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设计:古今名人读书“三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02:41:31
古今名人读书“三诀”
加入时间:2008-7-24 16:47:28   来源:  作者:栾生发   点击:680
古今中外一些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授、专家、学者在读书中都很注重研究学习方法,并总结出诸多的读书治学“三诀”,对现代爱好学习的人都有极好的启迪和指导意义。现收录以下若干名人读书之道,以飨读者。
三余—三国魏国教育家董遇读书惜“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三到—南宋哲学家朱熹重“三到”:眼到(看书),口到(诵书),心到(思考)。
三破—对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评注》中概括为“三破”:突破、磨破、识破。
三喻—西汉文学家刘向说人的一生中应做到“三喻”: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三步—宋代苏东坡读书提要分“三步”:第一步是抄一段,第二步用三个字为题,第三步用一个字为题。后来,别人只要提出某一段的头一个字,他就能背出一大段来。
三贵—清代张之洞主张读书要“三贵”:贵博、贵精、贵通。
三读—清末梁启超看书为“三读”:一般为粗读,有价值的要细读,格言类的要精读。明代陆世义主张要精读、细读、熟读。
三回—著名科学家高士奇读书要过“三回”:一回是生,二回是熟,三回就成为朋。
三肯—顾颉刚读书主张要“三肯”:肯思、肯写、肯翻。这样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造力。
三为—培根认为读书要“三为”: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三视—《文心雕龙》研究专家牟世金的读书“三视”:朋友、大敌、老师。
三不—北京大学俞平伯教授读书倡导“三不”原则:不苟同、不固执、不苛求。
三通—梁启超读书“三遍”:一遍鸟瞰,第二遍解剖,第三遍会通。
三法—徐特立读书学习有“三法”:日积月累法,古今中外法,借书摘抄法。培根的读书也有“三法”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三有—清代曾国藩说,读书做到“三有”:第一要有志(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第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无尽),第三要有恒(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三式—大作家茅盾经常采用“三式”读书法:第一遍鸟瞰式(求得初步知识),第二遍精读式(品味作品妙处),第三遍消化式(吸取种种精华)。钱穆先生读书也归纳为“三式“:直闯式、跳跃式、闲逛式。
三心—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学习要有“三心”:一是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恒心。
三此—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学习要有“三此”: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做之事由此身担起,此时应做之事由此时去做,此地应做之事由此地完成。
三老—周恩来在学习上,倡导人们应有“三老”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改造老。
三不谈—毛泽东早年在校读书期间,为了集中精力搞好学习,他给自己订了“三不谈”之戒: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不谈男女恋爱问题。
三境界—近代学者王国维治学有“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三条路—民主人士李公朴说,从书中跳出有“三条路”:一条是读活书(多读言之有物生气勃勃的书),二条是活读书(读史要多动脑思考),三条是读书活(读书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不读—爱默生有“三不读”:一是不读问世不到一年的书,二是不读没名气的书,三是不读自己不喜欢的书。作家孙犁也有“三不读”:言不实者不读,常有理者不读,文学托姐们的文章不可读。
三步骤—法国文学家卢梭把读书分为“三步骤”:即储存、比较、分析。
三字秘诀—马克思读书的“三字秘诀”:博(博览群书),记(折书角、画线、作记号以加强记忆),读(熟读成诵.以增强记忆力)。
三项任务—列宁指出青年一代的“三项任务”:学习、学习、再学习。
三个头脑—契诃夫总结人生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书中得到的一个头脑,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三把钥匙—法国作家雨果说人的智慧掌握“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二把开启字母,三把开启音符。知识、理想、幻想就在其中。
三大秘诀—爱因斯坦回答成功者的“三大秘诀”:一是艰苦劳动,二是正确方法,三是少说空话。
三大品质—车尔尼雪夫斯基归纳有教养者的“三大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高尚的情操。
三种知识—亚里士多德说人类需要“三种知识”:理治、实用、鉴别。
三个比喻—英国哲学家培根关于读书的“三个比喻”: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单只收集,也不可像蜘蛛一样只从自肚里抽丝,而应该像蜜蜂一样采百花酿甜蜜。
心有三爱—方志敏“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三上、三多—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做文章多“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他认为写文章要有“三多”:看得多,做得多,商量多。
三性、三昧、三法、三不怕—鲁迅先生酷爱读书,并讲究读书有“三性”: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三昧”:平知,获趣,致雅。“三法”:背书法,抄书法,设问法。“三不怕”:不怕慢,不怕落后,不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