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呐喊epub:《2010-2011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无锡发布-20111020--20111021于江苏无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0:31:19
《2010-2011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无锡发布
2011年10月21日 08:54:59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10月20日电(记者孙彬、张展鹏)2011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暨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20日在无锡市举行,受大会委托,新华社副社长周锡生发布了《2010-2011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
《年报》认为,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物联网发展从概念走向现实、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与应用引领”之年。在深入研究了2010年以来美、欧、日、韩等经济体的物联网发展战略、政策体系、重点实验室和科研机构的最新动态及标杆企业的产业化进展后,《年报》指出,当前,美、欧、日、韩等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程度较高,在物联网应用深度、广度以及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年报》认为,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的逐步深入,中国的物联网发展既具备了一些国际物联网发展的共性特征,也呈现出一些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阶段特点。
一是多层面的政策投入成为推动现阶段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最强动力。如果说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属于“市场驱动型”,国内更贴近“政策驱动型”。可以预见,未来中长期内,物联网将成为国家推进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力度可望继续加大。
二是中国物联网各层面技术成熟度不同,传感器技术是攻关重点。总体来看,物联网的技术门槛似乎不高,但核心环节关键技术的成熟度参差不齐,导致物联网产业标准制定和应用发展迟缓。虽然从全球物联网发展来看,中国与美欧日韩等并驾齐驱,但目前在物联网核心器件和软件方面尚做不到自主可控。
三是物联网产业链逐步形成,物联网应用领域逐渐明朗。经过业界的共同努力,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和产业体系逐渐形成,产业规模快速增长。预计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300亿元,比上年增长24%。安防、交通和医疗三大领域,有望在物联网发展中率先受益,成为物联网产业市场容量大、增长最为显著的领域。
四是标准化建设取得初步进展。中国与美欧日韩等一样在物联网技术方面领先,是物联网国际标准的主要制定国之一,在建立自主标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有主导标准的机会。不过,在物联网总体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由于目前国内外并没有统一标准,短期内还无法完成。
五是地方政府积极参与,成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智慧城市”建设是中国城市化推进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对目前刚刚起步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国家倡导发展物联网产业,借以实现经济转型和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各地政府纷纷响应,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中国已有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之一,不少一二线城市在建设或筹建物联网产业园。
六是无锡物联网产业与技术高地加快崛起,国家设立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战略意图初步实现。自2009年8月国家提出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感知中国”中心)以来,无锡以引领全国物联网发展为目标,以创新为驱动,以应用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抢抓机遇,汇聚各类优势资源,把握产业发展制高点,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按照“一核多元”的产业布局,打造辐射全国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
《年报》预计,未来五年,全球物联网产业市场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5年将接近35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接近25%。保守预计,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将实现5000多亿元的规模,年均增长率达11%左右。
《年报》分析认为,当前,中国物联网发展中依然面临诸多深层次矛盾与问题。物联网产业部分领域的核心技术仍未突破,制造工艺水平不高,产业链衔接不畅,应用需求层次偏低,商业模式不够清晰,资源共享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仍十分突出。现阶段我国物联网发展应尽快转入以产品、产业、示范、商用、市场为核心内容的发展阶段。随着中国“十二五”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必将迎来新一轮科学、理性、有序的快速发展期。
《年报》是大会委托新华社撰写的,编写人员经过了深入采访调研,并充分征求了国家有关部门和物联网专家的意见。《年报》旨在为业界提供物联网领域最全、最新、最深、最精的动态资讯,帮助业界有效把握并敏锐捕捉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沿动向和潜在商机,为业界创新发展理念、明确战略定位、培育和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信息支撑。
刘韵洁:物联网发展要面向解决国计民生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
