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驯兽师作者车祸:名军排座次,旌旗别样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0:06:29
最近军委又在裁军,不知道这一轮后还能有多少英雄部队能幸存下来,不管是幸存的还是裁减的,都是我们解放军的精华,都是战争年代涌现无数烈士和英雄,战功彪炳的部队。我写下此文,纪念那些牺牲的烈士,纪念那些伟大的英雄,纪念我们英雄的部队!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未必准确,请大家指正。另外文中所提只涉及解放战争,不包括各部队建国后的功勋,虽然包括49年的战绩,但因为只谈及各野战军主要部队,为了方便,仍然统一称纵队。这个系列主要是回忆一下整个解放军的军史,并就各部队进行简单的点评,至于排名,纯粹是在各部队中作个比较,没其他的意思,后面的未必就比前面的差,不管谁强谁弱,功劳总是属于我们强大的人民解放军的!
  
  这是我将这个系列进行加工后重新推出的作品,既丰富了一点军史,又加入了许多部队近年来的人事编制的变化(这是我原来怕泄密没有说的,现在在网上都有公开,所以我加以转载应该就不算是泄密了)。请大家评价。

名军排座次之西北野战军

一:1纵(1军)。1纵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第1集团军,今天的对台一线部队在解放战争时的表现究竟如何呢?老实说,在西北野战军这个战斗力相对最薄弱的系列里,1纵的表现可以说是还不错,尤其主力358旅,为西野三大主力旅之一,其中的硬骨头6连更是大家所熟悉的。这支部队从历史看,前身为红2军团,拥有两个红军团,这在全军的师中还不多见的,而且这两个团基本一直很完整,不象其他13个老团(指刚改编为八路军的15个团)都是散的很,这与晋绥根据地一直很小发展扩军有限有关,倒是因祸得福啊。从战绩看,358旅一直是西野头号主力旅,我觉得358旅单论战斗力未必强于新4旅,但是表现却是西野最好的一个旅。从青化砭到瓦子街,358旅都是头功,而且西野的诉苦也是其714团发明的,这件事给彭总的印象之深害的两个红军团都争了半天也没当上天下第一团(当年老彭是有点独出心裁,呵呵)。因为这些,49年1纵稳居西野第一,天下第一军的位置哪个纵队也抢不走排在第一(虽然番号也是第一)。1军在西野排第一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建国后1军和3军合编为重装军,入朝作战,表现倒一般。后来驻防河南开封达17年,本是武汉军区最弱的一个军(不算17军),同军区的15军,43军和54军哪个战功都比1军强,弄不好85年1军就要喀嚓(不好说,但1师肯定能保留),可谁知道75年20军看在同为一纵兄弟的份上够义气帮了1军一把。在浙江20军闹的民怨沸腾,当时主持军委工作的老邓出了个高招,来个两军换防,这可救了一个1纵又害了一个1纵。75年换防浙江后真是江南山清水秀不一样,把1军滋养的很滋润,整天看美女想必很养眼,所以训练成绩也好,到85年一跃成为南京军区头号主力,活活把中野常胜军12军气的跳海(所以12军现在还年年搞海训呢,其实是跳出瘾了,倒是吓的鬼子九州很紧张)。再加上又是24个集团军中唯一西野的独苗,又捞了个甲种军的好处。同时两山轮战期间1军又表现良好,1团的“硬6连”又成了两受军委表彰的连,于是越活越好。 98年抗洪回来就换装机械化,1师成为全军第一个两栖机械化师(我掐指一算,驻扎海边和附近的陆军师旅共21个,1师弄了个第一),俨然对台第一梯队,老实说,1军应该感谢老李和小陈的,不是这两个宝贝整天大放阕词,满嘴喷粪,1军还不会这么舒服,我相信1军将士一定会以“活捉”的方式来感谢这二位的大力帮助的。从人事上看,现在军方1军系统不少,如傅全友,陈炳德等,在军方势力强大。1军85年增编了原60军的181师(大名鼎鼎的皮旅),变成6师1旅的巨无霸,但是98年裁军不仅181师变成了武警,连2师也没保住,也成了武警,而且3师也缩编为3旅。据说原来要搞3师的,但因为老师长的面子就变成朝中无人的2师了。

关于1军的训练,据说是“管理垮垮的,训练嗷嗷的”,这样就足够台军喝一壶的了。现在的裁军没听说1军有什么动静,应该是没什么变化。值得一提的是解放军各师中驻扎位置最好的我认为就是1师了(我要参军一定去1师,爽啊,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嘿嘿),不愧为“第一师”,就是好,估计1师的那些兵们整天鼻血是流不住的,让全军其他师旅尤其是61师,52旅,67旅这些部队的兵直嫉妒没办法。 
关于1军的训练,据说是“管理垮垮的,训练嗷嗷的”,这样就足够台军喝一壶的了。现在的裁军没听说1军有什么动静,应该是没什么变化。值得一提的是解放军各师中驻扎位置最好的我认为就是1师了(我要参军一定去1师,爽啊,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嘿嘿),不愧为“第一师”,就是好,估计1师的那些兵们整天鼻血是流不住的,让全军其他师旅尤其是61师,52旅,67旅这些部队的兵直嫉妒没办法。

从部队历史和编成看,新编第4旅是陕甘宁边区鬼子投降后最早存在的旅,不象其他部队都基本是抗战胜利后后调的,新4旅一直是御林军,扮演着今天38军的角色,换垃圾部队来老毛晚上能睡的着吗?新4旅为原来的陈庚386旅的两个主力团组成。主力771团为原来的386旅主力团,是八路军早期的整建制的12个红军团之一,战斗力极强,一对一绝对强于120师的几个团。另一个16团虽然为抗战后组建的团队,却依然是386旅的主力团,战斗力和名气都不次于老资格的红军团771和772团,这两个团据说都是抗战时期老彭从陈庚那里硬要去的,搞得386旅上上下下恨死他了(抗战初期的三个主力团只剩下一个 772团还撑起了王牌13军的架子)。可见整个新4旅的战斗力之强堪称西野之冠。 教导旅是原来教导一、二旅的合编,是黄永胜的心头肉,挺进东北人去了,老部队却被留下了。教导旅至少有两个红军团,还有很多红军连,而且据说红5军团的唯一余脉就在教导旅。这个部队屡立战功,参加了西野几乎全部战斗,只有屯子集一次麦城,还是野司的失误造成的。别的不说,光首战金朋湾以伤亡600多歼灭5000多敌人就值得称赞,难怪在撤出延安前,老毛专门接见这个部队(其他几个旅怎么没这个荣耀?)。所以老彭对这个部队感情很深。西府战役教导旅被围时老彭亲自指挥突围,当身边参谋劝他先撤退时他说:教导旅是个老部队,有许多红军连,战斗力强,是个好部队,他怎么忍心丢下他们先撤呢?

我觉得老彭这个人对部队一向很客观,打的好的部队他绝对喜欢(后来38军是典型,4军被他骂过后在后来表现出色,他也评价的很高),相信教导旅值得他这么牵肠挂肚,战斗力强绝对是主要原因。两个旅综合成一个6纵,是王牌的集合啊,从金盆湾教导旅打出1:9的伤亡比例开始,一直到西府,哪仗少了教导旅或者新4旅的影子。我们把6纵和另一支老资格红军部队王震的2纵做个比较就可以看出6纵的战斗力了。

先是出三边打合水,2纵人丢大了,可6纵打援这两旅却击退了马家援军还占领了环县,形成鲜明对比。打沙家店,6纵不仅穿插成功,还主动出击,全歼123旅。反观2纵,在合水,榆林都够丢人的,在瓦子街又行动迟缓,要不是358旅主动占领本该2纵守卫的阵地,29军就飞了。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个在西府堵住了本该4纵把守的口子。其两个主力旅(独6旅不算),359旅是有名的不会打仗,无论西北的还是东北的,这不是我臆造的,对军史熟悉的朋友都知道。而独立4旅,我也只发现其单独攻下永丰值得一写,怎么也不能和6纵的两个旅比的。 所以这两个旅在老彭心中是绝对主力。到了改编为6军,又是公认的一野主力军。正是6纵的出色表现,在49年5月,西野当时的5个军,仅仅都是摆出一种吓唬人的姿势,哪个也没有大的战斗任务的。可老彭惟独指定6军进西安,可见这是对6军两年来出色表现的最高奖赏(类似于北平检阅的41军),连1军都没捞到这个好处。在兰州战役时老彭一共点了几个团做主攻团,6军17师50团就是一个。

兰州战役一共6个军参战,5个负责南面山上的主攻(3军负责黄河铁桥),我原来以为南山那几个阵地什么狗娃山,沈家岭等地位是平等的,最近才在资料上发现原来只有磨盘岭是主阵地,其他都是辅助阵地,因此磨盘岭被称谓“兰州之钥”,砸开这个的任务又是6军的,怎么不给其他部队?答案是不言自明的。我想将6纵排第二是比较公正的。

建国后6军番号撤消,军部改编为西北军区空军,我有长辈是兰空的,算起来应该是和6军有缘了。其第16师(教导旅)整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5师 ,第17师 (新4旅)整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6师 ,第18师改编为公安军第4师。 但是17师的49团(771团)一个营和50团(16团)两个营组成了今天的新疆军区第4师的12团。所以6军虽然不在了,精华却还在今天解放军的序列里,让人欣慰!不过可惜的是去年原来在新疆军区装备最好的4师居然不是最新换装机械化的师,可能因为离边境不是最近的缘故吧,今天6军的这个后裔面对的是阿三那个活太监的野心,相信军委应该会重视吧! 三:4纵(4军)。4纵在西野一样以军史长久和善打硬仗著称。从军史来说,红军连最多的就是警3旅7团了(就是今天的11师32团),9个步兵连8个红军连,数量居全军之冠,就是资格最老的叶挺独立团在这方面也只有佩服的份。而且建国初期的新11师(老30、31和32团)三个团全部是红军团,这个在全军也只有98年后的36师可以媲美。从战功说,4纵一样战功显赫,我记得4纵唯一的失误就是在西府战役中掩护侧翼时早早撤退导致教导旅和野司差点被马家军包了饺子,结果导致王世泰差点被老彭骂死。不管怎么说,这只能算是失误,而不是失利。

在后来的扶眉战役和兰州战役,4纵可是将功补过了。扶眉简直就是4军一个军就打的胡宗南没脾气。而兰州战役,为了打下沈家岭,4纵头号主力团31团大半伤亡,连年轻的团长王学礼都牺牲在阵地上,全团1000多人到王团长牺牲时也就剩一百来人了,可马家军就是反攻不动。一个团打成这样也可以与武装党卫队帝国师的领袖团(2000多人剩35人,苏军就是没办法)媲美了吧。壮哉,光荣的4纵! 我想除了辉煌历史之外,赫赫战功也是11师仍能保留到今天的原因之一吧? 4纵排第三,当之无愧!52年,4军番号撤消,10师30团和11师合编为新11师,原33团打散编入31和32团,使11师下属达3个红军团,而11师本身也是个红军师,这些为当时全军唯一。69年重排番号不知道军委怎么想的,直接把30团改叫33团不就省事了,可军委偏偏命令三个团番号全变,原30,31和32团分别改称31,32和33团,麻烦不麻烦啊!

今天的11师在新疆军区资历最老,这个师又驻扎首府乌鲁木齐(这个就不保密了,相信新疆朋友都知道的),本来应该是新疆军区的第一师的,可据说现在11师各方面根本不怎么样,远不如同军区的4师和6师,所以98年喀嚓了一个红军团33团(丢人啊,保持了40多年一师三红军团的地位没了,最搞笑的是同年也是因为裁军,36师变成了一师三个红军团,两个部队还正好一东一西都在陇海兰新线上,不知道11师心里怎么想,好在11师至今还是红军师,这在经过03年裁军后的我军更是凤毛棱角,有的红军师就不在了,如139师),可能军委借裁军之机也警告一下11师振作起来不要忘记老传统吧。 四:3纵(3军)。3纵在西野打仗不少,可我翻遍西野战史,最有名的还是兰州战役7师夺取黄河铁桥(尽管如此,敌人也还是跑了不少,包括小马)。3纵和前几个纵队相比,闪光点有两个,一是出了个大将司令员(这在全军也是少之又少,还有中野4纵),二是与1纵合编为重装军。今天的第3旅就是昔日3纵的种子,出了个有名的总参谋长傅全友,有趣的是其子现在就在3旅当旅长,父子出身一个部队也是传奇了吧,当然这是后话。从整个历史看,3纵和前三者比起来缺乏特别辉煌的战果,历史也不行,所以排第四应该很合适。关于3军就不多谈了,解放后该说的全归1军了。只是我一直认为作为强强结合,当时让1,6军合编而让3军去新疆更合适,没办法,可能许光达在老彭心里脸大吧!这里我要多谈一下一野的兵团编制。一野是最怀旧的野战军,和二野一样,山头主义严重,表现就在各兵团司令就喜欢自己的老部队,非要爪子伸的多长,搞的老彭为难的不知道该怎么分,不得不询问廖汉生。最后搞个不伦不类的1,2,7军一家,3,4,6军一家,直接1、2、3军1兵团,4、6、7军2兵团不行吗?向人家三野学学! 五:2纵(2军)。本来2纵的知名度应该在西野6个纵队中排第一。连外行都知道359旅开垦南泥湾,何况2纵还出了个西野最大的官----国家副主席王震。可惜,这样的部队却只能排第五。从军史来看,2纵的359旅可是红6军团的后代,光上将出了就好几个,包括大名鼎鼎的肖克、王震、陈伯均等。可惜,历史是历史,军功是军功。不客气的说,红军底子的部队在解放战争中表现最差的莫过于359旅的部队了。东北的那部分要不是后来的黑山阻击战翻了身,可能50年就不在了,更别说活到现在,这我在后面的东野要详细说。留在西北的这部分,在解放战争中也很一般,翻遍了也没发现什么骄人的战绩(如果挺进新疆不算的话),败仗倒不少,前面与6军的比较中我已经详细说了。真是用某个大人物的话说叫:“开荒开的不会打仗,拿锄把不会拿枪把了!”也不和79年人家164师学习学习!

!也许有人要提南下支队,可南下支队我除了看见几千人长途转战损失近半外,没看出有什么值得庆贺的。不要提什么为后来中野跃进大别山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事我在后面的中野还要详细说。总之,2纵综合各方面看排第五很公正。不过2纵也有值得庆幸的事,就是在今天的解放军序列里仍然保留自己的种子,而且现在还是新疆军区对印的主力师4师,了解军队的朋友一定知道这不是359旅而是独4旅的番号。可能王将军也觉得359旅实在不争气,干脆继续干老本行开荒得了,于是5师变成了今天的农一师(69年5师重建,但和20军一样派性闹的太厉害,所以85年喀嚓了)。

不过一点不留也对不起堂堂红6军团呀,于是4师就成了全军最杂的师(和54军成为全军最杂的军有点相似),10团是原来的老4师,11团是老5师,12团是老17师,倒是新疆挺进兵团的缩影了,不过据说4师现在10团撤消了。本来4师是新疆军区乃至整个西北装备最好的主力师(坦克团和38军一样装备88式坦克),盖过了老对手11师,可不知道去年怎么最靠近边境的6师异军突起,成为新疆军区乃至整个西北第一个机械化师(可能是装甲师)了,不仅4师没赶上,连61师也没弄上,不知道军委怎么考虑的,不知道人家阿三心脏不好啊,万一把蛙姐怕一那个老猴子吓死怎么办! 六:7纵(7军)。西野7纵真的没什么说,在西北的土地上时间还不如在其他地方时间多,先在山西和阎军捉迷藏,7纵在太原争夺战中攻下了牛驼寨,倒是个了不起的攻坚战.然后在西北的土地上留个影,在天水看看风景就跟18兵团一起南下了,不知道冲着四川大米还是川妹子去的,呵呵!不管着怎么说是比扎根新疆的同野战军兄弟强,虽然他们最后吃上湘妹子了,呵呵!所以排第六相信是没争议的。7军唯一的闪光点是出了个上将军长彭绍辉,后来的副总参谋长,被称为“将军教育家”!有意思的是这可是个上将独臂军长,全军就两个,还有1军军长贺炳炎,全跑1兵团物以类聚了。本来建立兵团制后全军不担任兵团职务的上将军长就不多,1兵团就冒两个,不知道是不是王震舍不得给官,呵呵!再来个独臂,全军都没的比,再加上师级的余秋里,不知道怎么回事全跑1兵团热闹去了。缺胳膊少腿的一野还特多,远远超过兄弟野战军,不象兄弟野战军要么活着要么死的。7军是彻底没有了,20和21师改编为炮兵训练基地,19师改编的空16师98年也改编为空军训练基地了。 七:19军(军长刘金轩中将)。19军没有纵队番号,看军番号应该是二野的,可一野从人丁稀薄一下子变的兵强马壮,番号不够用了,老彭又老子天下第一,用你个番号有何不可,于是19军就变一野的了。不过二野刘邓更精,你拿我一个军的番号,我就拿你一个半兵团(18兵团加7军),看谁划的来,最后还是老彭这老粗亏,呵呵!(我演义的,别当真)19军也够杂的,下辖55师和57师(为什么不是56师我没闹明白,难道能预测出10军29师未来会填这个空还是学习空军小弟弟)。

55师的来头很大,前身是陈庚的4纵12旅,陈庚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编制最大的纵队,高峰时多达5个旅4万多人,所以加强陕南军区时毫不犹豫的就把12旅给送人情了(不象抗战调771团和16团时哭着喊着不愿意给,给了还记仇到解放后)。为什么是嫡系12旅而不是外来户22旅我一直不明白,我认为有两个解释:一是12旅战斗力强于22旅而弱于10,11和13旅,既不伤筋骨又不至于陕南搞不起来没法向军委交差。二是刘金轩本人好抬杠,尤其爱抬陈庚的杠,陈庚最爱说笑话,说完刘总是要抬一句,时间长了陈庚很不爽,于是趁这个机会给外调出去算是变相给小鞋吧。我估计可能兼而有之吧。

57师前身是孔从周的38军。我一直找38军渡河后的下落,原来最后给弄那儿去了,害的老孔又不能降级当师长,最后不得不再跑到更杂牌的58军当军长。总之都是陈庚兵团的兵。不过陈庚是挺亏,抗战时给老彭揩了一次大油,到解放战争时又被老彭瓜分点浮财去,总之老彭就盯上他了,万金油原来也不好当的,难怪陈庚一见到老彭就紧张,原来是怕老彭老敲竹扛要兵要将,呵呵!本来我觉得19军战斗力应该强于7军的,可不管怎么说19军一来是地方部队,一直没归到野战军里,而且对付的一直也是地方部队,兵力也不足,全军不到2万人,放7军前面不太象话。二来7军不管怎么说军头也是上将啊,所以19军就当老七吧。19军我一直奇怪的就是长期存在直到85年才撤消番号,这就足够气死6军和4军的了,更可气的是55师和56师现在都还在呢,而且缩编为旅后花落一家了,都在47军,弄的139旅好象外来户一样处于绝对少数。尤其怪异的是一个杂牌军居然现在还出了个掌实权的军委副主席,活活把一大堆王牌军出身的将领管于手下,怪啊!哪位当兵想去55旅的,快报名啊! 八:第8纵队(8军)。著名歌手姚吉吉中将的8军就纯粹是西野的摆设了,可能8军兵的面老彭都没见过,更没指挥过,纯粹是一独立大队,而且8军也一直在绥蒙对付傅军,保卫内蒙古自治区,在军事上跟西野也没任何关系,这个军的独立性是西野名义上的16个军中最大的。老彭估计也是干瞪眼没办法。

九:9军。9军是起义部队改编的,改编没几天就改建设兵团刨地了,肯定是老九啦,要不是我们汉族兄弟,我还想让9军排最后呢。这样的部队裁军把喀嚓还喀嚓谁啊!

十:5军。5军是西野乃至全军最特殊的军,因为其主体是民族军,即使东野的朝鲜师也只是师的水平没有独立成军,何况这个5军的前身还干过分裂祖国的事呢。5军我对其一直不感冒,因为切不说民族军在三边做的那些事,直到60年代5军出身的领导人还跑了一堆出去,可裁军后5军居然好保留有部队,而且不是我军改编为主的15师,而是民族军出身的13师(还是14师)的一些连队(现在可能在6师),真不知道军委怎么想的。
名军排座次之中原野战军  一:6纵(12军)。中野的部队可以说是各个都不错,要想挑第一还真不容易,但我还是选择了6纵(12军)。从历史看,6纵底子是红25军75师一部,其中的16旅46团是红军团,但是属于杂牌红军团,比起1、3、4纵是差远了,1纵拥有模范红5团和红12团,3纵拥有百将团和朱德警卫团,4纵拥有红93师,都是老牌红军部队。可以说中野四大主力属6纵资历最浅,所以46年巨野战役前王近山才会说“其他都是主力,我们6纵最年轻,让我们去牺牲拼消耗”的话。但是谁知道6纵竟然一步一步的打成了主力,战斗力(起码是勇猛)居中野之冠。
  
  须知解放军的五个6纵除68军不是很厉害外其他四个都不是善鸟,基本都以勇猛善战著称,虽然纵队番号都是6纵,都比较靠后,但12军又和6军、24军和43军不同。其他三个军番号靠后却不代表部队年轻。6军纵队番号靠后可两个主力旅却都是老部队甚至是陕甘宁资格最老的部队,所以番号靠后(乍看挺矛盾,因为除6纵外其他纵队都是贺龙在山西编好才派过黄河的),战斗力却很强。24军纵队番号靠后是因为山东八路军和新四军合编造成的,而且2旅和6师又合编,改成6纵也方便,战斗力可不是第六,而是老虎军,连对整74师这种部队都敢记仇。43军则更可怕,底子最老无人能比,排6纵是因为辽东早早就把3、4纵番号给占了,林总那会又不象后来不介意5纵这个番号,再加上7旅单独抽出来和7师合编,战斗力可是牛的不行。 12军就不一样了,是实实在在的最新的部队,本应该当小弟弟的部队。可就是这样的新部队却硬是凭一股猛劲成为“中野常胜军”(这可不是我封的),这就不简单了。6纵究竟是如何由新部队变成中野第一号虎军(起码我认为是)的,我认为就在于那种精神,勇猛往前不怕死的精神。6纵的这种精神我最佩服,全纵队上起司令员王近山王疯子,下到普通战士,口头禅都是“烧铺草”,全纵队一到打仗就嗷嗷的,有股疯劲,而到了战场上这种疯劲却是敌人最畏惧的,以至于连南京国防部都承认6纵为“匪之主力纵队”。

之所以选6纵第一就在于这种精神,当然解放军都有这种精神,不然不可能以弱胜强,连霉菌都害怕,但各野战军都有自己的代表,也就是表现最明显的部队,如1军,20军、27军、38军和43军等,中野表现最明显的就是12军,老6纵。选6纵第一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认为中野最关键的一仗是6纵打出来的。哪一仗?47年跃进大别山的强渡汝河。若不是6纵18旅(旅长就是百战将星之一的肖永银少将)在敌人已经占领河对岸渡口的情况下从吴绍周的85师手中硬是又重新夺下这个大雷岗渡口,16旅(旅长就是后来的27军军长尤太忠少将,许世友的铁杆,他倒是与王牌军有缘)又拼命掩护了侧翼,中野12万大军将全军覆没,起码野战军司令部包括刘邓要被端掉,跃进大别山将成为笑话,32年后的改革开放就更不可能了。

当时这两个旅都不满员啊,各少一个团,而且还是疲惫之军,居然能强渡一条河并从敌人手里抢回桥头堡还撵了敌人20里远,连旅长都亲自带头拼刺刀(华野战斗激烈超过中野,师长也牺牲不少,但是师长亲自要拼刺刀的场面还没有过),真是当之无愧的勇者!可以说,没有6纵打好这一仗,就没有整个中野。所以当时刘伯承司令员才会将那句众所周知的名言送给6纵:狭路相逢勇者胜!6纵的闪光点当然不止这些,从首战兰封告捷缴获坦克11辆开始,继克杞县,接着参加定陶战役,主攻大杨湖,全歼守敌第59团,为取得战役全胜奠定基础。后参加巨野、鄄南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出现了闻名全军刘帅评价国军一个师也不换的战斗英雄王克勤:第52团第1连班长王克勤,作战勇敢,创造性地发挥了战斗互助作用,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守住了阵地,成为全军闻名的战斗英雄。延安《解放日报》1946年12月以《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为题发表社论,在全军推广王克勤思想互助、体力互助、技术互助的带兵经验。1947年1月,晋冀鲁豫解放区《人民日报》先后发表《第六纵队执行群众路线和古田会议精神的成就》、《向六纵学习》两篇社论。一个纵队连着如此宣传,全军唯一吧? 以及后来的滑县战役,豫北战役(连王近山都差点挂了可见6纵多拼命),定陶战役,血战六营集、羊山集的战斗,可谓出色表现(可惜王克勤就是当时牺牲的),在后来的襄樊战役中6纵更是独当一面,可见刘邓的信任。淮海战役作为南线核心在阻止黄维突围(尤其是110师起义那次)是立了头功的,何况后来还吃掉了18军最有名的老虎团和威武团(和华野一起),虽然最后歼敌人数不是最多的,也足以称赞。

这里有个疑问,电影《大决战》上110师起义前夜去指挥部见刘邓的纵队领导人究竟是哪个,从台词看不是王近山,也不象,估计也不是肖永银,难道是政委杜义德?49年改编成12军,号称“中野常胜军”,在整个中野都是狂的不得了的角色,威风八面的不仅盖过了太行老大哥11军,连王牌13军比之也要稍逊风骚。这样一支部队相信排第一是没说的。建国后,12军撤消36师番号,调入中野虎师31师,上朝鲜又热闹了一翻,在上甘岭让霉菌闻风丧胆。可惜15军会抢功,秦基伟会赖帐,用12军的部队给自己写功劳簿,否则说不定今天还有个空降12军呢!回国后,12军归属南京军区,先是驻扎金华,后来又调苏北淮阴,再调安徽蚌埠,一个军区内几次换防区倒也少见。最后与济南军区68军闹矛盾闹的替南京军区争了口气,不仅把68军赶出了防区自己占了下来,还把原来归济南军区的徐连地区给重新划归南京军区管辖,从南京军区看,12军可是功劳不小啊,难怪许世友喜欢这个部队。

69年重排番号,31师改称36师,逐渐成为12军头号主力师。这里我要多句嘴。就是老12军的三个师究竟哪个是第一主力师是中野乃至全军最难分的。刘邓曾经有份报告对中野各部队有介绍,其中说16旅有个红军团,战斗力最强。我个人斗胆推翻这个结论,原因是从那份报告中刘邓太看中红军团。如在他们看来1纵1旅和2旅是最强的,可实际上20旅却是该纵最能打的部队,表现远好于1旅和2旅。尤其2旅,失误不断,在浍河阻击黄维时因为失误连红12团都差点全军覆没。所以刘邓的报告不能完全作为判断的凭证。

