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a5作弊码xbox360: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议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5:10:13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项目

 

 

 

 

 

 

 

 

 

南江县农业局  编制

二○一一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

1.1项目概况. 1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2

1.3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3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

1.5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5

第二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8

2.1市场分析. 8

2.2产品市场定位. 16

2.3销售策略和营销模式. 16

2.4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建设. 18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 19

3.1地理位置. 19

3.2自然资源状况. 19

3.3社会经济状况. 20

3.4基础设施条件. 20

3.5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21

第四章   企业基本情况. 24

4.1建设单位概况. 24

4.2法人代表简介. 25

4.2研发能力. 25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27

5.1项目建设内容. 27

5.2总图运输和公用辅助工程. 27

5.3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32

5.4产品生产方案. 35

第六章   环境评价与劳动保护. 36

6.1环境评价. 36

6.2安全卫生与劳动保护. 37

第七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40

7.1编制依据. 40

7.2实施进度计划. 40

第八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42

8.1组织机构. 42

8.2项目经营管理模式. 43

8.3经营管理措施. 43

8.4人力资源. 44

第九章  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和资金构成. 47

9.1投资估算依据. 47

9.2总投资估算. 47

9.3资金来源与筹措. 50

9.4资金使用和管理. 50

第十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与财务评价. 51

10.1财务评价依据. 51

10.2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 51

10.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52

10.4财务效益分析. 53

10.5不确定性分析. 54

10.6财务评价结论. 55

第十一章   社会效益评价. 56

11.1农业产业化经营. 56

11.2其它社会影响. 58

第十二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60

12.1可行性研究结论. 60

12.2建议. 61

附录. 62

一、附表. 62

二、附件. 62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南江县年产1000吨优质富硒茶叶精深加工

1.1.2项目性质

招商引资

1.1.3建设单位概况

建设单位名称:四川省元顶子茶场

法人代表:李清

公司类型:国有

1.1.4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1)建设地点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正直镇

(2)建设规模

年加工生产名优富硒茶250吨,大宗富硒茶550吨、边销茶170吨,加工生产茶多酚30吨。

(3)建设期限

12个月(2011年6月-2012年6月)

(4)建设内容

在现有元顶子茶场内改建、扩建茶叶精深加工车间12360㎡,购置各类加工生产线6条和相关配套设备,形成年产1000吨富硒优质茶产品的能力。

1.1.5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本项目总投资5377.9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783.12万元,流动资金594.87万元。

1.1.6资金筹措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5377.99万元,拟全额招商引资。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004-2010年中央1号文件;

(2)《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2005~2010年)》;

(3)农业部《大力推进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查报告》;

(4)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计划》;

(5)农业部《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

(6)农业部《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

(7)四川省《关于实施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

(8)四川省政府《四川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9)《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

(10)四川省《茶叶双百工程规划》;

(11)南江县大叶茶产业发展推进领导小组《关于2008年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12)项目业主单位提供的相关财务审计报告、技术资料、财务基础数据及其它附件。

1.3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该项目实施后,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可以辐射带动项目区元潭、下两、高桥、仁河、黑潭、长赤、红光、傅家、赤溪、沙河、燕山、兴马、大河、贵民、汇滩等15个乡镇、15000余户农户种植近3万亩优质富硒茶园。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内容与指标

单位

指标值

备注

1

产品方案

 

 

 

1.1

名优富硒茶

250

 

1.2

大宗富硒茶

550

 

1.3

边销茶

170

 

1.4

茶多酚

30

 

2

总投资

万元

5377.99

 

3

年销售收入

万元

8835

 

4

年总成本费用

万元

5610.81

 

5

增值税

万元

643.24

 

6

营业税金及附加

万元

57.89

 

7

利润总额

万元

2523.06

 

8

所得税

万元

630.77

 

9

净利润

万元

1892.3

 

10

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

%

48.97

贴现率10%

11

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

%

37.8

贴现率10%

12

财务净现值(税前)

万元

11705.09

贴现率10%

13

财务净现值(税后)

万元

8122.5

贴现率10%

14

投资利润率

%

46.91

 

15

销售利润率

%

28.56

 

16

静态投资回收期

3.19

税前

17

静态投资回收期

3.75

税后

1.5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5.1综合评价

(1)项目经济效益好

本项目达产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835万元,年交纳增值税643.24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57.89万元,年利润总额2523.06万元,所得税630.77万元,净利润1892.3万元。项目可带动近15000农户增收,户均增收达1600元。充分体现了企业盈利、农民增收、国家增税的目的。项目建设的经济指标可行。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评价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地区政策和行业规划,是优化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需要。这对进一步提高项目区经济作物的生产效益、生态效益和投资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本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和开发了南江县的特色和资源优势,理清思路、扬长避短发展优质富硒绿茶产业,将特色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向市场提供安全、绿色、优质的富硒绿茶,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消费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该项目有利于提高区域内农业资源配置率,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而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南江县优质富硒茶精深加工项目的实施,将加速南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农民科学种植、规范种植,改良茶树品种,提高茶叶生产的组织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竞争力,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是推进南江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评价

项目区自然条件优越、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政策环境优良,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建设地点选址合理,建设条件可行。

本项目实施“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市场优势明显,科技支撑较强,自筹资金能够落实,项目承建能力可行。

项目产品为优质富硒茶系列特色产品,市场空间大,发展前景看好,产品销售渠道健全,能够完成计划的生产任务。市场分析可行。

项目设计方案合理,经费预算、计算方法正确,建设方案分析可行。

(4)项目建设的技术先进性评价

该项目充分利用技术支撑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技术力量,抓好茶树良种繁育技术、茶叶种植技术的推广、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的应用,生产“云顶”系列优质富硒茶。生产全过程及产品质量严格按照国际、国家相关质量标准执行,技术水平高,产品技术含量高,质量好,市场竞争能力强。

(5)项目建设的环境评价

该项目能固土防风、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改善基地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还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和林木覆盖率,同时还有提高空气质量的作用,生态效益明显。

1.5.2论证结论

该项目生产工艺先进、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示范辐射作用显著;环保措施有力;技术成熟;配套合理;业主开发实力、技术实力、经营能力较强;财务评价可行。建议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尽快实施该项目


第二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2.1市场分析

2.1.1市场现状分析

茶叶是世界上消费人群最多的饮料之一,全世界已有超过60个国家种茶,其中有约30个国家能稳定地输出茶叶,而进口茶叶的国家遍及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有20多亿人钟情于饮茶,人均年饮茶0.5公斤,日均消费茶近4亿杯,茶叶是名符其实的世界性饮料。在诸多产茶国中,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国的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80%左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茶叶生产得到高度重视,各地都把茶叶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加以发展,全国茶园面积已达160万公顷。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名优茶、绿茶和乌龙茶发展较快,内需和外销仍然稳步上升,特别是名优茶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从2004年开始,伴随“三农”政策和茶叶产业政策以及其它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茶叶行业也开始进入快速增长和发展的黄金时期。2006年,我国茶园面积达到145万公顷,比2005年增长6.8%。茶叶总产量突破100万吨的大关,达到102万吨,稳居世界产量第一的位置。100万吨的产量标志着中国确定了世界最大产茶国的地位。2007年,全国新增茶叶面积5万公顷,茶园总面积约150万公顷,茶叶总产量超过110万吨。2008年,中国茶园面积已跃升到160万公顷,年产茶叶124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3%,位居世界第一。

表2--1                中国茶园种植面积与茶叶产量表

年份

面积(万公顷)

产量(万吨)

