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城广场舞: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误区 第七章 基础理论误区 后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10:14:39
第七章 基础理论误区 

茅于轼先生的三大困惑

 

  1994年,茅于轼先生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提出了七个经济学问题,据说是难倒了不少北大师生。我认为茅于轼先生这七个问题,含金量非常高,如果中国的经济学人,真弄明白了这七个基础性问题,那么,就完全有能力独创出属于中华民族的经济理论,从而指导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摆脱种种困境,真正走上强国富民之道!

  网友陈六子等先生多次邀请我回答这七个问题,想必也代表茅于轼先生的意思,很高兴参与到这七个经济学问题的讨论中,回答如有不妥,希望茅于轼先生,以及更多的朋友,不吝赐教!

  1.穷国和富国同工而不同酬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茅于轼先生问道:【从简单劳动如餐馆里洗碗,到复杂劳动如外科手术大夫,几乎一切行业中中国的从业人员所得到的待遇远远比不上美国同行的待遇。我们也可以不用货币收入,通过汇率折算,而可以直接比较吃、穿、住、用、玩的实际生活水平,这一结论仍旧成立。 有的经济学家解释说,一般而言,美国工人使用的工具先进,所以同样劳动产出的价值较多。可是拿洗碗,理发等服务业来说,工具的先进并不起多大作用。再说中国也有高度自动化的流水生产线,那甲工人的待遇仍不能和美国工人衍比。   由于穷国和富国同工不同酬,当他们之间发生贸易时,富国包含少量劳动的产品可以交换穷国包含大量劳动的产品,因而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是富国剥削了穷国。可是在没有贸易往来时,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仍旧存在,这显然不能用剥削来解释。正因为存在这一现象,所以不少人希望移民到富国去,使自己支付同样的劳动能得到较好的享受。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一切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财富唯一的泉源。根据这一理论,质量和数量相同的劳动应该创造出相同的价值,可是政治经济学从来没有对富国和穷国同工不同酬的事实作出任何最起码的解释。 何以穷国和富国同工而不同酬? 】

  我认为,穷国和富国同工而不同酬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货币总量与实体经济总规模的比例是否相同

  假如有AB两个国家,人口数量和资源条件基本相当,实体经济总规模(抛开货币计算的实物产品和劳务产品的产出、交易和消费总规模)也基本相当,货币周转速度也基本相同,假如A国境内的货币供应总量(M2)是10万亿A国元,B国境内的货币供应总量(M2)是20万亿B国元,那么,如果A国劳动力每小时平均报酬量是10个A国元的话,一般来说,B国劳动力每小时平均报酬量就是20个B国元。

  (2)货币周转速度是否相同

  假如有AB两个国家,人口数量和资源条件基本相当,实体经济总规模也基本相当,货币供应总量(M2)也基本相同,都是10万亿A国元或B国元。但是,例如A国储蓄率很高,导致货币周转速度是每年0.5次,B国储蓄率很低,消费信贷发达,境内货币周转次数是每年1次,一般来说,如果A国劳动力每小时平均报酬量是5个A国元的话,B国每小时平均报酬量就是10个B国元。

  (3)总体劳动生产率是否相同

  假如AB两国大多数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基本相同,但是B国某些行业劳动生产率很高,导致B国总体劳动生产率高于A国,那么,在报酬平均化的作用下,B国境内劳动生产率高的行业和劳动生产率低的行业,劳动报酬会逐步趋于一致,就会导致几乎所有工种的B国劳动报酬高于A国。

  (4)国际贸易是否平衡

  在国际贸易中,如果A国对B国贸易常年处于出超,A国大量实物产品输入B国,B国用本国货币大量支付A国货款,A国把B国货币当作硬通货而大量储备起来。那么,B国就可以有恃无恐扩大财政赤字总规模,或者是悄悄直接大量发行本国货币,用于支付庞大的政府开支、军费开支和社会福利,就会导致B国劳动力报酬远远高于A国。

