斗导弹以及便携式地对空导弹(包括美国的"毒刺"FIM-92、俄罗斯的SA-14、法国的"西北风"等)发展而来,还没有专为武装直升机的空空作战而设计和研制的空空格斗导弹。尽管随着未来数字化战场所带来的信息传输的进步以及毫米波雷达等新的探测手段的出现,武装直升机获取目标信息的能力将大大超出现有的目视和光电探测系统的距离范围,但由于导弹技术的不断发展,上述导弹经过改进或改型,已经基本上可以满足武装直升机空对空作战的要求,此外,由于导弹的研制周期长,所需的费用较大,所以这种现状在短时间内还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国外也暂时没有相应的发展计划报道。
    进一步增强空对地攻击能力
    随着武装直升机在现代战争中地位和作用的不断增大以及使用数量的不断增加,其作战能力必将进一步增强,所以其机载武器也必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除了上述的重视空对空作战能力而改进和发展空空导弹外,进一步增强空对地攻击能力,改进和发展各种空对地攻击武器仍然是武装直升机面临的最大课题。
    对机载反坦克导弹来说,由于未来战场大纵深、立体化、信息化的特点,要求其具有更高的首发命中率、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全天候作战能力。从机载反坦克导弹的发展趋势看,主要是针对新一代坦克所采用的复合装甲、贫铀装甲以及红外探测、激光预警等防护措施加以改进。新一代机载反坦克导弹将普遍采用激光制导、毫米波制导、光纤制导以及双模制导,以提高机载反坦克导弹的抗干扰能力,恶劣气候条件下和夜间作战的命中精度;发展俯冲或飞掠式攻击坦克顶装甲反坦克导弹和带自动寻的头的攻击坦克顶装甲子弹药;增大弹径、射速、射程、提高动能,增大战斗部对装甲的侵彻深度。目前国外正在研制第四代机载反坦克导弹,典型型号是法、德、英联合研制的、计划装备"虎"系列直升机的、具有"发射后不管"能力的"远距-特里加特"(LR-TRIGAT)红外成像制导导弹。
    对航空火箭弹来说,现在国外在保持火箭弹低成本的优点上,正在大力改善其精度,同时采用高新技术开发超高速新型火箭弹,不断改进和研制各种类型的战斗部,包括次口径集束/子母式战斗部、标枪式战斗部等。此外,在火箭弹上加装导引头也是一个应关注的动向。有资料表明,俄罗斯目前已经装备了采用激光制导的57mm、80mm、122mm航空火箭弹。美国现役航空火箭弹是70mm口径"海蛇怪" (Hydra)70。1998年美国陆军提出一项"低成本精确杀伤"(LCPK)计划,要求为现役"海蛇怪"70加装制导系统,并称其为"海蛇怪"70改,用来装备美国陆军的地面战车和武装直升机。1999年美国陆军提出一项"先进精确杀伤武器"(APKW)计划,与前一个计划相配合,目的是使其在6km距离内的精度(CEP)达到6m。"海蛇怪"70改的制导方式为半主动激光式,采用侧向推力或鸭式舵面控制。为提高稳定性,"海蛇怪"70改还装上扩展式尾翼。此外,"海蛇怪"70改还发展了多种战斗部,除单一式战斗部外,还有子母式战斗部。"海蛇怪"70改已于2000年开始了进行为期3年的验证试验,计划2007年开始服役。
    对航空机枪(炮)来说,为提高性能,目前国外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减轻机枪(炮)系统的重量。减轻重量就可以减小武器系统的惯性力,这对于提高机枪(炮)尤其是活动炮塔的反应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在不减小机枪(炮)口径的情况下,减轻重量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采用高强度的轻型复合材料。第二,减小后座力。后座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机枪(炮)的瞄准及射击精度。减小后座力的主要措施是采用可施加恒压的液压驻退装置以及增设炮口制退器。第三,改进弹药。长期以来弹药一直是发展热点,国外目前的研究重点主要是提高初速、减小弹丸飞行阻力、改进引信以及研制预制破片弹、钨合金弹芯动能弹和贫铀弹芯动能弹等新型弹药。有人武装直升机过时了吗?  


