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创始人是谁:温家宝:防止欧债危机进一步蔓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8:39:0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1日下午应约与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紧急通电话。

  范龙佩说,当前欧洲处于应对债务危机的关键时刻,我与巴罗佐主席近日将参加欧盟国家领导人一系列会议,因此需要推迟来华出席原定于下周举行的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对为此给中方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欧方高度重视欧中合作,感谢中方长期以来的支持,愿与中方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应对挑战,推动欧中关系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 主力资金流分析(10/21) 某些股割肉出逃肯定后悔
  • 突发暴涨很可能不期而至 股民福音:套牢股票有救了!

  温家宝对欧方提出希望推迟举行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表示理解,并指出,欧债问题既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与全球经济整体复苏形势不稳定密切相关,也是欧盟及欧元区内部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解决问题除了紧急救助措施之外,关键在于进行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机制性、根本的改革。这需要非凡的政治勇气和决断,也需要各方面的共识。当务之急是采取果断措施,防止债务危机进一步蔓延,避免欧元动荡、市场萎缩和经济严重衰退。我注意到欧洲领导人有强烈的政治意愿,希望欧方将政治意愿转化为切实有效的行动,维护欧元和欧洲金融局势的稳定,提振欧洲市场信心,这符合各方的利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带来的困难,更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中方支持欧盟为应对危机所做的努力,愿与欧方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复苏。

  双方同意就举行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时间保持沟通。

  --------------------

  欧债危机殃及中国外储

  持续“膨胀”了一年零4个月的我国外汇储备终于“瘦身”。央行近日公布的三季度金融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2017亿美元。其中,9月份外储大幅减少了608亿美元,为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热钱”出于回流救急或避险的考量,正在流出中国市场,并据此给出了国内宏观货币政策或许会微调的猜测。

  不过,美国财政部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减持美国国债365亿美元,创下近年来单月减持规模最高纪录。刚刚减持美债,外储却在其后一个月内出现减少,其背后恐不止“热钱”撤出那么简单。

  20日,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冯长征等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储减少的主要原因,应该归咎于9月欧债危机再次爆发,导致欧元汇率大幅下挫,相关外储资产换算成美元后价值下跌,从而造成了外储资产汇兑损失。若上述猜测成真,不仅国内货币政策放宽的可能落空,而且我国外储多元化的进程无疑要面临更多风险。

  亚洲多国外储减少

  从每月数百亿美元的正增长,骤然变成600多亿美元的负增长,9月外储的突变让人意想不到。“有效减少外汇储备一直是业界希望看到的结果,因为过多的外汇储备已经给宏观经济调控和货币政策执行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巨额外储还要面临保值升值难题。”18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研究所教授向作荣对导报记者表示,“但9月份的减少量明显超出了预期,很可能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向作荣认为,在国内还没有找到让外储“瘦身”的好办法之前,出现这种“骤降”的状况,国际方面的影响应该是主要原因。而导报记者随后统计发现,9月份出现外汇储备减少的不仅有中国,日、韩、印尼、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也出现了颇具“共性”的外储下降状况。

  韩国央行5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韩国外汇储备为3033.8亿美元,环比减少88.1亿美元,创3年来最大单月降幅;日本9月底的外储数据显示,该国外汇储备当月减少179.08亿美元。

  同时,印尼央行近日也表示,截至9月30日,该行储备资产较上月减少101亿美元,该行分析认为,这反映出海外投资者正在从该国撤出资金。而新加坡9月末的外汇储备则减少了155.6亿美元。

  “热钱”流出?