  A国付出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代价,输出了大量的有使用价值的产品,虽然少数富人和政府增加了一些B国货币等虚拟财富,但是A国广大民众减少的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劳务和资源环境。强制结汇后国家外汇储备增加的同时,国内基础货币总量也要同步增加,因此又导致A国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量严重缩水,A国整体生活水平和质量就会人为地处于劣势,国际和国内金融风险同步增加。

  (5)汇率如何

  如果AB两个国家货币总量与实体经济总量之比,货币周转速度,总体劳动生产率都基本相同,两国之间的国际贸易也保持着平衡,每百元A国货币和每百元B国货币在本国购买力基本相同,但是在外汇市场上,如果人为的让2元A国货币才能交换到1元B国货币,那么,在两个国家之间仍然会出现同工不同酬的假象,两国之间的国际贸易也就无法保持平衡。

  例如,两国境内售价都是1元本国货币的口杯,在汇率的误导下,A国企业主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就会把本国生产的口杯产品销给B国,虽然销售价也是1元(B国货币),但是1元B国货币却可以在外汇市场上换回2元A国货币。仅仅通过出口贸易,A国企业就获得100%的毛利润,因此,A国各家企业都会趋之若骛地从事向B国出口的贸易。在汇率自由浮动的情况下,如果A国企业都愿意把产品销售后所得的B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换回A国货币,那么A国货币就会升值,B国货币就会贬值,迫使汇率趋近1:1后,出口优势就会丧失。但是,如果A国政府为了鼓励出口,人为地把本国货币咬紧B国货币,把汇率固定在2:1的弱势地位上常年不动,并且为了稳定汇率,常年实行强制结汇政策,A国企业出口换回的B国货币,都被政府用2:1的比例换成A国货币,A国企业出口优势就会长期保持,A国的国民财富会逐步被B国所抽空。同工不同酬的鸿沟不仅无法添平,而且还会加剧.

  (6)劳动力供求关系如何

  如果AB两个国家货币总量与实体经济总量之比,货币周转速度,总体劳动生产率都基本相同,两国之间的国际贸易也保持着平衡。但是,如果A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过剩问题严重,B国人口相对较少,劳动力过剩问题不是十分严重,那么,劳动力过剩问题严重的国家,劳动力价格就会相对偏低。

  从人均资源占有量上进行比较,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7) 劳资力量对比如何

  如果A国劳动力没有自己的工会,在与资方的抗衡中长期处于任人宰割的劣势,而B国劳动力不仅拥有自己的各色工会,并且在与资方的谈判抗衡中拥有一定的力量。那么,拥有工会并且抗衡力强的国家,劳资分配就会相对平衡,劳动力报酬就会相对较高,反之较低。

  (8)知识产权多与寡

  如果A国是市场经济模式的后来加入者,B国是老牌的市场经济国家,那么,许多行业的技术的知识产权早就被先入为主的B国所拥有,那么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A国就会长期处于竞争劣势,许许多多高附加值的产品技术就会被B国所垄断,在国际分工中,A国只能从事被B国所放弃的劳动密集型、环境污染型、资源消耗型产品的生产。导致相关行业A国劳动力每小时的产值非常低,B国劳动力每小时的产值非常高。在报酬平均化趋势的作用下,最容易导致两国同工不同酬的差距的扩大。

  由此可见,穷国和富国同工而不同酬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甚至是交织作用的结果。中国和美国同工而不同酬现象的出现,也概莫能外。不知道茅于轼先生是否同意如上分析?

  2.投机活动不能创造广义财富

  茅于轼先生疑问道:【这里我们将投机活动定义为一些人既不生产又不消费,买进只是为了卖出,并从买卖差值中赚钱的活动。这包括房地产、股票、期货的投机,也包括囤积居奇,制造价格差别从中渔利的行为。     如果投机活动不创造财富,那么投机赚的钱只是一种变相欺骗,把别人口袋里的钱骗到自己口袋里,那就和赌博没多少区别。世界各国政府多半禁止赌博,却极少禁止投机。     如果投机钱确实创造了财富,那么这一部分钱应该计人国民生产总值。那么请问,投机分子为谁服了务?生产出了什么产品?对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 】

  在回答茅于轼先生这个问题前,先请教茅于轼先生一个问题,茅先生所说的"财富"具体是指什么?