2006

145

102

2007

150

110

2008

160

124

四川省是中国的产茶大省。四川产茶历史悠久,人工种茶世界最早,有2000多年历史。四川茶叶历来以数量大、品种多、分布广、品质好、声誉高而著称,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近几年,川茶面积增幅较大,产量、产值都逐年增长。1999-2004年六年间,全省茶园面积增加了72.72%,年均增长14.5%,达到13.98万公顷,居全国第四位,西部第二位,投产茶园面积8.73万公顷;茶叶总产量达到8.6万吨,居全国第六位,增加了87.78%,年均增长17.55%。2006年,四川茶园面积达到13.92万公顷,居全国第四,产量列全国第五,茶叶总产值12亿元。2007年,四川省茶园面积增加到16.78万公顷,茶叶总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提高到11.1%,茶园面积居全国第三位,产量、产值居第四位,发展速度非常快。

2.1.2市场前景分析

(1)富硒茶市场前景

硒,是地壳中含量极微的稀有元素,分布零散,没有集中的天然硒矿可供开采。

硒,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它能防止胰岛β细胞氧化破坏,使其功能正常,促进糖份代谢、降低血糖和尿糖,防止糖尿病发生或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硒,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对心脏肌体有保护和修复的作用。人体血硒水平的降低,会导致体内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减退,造成有害物质沉积增多,血压升高、血管壁变厚、血管弹性降低、血流速度变慢,送氧功能下降,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升高。硒,可保护视网膜,增强玻璃体的光洁度,提高视力,有防止白内障的作用。硒,与金属的结合力很强,能抵抗镉对肾、生殖腺和中枢神经的毒害。硒与体内的汞、锡、铊、铅等重金属结合,形成金属硒蛋白复合而解毒、排毒。

1973年联合国卫生组织正式宣布硒是人和动物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甚至有人称誉它为“生命的奇效元素”,被营养学家和生命科学家誉为“生命之火”、“抗癌之王”。

经权威部门检测,我国约有72%的地区属于国际上公认的缺硒地区,自然环境低硒,故粮食天然植物含硒量极低,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硒,在预防疾病时又不断流失,从而导致缺硒,引发了克山病和大骨节病。营养学家提倡,主要通过饮用富硒茶叶、食用富硒大米等途径补充人体有机硒。

茶叶是世界“三大”(茶叶、咖啡、可可)传统饮料之一,是我国传统的大众化廉价饮料。大量研究表明,茶叶尤其绿茶因其具有抗癌、抗衰老、抗脂质过氧化(三抗),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三降)和杀菌消炎,减肥降脂等特殊保健功能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茶叶中的硒为有机硒,比粮食中的硒更易被人吸收。美博士理查德·派习瓦特认为,茶叶中的有机硒与维生素C、维生素E配成三合剂,可以延长人的寿命。而富硒茶具有抗氧化能力强,能清除水中污染毒素,隔夜茶能够饮用;富硒茶温、凉、冰均可饮用,此茶浓、苦而不涩,后口甘甜,清香爽口;富硒茶具有安神作用,饮用此茶不会导致失眠;富硒茶饮用后,胃不反酸,加上茶叶储运方便,符合人们的饮用习惯,是补充人体硒最理想的保健饮料。因而富硒茶被誉为人类健康的忠诚卫士。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人们对茶叶消费需求将愈来愈高,数量愈来愈大,富硒茶产业已被公认为可持续的朝阳产业和健康和谐产业,市场前景十分良好,必将成为饮品新宠。

(2)茶多酚市场前景

茶多酚是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纯天然复合物,可分为黄烷醇类、羟基-[4]-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儿茶素(属黄烷醇类)最为重要,约占多酚类总量的60-80%;儿茶素类主要由GEC、D,L-C、EC、EGCG、GCG、ECG等几种单体组成。儿茶素类化合物因多含酚性羟基,故极易发生氧化,聚合,缩合等变化,决定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目前,茶多酚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等不同领域。由于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抗辐射,降血糖,血脂,血压及捕集体内游离基等多方面的性能,同时茶多酚又是以茶叶为原料分离得到,抗氧化活性远比维生素E、BHA等常用抗氧化剂性能强。食品的很多添加剂如柠檬酸,苹果酸等,都同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存在协同效应,因而茶多酚作为天然食品抗氧剂,替代BHT、BHA、TBHQ、PG等合成抗氧化剂,产品附加价值高,在食品加工,生产,贮存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近年来其应用领域又逐步从食品抗氧剂拓展到向医疗保健方面发展。茶多酚在食品、药品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不断走俏;业内人士初步估算,“茶多酚”约有十几亿元的市场需求,亟待国内企业深入挖掘开发。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炼的浅绿色或浅黄色的粉末,对各种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和药品等具有优异的抗氧化能力和防腐保鲜作用,许多发达国家已把这种纯天然的抗氧剂作为化学抗氧剂的最佳替代品,并广泛用作各类食品添加剂。

我国“茶多酚”市场尚处萌芽阶段,但在饮料、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茶多酚”正逐步取代原来使用的化学原料,应用领域不断加大。

专家预计,未来几年国内外“茶多酚”需求量将迅速攀升至2000吨左右,其市场规模可达十几亿元,投资“茶多酚”这个朝阳产业无疑将为国内茶叶深加工企业提供巨大商机。

(3)边销茶前景

边茶都是针对特殊的消费群体而生产的,因此其市场的需要量也比较稳定,一直以来边茶的总需求量一直维持在2万多吨。但近几年,随着边茶多种功效的日益凸显,被越来越多的内地消费者所接受并喜爱,其市场需求量也迅速上升,2007年边茶的消费量已达到6.45万吨。边茶之所以走红,是因为其本身的价值和品质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生活质量获得飞速提高。但随之而来的“都市文明病”也迅速蔓延。亚健康、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随着高速紧张的生活节奏,多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步步紧逼。2004年,中华医学会对我国八大城市的“三高症”调查显示:“三高”在壮劳力阶层达到了近20%,并且有高达26%的人群处于临界状态。香港600万人口中,已经被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接近100万。其它诸如肥胖症、痛风、脂肪肝、肿瘤等也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这些现象为今天的人类敲响警钟,他们渴望所有的疾病概率不要落在自己身上,从而揭开了寻找新方法“杜绝亚健康,爱惜生命”的新纪元。

在对各种茶类的探寻中,医学专家首肯了冰封千年的古老边茶,认为边茶其实就是最天然的上等保健饮品。医学专家们发现:在青藏高原强辐射、高寒缺氧的环境下,藏民饮食以牛羊肉、奶酪、酥油和青稞为主。但海拔2500米以上,水温沸点一般在65~80℃左右,所以藏族同胞煮熟的食物其实都是半生熟的,但他们很少出现三高症或消化不良。究其原因,发现与他们时刻不离的边茶有极大的关系。藏族谚语说:“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随着边茶在抗癌、减肥、降血脂、降血糖、抑制动脉硬化、抑菌、补充维生素及氟、硒等微量元素方面有明显效果,其知名度也不断提升,不仅是边区藏族同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须品,而且也越来越受到内地人的喜爱。因此,边茶的需求量肯定会越来越大,边茶的生产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1.3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1)项目区产品生产成本竞争优势分析

在茶叶生产中,鲜茶的采摘较为费工,而项目区农村劳动力丰富,为鲜茶的采摘提供了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保障,能够有效地降低采摘鲜茶的成本。由于积极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建立规范化核心示范基地,与茶农签订茶叶管理、收购、服务协议,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把项目区的茶农变为“原料生产车间”的农业工人,既保证企业优质原料来源,又有效地降低了运输成本,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2)品种优势

