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恐惧》:历史记忆 ——二战轴心国军用手榴弹全接触·意大利(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1:20:40

历史记忆 ——二战轴心国军用手榴弹全接触·意大利(上)

□三土 明光


和插着羽毛的头盔一样,意大利军队在二战中使用的手榴弹也是独树一帜。除德国盟友提供的M24、M39系列手榴弹外,意军使用的国产手榴弹主要包括M35系列进攻型手榴弹和M42反坦克手榴弹等,其中M35 手榴弹是来自3家公司的产品,分别是奥托(OTO)、布瑞达(BREDA)和斯瑞科姆(SRCM)手榴弹。这3种M35手榴弹外形和性能比较接近,如它们都是进攻型手榴弹,弹体都是用薄铝板冲压而成,高度为80~97mm,直径为51~56mm,全弹质量均为200g左右,装药都是TNT,有效杀伤范围都在10~15m,而且3种手榴弹外表都涂成了鲜艳的火红色,被在1941~1942年间与意大利军队作战的英军称为“红色魔鬼”。这3种M35手榴弹都是意大利自行研制的,结构原理与二战期间其他国家的手榴弹有明显区别,特别是采用了复杂的多层壳体和万向碰炸引信。下面就介绍这3种手榴弹。


二战期间的意大利宣传画:手持M35手榴弹的意军士兵处于德国(右)、日本(左)士兵之间。意大利似乎把自己当成了轴心国的核心

奥托M35手榴弹

奥托M35手榴弹是上述三者中结构最简单的一种,外形看起来很像一个没有把的保温杯。其外壳由冲压成的上下两个大小不等的铝制圆筒(上弹体、下弹体)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连接处的螺纹内有一根起到紧固作用的紧定钢丝。上弹体中装有引信装置,外部有保险帽、保险销和拉片等。拉片为表面带防滑纹的布基橡胶片。保险装置有两个,一个是插在保险帽上由铝板冲压成的U形保险销,另一个是拴在拉片上的保险片(双层铜弹簧片),保险帽设计成偏心勺形,以便出手后从弹体上脱落。引信自上而下分别由铅球、击针体、击针簧片组成,弓形击针簧片平时隔开击针与火帽,使之不相接触,加上保险片的作用,即使受力也无法击发火帽。击针体为一铝板冲压成的圆筒,中间有一个中心固定有击针的圆柱形突台,受外力后会压下击针簧片击发火帽。炸药和引爆装置全部装在一个单独的圆柱形铝壳爆炸体内,该爆炸体形状像小酒瓶,内部装填炸药,上部中心位置装有雷管和针发火帽,整个爆炸体装在下弹体中。

该弹使用时先握住保险帽,然后捏住拉片并抽出保险片,此时由于保险帽并没有移动,所以U形保险销仍旧限制击针。当手榴弹投出后,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保险帽翻转并完全从弹体上脱离,脱离的保险帽依靠自身质量和速度,逐渐拉出与其相连的U形保险销。由于采用了万向碰炸引信,手榴弹落地受到撞击后会立即爆炸,没有延时,而且在各种不同落地姿势下,引信均能可靠发火:

当手榴弹底部受到撞击时,弹体外壳速度减小,引信体内的铅球因惯性作用向下压迫击针体,击针体内的突台压缩击针簧片,突台上的击针刺发火帽,进而引爆雷管和主装药。

当手榴弹顶部受到撞击时,弹体外壳速度减小,但弹体内部的爆炸体由于惯性继续运动,压缩击针簧片,击针击发火帽,进而引爆雷管和主装药。

当手榴弹侧壁或其他位置受到撞击时,弹体外壳速度减小,引信体内的铅球在惯性作用下运动,但此时不会直接下压击针体,而是向引信体侧面运动。由于引信体顶端是锥面,当铅球往侧面运动时会受到锥面的挤压而下降,在下降的同时下压击针体,进而引爆雷管和主装药。