  因为一般来说,财富可划分为泛义、广义和狭义三个层次。

  泛义的财富是指:无论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无论是表面的还是潜在的,凡是满足着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所有的物质或非物质,所有的时间、空间和未知维间都是人类的财富。比如宇宙、太阳、地球、时光、运动、大地、大气、大海、大脑、思想等等等等。泛义的财富已经超出了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广义的财富是指:在现实生活中,凡是能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一切物质或非物质条件就是财富。广义财富不仅是指满足人们对物质需要的条件,还包括满足精神需要,满足生命需要和满足爱情需要的条件。广义财富不仅是指单个社会成员实际需要的全面满足条件,还指社会全体成员实际需要的全面满足条件,往往通过社会全体成员正负利益的总消长来计算。一般来说,广义财富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广义总财富一般通过综合国力等指标进行衡量。我认为发展经济的真正目的,就应该是增加社会广义总财富。

  狭义的财富是指:只有货币本身和能用货币单位衡量或交换过的资源、产品和劳务等才是财富。狭义财富只注重货币计量的结果,却很少关心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量,很少关心社会成员实际需要的满足条件和满足程度,极少关心社会全体成员实际需要的总满足度和未来总效用条件的消长。一般来说,狭义财富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狭义总财富一般通过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进行衡量。

  由此可见,如果茅于轼先生心仪的财富是狭义财富,那么投机活动就创造了财富。因为有的时候投机活动可以获取到一定量的货币。

  如果茅于轼先生心仪的财富是广义财富,那么投机活动不仅没有创造财富,而且还缩水了财富。这是因为,对整个社会来说,因为投机活动不仅不能创造任何有实际价值的产品和劳务,而且还大量吸走了实体经济正常流通的货币,造成了实体经济货币的短缺和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出现,整个社会的总效用条件(财富)不仅更难以获得增长而且还会相对缩水。对于投机者个人来说,虽然投机活动有的时候可以获取到一定量的货币,但是由于大量的投机货币长期退出实体经济的循环,已经造成实体经济的相对萎缩或货币总量的超量注入,已经稀释了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量,因此通过投机活动获取来的货币,大比例地参杂上了狗咬尿脬空喜欢式的泡沫财富。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情况下,个人通过投机获取来的货币总量的增长,无法带来个人实际财富总量的真实增长。

  茅于轼先生也许会问,利用股票彩票等公众投机活动,可以促成一些正当事业的发展,比如企业融资、社会福利和体育事业发展等,也就是说,投机活动虽然不能直接创造财富,却可以间接促成社会总财富的增长。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与投机心理造成的社会风气败坏,家庭破产等高成本想比,整个社会从这些正当事业发展中获取的正收益,远远抵消不了这些高成本所造成的负收益。并且,企业融资、社会福利和体育事业的发展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如建立人本化电子货币系统)。

  当然,投机活动可以带来一定的娱乐性,因为投机成功后,会产生一些喜悦,但是,有成功的一方,必有失败的一方,两者相抵,总效用几乎永远为0,如果再计算上精力和生命时间的消耗,投机活动对社会总效用的贡献率一般来说都是负数。也就是说,投机活动虽然可以带来一定的娱乐性,但是却无法促成广义财富的真正增长。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只所以极少禁止投机,根源就在于这些国家几乎清一色都是自由市场经济国家,这些国家几乎都心甘情愿把狭义财富--货币当作财富来看待,因此这些国家不仅不禁止,而且还鼓励把别人口袋里的钱骗到自己口袋里的投机活动,甚至还把投机所得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这种情况不仅是人类世界的悲哀,而且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彻底失败。