南江位于川东北盆周边缘大巴山脉,米仓山南麓,南北气候交汇带,年平均气温16.2℃,年降水量1172.3mm,森林覆盖率65.5%以上,整个境内树木葱葱,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云雾缭绕,生态宜人,是少有的生态大县和仙境般的旅游大县,是生产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富硒茶的理想之地。

全县有宜茶地40余万亩,土壤肥沃,土壤中有机质含量3%以上,富含微量元素硒,是中国两大富硒地带之一。南江大叶茶属国家级优良品种,具有发芽早,产量高,持嫩性强,氨基酸等生化成分含量高且富含微量元素硒的特点,经四川省农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茶叶中硒量为0.26ug/g以上。其产品具有独特的兰花香,且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鲜醇爽口,经久耐泡、回味无穷,正如在四川茶叶界所说:历史悠久看蒙山,规模品牌看峨嵋,品质优良看南江。是全国少有的特色名优茶。

2009年,南江大叶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详见附件)。品质优良的南江大叶茶为本项目加工生产的富硒优质茶叶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本项目产品具有独特的品种优势。

(3)品牌优势

南江县特有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造就了南江县茶叶香高味醇,鲜爽回甘的高山茶品质,且内含物丰富,尤其是富含硒元素。2008年南江县通过了全国高科技食品产业化委员会的评审,顺利取得“中国富硒茶之乡”的美誉。(详见附件)

南江有悠久的种茶历史,明正德年间,“金杯茶”就列为贡品,以“南江大叶茶”品种为原料研制生产的“云顶茗兰”、“云顶绿芽”曾先后荣获国际国内金、银奖二十多项,2001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A级绿色食品,2004年被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定为有机食品。

2.2产品市场定位

该项目产品定位为“有机”和“富硒”为主,市场定位以中高档消费为主,面向国内外广大市场。利用南江县茶叶及鲜茶市场的品牌优势,逐步提高南江县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通过优质绿茶和茶叶深加工,提高茶叶综合利用水平和附加值。

本项目富硒优质绿茶主要定位于广大的城乡居民用作日常茶饮品。边销茶主要定位于四川藏区等少数民族地区。茶多酚已经广泛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等不同领域,目标销售对象是保健品行业、化妆品行业。

2.3销售策略和营销模式

2.3.1销售策略

本项目将立足自身独有的品质优势、茶文化优势,构造企业生产战略和营销战略。以市场为中心,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是企业一贯的经营理念。项目运作牢固地建立在经济效益基础上,并兼顾社会效益。各阶段产品营销方案的制订和调整,从市场的需要出发,保持充分的灵活性。在项目规划的实际操作上,采取分步实施、逐步拓展,稳扎稳打的策略。市场营销的观念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1)大力推行和实施名优茶品牌战略

大力推行和实施名优茶品牌战略,提升品牌价值,从而提高“云顶”系列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提高茶产品附加值。重点营销“云顶”等名优茶品牌,使之尽快成为全国性知名品牌。

(2)重视标准化生产

从茶叶种植到加工,均按标准化生产,以高品质产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先占领省内茶叶市场,后扩大至国内各大城市,逐步拓展国际市场。

(3)产品系列化、层次化、多样化,以高品质和多元化的产品打动消费者。

2.3.2营销模式

(1)积极参加国内、国际相关交易会,如西博会、广交会、茶叶高峰论坛等,寻求与广泛的经销商合作。

(2)建立企业茶叶精品电子商务网站。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极大地提高了各阶层人们的办事效率。上网咨询和网上购物日益成为时尚和潮流,并且应用越来越广泛。茶叶精品电子商务网站的建立将使海内外各机构和消费者“网上定购”成为现实。

(3)平面媒体宣传:报刊杂志主要宣传产品概念,介绍富硒茶叶的保健原理。目的就是让消费者对产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5)电视媒体宣传:加强品牌曝光度,教育消费意识,刺激消费冲动。

(6)户外广告宣传牌宣传:主要树立产品品牌形象。

(7)公交车身宣传:流动性、大众性较好。

(8)企业网站介绍:提供了使消费者深入了解企业产品的有效方式,消费者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网站获得企业相关的信息。

2.4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建设

公司营销部专门负责产品销售,并聘请专业咨询公司作长期营销顾问,培养一批专业知识丰富、营销能力强的专业人员;以业绩为核心,注重对销售人员的营销知识和销售技能的考核;以销售精英为核心,造就一支过硬的营销队伍。公司的销售网络如图2-1所示:

  

市场部

产品交易会

营销部

外贸公司

国内外市场

图2-1   项目销售网络构建图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

3.1地理位置

南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地跨北纬31°52'-32°44',东经106°26'-107°07',东邻通江,南接巴中市区,西界旺苍,北与陕西省宁强、南郑县毗邻,是时代先锋王瑛生前工作县、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5.12”地震重灾县、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全县辖48个乡镇、522个村、86个社区,幅员面积3383平方公里,总人口70.36万人,有耕地42.35万亩。县内最低处海拔370米,最高海拨2507米,平均海拨1100米,地势北高南低,山水相依,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3.2自然资源状况

(1)气候状况

南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适宜,丘陵区无霜期300~330天,山区无霜期260~280天,各地年平均气温最高17度,最低16.3度(气温记录最高40.3度,最低零下9度),年平均日照丘陵区1870~2590小时,山区1470~157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100~1200毫米。适宜于茶叶生长。

(2)土壤状况

南江县地处川东北盆周边缘大巴山脉,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达3%以上,富含微量元素硒。全县有宜茶地40余万亩,发展富硒茶产业潜力巨大。南江茶叶中微量元素硒的平均含量符合农业部发布的富硒茶标准(NY/T600—2002),是全国少有的富硒茶产区,在我国茶叶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3)河流水系及水质状况

纵贯全县的南河属渠江水系干流,最大径流每秒128000立方米,最小径流每秒10800立方米。主要有南河、明江等大小溪流,水文网系密集,切割较深,洪水期间有猛涨速落的特点,径流量和径流分配在年内实际变化差异较大。水域上游无工业污染区,河流及地下水检测表明,其水质均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3.3社会经济状况

南江县是一个传统农业生产县,全县70.36万人口中,农业人口59.72万人,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3615元。南江县是集偏远山区、革命老区、生态环境区于一体的贫困县,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户脱贫致富显得尤其迫切。

3.4基础设施条件

(1)交通状况

全县公路畅通,公路完好率达80%,乡村公路通达率达到92.3%,县内交通大骨架和大网络基本形成。广巴铁路、广巴高速等六条大动脉贯穿项目区,交通十分便利。

(2)通讯状况

全县100%的乡镇实现程控、移动双通,100%的村开通程控电话。建有省、市、县三级贯通、全国联网、统一管理、分级运营、利益共享、协调发展的广播电视网络。建有全县信息网络交换平台和网控中心,为各类公共信息网、专业信息网的互联互通提供交换和处理平台。基本实现了电信、电视、计算机网络“三网”的相互融通。

(3)能源状况

电力:全县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实现了“两改一同价”目标同时开展了天然气发电示范电站的前期工作。

天然气:相邻通江县储藏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并已得到了充分开发利用,县域内已开通了天然气,居民使用率达25%。

3.5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3.5.1政策环境

连续七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难得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由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科技扶贫政策,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政策在四川省的全面实施,为四川茶叶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和环境条件。四川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把茶叶产业列为全省十大农业支柱产业(列第五位)来抓,这为川茶及南江县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种茶助农增收效果十分明显,使茶农从事茶叶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为四川省和南江县茶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南江县为全国41个地震重灾县之一,为恢复灾后重建工作,有国家、省、市、县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亦有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项目建设环境十分宽松。

