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入正一派:关于人的欲望的四个问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05:03
欲望的本质是物种、物体优胜劣汰的宇宙选择法则。在人类社会中,环境成了欲望的来源,当领导们都坐奥拓的时候,绝不会有人以开奥迪为荣。越来越深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必然的。人类自古至今从没有彻底毁灭过欲望,因为这是无法毁灭的,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永不知足是因为你还生活在人类物质社会,而人类生存离不开物质,谢谢。 
           
欲望是人根据自身条件而确定的满足自身某一方面需求的要求和目标,不管是合法还是非法,不管是合理还是不合理,不管是常规还是变态,都可以称之为欲望。人活着就必然有欲望,因为这是人活下去的动力,有时候也是人死去的动力。比如食欲 性欲 求生欲 权力欲。佛教中人讲求无欲,但无欲本身就是一种欲,或者说成佛本身也是一种欲,现在的无欲,是为了将来或者来生的大欲普通人大部分的欲望集中在食欲性欲求生欲权力欲,所以容易把其他的欲望理解为无欲,这其实是狭隘的。我觉得一个人没必要深入思考这种问题,这只会让你更困惑。 
魔在利用物质金钱来摧毁每一个意志不坚的人。 
看看佛经中的这个故事,能否给我们一些启迪:《毗奈耶经》中记载,有声闻眷属曾问释迦牟尼佛最初如何发心,佛陀回答说:“久远之前有一具光国王,他拥有一色如睡莲般洁白之象,此象七肢分外强健、庄严。国王将大象交与驯象者调服,驯象者驯服它后又将之交与国王。国王与驯象者某日同骑此象前往森林狩猎,进入林中后,大象嗅到雌象气味后即开始疯狂奔跑,疾如厉风,两人顿觉天翻地覆。国王心生极大忧怖,他令驯象者立即管束住大象,怎奈驯象者却说道:‘仙人咒语我已施用过,亦用铁勾勾招过它,绳索、镣铐也全都试用过,不过国王应知,凡此种种均无法调伏贪心,所谓贪心可谓此消彼长、生灭不已。’想尽一切办法均无法制止住狂象躁动后,驯象者只得对国王说:‘看来所有办法都已对此象无能为力,国王还是抓紧树枝、力争脱身吧。’国王只能依言与驯象者相继抓住树枝,狂象则一路奔跑而去。脱离险境后,国王对驯象者说道:‘你怎能将未驯服之大象交与我?’驯象者辩解说:‘我确实已将其驯服,但它一闻到雌象气息就无法自制,我亦无可奈何。不过,因它已被驯养过,不久它即会自行返回。’七日过后,大象狂野之心渐趋正常,它已能约略忆念起自己被驯养之情景,于是便又从林中返回王宫。驯象者大喜过望,他急忙将情况汇报与国王。国王犹自怒气难消:‘看来你并未真正驯服此象。’驯象者信誓旦旦保证说:‘我真真切切已将其驯熟,国王若不信可亲自测试。你只需放一燃烧铁球,然后令此象吞入肚中,它定会依令行之。’正当大象未有丝毫犹豫、正欲吞下铁球时,驯象者提醒国王:‘大国王,它若真吞下燃烧铁球,则必死无疑。’国王不甘心地问道:‘它既已被驯服,为何还要给我们制造大麻烦?’驯象者回答说:‘大国王,我已说过,我所驯服者乃它身体,并非其心。我只为一调伏身体之驯象师,根本不能堪称为心之调伏者。’国王紧接着问他:‘在此世间有无能调心之人?’驯象者此刻受天人劝请脱口而出:‘大国王,惟如来正等觉方能调伏身心。世间人因贪欲增上,尽管为摧毁贪心亦会行种种精进之道,不过大多都半途而废。我以各种方法驯服具有美妙身相之大象,而无色相之微细心惟赖佛陀教言方可调伏。佛陀具大威力,又断尽烦恼,实为真正英雄。任何人只要依止佛陀,无形之心都可调柔。’具光国王听到驯象者说佛陀拥有精进、威力等功德后,立即开始行广大布施以积累资粮,并在发心后又发愿道:‘以此广大布施力,愿诸众生得佛果,往昔如来未调伏,所有众生皆度化。’他当时即如是发无上菩提心并发愿。” 