  3.交换不能创造价值但是可以实现价值

  茅于轼先生提问道:【 据说,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等价交换,意思大概是说买卖双方谁也挣不了谁的钱,同时谁也不会吃亏。可是做买卖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而是为了赚钱。无论是国际贸易或是国内贸易,任何一笔双方积极参与的公平交易,都同时为双方带来利益。当然,这并不是说做买卖永远都能赚钱,蚀本的情况是存在的。但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双方出于自愿同意,任一方赔钱的交易是做不成的。 如果承认了交换能赚钱,试问这新增的价值从何而来?   假定一头羊与一柄斧交换,交换之前和交换之后都是一头羊一柄斧,仅仅是变换了他们的所有者。从劳动创造价值来看,交换能创利更不能自圆其说。     你是相信交换能创造价值,还是坚信交换不能创造价值,你的理由何在?另一种说法的错误何在?】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茅于轼先生心目中的价值,一定是指商品的效用或使用价值,那么,我也约定俗成姑且认同茅先生这个观点,继续把问题分析下去!

  我认为,交换不能创造价值,但是却可以实现价值,或者说交换虽然不能直接创造价值,但是却可以间接创造和增值个人或社会的价值总量。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人们相互之间为什么要发生交换行为。

  很早以前,在一个不大的地域里,散居着36户人家,每家每户都过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自给自足生活,但是每家都有各自的特长,比如有的家庭种粮很有办法,有的家庭会织网打鱼,有的家庭衣服做的很好,有的家庭会打铁,有的家庭擅长盖房。由于没有交换,当农户生产的粮食吃不完时,当渔民捕捞的水产自己享用不完时,这些多余出来的粮食或水产等,是无法大量积聚储藏起来的,因为粮食和水产储藏时间长了就会生虫变质而失去效用,因此从实质上说,这些产品的价值是无法大量长期积聚储藏的,因为粮食鱼虾再多,也只能一日三餐吃掉有限的数量,饱和到一定程度以后也不会再继续增加什么实际效用,因此在农户和渔民的眼里,生产和储备更多的土地,建造更大渔船打更多鱼的行为就失去意义,人们的扩大生产的劳动热情就会丧失。

  假如这个时候,以物易物的贸易逐渐发达起来,农户和渔民可以把自己生产出来的剩余粮食和剩余水产,换回自己需要的,其他行业生产的剩余产品,他们的生活逐渐丰富起来,那么,农户和渔民储备更多土地建造更大渔船的投资价值一下子又显现出来,农户和渔民就开垦了更多的荒地建造了更大的渔船,生产出了更多的剩余粮食和剩余水产,并用这些自家生产的剩余产品不断换回了自己所需要的其他行业的剩余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生活。

  由此可见,交换不能创造价值,但是交换却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产品交换极大地促进着个人和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价值总量的增值。

  茅于轼先生也许会问,既然交换不能创造价值,为什么人们可以从从事纯交换行为的商业等领域赚取到利润呢?这是因为,交换虽然不能创造价值,但是却在价值实现过程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产品的生产方,还是产品的最终消费方,都要给交换领域分一杯羹。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交换的效率越高成本越低,社会总产品的生产总量就会越大,社会总价值的增值速度和质量就会越快越高。但是遗憾的是,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各国,目前交换的总效率并没有跟随着信息、管理等技术的进步而获得相应的提升,而是笼罩在交换总成本相对越来越高,交换总效率相对越来越慢,交换领域从业人数比例相对越来越多,进销总差价相对越来越大,人们付出的交易成本相对越来越沉重的恶性循环阴影中。这说明自由市场经济已经走入了一个大怪圈,只有对传统自由市场经济进行彻底的信息化改造,才能拨云见日,让市场经济为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最大效用。

  回答完这三个问题,后四个问题也就容易找到答案了,希望茅老先生斧正。

中国主流经济学家思想混乱的根源!