17旅,倒有个襄阳团,可我最看不好的也是这个旅,因为除了襄阳主攻外17旅在整个12军战史都没有什么闪光之处,而襄阳之战除了绕山攻城在战术上值得称道外本身并没有什么难度,康泽当时靠的都是什么部队啊。当时6纵担心白崇僖增援把最强的部队用来阻援了。后来裁军时王近山与其说是想保留35师不如说是想保留103团这个12军唯一荣誉团。我还是最喜欢18旅,因为从6纵成军开始18旅基本上各战都是6纵的主攻旅,无论在内线作战还是外线挺进(这可不是平常行军可以主力居中,挺进大别山的紧急性决定开路的必然是第一主力,就象长征时的红4团,否则换个菜旅汝河就全军完蛋了),可以说6纵的战史18旅谱写了大半。
许多人反对的意见莫过于后来36师最先撤消番号,我觉得当初可能是这么回事:34师有红军团,不能撤,而且可能刘邓印象也不错,35师有个荣誉团,撤了也说不过去,而36师老师长那时又已经高升副军长,无论从平衡角度还是做姿态,肖都会同意撤消36师的,何况36师的主力团106团还保留下来与34师102团对调了呢。所以我认为12军的头号主力师应该是老36师,当然后来则是新36师。

85年裁军12军作为中野常胜军,邓主席的老部队当然不会波及,但是不幸的是老对手20军走了,又来个更横的1军,虽然战功一般却是西野独苗,不然12军肯定稳居南京军区头把交椅的。85年改编为集团军,调入原60军大名鼎鼎的“临汾旅”179师(也是南京军区有名的甲种师,对外表演部队),成为5师两旅制,比1军也“瘦”不到那里去,可不几年,179师缩编为名副其实的“临汾旅”,35师改编为江苏省预备役步兵35师,34师也缩编为旅,只有36师还风光依旧,并且由于调入原100团(就是发明大比武的那个12军唯一嫡系红军团),使36师成为全军唯一的一师三个红军团(原来保持了几十年记录的11师正好同时给喀嚓了一个红军团,巧合的很),又有个快速反应的传说,使的36师一下子名气直追天下第一师,而且36师也确实有地理位置之便,每年全师都要拉到海边锻炼身体练游泳,俨然对台第二师的味道。结果离台湾太远,台湾人还没什么感觉,附近的鬼子倒吓的半死,把吹上天的第7装假师一个劲西调,估计就是给36师吓的,没看到小犬蠢一狼至今脑袋上的狼毛还竖着落不下来吗? 可惜36师一师三红军团的记录才保持五年,去年就缩编为旅了,一下子一个红军团都没有了,真不知道军委怎么想的,一家伙就喀嚓了三个红军团,还都是大名鼎鼎的大牌红军团,真是晕头了(11师又该心中窃喜了)!今天的12军是典型的轻型军,只是不知道装甲2师是否也缩编了,不然就怪异了。从人事看,12军也是名将辈出啊。第一任司令员就不说了,第二任是全军大名鼎鼎的王疯子,连毛泽东都说他疯的有水平,搞的全军都跟着疯,一下子就疯成了王牌军(是否该建议全国所有精神病人都集中起来搞一支特殊的军队专对付鬼子?),可惜最后疯子难过美人关,白白抛弃了大好前途。

下面三个师长也很争气:34师师长的尤太忠后来是27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35师师长李德生后来是12军军长,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副主席;36师师长肖永银是南京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协助许世友掌握南京军区大权达数十年,让丁盛硬是做个光杆司令没脾气。总的看,12军是忠军,所以12军出身的将领也基本都是对人民对党忠心耿耿的。12军历经百战,靠一股疯劲保存至今,不愧为“中野常胜军”! 二:4纵(13军,14军)。许多朋友对我把12军排中野第一非常的不满,因为他们认为排第一的应是13军(除此之外我还没遇到有提名第二个军的)。我在这里解释一下我的个人见解。12军我欣赏的理由前面已经说了,为什么我不选13军呢?原因只有一个:我觉得13军的辉煌更多的可以说是陈庚将军个人的辉煌,可以说整个13军都被陈庚将军的光环笼罩了,以至于13军军史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硬仗恶仗或者体现部队特点的东西(相对其他部队而言的),所有的仗打的都好象很轻松,敌人仿佛在陈大将的谈笑中就灰飞烟灭了,整个13军战史简直就是陈庚大将的个人英雄史(这可不象华野和东野,粟林的指挥天才是公认的,可两大野战军的战斗力也是公认的)。

当然无可否认的是4纵在双堆集最后歼灭12兵团的战斗表现的是比6纵强(前面没的比,各有各的亮点),可因为南线是黄维可能趁总攻时突围的方向,而且南线部队前面在黄维突围战中伤亡很大,所以当时野司的布置是由东集团的4、9纵先对敌人发动总攻,到核心阵地时再将重心转到南线接着总攻。可谁知道12兵团基本东集团一捶就不行了,何况南线又还有华野7纵(在华野不行可战斗力总的来说还是比残破的中野6纵强的),中野6纵的战果怎么可能很强呢,就象洛阳战役中野4纵一样也抢不过华野3纵一样,而且不管怎么说12兵团最强的老虎团和威武团都是6纵和华野一起吃掉的,足以抵消4纵歼敌数字上的优势了吧。很多时候我们看一个部队不能单纯的看战果的,还要客观分析实际情况。 四野公认战斗力最强可战果却不是最多的,华野4纵淮海歼敌最多,可大家还是认为不如9纵能打。所以我觉得中野4纵应该排第二。中野4纵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具体说来就这么几点:一、出了个大将司令员,这个全军只有两个,可许光达除了留过学外其他都不能和陈庚比的。陈庚是解放军中传奇色彩最重的将领,早期就在“黄埔三杰”位居第二,救过一个后来恨不能活捉的人的命,早期在上海搞特科扮什么象什么,还是有名的万金油,除了林彪外没听说谁不喜欢他(网上有人说刘帅不喜欢他,不知道有证据没),还是有名的搞笑专家(这个像我,呵呵),后来又办了个今天在中国仍然遍地是踪影却又好象那里也不存在的意义深远的哈军工。所有这一切都是别人基本没有的。这么个活宝就足足直接领导13军及其前身长达十几年。

二、编制最大,别的解放军纵队都基本是三师(旅)制,有的还可怜巴巴的只有两个,可4纵好,先是强占了个13旅的番号(反正没有5纵,不怕有人不乐意),后来又把原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8纵(60军)的主力22旅给强要来不还了,害的60军长期只有两个旅,最后整编后最前面的178师居然是最垃圾的一个师。4纵编制高峰期达到5个旅四万多人,真是不仅是解放军中最大的纵队,而且大的离谱,一个顶俩!三、4纵和别的纵队不一样49年基本都只整编为一个军,4纵是给拆成了两个军(19军虽然是4纵12旅为主干组成的,4纵其实是一个纵队3个军的,是全军唯一,但19军49年后一直归西北军区指挥,所以我就放一野了),即13军和14军,足以让其他纵队羡慕要死了。这也就罢了,让其他纵队最羡慕的是4纵这两个军至今还保留着,一个是公认的王牌军,威慑阿三不敢轻举妄动;一个是有名的“丛林猛虎”,收拾老司令的学生毫不手软,打的他们屁股啪啪响直叫娘。 从历史看,4纵应该有至少两个红军团才对,当年的386旅771和772团哪个不是能征善战之师,可后来硬被眼红的老彭强撬一个去,而且还不珍惜,建国初就喀嚓了。害的4纵只剩下772团一个宝贝了,自然倍加珍惜。772团(俗称老二团)也不愧是大牌红军团,绝对争气,到解放战争时也不过番号改称28团,却将整个4纵的架子撑了起来,战斗力一直是4纵第一,以至于洛阳城从华野身上找脸面从上到下都想起这个团。这个团现在也是13集团军乃至整个成都军区唯一的红军团,痛心的是却不再被珍惜。

现在再看看4纵解放战争中的表现。4纵(13军)的闪光点全在50年前,先是上党搞掉史泽波,让阉军从此不敢打太岳纵队的主意,转而一心一意的对徐帅的那点部队下手(谁知道还是打不过,谁让他们是全中国最垃圾的军队呢)。再是独立歼灭“天下第一旅”,号称胡军的第一王牌,刚开打就被轻松吃掉,不知道是4纵牛还是胡军太垃圾,反正心疼的胡宗南这个陈大将一期同窗宁愿用未婚老婆换,如果可以的话。47年全军8万多人强渡黄河,逼近潼关,又吓得胡草包一身冷汗,这才发现原来4纵魅力比西野大多了,吸引的胡军纷纷回关中。 接着免费带着整三师李铁军武装旅游豫西山区后才歼灭,人道待遇到极点,连国际人权组织都不得不佩服。再后来强攻洛阳,生擒邱行湘,只是有点小丢人,洛阳营没争到手,不过华野确实船坚炮利,主攻的又是全军闻名的攻坚老虎,所以也不怪4纵,只能怪邱小虎(碰上华野3纵这个真正老虎,邱行湘敢不改叫小虎吗)不该在4纵方向设防。

作为补偿,淮海大战4纵可捡了个大便宜,同野战军的主力都实力大减,1纵阻击黄维就损失惨重,2纵本来实力就不行,又被调去打阻击了,3纵刚攻打过宿县,疲惫的很,还一直负责次要方向,6纵光阻击黄维的四个师突围就使出了吃奶的劲,力量耗差不多了,结果老天要把立头功的机会让给4纵真是拦都拦不住。一个总攻下来斩获惊人。(怪了,淮海战役两大野战军歼敌最多的都是4纵,看来不愧是“4”纵啊,真是国军名副其实的死神啊)

49年,4纵整编为13军和14军,同归4兵团,其中13军主力是原来的10旅和13旅,14军主力是原来的11旅和22旅,陈庚倒是很会平衡战斗力啊。渡江后解放两广,云南,两军功劳多的简直没法数,不爽的就是老蒋一人而已。建国后,13军和14军基本都原地踏步驻地只在西南范围内做过小范围的调整,也都没入朝作战,不用说和当时越南一直在被法军和霉菌大爽有关。13军先是驻防云南,后来54军北调后移防四川,一直到现在就没动过。新时期作为刘邓大军的主力,13军自然沾光多多,85年同军区的50军撤消后主力149师(师长就是前段时间炒的很热的王西欣,据说现已任13集团军参谋长)转归13军,同时39师改编为13集团军装甲旅。1996年38师改编为武警机动师。现在13军就剩两个步兵师,即37师和149师。
奇怪的是拥有红军团的37师现在地位远不如外来户149师,虽然149师在对印和对越战争都表现出色。149师不仅在13军,就是在整个成都军区都是最受重视的第一主力师,据说《突出重围》中的A师原型就是149师,而C师原型就是38师,幸亏不是37师,不过就这样37师也一定很郁闷了,真的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啊,不知道陈庚大将在九泉之下会不会和杨勇上将打嘴仗!

14军,原本在4兵团的老二,从进云南后至今五十多年就没挪过窝(指省内),在全军是很少见的,我算算也就还有个31军也是这样。本来14军是默默无闻的,能在建国初期的裁军潮中保留我觉得应该谢谢法军的。但是谁知道14军一叫就惊人,和平数十年后却还能把老首长的学生揍的哭爹喊娘,一下子博得了“丛林猛虎”的美名,吓的安南人听到14军就小便失禁,同时也在85年的百万大裁军中保住了自己的位置。今天14军的头号主力师还是当年的11旅,即40师,这点比兄弟13军强。另外一个师就是原17军49师,后来的11军31师(新),这个师在越南前线也打的很好,所以盖过了原来的22旅41师被保留了下来,而41师却可怜巴巴的成了武警。从人事看,14军的军长廖锡龙在主政成都军区若干年后总算熬到了军委,可见14军的人气还不错。最近的裁军13军没听说有什么事,14军的炮兵师缩编为旅了,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动静不,大家翘首等着看吧。 三:3纵(11军)。最近在舰船上看见友人把11军评价为杂牌军,真不知道这个家伙怎么想的,11军要是杂牌军那中野大部分部队就是杂牌中的杂牌了。怎么看,11军都是中野主力军啊。从领导人看,3纵司令陈锡联绝对是大名鼎鼎的虎将,人称“军中赵子龙”(谁能说说这个外号怎么来的,我不知道,据说他年轻时很帅?),一个37年的团长能变成后来的385旅旅长,解放战争主力纵队的司令,官拜上将,绝对是打出来的,别忘了这可不是老毛嫡系115师。从阳明堡开始,陈锡联一战成名,从此不可收拾,战功彪炳,建国后长期为老毛信任,作为四方面军的将领,能盖过大部分一方面军出身的,老实说,除许世友和他我还没发现第三个。67年武汉军区司令要是他,所谓兵变绝对吹不出来。后来长期掌握北京军区军权直到老毛逝世,可见“龙恩浩荡”了!

从部队历史看,3纵和6纵一样是太行山走出来的,是6纵的老大哥,而且老部队就是385旅的精华都在这个部队。385旅的两个老团,769团和770团,当年是许世友、王建安带出来的四方面军第一主力(我觉得4军是四方面军最能打的部队,超过李先念的31军即386旅)红4军的10师和12师,可惜的是张才千任团长的770团长期留守陕甘宁,最后白白糟蹋在中原突围中,是八路军最老的14个团中唯一没有留下任何余脉的部队,要是在太行就将又是一个王牌军啊,真令人扼腕叹息! 而385旅的独苗769团则不愧主力的声誉,“百将团”的名气,成为3纵乃至整个中野最能打的团(我个人感觉31师强过37师,769团强过772团,当然抗战时772团战绩确实多),这是3纵的第一个红军团。3纵第二个红军团是八路军总部白送的,人称“朱德警卫团”,名气也不比“百将团”低多少。这两个团就撑起了3纵的架子,尤其两个红军团所在的7旅,被刘邓称为“战斗力极强”,我认为两大红军团所在的7旅应该是中野战斗力最强的旅,后来上甘岭证明31师的战斗力确实极强。

从战史看,和4纵长期在豫西晋南独当一面不同,3纵则和6纵一样参加了刘邓大军的几乎全部战役,战功显赫,被誉为“老虎纵队“。在3纵战史上最有名的是三个战役,也是刘邓大军相当关键的三个战役。第一个是喋血羊山,在羊山集为了消灭国军战斗力相当强的整编66师,3纵将士和2纵一起前仆后继,伤亡惨重但是却最终吃掉了这个硬骨头,从而延缓了全军在鲁西南的困难局面。第二个战役是在大别山的高山铺战役,3纵全歼国军整5*师(不记得了,呵呵),从而成为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转折点,极大鼓舞了全军的士气,给当时实际已经陷入困境的全军以希望。同时也吓的老白慌手慌脚的向老蒋要兵要将(最终大别山国军达到33个旅,3纵该居首功,虽然这个首功让3纵弟兄很不爽,呵呵),使国军将士能更多的到大别山进行战时旅游,开发了当地的旅游资源,为当地经济做出了贡献。

3纵打的最关键也是最漂亮一仗是抢占宿县。宿县是津浦路的重要枢纽,城高兵多,可3纵在9纵配合下一夜就喀嚓搞定了,从而实现了淮海战役中的关门打狗,可谓意义深远,否则华野不可能最终能吃掉老杜三个兵团的几乎全部。要是当时3纵战斗力不行,打宿县就拖不决大家想象一下会如何,历史将改写。 3纵的这个温柔一枪还吓的刚过宿县和快到宿县的16兵团和12兵团一个护着屁股一个捂着头的狂叫“侥幸”,延长了一两个月生命。可见3纵是随着刘邓的脚步指哪儿打哪儿,素来在关键时刻被作为主力来使用,一直到淮海战役最后双堆集生擒黄维。

49年3纵改编为11军,与兄弟12军一起追着四川的国军屁股一路猛踹,一直挺进大西南,最后解放重庆,作为西南第一重镇的重庆入城式是11军搞的,可见11军在刘邓心中的地位了(同年41军在北平、6军在西安、43军在广州、60军在成都还搞过大规模的入城式,都是各自的主力啊,上海南京好象没有)。

建国后,11军番号很快撤消(我觉得可惜),但三个师都保留下来了,主力31师编入亲兄弟12军,后来入朝为15军的功劳簿重重的写了一笔,同时也让霉菌狠狠龇牙咧嘴了一番,回国后 69年改番号为36师,至今在12军内,现为12集团军36旅(可惜了两个红军团,呜呜)。32师调归堂兄弟16军,也参加了朝战,69年该称48师,98年缩编为旅,在这次裁军前也还在16集团军编制内,不知道现在如何。33师调归陌生人26军,69年改称76师,现为山东省预备役步兵76师。

后来11军于69年重建,属于昆明军区,将原来的17军49师拿来作为31师,又重建了32师和33师。可惜新11军还是没挺过85年。85年裁军后,新31师归14集团军,现还在,32师现为云南省预备役步兵32师,33师撤消。从人事看,我觉得严格说老廖应该算11军的人,所以部队虽然不在了,人还在啊,而且官还不小呢,算是对英雄11军的安慰吧,哈哈! 四:1纵(16军、18军)。一般各野战军1纵都是老部队,甚至基本是第一,起码也是前三,中野不行,怪异啊,可能1、2、3、4各纵队都基本是同时建立的,称“第一纵队”并不代表最老最强吧!1纵的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1纵,头头是杨得志上将,本来1纵按中央的意思是要挺进东北的,可后来不去了,不去就不去吧,到河北部队回来了,可头头给老聂扣下了,刘邓无奈,只能对这种挖人方式(哪里是挖,压根就是明抢,今天的NBA和各国足球俱乐部可以效仿,呵呵)表示默默愤慨!

最有意思的因为和华北有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关系,弄的华北很被动,例如华北一兵团始终沿用晋冀鲁豫野战军的番号,所以才会部队不多却能冒出全军唯一的14纵、15纵这样的天文数字(一野绝对只能仰视,偶尔可以梦见,呵呵),东北70万野战军也没这么夸张(林总入关后肯定后悔没把独立师全编成纵队,不然至少可到18纵,华野也肯定后悔没把鲁纵、勃纵和胶东部队编成数字纵队,不然可以到16纵呢)。而晋察冀野战军则长期不设1纵,让人怎么感觉都好象中野1纵是他们借给中野用的,不知道刘邓心里什么感受,要是我肯定很不爽的。以至于弄的最后堂堂华北野战军1纵(66军)居然是全野战军第N个建立的纵队,而且长期是地方部队(足以让其他几个1纵嘴巴合不拢),在华北只是二流,连前五名(63军,67军,64军,60军,65军)都排不进,这在五大野战军是绝无仅有的。 杨得志留下了,刘邓心说看你们穷,人才少,不和你们计较,我们人才多着呢,杨勇上。于是老的晋冀鲁豫1、7纵就合编为中野1纵了(我倒觉得再提拔一个纵队司令还搞两个纵队好,不知道刘邓怎么想的),老聂倒是帮了杨勇的忙,否则5兵团他肯定是副司令。不过杨勇本人我很佩服,从军事素养来说虽然在上将中也就中等偏上,但是光是对蒙哥马利露了一手就值得现在的高级将领们学习。老蒙蒂怎么会得出那个至今让我们解放军和全国人民自豪的结论的(不要和中国军队在地面作战,这是军事禁条),除了观看了当时解放军大比武的成果外,杨勇上将的枪法也是另一半原因啊,试问现在那些大腹便便的高级将领们还有几个行?这个与军事素养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却代表了一支军队的精神面貌,试问连五六十岁的高级军官都能做到的惊人成绩有什么理由怀疑二十岁的普通士兵做不到呢!(我姨夫那个老四野做高干几十年身上却始终保持军人风范,而且非常正直,很象“石光荣”,80年代时就连警卫员从军区拿个普通窗帘给他家安上都被臭骂一顿还了回去,可这样的人却被命令提前离休,最后郁郁而终,他要是文化再高一点,人不那么直,现在就不好说了。现在的军队,哼哼,人事方面我是不太信任)而且从文革看,杨勇上将也是比较正直的,当初向另一个上将开炮三杨可是主力啊,呵呵! 1、7纵两军一合并不大紧,也大的吓人,虽然3旅和21旅都打散并入其他旅了,还是达到4个旅,即使不如4纵夸张,也不简单了,和其他纵队比起来一样巨无霸。而且这么一来没有任何红军底子的7纵一下子冒出两个红军团来,而且都是大牌,都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个是苏区就大名鼎鼎的“模范红5团”,战斗力很棒,以至于湘江一战湘军唯一没有一个一个检验尸体的(俘虏活的有赏)就是红5团的阵地,因为他们不认为经过那么激烈的战斗后(连团政委都牺牲了,不然也是一个上将)还能有活人剩下来,连红4团都没享受这种“待遇”,当时番号1旅1团。

另外一个是老彭的老部下,红3军团战斗力最强的红4师的12团。大名鼎鼎的红3军团第一师的战斗力有多强介绍一下其他两个团就可以看出来。红4师三个团各个不孬种,红10团就是今天整个解放军中最狂的38军334团,红11团是华野3纵的第一主力团8师23团,整个攻坚老虎的架子就是23团给扛起来的,王麓水,王吉文都是这个团出来的,一个23团(前身只是686团2营而已)就弄的陈庚的772团整团都很没面子。可见红12团的战斗力也绝对不差,结果前些年张震去红12团视察时写下“平江起义团”,搞的38军的334团很不爽还没办法。当时的番号是2旅4团。拥有这么两个宝贝的1纵按理战斗力应该不弱的,何况原7纵的20旅也是以打硬仗著称的,19旅旅长吴大明更是刘邓爱将。结果呢,1纵在解放战争中可谓跟随刘邓转战大半个中国,可翻开二野战史,1纵值得我们称道的战役并不多,没留下什么很为史学界称颂的经典战役。可以说有点随大溜,通俗的说,就是仗都打了,可功劳都是别人的。 在我的大脑里淮海前还记得的1纵功劳就是鄄城战役创造的一个纵队歼敌1个旅的记录(可能我记忆力不佳还有忘记了,哈),后来就默默无闻一直到淮海浍河阻击12兵团了。而且很讽刺啊,整个解放战争1纵表现最好的不是拥有红军团的1旅和2旅,而是没有红军底子的20旅。20旅为原7纵第一主力,尤其19旅旅长吴大明牺牲后20旅更加突出,以至于中野转出大别山时为坚持大别山1纵干脆丢掉了19旅(谁知道19旅后来下落?并入湖北军区了吗?),但是刚并到1纵时吸引杨勇眼球的显然是红军部队,连刘邓的报告也认为1、2旅比20旅强。可谁知道1纵的仗20旅一仗比一仗好,尤其是阻击黄维,在2旅严重失误的情况下20旅居然能想到坐船顺流而下堵住口子,而且阵地几天岿然不动,12兵团牙都崩掉了几颗还硬是啃不动。一下子打出了20旅的威风,也打出了旅长吴忠的名气,为他后来的飞黄腾达打下了基础,最后连老毛都夸奖他“吴忠有忠”。

今天149师气的37师要撞山不能说和当初浍河一战没有关系。这个也能算是1纵的漂亮仗了,但是综合看,1纵不如6纵勇,不如4纵巧,还不如3纵狠,所以只能排第四。可以说这是一支英雄中的一般的部队,简单平凡到49年王疯子不服杨勇当正职兵团司令,资历是没得比,一方面军的师政委赶上四方面军的军长了,唯一的理由就是比战功,和6纵的显赫勇猛比起来,1纵显得太平淡了,包括后来到朝鲜,还是没听说16军有什么惊人之举。 49年1纵拆成两个军,1旅和2旅组成16军,20旅单独组成18军。这里我要抨击二野和一野一样山头主义严重,典型在各兵团划分上。3兵团显然基本是太行出来的(11军和12军),加上冀南出来的10军。4兵团则是太岳的天下,15军虽是太行子弟兵,但一直在陈庚手下打仗,早同化了。5兵团则典型的冀鲁豫的天下了,3个军全是。4兵团一直是陈庚兵团,有情可原。而5兵团就夸张了,1纵不是军番号排第一的10军而是16军,只是为了迁就老首长带老部队,太夸张了,全军只有二野一家(华北虽然类似,但人家三个兵团是整编前就划好的),真应该向三野学学。

渡江后5兵团全在国军屁股后面撵狗,虽然兵团奉命经营贵州,但16军和18军却一直撵到四川,以至于18军从此不归建。建国后,16军撤消48师调入11军32师入朝作战,58年归国后一直驻扎东北至今。值得一提的是16军出了个“花花军长”尹先炳,全军为了女人丢掉前程的军长只有三个,一个是二野兄弟12军军长王近山,另一个就是31军军长周志坚。可他还不如那两个,人家都是中将,而尹却只是个大校。他们三个显然不如45军的那一对军长政委“聪明”,女人照玩,前程不误,因为人家只是包个“二奶”什么的,没休妻,可这三个因为做了“陈世美”就全倒霉了。站在今天的度当时是处理太重,人家都是自由恋爱,又不是强奸。可看当时的入城后美女多了男同胞们普遍蠢蠢欲动的环境下处理个别人对抵制和延缓那种不良风气是有利的。85年,由于有个外来户68军垫背所以裁军没波及,而且怎么也有两个红军团保驾护航,因为16军战绩在整个沈阳军区是数一数二的,当然是倒着数。 16军改编为集团军后又是好运连连。99年47师改编为吉林省预备役步兵47师(红12团139团转归46师),98年48师缩编为旅,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为什么说16军好运连连呢,首先是人事上,这个后面谈。其次,98年裁军沈阳军区要裁掉一个集团军,军区居然在考虑64军和40军选一个而不是16军,64军的红13团前身可是百色起义的红7军啊,老邓嫡系的嫡系,而40军更是东野主力的旋风纵队,战绩远非16军可比,真不知道当时军区怎么想的,我琢磨还是人事的缘故。

好,如果98年喀嚓64军还是大家意料之中的话(原因居然是为了保留第一机械化师190师,这个是当时谁也想不到的,都从战绩和部队名气推测会裁64军而已),那么去年裁军前大家一致认为会裁16军保留23军,因为23军的战绩和名气都赶上几个16军了,而且23军也有个有名的老虎红军团,结果16军居然还活着的消息传出后全国有军迷的地方都是一地眼镜片(眼镜厂倒大赚了一笔,肯定巴不得裁军),最夸张的是如果不是运输力量不足的话,我们就要拥有和霉菌一样的姐妹空降军了而且我们连番号都连着,比霉菌还强。所以说16军运气好呢,能战胜几轮强大的对手保留下来,除了红军团的面子外,运气是唯二能解释的因素了(不是唯一,还有关系因素)。裁军后的16军传说编入了23军的69师和67旅,具体如何还不清楚。 再看人事,16军这些年人气非常旺,军方16军出身的高级将领一大堆,可惜我都记不住了,就记得两个,一个是南京军区前政委方祖歧上将,另一个就是现在的总政治部主任徐才厚上将。大家想想,能徐主任一上台就裁他的老部队吗?23军就哭粟总怎么现在不健在吧,所有喜欢23军的兄弟们一起哭,包括我。

再看看1纵另一分支18军。18军也很运气,因为原定入藏的10军不行,于是好运降落在18军身上,不然不仅18军肯定会在裁军中喀嚓,现在的149师估计也不会存在。但是当时18军将士可不会觉得这是好事,因为西藏,呵呵,旅游还值得去,长期驻扎,不是为了祖国,内地人谁愿意啊!(我一个大学兄弟,毕业时哭着喊着要去援藏,我用坦克都没拉住,可才去半年就辞职回来了,宁愿失业也不干了,理由是命更要紧,可见西藏多可怕)可因为在西藏扎根,62年又把阿三揍的至今提我们天朝上国的名字就朝拜,所以主力52师(藏独分子和阿三闻风丧胆的藏字419部队)赢得了当时主持军委工作的林彪赞扬(据说他赞扬过的部队全军就两个,还有一个127师),于69年与当时驻扎四川的50军149师番号驻地调换(全军唯一,是够怪异的,谁知道当时是谁的宝贝脑袋想出来的这个天才创意,不会是林总吧,他的祖宗好苦),估计那帮倒霉的老149师兄弟在心里肯定把出这主意的人和52师全师人的所有祖宗都问候了一遍,呵呵,因为他们至今还在青藏高原受苦受难呢!