3.5.2资源优势

(1)南江县具有种植茶叶的环境和气候优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59%,绿化率98%,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于2007年9月23日荣登中国生态旅游大县榜首,空气和水质一流,动植物保持了纯天然本色。整个项目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无霜期长,土壤肥沃,无污染源。

(2)项目区农民具有种植茶叶的基础。茶叶是南江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当地农民有着丰富的茶叶种植经验。全县常年种植面积在10万亩左右。

3.5.3市场优势

(1)市场需求优势

南江县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造就了南江茶叶具有香高味醇,鲜爽回甘的高山茶品质,且内含物丰富,尤其是富含微量元素硒。2001年11月,“云顶”牌“云顶茗兰”、“云顶绿芽”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A级绿色食品,2003年3月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2004年5月,获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有机食品认证。2005年“云顶”商标被评为四川省著名商标,2006年云顶系列产品获四川省质检局质量安全许可认证,2008年“云顶”绿芽、“云顶”毛峰、“云顶”炒青又分获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项目企业产品的市场优势十分明显。目前,富硒茶的营养保健作用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除了茶叶本身的降血脂、清热解毒、强心利尿、提神醒脑功能外,还有硒的抗氧化、抗癌、防辐射、抗衰老、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而饮用含硒茶又被认为是缺硒地区人们补硒的重要途径。富硒茶不仅受到国内市场欢迎,而且在国际市场亦具较强的竞争力,发展富硒茶产业,既具有资源优势,又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5.4科技开发能力

项目业主自身开发能力强,具有较完备的人才结构,有近五十年的生产加工经验。四川省元顶子茶场长期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精诚合作,联合拓展研发平台,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撑。加之茶场技术人员锐意进取,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加强技术合作,科技开发能力一直在南江县乃至整个巴中市都位于前茅。

第四章   企业基本情况

4.1建设单位概况

四川省元顶子茶场(原国营元顶子茶牧场)始建于1951年,2001年注册资金140万元,全场总面积25618亩,其中茶园3000亩,草场7000亩,森林1.5万余亩,现有职工103人,固定资产600万元。全场以茶叶、黄羊、林业为主导产业。现有茶叶生产技术人员70余人,年产茶叶15万公斤,年出栏南江黄羊种羊2000余只、商品木材500立方米,是巴中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2007年全场茶叶、林业、畜牧业生产实现产值900余万元,创利税120万元。

近年来,元顶子茶场按有机食品生产要求建立了茶叶生产加工质量手册,制定了有机食品的原料管理制度和车间加工管理制度,在茶叶生产加工的全过程,均严格按照有机食品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实现了有机茶叶原料生产、运输、加工、保管、销售的全程质量控制。2001年11月,“云顶”牌“云顶茗兰”、“云顶绿芽”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A级绿色食品,2003年3月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2004年5月,获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有机食品认证。2005年“云顶”商标被评为四川省著名商标,2006年云顶系列产品获四川省质检局质量安全许可认证,2008年“云顶”绿芽、“云顶”毛峰、“云顶”炒青又分获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

4.2法人代表简介

李清,男,汉族,大专文化,生于1968年10月,籍贯四川省渠县黎乐乡。现任南江县农业局茶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兼国营四川省元顶子茶场场长。

李清同志1990年7月,毕业于四川省达县农业学校农学专业, 2003年6月获川农大农业技术与管理专业专科文凭。1990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南江县元潭乡政府、南江县农业局、国营四川省元顶子茶场工作。其间1995年--2000年任土肥站副站长,2007年10月--2010年2月任茶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2009年1月至今兼任国营四川省元顶子茶场场长。

李清同志1994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工代赈基本农田水利建设一等奖,1998年获四川省农业厅农业丰收奖三等奖,同年获南江县人民政府粮食工程先进个人,是南江县第七届、八届政协委员。

李清同志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企业经营能力,具备与完成项目建设和经营相适应的管理能力,多次受到县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表彰。

4.2研发能力

本项目业主技术依托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是四川省专门从事茶学科研、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及生产技术指导的唯一省级研究所。主要从事茶树育种、栽培、植保、茶叶加工、生理生化、新产品开发及茶叶经济等方面研究,以茶叶应用和开发研究为主,同时有重点地开展茶学基础理论研究。2000--2005年茶叶所获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五项(其中一、二等奖各一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全程机制紧条形名茶加工工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茶鲜叶分选机),选育省级茶树新品种3个,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共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6部,制定或参与制定农业部和四川省茶叶有关标准3部。

茶叶所在科研的同时,十分注重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长期为全省茶区培养技术人才,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示范,为茶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并为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建议,当参谋,积极促进地方和我省茶叶经济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茶叶所通过成果的示范推广、茶叶系列实用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为20余亿元,其技术应用在四川省茶叶生产中的覆盖率为67.0%以上,从而为四川茶叶经济的发展和四川茶叶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5.1项目建设内容

在现有元顶子茶场内改建、扩建茶叶精深加工车间12360㎡,购置各类加工生产线6条和相关配套设备,形成年产1000吨富硒优质茶产品的能力。

5.2总图运输和公用辅助工程

5.2.1总体布局原则

(1)有利环境保护,便于排污处理。

(2)根据风向特点,进行合理规划。

(3)结合地形特点进行因地就势的平面布置。

(4)平面布置应满足工艺要求。

(5)厂内道路布置合理,运输通畅。

5.2.2总平面布局

结合拟选场地的实际情况,总平面布置按功能将南侧作为职能部门区,北面作为生产区。从总平面布置可以看出,符合总平面布置的原则,既紧凑又合理,还利用了原有的建筑和部分设备。整个厂区设2个出入口,实现人流、物流、原料、成品入货分道进出,保证通畅。全厂设有环形通道,既利于物资运输,又满足消防要求。

竖向设计标高规划结合现有公路标高,设计标高与路面标高相协调。场地坡向与自然地形相结合,经处理达标后的生产污水及地面雨水分别排至沿厂区两条次道路修建的排水管引向厂区外排。总平面布置下图

图5-1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5.2.4总平面设计指标

总平面设计指标详见表5-1。

表5-1                    总平面设计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厂区占地总面积

m2

20000

30亩

2

建筑占地面积

m2

12360

 

3

道路、围墙、停车场等占地

m2

1640

 

4

绿化占地面积

m2

6000

 

5

建筑系数

%

61.8

 

6

场地利用系数

%

70

 

7

绿化系数

%

30

 

5.2.5场外主要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本次设计厂内外运输总量为5000吨。根据本工程的特性、工艺特点和地形条件,厂外运输采用汽车运输,厂内运输采用专用运输车。

5.2.6公用、辅助工程

5.2.6.1公用工程

(1)给水

本项目水源由元顶子茶场自有供水系统供应,厂区设给水配送中心和水塔,以便对供水进行调节,保障厂区稳定供水和保证正常生产。

①生产用水量:本项目生产工程中用水很少,主要用于茶叶清洗,按每生产一吨茶叶消耗1m3水估算,生产用水量Q=30 m3/d。

②生活用水量:厂区总劳动定员为100人,每日生活和淋浴用水量按180L/人?d计,生活用水量为Q=18 m3/d。

③浇洒、绿化用水量:厂区道路、绿化、场地浇洒用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25%计,Q=4.5 m3/d。另外清洗茶叶的水,经处理后用于绿化。