    美国陆军2004年2月23日宣布取消已耗资80亿美元并持续了21年的RAH-66“科曼奇”直升机研发计划,准备把资金用于无人驾驶飞机研制和对现有武装直升机的挖潜改造。这一决定经各国媒体争相报道后,令世界军事界哗然。
    美国作为国际新军事技术领域的“领军者”,其任何一项重大的武器研制项目都会导致其他一些有能力的国家跟风而上。于1983年启动研制的RAH-66“科曼奇”武装直升机打出了“隐形、强大火力、高度的飞行能力”等几块牌子后,立即被当时的军事评论界追捧为“未来武装直升机的典范”,一些国家也已经准备循着美国的路子走下去了。如今,美国在“科曼奇”项目已经搞得有模有样的时候,突然宣布要搞无人机。难道无人机真的能取代有人驾驶的武装直升机吗?
    美军的如意算盘
    美国陆军自1983年开始研制“科曼奇”武装直升机,至今已有21年时间,投入的资金超过80亿美元。为什么美国国防部现在要中止这项计划呢?
    美国陆军中止这项为期21年的研发项目,主要是基于一时拿不出大笔的资金和忙于应付眼前的反恐战争这两大原因,其实整个计划并没有完全终结。“科曼奇”立项之初,美军计划把单机的采购价格控制在1200万美元,但事不遂人愿,由于研制计划拖得太久,各种研制费用最后都被制造商打进采购价中要美军买单,现在的“科曼奇”单机采购价已经上涨了几倍,达到了5890万美元,令一向财大气粗的美军也感到负担不起了。
    此外,美军现在无法从阿富汗和伊拉克两个战场抽身,在这两个战场上打的又都不是“堂堂之阵”,而是非对称性的反恐仗。用武装直升机对付零散的武装分子犹如用大炮打蚊子,有劲使不上。加之美军目前把在世界各地实施先发制人的反恐行动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对新一代武装直升机的需求并不迫切。
    但从长远看,美国还是需要有人驾驶的高性能武装直升机的。因为现有装备老化,难当重任。目前,美军现役武装直升机主要有AH-1G“眼镜蛇”和AH-64“阿帕奇”及其改进型AH-64D“长弓阿帕奇”。AH-1G“眼镜蛇”于1967年开始装备部队,以后又陆续生产了AH-1S、AH-1E、AH-1P、AH-1F和AH-1W等5种型号,其中AH-1G已经服役37年。AH-64“阿帕奇”于1984年开始装备部队,共生产了A、B、C、D四种型号,最早的也已服役近20年。
    而“科曼奇”是为适应未来战场的要求研制的一种既能隐身、又具有强大火力和飞行能力的直升机,比世界各国绝大多数武装直升机先进出整整一代,属于“第三代武装直升机”。除了俄罗斯研制的卡-52“鳄鱼”外,世界上还没有能出其右者。虽然美国目前暂时取消了该机的大批量生产计划,但该机所有的技术难点都已经被攻克,对于美军来说就好像是摆在商场里的现成货物,到需要时再买也不迟。而对于现役的武装直升机,美军将采取以新技术不断对其进行升级改进,提升其战斗力和延长其寿命的策略。
    武装直升机在正规战中很重要
    与20年前相比,武装直升机的作战对象和战场环境都发生了变化,面对分散而隐蔽的恐怖分子和抵抗力量,武装直升机有劲使不上。然而,谁也不能保证未来不再爆发大规模的正规战争,武装直升机仍有可能大有作为。
    首先,武装直升机是夺取低空、超低空制空权的“杀手锏”。从过去的一些战例来看,夺取低空、超低空制空权十分重要,一些外国军事专家认为:“在未来战场上,失去‘一树之高’的空中优势,就无法赢得战斗胜利。”武装直升机活动在100米以下,对夺取低空和超低空制空权有着绝对的优势,这是无人机和固定翼飞机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为争夺低空、超低空制空权,共出动2600余架直升机,数量超过了固定翼飞机,其中被称为“低空杀手”的AH-64“阿帕奇”就有274架,占美国陆军此类直升机总数的45%。可以预见,在未来战场上,先进的武装直升机将与固定翼飞机和无人飞机相互取“长”补“短”、密切配合,使夺取制空权的斗争更加激烈。
    其次,武装直升机是机动作战的最佳战斗载体。武装直升机以其更快的飞行速度、更好的机动性能、先进的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突出的贴地飞行能力和全天候对地、对空作战能力,集步兵战斗车、装甲输送车、坦克、火炮和飞行器的优点于一身,成为陆战场上的最佳战斗载体。它的出现,使陆战思想和作战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不论是空地一体战还是机动作战,武装直升机都可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机动的火力与兵力,这是无人机和其它固定翼飞机无法取代的。
    1991年“沙漠军刀”行动伊始,美军就以300多架直升机将2个空中突击营快速输送到伊军纵深,开辟了一个前进基地;同时,另一部分直升机搭载先头部队,采取“蛙跳”战术继续前进,像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插伊拉克腹地幼发拉底河谷,切断了伊军29个师、数十万大军的退路,使之陷入被歼的境地。
    最后,武装直升机是坦克、装甲车的天敌。武装直升机在反坦克、反装甲任务中有着独特的作用,这些是当前的无人机所无法比拟的。海湾战争中,武装直升机在对地攻击作战中,与A-10对地攻击机密切配合,前者在距前沿100千米以内,后者在100千米以外,前者在100米高度以下,后者在100米以上,组成一张远、近、高、低结合的空对地火力网,使伊军共损失了3700辆坦克。美军一个AH-64武装直升机营,在攻击伊军一个坦克师时,仅用50分钟就摧毁了伊军坦克和装甲车84辆、火炮8门、汽车38辆。整个战争期间,美军的AH-64武装直升机共飞行了18700多小时,任务完成率超过90%,只有1架被伊军击落。
    无人机的路还很长
    美军宣布中止“科曼奇”研制计划,转而把钱投向无人机,无疑是看到了无人机在未来非对称性的反恐战争中的潜能。从理论上讲,无人机是一种理想的飞行器,可以用来执行侦察监视、评估战场毁伤甚至打击任务,且军方不必担心出现人员伤亡。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人机仍有许多弱点和不足,而且,目前无人机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其在战场上完全替代有人驾驶的飞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目前无人机还有诸多软肋。美国的“捕食者”无人机成名于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但是,“捕食者”无人机的侦察探测性能还存在无法克服的先天不足。一是对气象条件要求非常高,只能在较好的天气环境下执行任务,并且要求在云层下工作,否则对目标的探测准确度将严重降低;如遇气候恶劣,在刮风、雨雪或大雾等情况下,“捕食者”无人机就不能正常起飞,而且在执行任务时,如遭遇侧风速度超过17节时,其飞行安全系数将无法保证。二是“捕食者”无人机对目标的识别能力十分有限,有关数据表明,它识别轮式目标(如汽车)或履带式目标(如坦克)的准确率只有21%,而分清哪种坦克是伊拉克的、哪种坦克为美国的准确率仅为5%。
    其次,无人机有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依赖于庞大的地面支援系统。无人机的飞行方式包括程序控制、有线控制和无线电遥控3种。目前像美国的“捕食者”等先进的无人机均采用程序控制的方式飞行。通常程控无人机在起飞前,需要由地面控制人员将预定的飞行航线、正常工作程序和应急程序等存入无人机的程序控制装置内,并由地面控制人员遥控其起飞。起飞后,再由程序控制装置通过自动驾驶仪操纵无人机按预定航线飞行。目前程控无人机遭遇到的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是,无人机与地面控制系统基本上都是“一对一”的控制,即一架无人机就需要有一套地面站和一批操作人员“伺候”。用来支援一架无人机运行的地面相关设备和人员甚至比有人飞机还要庞杂。这造成了很大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浪费,也成为制约无人机在战场上成批大规模应用的“瓶颈。”
    为了使无人机获得在未来战场上的作战优势,研究人员必须开发出一种技术,实现地面站与无人机之间“一对多”的控制,用较少的地面站和操作员控制更多的飞行器,使无人机的利用更加有效。因此,无人机要走的路还很长。但随着航空技术和军事科学的进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无人机与有人的武装直升机在战场上互相搭配、协同作战倒是很有可能。中国武直10与阿帕奇不分伯仲武直10与阿帕奇不分伯仲西方认为中国新型武直-10与阿帕奇各有优劣