 

  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的理论基石是西方微观经济学。例如吴敬琏在他发表的《经济学家、经济学与中国改革》一文中就明确指出:"作为一个经济学者,如果没有扎实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其思想免不了混乱"。那么,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西方微观经济学到底说的是些什么东西。

  西方微观经济学最核心一个概念是"需求"。西方微观经济学认为,在某种价格水平上,有货币支付能力者产生的购买欲望才能算是需求,仅仅有消费欲望而没有货币的穷人的实际需求不是微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对象。由此可见,无论西方微观经济学如何的神秘莫测,鬼斧神工,但它都彻彻底底抛开了"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利为民所谋"的根本宗旨,仅仅是为富人服务的经济学。

  另外,西方微观经济学自始至终没有弄明白货币的本质,但是,却把生产成本、企业收益、规模经济等分析几乎通通建立在价格的基础上,因此,货币也就自然而然被西方微观经济学认同为是财富,因此,在西方经济学家眼里,以货币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俨然成为一国经济成就的座向标,也就根本不在意广大人民群众实际的生活水平是否获得真正的提高。由此可见,吴敬琏等先生只要是仍然把西方微观经济学奉为神明,那么他《不要盲目崇拜GDP》的声明就是虚假的,就是言不由衷的。

  虽然我不否认西方微观经济学在纸币制度环境内,有一些可供借鉴的合理内核。但是,由于,西方微观经济学是建立在一个从本质上就受到时代局限性严重束缚的纸币制度上,因此,无论西方微观经济学大厦装修的多么完美,但是它的基础并没有深深扎根在地壳岩层里,因此,它的基础是不稳固的,而仅仅是一个沙滩上的高楼。

  由此,我们需要引出一个重大的话题: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党的16大也把实现小康目标当作党的中心任务。也就是说,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就应该是最大化地增加实实在在的国民财富,最大幅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实际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增加毫无意义的货币总量。

  但是,西方经济学家有一个传统,很少有人愿意谈论财富。这是因为,财富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很难纳入到学术领域给她一个确切的定义。可是,恰恰就是因为西方经济学家刻意回避了财富的本质,而把货币等同于财富,才把全人类误导到一个极度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目前,全人类匍匐在货币的膝下充当奴仆,货币成为人类事实上的上帝。在货币淫威的肆虐下,绝大多数人类成员无法享有当前资源环境技术足以支撑的中等生活水平,富人为了赚取到永无止境的货币,正在非理性地加剧着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加速破坏,间接地限制着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幸福总量受到极其残酷的掠夺、、、

  那么,到底什么是财富呢?

  财富虽然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但是财富有一个很简明扼要的特征:凡是能够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一切物质或非物质条件,都是人类的财富。也可以说,凡是满足人们合理合法实际需要的过程,就是增加社会总财富的过程。发展经济的真正目的,就应该是增加社会总财富。

  但是西方经济学认为,只有货币持有者发出的购物需求,才能形成有效需求,这种需要才应该满足,至于广大民众的实际需要,是无法满足的。因此,货币成为了人类增加社会总财富的一个巨大枷锁。例如,在一个有200个村民,从事36个行业,只有村长才有权发行货币(欠条)的小村庄里,A家有生产剩余产品的能力,但是需要用B家的剩余产品做原料才能生产出来,但是A家缺少货币,无法支付给B家,因此B家就拒绝把自己的剩余产品给A家,A家也就无法进行生产,A产品也就无法被生产出来。虽然这个时候,C家或D家,也很需要A产品,但是,由于社会信用链条的缺失,C家或D家即便是拥有货币,也不愿意提前预付给A家,他们也就无法获得A产品进行享用。由此可见,货币枷锁严重束缚了社会总财富的增长。

  在纸币时代里,供求平衡的概念是,只要实际供给能够和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保持基本一致,价格基本平稳,经济学家们就弹冠相庆,认为就实现了供求平衡。但是,他们根本就不在意实际的供给能力(生产能力)被货币严重的束缚,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这些最根本最客观最重大的问题。也可以说,在纸币时代里,经济增长的目的不是增加社会总财富,目的是增加货币量,盲目追求GDP,人的实际需要要和货币相平衡,人类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用一句概括:货币是上帝,人民成了附庸!