欲望是什么?你想做某件事的时候,欲望就升起了。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讲,这是一种本能。伊斯兰教的一本《为什么不吃猪肉》的小册子里说:“伊斯兰教无法让人断绝欲望,但是信众能在真主的指引下克制欲望。”这一点是很重要的——适度,这是一种生活境界。人生在世,免不了思考,哲人言:“我思故我在。”然而思考之时,心中起了波澜,这丝丝波澜便可称之为“欲望”。当然,文字是有限度的,真正应当断弃的不是思考,而是过度的、无用的乃至于有害的那部分东西——佛教里称之为“我执”之魔,算是一种“非常非常”地“想”的渴望吧。禅僧阿姜查曾说:“混乱升起的地方,就是宁静可以升起的地方;哪里有混乱,我们透过智慧,哪里就有宁静。”欲望是思绪引起的一丝心湖波澜,如同风吹湖水,泛起涟漪阵阵,而风止之后,湖面又平。三国诸葛孔明的修身语道:“非宁静无以明志,非淡泊无以致远。”就是一种止心之术。为什么欲望难以满足?怎么来满足呢?衣食温饱不够,要富足;用度适度不够,要求新、求异。固然算是消费上的“国际接轨”,但又有多少穷苦人无从温饱?多少手机、mp4未报废而进垃圾场?生产的是商品还是转手的垃圾?“消费”是出于真正的需要还是仅仅作一个传输“垃圾”的传递员?没人知道...农村的土地自然情况只能生产1季,通过农药化肥的使用可以4季、5季产出。好比一人一天工作8小时,给足加班费可以干12小时,但是一年四季、长年累月下来,人吃不消,土地也一样。那么可以不这么“超支”吗?种田的外地人会说“地租贵,没办法”;种田的本地人则说“没产出,不如租”;城里人说“需求大,要满足”。满足了吗?看看我们的餐桌,的确大鱼大肉,但仔细品味——肉香吗?鱼嫩吗?菜好吃吗?能和以前的比吗?...孟子曾说:“上下交征利则国危。”利是什么?钱。钱是老大,消费越多,产值越高,收益越大。对,但是用度的资源如何入账?好比草原上10户人养羊,本来挺好,现在大家都多养多赚,结果草没了,又这么办?又谁来考虑?谁能管?...泼出去的水是没法收回的,破镜难以重圆。开了头,何时能收?很难,很难。为什么?不为什么,因为显然很难,难到什么程度?可以说是被忽略的微小的安慰性的理论可能。扯的非常远了,但是应该说非常能够解释“欲”之无穷尽。鄙人才疏,无从解释“欲之难尽”,但结合许多迹象可以自己分析。一切都必须在可控范围内,不得超过,好比水的存在就是0-100℃之间,过了就是“水蒸气”,不到则成“冰”,改变压力环境能适当拓宽水的存在范围,但是科学仪器是有极限的,过了仪器都受不了。至于解决之道,最好的办法从是源头上着手,或者退一步——如《道德经》所言:少思寡欲;而对于懵懂之徒也可如此劝导:“当顺从主,当跟随光,莫拜其它邪神,莫跟随恶人的脚步...”宗教之本是为了劝善,通过教谕来改变人的习气,提升人的境界,改换社会的风尚,净化时代的风气。当然,现在的“秀”非常多,僧庙道观教堂经所,撞钟祈福、收集善款、供养先祖、筹集神像等等,都是善事,有大福报,不过似乎不得要领。《金刚经》云:”已福德无故,故曰福德。“指的是要回归本源办实事吧。万法同源,万教归一——宇宙规律,万物本来只有一个,而人的本性就出自于此。尘世的纷扰使珍珠蒙上沙砾,但珍珠总不失明亮本性。生活的我们,应当自己努力,擦拭心上的灰尘,回复光明本来。等到了那种自如境界的时候,也谈不上什么“压制”、“限制”甚至“毁灭”了,你依然是你,没必要分出好的你和坏的你,然后用好的你把坏的你给干掉。诗曰:阴阳本来是一对,和谐方能演太极。善恶光暗螺旋转,混沌本来宇宙源。观世音菩萨语:“一切众生皆可得道,其心即佛。”故曰:静心定气,查汝本心;法自心生,勿迷外相;向内而求,心行合一;时刻护念,终证菩提。——和南圣众! 
欲望来自我执。众生生俱五蕴、六识,意念起处,即生分别。分别而有我与非我。有我则有我感、我得。执我而求所感、所得,而有欲望。故欲望实为“我”之要求与满足。而欲望之所以永远无法满足皆因“我”本来不存在,故不管如何多的物质,如何多的成就,如何多的关爱亦不能满足不存在之“我”之欲望。所以原始佛教最重要的功夫就是破除“我”、“我执”。然而“我”之破除如何可能?在道理上来说,就要明白缘生性空之理,明白世间万法皆空,流转无常,不可能有一不变之我可以执着,不可能有一物可得。而实践上来说,就要学习为人付出,为法付出,而至无私之境。能无私,才能体会生命要进入世界,而不是把世界与自己隔开,以为世界万法中有物可为我而得。其实世间万法即与我无分别。如何可能?只有先将心投入他人,投入世间,投入万法,全心全意的为人、为法、为众生而付出,不求回报。末学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