④消防用水量:厂区按一次灭火用水量30L/S计,消防用水量Q消=10.8 m3/h。

(2)排水

本工程排水分为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和雨水排水系统。全年生活污水经厂内设置的化粪池初步处理后排至厂外的工业集中区污水管网系统;生产污水主要为茶叶清洁水,经管道送至厂内设置的污水处理中心处理达标后用作绿化用水;厂区雨水由厂区内设置的道路边沟收集后排出厂外。

(3)消防设计

根据“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结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和《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的要求对本项目进行消防设计。消防系统包括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外消火栓系统和移动式灭火器。企业内部成立义务消防队,定期开展消防训练,做到既能防火又能灭火,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①厂区所有建筑物按照国家有关消防规定设立消防通道、配备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消防器材和设施的安全有效。

②根据国家《消防法》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要求,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具体实施办法,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奖励办法,严格贯彻执行。

③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企业安排消防安全责任人,依次确定所属各部门、各岗位的消防责任人,负责消防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④保持道路畅通无阻,确保消防车的进出。

⑤使用的电器设备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产品的安装和线路、管路的设计、敷设必须符合国家消防安全技术规范。同时,按照国家有关消防规定配备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消防器材和设施的安全有效。

(4)供电与通讯工程

①设计范围

设计范围从变压器计量柜出线至厂区各个功能区电气设备进线侧,包括厂区室内外照明、通讯及控制。

②供电方式及用电负荷

本项目根据厂区用电量,选用10kv电源,工程采用380/220V低压配电系统,除保鲜库负荷等级为二级外,其他负荷等级为均三级。电缆敷设采用直埋,穿越道路或建构筑物基础时加设电缆埋管进行保护。

③照明

本项目照明为正常照明,照明标准、照度均匀度、灯具参照《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执行。

④通讯

本项目通讯设施包括固定程控电话、无线电话、宽带网络三种,生产厂区设生产指挥中心对生产进行及时调度,各车间设固定电话,科研办公区办公室将通宽带网络。

(5)防雷、接地系统

厂区内主要建(构)筑物的屋顶设避雷网,并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0欧。

所有电机外壳及所有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部分均应可靠接地,以防触电事故发生,接地电阻小于4欧。

本项目采用以焊接地带为主的带棒组合接地装置,作为强电接地系统。接地带采用镀锌扁钢,户内:-40×5;户外:-50×6。接地段采用Φ70镀锌钢管。另设以接地段为主的接地装置组合弱电接地系统,用作控制和通讯设备接地。

5.2.6.2辅助工程

(1)化验室建设

本项目化验室位于检测中心,主要任务是对全厂的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质量进行检测。为科学地进行生产管理及工艺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化验室要求通风,采光良好,远离污染源。

(2)维修

维修车间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对全厂设备、管道进行日常维护和检修、设车、钳、焊工种,对厂内一般设备进行维修和简单设备易损件进行加工制造。维修车间的设备选择以轻、小型为主。

5.3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5.3.1产品技术标准

(1)欧洲经济共同体委员会法规性文件NO.2092/91对农产品有机生产以及农产品和食品有机标识的规定。

(2)GB/T5009.57-1996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3)GB5749-1985生活饮用水标准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4)GB/T8302-1987茶-取样。

(5)GB/T8305-1987茶-水浸出物测定。

(6)GB/T8306-1987茶-总灰分测定。

(7)GB9676-1998茶叶卫生标准。

(8)WMB48-1981茶叶包装标准。

5.3.2工艺流程技术要求

(1)鲜叶采摘

鲜叶要求新鲜、清洁、不挟带蒂头、茶果和老叶等杂物。盛装鲜叶的器具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茶篮或篓筐,不使用布袋、塑料袋等软包装材料,避免鲜叶升温变质和贮运中被污染。

(2)车间清洁要求

空气流通,光线明亮,墙壁与地面保持光洁,便于清洗;加工机械必须使用不含有污染物的材料制成,加工前后必须清洗,建立一套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

(3)从业人员要求

加工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茶叶加工技术和技能,上岗前及每一年度均要体验,健康合格者才能上岗,进入工作现场必须洗手、更衣、换鞋、戴工作帽和口罩。

(4)加工要求

不同等级的鲜叶不得混合加工,不得在同一车间进行加工,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和其它添加物。

(5)包装要求

包装符合牢固、整洁、防潮、美观的要求,接触茶叶的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6)贮藏运输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关于食品贮藏运输规定,仓库及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防潮避光、无异味,防止二次污染。

5.3.3产品工艺流程

5.3.3.1优质富硒茶工艺流程

摊青

杀青

理条做形

辉锅

封口

摊晾

风选

外包装

产成品

匀摊

拣梗分级

内包装

茶叶原料

 

复火

图5-2   茶叶加工工艺流程图

说明:原料收购和复火工序为关键控制点(CCP);风选工序为废弃物产生工序。

5.3.3.2边销茶工艺流程

(1)边茶加工特点

①所取原料不一样;

②持续发酵,时间长久,发酵期间控温、控湿等工艺复杂。

(2)本项目工艺流程

鲜叶加工(杀青-蒸揉-发酵-干燥)-蒸揉-保温保湿发酵-翻堆-干燥-风选(筛选和分选)-切梗(切茶)-拼配-蒸茶-过磅-成型-半发酵车间发酵-包装-装箱-入库

5.3.3.3茶多酚工艺流程

药液

乙酸乙酯冷浸

浓缩

轻相

喷雾干燥

喷雾干燥

氯仿萃取

浓缩出药

喷雾干燥

乙酸乙酯冷浸

 


浓缩出药

氯仿萃取

    茶叶

喷雾干燥

重相

水洗

TP95

乙酸乙酯萃取

烘干出售

茶渣

轻相

TP98

TP80

重相相

回收乙酸乙酯

 

 

 

 

 

 

 


5.4产品生产方案

本项目达产后,将达到年产名优富硒绿茶250吨、大宗富硒茶550吨、边销茶170吨,茶多酚30吨,共计1000吨的年生产能力。

第六章   环境评价与劳动保护

6.1环境评价

6.1.1执行的环境标准

(1)环境质量空气执行(GB3095-1996环发[2000]1号)中二级标准。

(2)地表水环境执行(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

(3)噪声环境执行(GB3096-93摘要)2类标准。

(4)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GB16297-1996摘要)中二级排放标准。

(5)废水污染物排放执行(GB8978-1996摘要)一级排放标准。

(6)噪声排放执行(GB12348-90摘要)Ⅱ类标准。

6.1.2环境影响

大面积种植茶树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起着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茶树种植对环境基本上无不良影响,相反可以配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有利于项目区生态环境建设。原料加工只要采取相关环保措施,一般不存在废水废物等环境污染。

6.1.3环保部门意见

本项目为茶叶精深加工,无有害气体排放。加工厂生活废水、废物、噪音等的治理方案合理、技术成熟、实用,经处理后的排放物能够达到国家制定的排放标准。

6.2安全卫生与劳动保护

6.2.1工业卫生主要执行标准

(1)《通用食品厂房设计卫生标准》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4)《国务院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

(5)劳动部《关于生产性建设项目职工安全卫生监察的暂行规定》

6.2.2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

(1)本项目中保鲜库的制冷机如因操作不当或设备管道的泄漏,会造成氨气泄漏,造成操作人员中毒。

(2)锅炉房也同样存在因操作不当,安全阀失效等都会造成设备的爆炸,造成人员伤亡。

(3)其它工段的职业危害因素较小。

6.2.3安全防护措施

(1)厂区内建筑物按规范设计和安装防雷接地设施,各用电设备应有良好的接地。

(2)由于本项目在加工中,物流量大,工人要操作时应小心注意,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3)在供电设计上,严格遵循有关配电的高、低压电器及线路设计规范,如潮湿场所电源采用带漏电保护的空气开关作支路保护,车间内的用电插座选用接零保护,控制电压采用36V安全电压,重要用电地点设置安全警示牌标志。