  但是,只要我们转化一下思维习惯,这个矛盾就可以很好解决了。

  例如,在那个小村庄里,村长只是一个电脑记分员。在这个村庄里,凡是拥有生产能力的人家,都可以赊欠财物,赊欠量的大小,要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生产能力和家产价值,确定一个大概的标准。A家有生产剩余产品的能力,当需要用B家的剩余产品做原料时,A家直接到B家,双方根据市场行情,共同商定一个价格和购买数量,比如按每个B产品价格为1元,共买了10个。A就很容易地把B产品拿回家来,开始了生产,村长就给A家帐户上记录上:负债增加10元(负货币),标明原因是购买B家产品10个B;同时,村长也给B家记录上:债权增加10元(正货币),原因是销售B产品给A家10个B。A家把产品生产出来以后,把A产品销售给C家D家各2个A,每个是5元。村长就给A家记录上:负债减少10元,原因是销售A家产品给C、D各5个,单价为5元,帐户资金归为0,归还清楚了负债;同时给C家记录上:债权减少5元(假如他帐户上有充足的债权的话),原因是、、、;给D家记录上:债务增加5元(假如他帐户上没有债权的话),原因是、、、。帐户有正值是债权,可以称为正货币或货币;帐户没有正值是债务,称为负货币。由此可见,村长仅仅转变了一下角色,由货币发行员,变成电脑记分员,就把缺失的社会信用链条给连接上了,货币的枷锁就不攻自破了。从此以后,这个小村庄总财富的增长,犹如长了翅膀。

  由此可见,在一个信用完整的社会里,满足老百姓合理合法实际需求的过程,就是增加社会总财富的过程。建立人本化电子货币信用体系的目的,就是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信用系统,向穷人提前发放信用额度,让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和有潜在劳动能力的学生都能提前享有生存、创业和受教育的条件,让人们的实际需要,都最大限度得到满足,让社会总财富真正获得极大增长。

  需要说明的是:

  1 在人本化电子货币信用体系里,几乎任何人也无法逃废债务。这是因为,每一个人的帐户都是全国唯一的,他的几乎一切消费行为都离不开这个帐户。由于指纹虹膜和户籍资料的制约,任何人都无法申请任何新帐户而抛弃旧帐户。如果一个人帐户上是负货币,那么他无论走到那里,都变不成正货币,也都无法逃废债务,也无法进行超标准奢侈消费,因为一个负货币帐户是无法支付奢侈消费帐单的。另外,个人或企业帐户上是正货币还是负货币,直接关系到一个人或企业的能力尊严,因此,帐户资金或实物资产的多寡,本身就能有效地起到奖勤罚懒的激励作用。

  2 由于获得信用资金支持的一切个人或法人,几乎都不需要向债权人支付利息(或只支付很少的利息),同时,国家中央银行观控数据库,还能利用财产透明和税收等手段时刻防范和有效制止腐败、劳资分配的悬殊、货币超量沉淀(货币沉淀总额≈无法归还的债务总额)、违法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会挤占就业总岗位)等情况的发生,条件成熟以后还可以在全社会同时推广在不减少劳动收入的前提下压缩每个劳动力上岗时间,相应增加社会总岗位的轮流上岗制度,因此,几乎任何有劳动能力者都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工作并获得丰厚的收入,前半生通过信用额度获得的贷款,一般都能在中年时期归还清楚,并且帐户会逐渐出现赢余,以待老年时期享用。虽然失业者几乎都被轮岗岗位所吸纳,失业率几乎为0,但是由于高低不同的轮岗岗位随时可以满足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需要,因此,劳动力流动不仅不受任何束缚,而且还会更加便利和人道。

  3 在人本化电子货币系统里,由于腐败现象几乎彻底消失,假冒伪劣恶性竞争偷税漏税走私犯私等违法行为也能被系统及时察觉和迅速制止,因此,企业之间真正进入了比产品、比质量、比科技含量、比劳动效率、比服务、比社会效益的实质竞争,谁的企业规模大、产品新、机制活、利税多,这个企业不仅会获得市场的成功,而且企业家本人就会获得全社会的真诚尊重。虽然系统不再支持富人大量积聚沉淀货币(债权或叫正货币),但是,他拥有的厂房设备住房车辆等实业或实物就对应着相应的信用额度,只要富人们需要,他们随时可以在自己的帐户上获得充足的货币供他进行投资或消费。也就是说,一个企业或个人,只要您拥有100万的净资产,只要符合大的产业政策,您几乎不用申请就可以任意透支100万货币,用于投资或消费。即便是透支额与净资产额持平后,根据情况不同,您仍然可以享有一定的信用额度或创业额度。因此,目前议论纷纷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迎刃而解。