资料图:网络流传的中国武直-10型攻击直升机


武直10直升机是中国正自主研制的先进武装直升机,性能据称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中国陆航部队的“轻骑兵”直-11是一种轻型多用途直升机。整体布局采用直升机常规模式,为主旋翼加尾桨布局。该机可乘员6人,最大起飞重量2.2吨。装有一台国产WZ-8D型涡轴发动机。直-11设计时尽可能地扩大了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减轻了机体重量。直-11军用型可作为运输直升机使用,或安装少量的机枪、火箭发射器、导弹等进行火力支援。更有效的方案是仿效法国的双发型AS355“超松鼠”武装直升机,研制直-11的双发动机型号,从而提高载重能力,加装先进观瞄装置和少量武器。不过,出于载重的限制,直-11不太合适作为专用的武装直升机。因此作为“轻骑兵”的直-11在直接作战时担任侦察、监视的任务较为适宜,可发挥自身灵活、隐蔽的特点,潜伏、游动在前线,发现目标时立即呼唤本方重型武器发起攻击。与美军OH-58侦察直升机相比,直-11的速度、爬升率、升限、航程和载重量性能都全面占优。中国重型武装直升机引人注目与直-11相比,中国自主生产的专用武装直升机一直是西方媒体关注的重点。


资料图:国产直11直升机在国外试飞直-10就是中国正在发展的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其在中国陆航部队中的角色与“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美军中的角色相当。因此,关于直-10进展一直是西方媒体十分关注的。英国的《简氏防务周刊》报道称,“中国的直-10型武装直升机计划正在取得稳步进展”。据称这种第三代双座武装直升机,从设计的尺寸和性能上看,这种武装直升机与欧洲的“虎”式、南非的“茶隼”以及意大利的A-129型武装直升机非常相似。而对于直-10的基本火力,不少海外媒体认为,解放军已经正在着手发展相应的武器系统。英国“今日中国防务”网站认为,直-10将配备一门30毫米口径机关炮,一对挂载武器的短机翼可以携带反坦克导弹和其它武器。现成的武器系统包括:“红箭-9”,“红箭-8”,新一代的天燕(TY)-90空对空导弹。另有消息称,中国为直-10专门研制了“红箭-10”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与美军的AGM-114型“地狱火”反坦克导弹相似。一些海外评论称,作为世界一流的中型武装直升机,直-10武器性能、电子装备可能略逊于美军“阿帕奇”之类的重轻武装直升机,但机动性和空战性能可能更胜一筹。其综合性能完全可与“阿帕奇”相媲美。


网络流传的中国武直-10直升机,武直-10今后将采用自主研制的直升机发动机  

世界各国武装直升机图片欣赏









mi-24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