(4)所有机械设备除在电气上考虑安全保护措施外,在机械设计上也应有相关保护措施,各种传动装置及易使人卷入旋转部分,在设计上设置防护装置和安全标志。

(5)对通风设备等产生有害噪声的部位,除在建筑上考虑吸音隔离措施外,还应配备相应的隔音罩或消声装置。噪声控制严格按照《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以保护工人的操作环境。

(6)本项目在生产中无任何毒气产生,故不考虑防毒措施。但必须杜绝人为带来的有毒物质,按照有关法规制定规章制度,严格管理。

6.2.4工业卫生

(1)厂区环境卫生

本项目按照国家出口食品厂的要求建厂。厂址周围无冶炼厂、垃圾厂、化工厂等污染较重的企业,厂址便于取水和污水排放。厂区内道路设计合理,不积水,绿化达到规范要求,厂区内经常保持建筑物周围的环境卫生,清除垃圾及蚊蝇繁殖场所,及时清运各种废弃物,做好进出车辆、原料预处理等重点场所的卫生及消毒工作。

(2)生产车间卫生

车间采用有效的屋面防漏措施,苍蝇与昆虫能进入的门窗和其它出入口配置纱窗、纱门或防鼠网。各主要生产车间按规范设置更衣、洗、沐浴及卫生间等设施。设备便于清洗并有相应的防腐措施。

所有生产车间均设置必须的通风设施,以保证生产工人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所有的半成品、成品加工区域互相隔离、独立输送,不交叉污染。

(3)原辅材料及成品卫生

本项目实施生产的原辅材料应符合食品生产要求,辅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材料的要求;保证水源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一般用水(生活用源水)经处理达到生活饮用水要求;使用认可的包装材料,并合理贮存和保管。原辅材料仓库要求防鼠、防虫、防蟑螂,密封良好,按规定出入库。

整个生产过程重点做好检疫记录、微生物检验记录和对生产过程的消毒进行监督,以提高产品质量。

(4)工作人员卫生

定期进行从业人员的体检。从业人员上岗必须穿戴规定服饰,并做到定期清洗与消毒。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教育,勤沐浴、勤修指甲、严格操作规章制度,以减少人为影响产品卫生的因素。

 

第七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7.1编制依据

本项目进度设定在投资资金按计划到位的前提下,对各项工作所需时间编制实施进度。

7.2实施进度计划

本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2011年6月-2012年6月)。项目实施进度如下:

(1)规划设计阶段(2011年6月)

项目前期调查、可行性研究、论证,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完成施工图纸;制定生产及经营标准规范,建立产业工人的用工体制和培训计划。

(2)项目建设阶段(2011年7月-2012年3月)

完成茶叶加工基地主要生产车间的建设;并完成各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3)设备安装、人员培训阶段(2012年4月-2012年5月)

完成加工基地生产加工设备的购置、安装及调试,进行中试生产,确保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完成对加工基地技术工人的岗位操作技术和工艺要求的培训,对营销队伍进行专业技能和产品知识以及岗位操作规范培训,积极扩大产品的销售网络。

(4)投产验收阶段(2012年6月)

项目正式投入运营,根据项目规划设计要求调整达到最佳运营状态后进行总结验收。

任务4

任务3

任务2

任务1

图7-1  项目建设进度甘特图

 

 


第八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8.1组织机构

四川省元顶子茶场是本项目的建设业主,负责项目建设及全部债权债务,并组织承担该项目的实施和建成后的经营管理。

四川省元顶子茶场实行场长负责制,下设办公室、财务科、生产科、质检科、供销科、技术科。

场长

图8-1   项目实施单位组织机构图

办公室:负责公司各部门机构的协调工作及日常行政事务,制定及执行公司各种规章制度。汇集、整理、保存公司各类资料文件,负责公司车辆统一调度。

财务科:负责公司财务管理事务。

生产科: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调度产品生产;负责初制加工点和精制厂的生产管理。

质检科:负责公司产品质量控制。

供销科:负责制定产品销售,市场调查,营销网点设置,产品广告宣传等工作。

技术科:负责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及日常维护保养工作;负责产品开发、生产工艺革新工作;负责基地及加工厂的技术支持。

8.2项目经营管理模式

本项目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运行,其中公司指项目业主,合作社是由公司与农户成立的茶叶合作经济组织,基地指业主带动的农户种植基地,农户指与公司签定了茶叶生产收购合同的农户。双方共同约定以下条款,以保护业主和农户各自的利益,并组成一个切实可行的经济共同体。

(1)业主承诺向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100%收购鲜茶叶。

(2)农户承诺遵守业主制定的管理规章,并严格按照业主制定的规程种植。

(3)业主每年拿出加工、销售利润的2-5%成立“茶叶收购价调节保护基金”用于奖励成绩优秀的种植户和作为市场价格变化的调节基金。该基金款项使用由业主、农户选举的代表共同监督管理。

8.3经营管理措施

8.3.1工程管理

在工程中,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度和项目监理制度,把好工程原材料的质量关,每一批进购的建设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做到不合格材料绝不使用;在建设中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查,随时按设计要求检查施工情况;验收时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验收。

8.3.2生产管理

公司将严格按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标准进行有组织的生产管理,在生产管理中严格按照ISO9001:2000质量认证体系及HACCP产品安全质量认证体系执行。

8.3.3财务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定制作各类财务报表和资金流通管理,严把成本控制关。

8.3.4销售管理

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收集各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公司的短期、中期、长期的营销计划。

配备合理的销售人员,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对销售区域实行分区负责,建立图表销售管理系统,下达销售任务指标,细分到每个人员,各项事务,并按计划定期考核销售成绩,及时总结。

8.4人力资源

8.4.1职工工资、福利

项目新增就业人员100人,其中管理人员15人,按年均工资2.4万元/人计算;技术工人15人,按年均工资1.8万元/人计算;普通工人70人,按年均工资1.2万元/人计算。年工资费用为147万元。

8.4.2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

经营管理及技术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生产人员主要在南江县安排招聘,具备同等条件的下岗人员、项目建设当地农民、退役军人优先。

8.4.3生产技术人员培训

生产加工是企业的关键环节之一,提高加工质量与效率,降低能耗,提高加工成率,是关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公司采取下列措施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1)充分重视现有技术力量。公司有多年的茶叶生产加工经验与技术,现有一大批专业技术能手,要充分调动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加强年轻员工的培训力度。

(2)依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采取脱产学习和业余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年轻技术骨干加强培训力度。

(3)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生产加工技术能力。

(4)充分开展经验交流活动,提高整体加工水平。

8.4.4销售队伍建设

企业的销售活动需要一支组织合理、素质较高的销售队伍来完成,企业将重视销售队伍的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工作,该项事务由公司办公室、销售部、生产部共同执行,主要定期培训产品知识、销售技巧,成功案例推广,并广泛采纳第一线销售人员的合理建议,编制公司的销售手册,在公司内部推广使用。具体要采取下列措施培养销售人员:

(1)公司要设销售部专门负责产品的市场营销,并聘请专业咨询公司作长期营销顾问,通过对国内、国际市场及竞争对手的分析来指导公司的销售。

(2)对现有的销售骨干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使之在以后的销售工作中能完全胜任销售主管的工作。