149师入川后79年教训小霸又表现出色,于是一跃成为成都军区头号主力师,85年50军撤消后转归13集团军,把13军的老底子37师挤兑的除了跳江没脾气,让广州军区同样情况的163师羡慕的要命,恨不能早点把火撒到台湾人身上!今天的149师可牛了,不仅是成都军区的头号王牌师,还有个快速反应的好名声(全军传说快反的师有好几个,149师是公认的一个),前些日子又借着央视宣传师长王西欣火了一把,看来人气只会越来越旺。谁能想到当年刘邓大军的中上现在一北一南都这么牛呢?这充分说明了一点:在军队,平凡不代表什么好事,但是有关系绝对是好事,再平凡又何妨,平凡的1纵有强大的关系就不再平凡。 五:2纵(10军)。2纵前身是冀南纵队,是中原野战军早期建立的几个纵队中唯一没有任何红军底子的部队,不知道战斗力差是否与这个有关,反正2纵确实是中野几个主力纵队中最“渣”的一个。五大野战军的2纵可谓各有千秋。一野2纵底子很老,打仗不行。三野2纵也一样底子很老,打仗却一般。也许21军应该还不错的,但是三野实在人才济济,使21军很不突出。四野2纵倒是五个2纵中最牛的,就是在全军也是排前三的王牌军。华北2纵在全军还可以,国外战争打的比国内好,在华北是绝对的第二主力。丢人的就是一野和二野的2纵,全是第五名。2纵历史不如人,可现实表现也不争气。2纵在挺进大别山以前唯一打的有名的一仗就是“喋血羊山”,和3纵一起吃掉了整编66师,但是却也伤亡惨重,5旅基本打残。接着挺进大别山,由于环境困难,部队军纪日渐废弛,2纵5旅正好撞刘邓枪口上,气的邓小平大骂“活土匪”(怪事,2纵在中野有个外号,叫“姑娘纵队”,意思是军纪中野第一,这时可没表现出来啊,看来该改叫“土匪纵队”了,呵呵!)。

倒霉的5旅后来被整旅留在大别山,从此与野战军无缘,不知道根子是否就在这里。转出大别山,可怜的2纵只剩两个旅,人数基本是中野人数最少的主力接着就基本和6纵一起在刘帅领导下做黄维兵团旅游豫西的免费导游,费尽功夫不让黄维回师华东。好容易熬到淮海,可怜的2纵明显已经失宠,被发配去打阻击,吃12兵团这块肥肉的边都没碰到,还不如小弟弟9纵和11纵。战争中打阻击就意味着吃亏,伤亡大,歼敌少还没缴获和俘虏。

所以华野10纵后来才会在济南战役前夕集体闹脾气,华野6纵由于后一阶段被调到南线对付刘李兵团,所以淮海战绩是华野几大王牌军中最少的。而在中野这种“幸运奖”就让2纵给中了,2纵还只能眼巴巴的没脾气。打阻击还打不好,顶不住,又把华野6纵给拉下水,害的华野6纵这个大牌在淮海战役中很没面子,憋了满肚子火在心里的全军两万多将士肯定集体问候了2纵的祖宗,当然李刘兵团的祖宗肯定更惨。部队失宠,当然也连累当头的,49年,2纵改编为10军,老司令陈再道怎么也是一员虎将,楞是3个兵团里连把副交椅都没排上,被调河南军区当土皇帝去了。还好后来东山再起,当上了武汉军区司令,可文革时又被诬陷上倒霉的“七二零”兵变,还好老毛还信任他,否则就不好说了。 10军隶属3兵团,番号最前却明显是兵团最垫底的部队,和11军、12军两大王牌为伍注定10军在后来的战斗中基本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基本都在白跑腿,相信全军将士的马拉松成绩提高是唯一收获了。没办法,和16军一样,10军在《二野战史》这部戏剧里表演的也是主角中的配角,也就是舞台上扮演什么大树电线竿子的那种,一向默默无闻,而且确切来说,还不如16军,16军可能还能扮演仆人什么的,偶尔有句台词,所以10军排后面也是正常的。

2纵在中野有个外号,叫“姑娘纵队”(这么损的外号谁起的?),意思是军纪中野第一,当然还有个言外之意就是打仗软绵绵的(我觉得好多泼妇太妹WT什么的打架或出口成“脏”一点不软绵绵啊,看来妇女是解放过头了!放在现代2纵该中野最猛了,呵呵!)。我觉得作为一个部队,在当时妇女普遍淑女(我喜欢)的年代赢得这样的外号实在不是什么值得庆贺的事,军队嘛,宁愿象东野那样军纪差点,只要能打胜仗,野战军嘛,该野还得野!可10军正好相反,所以我估计原来安排10军去西藏可能就考虑到那儿没什么大仗,搞好军民团结却很重要。我记得我还看到过一篇文章说当年最先解放重庆的是10军,可刘邓硬让10军撤出,入城式让11军搞。现在想起来刘邓不太可能干这种胡宗南式的“蠢事”,但从这传闻可见10军的地位了。 不过10军部队也并非无耀人之处,可惜那是在52年的上甘岭,在10军喀嚓以后。10军建国初就喀嚓了,从此没重建过,不过各师却基本保留下来了。28师调归23兵团即后来的69军,69年番号改称205师,85年69军撤消后转隶28集团军,1998年28集团军撤消后缩编为旅转归内蒙古军区,据说这次裁军给喀嚓了。我感觉28师是“扫帚星”,跟哪个部队哪个部队就撤消番号,从10军到69军再28军,几个军最后全给喀嚓了,最后没有可以喀嚓的了(总不能裁掉省军区吧),于是只好喀嚓自己了(65集团军一定一边擦汗一边暗说侥幸)。

主力29师1951年改归第15军,在上甘岭打出了10军部队的威风,不仅出了个闻名全军的英雄邱少云,而且还冒出个创个人歼敌记录的胡修道,一个人干掉敌人280多,值得全军学习啊(假如我军今天还能每人都能达到,杀光日本猪美国狗也就百万大军足矣!)。可惜10军已经不在了,29师功劳写多少,15军就照单收多少(连12军的功劳都敢抢,何况名义上还归自己的区区29师),秦基伟笑了。29师为15军扬名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可最后15军却利用完了就把29师一脚踢开,典型的过河拆桥!

1961年29师改为武汉军区独立师,1967年归新建的第17军建制,1969年改为第49师 1973年第17军撤销,再归武汉军区,1976年并入第19军56师,1985年19军撤消后转归47集团军,98年缩编为旅。一个师的隶属反复变化这么多,估计全军也就29师一个没第二个了,虽然命运多桀但却笑到了最后,至今还在解放军的序列里。30师改编为海军航空兵部队,后来1969年重建,1985年改为内蒙古军区第30旅,1999年改为陆军预备役步兵30师。今天看来2纵也就剩56旅这个独苗了,不过能熬过这次裁军还能保留下来实在不容易,看来比起很多王牌部队(如44军),2纵还是可以值得骄傲的。 六:9纵(15军)。可能有些“千岁军”的拥护者要扔板砖了,你丫先别急。从历史看,9纵和3、6纵一样都是太行子弟兵(怪了,全是三的倍数,正好各加三),本来应该和3兵团亲的,可9纵成立时刘邓主力包括3、6纵早跑远了,9纵这个小弟弟暗骂那两个亲哥哥不够意气,只好和眼面前的堂兄4纵混了,虽然是堂兄,可毕竟还是亲戚,何况还很壮很能打脑子也灵活,能罩的住小兄弟。9纵底子很薄弱,基本都是新部队,只是在26旅76团里有一个红3连,可这已经足以保证这个团成为9纵第一团了。

9纵的头儿是秦基伟,这家伙可很有意思,自从红军时期在电话上闹过笑话后就对什么新事物都感兴趣,总要研究研究,包括抗战时学自行车,要在美国搞不好又一个爱迪生呢!不过当初解放战争时他可不出名,即使到49年也不过是二野一个二流军的军长而已。要不是朝鲜战争美国鬼子拉一把,秦基伟还不知道后来会怎么样呢。可他的运气就是好啊,本来二流部队的15军上甘岭一战成名,同时也造就了秦基伟的辉煌前程。回国后,60年成为昆明军区司令,是当时全军最年轻的大军区司令。而他最辉煌的时候莫过于改革后了。作为老邓的亲信担任北京军区司令,84年的阅兵总指挥一下子全国家喻户晓(我记得当年我看阅兵时还心说这老头谁啊),88年又成为少有的55年中将晋升上将中的一个(还有个张校长),一直干到90年退休。

从战绩看,9纵是典型的4纵小兄弟,从成立起就一直跟着4纵混,由于陈庚的出色,连王牌4纵的战功都不明显,9纵就更可以想象了,好象只在郑州战役露了点小脸。一直到淮海围歼黄维,9纵才跟在4纵屁股后面吃个饱(把大哥3纵二哥6纵可馋坏了)。 49年9纵改编为15军,又在4兵团排最后,不仅不如13军,连14军(人家可也是4纵嫡系啊)都可以骑在15军头上。所以15军的功绩可以想象是少的可怜,好象只混了个中野渡江第一军,以至于建国后就差点成为公安军。15军正满眼垂泪哀叹自己命不好时,关键时刻,“好心”的山姆大叔出现了,说你们中国至今还没有空降军多可怜啊,我们都有两个师了,我推荐15军,保证能打。军委心说这老家伙该不会果子狸吃多了吧,非典到脑子里去了。山姆大叔为了证实自己永远“正确”,霉菌在52年的金化攻势中着实卖力的脱掉裤子让15军狠踹了一顿屁股(以至于霉菌今天一听到15军的名字就恨自己为什么不比普通人少长个器官)。虽然说这功劳真正能归15军自己的只有50%(不算29师只能是25%),可毕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全军2万多人基本都搭进去了,还出了个全军仅有的两个天大英雄之一的黄继光,于是军委最后还是接受了山姆大叔的“肢体建议”,在61年的建立空降军的时候选择了15军,以至于15军由原来的二流军一下子变成了“千岁军”(谁知道这是谁起的?),从此迈进了王牌军的行列,牛的不行,今天还是台湾人关注的第一对象,暗恋程度甚至超过了1军。

但是15军也许后来在建国后很威风,不过在解放战争时期,9纵就是一直属于中野二流部队,一直在打配合战,一直是助攻的位置,一直是小弟弟。所以说还是只能排第六。建国后,43师撤消,调入10军29师,61年调出,后来又编入最早的伞兵部队空降1旅(现在的43师),一直至今。说来很讽刺,当年的15军最牛的是拥有红3连的44师,一直是15军头号主力师,但是由于在上甘岭时秦基伟判断失误,在霉菌主攻方向上配备的是二流的45师,使的45师在上甘岭中异军突起,再加上出现了特等英雄黄继光,从而使45师一下子取代44师成为15军的头号主力师。昔日的主力44师今天在15军内居然变成了一个专门训练新兵的训练师了。不过好在44师师长向守志后来官拜南京军区司令,比45师师长崔建功要强的多,总算替44师争回点面子。

今天空降15军一直驻扎华中,是我军爪子可以伸的最远的部队,为了空降15军,军委专门在附近部署了一个运输师,以便保证他们可以随时向邻国元首送去我国人民最真挚的“问候”!全国人民都期待着老李和小陈能开个好头,可以成为世界上第一对收到这种“问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省长”!看在15军将士为了你们整天拼命训练的份上,老李、小陈你们也配合一下吧? 七:11纵(17军)。从历史看,11纵和2纵一样属于新部队,一样的默默无闻,因此在中野这个大牌红军部队多多的情况下必然注定要做二三流部队,要做小弟弟。所以这个部队也和9纵一样在解放战争时就是中野二流部队,一直在打配合战,一直是助攻的位置,而且还不如9纵。9纵起码一直是在配合4纵,在帮自己人。从历史编成看,11纵属于冀鲁豫,是1纵的亲弟弟,可1947年8月,11纵成立时亲哥哥1纵却随刘邓主力去大别山观光去了,而且当时冀鲁豫没有中野任何野战部队,9纵成立时还可以跟着4纵这个堂兄弟混,11纵却成了没人要的孩子。好在有我们华野热心的粟总,不久华野挺进豫皖苏,正式收留了11纵。华野这个邻居虽然和11纵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很乐于助人,于是11纵就跟着华野老大哥打了不少仗,着实开了眼界。

从表现看,在豫东战役中11纵在兄弟部队配合下,主攻涧岗集、陈小楼两地,全歼国民党军新21旅。随后,11纵阻击国民党军援兵黄百韬兵团,激战两昼夜,保证了华东野战军主力全歼区兵团。在淮海战役中,11纵队先是在徐州东南陈桥地区,全歼国军第107军第261师,保证了华野主力能够从容消灭7兵团。淮海战役第二阶段,11纵正式归建中野,在围歼12兵团时,首先攻占敌人核心阵地——双堆集的外围阵地张围子、杨四麻子、杨老五、杨子全等一线,对于保证其它部队围歼双堆集之敌起了重要作用。可见,跟着华野这个邻居混的一年中,11纵的战斗力还是获得很大提高的。

49年,11纵改称17军,归5兵团这个冀鲁豫大家庭。在渡江作战中虽然没打什么打仗,但在追歼国军逃兵时却也小有收获,一直打到福建江西。后来西进大西南却基本剿匪了,因为17军虽然同属冀鲁豫子弟兵,但是毕竟才归建不久,和两个哥哥16军、18军还是很陌生,何况那两个军都是杨司令的嫡系,所以17军没能和其他部队一样挺进到大西南腹地,而是在贵州原地踏步,要论长跑成绩,17军在二野肯定倒数第一,呵呵!52年,17军番号撤消,所属三个师全部撤消,后来重建17军和三个师,但还是连文革都没挺过,只有新49师改称31师现在在14集团军编制内,也算是17军唯一的独苗吧。17军军长是王秉璋中将,后来长期在空军任职,直到副司令员。第一任政委张霖之,后来到地方任职,一直做到煤炭部长,不知道怎么让老毛不喜欢(以至于被点了名),居然在文革初期被红卫兵活活鞭打致死,算是17军的悲剧了。总的看,17军功绩不大,基本都是打的小规模战斗,促进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团结也许是其最大的功劳了,综合看,应该排第七。 八:10纵(58军)。中野内部径渭分明的分为四大快,第一的是太行帮(前身385旅),后来的3兵团,出了11、12和15军三个王牌军,而且由于抗战时刘邓基本也在太行,归他们直接指挥,所以在中野占据老大位置。第二的太岳帮(前身386旅),后来的4兵团,出了王牌13军和14军。由于领导人陈庚的出色能力以及部队的英勇善战,所以虽然不如太行帮有领导照应,却也势力不小,最后连太行帮的15军都倒戈了。第三的是冀鲁豫帮(前身115师一部),后来的5兵团,代表是16军、17军和18军,虽然战斗力一般,却也拥有三个军,还有杨勇这个勇将。最可怜的就是冀南帮(前身129师挺进纵队)了,作为老大的10军自己就不争气,一个兵团番号也争来,不得不跑去3兵团入伙,连累的小弟弟58军连野战军都没挤进去。

10纵就是47年8月在2纵留下部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和9、11纵一样,成立时在野战军内的亲哥哥就已经挺进大别山了,和9、11纵又不一样的是他们都适应力强,很快就找到各自强有力的老大罩着了,10纵一直孤苦伶仃一人流浪。无奈,就借着野战军主力送给养兵员的机会南下大别山,趁机和野战军会合。10纵心说:这下可熬到头了吧,可笑9、11纵还在一个跟着堂兄弟混,一个跟着邻居当跑腿,哪儿比的上自己跟着野战军主力混树大好乘凉啊。谁知道当时刘邓主力虽然损失惨重却还是看不上10纵这个穷小弟,不久10纵就给一脚踢到桐柏山去建立根据地去了,改编为桐柏军区,在全军也就只能在最没人爱的小弟弟12纵身上找平衡了。

49年,桐柏军区改称58军。人民解放军的“5”字辈的大多数都是垃圾军(只有50、54和55军例外),起义部队占了绝对大多数,58军处在这个堆子里自然爽不到那里去。整个58军历史就没什么值得称赞的地方(是不是冀南部队都不行?),唯一的贡献就是剿匪和解放了一些城镇。所以7个月部队番号便撤消了,58军部队今天一个留下的也没有。10纵看来想不排第八都不容易。不过别看10纵不吸引人,纵队领导人可都不简单。司令员王宏坤,第一任385旅旅长(全军不过六个),上将,后来的海军第一副司令员,要不是后来上了林彪的船本该名留青史的。我怀疑王宏坤指挥能力不行,第一任385旅旅长,后来一直做军区工作,385旅很多老部下后来都超过他了。解放战争时混的也不好,先是做6纵司令,可没当多久就让给王近山了,后来又做10纵司令,真是越活越倒退了,不知道他48年和6纵一起打襄阳时心里什么滋味。谁知道什么原因让他这么背?政治委员刘志坚,上将,后来的总政治部副主任,一直让林总很不爽的一个人,10纵倒是典型的军政分家,呵呵。副司令员孔庆德,中将,百战将星,从38军军长到后来的58军军长不知道他心里有何感受,倒是命里该发财之人,呵呵。副政治委员最牛,全国70个军都赶不上的,因为是赵紫阳,后来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要不是15年前犯错误,58军本该是全军最骄傲的部队的。 九:12纵。和19军等部队不同,全军有军番号没有纵队番号的部队很多,但是有纵队番号没有军番号的实在仅此一家,如假包换。12纵前身我没查到,应该是中原军区原来的新四军5师(新四军七个师中最不争气的一个,还不如6师)的部队。47年建立后和10纵一起挺进大别山,后来建立江汉军区,原司令员赵基梅病势后,由张才千接任。张才千也够背的,八路军最老的14个主力团第一任团长之一,只因为老部队770团一直被当作留守兵团,后来又在中原突围中被打散,导致老张也很没出路,到解放战争后期时居然才混个地方军区司令,而其他老团长基本都混到兵团司令一级了,最背的120师那几个也是野战军的军级。还好后来张才千授了中将,解放后官也不小,否则真的没脸见老战友了。不知道为什么,江汉军区在49年居然没有整编为野战军,不知道是否刘邓干脆就把他们忘记了,还是因为那是个令他们伤心的地方,实在不愿意再想起来,还是12纵实在没什么战绩。以至于12纵在解放军54个纵队中创了个唯一的记录,也是不值得称颂的记录。这样的部队能不排最后嘛! 总评价:从历史看,中野为原四方面军大部和一方面军、新四军5师一部演变而成,红军底子十分浓厚,光正牌红军团就6个。从编制看,本来中野最高峰时达13个纵队,加38军实际上相当于14个纵队,可是1纵部分和主力8纵、13、14和15纵都留在原来的晋冀鲁豫军区后来被华北顺理成章的接受过去(可华北才打几个大胜仗啊,不如给中野),10、12纵又变成地方部队(野战军地方化可能是中野特色,全军找不到第二个,只是不知道是谁的主意,嫌野战军多了用不完?),再加上1、7纵合并,使得中野实际上仅1、2、3、4、6、9、11纵共7个纵队,倒也还可以,总兵力仍然可以达到20余万的。

从中野前期战史(45年8月到47年6月)看,表现非常出色,有刘帅这个全军排名前三的著名军事家指挥,再加上中野将士的英勇善战,从上党到鲁西南,全都打的很漂亮(有个别消耗战)。而且中野还有个其他野战军都没有的优势,就是存在一个陈庚兵团。由于陈庚的出色指挥再加上本身实力不弱,使的中野主力可以与陈庚兵团在中原大地打出小配合,在华东大地又与华野打出大配合(这是其他野战军基本都不具备的,东野的南满兵团与华野的山东兵团虽然也表现不错,但是和陈庚兵团比还是要差一点)。本来照这样发展下去,我军在华东中原是非常有为的。从兵力看,最高峰时两大野战军总兵力可以达到55万人左右,绝对不比国军少多少;从将领看,无论刘帅还是粟总,哪个不是有名的军事家,以弱胜强的老手?全军指挥艺术前三名,这里有两个。 从军队素质看,中野华野的将士的单兵素质与协作,武器装备是比东野要差点,可战斗意志和英勇顽强程度绝对不比后来被捧上天的四野差什么。本来照这样发展,我大胆预言,华东可以提前半年解决的,可最后却拖到了49年1月,什么缘故,挺进大别山!一个因为某些原因被吹上天的败笔!80年代中后期,电视开始频繁演出中野战史的影片,如《上党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等,现在想想当时是有用意的。从那时起我开始对挺进大别山有了真正的了解。但是真正开始理解却是我对军史真正开始有所吃透,懂得什么叫战术战略之后。

大概在十来年前吧,从那时起我就对挺进大别山产生了怀疑。我这个系列发表以后,有许多网站都转载了(郁闷的是至今还没有标明作者的,有的甚至写“原创”!),可以说是褒贬不一啊,中间有很多都遭到质疑,如一野的三大主力旅问题,二野应该13军排第一的问题,三野20军排不了那么高、28军偏低,四野38军应该排第一,四野意义说的不足,应该是贡献最大的野战军云云等,这些都是我意料之中的。而有些则纯粹出乎我当初发帖的预见,如2军应该排第二,15军解放战争就很牛(有个家伙就这么说的),挺进大别山意义重大、该歌颂,21军和25军甚至31军都应该排前五,22军很垃圾,七月分兵等等,中间最让我吃惊的就是大别山问题,原来我以为研究军史的都应该看的很清楚,观点基本一致,结果这个居然形成泾渭分明的两派。现在我就来谈谈我对大别山的理解,应该还历史一个公正,不能因为是老毛决策老邓执行的就碰不得。 引到蒋管区,减轻解放区的负担”。当时解放区负担是很重,吃的穿的和民工支前以及战争损失都对解放区经济造成了很大破坏,可还没到支持不下去的地步,否则就不可能一直坚持到解放了。中野离开后,中央又让人数更多的华野外线兵团去填补这个空白,可见减轻解放区负担这个目的恐怕只有山东解放区达到了,而且由于华野主力的离开使山东好多解放区落入敌手,损失其实更大。何况后来中野在大别山战不住脚时给养不还是老解放区送过去的吗?中间还加上了运输费用和战斗损失,解放区人民负担其实是更重了。

站在今天物流学上看,实在是莫大的浪费。而直到我军渡江,也没听说大别山在兵员和经济上对我军有什么帮助。可见,从经济角度看绝对是失败,是不必要的。其次,挺进大别山另一个理由也是主要理由莫过于“哑铃说”,即一把尖刀插进蒋结石的心脏,减轻陕北山东的负担,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我首先解释心脏说,当时我看着地图看了半天也没看出这个大别山是如何成为老蒋心脏的(他的心脏倒够大的,鲸鱼也比不了),你们看看那里离南京和武汉有多远,何况还隔着长江(不会有哪个白痴会相信当时刘邓有渡江南下的本事吧)。有人会说老蒋不是很急吗,最后调那么多部队呢。可你忘记老蒋是战略白痴了,否则他不会光盯着华东而忽视东北了。他急不是因为我军插入了他的心脏而是任何共产党部队靠他统治区这么近(相对其他野战军而言)他都急。 再看看挺进实际效果,一个挺进大别山,中野本身部队光沿途被俘就达8000,再加上损失和留下坚持大别山的相当于4个旅的兵力,最后中野竟然只剩7万人,一直到渡江后才恢复元气。如果上述目的达到也还值得,可偏偏基本没达到。从陕北看,为了吸引胡军北上而不调入中原战场(当然也根据当时西北战场需要),西野北上打榆林,结果失利。形势反而不如以前。沙家店不过是榆林失利的副产品,并非西野本意。山东战场呢?为了掩护中野南下,老毛不顾粟总反对强令华野分兵,造成了华野历史上最惨痛的七月失利,部队减员高达五万多,主力1、4纵几乎失去战斗力。真是减轻两大战场负担的目的不仅没达到,两大战场反倒更倒霉。

那么调动敌人的目的达到了吗?达到一点,堂堂中野只吸引了敌人10个旅回防。(有人很搞笑,专门写文章就此反驳我,证明大别山敌军最终是33个旅,而不是10个旅,还问我懂不懂国军的编制。我不知道他究竟是不懂历史还是不认识汉字,连回防是什么意思都不懂!)这10个旅中野若留在老区再来一个鲁西南战役就能搞定(又有人有意见了,认为当时中野是疲惫之军,没那么大的战斗力,看来他也承认一个鲁西南战役中野吃掉9个半旅国军的事实。可我说让他们立刻就与敌人开战了吗?鲁西南那么大难道还不够他们运动周旋的吗,不够还有附近的华野配合嘛,实在不行还可以去山东和华野会合或者南下去豫皖苏嘛,你以为刘帅是老聂,陈毅啊!)。为了这一次战役就可以吃掉的10个旅让中野损失几万人去千里之外武装游行在军事上值吗?有人说中野当时疲惫之师不能与敌人周旋,而且国军已经包围上来了,奥,运动战打不了,千里跃进倒不累了,而且还很轻松的就突出敌人重围了,什么道理啊!放着中原广大地区不要非要跑到千里之外的大别山看风景,中野又不是北大山鹰社!而且最后中原这块地方军委不还是舍不得,那么这个倒霉的耕耘任务当然就归华野了,害的山东根据地丢了一大半,华野主力却不得不到豫皖苏开辟新根据地,主力几乎全部分散去剿匪发动群众去了(这就给哈林族攻击华野外线兵团47年下半年到48年上半年没有大的战果提供了口实。实际上呢,华野不过在做东野一年前做过的事而已,何况这哪里是粟总和华野愿意的,纯粹是军委的命令罢了)。 当时要是换中野在这里做同样的事呢,不比在大别山事半功倍吗,山东根据地也不会丢!还好山东兵团还争气,不然要是中野在大别山残了,华野的山东根据地再全丢了,整个历史就真要改写了。可见,挺进大别山在军事上也是没有必要的。然后再看战术上,赞成大别山的人还有最后一个理由,就是两大野战军这么一调动,敌人也就跟着动,就出现了战机,两大野战军可以配合作战。你懂军事不,你以为当时我军和现在的38军似的全军机械化啊,达到这个目的用的着跑那么远吗?中野在鲁西南,豫皖苏和豫东机动一样可以达到这个目的,而且效果更好,跑大别山太远了,两大野战军反倒变的遥不可及,持这个意见的人可以在地图上丈量一下距离,在那头放颗原子弹这头都听不见,根本就无法配合。