  4 由于货币沉淀越多,无法归还的债务总额就越多,但是是否限制富人帐户大量积聚货币,在政策的具体实施上存在一个辨正关系。一是如上所述,系统不支持富人帐户大量积聚沉淀货币,但是可以鼓励富人通过积聚实业和实物资产的方式聚集财富。二是不限制富人大量沉淀货币,只要通过税收机制把劳资分配比例问题控制在适可范围,整个社会仍然可以正常运转。这是因为,虽然富人可以把货币当作财富大量积聚沉淀在个人帐户里,但是巨富们这些大量沉淀的货币总量是永远花不完的,即便是一个巨富花完了积蓄,这些货币肯定会流转到另外一个巨富或几个普通富人的帐户里,因此,只要巨富们这些大量沉淀的货币不是同时出笼,或者同时集中购买一种或几种特定商品,那么这些货币对宏观经济就不会形成冲击。即便是这些货币想同时出笼并集中购买一或几种特定商品,但是由于中央数据库的观控功能时刻都在发挥作用,因此,同时出笼就会规范成按顺序出笼,集中购买一种或几种特定商品,就会变为减量分售或按次序购买。总之,宏观经济仍然可固若金汤,根本不会发生纸币环境下的金融悲剧。

  更为滑稽的是,在人本化电子货币系统里,富人大量沉淀货币的行为,不仅无法给宏观经济造成危害,还可以让穷人借到更多的钱,让政府有更大的财力发展公共事业,整个社会可以实施标准更高覆盖面更广的福利保障,

  因此,由于富人帐户上沉淀起来的货币越多,国家和穷人获得的信用资金就越多,富人更多的剩余财富被国家和穷人借去消费掉了,因此,综合国力就会越强,民众的实际生活就会更好,因此,富人不仅不再成为仇富的对象,绑架抢劫诈骗的对象,而且成为社会大众的新宠。这样,富人们个人的成功,同时也是全社会的成功,富人不再是阻碍国家奔向强盛,穷人奔向小康的绊脚石。

  因此,富人的利益在人本化电子货币信用体系里不仅不会受到实质性的损害,而且,如果曾经腐败过或原罪过的富人支持这项改革,必然会得到国家和民众的原谅,有条件大赦就会得到顺利实施。

  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之所以穷人也比中国的中产阶级富有,核心秘密就是他们踉踉跄跄实行了具备人本化电子货币雏形的消费信贷。也可以说,只要中国的富人支持政府实施人本化电子货币,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超越美国,就会十拿九稳。

  5 在人本化电子货币时代,如果国家需要动用大量资金搞建设,或应付战争,完全可以动用足够多的信用额度,向全国人民突击借债,征集军用物质。并且,在中央银行观控数据库掌控下,可以对全国各个帐户的资金使用,实行集约化的战时物质分配制。也可以说,我们国家可以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快地调动全国的人力财力搞建设,或者把国民经济转入战时状态,并且,几乎丝毫不会引起物价波动或囤积居奇,并且这些债务可以通过税收或转让国有资产等手段逐步归还。因此,人本化电子货币只能增殖国家利益,而丝毫不会损害国家利益。

  在未来的人本化电子货币时代里,只要人们合理合法的实际需求不超越资源环境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基本上都可以得到满足,基本上随时都可以实现供求平衡。具体来说,公民和企业,都可以利用自己帐户上的债权或宽松的信用额度,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或劳务。如果个别产品或劳务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价格上涨到一个足可以刺激本产品或劳务的生产供给能力增长的幅度后,系统就会对各个需求帐户自动实施限量购买指令,等跟进的生产能力跟上后,供给增加,价格自动逐渐回落到平稳状态,限量购买程序才同步逐渐自动解除。如果个别产品是污染大,消耗能源大的商品,系统就会对这个商品征收高额消费税,以限制这个产品规模的扩大,如果同期出现一种新型的,污染小,消耗能源小,但是成本价格却高的替代商品,那么,就可以把征收到的高额消费税金补偿到这个新商品上来,降低售价,促进消费。

  在人本化电子货币时代里,货币要和人的实际需要相平衡,人类终于掌握着主动权。一句话概括:人民是上帝,货币是工具!