(3)改革现有销售队伍人员的薪金构成,重奖销售成绩突出者,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薪金体系,提高销售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4)负责不同地区的销售人员要加强信息交流,以便及时把握市场行情。

8.4.5对农户的技术培训

对项目基地范围内的农户,定期举办规范种植技术培训班,发放规范种植技术资料,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

 


第九章  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和资金构成

9.1投资估算依据

(1)项目业主提供的基础数据资料和图纸;

(2)现行有关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规范、标准、定额等,以及国家正式颁布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

(3)国家现行投资估算的有关规定;

(4)设备费用根据生产厂商提供的报价资料估算,并考虑一定的运输费用;

(5)当地类似工程的造价;

(6)四川省建设厅文件川建标字[2003]2号发布的《四川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四川省建设厅文件川建标字[2003]3号发布的《四川省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

(7)四川省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文件川标定字[2003]5号发布的《四川省建筑工程价目表》、四川省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文件川标定字[2003]6号发布的《四川省安装工程价目表》、四川省建设厅文件川建标字[2004]15号发布的《四川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及计算规则》。

9.2总投资估算

(1)土建工程费

经估算,项目土建工程费为1908万元,详见表9-1。

 

表9-1                      建筑工程费用估算表

序号

建筑物名称

建筑面积(

建筑结构

单 价(元)

总 价(万元)

1

主厂房

11100

 

 

1677

1.1

鲜叶车间

1500

框架

1500

225

1.2

消洗车间

800

框架

1500

120

1.3

烘干脱水车间

800

框架

1500

120

1.4

杀青车间

800

框架

1500

120

1.5

初揉车间

800

框架

1500

120

1.6

烘干车间

650

框架

1500

97.5

1.7

精揉车间

600

框架

1500

90

1.8

烘干半成品车间

650

框架

1500

97.5

1.9

精选车间

500

框架

1500

75

1.10

包装车间

500

框架

1500

75

1.11

半发酵车间

500

框架

1500

75

1.12

彩钢大棚

400

框架

1800

72

1.13

保鲜库

800

框架

1500

120

1.14

包装物库

600

框架

1500

90

1.15

中转库

600

框架

1500

90

1.16

成品库

600

框架

1500

90

2

职能部门

800

 

 

96

2.1

行政办公楼

400

砖混

1200

48

2.2

检测中心

200

砖混

1200

24

2.3

产品展示厅

200

砖混

1200

24

3

附属及配套设施

 

 

 

135

3.1

配电中心

50

砖混

1000

5

3.2

废品材料库

80

砖混

1000

8

3.3

维修中心

80

砖混

1000

8

3.4

门卫

50

砖混

1000

5

3.5

三废处理中心

200

 

800

16

3.6

绿化

6000

 

30

18

3.7

道路、围墙、停车场等

 

 

 

75

4

合计

 

 

 

1908

 

 

(2)设备购置及安装费

经估算,项目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为1590万元,详见表9-2。

表9-2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估算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价格(万元)

1

主要生产设备

 

 

1305

1.1

富硒优质名优绿茶生产线

2

645

1.2

富硒大宗茶生产线

2

380

1.3

边销茶生产线

1

80

1.4

茶多酚生产线

1

200

2

自动包装及配套设备

1

80

3

检测检验设备

1

120

4

附属设备

 

 

85

4.1

供气设备

1

25

4.2

供水管网

1

20

4.3

变压器、辅助电器及线路

1

22

4.4

辅助配套设备

1

18

5

合计

 

 

1590

(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经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1057.35万元,详见表9-3。

表9-3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投资额

(万元)

备注

1

土地征用费

750

30亩,25万/亩

2

勘察设计费

104.94

按工程费用3%计提

3

工程监理费

69.96

按工程费用2%计提

4

建设单位管理费

52.47

按工程费用1.5%计提

5

工程招标费

34.98

按工程费用1%计提

6

员工及农户培训费

15

 

7

可研及前期论证费

35

 

8

合计

1057.35

 

(4)基本预备费

按工程费与其他工程费之和的5%计提,基本预备费为227.77万元,本项目建设期未考虑涨价预备费。

(5)流动资金

本项目需流动资金594.87万元。详见附表。

(6)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5377.99万元。其中工程费用3498万元,占总投资的65.0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57.35万元,占总投资的19.66%;基本预备费227.77万元,占总投资的4.24%;流动资金594.87万元,占总投资的11.06%。(详见表9-4)

表9-4                       总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建筑

工程费

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费

其他

费用

合计

比例

(%)

1

工程费用

1908

1590

0

3498

65.04

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0

0

1057.35

1057.35

19.66

3

预备费

0

0

227.77

227.77

4.24

4

流动资金

0

0

594.87

594.87

11.06

5

总投资

0

0

1879.99

5377.99

100

9.3资金来源与筹措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5377.99万元,拟全额招商引资。

9.4资金使用和管理

项目资金由新成立的合资企业设立专人专户管理。依据项目建设进程,制定资金投资计划分期支付建筑工程建设、设备购置、安装费用,并在项目建设中定期向主管部门汇报资金使用情况,确保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项目资金到位后,全部投入项目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与财务评价

10.1财务评价依据

以国家灾后重建有关政策、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中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现行的财税制度为依据。相关基础数据及参数如下:

(1)项目计算期为12年,其中建设期1年,生产期11年。第2年开始投产,达到生产负荷的80%,第3年及以后达到100%;

(2)财务基准收益率为10%;

(3)增值税税率为17%,城建税率5%、教育附加费4%、所得税25%;

(4)固定资产折旧采用使用年限折旧法计提,建筑物30年,设备12年,净残值率5%。其他固定资产折旧20年,不计残值。

10.2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

(1)销售(营业)收入

经估算,本项目正常情况下年销售(营业)收入总额为8835万元。详见表10-1。

表10-1                     销售收入估算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万元)

金额(万元)

1

名优富硒茶

250

21

5250

2

大宗富硒茶

550

5

2750

3

边销茶

170

0.5

85

4

茶多酚

30

25

750

5

合计

 

 

 

8835

 

(2)税金

本项目达产后,正常情况下,年计增值税643.24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57.89万元,所得税630.77万元。

10.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10.3.1项目总成本估算

(1)原材料费用

项目达产后,在正常条件下,所需茶叶按与农户的收购协议价格、包装材料按市场价格估算。原材料费用共计4127万元/年。(详见附表5)

(2)外购燃料动力费

本项目燃料动力费用为水、电,正常年份条件下,外购燃料动力费为281万元/年。

(3)折旧费

本项目采用直线折旧法,计算得出固定资产年折旧213.05万元。(详见附表7)

(4)无形资产摊销

本项目无形资产摊销按20年计,年摊销费为37.5万元。(详见附表8)

(5)维修费

年维修费按固定资产的3%估算,为120.99万元。

 

(6)其他费用

营业费用:产品营业费用按销售收入的6%计提,为530.1万元。

其他管理费用:管理费按工人工资及福利的50%计算,为73.5万元。

其他制造费用:按固定资产原值的2%估算,为80.66万元。

(7)总成本估算

项目达产后,在正常条件下(以第3年为准),项目年总成本费用5610.81万元(详见附表4),其中固定成本1202.81元,变动成本4408万元。项目经营成本为5360.26万元。

10.4财务效益分析

10.4.1利润分析

本项目达产年(第3年)利润及相关指标如下:

利润总额:2523.06万元

所得税:630.77万元

净利润:1892.3万元

投资收益率:46.91%

销售利润率:28.56%

以上指标表明,本项目投资收益率、销售利润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0.4.2现金流量分析