48年后中野在饱受重创后还是不得不回到豫皖苏,还是要在河南大地机动作战,要是在挺进前就这么想的开,头疼的就该是国军了呀。最后我们再看结果。跃进前中野已经达到一次战役歼灭5万正规军的水平,可出来后呢?一次顶多吃掉2万就不错了,最后豫东打阻击连全军都上都顶不住一个18军,而华野顶5军可就一个10纵2个师啊。结果47年7月后到淮海前华东中原的大仗基本都是华野打的,中野简直成了鸡肋,大仗打不了,小仗没的打,而且打了对局势也帮助不大,甚至连给华野当助手都当不好。而且还害的刘帅跟着名声受损,从挺进大别山后他的军事才能就没得到什么发挥,本来客观的说粟、刘、林三人从战术指挥上说应该是伯仲之间的,可由于在最关键的解放战争中后期缺乏著名的经典战役(刘帅虽强,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他的对手可不是阉军那种垃圾,几万弱兵就能吃的下,这点上运气连徐帅都不如),以至于最后居然被大部分网友称为“军事学家”,而不是军事家。应该说,从表现看,这个称呼还是比较客观的,但对刘帅实力未免不公,谁让他在最关键的时候缺乏实践呢!所以挺进大别山究竟是损失大还是利益大,答案不问自明!幸亏粟裕没有南下,否则华东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解放呢,说不定就要靠东野南下了。 最后再谈谈淮海战役围歼12兵团的斩获问题,这个也是网上争议非常大的。按照官方和老同志的回忆,基本上都说淮海战役华野歼敌43万多,中野歼敌12万多(包括各自所属的地方部队歼敌),明显有水分,中野歼敌数字显然把华野参战部队的战果都算进去了(难怪秦基伟敢鲸吞12军的功劳,这是有老传统的,不过上行下效而已),谁让中野政委是老邓呢,对于这个显然是不能信的。因为淮海实际一共就四仗,中野参加的就是11纵阻击邱李兵团,2纵阻击刘李兵团和围歼12兵团。11纵和2纵这两仗歼敌不会太多,加起来我估计有万人左右,剩下的就是全军一起上对付黄维了,12兵团一共12万中野啃掉11万,照这个算法参战的华野四个纵队在中野打仗时就一直友好观摩了,始终没动手,怎么可能。

我们来具体算算:参加这场战役的中野部队一共约14万人(大家熟悉的12万没包括11纵和地方部队),参加了围歼12兵团的整个过程,而参战的华野四个纵队大概10万人左右,主要参加了后半部分。但是华野部队素质比中野综合要高,毕竟身经百战,尤其技术娴熟的俘虏兵比中野绝对多,而且华野部队装备比中野好不是一个档次。不客气的说当时中野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4、6纵队一对一都未必是华野二流纵队7、13纵的对手。所以10万华野将士的战斗力基本可以算做与14万中野持平,但由于华野到中期才加入,所以双方歼敌应该是6:4的水平,何况根据战后各纵队统计的歼敌数字中野全部歼敌也不过7万多,我认为这个数字是合理的基本正确的。所以淮海战役华野总共歼敌应该在48万人左右。
说了这么多,我要声明我绝对没有贬低中野的意思,我认为中野是解放战争中牺牲最大(虽然很多牺牲是很不值的),走路最多的野战军,对解放战争的贡献非常大。可以说,没有中野,华野也打不了那么多大仗硬仗恶仗,起码打不了那么好。
名军排座次之华东野战军 一:1纵(20军)。和华北、中原野战军比起来,华野的1纵才是真正的第一纵队。从历史看,1纵的前身是红军留在中央苏区的游击队。其1师前身是新四军1师1旅,主力1团是新四军大名鼎鼎的老六团。新四军早期的八个主力团,单数番号的基本都损失在皖南事变了,而双数番号的却基本都成为后来华野的主力团,其中最有名的又是陈粟带到苏南去的老六团。1团绝对是整个新四军的头号主力团(三师的几个老牌红军团我觉得在新四军时期的抗战战绩不如1团),后来又是1纵的头号主力团,战斗力极强,以至于47年1纵其余8个团都以1团当榜样来学习。后来这个团又出了朝鲜战场唯一的两个特级英雄之一杨根思(另外一个是黄继光)。正是1团的英勇使整个1师不仅稳居1纵头号主力师的位置,在整个华野也是头号主力师。
  
  华野主力师我认为一共有6个:58师、65师、69师、70师、79师和82师。其中堪称头号主力师的只有58师和79师。2师前身是新四军6师18旅,历史再往前推则是洋澄湖的新江抗。所以2师历来被称为沙家浜部队。但是新四军6师是整个新四军最弱的,而2师战斗力也是1纵最弱的。3师前身是抗战时活跃在浙江天目山的游击队。3个师在47年合编为华野1纵(皮旅改称独立师归1纵建制,由此可见华野从来不打算将皮旅归自己,否则要是改称10纵30师,我不信老聂还能再厚着脸皮在一年后千里迢迢的要回去。而且要回去也应该是归中野,我不知道老聂怎么好意思),很快就打出了自己的威风。 很多网友对1纵不以为然,认为不如9纵,甚至还不如4纵和6纵。我不这么认为。1纵和4纵、6纵一样属于华野中野战能力最强的部队。而1纵又是最善于穿插的部队。很多人瞧不起穿插部队,认为主力都是不打穿插的,这纯粹是误解。穿插有两个目的,或者是堵住敌人逃跑的退路,或者是将优势的敌人力量分割开一口一口吃掉(这是我军的一大长处),无论哪个目的都不是一般部队能胜任的。大家别忘记38军的万岁军的美名是怎么来的。9纵固然强悍,但是作为野战军一等主力(非山东兵团主力)用却还是济南战役后的事。6纵属于野战中的攻坚能手,而4纵则纯粹是野战王牌,没有1纵的穿插成功,敌人根本不可能被分割开,更很难被吃掉,这几个纵队将无所作为,所以1纵居功至伟。更何况打开1纵战史,华野的许多关键战斗都是1纵打下的。

从战史看,这支部队可以说参加了华野几乎全部的大仗硬仗恶仗,济南战役可能是很少的例外(负责阻援)。有人跟我犟,说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的仗1纵没打,这不是无聊是什么。战场分割为三块,甚至四块,怎么可能1个纵队参加每一仗,1纵就是3个师都拆开也不够啊,这个只是针对野战军主力来说的!从新四军时代开始,1纵的前身1师就是新四军主力中的主力。新四军1师是战果最大的师,这个刘少奇曾经高度赞扬过,当然这是和我们伟大的粟总分不开的。

到了解放战争,1纵又是好仗连连。首先是莱芜战役,一个纵队面对5万多敌人硬是临危不惧,在友邻部队没赶到的情况下独立承担阻击任务,5万多敌人就是攻不动。粟总后来称赞莱芜战役1纵功劳最大,而且此战华野第一连(1纵1师1团1营1连)还获得了“人民英雄连”的称号,这一仗和西野1纵在瓦子街堵2纵的口子是异曲同工啊。三个月后1纵又在孟良崮担任穿插任务。这一仗参战的9个纵队,既担任攻击74师任务又担任阻击25师的任务的1纵可以说是同时与国军两大王牌作战,不知道粟总怎么会对1纵这么“另眼相看”,害的1纵三个师都撒出去还不够用,要不是借用4纵的那一个营去天马山阻击,那一仗可就不好说了。穿插就意味着面临两大王牌的夹击,如果部队战斗力不行,穿插到位也没用,可见1纵战斗力比4、6纵只强不弱。如果说6纵当时堵上74师南逃之路功劳第一的话,那么1纵把74师从敌人堆里抠出来就可以排第二了。 1纵作风之英勇让国军主力整编11师师长胡链都对其畏惧三分,把1师作为遇到要饶着走的华野主力师之一。同时1纵的赫赫战功也奠定了叶飞在“叶、王、陶”中排第一的地位(这个排名确实开始是因为新四军1、2、3纵队和1、2、3旅头头的顺序,但后来叶飞官居上将兵团司令,王、陶都只是中将军长是事实吧)。7月,粟总没顶住军委加陈陈谭的压力被迫分兵,1纵出击鲁西南遇到了1纵军史上最大的失利,全纵队减员万人,还差点被合围在运河边全军覆没,全军一直到挺进豫皖苏才恢复元气。责任该谁负大家心里都有数,把七月失利归咎于粟总和华野战斗力不行的人的IQ一定低于10。

接着挺进豫皖苏,从此半年多堂堂华野主力承担了开辟新根据地的任务,本来这个任务给中野最合适了,可中野去大别山旅游去了,只好华野干。于是哈林族莫不对军委的伟大五体投地,因为他们又有了攻击的炮弹了。1纵也不例外,一直是“连克多少县城,消灭多少保安团”,真是高射炮打蚊子。接着豫东,还是老任务-----穿插后还不忘记抽空攻击,让区寿年没脾气还不敢有意见。豫东后,全军在鲁西南给9纵他们望风,可5军早就给豫东吓破胆了,于是国共双方大家象亲兄弟一样一起坐下喝茶磕瓜子看电影,看王耀武如何灰飞湮灭的,把王耀武鼻子差点气歪了。不过不爽的只是头号配角王耀武一人而已,已经进战俘营了,只能有意见保留。其他人都很开心,我军开心自不必说,邱李他们也庆幸又能多活几个月,大家真是配合默契,难怪淮海邱李坚决反对撒丫子跑,要求与华野兄弟话别呢,看来邱李有“通共”嫌疑,呵呵。 然后就是淮海了,老首长粟总看前一阶段1纵光看戏9纵却在吃肉感觉不公平,于是在窑湾给个安慰,让9纵把到嘴的肥肉让出来去追老黄,1纵跑来吃了个现成的。不过63军确实垃圾,兄弟62军和64军同属一个系统,却强多了。63军全军(欠9纵已经吃掉的四个营)一万多人居然没撑两天就喀嚓了,1纵着实吃了个饱,心说老首长够义气,暗地还是向着我们的。谁知道等碾庄打下来,看到主攻的5个纵队吃的满嘴流油,亲兄弟4纵更是差点撑死才知道自己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亏大了,谁让司令员那时在后方治什么黑热病的呢。粟总究竟向着谁天知道。

49年1纵改编为20军。这里我要替廖政国抱不平,1师解放战争功劳最大,可20军军长却是2师师长刘飞,他连副军长都没混上,真是战功不如资历管用啊。20军归三野第一主力兵团9兵团,从此和老冤家老对手27军搭档。先是渡江时与24军调了个个儿,然后一只手在郎广抓俘虏,一只手还在宁沪线上追打国军的PP,倒是两不误。接着参加上海战役,这时和27军一个兵团的弊端就出来了,整个上海战役20军既不象28军和29军有个大失利,也不象27军有个大美名,总之默默无闻。不过老美还是向着20军的,50年20军入朝在长津湖让霉菌着实痛苦了一把,虽然记忆不如27军深刻,可也差不到哪里去。另外20军还出了个著名的特级英雄杨根思,全军唯一与黄继光齐名的英雄,也足以让20军骄傲了。由于20军的辉煌表现,在人民解放军中被人们誉为“百旅之杰”。 归国后20军一直驻防“老家”浙江(尤其58师,和杭州美女做伴23年,动作快的移防时孩子都可以结婚了,爽上天了。羡慕加嫉妒,难怪全军区,不,是全军都看他们不爽,现在又轮到1师挨骂了,呵呵),一直是南京军区的主力军,55年60师还参加了解放江山,是全军至今唯一一个有军种协同渡海作战经验的师(可能就是这个85年才战胜59师的)。本来山清水秀人美待遇堪称全军之冠的多好,可20军的老首长偏偏不满足,非要兴风作浪,一个笨蛋军长再加一个精明过头的政委,两个出身25军和35军的家伙活活害苦了20军这个英雄部队。20军成为建国后全军最不安稳的部队,闹派性闹的天翻地覆。在浙江内与省军区和独立师不和,与当地百姓也不和(浙江老百姓曾流传过“当兵不当20军”的名言)。在军区内也闹,与附近的27军、22军(铁瑛的舟乘要塞区)都不和,还不听军区指挥,把许司令气的半死。最后还被林彪列为571的基本力量(全军陆军军中的唯一啊,连他的老部队都没这么听话),这样能有好日子过吗,不仅两个领导倒了霉,部队也于75年和1军黯然换防,从此地位一落千丈。

不谈20军后来在朝鲜的英勇表现,仅仅解放战争中的一个师的英模和荣誉单位可能就让很多野战军一个军都汗颜。75年换防时,军史荣誉室让1军佩服和羡慕的五体投地。可惜啊,否则现在的对台一线部队应该是20军这个江南子弟兵更合适,哪有1军的风光啊。不管怎么说,凭解放战争中的优异表现和汗马功劳,1纵当之无愧的为华野第一纵队!20军在85年整编为20集团军,和54军联手将解放军中资格最老的43军给挤出了现役,还瓜分到一个攻坚老虎128师和坦克11师,同时59师改编为炮兵旅,从编制看倒是兵强马壮。可惜好景不长,在济南军区排名最后的地位很快就显露出来。96年128师改编为武警,两年后用手里的装甲11师与54军装甲旅交换(有人说20军全军师改旅,当然要换才对。屁话,那把54军全军师改旅不是更省事),可见军中地位。 接着全军师改旅,全部缩编为旅,好在58旅号称全军唯一的机械化旅,还有点安慰。谁知道到03年裁军,军委呼呼准备一下子搞N个机械化旅,这也就罢了,原来以为能到手的160旅给喀嚓了,使20军现在成为全军唯一只有两个步兵旅的轻型军。难怪前些日子遇到20军的一个兵,提起自己的部队他都一脸不好意思,说在其他部队人面前一直抬不起头。记得我毕业时20军到学校要人,当时老师问我愿意不愿意去,我心说我有病啊,要当兵放着54军不去去20军。结果到毕业我一看,全系去陆军的几乎全在54军,20军一个没去,不知道是否同学中是否也有了解军队的做了参谋,不然大家怎么会这么“聪明”,反正看在华野兄弟的份上我是没露一点口风的。

20军的人气按理是不错的,建国初的老司令叶飞,后任兵团司令,上将军衔,福州军区司令和政委。前任军长也很厉害,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总长梁光烈是54军出身,却不知道他是先在20军当的军长。可现在却没看见这个老首长给20军什么照顾,真是人心不古啊!新世纪,20军,华野第一纵队,你将何去何从?
二:9纵(27军)。27军是解放军各野战军中我最欣赏的一个部队,因为27军纯粹是平民出身,纯粹是一仗一仗凭自己实力打出来的,不象其他王牌军都是贵族出身,12军、13军、38军、39军、43军,他们哪个没有红军团啊。我一直喜欢作风强悍的军队,在战场上不怕死的军队,牺牲大半还能保持战斗力的军队。就象德国的武装党卫队,其实战术作风很粗糙的,可我就是欣赏。而霉菌武器再好我就是不屑一顾。我认为军队就应该在战场上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又讲人道,又轻易投降的,不如不组织军队,不参加战争。我曾说过,我军都作风强悍,但是每个野战军都有一两个最突出的代表,27军就是三野的首席代表。尤其难得的是27军没有任何红军骨干,完全是由杂牌打出来的,这让我想起了那句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支军队只要拥有悍不畏死的精神,他就是天下最强的军队,就可以藐视天下所有其他的军队!希望今天的解放军还能够保持这种精神! 从历史看,9纵的前身是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和天福山起义的抗日游击队,这个历史在解放军这个讲究传统的大家庭里是很寒酸的。可就是这个部队,在抗日战争中却逐渐成为让日伪胆寒的5旅和5师。抗战中山东我军一共有几个主力团,如1师1团、2师5团、3师7团和8师23团等,而胶东的就是5师13团,号称打遍胶东无敌手。战斗力如此之强,一直是许司令的最爱。所以到45年山东部队都挺进东北,原本定5、6师都去东北的,可老许硬是把13团给强留下来了,他说了话谁还敢争。甚至小聂还想把14团3营这个14团灵魂也给留下来,吴克华打死也不干了,心说这和把整个5师都留下还有什么区别,最后协商留下1营。就这样5师也相当于残了,本来5师是强于6师的,可6师因为全去东北了,骨干都在,后来就成了东野4纵头号主力10师,而5师改编的12师只能屈居第二了,好在后来塔山翻了身,当然这是后话,我们东野详细说。5师留下的部队虽然只有不到一半,却全是精华,就是这些部队后来成了大名鼎鼎的27军的骨干,成就了解放军的一大王牌军。有人一直说41军是老大哥,27军是小弟弟。我则认为相反。一来5师的精华在27军而不是41军。二来41军即使后来有个塔山,军内名气和地位也是一直不如27军的。所以怎么看都是27军是老大哥。

到47年1月,华野大整编,由于身在偏远的胶东,所以番号相当靠后,在华野只排行第九,名气也不大,毕竟当时华野的大权掌握在新四军的手里,他们没有人对山东老八路的战斗力有什么了解。但是就是这个番号相当靠后的纵队后来成了解放军中唯一的番号最靠后的王牌军(我一直认为15军运气大于实力,而且有侵吞他们功劳之嫌),逐渐战胜新四军的老部队成为粟总的心头肉。
从战功看,9纵成军第一仗就是莱芜,以两个师的兵力就歼敌近五分之一,小露了一下锋芒。接着就是孟良崮,是五把尖刀之一,和当时粟纵最喜欢的1、4、6纵同做尖刀而将老虎3纵给排挤去打援,可见粟总已经开始欣赏这个部队了。47年的孟良崮可谓王牌对王牌啊,74师号称“五大主力之首,主力中的主力”,而1、4、6、9纵则被许多军友称为华野“四大天王”,而当时的这四大天王绝对比同时期的西野、中野和华北的部队强,即使是同期的东野1、2、6纵,在当时兵力刚恢复,骨干损耗大半,什么战术都还没有的情况下,我认为战斗力也未必比这四大天王强的。可见孟良崮真的是解放战争中唯一的我军最强的王牌和国军最强的王牌的较量,此战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我大学同学的爷爷当时就是9纵的兵,倒在了孟良崮。我笑话他说幸亏你爷爷结婚早嘛,不然就没你了。还建议他毕业去27军,结果那小子毕业跑东海舰队玩潜艇去了,真是不孝。还我爷爷聪明,一直做地下交通不去打仗,不然可能也没我了,呵呵)。

从史料看9纵的战果好象是第三,尤其最后没参加抢夺7000俘虏的活动(不能叫战斗了)很吃亏。接着参加9纵军史上很不爽的南麻、临朐战役。这两仗虽然本身没打赢,但不能说是败仗甚至失利,只能算是消耗仗,而且9纵不应该惭愧,因为战绩还是参战各纵队第一,可见9纵善攻坚这个时候已经显现出来了。战后就作为山东兵团的核心参加胶东保卫战,把进攻胶东的国军打的晕头转向,最后华野主力回师山东时,山东根据地已经收复的差不多了,79团还弄了个潍县团的美名,整个胶济线那些所谓“固若金汤”的据点什么周村潍县的到9纵这个攻坚能手手里就只有变成米汤的份。然而真正证明9纵的攻坚能力的却还是济南战役。本来宋时轮为10纵争到了主攻任务,9纵只是配合。可小聂偏不信这个,非来个大伙一起上群殴(老吴当兵几十年也没见过这架势啊,当场吓的投降,只剩下可怜的王耀武),谁有本事谁先进城。结果一主攻不打紧,让王耀武从此记住了这个部队。 有人说因为老吴的起义才让9纵拣个大便宜,否则应该是10纵首功的。我不知道他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吴起义是外围的事,总攻关他什么事!当时是大家围住济南内城一起打,就看谁本事大了,何来先后?最后总攻10纵连同方向的13纵都没争过,怎么能扯到不同方向的9纵身上呢。不过73团虽然争到了济南第一团,但是也伤亡惨重,全团战后只剩下不到500人,而整个9纵光牺牲就达2000多,占济南战役烈士总数的近一半。济南城下的9纵将士真的是前仆后继,悍不畏死啊,“济南第一团”的强悍作风绝对不亚于著名的武装党卫队帝国师领袖团的!这一仗不仅使9纵从此昂首走进解放军王牌军的行列,而且也使我记住了这个部队,喜欢27军,我从此开始。济南战役如此出色,连军委和老毛都大吃一惊,出乎意料(他们以为要打一个月),同时也深为9纵将士的牺牲所感动,下令俘虏一定要优先补充9纵(和13纵),所以淮海前华野纵队普遍2万多人时,只有9、13纵兵力过3万。如果说粟总的七战七机捷奠定了老毛解放战争胜利的信心的话,那么济南战役则坚定了老毛先打锦州的决心。虽然当时东野主力已经开始南下,但是让老毛最后严令林彪攻锦不准后退则是济南战役的功劳。连兵力火力不如你东野的华野都能打下比锦州坚固的多的济南,你林彪还怕什么呢!如果说济南战役前在野司心目中9纵还可以做“助攻”的话,淮海战役时9纵已经是绝对的华野第一攻坚主力了。甚至当9纵包围63军时都不让他们打,一定要把围歼7兵团主力当作9纵的首要任务(否则淮海可能就不是4纵歼敌第一了)。无论碾庄还是陈官庄,9纵将士都成为国军心目中永远的痛。此时的9纵的攻坚能在野司心目中肯定已经超过3纵排第一了(不然不会把主攻上海市区的任务给27军)。 49年改编为27军,归9兵团建制,和老对手20军争高低。不知道当时野司怎么想的,在7兵团以23军为核心,8兵团24军为核心,10兵团28军为核心,只有9兵团弄了两只彼此不服气的老虎齐头并进,倒也很有看头。不过历史证明20军没遇到27军前是很威风的,可编到一起后就完全没脾气了,风头全给抢跑了。渡江,27军抢三个头功,一是齐进虎的渡江先遣队,百万大军唯一啊。二就是百万大军第一的渡江第一船。三是24个军长中的27军小聂又是第一个到南岸的。20军什么都没有(虽然当时20军归8兵团指挥)。接着同参加郎广抓俘虏,还没过瘾呢,野司一个命令大家就一起向上海跑,白让25军拣个大便宜。到上海27军又是威风八面,先渡过苏州河,接受国军投诚,还捞了个坚决不开炮的美名,最后得以执行警备任务。20军呢,也打了,但是,呵呵。最可恨的是入朝后的长津湖了,20军和27军同时开打,可最后27军一人威风,80师和81师联手歼灭美7师的31团,创志愿军唯一歼灭霉菌一个整团的记录,而单独作战的79师更是让霉菌王牌的陆战1师被打的找不到北,据说是朝鲜战争霉菌唯一承认的败绩。这里我要为27军鸣不平,东线2个军歼敌1万3(全霉菌),西线6个军歼敌2万3(标准联合国军),西线虽然113师堵住了路,霉菌最后还是基本逃掉了,可老彭却大吹大擂的来个万岁军(其他部队都白打了),东线一个“嘉奖27军”了事,老彭的偏心可见一斑。假如当时9兵团全军穿上棉衣,26军再别离战场那么远,全歼美7师和陆战1师未必不可能,那时足以让这些四野拥护者跌破眼镜。即使现在这样子,27军表现也未必就比38军逊色,可现在却是天壤之别,可见山头害人不浅啊(这两个军是天生冤家,至今38军在北京军区内还一直压着27军不让27军抬头)!从全部战功看,9纵应该优于1纵。 不过9纵毕竟崛起于48年9月,是解放战争后期,前期的表现虽然也很出色,但仍然遮不住1纵的光辉,所以排第二。但是9纵的作风之强悍却绝对是华野之冠,和其第一任司令员一样,真是有什么的将就有什么样的兵。

回国后27军凭借骄人的战绩一跃成为全军的王牌军,驻防苏南地区,老司令又是军区司令,27军当然是当之无愧的南京军区的头号主力了,连66年许司令受冲击都想到先到老部队避风头,可见许对27军的感情了。69年北方紧张,27军奉命北上,驻防首都附近,与38军同成为拱卫京畿的全军两大御林军,从此和四野那几个老红军部队同坐前三把交椅(当时43军是重建的,54军还没现在这么牛)。若没有惊人的战绩,没有任何红军底子的27军想在王牌济济的解放军内别说排前三位,连立足都难。可27军呢?凭借自己的实力硬是从平民变成了一个贵族中的佼佼者。这些殊荣固然有老首长的照应在里,但没有辉煌的战功做后盾行吗?不过85年后27军到现在一直是朝不如昔,是公认地位下降最快的部队,是整个三野部队的缩影。85年整编为集团军,是解放军王牌军中唯一没有坦克师的部队(坦克1师那时可就在81师防区内,可军委就是给天警也不给27军),这其实就意味着部队已经受冷落了。到96年81师调出改编为武警,98年全军师改旅,济南第一团变成了“济南第一营”了(因为235的番号虽然保留了,但是其实235团只是现在的一个营而已)。

开始我曾经抱怨过老迟,总认为他不照顾老部队,现在看来27军师改旅很可能就是他的倡议,为了27军好。因为要还是重装军的编制,却离38军太近,军委压根不给重装军的武器,其实已经变成重装军的垫底了。所以当初北调其实是害了27军,不然现在肯定是对台第一主力。改成轻型军,虽然名声不太好听,据说却是军委确定的以后解放军发展方向(这从这次裁军就能看出一点来),无论是从战功看还是从第一批试点看,轻型军都无出27军右者,肯定是轻型军的老大。所以这次63军撤消,著名的野八旅调入,据说原28军的82旅也归27军了,这样27军一下子就变成了7旅制,是轻装军中唯一的巨无霸,肯定会最受重视,优先换装的。也许这就是27军第二春的开始。
从人气看,27军的人气应该还不错,老司令是多年的大军区司令,政治局委员。不过搞不好27军80年代倒霉就是他惹的,大家都知道老邓素不喜欢他,连累老部队倒霉不是不可能。不然70年代名声其实超过北边39军和南面43军和54军的27军没理由到85年一蹶不振,不就是多个重装军嘛,军委没理由拿不出装备的。老许后27军就出了个老邓爱将迟浩田,当年的解放战争大英雄,后来官居总参谋长、军委副主席,上将军衔。可惜老张进中央后他就不行了,最后做了个无军权的国防部长。迟浩田后27军又出了个钱国梁,现任沈阳军区司令,上将。现在还出了个张海阳,现任北京军区副政委,中将,父亲为老三野参谋长的张震上将。我作为军迷代表(因为这肯定也是广大军迷的心声)恳请军委能爱护好这个全军唯一有资格把霉菌王牌作为假想敌训练的部队(38军行吗?),毕竟这是唯一能让霉菌自己承认失败的对手,我们要珍惜啊。别霉菌咬牙切齿几十年后惊奇的发现仇给中国军委自己报了就不好了!作为三野的拥护者,27军的欣赏者,我们衷心祝愿27军能越来越好,期望27军能来个“台北第一军”! 三:6纵(24军)。又一个英雄的6纵。本来“叶、王、陶”嘛,作为粟总的老部队和最贴心的部队,6纵在华野稳居第二的,可半路杀出个9纵来,没办法,既然比不过,只好当老三了。6纵是一支英雄部队(周总理语),估计大家不会有异议。6纵前身是新四军1师2旅和6师16旅以及7师20旅,16旅在41年严重损失后与2旅合编后来成为16师。其主力46团是大名鼎鼎的老牌红军团,号称“老虎团”(不知道是不是王老虎的关系),战斗力极牛,现在还是北京卫戍区头号主力团,20旅就是后来的17师。身为新四军的主力,2旅一直是粟司令最爱用的部队之一。王必成抗战战功极多,被称为“王老虎”(样子怎么看怎么干瘪,象没牙老虎,呵呵),其部队自然也是虎军(可怜的鬼子,再牛能牛过虎吗)。