2011年10月20日 11:54:40  来源: 新华网
第二届中国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于2011年10月20日在江苏无锡举行,论坛主题为“应用,让物联网从概念走向现实”,新华网现场直播。

10月2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开幕式在江苏无锡举行。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进行主题演讲。新华网 陈竞超 摄
新华网无锡10月20日电 “中国互联网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在出席第二届中国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开幕式时说,物联网的发展方向要面向解决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当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各个领域大家都熟悉,智能交通、电网、农业,很多领域都涉及到这样一些问题。
在智能交通当中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个人看法重点有两个问题:一是交通事故的频发,就是交通安全问题。交通安全在全球每年死亡有70万人,因为交通事故致残的有1700万人,我们国家大概是它的1/10,09年的时候我们致残是6.8万人,接近7万人。因为交通事故每年要造成70万人的丧生,1700万人致残,我们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二是交通的拥塞。大家都知道凡是稍微发达的城市,在我们国家几乎没有一个城市没有交通拥塞的问题。这是一个全球的问题,每年拥塞造成的浪费能耗可供一辆汽车绕地球38圈,美国每年因为拥塞造成的损失达780亿美元,我们北京拥塞在报纸上也可以看到。那么物联网怎么发挥作用,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欧盟在智能汽车方面09年10月份启动了注资3亿欧元的智能汽车研究计划,它的目标就是要解决这样一些问题。
再看看产业界的情况。去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发布了一个电动联网的概念车,它就是要把定位系统、智能驾驶这些方面解决,要解决事故和拥塞的问题,大家可能知道,去年10月份制造出了一个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美国已经行使20多万公里,限速是60公里还是80公里,有障碍物就自动绕过,大家可能看了这个报道。今年福特公司宣布,利用谷歌的商业软件来开发智能汽车,目的也是解决这样的问题。今年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也宣布了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汽车,也是通过超声雷达解决这样的问题。今年3月份英特尔公司也宣布了他们在智能汽车方面比较宏伟的计划。大家会想汽车是汽车工业的事情,为什么搞IT行业的做这个事情?现在高档的汽车50%以上的成本都是电子的成本、IT的成本,所以电子行业进入智能汽车领域并不是奇怪的事情。我们国家无论是在高速公路还是海陆空各个方面,都在制定关于“十二五”智能交通的规划,而且国家重大专项方面也正在申请。预期2020年我们要实现两亿辆车能够车联网,这个目标我觉得还是很宏伟的,我不知道做出这个预测的可行性有多大,这个数字是满有挑战的。
我们的智能交通,看看我们国家汽车发展的历史,05年3000万辆,09年翻一番,6000万辆,2010年就18000多万辆,如果我们不在高科技方面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这个城市的拥堵会一塌糊涂。我们三大运营商都在利用移动网、利用我们3G网络试图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了解中国联通现在已经跟上汽、长安、比亚迪、吉利这些大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现在相当一部分车在出厂以前就已经安装了WCDMA 3G的通讯模块,这个不仅是通讯的工具,可以打电话可以上网,因为每一辆车都有很多的传感器,比较好的车都有200多个传感器,实际上一个汽车就是一个传感器的网络,他利用这样一个3G的模块就跟他的汽车厂沟通在一起。实际上每一辆汽车就是意义中的网络终端,但是现在只停留在跟汽车制造厂之间的沟通,这个预警啊,发现状态啊,但是还没有做到把定位的信息结合起来给交管部门发挥作用,如果给我们交管部门发挥作用,大家可以想一想,每一辆车一年365天都有一个比较突出的规律,从哪儿到哪儿你可以统计。如果把这样的一些资源给我们后台智能处理、数据挖掘,把云计算的一些架构结合起来,我们的交通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改变?我觉得这个对于社会的价值、社会的贡献,对于每个人带来的生活的方便,如果每个人每天能节约10分钟、20分钟交通的时间,会创造多大的价值,这个我觉得是可以想象的。
第二个领域呢,就是智能医疗,我们看看在医疗方面有哪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国家糖尿病患者有9200多万人,这个也是全球第一,但是据统计有六成人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我们心血管病的人,心血管病质量和调查公布的结果大概是接近2.3亿人。如果这样的发展趋势不遏制、不解决的话,未来30年将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计的,统计的结果是每耽误一小时死亡率增加20%。现在国际上,美国和欧盟建议在90分钟以前得到治疗的话可以避免生命危险,最好是在1个小时,像北京做的统计,08年北京所有的医院平均是138分钟才能得到治疗,我不知道现在的数据是怎么样。但是这些东西都可以通过物联网的手段解决,提早和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在医疗行业当中有三大挑战,这跟每个人都有关系,我们效率比较低的医疗体系,我们质量欠佳的医疗服务,我们看病难并且贵的医疗现状。我们提出一个智慧医疗,智慧医疗要解决哪些问题?能解决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大家去思考。美国奥巴马政府首先从电子病例开始,因为每年手写处方造成大量医疗事故,如果用电子病例他说可以免除每年10万人因为医疗事故而丧生的数字。他在09年的刺激方案当中,投资200亿美元用于电子档案。
另外一个趋势,就是医疗向个性化、移动方向去发展。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国外都有个人医生,我们国家只有小部分人有个人医生,但是老百姓能不能把私人医生带回家,能不能用自己的私人医生,有没有可能通过手机作为私人医生很好的工具?这个我觉得值得大家考虑。有人预测,到2015年的时候有超过5亿部手机作为我们医疗的工具,医疗的检测功能来给我们协助。
现在我给大家报告一个消息,在糖尿病的检测方面,国外的芯片厂家,包括高通公司,都在研究嵌入式芯片能不能自动检测,因为你要定期到医院检测血糖是很麻烦的,很多人都不去检查血糖就固定打胰岛素,这个是有问题的,如果能够自动检测血糖,这个技术突破你想想是多大的市场!