  “可以认为是境外资本有所‘回流’。”一家中资银行的国际金融分析师张清向导报记者表示,9月欧债危机再次爆发,引起欧美资本市场剧烈波动,根据以往经验,市场波动期间跨境资金往往会回流救急或避险,“这可以部分解释9月份我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外储的负增长。”

  这一观点确实能够在经济数据上找到“迹象 ”。数据显示,9月我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2472亿元,比8月3769亿元的新增量大幅减少。中信证券分析报告则直接指出,新增外汇占款减少,主要是欧美金融市场动荡造成短期资本流入减少所致。

  向作荣向导报记者分析,我国巨额外储的成因,主要有四大来源:一是巨额贸易顺差,二是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的增加,三是外国贷款持续增多,四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热钱”流入。而在目前我国进出口额日渐持平的情况下,外储的变动主要受“国外资本流动”影响。 对“热钱”流出的分析随即引起了市场对央行放松流动性的猜测。导报记者了解到,由于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始终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为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央行一直被动吐出基础货币,同时利用多种货币政策手段对冲释放出的流动性。

  如今,外汇储备增速终于出现放缓迹象,再加上国内企业对资金渴求度达到较高水平,货币政策微调的声音随即响起。中金公司分析报告就明确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可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主动增加流动性释放,以维持合理的流动性供应,甚至不排除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不过,也有专家并不认同这一点。“现在看来,欧美经济增长乏力,亚洲等新兴经济体依旧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人民币升值态势不变,‘热钱’ 不会轻易放弃这一市场。”山东财经大学(筹)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导报特约评论员陈华向导报记者表示。

  欧元资产损失?

  颇为“巧合”的是,在外储出现减少的前一个月,中国刚刚减持了365亿美元的美债,创出近年来单月减持美债的新高。

  “一方面是美国当前的经济数据极其低迷,显示出该国经济复苏前景并不明朗,缺乏投资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8月初标普下调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加大了投资美国国债的风险,造成了美债的抛售。”20日,冯长征对导报记者分析说。

  而此时,也是美元资产在我国外汇储备中“尾大不掉”、外管局尝试多元化策略以降低外储资产风险的时段,虽然公开数据无法查到卖掉美债后的资产又流向何方,但相关迹象表明,外管局已经开始将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分散投资到欧元、黄金及澳大利亚、日本等其他国家的主权债务等诸多资产上,而欧元资产正是其中一大投资方向。

  渣打银行发布的一份上半年统计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利用新增外汇储备购买的美国资产较少,可能是在将更多的储备投资于欧元区债券。其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今年前5个月可能购买了大约240亿美元的德国、法国所发行的AAA级债券,以及720亿美元的欧洲公司债,总计近千亿美元,而同期其持有的美债变动幅度几乎为零,外管局对欧债的青睐可见一斑。

  不过,今年三季度欧债危机爆发,却给外储多元化的道路浇了一盆冷水。9月,受到以希腊为首的多个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评级被下调的影响,欧元汇率大幅下挫,对美元一个月内跌去了6.1%,史上罕见。

  “9月外储减少的主要原因不是‘热钱’的流出,而应该归咎于国际货币汇率巨幅变动导致的资产损失。”冯长征表示,9月欧债危机爆发,导致欧元对美元汇率大跌,而中国外汇储备中有不少欧元资产,在汇率大幅变动后,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欧元区资产会因此出现汇兑损失,从而造成了外储“缩水”。

  多元化的新难题

  冯长征的看法也在亚洲其他国家得到旁证。韩国央行明确表示,英镑和欧元贬值使英镑、欧元等币种资产换算成美元后价值下跌,导致韩国外汇储备总规模减少。而在其外储资产组合中,有价证券类当月环比减少50.6亿美元,成为该国外储“缩水”的主要所在。

  导报记者同时发现,虽然外管局并未披露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但根据相关数据推测,目前欧元资产可能占外储总资产30%,大约9000多亿美元,而欧元对美元汇率9月份的跌幅为6%,如此计算,外储资产汇兑损失达到540亿美元,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若上述原因确实存在,那不仅给热盼“货币政策放宽”的市场人士泼了盆冷水,也会给外管局推进的外储多元化策略带来困难。

  “之前认为投资美元过于单一,但是转向欧元等资产,却发现其暗含的投资风险更大。”冯长征表示,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实际面临“无处可投”的困境,外储资产保值升值的道路更坎坷难行。“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从根本上减缓外汇资金流入压力,国际收支趋于基本平衡,但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恐怕还要很长时间。”(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