从战功看,46年6纵前身部队6师就是七战七捷的主力,没有善战的6师就不会有粟总的七战七捷,可以说6纵是解放战争中第一个与国军交手的华野部队。交手前,全军上到军委下到战士都对号称美械的多年没干过的国军有点坠坠的,可一战打完才发现对手好象还不如10年前经打(其实是我军进步了),于是军委松口气,老毛大胆说五年推翻光头政权,都是6师的功劳啊。47年1月整编为6纵。首战告捷,在莱芜战役中的吐丝口战斗中斩获2万多,我估计歼敌人数应该第一了,李仙洲总共才5万多人啊。接着,封闭垛庄成就了陈老总的名诗“74师无处逃”,并且最终击毙张灵圃,为我军歼灭国民党“五大主力”开了先河,也报了涟水城下一箭之仇。此战6纵堪称点睛之笔,也是6纵全部战史最辉煌的地方。接着9月沙土集,此战虽然规模不大,却宣布华野从此告别了“七月失利”的阴影,对振奋士气作用不小。48年先克兰考,然后参加豫东战役。前期只是打援,后来参加攻击,一攻就攻克了龙王店,和区寿年见了见面,为粟总在野司和区寿年的认识实现了条件,可见6纵在野战中的攻坚能力是一流的,难怪后来碾庄还想着这个部队,想再实现粟总和阿黄的认识。 接着淮海,先是与7兵团亲密接触一下,正当6纵将士卯足了劲要再次实现粟总和老黄的历史性见面的时候,南面中野不争气开始拖后腿了,所以后来阿黄就给毙了而不是活捉。于是倒霉的6纵成为华野唯一一个到南线打援的主力纵队,这直接影响到6纵在淮海的斩获,不过主力就是主力,6、8两兵团外加小蒋的战车团把吃奶的劲的用上也无法平息6纵将士的怒火,只好一动不动的乖乖站着看免费风景。49年1月,6纵改编为24军,为8兵团第一主力。作为淮南军,在9兵团建制内渡江,在郎广地区小发了一点财。然后我就看不懂了。作为野战军的王牌,24军是唯一没有参加上海战役的部队。即使上海打的再热火朝天,粟总宁愿调在杭州休整的23军也不忘记把24军拆散使用于完全可以由杂牌完成的地方。两个师北上山东和32军一起对付青岛和长山列岛,已经成惊弓之鸟的刘安琪兵团至于这么夸张吗?另一个71师更惨,居然被王树声指挥用于大别山剿匪!谁知道什么原因?没参加上海战役堪称24军军史上最大的遗憾,这个事被我列入解放战争中的谜团之一。接着就是52年入朝参战,不过没听说有什么重大战果。回国后,周总理对24军战斗力的充分肯定导致24军成为华野第一个迈进北京军区保护首都的部队,并且主力师至今还是卫戍区的头号警卫师。所以6纵排第三看来也是没有疑问的。

24军的主力70师66年改编为警卫3师,至今还是卫戍区第一野战师,战斗力不是一般的牛。“老虎团”现在更是牛到天上去了,据说红军连数量在全军排第二(32团第一)。71师改编为空15师,现在也同属北京军区,号称空军“五大王牌师”之一,据说训练成绩很不错,与大名鼎鼎的空1师和空3师有的一比。72师和后来调入的25军头号主力74师组成新的24军,原74师69年改称70师,一直是新24军的主力师。85年24军改编为集团军,调入66军的著名对外表演部队196师,90年代还调入原来一直归天警的坦克1师,这点连同军区的27军都比不了。可惜,98年72师改编为预备役高炮师,196师缩编为196旅。03年,不知道军委怎么想的,留着差的要命的65军而把我们英雄的24军给喀嚓了,至此,解放军英雄的6纵就只剩下12军一个独苗了。70师缩编为旅和装甲1师一起归65军,虎军24军从此不复存在,解放军的序列里又少了一支英雄部队的身影!军委真是晕头了! 24军的人脉一般。这个与粟总关系最近的部队(比20军和23军还近,是嫡系中的嫡系)建国后的起伏可能也与此有关。建国后老军长王必成就命运多舛,先是在南京军区当副司令。王老虎的脾气不好,可偏偏碰到脾气更不好官更大的许世友,这下好了,三野两大王牌军的头头在一起整天磨牙,矛盾之大军内皆知。后来调昆明当司令,和军区其他人关系又处不好,闹的天翻地覆,这个很多人都有文章,我就不具体写了。最倒霉的莫过于79年,当王老虎正磨拳檫掌准备让小越南知道摸虎须是什么滋味的时候,老邓一纸命令让他和武汉杨得志给换换,气的他几乎吐血,据说一直到逝世他对此事还耿耿于怀。是啊,换哪个老军人都会这样的。我原来一直奇怪老邓怎么做这种缺德事,后来才知道是许心胸狭隘说与老虎无法配合让中央换将的,可这样也太那个了,要是换许本人他还不和人家拼命啊!哎,开国将帅的恩恩怨怨,说不清!后来24军我没听说出了什么大官,谁能谈谈? 四:4纵(23军)。粟司令最爱用的三大主力中最后出场的部队,华野“四大天王”都出场三个了,也该谈谈我们4纵了。有人说中野4纵最后组成三个军全军唯一,可新四军一师早在解放战争初期就组成三个纵队,而且全是王牌军不就更牛了,可见粟大将不愧开国第一将,还是比陈大将要牛一点的。

从历史看,4纵前身是红军的闽浙独立师,是华野部队前身除了红28军外唯一成建制的红军部队,后来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1纵核心是老六团,4纵核心就是老四团了,比老六团强的是,这是个红军团,是后来整个4纵的核心。

从战功看,抗战时老四团就打出了著名的郭村保卫战,打的二李和老陈都没脾气。黄桥决战时又在陶勇指挥下坚守黄桥,让89军就是突不破(否则我军将少一帅一大将,老陶胆子也大),最后乖乖束手就檎,又让韩德勤从此听见这个部队就哆嗦。可巧,8年后的淮海,老韩是徐州剿总副司令,又遇到这个让他倒霉的4纵,还能有好,于是4纵又吃了个饱,这是后话。后来改编为新四军1师3旅,为新四军主力旅之一。抗战苏中最后一仗的高邮就是这个部队攻取的。46年改编为华中野战军1师,又和6师一起打出了七战七捷。后来的鲁南战役、攻克枣庄1师都是首功。47年1月整编为华野4纵,又一直是主力纵队。先是北上莱芜,后来又是孟良崮的五把尖刀之一。但是7月分兵后出击鲁西南失利,1纵好歹还攻克了邹县,4纵是连续失利,最后还把1纵拉下水,要不是10师和3团吸引敌人,差点全军就覆没在运河边了。不过10师和1纵3团能够安然逃脱国军重兵包围也确实不容易,可与皮旅媲美了。

接着4纵参加陇海路和平汉路的破击战,还在官亭消灭了国军的骑兵1旅(可能全军想吃马肉了,呵呵)。后来4纵又参加了豫东和济南战役。4纵最出色的战绩是在淮海(整个4纵的战史基本和1纵倒过来,1纵辉煌的4纵平淡,1纵平淡了4纵就辉煌,不象6纵每仗都能露把脸,所以只有淮海辉煌的4纵无疑应该在1、4、6纵里垫底了)。光是碾庄歼敌就超过4纵本身了,为碾庄五把尖刀第一。不过打的也苦,连攻坚能手9纵在碾庄外光一道石桥就损失几百,何况4纵攻坚还不如9纵。当时粟总对碾庄感到紧张其实就是因为陶勇这个硬汉都受不了巨大的伤亡和奇缺的弹药而忍不住叫苦。我计算过,整个碾庄华野5个纵队估计伤亡在4万多,不比陈官庄少多少,每个纵队可能都打掉了近三分之一。不过收获也巨大,光4纵就惊人。参谋高兴的向陶勇汇报战果时陶勇根本不在乎,让他目光放长远点。果然,陈官庄更惊人,整个淮海战役4纵歼敌7万2,居华野第一,不仅让亲兄弟1、6纵侧目,而且牛的不行的9纵也不得不甘拜下风,还几乎赶上整个中野。
49年改编为23军,为7兵团的核心。整个三野四个兵团16个军,但少的可怜红军部队几乎全集中在7兵团,倒也邪门。如21军61师是红军师,下面还有两个红军团。22军65师194团前身是红11团,应该也是红军团。而23军的205团更是公认的红军团。一个兵团四个红军团一个红军师全军也不多啊,华野更是唯一。而8兵团不过只有24军的208团是红军团,有人说25军的220团也是,不过没得到证实。9兵团和10兵团则干脆一个没有。看来当初整编时野司有意让红军团集中啊。

接着渡江,渡江23军倒没做什么,但是渡江前却又热闹了一番,打的英国军舰鸡飞狗跳毛直掉,从此让大英帝国记住了这个部队,以至于43年后刚在马岛出过风头的老撒夫人访华时老邓一威胁她就腿发软站都站不稳,屁股和大地来个拥抱接吻,乖乖归还香港,可见23军的威力了。当时虽然让23军伤亡200多,连号称23军最棒的202团团长邓若波都牺牲了,心疼的陶勇要命,却换来英国鬼子的永远颤抖和香港,还是值得的。渡江后,23军来到美丽的中国天堂就不想走了,把解放者21军给赶到浙南去,自己心安理得的休整起来(估计是全军观赏美女,那时恋爱率一定不低,连我这样定力高深的人在杭州都禁不住和美女们眉来眼去,何况这些多年不见女人的大兵们呢,可以想象),至于21军,肯定从上到下在心里问候过23军的祖宗了。

谁知道23军正集体写小纸条还没送出去呢,上海战役打到关键时粟总手里没兵了,就想起了23军,于是不顾23军兄弟的终身幸福,一个命令就把23军调上海了,成为全野战军最后投入的部队。等23军到上海,敌人都差不多了,又拣了个大便宜,23军运气就是这么好,让伤亡惨重的28军和29军羡慕的没办法。最让兄弟部队羡慕的是23军到上海解放后经粟总批准又回杭州了,这下可驻扎了将近一年,不仅仅写小纸条了,做什么事都够了(妈的,爽死他们了,不象27军的兄弟每天都要面对可怕的上海妇女)。不久23军在解放浙东海岛后挥师入朝,一直到58年才回国。 23军回国后就没有再回那个风景如画的杭州,因为老窝早就让眼馋的20军抢了,不仅如此,可能49年爽过了引起公愤,最后给发配到最北边守边疆了,驻地可称当时三野部队最艰苦的,从整天面对温柔可爱的杭州美女到整天面对高大凶猛的东北大婶,不知道23军兄弟有何感受。23军的68师建国初就改为空军,而原25军的73师调入23军,69年改称68师。总的看,23军是一支很有个性的部队,还是一支一直处于对苏俄第一线的部队,唯一一支专门研究雪地作战的部队。可惜,这样一支英雄的部队居然和亲兄弟24军一样没有挺过去年的裁军,实在可惜,每个听到消息的军迷无不扼腕叹息。

23军的67师,是23军内专门搞雪地轻装作战的师,69年珍宝岛事件就是67师狠狠揍了老毛子一下,代表全军尝了尝北极熊的熊掌做熟了是什么味道。后来98年缩编为旅,除了西藏两个山地旅外好象是我军唯一至今没有实现摩托化的部队,可能因为打老毛子有功吧,至今还在解放军序列里。68师,就是原来的73师,有个新四军时就著名的皖南“铁锤子团”,但在全国真正出名还是80年代的那场大兴安岭火灾,最近的68师当然是救火的主力,于是该师便与其大胡子师长一起出了名。98年缩编为旅,因为68旅的前身一直在皖南活动,所以被称为“皖南旅”,本来名气和战斗力应该在67旅之上的,可惜最近的裁军消息好象是该旅已经退出现役。

23军的主力师是69师。23军有个奇怪的可能全军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主力师番号最靠后。这在解放军中不是绝无仅有的,恐怕也不多,我只发现可能还有一个 45军也许是(不算那些改编部队,如5军、34军、35军),12军36师毕竟是我个人考证的结果,不是公认的。69师作为23军的主力师,前身就是新四军1师3旅,这些年69师主要还是有两个闪光点,一个是整个23军的核心205团,这是个红军团,而且也被称为“老虎团”。另一个就是出了全军闻名的英雄苏宁。不过也值得23军惭愧了,苏宁这个人才在69师炮兵团居然直到38岁牺牲还只是个少校参谋长,只因为个性太强某些人不喜欢。要不是牺牲,苏宁可能就会迟早被勒令转业的。不管人们是否承认,我们这个民族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许多不好的东西一直是根深蒂固的,甚至在军队里也是一样。69师作为沈阳军区的主力师,这次裁军自然不会波及到,据说已经转归16集团军。

23军这个英勇善战的部队就这样倒下了,倒在了关系和对俄友谊联合编织的网里。这里我对我们的国防和外交政策要提出批评:人家是友谊照谈,军队和导弹照部署,国内反华宣传照旧;而我们是友谊高谈,军队急不可耐的裁减,国内友谊论疯狂宣传惟恐麻醉人民不够。整个国家简直自我陶醉到极点,整天都睡在自己编织的一相情愿的和平梦里,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清醒! 23军的人脉一般,其首任司令员陶勇是个传奇人物,人称“拼命三郎”,与陈粟甚至老毛的关系都很好。陶勇原名张道庸,后来陈毅嫌不好听,给改成了“陶勇”,从此一直用下来,只是不知道后代是否也改姓陶了。陶勇将军确实是员猛将,敢用两个团守黄桥的是他,下命令轰英国军舰并因此建国后出任东海舰队司令的是他,渡江后坐着汽艇用卡宾枪一路打下去的也是他,58年批粟时唯一敢只念发言稿而且在念之前还声明是秘书写的自己只会照念的还是他。如此神勇之将以至于老毛听说有人要整他立刻声明自己是陶勇后台,全军能有几人能享有此殊荣啊!可惜一代忠勇之士67年却溺死在水井里,实在可惜。第一任政委王集成,解放遵义的大名鼎鼎的红6团政委,和杨成武是一个档次的人,后来调新四军工作就开始下坡,到47年才是个纵队政委,48年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乍看是高升,可实际上战争年代做军区工作显然不如在野战军。最后因为莫须有的“经济老虎”的罪名连累,55年才授了个少将,等问题查清授衔早结束了。少将对王集成未免也太委屈了,他可比段苏权冤多了。建国后23军军长有点名气的就是现在的北京军区副司令粟戎生了,粟总的儿子,后来又在父亲的老部队任职,全军还不多呢! 五:3纵(22军)。从地位看,军友们把1、4、6、9纵称为华野“四大天王”,而不是把1、3、4、6、9纵称为华野的“五大主力”,可见四大天王的战斗力是公认的华野一流,而从3纵开始其实就已经是华野第二档次的部队了,虽然3纵应该看成是华野二流部队的领头羊。

从历史看,3纵在华野也是值得骄傲的,其主力23团前身是原来大名鼎鼎的红3军团4师11团,后来的686团2营,是华野唯一出身八路军系统的正牌红军团,正是这个团后来不仅撑起了8师的架子,甚至整个3纵的仗都主要靠这个团打。而8师本身是山东八路军8个野战师中挺进东北后留下的两个半师中的一个(谁知道当初为什么留下的是4师和8师而不是其他的部队),属于鲁南子弟兵。也正是这个8师后来被誉为“陈军长袖子里的小老虎”,攻坚能力华野第一,和东北的17师(原山东7师,8师的小姐妹)并称解放军中攻坚能力最强的部队(可惜下场都不好,我恨死我国的战略防御了),北上的新四军部队的攻坚本事基本都是8师部队手把手教的。

也正是8师,使的3纵在华野素以攻坚著称。从头头看,第一任师长王麓水,刚上任一个月就牺牲了,否则49年到兵团副司令没问题,建国后至少中将,而现在却白白让何以祥拣个大便宜。后来何以祥升任纵队司令,据说洛阳战役让陈大将很不爽了一下,不久他就到河北解放区养病去了,最后只是个少将。继任的师长王吉文(大家看过王愿坚的《七根火柴》没,里面的主人公也叫王吉文,是红军指导员,不知道和他什么关系),本来很有前途的,结果济南战役牺牲了。可见在8师当师长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后来接任3纵司令的是孙继先中将,著名的大渡河17勇士之一,结果3纵就继承了这个光荣传统,成为华野的攻坚老虎。而且3纵这个攻坚老虎也是自己善于摸索的结果。我军最有名的两个攻坚老虎是东野17师和华野8师,但彼此又是各有各的特点。17师我感觉主要就是穿墙打洞、爆破技巧和巷战协同等战术熟练,就是说在单兵战术上高其他部队一筹;而8师会不会穿墙打洞我没有资料显示,但是云梯爬城墙、爆破技巧都是一流的,而且最难得的是当时8师师长王吉文绝对是个人才,对于自己手里的三个团,一个练村落攻坚、一个练山地攻坚、还有一个练防御,让8师各有专长,我觉得这点又比17师还强。 从战史看,在华野素以攻坚闻名的3纵自然基本都是攻坚战。早在8师刚成立的45年9月就攻克了邹县和滕县,第一任师长王麓水正是在滕县牺牲的。接着在陈毅手里连吃败仗,但这不是8师不行,而是老陈胡来,所以陈毅后来为此专门向8师做检讨,倒也有大将风度。后来的宿北战役和鲁西南战役8师就小小的翻了身。47年2月整编为华野3纵,兄弟们在莱芜吃肉的时候3纵却在临沂阻击,本来的一线主攻部队由于粟总的脑子一转就变成了配合了,可3纵将士却毫无怨言,好在下面的泰安战役歼灭整编72师给了3纵一个安慰。

接着孟良崮,我不明白野司为什么让攻坚一流的3纵负责打援,不过也许老天是公平的。后来七月分兵,华野一共分三路,无论最右翼的1、4纵还是左翼粟总亲领的2、6、7、9纵都失利连连,伤亡惨重,惟有中路的3、8、10纵还保持完整偶有小胜,算是对孟良崮一直在啃骨头的3纵一点补偿吧!接着沙土集,重振华野士气。然后外线出击,3纵揭开了军史上最出色的篇章,表现了攻坚老虎的本色。先是攻克许昌,然后攻克金刚寺,协助中野4纵吃掉刚旅游完豫西山区的疲军整三师。然后7师居然野战军地方化了。野战军地方化是中野特色,全军一共有1纵19旅,2纵5旅,3、6纵各三个团,4纵12旅,9纵25旅以及10、12两个纵队一共相当于四个纵队给地方化了,象是抗战旧梦重温。而华野粟总是不干这种亏本买卖的,根据地照建,可野战部队坚决不能填进去,即使11、12纵这样其实执行着地方部队任务的纵队,也自始至终是野战军,都学习中野将来淮海还打个屁呀,难道让总前委带头与敌人肉搏不成。所以整个华野我只发现了一个3纵7师(还有8纵71团和12纵34旅)整师的给地方化了,没有第二个,为什么这种“幸运奖”独独让3纵中了,我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大老虎就是大老虎,只有两个师的3纵依然能在洛阳让拥有4个旅(师)的中野4纵没面子,3纵主力是686团2营,4纵主力是772团整团,可这个老二团就是眼睁睁看着对方把“洛阳营”给抢了去,甚至3纵在城内激战正欢呢4纵在城外还看着城墙没脾气。13军的拥护者要说4纵没有重装备,可难道3纵的重炮都是天上掉下来的还是3纵和老蒋是亲戚?哪个打的大仗多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不过3纵因为风头出的过剩一点面子都不给4纵,战后何司令就去“治病”去了,让孙继先拣了个大便宜。

接着豫东攻开封歼灭整编66师又是首功(有趣,3纵9师后来的番号也是66师),有人又要开始说3纵在阻击5军时不如10纵,我不否认,可3纵本来就是善攻坚不善阻击嘛,换10纵来也未必攻的下开封,后来在济南大家也不过半斤八两都没争过13纵吗,都是难兄难弟,还内讧什么呀。在3纵历史上最丢人的莫过于后来的济南战役了,打的连8师师长王吉文(要不也是一少将呢)都搭进去了,还是没有争过9纵25师,白白把扬名立万的机会让给了9纵。这也就罢了,9纵后来牛的坐华野第一把交椅岂是3纵可以比的,可连同方向的13纵这个原来最不起眼的小弟弟也没比过,3纵就真的要羞愧的一头碰死在城墙上了。人家37师也牺牲个师政委,却换来个“济南第二团”,8师呢?不知道王师长泉下有知有何感想? 看完后大家是否都感到3纵够牛了?可就3纵这样牛的部队在人才济济的华野也只能排第五,没办法,谁让前面的四大天王一个比一个牛呢!估计3纵要是放西野或华北肯定当宝贝了,什么野8旅、358旅的都要靠边站了,即使在中野也是可以把4纵气死的角色。可在华野就不行了,王牌到处都是,粟总随便拿个纵队出来都可以把其他野战军羡慕死(不算东野),整个华野感觉就象阿根廷国家队。所以以3纵的尖牙利齿,淮海战役居然一直在远离主力单干,先是在砀山和2兵团捉迷藏,被排除在“华野5个攻坚能力最强的纵队”之外,后来干脆给打发给中野当下手,还能有什么油水,基本在双堆集看风景了,除了洛阳营和襄阳营一起啃掉了威武团外没听说有什么能吸引粟总眼球的东西,难怪建国后就被一直打发守海岛。

49年整编为22军,属于7兵团,应该次于23军排第二了,先渡江,然后踏上浙江土地一直向东打,一直打到舟山,从此没有离开过那片土地。22军之所以现在这么默默无闻,估计一般网友都不知道这个部队,完全因为军委一直让这个攻坚老虎送去守海岛去了(和另一只攻坚老虎同病相怜,不过人家好歹后来调回陆地了),当时为什么不让21军这个擅打阻击的家伙去我一直没弄明白,估计主要顾虑把攻坚老虎放别处怕会吓着邻国,让人家度日如年,引起什么外交纠纷什么的就不好了。现在虽然理论上主力8师还有种子留下,估计也就一病猫了,老实说,原22军部队还能有多少战斗力我真的表示怀疑。值得庆幸的是建国初66师就改空军了,当初大家哭着喊着不愿意去,今天却着实活的比主力65师滋润。一个空10师,就在苏南,历来是我军轰炸师的中坚,是对台代表全国人民问候老李小陈的主力(你空3师再牛能给他们送大礼品包吗);一个空12师,号称空军“五大王牌师”之一,训练一流,驻地天空天天都能看到该部的身影,我曾经和该部的一些中层打过交道,提起自己的部队那是很“狂”很自豪的,最近裁军又吞并了一个师,肯定实力大增,无论作为22军的部队还是作为空军,我们都应该为他们骄傲! 六:10纵(28军)。老文章发表后好多朋友叫:10纵凭什么才排第七,怎么应该和3纵差不多,怎么也比8纵强吧?呵呵,我又回头看了看两军军史,感觉你们是对的,10纵是比8纵打的仗多点,名气大点。好,我虚心纳谏!但是把10纵排到3纵前面我却还是反对的,因为3纵有辉煌的洛阳和开封,而10纵最有名的却还只是邱清泉没脾气的桃林岗。总的来说10纵是以阻击闻名的部队,这点是全军独一无二的。但是大家知道阻击部队历来是啃骨头、伤亡大、缴获少、俘虏少、不出战果的,全给他人作嫁衣了。虽说好花1、3、4、6、9纵的胜利是靠10纵这片绿叶的流血换来的,可毕竟军史上不会写“孟良崮、碾庄参战部队有10纵”之类的话,歼灭74师和7兵团也不会写在10纵的军史上的。还有,野司首长也给过机会让10纵表现表现,可10纵自己不争气,济南战役证明,10纵最适合打阻击,打攻坚别说不如9纵这个虎,连13纵这个后起之秀也不如,只捞了个“济南英雄连”做安慰。排名靠后最关键的是10纵败仗太多了,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毕竟失败是事实。上海两天等于伤亡了一个加强团的兵力,后来的金门失利又是全军解放战争最大的耻辱。这样的部队排在中间还是很中肯的。 从历史看,10纵的底子全是抗战起家的部队,而且确切说是别人挑剩下的,精华全去东北了。解放军中的亲兄弟关系的特别多,如2军和47军,6军和13军,11军和12军,27军、41军和31军,以及我现在要谈到的28军和43军(127师不是,但是128石和129师都是,从主体看全军是)。有意思啊,28军和128师同属渤海子弟兵,主力去了东北成为全军闻名的攻坚老虎,剩下的部队心想:攻坚方面我是怎么练也不如老大哥了,那就剑走偏锋,练阻击试试。这一试就试出名了,一下子成为全军闻名的阻击专家。

人怕出名猪怕壮啊,这一出名倒好,10纵从此成阻击专业户了,一直到建国二十多年后中苏紧张,军委还忘不了这个阻击专家,千里迢迢的调28军北上。这一调也害了28军,可以说28军是“成也阻击,裁也阻击”,不知道当初宋时轮卯足劲给10纵练阻击时要知道后话还会不会练下去!不过10纵也还是不错的,打阻击能打的让敌人佩服也不容易了,修炼到这个地步堪称正儿八经的解放军阻击专家全军也就10纵一个,其他有点名气的如东野4纵那是半路出家,纯粹是被逼上梁山的,而且伤亡太大,东野10纵那更是运气。