总的说来,奥托M35手榴弹是一款结构非常新颖的手榴弹,其设计理念已经远远超过当时所有的手榴弹,特别是其特殊的万向碰炸引信,具有当时所有延时手榴弹都无法相比的安全性。奥托M35手榴弹的保险片抽出以后,即使在投掷过程中失手滑落或在近距离内被其他障碍物挡回来,都不会爆炸。这是因为只有保险销被保险帽拉出后,手榴弹才可能爆炸,而保险帽要完全展开脱离弹体并拉出与其相连的U形保险销,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速度。而其他的延时手榴弹,不论是摩擦发火的,还是翻板击针式的,一旦失手,其延期引信都会被引燃,经过数秒延时后都会爆炸。因此奥托M35手榴弹的这一设计保证了该弹使用时的安全性,尤其是对于那些战斗期间情绪紧张的使用者和新手更有价值。奥托M35手榴弹的另一优点是解除保险后只要落地受到撞击就会立即爆炸,不像延时手榴弹会有被敌人拣起反投或踢开的可能,因此杀伤效果比较好。不过,虽然奥托M35手榴弹的引信具有性能好、结构简单的优点,但其缺点也很明显,主要表现为:引信并不能保证100%可靠,当手榴弹投掷到草地、沙滩、沼泽或池塘等松软的地方时,引信可能无法发火;对瞎火弹的处理也特别困难。

奥托M35手榴弹大量使用铝材,体积和质量较小,零件形状简单,加工比较容易。该手榴弹由于使用铝材,爆炸时几乎不产生任何有效破片,非常适合进攻使用。其存在的缺点是杀伤力不够大,弹体表面比较光滑,形状也不太适合握持,不利于增加投掷距离。


意大利3种M35手榴弹整体对比,从左至右分别是:奥托M35手榴弹,布瑞达M35手榴弹,斯瑞科姆M35手榴弹


3种M35手榴弹的爆炸体对比,从左至右分别是:奥托M35手榴弹,布瑞达M35手榴弹,斯瑞科姆M35手榴弹


分解状态的奥托M35手榴弹


奥托M35手榴弹剖面

布瑞达M35手榴弹

布瑞达M35手榴弹是3种M35手榴弹中最著名的一种,除基本的杀伤弹外,还有练习弹、烟幕弹、燃烧弹等弹种。

布瑞达M35手榴弹也是3种手榴弹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一种,其表面有一圈圈的防滑突起。该弹的结构布局与奥托M35手榴弹一样,只是细节方面设计得更复杂一些。其弹体上部同样装有保险帽和保险片,与保险帽相连的也是一个冲压成U形的保险销,但是两者的连接方式与奥托M35手榴弹不同。奥托M35手榴弹使用一个铰链直接相连,而布瑞达M35手榴弹是用一个较长的卷簧相连,平时卷簧绕在弹体上部外面,被保险帽罩住。布瑞达M35手榴弹保险片上用铰链固定有一个大型拉片,所用材料与奥托M35手榴弹的相同,只是表面防滑纹不同,为直条纹,而奥托M35手榴弹的为细网纹。布瑞达M35手榴弹弹体也是由外壳和内部的引信、爆炸体两层组成,外壳由上弹体和下弹体两部分组成,用螺纹连接在一起,上弹体略长,直径略小,外表面有冲压的防滑突起,顶部也是锥面,下弹体比较短,直径也稍微大一些,底部为锥形,但带有小平底。弹体内部下方是爆炸体,爆炸体为直径比弹体稍小的中空圆柱体,内部装有铜管、击针簧和装有针刺火帽的雷管。平时由于有击针簧和U形保险销的隔离,击针与雷管上的针刺火帽不能接触。

该弹使用方法与奥托M35手榴弹相同,只是动作原理有所不同。当拉出保险片并将弹体掷出后,保险帽在自身离心力和飞行时空气气流的作用下与弹体分离,此时与之相连的卷簧伸展开,使保险帽加速飞离弹体,继而拉出U形保险销。与奥托M35手榴弹相比,该弹由于设计了卷簧,保险帽更容易脱离,故发火可靠性更好。该弹在各种不同落地姿势下的发火过程与奥托M35手榴弹基本相同。

布瑞达M35手榴弹的引信系统与奥托M35手榴弹相比,虽然结构稍嫌复杂,但可靠性进一步提高,这主要是因为其引信中击针体下部的圆柱部分是在爆炸体的圆孔内运动的,导向性比较好,因此发火率更高一些。虽然碰炸引信的其他缺点并未被完全克服,但总的说来,布瑞达M35手榴弹的引信是这3种手榴弹中综合性能最好的一种。(待续)


奥托M35手榴弹(左)及其剖面弹(右)。左侧的手榴弹保险帽已脱离弹体,且保险片也已脱离


布瑞达M35手榴弹(左)与其剖面弹(右)。左侧的手榴弹保险帽已脱离弹体,且保险片也已脱离


布瑞达M35手榴弹击针与雷管装配结构特写

分解状态的布瑞达M35手榴弹

布瑞达M35手榴弹剖面,保险片、保险帽及保险销均已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