第三个领域是农业,因为时间问题我就简单讲一下,我们国家50年的发展走了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收入,但是高资源,环境代价也是非常高昂的路线。我们国家人均水平是小于全球平均的1/4的水平,我们农业用水占我们国家用水的70%,我们水的利润率大概只有47%,国外大概达到75%,大概我们现在每立方米水只能生产一公斤粮食,而发达国家能生产出来两公斤粮食。另外,施肥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当然,精细加工的环节,包括食品安全溯源,整个供应链的追溯,这些东西从老百姓来讲,都需要有一个安全的监测的保证,但是这些东西市场有多大?推广起来的制约问题是什么?还是技术,还是成本。
另外一个领域是智能物流,我们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对智能物流都很重视。智能物流有什么问题呢?目前我们有三高一低现象,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很高,国外大概10%左右,我们是十几,跟国外差距比较大,库存的水平大概我们是20%,国外也是比例很低,管理水平比例也比较高,我们大概3%,他们大概百分之零点几。“一低”就是物流总体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低。如果通过物联网解决三高一低,这个空间也是蛮大的。所以绿色供应链也是势在必行的。
还有一个领域就是公共安全。我们国家每年因为公共安全造成的损失是6500亿,因为公共安全死亡大概20万人,这些方面的隐患是不断的生。这个是印度孟买在部署一个关于滑坡的物联网的实验场地,通过物联网技术来预测泥石流这方面的问题;这个是我们国家舟曲泥石流造成的惨状;这个是永吉洪水造成的场景。前后一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全国因为自然灾害三次全国默哀,当然追思逝者是应该的,但是我们更要亡羊补牢。我们不知道怎么补牢,我们没有技术研发的团队去分析,这些问题有没有可能通过我们的技术解决,比如说永吉的洪水,我咨询了气象专家,我说这样大的降雨量能不能预测,为什么没有预测?他说如果是三天以内的预测基本是比较准确的,预测率很准,如果是能够预测的话,这么短的时间在这个地区降这么大的雨,而且我们地理地貌的信息也都有,这么大的水从天而降,会冲击哪些县城和村庄,我们应该有预测。我们现在为什么没有预测?因为我们没有人做这方面的工作,因为气象部门的数据在气象,地理信息的数据在国土资源部,这些信息都是独立的,没有一个部门去整合考虑这些问题,所以你就没法报出预测、告警。大家都知道地震不可预测,所以我们工程院有这方面的院士,我也咨询他们,他们也说地震没法预测,但是美国有的大学就在挑战这方面的问题,就不甘心说地震不可预测是作为常规。大家都知道岩石是不可导电的,他们发现在一定压力下岩石是可以导电的。他们经过测量发现几公里岩层。所以他们就在南美很多地方部署很多传感器监测地震。当然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我认为利用已有的技术,要发明新的技术,来挑战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叶甜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
2011年10月20日 12:26:24  来源: 新华网
第二届中国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于2011年10月20日在江苏无锡举行,论坛主题为“应用,让物联网从概念走向现实”,新华网现场直播。

10月2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开幕式在江苏无锡举行。图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叶甜春做主题演讲。新华网 陈竞超 摄
新华网无锡10月20日电 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在出席第二届中国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开幕式时说,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原来讲物联网规模要做肯定会到万亿级,我们想整体来看无论如何要到十三五后期才能到万亿级。现在我们的应用还是非常窄,现在中国物联网应用市场更多的是说安防是最大的一块,电力、交通有一点,其他的从物流、医疗包括手机支付这些东西份额还是不大的,理论上来讲这块东西应该越做越大,整个比例会变化。从应有引领产业发展来讲,在现有市场还规模不大的应用领域恰恰是我们下一步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我非常赞同刘院士提的观点,要关系国计民生的发展是应用巨大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应该说是未来物联网的市场空间,无论是健康医疗还是一些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等等。那么传统的我们叫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智能工业、智能农业这一块也应该有一个大的增长空间,这是一个预期。