攻坚老虎全军不是一个,西北有新4旅,中野有6纵,华野的3、8、9、13纵都是能手,东野自己的1、2纵攻坚都不比17师差多少,可阻击专家全军可就一个啊!客观说,10纵可不是浪得虚名,而是10纵将士以及宋时轮千锤百炼的结果。原来看过一本书,其中对10纵的阻击技术做了详细说明,可惜我都忘记差不多了,就大概记得的谈一点,从这一点相信大家都要佩服10纵的。10纵当时每仗后都要归纳吸取技巧心得的,如阻击阵地该怎么挖,挖多深多宽和后方怎么连接,战士防炮洞该怎么挖,工事怎么修,工事前再挖什么散兵坑、反坦克壕沟什么的,工事要耐炸,还要纵身分明,多层次,这样撤退以及火力交叉都方便,还有兵力配置前轻后重,一线兵力要少,炮击时一线除哨兵外全部进防炮工事,一定要将三分之二兵力作预备队用于反击等等,总之非常详细,都是10纵将士和宋时轮本人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尤其难得的是10纵内部还有详细分工,哪些部队善于山地防御,哪些善于平原防御,哪些善于村落防御,各侧重练自己的专长。阻击修炼成这样的部队难怪5军派几倍的兵力也啃不动(就是我们自己的38军、43军、27军恐怕也很难攻动,东野4纵阻击战后几天摸索的经验不过是10纵的九牛一毛了),所以邱清泉才不得不承认:排炮不动,必是10纵。如果说几只攻坚老虎是我军的矛的话,那么10纵就是我军唯一的盾了。能让邱疯子没脾气,就这一点,我们就该为10纵喝彩! 从战功看,10纵确实是发挥所长,基本都是阻击战。47年成军时华野的9个纵队其余8个都基本在3万人左右,好多甚至3万5,惟有10纵只有两个师一个特务团,总兵力才1万6,不比9纵一个师多多少。所以10纵开始就打阻击我感觉和兵力很有关系,毕竟粟总又没有特异功能,能“预见”到10纵就是阻击专家的“苗子”。很可能是这1万多全撒出去也未必啃的动国军一个师,而一次啃一个旅这种“小”仗在西北是很多的,在华东敌人密集的情况下基本很少见,所以10纵开始只能打阻击,结果后来打出名气了,想攻坚野司也不同意了。10纵成军后,莱芜、孟良崮、鲁西南阻击,到豫东中的开封战役时还是阻击,中间只有泰安战役和沙土集(主力基本都伤了元气,粟总实在没兵用,否则10纵肯定还是阻击)才小爽了一把。然后就是10纵阻击战史上最出名的桃林岗阻击战了,搞笑的是这一仗用的还不是10纵头号的82团,而是83团,5军楞是咬的门牙掉光也没吃动。气的邱疯子叫嚣“豁上200旅(前身就是著名的同古保卫战中出名的戴安澜师长的200师),消灭83团”,五昼夜激战后,结果呢,前半个目的达到了,200旅基本打光,后半个目的看来豁上整个5军也未必达到。 此战后,邱清泉说出了那句家喻户晓的10纵免费广告词“排炮不动,必是10纵”,这一仗也从此奠定了10纵在解放军内部阻击第一的地位。可以说,没有10纵,5军肯定能与区兵团会合,豫东战役不过会打成第二个“南麻”而已(当时就是7纵没顶住援军,否则弹尽粮绝的11师肯定成74师第二,还哪里有后来中野的豪言壮语)。我认为:豫东,10纵功劳起码第二!豫东战役后,宋时轮坐不住了,不能老让一个部队打阻击啃骨头啊,跑去找粟总,粟总也觉得10纵豫东表现那么出色,应该给予奖励,于是指定10纵为济南战役的主攻。本来这是10纵将士“翻身”做攻坚老虎的机会,可惜偏偏碰上不信邪的小聂,不仅把9纵的助攻改成主攻,而且一点不客气的把“济南第一团”给抢走了,小弟弟13纵也不含糊,抢走了“济南第二团”,让10纵又空欢喜了一场,从此甘当阻击英雄再也没话说了。于是淮海战役徐东阻击肯定少不了10纵的身影的,后来消灭杜集团抢不过那些尖牙利爪的老虎们也是很正常的。

49年全军整编为28军,为10兵团的头号种子,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谁知道在上海战役中光两天就在外围损失4000有余,接着南下福建又来了个震惊全军的大失利,但我们仍然要为他们鸣不平,不足9000人对3万多,在敌人优势火力下能坚持那么长时间并歼敌1万3,可以了,难道不比新四军军部在皖南、180师在朝鲜强吗?何况当时那么多的干部战士在岛上以及后来集中营的顽强不屈的表现更是让人钦佩!还要要求一支部队怎么样呢!后来28军长期驻防福建前线,一直到后来北方紧张调到北京军区,一直到98年,终于在解放军序列中消失。主力82师98年缩编为82旅,先是属于63集团军,63军去年撤消后又归属于三野兄弟27军。83师99年改编为预备役步兵师。84师85年改编为27军坦克旅,去年裁军撤消。82旅归属27军后,不知道军委是否会给82旅在未来的台海作战中一个报仇血恨的机会? 七:8纵(26军)。从历史看,8纵也是抗战后部队组成,如果说当初留在山东的两个半师中鲁南的8师还有一个红军团的话,那么留在鲁中的这个4师就纯粹是抗战起家了,所以战斗力和名气都不如8师好象就“合情合理”了,但是运气比8师好,当然这是后话。

从战功看,8纵在华野是典型的二流部队,战绩相当一般。和3纵一样,8纵在华野也是以攻坚闻名的,但是不如3纵,所以基本都在同一兵团序列内给3纵打下手,比远在东北的亲兄弟旋风部队是差远了。4师的第一仗表现不错,在鲁南搞定了第一快速纵队,为未来的华野特纵出了把力。47年整编为华野8纵,4师变为22师,当然是8纵头号主力师。第一仗是莱芜,由于8纵的漏子成就了1纵的英名,不知道战后粟总表扬1纵时王建安是什么表情。

接着孟良崮便宜了8纵,本来怎么看都应该把8纵换成3纵正好凑成华野最厉害的五把尖刀。据说因为是地利缘故却成就了8纵,而把大老虎打发去打援了。不过8纵就是8纵,怎么也不可能抢的过那四大天王的,所以战果最小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不管怎么说,歼灭整编74师从此可以公开出现在今天26集团军的军史荣誉室了,谁还记得当初表现。我一直认为华野部队属8纵和13纵运气是最好的,其次是2纵。8纵是无论建国前还是建国后始终表现一般却福星高照,不象其他建国前后都表现一流的部队现在却裁的裁,弱的弱。8纵运气首先七月分兵就看出来了,正好是中路,从而避免了损失,还捞了个野战军翻身仗沙土集。接着进军中原,先是在洛阳打阻击。别瞧不起洛阳阻击战,本身没什么吹的,而是参战部队都是运气一流。中野方面阻击的是9纵,今天横的自称“千岁军”。华野阻击的8纵不也至今还活的乐呵呵的嘛! 反观主攻部队,抛开惨重伤亡不说,中野4纵的主力10旅,今天给外来户挤兑的以为自己的亲母亲变成了后娘,13旅和22旅转为武警,而华野3纵更惨,番号取消快半个世纪了,搞的那些天天望海的老兵们连陆地什么样子都忘记了。接着开封攻坚,看新建的李仲辛的整66师好欺负,就和3纵一起火了一把,然后阻援不力就调去吃别人吃剩下的区兵团残部,这时二流的地位就暴露无疑了。不过8纵最受气的却是淮海。大家知道碾庄我军一共出动五个攻击纵队,用陈老总的话叫“华野五个攻坚能力最强的纵队”-----4、6、8、9、13纵(3纵听见肯定集体跳楼)。4、6、9纵是华野最牛的四大天王,不用说。13纵在济南战役异军突起,作为原来的三流部队战斗力直追二流的2、3、7、8、10纵,“隆恩”比8纵还强。因为当初碾庄的兵力配置却是粟总搞的“田忌赛马”,8纵作为还不如13纵的下驷去对付7兵团战斗力最强的上驷64军。这招够狠,7兵团完蛋是注定的,但是对于8纵却显然是做牺牲用的,可见其在野司心中的地位了。

49年8纵改为26军,归8兵团。老上司22军走了,新头头24军却又来了,8纵不得不继续当老二,好在下面还有两个军可以欺负。不过和淮海差不多,张仁初这个勇将指挥26军却始终平平淡淡,无论淮海、渡江还是上海战役,8纵都是默默无闻,风头还不如老三25军出的多。接着入朝作战,与20、27军两个三野最狂的天王级部队编在一起还能有26军什么好,连汤渣子都差点没尝到(我一直认为当时应该把26军换成23军或者24军会更好,可能因为那三个军当时都在上海,一起拉出去方便)。说起长津湖,大家都知道20军和27军,津津有味的谈论完了才开始想,不对啊,9兵团是3个军啊,那剩下的是谁啊,怎么想不起来了,你们谁记得?那个军好象没干什么事吧,他们当时都干什么了。这就是26军在新9兵团内地位的缩写。其实这哪能怪26军,战斗力不如那两个大牛是不假,但要不是老宋给放的离战场八丈远也不至于长津湖留下那么个永远的遗憾(没能歼灭一个整师),何况26军有一个5连全部成战斗队形冻死在阻击阵地上,这就说明了26军的战斗意志即使不如20军和27军,起码比霉菌要强千百倍,足以让我们肃然起敬! 综合看,26军的战功虽然在华野只能排第七,但是也是战功赫赫的,谁敢说王建安(你们见过他戴眼镜的样子没,我认为是从样子看,解放军将领中最儒将的一个)56年授上将除了资历老外没有26军的功劳?不知道原来看的那本《华野10大主力》一书为什么把这个部队剔除在所谓10大主力之外而把29军给放进去,估计写书的人的父亲或爷爷的老部队是26军消灭的,有仇。

26军归国后就一直驻扎在老家山东,多年基本没挪窝。26军运气好在解放后表现的淋漓尽致,至今几轮裁军风潮26军都岿然不动一直保留至今,作为解放军中的二流部队,同时又属于运气集体不太好的三野,居然能保存到现在,让人佩服啊!26军主力76师67年调福州军区就被赖着不还了(据说为这事老杨和老许还在电话里打过嘴仗),后来连番号都改了,气的杨得志半死(心说怎么好的不学,都学15军了),现在为31集团军86师。77师则一直在26军序列里,也是老26军唯一的独苗了,98年缩编为旅。77旅前几年出了个救战士而殉职的优秀指导员,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报纸。78师早在建国初就撤消,后来重建,但85年还是撤消了。11军33师建国后调入26军,后改番号76师,现在为山东省预备役步兵师。1985年26军改编为26集团军,调入原46军的主力138师(前身为45军133师),98年67集团军撤消,主力199师也归26军,同时调入缩编为旅的200旅,03年撤消。2003年,新一轮裁军26集团军全军改编为轻型军。

8纵第一任司令员是老四方面军出身的王建安。正是他的“努力”让搭档许世友差点提前见马克思,不过也成就了老毛对他至死不变的信任,成为四方面军将领中“龙恩最浩荡”的,不知道他应该感谢王建安还是恨王建安,反正两人是十几年不说话。有趣的是王建安这个37年许世友恨不能炸了吃的人11年后又和许搭档打济南(估计是老毛或粟总有意安排),这次王建安表现了风度,把8纵干脆打发去阻援去了,没让8纵这个攻坚豹子抢许司令老部队的风头,皆大欢喜,开始一个桌上吃饭,不然估计冤家还要做下去。

第二任司令员张仁初是有名的勇将,也是有名的粗人,长期在26军任职,该人也是故事很多,还老和政委搭档不好,最后一直换到李耀文才满意。虽然在这几十个野战军中,我并不很欣赏这个部队,但是和我直接打交道最多的却是这个部队,前些年因为某些原因我有一段时间经常和这个部队的一些军官士兵在一起吃饭喝酒聊天,其中还认识不少老乡(妈的,江苏兵怎么全跑到山东了),最有意思的是原来办公室有一个老同志是老76师的老兵,那会儿经常他给我讲老军史,我给他讲新变化。
八:2纵(21军)。解放军五个2纵,最争气的当之无愧的是东野2纵和华北2纵,都是名副其实的第二纵队。而西野2纵和中野2纵都是排名第五,在各自的野战军都基本上是三流了。最亏的是华野2纵,明明应该是野战军二流部队,却排名第八,还不如其他野战军三流部队的名次,谁让这个部队在兵强马壮、主力如云的华野呢!

从历史看,这是普遍缺乏红军部队的华野的一个亮点。先扯几句题外话,由于华野主要是由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以及八路军留在山东那些抗战后成立的部队所组成的,所以缺乏老红军部队(注意不是底子)就成了华野和其他野战军比起来最不足的地方,无论哪个野战军,红军部队都比华野多。这在战争年代可能没什么,那时能打仗是唯一衡量部队的标准,事实上也不一定红军部队就表现出色(如5师、47师、61师、139师、189师、191师等,当然是相对于其他善战部队而言),可到了和平年代,在讲究传统的解放军来说,没有红军部队却成了华野部队的硬伤。可以说,建国后尤其是近20年华野部队地位不断下降甚至接连被裁撤,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和平年代大家都没仗打,无所谓谁强谁弱(当然有训练成绩做参考),那么一旦裁军裁谁啊?总不能裁红4团吧?(只是举例,并不是红4团不强)那么好吧,地理位置相对不重要的历史短的部队先伸头挨刀吧!所以战争年代一个师的英模比某些军还多的华野就。。。。。。。。。,呜呼!若是陈、粟两位老总泉下有知,是否会骂出彭老总那段名言(崽卖爷田心不疼)来呢?

回过头来谈2纵。2纵的红军部队之多足以让华野其他部队羡慕的两眼冒光。华野公认的五个红军团(181团、182团、194团、205团和警卫13团)2纵就占了两个,这也就罢了,由于4师师部的前身是红28军军部,一下子就又冒了个红军师出来,这个可是全军也不多啊,现在解放军现役红军师好象就只有1师、11师、37师、61师、127师5个了,从出身看,2纵无疑是华野中的贵族,不象9纵是标准土包子。2纵是个杂合体,前身是新四军两个师的部队,分别是2师4旅和整个4师,纵队部是2师师部,下属部队却是整个新四军4师居多,但是主力还是2师4旅改编的4师。从历史看,2纵是华野最辉煌最值得骄傲的,足以藐视主力1、9纵,可从战功看,却正好倒过来。
接着看2纵的战功。如果27军和41军是姐妹军的话,那么2纵就和东野的另一个王牌2纵39军是兄弟了。可惜亲戚归亲戚,战斗力可不是一个档次的。在解放战争中, 2纵没有大功劳(这点甚至不如10军,10军还有喋血羊山呢),这样比起同野战军的几个主力纵队自然就有很大差距了。这又是一个以打阻击闻名的部队,从成军开始就基本都在打阻击。47年1月鲁南战役阻击,2月临沂阻击,4月蒙泰阻击,5月孟良崮阻击,与野战军主力分开后打了点小主攻,到济南战役与主力回合后又是阻击,一直阻击到徐东,总之与野战军主力在一起2纵就和10纵一样成了阻击专业户,可还不如10纵,远不如10纵那个阻击专业户名气大,可见2纵兄弟的归纳总结精神相当的缺乏。好在后来2纵还是苏北兵团的领头羊,不然2纵就真的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了!不过阻击专业户不代表不能偶尔有肉吃的,即使和野战军主力在一起时,2纵也能搞个小规模的攻坚战和歼灭战的,如白塔埠歼灭郝鹏举那个混蛋的42集团军(东野5纵要抗议了),不过番号吓死人,人数却只有5000,还不足一个整编旅。后来的两场硬仗南麻临朐都和9纵搭档打攻坚,事实证明2纵阻击阻不出名堂来,攻坚更差劲,还不如10纵,把搭档的9纵差点累死(南麻本来11师弹药根本已经不够,可由于2纵攻坚不力,使胡涟安心的把有限的弹药基本都集中在9纵方向,从而避免全军覆没),还白白填进一个5师政委秦贤安。这样2纵48年2月被许司令送个小鞋给踢出山东兵团南下也是很可以理解的。而在苏北,领着两个和地方部队没什么区别的小弟弟弱弱结合组成的苏北兵团也没看出有什么大的作为,只有一个益林战役还值得写入军史,4师师长殷绍礼还牺牲在那里。一个纵队牺牲过两个正师级干部,可能全华野也就3纵可以媲美,可见2纵平凡不是2纵将士不拼命造成的,实在是实力有限,同野战军的王牌又太牛的缘故。 接着淮海战役,2纵和12纵一样是淮海最平凡的纵队,连11纵都在徐东阻击战中小露了点脸呢(李庄团是2纵的吗?就是和74军顶牛的那个部队)。这样的部队在49年改编为21军后自然在7兵团地位不会太高了,也就还有一个35军可以被欺负欺负。最可怜的是49年5月解放杭州后还没歇口气就得为23军腾地方,不得不告别那个美丽的城市继续南进,军中地位可见一斑。尤其丢人的是与金门失利一起成为三野唯一的两场渡海作战失利的登步失利就是21军的主力红军师做的,可能也就是这场失利吓的华东军区没敢让21军担任舟山的守备任务,活活把同兵团兄弟22军害死了。

53年21军入朝,在最后一战中小火了一把,然后就在朝鲜陪着霉菌看风景看到58年。归国后,21军属北京军区建制,驻防山西大同。要是一直在大同,这样一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部队(同军区只有65军和69军面前21军可以骄傲一下,其他哪个不比21军强)85年铁定喀嚓。不过21军运气就是好,不愧是三野运气最好的三个部队之一,66年伟大领袖一句让该部队由晋入陕支左的话挽救了这个部队(要不然说不定28军还在福建,那么现在铁定还在,总之华野85年得舍一个)。拜地理位置所赐,21军85年荣升全军最牛的七个集团军之一(真是山中无老虎,21军称霸王),第一次和以前只能仰视的王牌军们平起平坐,现在俨然一个解放军主力军,高原作战专家,对印作战主力,整天没事不好好在驻地晒太阳老往新疆窜。我毕业时,21军到学校要人,我们陕西同学冲着家乡军去签约了,回来跟我说人家多热情。我告诉他,人家蒙你呢,21军部队几乎全在甘肃,就军部直属部队在陕西,你以为你是军长亲戚啊,运气就会那么好的留在军部。结果那小子一听就溜回来当武警去了,被我一顿臭骂。21军85年改编为集团军,62师撤消,同时调入原19军的55师。96年63师改编为武警机动师,98年55师缩编为旅,03年55旅调归47集团军。现在21集团军步兵居然只有一个摩步师,真是全军唯一,天知道军委怎么想的。

21军人气很旺,第一任司令员韦国清,是55年少有的少数民族上将(还有乌兰夫),后接替陈庚担任越南顾问团长,奠边府就是他的功劳,打的法军直哀鸣。后来韦国清长期在广西任职,是老毛的亲信将领之一,不过据说为人也相当的左。全军76年粉碎四人帮前就敢公然反江的除了许司令好象就只有他了。第一任军长腾海清中将,后来长期在内蒙古任职,为人很左,据说在内蒙古搞的相当过分。现在21军出身最有名的将领莫过于前后勤部长王克和现军委副主席老郭了,可见21军有老领导罩着,肯定会越来越红火!
九:7纵(25军)。7纵是华野最可怜最没人疼的主力部队,总是阻击战,配合作战,总是扮演配角。虽然和2、8、10、13纵等同为华野二流部队,可2纵是苏北兵团领头羊,下面还有两个小弟跟着,8纵在攻坚上,10纵在阻击上都打出了名,13纵作为后起之秀名气以及在华野首长心中的位置远比其大,唯有7纵还是那么默默奉献。本来想把13纵排前面的,可后来考虑这就意味着7纵前一年多的仗都白打了,这对这个部队不公平。所以7纵还是排第九吧,但是作为唯一一个建国初被撤消番号的三野主力军,这么看,也就好理解了。

从历史看,7纵前身是红军游击队,后来是新四军的老五团,和20军头号主力的老六团是兄弟。但是老五团在皖南事变中却基本损失掉了,非常可惜,剩余部队后来成立新四军7师,后来和新四军2师5旅合编为华野7纵。其中19旅就是后来的7纵19师,为老五团的余脉;20师为5旅,战斗力较强,为7纵第一主力师;21师为原来的鲁中军区地方部队。有人提出说20师58团为红军团,这个军史没有反映,不知道谁能考证一下?

从战史看,7纵基本一直是阻击战和配合战,别说主攻了,连助攻我都几乎没发现,再加上老打不好,华野南麻失利和7纵被突破阻击阵地有很大关系(丢人的是当时7纵阻击兵力和敌人是1:1),不然11师就灰飞湮灭了。所以7纵属于华野十大主力中在野司心目中最没分量的部队。7纵成军后就首战莱芜,我没找到7纵莱芜作为的资料,属于攻击集团是显然的,但是都打谁了我就不知道了。接着孟良崮阻击,可能是粟总最不放心的一路了。接着就是南麻临朐失利,然后转战胶东一直到济南战役都还是阻击战。在7纵战史上仅有的攻坚战就是张店、淄川、曲阜、邹县和兖州这些小战斗了。然后淮海7纵总算火了一把(总算可以在老对手2纵面前扬眉吐气一回了),先是第一个切断7兵团对路,这只算小功。最出名的还是在双堆集,不和自己的野战军兄弟在一起,7纵立刻显现出自己的能耐了,和中野穷邻居比起来,华野真是富到天上去了。一个华野十大主力战斗力最末的7纵居然能把在中野无论装备还是战斗力都数一数二的6纵功劳差点抢光。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啊!18军最厉害的什么老虎团在大王庄被7纵和中野6纵联手打掉了,也够惨,双方等于各拼掉了一个加强团,不过我军最后还剩下几个人,国军一个活人也没有而已,吓的附近国军集体投降。在南线总的看7纵出力是远远大于中野6纵的,没办法,彼此实力摆在那里了。

要是把华野任何一个参战纵队摆东集团,估计中野4、9纵也一样会笑的很难看。所以7纵在淮海算是在中野邻居前大大火了一下。49年,7纵改编为25军,在8兵团坐第三把交椅。渡江后由于主力军都要参加上海战役,结果大家播种,25军单独收获,白白让25军拣个大便宜,打了25军历史上最大的歼灭战------在郎广地区抓俘虏。可怜啊!别人根本看不上的战果到25军就是宝贝了,实力不济有什么办法。所以综合看,25军也就能排第九,就这31军的支持者肯定都有意见。后来上海战役兵力不足,25军就和23军一起作为最后调入战场的生力军小占了点便宜。不久25军军部就和75师师部归空军了,25军成了华野十大主力中第一个被撤消番号的部队。所属73师和74师分别调入23军和24军,这个我在前面已经说了。25军唯一一任司令员和军长就是成钧,关于他大家可以参看百战将星,我就不细谈了。
十:13纵(31军)。13纵作为一个华野最后成立的野战纵队(那些无数字番号的纵队不算的话),能够挤进前十名,与其在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上海战役中的表现是离不开的。本来13纵是大家最看不上的小弟弟,结果却一仗成名,到后来的战斗力绝对超过2纵和7纵,只不过成名太晚,综合排十大主力最后却绝对不是战斗力排最后。

从历史看,13纵和同野战军的9纵以及东野4纵是亲兄弟,9纵老大,4纵老二,13纵就是老三小弟弟了。作为华野成军最晚的部队,骨干别说红军底子了,就是胶东的精华经过41军和27军的先后两轮扩军,也基本都吸纳了,到13纵第三次扩编的胶东5、6师究竟还能有多少骨干只有天知道。但是我们的13纵就靠这么点王牌们剩下的兵,硬是打出了威风打出了名气,真是不简单啊。
客观的说,应该承认解放军中最能打的东北兵和山东兵,而山东兵中最玩命的莫过于胶东兵。胶东一共出了三个军,27军是名扬全军的王牌军,41军是名扬四野的王牌。作为胶东子弟兵,13纵自然也不甘落后,不愿意给胶东人民,给两个王牌老大哥丢脸。从战史看,13纵也是很不错的。从47年8月成军后,先是在胶东给大哥9纵打下手,然后在兖州牛刀小试一下,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攻坚天赋。接着济南城下和主力3、10纵一个方向却让那两个主力纵队劳而无功,差点集体气死!要不是后续部队没跟上,13纵就不是“济南第二团”了,绝对标准的“济南第一团”,连老大哥9纵都比不了了。济南战役一战成名,在野司乃至军委心目中的地位都一路直升,淮海战役前和9纵一样是华野唯一两个人数过3万的纵队。大家看过《大决战》的话一定会记住其中粟总的一句台词:不惜一切代价占领曹八集!那么这个心愿是谁达成的?13纵! 接着打碾庄,13纵是“华野五个攻坚力量最强的纵队”(陈毅语)之一,将大老虎3纵排挤到徐州以西牵制邱清泉去了,可见野司对13纵的攻坚能力已经非常认可,吃完7兵团接着就去啃12兵团,然后追击刘李兵团,好象13纵总是有用不完的劲。49年整编为31军,在10兵团坐第二把交椅。然后渡江,郎广除了25军外31军也一样火了一把。再后来打上海,同是一个兵团的一线部队,31军就没象28军和29军那样两天损失8000,运气啊。打金门,10兵团3个军,两个军中招(倒霉的29军硬是被28军骗去一个头号主力团垫背),可31军因为刚刚攻克厦门,任务是下一阶段的,所以毫发无损(否则要是军委亲自命名的“济南第二团”全军覆没,就不仅仅是31军的耻辱了,那就是全解放军的耻辱了)。这也是31军的运气啊!要不31军名列三野运气最好的三个军之一呢。

所以31军50多年来一直稳居台海一线,驻地从建国后就没有大变(全军也只还有个14军是这样),历次裁军皆不降反升,逐渐在解放军中甚至有了主力的味道。1985年,13军改编为集团军,除了原来的三个师外还编入29军的86师,这是原76师,也是一个主力师,一下子实力大增。96年93师改编为武警机动师,98年92师缩编为旅。03年裁军没听说有31军什么事,除非军委想金门的国军反攻大陆!31军的某些装备尤其炮兵装备据说是解放军中唯一可以与38军媲美的,可见作为台海一线部队,军委还是很重视的。不过也由于这个缘故,31军的部队在南京军区内部被戏称为“炮灰”,我的那些南京军校的朋友最怕的就是毕业后被分配到31军去了,纷纷在毕业前先偷偷的千方百计的找女朋友,然后嘿嘿,以防万一分到31军去就可能绝后,呵呵!所以MM们要是在南京看见穿军装的(尤其是军区司令部的,一色帅哥)千万绕着走啊,别说哥哥我没提醒你!