(1)财务内部收益率 (详见附表9)

税前:48.97%;

税后:37.8%。

项目达产后,在正常条件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10%。

(2)财务净现值 (IC=10%)

税前:11705.09万元;

税后:8122.5万元。

(3)静态投资回收期

税前:3.19年;

税后:3.75年。

以上指标表明:项目内部收益率高于基准收益率10%的水平,说明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静态投资回收期3.19年,回收期较短。

10.5不确定性分析

10.5.1敏感性分析

项目达产后,在正常条件下的项目敏感性分析见附表13。

附表13中说明,生产负荷、产品价格、建设投资和原材料价格4个变量中,最敏感的是产品价格,临界点是-28.49%,其次是生产负荷,临界点是-25.96%,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当产品生产负荷下降25.96%时,财务内部收益率将低于10%基准收益率。本项目业主企业已拥有自己的茶叶基地3000亩,可控茶叶生产基地达7万亩,原料有充足保障,只要公司加强管理,即可保证生产满负荷运行。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竞争力将成为本项目盈利的关键。

10.5.2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详见附表12)

以达到生产负荷100%的第3年计:

BEP(%)=年固定成本/(年销售收入-年可变成本-年销售税金及附加-年增值税)×100%=32.28%

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计算为32.28%,说明项目在正常年份达到设计能力的32.28%,就可以保本,有较强抗风险能力。

10.6财务评价结论

通过对项目盈利能力和不确定性分析的相关指标测算,表明该项目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其经济效益明显,财务评价可行。

 

第十一章   社会效益评价

11.1农业产业化经营

11.1.1壮大主导产业和促进结构调整情况

该项目实施后,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可以辐射带动项目区15个乡镇,15000余户农户种植近3万亩优质富硒茶园。通过高产栽培技术和茶叶标准化种植的推广,名优茶率提高5%,达到亩产鲜茶叶200公斤。形成茶树栽培、采摘、加工、销售的一条龙产业化经营,有效的利用茶叶资源,促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11.1.2产、加、销、服务各环节的利益联结情况

该项目的实施,包含茶树栽培、收割、茶叶加工、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涉及了整个产、加、销、服体系,包括了公司、农民、农技服务业和相关产业的利益联结。在茶树种植环节,带动了优质富硒茶树种植、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推广,并带动各地荒山的综合利用。销售环节,能够促进各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促进地方农副产品销售体系的形成,带动地方外贸、运输业、包装业的发展。服务环节,涉及栽培技术、农村非农业经济项目发展、第三产业等各个服务环节,能有效促进其协调发展。总之,该项目的实施,能把种植茶树相关产业中的产、加、销、服各环节有机联系起来,促进以生产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服务为后盾的产业体系的共同发展。各个环节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性的产业经济链,各自环节均能在市场上获得自己的利益。

11.1.3辐射带动作用

(1)辐射带动区域:元潭、下两、高桥、仁河、黑潭、长赤、红光、傅家、赤溪、沙河、燕山、兴马、大河、贵民、汇滩等乡镇。

(2)带动农户数:辐射带动农户15000余户

(3)带动种植规模:3万亩

(4)带动农民户均增加纯收入:1600元

(5)解决就业人数:新增就业100人

11.1.4农业生产市场化、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情况

通过茶叶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加强从生产、采收、加工、储藏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及管理水平,提升内在品质,做强品牌,从而增加贸易收益。农户种植茶叶有目的、有计划,解决了农户经营决策的同步化问题造成的农产品生产周期过剩的情况。该项目采用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将项目区农村经济自给性生产转变成了商品化生产,使得农户生产的产品有计划、有市场,实现了农户生产小市场与公司销售大市场的结合。该项目增大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集约度,使农业生产从传统的自产自销经营模式快速步入有组织的市场化生产。

11.2其它社会影响

11.2.1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南江县农村产业结构的主体仍为传统农业,主要农产品为粮食作物和生猪养殖,经营方式粗放,经济结构老化单一,经济增长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南江县具有发展茶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长期以来,茶叶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产业化综合开发滞后。因此,实现项目区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就必须充分利用当地产业资源优势,促进茶叶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茶叶加工业,实行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引导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向质量效益型、精深加工方向良性发展。

11.2.2有利于推进农业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南江县的土壤和气候适宜茶树种植,具有发展茶叶生产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该项目实施后,将带动更多的茶园发展,并在生产中采用先进工艺生产优质名牌茶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带动农户增收,发展更多的农户加入。这对于深度开发利用当地农业资源起着积极的作用。

11.2.3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该项目通过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和茶叶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对茶叶原料生产进行一系列的规范,这就要求农户首先要规范自身茶树的种植,如周边环境的治理、基础设施的改造、加强农业投入品和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规范使用农药等。同时项目业主和当地政府也会在各个方面给予茶农大力资助,势必加快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

本项目可推动茶树种植,以每亩每年减少2吨泥沙流失、增加12 m3蓄水计算,项目带动建设的茶叶生产基地每年将减少6万吨泥沙流失,增加36万m3土壤蓄水,能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11.2.4有利于壮大主导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可实现销售收入8835万元,净利润为1892.3万元;茶农户均增加收入1600元以上。通过对项目区四川省元顶子茶场的扶持培育,积极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建立规范化核心示范基地,与茶农签订茶叶管理、收购、服务协议,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把示范区的茶农变为“原料生产车间”的农业工人,既保证企业优质原料来源,又能调动茶农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促使公司、农民的利益步入良性循环,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第十二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2.1可行性研究结论

(1)本项目达产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835万元,年税后净利润1892.3万元,年交纳各种税金1331.9万元,税后内部收益率37.8%>基准收益率10%,财务净现值8122.5万元,税后投资回收期3.75年,投资利润率46.91%,销售利润率28.56%。项目带动15000户农户,户均增收1600元。充分体现了企业盈利、农民增收、国家增税的目的。

(2)本项目利用地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产业政策、自然资源优势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依靠标准化生产技术,走产业化、规模化的经营开发路子,这对进一步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益、生态效益和投资效益,具有现实的意义。

(3)项目业主是巴中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从生产到加工、副产品开发和终端销售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企业具有较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实力较强,自筹资金能够落实,对于项目的实施有可靠保障。项目承建能力可行。

项目业主充分利用自身的资金、技术、品牌和市场优势,结合南江县茶叶发展的实际情况,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优质富硒绿茶,实行从茶树的种苗控制、种植到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这对于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加速南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和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作用。

(4)项目区属于川东丘陵地区,粮食作物的种植条件较差,农户农业收入较低。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大力发展茶树种植及加工,可以有效地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现状、提升农业经济竞争力,为项目区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通过本项目的建设还可以为该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好榜样,推动该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

(5)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科技力量雄厚,技术成熟,服务完善,使该项目顺利实施拥有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6)项目设计方案、设备选型合理,经费预算、计算方法正确,可实现高标准、高效益样板示范项目的先导作用。

(7)该项目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起着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12.2建议

该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产业政策,符合产业发展方向,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环境。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项目生产工艺先进,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示范辐射作用显著,环保措施有力,科技含量高,技术成熟,业主具备开发实力、经营能力较强,财务评价可行。建议批准和实施该项目。


附录

一、附表

附表1:总投资估算表

附表2: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3:营业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4: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5:外购原材料费用估算表

附表6:工资费用估算表

附表7: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附表8: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费估算表

附表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10: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附表11:敏感分析表

附表12:盈亏平衡分析结果表

附表13:敏感度系数和临界点分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