从发展趋势上来讲,整体从物联网产业链概念上来讲,基本上涵盖了现有的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应用的各个领域,那么它的扩展无非是向传感、感知这一层,向智能化运用扩展,但是毕竟是未来的概念,要集成到现有的信息技术到更高阶段。我们说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提升有几个趋势一定会出现:第一个是规模化,随着物联网的技术标准和应用的不断推进,现在大批有实力的企业,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电信、通讯一系列大企业在进入,大量创新企业在进入这个领域。第二个是协同化的发展,因为现在还在看市场在哪,往往一个物联网的应用、一个市场需要综合性的解决方案,这个时候随着产业和标准的完善,那么应用模式会从闭环走向开环,这是一个协同的问题。第三个就是智能化的发展,我们说物联网区别于现在的信息化,区别于原来的传感网,我们提出的一系列技术里面核心就是智能化,如果没有智能化谈不上物联网,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从简单的信息搜集开始,到最后能做智能化的信息处理,那就是我们能够把信息变成知识、变成有用的情报,变成可以供我们决策参考的模糊的判断,这种智能化是一个趋势。应该讲对于中国来讲,要结合我们中国的优势发展重点的行业,那么这里面既有从国家需求来讲的国计民生的东西,也要考虑结合本国的一些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可能取得创新的东西,我们有时候举创新的例子,比如说高铁、电网、通讯网都是这样的,因为本身刚性需求在那个地方,而且有这个需求之后带来新的市场特点,有新的发展空间在这个地方,这是一个发展趋势。
回过头来看,因为那些都是愿景,整体来看我们国家物联网产业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我记得去年在这个会上的时候我也讲过,提了七个,最近总结基本还是这些。第一缺乏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我们现在还是引进来简单的信息技术做二次集成,把什么东西连上网就是物联网,那么这里说到底我们缺乏核心技术,包括传感器、芯片、技术软件、智能的信息处理。第二缺乏行业技术标准,除了技术标准更多的是面向应用的标准缺乏,因为涉及到各个行业的需求。第三产业链发展是不均衡的,可以看到中国现在大量的从业企业,你说物联网整个产业链上都有,但是缺乏旗舰型的龙头企业,现在整体来看中间发展的很好,也就是说传输这块,通讯这些有,但是传感器感知这个行业不行,我们信息梳理这块也不行。第四各个行业之间的协作、协同的问题,因为物联网最终涉及到管理,就涉及到信息的划分和权利的划分,部门体制的问题,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的协作,有了业务模式的整合才有技术手段的整合。第五个是盈利模式,现在仔细看一看,物联网还是没有看到特别好的杀手锏级的应用,说物联网这个东西大家一做就能挣钱,包括各个示范工程都是这样大量由政府买单,那么政府买单了往下可不可以持续,如果一个示范工程做出来以后找不到盈利的商业模式肯定会失败,那么这个大家都可以探索。第六是用户使用成本,因为一个新的技术刚刚起来,未来你说到了万亿级的时候一定是一个低成本的东西才可能大规模的应用,像RFD这样的应用,如果整体成本下不来,大规模应用是做不到的。最后一个问题还是安全问题,无论是国家安全还是个人信息安全都是有问题,包括现在大家用云计算都更愿意用私有云而不愿意用共有云,大部分是安全的考虑。
整体来看我们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产业链的状况,基本上可以看到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应用的各个环节,但是多了什么?感知,多了智能化的东西,也就是未来会有更多的应用服务。可以看到未来物联网真正的再往下分成七层,我们认为未来物联网产业链是两边高中间低,也就是说未来利润在哪?最大价值链在终端和传感网的接入网,以及面向应用的软件,相反我们电信运营会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传输的整体价值是不高的。这是我们做的整体预测。可以看到在全球产业链的主要环节上,大的跨国公司基本上都在里面,个儿大的都是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越往本地使用企业越小,这也是我们产业链的一个特征。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物联网产业从业企业越来越多,但是我们缺旗舰型的企业。同时,还缺中小型的创新型企业,他们还没有走出自我生存,提出创新产品的那个阶段,这是目前的状况。