31军军长周志坚中将,是个很有意思的家伙。四方面军出身,然后当李先念王树声的手下,中原突围时又单枪匹马的跑华东去了,最后做了31军军长。解放后又得了一个陈世美的恶名,最后总算得善终,不过运气就不如自己的部队了。
十一:11纵(29军)。11纵的前身是抗战时期新四军苏中部队,该部队和华野的1、4、6纵还是远亲,可惜实力却相差很远。11纵47年1月成军后就一直在苏中作战,名为野战军,但是作为华野唯一称旅的两个部队之一,实际上无论地位还是实力都和地方部队无异,最惨的时候甚至连地盘都维持不了,导致2纵不得不南下跟着倒霉。11纵在转战苏中时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盐城、盐南和涟水战役共歼敌相当于一个整编师的兵力,然后就是淮海战役中的徐东阻击战了,算是小出了点风头。综合看,11纵在华野排名十一,倒和番号相符。49年整编为29军,在10兵团排行最末(后来有个32军还可以欺负几个月),运气也不佳。本来解放了个江阴要塞,可那是先起义的,一下子功劳就没了,然后进攻上海,和28军一起在郊外损兵8000,最惨的260团全团基本打光。后来金门失利本来不应该有29军什么事,可在“大家都捞一把”的心理上派了头号主力团253团和28军一起去,结果全团都填了进去。所以建国后29军就早早撤消了。85师历经沿革,现在为上海警备区海防2旅。86师两次重建,最后一次总算保留下来现在在31军。87师撤消。后来29军重建,可85年还是被撤消番号,从此消失。

11纵第一任司令员是管文蔚,本来也应该是一员战将的,可因为出身受累,最后居然被解职,解放后任江苏省副省长。第二任司令员胡炳云,人称“胡老大”,抗日战争时很有名气,后来还护送过刘少奇回延安,本来一直在主力部队任职的,不知道后来怎么跑11纵这个杂牌里了,导致后来前途一般。第一任政委吉洛(韦吉兵团的吉),后来外交界大名鼎鼎的姬鹏飞就是他,儿子前些年还任总参二部部长呢,不过后来,嘿嘿!政治部主任惠浴宇,当时还不出名,可建国后江苏谁不知道他啊! 十二:12纵(30军)。12纵前身是华中野战军10纵,和山东8师一样,刚成立没多久,司令员谢祥军就牺牲了。12纵一成立就硬仗连连,先是七战七捷,后来涟水战役,都得到了锻炼。作为和11纵一样华野唯一称旅的部队,实力可想而知。47年2月成军后就一直战斗在苏北大地上,除了和11纵合作的盐城、盐南等战役外,自己还单独或者与2纵及地方部队一起参加了淮沭、李堡、益林和涟水战役,都取得了胜利,后来参加淮海战役。虽同属苏北兵团并且一直在苏北活动,可12纵实力还不如11纵,倒是又一个番号地位相等的部队。49年改编为30军,属9兵团,坐第三把交椅。但是由于和20、27军这两个老大在一起,还能有什么表现的机会呢,从渡江到上海,基本都是默默无闻,唯上海抓到51军一点小尾巴并且攻占高桥,切断了国军腿短的部队的退路。建国后,由于表现一般,很快就被撤消番号,军部调海军,所属部队归新9兵团建制。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原30军的主力89师,后来与起义的国民党伞兵3团一起改编为解放军空降1旅,现在为空降15军43师,倒成了三野的48个师中现在混的最好的一个。但是整个30军太一般了,所以裁减后就默默无闻了,军委重建的念头连想都没有想过。

12纵第一任司令员是陈庆先中将,干了一年后为什么去职搞军区工作我一直没搞清楚,后来他任10兵团参谋长。第一任军长谢振华少将,后来经历挺曲折,先后任21军军长,69军军长和昆明军区政委,建议大家看看百战将星谢振华。第一任政委曹荻秋,后来任上海市市长,可惜文革时被打倒。第一任参谋长覃健,后来任华东军区参谋长。第二任参谋长夏光,就是著名的沙家浜郭建光的原型,后任华东军区参谋处长。整个12纵不怎么样,名人倒不少。
十三:渤海纵队(33军)。华野有兄弟野战军都没有的独一无二的现象,就是拥有两个没有数字番号但是却有地方番号的纵队,渤海纵队就是其中之一。华北一兵团始终心向中野,所以兵没多少,番号却大的吓人,都到15了。华野却不出那个穷风头,11和12纵其实各只有两个师的兵力,所以下属部队就不称师而叫旅,渤海纵队和鲁中南纵队各只有一个加强师的兵力,则干脆不起数字番号而按照出生地命名,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华野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山东老区兵员的枯竭。渤海纵队成立时只有两个师的番号,且只有1万3千人,实际上只有一个师的兵力,完全是个架子。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仅从渤海区和胶东区看,光共产党方面从45年后就先后三次甚至四次征兵。渤海区的7师是三次重建,先后组成了128师,82师和97师,到第三次重建时实际就只有不到两个团了。而胶东的人口多于渤海,所以5师和6师干脆4次重建,仅5师就先后组成123师,79师,91师和95师,到95师时其实已经不过一个团多的兵力了。是啊,经历过抗战后,人口再密集的地方也禁不住这样的几年内连续征兵啊。所以华野各纵队在47年1月整编时基本都三万多人,到淮海前却基本都只有两万多,与兄弟野战军都发展壮大正好相反,华野到中期就基本靠俘虏而不是解放区翻身农民打仗了。

渤海纵队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和128师与28军是亲兄弟,属于渤海区这个老根据地最后走出的部队。这样一支部队无论兵力还是战斗力都不会很强,所以成立后就一直给主力当助手,从潍县到兖州再到济南和淮海,基本如此。49年1月与起义的国民党59军一起改编为33军,属9兵团,排行最末。同年参加渡江、郎广和上海战役,后执行上海警备任务,50年改编为凇沪警备司令部,所属部队改编为公安军。著名的“南京路上好八连”就是33军的部队。
十四:鲁中南纵队(35军)。鲁中南纵队是和渤海纵队一样华野唯一两个没有数字番号的纵队,但是也和渤海纵队有几个不同点。首先,渤海纵队是渤海区的部队,而鲁中南纵队则是鲁中军区和鲁南军区部队的合编,可见这两个军区的兵员比渤海区更为枯竭,事实上鲁中南纵队即使两区兵力相加与渤海纵队相比实力仍然薄弱。其次,渤海纵队的各师番号一直沿用山东军区地方部队番号的7师和11师,而没有整编为野战军番号,否则应该叫40和41师才对。而鲁中南纵队就怪异了,不是山东军区番号,否则应该叫3师(或4师)和8师才对。叫野战军番号也勉强,因为各称46师和47师,照此推鲁纵的数字番号应该是16纵了,可华野一共就14个野战纵队(不算两广纵队),数字番号最多到15,怎么也不会出现16纵啊,所以当时野司怎么想的就成一个谜了。再次,渤海纵队的头头是不出名的袁也烈,而鲁中南纵队的司令员却是大名鼎鼎的傅秋涛,早在新四军中期就地位比叶飞还高的人,后来官拜上将,不过48年才混了个华野排名最末的纵队司令,不知道是不是皖南事变的结果。最后,与渤海纵队不同,与鲁中南纵队后来一起改编的是吴化文的前伪军,害的35军最后被骂成“汉奸军”,把原来根正苗红的鲁中南纵队的干部战士差点气死。

鲁中南纵队的亲哥哥们一样大名鼎鼎,在四野有著名的旋风部队40军,在三野有22军和26军,可小弟弟就是小弟弟,战斗力和名气无一例外是排在最后的。鲁中南纵队在华野成军最晚,成立后就参加了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该纵也是整个华野14个野战纵队中战果最小的,估计连外来户只有2000人的两广纵队歼敌都比拥有1万多人的鲁中南纵队多。49年1月鲁中南纵队与起义的吴化文部一起改编为35军(但是为什么不让江淮独立旅与吴部合编我一直不明白),接着就参加渡江战役。据说野司出于老部队傲气重军纪未必好的考虑将解放国民党首都的任务居然交给了全军资历最浅的35军,让35军拣了个大便宜,后来大家熟悉的总统府照片就是拍的35军104师。可35军还没乐完呢,什么“汪精卫的汉奸军占领了南京”的话就遍地起了,活活把原来鲁中南纵队的解放军战士气坏了。其实广大人民有点太苛了,伪军起义在抗日战争中很多的,估计哪个解放军部队里都有一点,新四军里汪伪起义部队尤其多,连汪伪的那个警卫师都起义改编在新四军里,搞不好就在华野1、4、6纵里,要这么论出身解放军里“前汉奸”可就不少了。这里我倒要问问哪个军友有空,可以整理一下抗日战争中伪军起义部队后来在解放军里的沿革。35军后来归属浙江军区,军部归海军,各师则归属浙江军区。
十五:34军。48年初,原12纵34旅奉命加强江淮军区,顺便连原司令员陈庆先也给加强过来了。江淮军区部队先后配合野战军进行了开封、濉杞、豫东和淮海战役。49年1月江淮军区部队与起义的国民党合编为34军,属8兵团小弟弟。34军先后参加渡江战役并解放镇江,后一直担任南京警备任务。34军后来改编为公安军,所属100师改编为高炮3师,101师撤消,102师改编为炮兵3师。

十六:32军。32军的哥哥们几乎都是解放军的王牌----27军、41军和31军,而且尤其难得的是现在解放军陆军仅存的18个集团军中,这三个军都榜上有名。
但是可能因为精华都在这三个部队的缘故,最后一次重建的胶东军区5师和6师就只有监视青岛敌人的份了。49年2月整编为32军,全军只有两个师2万人,是三野最少的。4月,32军配合24军70师解放青岛并担任守备任务。后来32军归10兵团建制南下福建剿匪。50年11月,32军军部充实新组建的8兵团部,94师调27军,参加了著名的长津湖战役,和79师一起重创了霉菌王牌陆战1师,后撤消。95师就是今天著名的空14师,这个师现位于台海一线,估计有的戏看。96师52年撤消。32军是这个三野16个军中排名最末的军,功劳最小,打仗最少,但是现在还留有种子,还是空军中很不错的14师,32军足以骄傲了!胶东5师一共组建了4个师,真是各个是好样的啊!我奇怪的是32军军长刘涌,47年1月是9纵26师师长,这是个很有前途的位置,可后来就给踢出野战军留在军区了,谁知道什么原因啊?以至于一直到50年才是三野最差的32军军长。真是32军怪事多啊!
总评价:华野是打硬仗、恶仗、险仗最多的野战军,也是歼敌人数最多且大部分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自己牺牲最多,贡献最大的野战军!和其他野战军相比,华野有许多别人没有的困难。首先,从47年重点进攻开始,实际上华野就没有了稳固的根据地做大后方来支持(相比东野拥有全军最大的根据地),无论山东还是江苏,都是四面受敌(东野只一面对敌),处于敌人重兵把守的大中城市的包围之下,所有支援都来自被各蒋管区分割的山东苏北农村(东野除解放区外还有苏蒙朝的支持),唯一稳固一点的根据地就是渤海区,可以说是根据地最小的一个野战军,甚至不如西野(陕甘宁并不小,只是太穷,人口太少)。从兵源来说,华野的地盘主要是山东和苏北,虽然表面看来是人口众多的地区。但一方面这里也同样是国军的重要兵源地,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经历八年抗战后,这一老根据地在兵源方面早已枯竭,青壮年基本都已经倒在或加入到战场上了(东野却有的是人力,东北人力抗战基本没遭到破坏,解放战争中国军控制也有限,最多时不过30%)。所以直接表现是华野47年1月整编野战军就27万,全军第一。可一直到48年9月打济南才发展到32万人,发展速度全军倒数第一(东野47年1月18万野战军,48年9月70万野战军)。各纵队47年1月成立时基本都是三万多人,到淮海前却基本都是两万多,不增反减。除了战斗损耗太大外,补充困难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47年土改后各解放区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数量华东仅多于陕北(东北全国翻身农民最多),不是觉悟不够,而是人数有限,总不能不要基干民兵和支前民工,不种地吧!从地域来说,山东和河南这么大的地方集中了国共双方一百多万军队,城市又很密集,距离不大(东北如何地大城市稀大家看看地图就知道了),使得我军的战术回旋余地很小,很多时候就连粟裕这样的卓越军事家也不得不被迫与敌人硬碰硬,从而使华野没有东野那么容易穿插分割敌人或者围城打援,很多时候不得不靠阻击部队的血肉和攻坚部队的勇气来保证胜利,表现出华野在47年2月莱芜战役后基本每一战都很惊险,都是冒着很大风险打赢的(东野正好相反,到47年夏后就是换老聂和老陈去也可以解决,不过时间问题)。

从兵力和战斗力看,相比其他战区,华野面对的敌人始终是人数最多,装备最精良的(东北敌人最初是装备最好的,但是从此就不见补充,光减不增),且大部分都是老蒋嫡系或战斗力很强的桂系,五大主力有三个在这个战场,74师和5军不用说,一直盯着华野不放,就是11师,也有70%的时间在尾随华野,再加上桂系的7军和48军。这就使华野和中野不可能象东北那样来个什么“东拉西打,西拉东打”。再次,从47年中野跃进大别山后,一直到淮海前,实际中野就基本在豫西豫南皖西活动,对付国民党的华中部队,实际在中原大地和山东苏北,一直是华野那30万人在独当一面,几乎没有别的配合。

而在野战军内部由于我军吃不动徐州的敌人,使得4个兵团被敌人分割成至少三块,使得1、3兵团又很难和2、4兵团搞很好的配合。可不分又不行,山东和苏北老根据地不能不要吧?中野走了之后,中原大地不能送给国民党吧?只好优势兵力硬是分割为不大的四块。所以我一直质疑毛的挺进大别山的意义,真是两大野战军拖垮一个,累瘦另一个(真是全国牺牲来换取敌人不向东北增兵啊,老蒋也“配合”的很)。 最后,军委一直把华野当作任劳任怨的老黄牛,一直把最重的担子给华野,即使到48年都还把最多的歼敌数字分配给华野(这也太黑了,当时东北我军是2:1对敌人啊),还不停的催催催。所有这些,使得粟裕这样的优秀的军事家也不得不打一个个硬仗、恶仗、险仗,无论是孟良崮、南麻、临朐、藤县、豫东还是淮海,莫过如此,难得的是华野将士在粟大将军的率领下硬是克服了这一个个困难,硬是打赢了华东战场80%以上的战役(东北的胜仗率好象还没这么高),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和赞誉吗!所以,“打硬仗、恶仗、险仗最多的野战军,也是歼敌人数最多且大部分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自己牺牲最多,贡献最大的野战军”,这个评价,华野是当之无愧的!

用足球说,华野就是阿根廷队,技术力量都有,将领指挥一流士兵强悍;东野象英格兰队,技术不能说没有,但是总给人感觉是靠力量取胜;中野是典型的意大利队,只能靠技术,比身体的话比东野华野差远了;西野就是亚洲的韩国队,技术和力量都不怎么样,但是有地利优势;华北是典型的中国队,原因不说大家也明白,呵呵!

实话说,我原来因为比较轻视新四军导致对华野也是比较轻视的。在早年研究军史时也是侧重东野、中野和西野(华北是我最轻视的野战军),陶醉在东野这个老红军传统的部队,这个常胜之师,这个创造了百万大军神话的部队,而且我的长辈全是东野的老兵,在感情上也亲近。直到后来高中时开始研究华野这个战斗在我生活着的地方的部队历史时才发现这支部队的可敬之处,用一句话说,就是他们太不容易了。所以用炫耀东野的火力、兵力来贬低华野是不公平的。所以从那以后我一直是华野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拥护者。因为我敬佩英雄!尤其敬佩这些在困境下仍然能做出最大贡献的英雄!
名军排座次之东北野战军 一:1纵(38军)。上次把38军排第二,结果我在网上差点成“人民公敌”,军友的呼声,呵呵,实在可怕!本来好多黑土地上的老人都认为2纵打的比1纵好,1纵数次被打残,2纵就没有。可“人民的呼声”实在可怕,我作为共产党员自然要做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自然要唯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马首是瞻,所以,只好让东野1纵作为东野的第一纵队啦!何况《东北解放战争记实》上把1纵吹的天花乱坠,什么“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人数最多”的纵队,有“三最”开道,我这个小小平凡的军史研究者还敢说什么,只好“唯书唯上”喽!

从历史看,1纵的辉煌在全军是只次于同野战军的6纵的。我军历史上的几次最大最有名的起义,首先是“响第一枪”的南昌起义,诞生了后来大名鼎鼎的127师(当然127师的历史可追溯到北伐前,但是作为我军一分子是27年8月的事)。其次是毛主席亲自领导的秋收起义,但是遗憾的是秋收起义部队后来损失的损失(如红34师),编入其他部队的编入其他部队,现在还剩下的就是16军的136团和65军的193师了,没有成军的。第三次是广州起义,后来广州起义部队和秋收起义部队也差不多。第四次就是彭总的平江起义了,这次起义所诞生的部队后来就演变成东野1纵,后来大名鼎鼎的38军。除此之外1纵还有红25军的底子在。可见整个1方面军的精华1纵是吸收了整整三分之一以上,难怪后来战斗力奇强。1纵主力团共有4个,其中1团和5团是红军团,2团和4团则有红军底子,从这个历史看,在全军是罕见的,即使6纵16师也不过只两个红军团而已。后来到山东,全军区一共8个主力师,但最吃香的还是1师和2师,正是这两个师后来构成了1纵的两大主力师,其中老686团又是山东两大主力团之一,另一个就是胶东13团。巧了,山东八路军和新四军最有名最厉害的主力团都叫“老六团”。从辉煌历史看,如果说6纵是亲王的话,那么1纵就是郡王了。

历史如此辉煌,那么战功如何呢?进东北后林彪就把山东1师调归自己亲自指挥,首先就打了秀水河子,歼灭了新1军一个加强团。不过这时还可以看出1师在林彪心目中还只是第二主力(1师干的是吸引火力的苦差,人家7旅才是主攻),毕竟7旅是1军团啊,是老林嫡系中的嫡系,1师不过是3军团,谁不讲山头啊。接着四平保卫战,1师、2师和其他部队一样被打残,仓皇撤回松花江北,要不是老蒋让只打到长春,还不知道还有没有后来牛的眼睛只看天的38军存在。不过1纵运气就是好,老蒋看1纵饿的嗷嗷的怪可怜的,就让国民党全军都在南岸不动,独独让71军的一个加强团进驻拉法,让1纵立刻就有了肉吃,光头如此大方以至于梁兴初开始还以为眼睛花了那是友军呢,正准备去联欢一下,待发现是敌人那还会与委员长客气,面对盛情款待不吃就太对不起人家了,于是乎,一道大菜进了1纵的肚皮。如果说在整编前林总还是喜欢7旅高于1师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三下江南,使1纵彻底奠定了东野第一主力的地位。和6纵的表现相比,1纵可就骄傲了。我个人感觉三下江南,1纵运气贼好,而6纵运气则太差,使两个部队表现相差很大,从而最终在林彪心中地位掉了个个儿。一下江南中1纵在其塔木和张麻子沟都表现很好,而6纵虽然攻下了焦家岭,但是伤亡也太大了,要不是有个“连打七次冲锋”,简直就不象个主力部队了。不过这时1纵仍然没有动摇6纵的地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到二下江南时林彪明显是让6纵唱主角,城子街和德惠都是6纵的,1纵的任务只是打援。城子街还行,但是德惠却不折不扣是个大消耗战,虽然说我军当时仍然缺乏攻坚尤其是步炮协同经验,可集中全军的炮兵打成那种样子,6纵也确实说不过去。个人感觉当时6纵纯粹是叫花子分馍馍,好容易看见火炮,自然要大家都有份,结果自然就是火力不集中,不败才怪!这时6纵在林彪心理可能就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吧。这样,1纵的崛起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三下江南1纵表现与2纵5师一样很出色,其间却看不到6纵什么事,估计与德惠骨干伤亡太大有关。到三下江南后,1纵凭借自己的表现彻底成了东野头号主力纵队,而6纵则显然没有抓住机会,最终只能做“三虎”之末了!1纵这个部队,我觉得是东野最全面的纵队,尤其1师,东总对1师是很舍得好话的,简直没有缺陷。但是1纵在东野却绝对不是运气最好的纵队,与2纵在黑土地上基本没有麦城相比,1纵可是曾经被打的很惨的,尤其是四平,弄的挺没面子的,我估计四平战役东野总伤亡应该在5万以上,主力1纵被打的基本没有了战斗力。不久之后华野也来了个损兵5万,主力1纵失去战斗力。华野、东野真乃亲兄弟也!当然,这不能怪部队,只能怪我们的“林总”太英明!这就逐渐到了让1纵在历史上最不爽的时候了,也就是辽沈战役。1纵作为头等主力为名气所累,只作为了预备队。好多人想不通,我想的通。用兵谨慎的人,到打自己没把握的战役时往往要在手里留下一张最强的王牌以应付突发场面,1纵就是这样的王牌。辽沈是林彪很不情愿打的没把握之仗,不把1纵留下来我们的林总如何能睡的着觉啊!说1纵是林总的安眠药一点也不为过,估计林总一觉睡醒问的第一句话就是“1纵还在吗?”,呵呵!所以打锦州时1纵只好干看,前面最危急的时候吴克华也没让1纵帮忙,急的大老虎干瞪眼睛摸胡子却没办法。老吴聪明啊,否则塔山英雄团是谁还不好说呢,他又没有秦基伟的本事,说不定后来主席在南苑机场检阅的就是38军了。也不能怪人家老吴,看见这么一个大老虎蹲在身边谁不害怕啊,敌人怕虎牙太利吃掉自己,友军则怕虎爪子太长抢走功劳,呵呵!不过塔山起码1纵还只是观众不好说什么,可最亏的是黑山阻击战明明有1纵3师一份功劳,可军史楞是没反映,导致许多军友还以为辽沈战役的预备队是整个1纵三个师呢,其实趴在高桥晒太阳的只有1、2两个师而已。38军整个军史估计在辽沈大战时是最难写心里最窝囊的,比四平还难受。锦州干看,黑山白干,好容易捞上了打9兵团,却几乎等于没干(提起歼灭9兵团都知道3、6纵的脸最大)。好在到了天津,刘参谋长给了安慰,给了主攻,还活捉了陈长捷,也该老陈点儿背,1纵一肚子火从四平憋到塔山再到天津,现在好歹有发泄的机会,你却把脑袋送过去,人家能客气吗?早点开城投诚何至于如此。48全军整编,1纵改称38军,作为13兵团主力一直打到云南边境,是东野爪子伸的最远的部队。如果仅仅如此,38军最多也就是解放军中的王牌军之一而已,就未必会有今天的名气和地位了。谁知道到了50年老美看我解放军头等主力都不服气,非要花钱让38军他们去朝鲜旅游顺便单挑一下,还特别为38军推荐了三所里、龙源里和松骨峰三个风景点,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武松是那么好当的吗?没打虎英雄的本事却要拍老虎屁股还能有好,除了满地找牙并保证56年内不犯我天朝上国之天威外老美没有其他收获,另外估计就是朝战老兵从此不敢养猫,呵呵!一个朝鲜战争白白成就了“万岁军”的威名(虽然其中有彭总偏心的成分,打得好是事实,但不能说老彭不偏心)。解放军王牌多的是,但是万岁军却全军唯一啊,不,确切说是全世界唯一。这下不得了,38军从此开始藐视群雄,独步天下。如果说在67年前驻扎通化的38军还只是军内牛气的话,那么67年进京后则从此老子天下第一,全国人民谁不知道这个御林军啊,就是不懂军事的也都听说过万岁军啊。38军的地位至今也没动摇过,到现在都是军委的心头肉,什么好给什么,网上干脆说其是远东第一,风头早已盖过黑土地的老对手39军、43军,更早压倒了新对手27军和54军。

38军67年进驻北京军区后就没挪过窝,该军的驻地是全军最透明的,我小学时候就知道,那是我知道的第一个集团军啊。38军是全军唯一的机械化集团军,39军和54军仍然有一个师是摩托化,而38军则全军机械化。现在又在搞什么数字化试点,一心要学霉菌。其实我认为军委用38军作试点不合适,试点嘛,就应该用新部队,这样无论成败对主力部队没有影响,霉菌怎么就不用步1师试点?关于38军,我个人认为并不适合做对台主力,机械化集团军并不适合台湾的地形,38军的方向应该是北方和西北,一个军灭一国足矣!当然,老毛子和阿三例外。

所谓虎军出名将,这话一点不错。1纵首任司令员就很有意思,不怕一万,就怕万毅。本来这是很有前途的位置,可惜我们的老万完全不适合新时期作战,要不是自己力争,恐怕从此就要与野战军绝缘了,后来便任政委,再后来再做5纵司令,总之他比钟伟聪明多了,要是离开王牌军,恐怕老万最后也最多一少将了。第二任司令员是李天佑,老实说,我没看出这个留苏学生作战上有多大能耐,他在黑土地名气最多也就中上,倒是后来的副总长差点一直干到死。再后来的第二任军长可是名气大大的,38军就是在粱大牙时期出的大名啊!

总之,38军,论火力和机动力,全军第一;论名气,全军第一;论人脉,全军第一。大家别看这些年军委的头头没有出身38军的,可你让他们裁军时裁掉38军试试?这样的部队我不排第一,军迷还不把我吃了!

 

二:2纵(39军)。上次排名把2纵放第一,结果不是我精通游泳的话必然被大家的口水淹死。为避免重蹈覆辙,我还是老老实实把2纵放第二吧,呵呵,大冬天的,游泳不是什么好事,前两天下海,脚丫子差点冻麻了!:)

说起2纵的历史,那可是源远流长啊,前身是红15军团的红25军和26军,呵呵,这个历史虽然不能和38军(38军的338团与39军还是亲戚)与43军比,但是足以让华野羡慕的咽口水了!虽然15军团出身不如1、3军团,但起码后来也是一方面军啊,主席嫡系啊,就这点地位就高于二、四方面军和新四军了。实话说,一方面军的后代还真没有孬种,2纵自然不例外,徐老虎带出来的部队成长为我们的一大虎军那是肯定的。

东野2纵不错,比其他几个野战军的2纵兄弟争气多了。我在前面都说过,西野2纵简直就是败仗的代名词,中野2纵是野战军主力中最失宠最没地位的,华野2纵压根就基本没有闪光点,就靠一光荣历史撑着,唯有东野2纵和华北2纵还给解放军的第二纵队争点脸面。大家公认2纵在黑土地上最善于打大仗硬仗恶仗的纵队,尤其5师又是东野36个主力师中最佳的。但是说实话,我认为2纵之所以排第二而不是第三关键在于:2纵与1纵、6纵比起来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没走过大的麦城,唯一见到的通报批评就是4师在沙后所了。可能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林彪逢战役必用2纵,黑土地上战役不少,并不是每一仗都可以看到1、6纵的身影,但是2纵,你却很难看不到。我感觉林总的对2纵的感觉是平平淡淡(当然是相对的),既不象1纵那样刻骨铭心,也不象6纵那样恨铁不成钢!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2纵的编成。2纵前身是新四军三师。三师一共四个旅,除去7旅调林彪直接指挥外,剩余三个旅正好组成一个纵队,省事的很。东野最老的五个纵队组建都很麻烦,调来调去的,惟有2纵最简单,基本只是变个番号就够了。别小看这个,这就让2纵比其他部队占了很大的便宜,就是各部队仍然很熟悉,配合默契。最可怕的还不止如此,由于编制不变导致今天的39军有个全军可怕的东西,也是全军唯一的东西,就是39军居然是红军军!现在红军团已经不多了,红军师更是凤毛棱角,可人家39军照样不屑,因为人家是红军军,多可怕啊!再看下面的师。4师前身是红25军,新四军三师8旅,这是徐海东的老底子,红军时代战绩很不错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到后来却比不过小弟弟红26军出身的5师。再看5师,前身不过是刘志丹的红26军,类似地方游击队,再后来到了彭雪枫手底下变成新四军四师10旅,本来战斗力也很牛的。可是因为小彭头脑一发热,与顽军在路西硬拼了一下子,把骨干都拼光了,差点一蹶不振。这时候军部就让三师调个旅与10旅对调,以保持四师的战斗力。相信当时黄师长心里肯定一百个不愿意,用自己的老部队换个残废来,何况当时三师兵强马壮,三个旅还都是甲种旅,这种亏本买卖谁愿意啊。实在没办法就用最弱的9旅与10旅对调了一下,心里还心痛的不行,连叫吃亏。不知道后来5师在黑土地上雄起的时候,黄师长回想当年的心痛有何感想,呵呵!仔细一琢磨,我觉得这么一对调,在新四军内部还没什么,可后来的华野可亏大了!9旅后来是2纵6师,也就是后来的63师,不过华野的二等部队,5师可是东野头号主力师啊。假如10旅不动,那么黑土地上2纵是否还会那么辉煌还很难说,不客气的说,东野2纵的地位有七成是5师奠定的。可华野2纵就绝对不会那么阳痿了,说不定还能成为华野头等主力都不好说,最多就是钟伟在治军严谨的华野要夹着尾巴做人而已。真是一个二纵倒下了,另一个二纵又站起来了!这个买卖最终谁占便宜谁吃亏一眼就能看出来。林彪在黑土地上发迹时应该感谢九泉之下的小彭的!5师得到的评价是:最有朝气,三猛。呵呵,这样的评价实在可怕。什么叫“三猛”?战场上俺体会不到,下了战场抢缴获那是全军闻名啊,很有点霉菌步1师的架子。个人感觉,东野的军纪名声就是倒霉在三个师上了:5师、16师和19师,一色两头冒尖部队。5师抢缴获、抢任务,16师打领导和内耗,19师抢行军路线,三个师三合一就是活生生一步1师(这宝贝这些事倒基本都干过,最夸张的是为了抢作战任务而把友军集体缴械,那可不是一个连或一个团,而是一个师啊!这个咱解放军再牛的部队也没干过啊)。这么比可能有些同志有意见,我只是想说明,牛皮烘烘的王牌部队大概都是有脾气的,战争年代是英雄,和平年代也不是什么好鸟!难怪5师在黑土地上的36个师中排名第一,有一“中国的巴顿”在就够了!6师前身是新四军独立旅,无论战斗力还是名气都是2纵最后,这个自不用说,但是比起某些纵队来说,6师比他们的主力师也只强不弱。这样三个师组成的2纵综合实力能弱吗?