  可以下一个结论:只满足货币需求的平衡是虚假的平衡,纸币制度就是这样一种落后的虚伪的制度;能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平衡才是真正的平衡,人本化电子货币就是一种把满足全体人民实际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先进制度! 能满足人民合理合法实际需要的一切劳动和交易行为,都是创造和实现社会总财富的过程,都应该受到规范的鼓励和保护。

  因此,再次奉劝吴敬琏先生等主流经济学家,建立在纸币制度基础上的微观经济学是枷锁,把自己的思想封闭在微观经济学这个枷锁里,我们的思想才免不了要混乱,只有跳出纸币枷锁才是明媚的春天。

后记:为什么要向经济学权威发起挑战!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按理说,我应该给这些专家一些面子。但是:

  1 目前中国的情况是,如果继续一团和气,任由中国继续按照吴敬琏、张五常、厉以宁、张维迎、陈淮等先生指导的道路走下去,那么全体中国人都将面临更深重的危机,甚至是灭顶之灾。无论是官员、是富人还是普通老百姓,都难逃劫难。我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拥有充分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2 如果不公开向他们发起挑战,他们也许永远也意识不到他们自己的理论错在那里!这些先生的自我感觉良好,架子很大,根本不愿意与我们这些业余学者或非主流学者进行直接交流和讨论。例如,我给吴敬琏先生的助手打了很多次电话,甚至专门自费跑到上海当面递给他想与他见一面的请求,但是人家根本不理你,因此私下交流的渠道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堵死的。

  3 如果不公开辩论,国人和决策者很难区分出真理和谬误,个别人会继续用错误的理论误导国家的未来决策。四年多以来,在网上我与无数的高手辩论过,虽然他们大部分也是使用昵称,但是我能感觉到,他们其中有很多就是经济学家本人或者是他们的得力助手或弟子。客观地讲,在与这些朋友的交流的过程中,正是他们很多的观点才不断地启发着我,激发着我不断整理完善观点和理论,我对他们抱有真诚的谢意。但是也没有想到的是,其中也有一些人,自命不凡,但是经过几个回合的辩论就会发现,其实他们对货币等最基本的知识都存在致命的误解,因此他们的理论根本就无法自圆其说,一接触实际就更是一败涂地。但是我有一个不祥的预感,那些自命不凡的人,很可能正是掌握着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权和建言权的人。通过他们自命不凡死不认帐的表现来看,即便是通过网络辩论,他们已经发现到了自身理论的缺陷,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眼前利益,他们也极有可能继续将错就错下去,继续误导国家。因此,昵称辩论已经不能发挥"清君侧"的实际作用了。

  4 如果不公开向权威发起挑战,民间学者和非主流学者连生存空间都难以获得。只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中华民族才能永远保持生机和活力。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学的一切资源,如报刊、基金、学位、建言渠道、政协、人大、政府、大学,几乎都被这些近亲繁殖出来的主流经济学者所把持所垄断,因此,任何新思想,新观点都很难在这些地方发出自己的声音。一个有独立思想的学者,想通过稿酬版税,养家糊口,几乎都不可能。民间学者的生存现状,连鲁迅先生当年的环境都不如。我了解,目前许多有独立思想的民间学者因为经济拮据,离婚率很高,很多人不得不放弃了自己所忠爱的事业,我自己就经历了千辛万苦。

  如果不是最近几年网络论坛的出现,让民间学者见到了一点阳光,那么来源于中国民间的任何一种新思想新智慧,都会被他们扼杀在摇篮里。因此,我们民间学者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也为了自身,为什么不可以向僵化腐朽的思想和权威公开挑战呢?

  老百姓有句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