那么概念性的来讲,物联网产业链也好、技术链也好,无非是感知、传输、处理和应用,我们弱的就是一头一尾,信息获取和识别我们是弱的,智能信息处理我们也是弱的,当然信息安全更多的是技术产业链的问题。
刘海涛:物联网以感知为目的 将推动一个信息技术的社会化时代
2011年10月20日 12:37:05  来源: 新华网
第二届中国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于2011年10月20日在江苏无锡举行,论坛主题为“应用,让物联网从概念走向现实”,新华网现场直播。

10月2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开幕式在江苏无锡举行。图为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组长刘海涛博士做主题演讲。新华网 陈竞超 摄
新华网无锡10月20日电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组长、国家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组长刘海涛博士在出席第二届中国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开幕式时说,物联网以感知为目的,它推动的是一个什么时代?我们在这里称,它将推动的是一个信息技术的社会化时代。计算机推动着智能化,通信推动着网络化,而物联网是以感知为目的的推动人类的信息技术进入社会化时代。
首先看一看,三个网络仔细分析一下,通信的网络,手机、固话,通信网络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连通,把两个目标连通以后实际上就不管了,是以传输和连通为目的的。那互联网呢?互联网关心的不是联通了,它关心的是共享,咱们上网看新闻、看电影等等,互联网的核心目的是共享。那我们再看看互联网和物联网,物联网关心的是什么?互联网关心的是信息的内容,关心的是内部,最关心的是你存放在互联网内部的信息内容,每条新闻等等。而物联网关心的是什么?物联网关心的是外部的事件、外部的环境和外部的目标。那么这点和互联网差别就很大了,互联网关注内部的信息,这条新闻在那,你看我看他看都在那,是确定的。但物联网关注的外部事件,目标、环境是不可预知的。比如在这个会场我要感知进来了几个人,你不能说那不行,你只能说在8点01分时进来一个男人身高1米82;而外面不能下雨也不能刮风,这是不可能的。物联网关心外部的事件是不可控的,是不可预测的,这就跟互联网之间是有本质差别了,一个内容是固定的,一个是不确定的,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咱们说通信的网络带来的是一个网络空间东西的话,那么我们的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信息空间的东西,而物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物理空间的世界,因此这三大网络是有本质差别的。我们的手机是传输的网络,互联网是共享的网络,物联网是感知的网络,但不准确,应该叫感知的信息系统,后面我会讲到这一点,为什么把它叫感知的信息系统。
大家想物联网是物和物的互联,其实物和物的互联不是物联网独有的特征。互联网连接的是计算机,计算机又不是人,也是物和物的互联。因为物联网特征是以感知为目的的,以全新的社会化体系为特征的,全新的综合信息系统。另外,大家很多说物联网要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处理,这是典型的物联网,如果按照这种架构的话,如果物联网规模大了以后是很难实现的。物联网不能靠传感器采集、传输、处理来解决我们对于外部事件、外部目标、外部环境的不确定的感知,这是一定做不到的,因为他需要像人类社会一样的,能够对这些目标,不可预知、不确定的目标环境来感知才能做到这一点,为什么要社会化?因为这些人,我们形成一个团队以后去处理什么事情?突发事件一样的处理,这就是为什么要求物联网是具有社会化的感知体系才能做到,真正对外部、客观物理世界不可预知、不可确定的感知。如果说是采集、传输、处理是大家所说的传统的遥测系统,那么物联网刚才我简要讲了几大特征。物联网有四大本质特征:第一关注外部世界,这个我已经说过;第二正因为关注外部世界,因此它关注的内容是不确定的;第三是不可复现的,刚才说这个大门进来一个身高1米82的男性,是不可能重复出现这个事件,因此物联网感知的目标是不可复现的;第四既然是这样物联网必须有对外部事件、外部东西的高度适应能力,怎么高度适应?是来源于外部驱动性的。因此形成了物联网四大本质特征,就决定了物联网全新体系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