实力弱不弱自然就由战功表现了。首先看三下江南。三下江南的第一枪是2纵开的,就象四年后在朝鲜对霉菌先开第一枪一样,4师在伏龙泉的伏击揭开了三下江南的序幕,也揭开了东北敌军日子开始难过的序幕。我琢磨本来39军没有开第一枪的传统的,主要可能是因为要向6纵学习。2纵心说你老六当年在南昌不过打了一枪就一下子就成我军老祖宗了,到现在都牛的不行。现在我也坚决开好第一枪,说不定也能混出点名堂!当然也不排除是39军将士擦枪不利普遍容易走火的缘故,呵呵!接着就是靠山屯一战,算起来不值得吹牛,失误百出,歼敌和损失差不多,还是步炮坦协同呢,实在不比6纵的焦家岭强多少,可以看出,这时候包括5师和16师这样的部队都还是缺乏正规作战经验的。到了二下江南,2纵更亏,纯粹一警戒部队,1纵频繁出彩,6纵虽然表现丢人点起码也还是德惠主攻部队有仗打,惟独2纵是看戏的,此时军中地位显然不如1、6纵这两个林总嫡系。到了三下江南,2纵的机遇终于来了。此时,一方面,6纵疲软主力缺乏;另一方面,5师的巴顿同志紧紧抓住了送上门的机会,积极主动,并敢于不怕小鞋指挥领导;再一方面,71军实在太弱,运气也背,5师遇到他想不出名都难。这一切终于使的2纵在靠山屯打了一个大仗,不仅5师和其师长钟伟个人一起出了名,而且也使的整个2纵从此扬眉吐气,奠定了自己在东野二把交椅的地位。说点题外话,看东北解放战争,我有一个感觉,相信诸位都有,就是在黑土地上71军是够倒霉的,只要东野争脸了,那71军十有八九是没脸了,运气之差连那个刚调来还没看到雪景就一天之内被二等纵队喀嚓的49军都不如,人家起码也就死一次。倒霉的71军却屡次被打的奄奄一息,可东野却总让人家彻底挂掉,总留他一口气好缓过来再揉,你说这不纯粹是欺负人嘛!倒霉军长带出来的倒霉部队,71军到东北的全部意义就在于给东野当靶子锻炼战斗力。真是一个71军终于倒下了,多少个东野王牌军却在71军的尸体上站起来了!三下江南后,2纵开始扬眉吐气,从此基本仗仗不拉,如夏季攻势的攻克怀德,冬季攻势在公主屯消灭新5军等(秋季攻势重头戏是南面的7、8、9纵,北满部队基本都是在看戏)。期间2纵唯一没参合的就是三战四平,运气啊!四平可真是个害人精,先是把1、7纵拉下水还害了7纵的主力师长不算,看刚养好伤的6纵不顺眼,把6纵主力又给拉下了水。本来2、6纵的任务都是打援,不知道为什么林总偏让6纵去趟混水,却把2纵给放过了,估计也是攻坚老虎的名气所累。这样2纵得以逃脱东北这一最大的麦城。当1、6纵这两个虎在一脸不爽的添伤口时,2纵肯定集体在没事虎爪子掩嘴偷着乐呢!为什么要偷着乐?废话,公开乐那1、6纵还不一起上群殴了他!何况还有未来7纵这个豹子在旁边也眦着牙呢!这以后,就到了辽沈战役,我军攻锦州共五把尖刀,那谁是老大?2纵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时林总把多数的炮兵和全部的坦克都配属2纵方向,还把预备队17师也放在2纵方向,在心里就认为2纵是老红军出身,三虎之一,第一个突破那是肯定的,你其他四个纵队是没办法比的,你3纵就是再刮几个旋风也没用。当然,老韩不信邪3纵偏给林总一惊喜那是后话。历史是公正的,老天爷心里说:不能好事都让你2纵占了!奥,老红军部队,三虎之一,还是唯一没走过麦城的虎;5师又在36个师中排第一。你2纵要在锦州和辽西再表现出色,还让别的纵队活不!于是,整个辽沈,2纵属于默默无闻的干活,就这样也比当了总预备队窝了一肚子火的1纵强了,呵呵!个人感觉辽沈压根就是三只虎休息,其他纵队翻身表现的舞台(虽然有的表现是很丢人的):3纵首先突破锦州,然后拎根棍子冷不丁的敲碎了老廖的脑袋;4纵在塔山打出四个英雄团来,闻名西柏坡,老吴老莫笑的一脸灿烂,老莫还因此了捞了个兵团政委;5纵丢了彰武,吓的林总差点撒丫子跑回松花江北;7纵架机枪抢路,就这样也没跑过3纵和17师,比马拉松,他们不行;8纵全军通报批评,司令两易其主;9纵刚在锦州出了个白老虎连,就又在营口丢人丢大发了;10纵黑山翻了身,充分证明了将熊熊一窝的正确理论;11纵为4纵在塔山做了绿叶,红一团宝刀不老;12纵先下长春又抢占了沈阳,真是人家啃骨头他占便宜。反过来再看看三只虎,1纵是总预备队,2纵默默无闻做奉献了,6纵虽然很闪光,却是先被分了尸的!到了天津,刘总长可是能掐会算,还是心向老红军,心说南下作战本兵团还要主要依靠39军呢,怎么能不给个鼓励呢!于是2纵又捞上了主攻,而且还是与1纵兄弟一个方向,于是乎,倒霉的陈长捷身上又多了几道虎爪子印!可惜的是刘总长还是少算一招,南下作战是对的,39军是兵团主力也是对的,就是南下时没他什么事。他老人家知道天上美女多,去泡空军MM去了,呵呵!48年全军整编,2纵改称39军,作为14兵团的主力,39军一直打到镇南关,吓的南面的法军一激灵,生怕我们再出个冯子材!赶紧声明:我们是来提前30年帮你们收拾小白眼狼的,绝对无觊觎天朝上国的意思,你们可千万别伸爪子啊,我们总统心脏不好!就这样有个大老虎蹲在镇南关看着,法军的病假率也奇高,呵呵!写到这里我发现,到50年时东野三虎正好三个方向,43军在广东练习游泳准备几万将士集体游过琼州海峡去泡海南MM,体会一下身体不好的感觉,40军听说了也不甘寂寞坚决要求有福同享;39军在广西城楼上,不买票免费观看法军收拾小狼崽子;38军闲着没事干脆跑云南义务替兄弟野战军帮忙去了,整齐的三个方向,还不扎堆。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林总专门安排的!

如果仅仅如此39军将和38军一样不过是解放军的王牌之一而已,未必有现在的名气。还是那句话,到50年霉菌不知道怎么了皮痒痒,非要请我军王牌去朝鲜做客顺便单挑一下。这请柬一下咱们还能含糊,鸿门宴又怎么啦,我们那几个向来不正眼看人的王牌部队什么时候怕过谁,于是乎,38、39、40、27、20军等各野战军之翘楚就一古脑杀过去各自找对手单练了。要说39军也是运气好,一下子就拣了个霉菌王牌。拣了个霉菌王牌还说运气好啊,奇怪不?不奇怪!因为这个王牌是个名气大于实力的软蛋---------骑兵1师!老实说,霉菌王牌我最瞧不起的就是骑兵1师,与陆战1师、步兵1师、空降101师等部队不一样,那几个是真打出来的。别的部队没交过手,陆战1师与咱们是练过,那真是顽强,算是集体孬种怕死的霉菌中的另类了。可骑兵1师呢,吹的比干的多,历史长于能力,类似咱们的359旅!本来嘛,也不怪骑兵1师,自己虽然是个软蛋,但以前遇到的敌人象小鬼子之类的更软,听到自己名气就吓趴下了,阳痿的不行,乖乖奉献鬼子慰安妇以求活命,哪里还敢反抗,于是骑兵1师在鬼子四淫岛上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骑”兵了。谁知道这招到了朝鲜不好使,怎么对手听说自己的名气后不但没趴下,眼睛反倒更亮了呢!一交手,更坏了,乖乖,这帮家伙还是人吗?简直就是死神啊!于是云山的骑兵1师就成了“中国式的葬礼”的主角了,骑兵1师的两个团,一个消灭一个击溃,39军吃的满嘴流油。39军心说:“操!原来霉菌王牌就是这德性啊,哪象男人啊,个个胆小的象个娘儿们!”从此39军就没再瞧得起四条腿的,而倒霉的骑兵1师不得不换成纯装甲部队来给自己壮胆。这是运气吗?是!但更是实力,所以后来116师的随意一笔更成了朝鲜战场上的经典战例,5师就是5师啊,你不得不服。要不怎么后来咱们39军放鸭绿江边后几百公里远霉菌都不敢再进攻朝鲜了呢,那是吓的,这就叫:一朝被虎咬,十年怕大猫!这鬼子都怕半个多世纪了,估计还要怕下去,直到我们让他们彻底失去心脏和胆囊!

考虑到39军在朝鲜揍的敌人满地找牙,一听见39军的名字霉菌就牙痛要集体去看牙医,所以归国后39军就一直驻防东北,至今没动过,要不美国现在牙医能那么火嘛。建国后的39军长期处于沈阳军区的预备队位置,既对苏又防朝。大家知道80年代以前我们的三北军区那是戒备森严啊,多少陆军部队啊!新疆军区实力最强时达到几个军的水平,北京军区大名鼎鼎的王牌军一抓一大把,而沈阳军区自然也不例外,沈阳军区尖刀中的尖刀自然就是我们的39军了!那边老毛子看见霉菌在朝鲜的惨样,心说:咱们还是算了吧,我国的牙医业远不如美国,要是也被打的满地找牙以后还怎么吃东西啊,总不能靠伏特加填肚子吧!所以老毛子也是数十年不敢冒犯我天朝上国之天威啊。你说那100万军队是怎么回事?废话,把两大老虎放你家门口,你不放个百万军队守着能睡着觉吗!虽然39军在70年代的地位不如南面的38军和27军只排第三,可人家是御林军,没法比。而39军即使到今天,军中地位也一直没下过前三名,这是很不容易的,可以说辉煌的历史和惊人的战功造就了今天39军的辉煌,也奠定了今天39军的地位!遗憾的是今天北方不再是我们防守的重点,这虽然没影响到39军的地位,但是却影响到了39军的换装。唯一值得自豪的是在三北军区疯狂裁军的这些年,39军看着身边跟着自己混的同样在军内大名鼎鼎的兄弟们一个接一个惨死在军委的屠刀下,虽然心里不忍,却不用害怕。毕竟不管如何,无论怎么裁军中央也不会碰39军这种历史悠久、战功显赫、位置重要的部队的,谁让他是沈阳军区的老大呢。何况,在吞并掉兄弟部队的种子后的39军实力不降反升,日益成为我们威慑美俄的一张主要王牌。

39军出身的将领人数不少,名气还很大。第一个是徐老虎,红军时代的猛将,让老光头恨的咬牙切齿的家伙,可惜因为身体不行很早就退出了战场,本人仕途没耽误却给了下面人晋升出头的机会,真是个好领导。第二个就是黄政委,对他我没说的,除了58年有点不厚道外一辈子都堪称全军楷模,最合适的中央军委纪委书记!第三个是刘震上将,当年黑土地上最洋气的将军,样样精通的人,但是却不花花,难得啊!说到这里我有个想法:真是当官也要到四野去当啊,打仗轻松,打完仗还可以到后方修养,现代享受那时东野后方居然都有,甚至包括包二奶搞小蜜,真是五子登科全了,爽啊!吃喝玩乐全的,你其他野战军行吗?想都不敢想吧!看看一野那些整天挨饿吃不饱饭的将军们,看看二野那些天天泡在大别山泥泞里的将军们,看看三野那些天天在外线与蒋军主力苦苦周旋的将军们,看看华北那些整天攻个中等城市还要埋几十天炸药的将军们,哪个不是看四野天天花天酒地的同行们不咬牙切齿眼红鼻子粗的!不过最容易心理平衡的办法要是换彭总在四野当司令,估计就有那帮将军受的了,呵呵!眼看着洋房舞厅美女却能看不能碰,还不如没有眼不见心不烦呢,呵呵!写到这里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林总同样整天绷个脸却还受手下人拥护了,遇到这样的领导谁不高兴啊!不过我觉得刘震在39军倒一般,名气甚至不如手下的钟伟,但是到空军后表现却不错,只是不知道65年林总为什么要搞这个自己的老部下。第二任军长吴信泉,朝鲜几年基本都是他打的,在国内没什么名气,到国外却露了脸,呵呵!而且后来虽然跟着林彪倒了点小霉,却是首批出国的四个军长中最轻的了,与其他三人比还是运气的。

  总之,2纵2纵,“第二”纵队啊,你看,林总已经给我们排出来了,我不过是论证一下,呵呵! 三:6纵(43军)。东野三只虎已经介绍两只了,剩下的6纵自然不能拉下。我是天秤座的,自然一碗水要端平啊!何况6纵怎么说与我算是渊源深厚,好多老前辈都是43军的老兵,一直打到天涯海角的。我本人大学毕业要是参军的话,现在也将是光荣的127师的一员,现在也许能混一毛三正指了,呵呵,运气好还能遇到个红军连呢!与我这样关系密切的部队,我怎么能吝啬口水而不吹捧呢!所以东野三虎我最亲近6纵,没办法,渊源太深厚了!

说起 6纵历史来,那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啊,谁让人家因为在南昌放了一枪就成了我军的老祖宗呢!一说起开第一枪,2纵就一脸不服气,自己也开了好多第一枪,怎么名气就赶不上老六呢!人家6纵一脸坏笑说:“二哥,你就别争了,你就是真在南昌开一枪又有什么用,我诞生时还没南昌起义什么事呢!”说完就丢下一脸绝望的2纵没事偷着乐去了!是啊,6纵的46团可是大名鼎鼎的叶挺独立团啊,铁军的威名不是一般部队能享有的。有人说叶挺不会打仗只会拼消耗,我有同感,但是独立团无论在两桥还是在武昌,那前仆后继的精神还是可贵的,并且这种精神被后来的46团继承,在焦家岭和厉家窝棚充分发扬光大了!综观6纵历史,北伐时期,叶挺独立团;红军初期,朱毛红四军的二十八团;红军后期,开路先锋的红四团。实话说,这样的历史,别的部队怎么比啊!不要说可怜的华野只能干咽口水,就是好多大牌的嫡系主力红军出身的部队一听到与6纵比历史,立马也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即使不提红四团,6纵另一个红军团红二团也不是一般部队能比的!估计当时6纵唯一的遗憾就是当初红五团调出了,不然今天的127师将是南昌秋收两大起义的嫡系传人了!说到这里我要提个问题,为什么到39年挺进山东时115师师直率的居然是三军团出身的686团而把自己的老部队685团给踢到鲁西南独立发展了呢?陈罗也太不讲究山头了,估计林总要在的话685团怎么也不会变成新四军,呵呵!不过这样也好,老八路和四大爷都做过,6纵经历全面啊!别看军装颜色从土黄换成了蓝灰,可主力地位不变啊,到了新四军,7旅的主力地位还是没有被撼动过,真应了那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大家知道抗战最艰难时三师把8旅和10旅都地方化了,惟独7旅却作为军区机动部队一直是野战军,从这里可以看出7旅的地位了。抗战胜利后到了东北,林总立刻就把这个老部队调走归自己直属,主力嘛,老部队嘛,理解!说了这么多,才吹了一个16师。下面咱谈17师和18师。17师和18师纯粹是亲戚,说18师其实就是17师一部分不为过。而17师历史不显赫,但是却是渤海军区的精华,前身为山东7师。这个师抗战时期不显山露水的,抗战结束后却中了头奖,在天下第一关旅游参观时顺便敲了敲13军的门牙,一下子成了东北我军中第一个与国军交手的主力部队!再以后就成了东野部队中门牙最锐利的攻坚老虎,攻坚能力36个师排名第一,据说连炊事员都能摆弄炸药,这样部队的破坏力实在可怕,估计有上十个就可以给鬼子再来个关东大地震了。最有趣的是同为渤海兄弟,一个成了以攻坚闻名全军的128师,一个是以阻击闻名全军的28军,兄弟俩算是攻守兼备了,还都是第一(个人感觉195师比128师攻坚特点更鲜明一点),不过最后下场都不太好。回头看6纵,这样一个历史悠久野战能力极牛的16师再加上一个历史不长但攻坚能力可怕的17师组合而成的6纵是什么样子大家就可以想象了,他说自己是老虎别人绝对不敢说他是病猫!

接着看战功。踏上黑土地的第一个正规歼灭战秀水河子就有16师的份,主力就是主力啊,那时的7旅连1师都不放眼里。1师吸引火力,7旅主攻,相信后来的万岁军虽然恨的牙痒痒此时却也不得不甘当配角。而17师更骄傲,心说老子可更是比你们更早在山海关就与他们交过手,作战经验丰富,你们要向我学习请教。别人这时要不知趣的问,那结果结果如何呢?肯定没人回答,再一看,17师早走远了!46年两个部队整编成6纵以后正式开始发威,那时估计是6纵最得意的时候,毕竟一个纵队两个头等主力师,全野战军也只有1纵可以媲美,16、17师的名气还远大于2师,那是真正的高质量啊!但是6纵在三下江南的表现确实不敢恭维,导致最终失去了第一主力的地位。一下江南在焦家岭,自己伤亡比对手多,而且最丢人的是最终攻克的还是历史最浅的18师,惟有16师的连打七次冲锋还可以看出主力的样子。从这里其实就可以看出16师的特点,论不怕死,恐怕全军36个师无出其右者,但是战术实在粗糙。论个性和风格,整个43军与华野27军非常相似。接着到了二下江南,林总再给机会,6纵还是主攻,城子街还马马虎虎,到德惠又不行了。四个师变成四把尖刀,80门炮平均分配,纯粹一爆发户嘴脸,洪司令真会和稀泥,干政委更合适!这样的兵力火力配置要还能打下德惠,那国民党真的可以提前两年宣布完蛋了!总之德惠成了6纵历史的转折点,6纵为此被野司狠狠修理了一顿,从此,不得不忍受第三的位置。接下来的三下江南,可能因为损失严重,压根没看见6纵什么事,倒是2纵从此叫的欢!随后的夏秋季攻势,6纵主要用于东满,说是独立作战,但是也没什么大的彩头。到了三战四平,本来与2纵一样是打援的,可是林总判断失误,1、7纵实在咬不动了,硬是把6纵主力给拉下了水,一起享受了一下东北最大的麦城。6纵心里骂:你们还真够义气,有好处时自己独吞,倒霉时就拉兄弟一起扛。老子真是交友不慎啊!好容易捱到冬季攻势打新5军,6纵又捞了个正面抗击的任务,为兄弟部队展开争取时间,怎么看都是出力拼消耗的角色,还好总算在陈林达身上捞了点汤喝。然后就是攻吉林打长春了,攻吉林没打到60军,打长春大房身机场伤亡几千还没捞到便宜,吓得林总从此谈长色变,也害苦了长春的老百姓。纵观6纵一年战史,也就打辽阳鞍山还值得一说。接着到辽沈,6纵开始了历史上最有名的“分尸”。6纵的名气一半是攻坚老虎17师挣的,可倒霉也倒霉在17师身上了。因为17师好使,林总总喜欢把6纵给拆开使用,好好的一个纵队非要分两半,把17师单独使用,这不摆明了对纵队其他两个师乃至纵队部的不信任嘛!辽沈可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不过是习惯罢了!好嘛,17师跟着野战军主力去锦州吃肉去了,纵队主力却独自(5纵也算野战军?)在辽西与9兵团藏猫猫。拾起井冈山的老本行游击战,两个师挑逗的9兵团憋一肚子火却发不出去,只好去彰武寻5纵的晦气。锦州结束了,上天总是公平的,总算想起了我们可怜的16师来,总不能老让6纵这个老虎喝汤吧,辽沈表明,6纵不愧是6纵,主力就是主力。先看17师,17师配属攻锦主力,先是配属2纵,3纵首先突破后又配属3纵一直攻到老范指挥部,虽然老范已经溜了。后来在辽西17师又跑的飞快正好解了16师的围;再看纵队主力。林总为什么那么放心的攻锦州,是5、10纵的功劳吗?5纵刚成立,公认战斗力最弱,林总敢把宝压他身上?10纵那时还没翻身,林总又不是神仙,怎么知道10纵能来个黑山辉煌?还不是因为有16师那个野战王在嘛。林总相信野战9兵团绝对奈何不了16师,有16师在林总睡的安心。而辽西也证明了他是正确的,主力就是主力,连跑两天两夜跑的不少战士吐血最终一个师就堵上了9兵团全兵团回沈阳的路。整个9兵团12万人马,不算52军,包括新1军和新6军在内,表现都够丢人的,唯一的异类居然是新3军。新3军那可真玩命啊,因为他们知道打不赢就要全军覆没,所以一个军对付6纵两个师狠狠打了一昼夜,可是就是攻不动,6纵是什么部队,让你攻动了那还是老虎吗!当时战斗真激烈啊,厉家窝棚打成了废墟,光16师阵亡就达2000多,连46团团政委都牺牲了(当年黄政委绑票绑来的红小鬼),可新3军牙都崩断了也啃不动。这一仗算是惊天地泣鬼神了,16师也算一仗成名,证明了自己是如假包换的主力。一来,成为林总公开表扬的两个师之一(要是各个都象16师就如何如何,感觉象是国军74师的赞语);二来,战后为纪念6纵专门在这里竖立了辽西纪念碑,也算是独一份的殊荣了。战后6纵整编为43军,接着入关。到了平津野战王可吃亏了,倒霉在野战王的名气上了,活活给放在平津之间做预备队,不让攻天津还不让看看北平,以至于连打丰台这种好事又让5纵捞了去,全纵主力数万人马就免费看戏了,权当提前欣赏电影《大决战》第三部。要说林总这么安排也不算错,他怎么知道老傅会开门投诚啊。万一北平敌人逃跑怎么办?显然16师这样的部队放那里放心啊!可因为老傅同志眼红共产党水利部长的宝座,一下子害6纵主力在平津战役什么也没干!只有17师拣个大便宜代表全纵队去天津看望了一下陈长捷,顺便用肢体语言提醒他:俺们东野这旮旯是三只虎,不要以为就1、2纵那两只,俺是6纵代表。老陈好可怜,捂着浑身的伤口发誓这辈子不进动物园!

平津搞完整编15兵团,43军为15兵团主力军,正准备好好休息一下,看看新中国的首都。肖司令来事了。“不好意思,三只虎我就看中你43军了。正好你前一阶段也闲的慌,走,陪我南下看看。” 43军不得不与40军一起南下倒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43军后来回忆军史才发现自己一与40军搭档就倒霉,完全找不到当老虎的感觉。首先南下时是右翼,走的偏远路线,纯粹是一偏师;然后就是南下生病倒下最多,病倒人数是全四野第一,这个第一可不光彩!再接着走江西,红都瑞金却是144师解放的,43军心说,敢情哪个首都的解放与俺也没缘分;进广东,一路撵着敌人跑,余汉谋集团一听说老虎来了跑的比兔子还快,唯一的安慰就是搞了广州的入城式,毕竟广州是127师的发源地啊,就这个还是人家4兵团觉悟高给让的;再就是抓住了张淦,用事实擦干净了49军的屁股!接着就是50年打海南了。43军跑到海边边练游泳边准备,本来东北男人挺怕水的,可一听说海南MM多到让男人觉得身体不好一下子全军士气高涨。说真的,也就是海南那季节还能下水,我前两天下我们的黄海还冻的脚丫子发麻呢!这时40军又钻过来说:“兄弟,好东西见者有份!”老实巴交的43军哪里知道来的是头恶狼啊,就同意了。结果兵团副司令韩先楚明显偏向40军,什么先遣营,中心开花都是40军的,43军明显成了配角,还做了空心开花的诱饵。想想海南战役也有趣,共军国军组成了一同心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倒是亲热的很啊,比55年后的现在还团结,呵呵!结果打下海南,好,40军北上成总预备队,后来入朝有一显身手。43军呢?原地留下守海岛(有点象22军),这辈子与朝鲜无缘。当时为什么把43军留下守备而让40军北上我一直想不通,即使40军能打,就近不是还有个44军可以守海南嘛!没能进朝鲜一显身手可能是43军最大的遗憾,甚至超过了61年取消番号!看看38军和39军在朝鲜的辉煌,我们有理由相信,与他们同一个档次的43军假如去朝鲜,表现绝对不会比他们差,127师的野战与阻击能力绝对在113师之上,万岁军会是谁还不好说呢!那时霉菌的心中必将增加一道永远的痛!也正是因为没去成朝鲜,使43军后来几十年严重走下坡路,军部番号最终撤消。可以说,没参加朝鲜战争对43军后来的历史影响是致命的!

说来43军真的很可怜,三个师中有两个都不平凡,不但在三虎中只能屈居第三,而且一直与名战无缘,如打天津、入朝等,更苦的是堂堂的红四军的传人居然在61年被撤消了番号,真是天道不公啊!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兵熊么?43军尤其是127师的兵是有名的“野”,作战纪律两头冒尖那是东野有名的,连高副政委都敢打的兵还有什么不敢打的!大家都承认6纵的兵要是打红眼了战斗力是惊人的!将熊么?黄永胜在作战上的名气不比李天佑、刘震差吧?下面的李作鹏还干过参谋处长呢,杨国夫、龙书金哪个不是有名的虎将?就是洪学智、赖传珠也都是稳重之人啊!所以不明白,只能说43军运气不好吧。后来43军虽然重建,但还是没撑过85年,不公啊!要知道127师可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绝对主力啊,79年东线可就127师和163师打得最好啊,42军那宝贝124师才是什么水平啊!当年要是上朝鲜说不定127师也能给43军捞个万万岁军的帽子呢,大家都知道127师的野战水平的。朝鲜打的热火朝天,连15军都能上战场,却让43军这样的大牌坐冷板凳,浪费啊!好在军委知错就改,现在的127师的地位已经不比112师差多少了,还盖过了116师。54集团军现在的装备和地位稳居全军第二。只是可惜了43军的番号和128师,虽然没22军65师那么悲惨,也好不到那里去,硬是被从解放军这个光荣的队伍里赶了出去,估计没几年也会变病猫的。

43军(以及后来的54集团军)是军内最有名的人才基地,什么朱德、林彪、陈毅、罗荣桓、聂荣臻乃至主席我们就不说了,看看下面的。远的有洪学智、赖传珠、黄永胜、梁兴初、彭明治、李作鹏、杨国夫、龙书金、王东保,近的有张万年、粱光烈,至于做到大军区或者副大军区的有的是。在这样的王牌军干可是很有前途的!现在我期待着127师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